“全域旅游”背景下南通旅游业发展研究

2022-09-12

旅游业是发展国民经济, 增加就业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 我国旅游业存在有效供给不足, 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2015年,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在全国旅游研讨会上, 首次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随后, 国家旅游局先后公布了两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共计500个, 下发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2018年,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业发展战略再定位, 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对改进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南通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发展全域旅游, 无论是推动南通旅游业的发展, 还是提升城市经济、建设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 对南通旅游业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建议, 为南通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提供借鉴。

一、全域旅游概念解析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 各部门齐管共抓, 全城居民共同参与, 充分利用目的地吸引要素, 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 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就是把一个行政区作为一个旅游区, 依托当地资源, 大力推进”旅游+”, 促进产业融合, 产城融合, 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 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方, 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所以, 发展全域旅游应该遵循因地制宜、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原则。

二、南通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 南通旅游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南通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14个沿海城市之一, 位于江苏东南部, 与上海、苏州灯火相邀, 东抵黄海, 南望长江, 西、北与泰州、盐城接壤, “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 被誉为“北上海”。南通境内有沈海高速公路、沪陕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等6个互通上下道口, 2条国道线, 崇启大桥、苏通大桥、黄海大桥相继通车, 市内建有兴东国际机场, 到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无锡等地基本上是两到三个小时的车程。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 四通发达的交通, 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 旅游资源丰富。南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濠河风景区、4A级旅游景区狼山风景区以及周边的如皋水绘园风景区、启东黄金海滩风景区、如东洋口港风景区、海门的海上齐礁砺蚜山等。人文景观主要由博物馆、纪念馆和特色小镇组成, 比如南通博物院、南通珠算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纪念馆、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馆、南通城市博物馆、南通仙鱼小镇、海门足球小镇、海安机器人小镇、如皋氢能小镇等近30余个景点。除此之外, 南通还具有发达的教育资源, 比如中国最早的师范附小之一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百年名校南通中学, 人才辈出的南通市第一中学, 奥赛金牌的摇篮启东中学, 江苏省首批高水平建设大学培育高校南通大学等几十余所院校, 为南通赢得了“中国教育看江苏, 江苏教育看南通”的赞誉。

(3) 文化底蕴深厚。南通从成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近代创建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座民间博物苑、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刺绣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中国人办的盲哑学校和第一所气象站等“七个第一”, 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拥有童子戏、跳马伕、海门山歌、梅庵派古琴、仿真绣、蓝印花布、色织土布、板鸢风筝、如皋盆景艺术、季德胜蛇药等10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剧、南通侗子会、海安花鼓、海门山歌、南通方言等文化代表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为南通发展全域旅游创造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4) 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 南通市生产总值已达到7734.6亿元, 在全国的大中城市排名已跃居18位, 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前20位。今年上半年, 地区生产总值达4262.8亿元, 增长7.4%, 位列全省第3, 经济运行良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 提升了人们的精神质量, 激发了人们的旅游需求, 增强了南通作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 同时也为南通为打造现代、绿色、人文氛围浓郁、服务设施完善的全域旅游城市奠定了经济基础。

(二) 南通旅游业的问题

1. 城市知名度不够

从全国范围来看, 南通的城市知名度不及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从历史方位上来说, 南通位于江苏东南部, 地处偏远, 1983年撤销南通县, 设立南通市, 距今才35年的历史。而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从建市之日起, 已有60多年的历史。从旅游优势上来说, 南京作为历史悠久“六朝古都”名声响当当, 苏州作为园林城市, 具有“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美誉, 无锡因为太湖而被称为“太湖明珠”, 这三个城市的知名度都比南通高很多。

2. 品牌优势不突出

南通有“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之乡”“建筑之乡”“鱼米之乡”“世界长寿之都”“江海明珠”“北上海”等众多美誉, 但是, 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定位, 未能很好地表达南通的核心和灵魂, 比较混乱。提起南通, 不如具有“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更形象、更清晰, 也不如有“太湖明珠”之称的无锡更直接、更准确。

3. 服务设施不到位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如不能提供完整的服务, 会大大降低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目前, 一些景区设施老化、陈旧, 而无专人负责整修, 周边环境杂乱, 甚至存在完全隐患。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形象不佳。一些酒店设备陈旧、卫生太差等问题突出。在城市现代化、智能化突飞猛进的时代, 这些问题对南通发展旅游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 资源融合不深入

南通旅游资源融合不深入, 比如南通有“中国教育看江苏, 江苏教育看南通”之称的优秀教育资源, 但是优秀的教育资源未能很好地开发为旅游资源。南通具有“建筑之乡”的美誉, 但是, 行走在南通程中, 却感受不到该城的建筑特色, 更别提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建筑业的发展。旅游资源之间以及与第一二产业之间彼此孤立, 互不关联, 这对南通发展全域旅游来说, 又是一个劣势。

三、“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南通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一) 转变观念, 树立全域意识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是把一个区域作为一个旅游区, 是空间全景化、业态全链化、产业全融合的系统旅游。要打造“全域旅游”业, 需要政府转变工作观念, 打破传统的把一个景点作为建设对象的观念, 树立全域意识。

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 建立相关机制时破除区域限制, 行业壁垒, 消除城乡差异, 实现城乡一体化, 把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统筹综合考虑。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加强培训, 提升对“全域旅游”理念的了解, 自觉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指导工作。

(二) 整合资源, 加强产业融合

南通的资源之间各自独立, 缺乏融合。比如南通体育业发展的很好, 培养了像体操选手黄旭、游泳名将林莉、双打天才葛菲等一大批奥运冠军, 但是外地游客对他们知之甚少, 也不会把南通斥巨资打造的南通体育中心作为一个旅游项目列入自己的旅行计划。在这种情况下, 南通要发展“全域旅游”业, 就要努力挖掘资源中可以相互融合的因素, 加强资源融合。努力拓展“旅游+”项目, 实现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旅游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 注入文化, 打造品牌优势

南通资源之所以比较分散, 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原因为缺少文化因素。这里的文化是指核心文化、灵魂文化。南通不缺少文化, 比如独特的乡土文化、地域文化, 但是, 核心文化却很难找出。不如六朝古都南京、园林城市苏州。建议加强南通城市文化研究、分析, 提炼核心文化, 然后以此为主线, 加强宣传, 提升城市影响了, 树立城市品牌, 打造品牌优势。

(四) 设施整治, 完善服务质量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完备的基础设施是最基础的保障条件。建议南通市相关政府部门, 结合南通的实际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 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对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整治, 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完善服务质量, 为游客打造高质量的服务体验。

摘要:“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 通过“旅游+”模式, 对带动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南通具有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等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但是, 也存在着城市知名度不高、品牌优势不突出等不足。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 对南通旅游业存在的优势和问题进行客观分析, 并从宏观上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问题,启示,南通

参考文献

[1] 张定春.“全域旅游”热背后的冷思考[J].产业地产, 2016 (11) :56.

[2] 吴冬梅.关于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永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21) :222.

[3] 陈明, 徐超.南通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8位[EB/OL].http://news.sina.com.cn/o/2018-02-09/doc-ifyrkrva5674062.shtml, 2018-2-19.

[4] 南通市统计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质效持续提升[EB/OL].http://tjj.nantong.gov.cn//ntstj/tjfx/content/f4ddb740-824f-472d-85aa-57f6797a9541.html, 2018-7-25.

[5] 杨光荣.全域旅游是提升旅游城市竞争力的有效载体[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 (5) :87.

上一篇:中学语文应加强学生对自然的审美教育下一篇:和谐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