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案例分析解析

2022-12-13

第一篇:会计审计案例分析解析

名师解析:中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无形资产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

学会计,有方法

名师解析: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无形资产选材

及典型案例解析

2012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无形资产”选材及典型案例解析

★ 讲义内容:

1.常见客观题选材

①无形资产在分期付款方式下入账成本的计算、每期财务费用的计算及每期期初长期应付款现值的计算;

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方式下无形资产入账成本的计算;

③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原则;

④无形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原则;

⑤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

⑥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认原则;

⑦无形资产减值的提取和后续摊销额的计算;

⑧无形资产出售时损益额的计算。

2.典型案例解析

【例题1·单选题】甲公司2007年自行研究开发一项新产品的专利技术,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为448万元,人工费用为150万元,其他费用为200万元。上述费用中598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2008年初该专利技术已经达到预定用途,并成功申请专利权,发生注册申请费为2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该专利权预计使用寿命为8年,预计8年后该专利权尚可实现处置净额50万元。2009年末该专利权发生贬值,预计可收回价值为240万元,预计残值为零。2012年末该专利权的可收回价值为190万元, 预计残值为零。2013年1月,甲公司出售专利权,实收款项150万元存入银行,税法规定,企业应按收入的5%计算缴纳营业税。2009年末专利权应提减值准备( )万元。

A.222.5

B.210

C.195

D.123.6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①专利的入账成本=598+2=600(万元);

②2008年-2009年每年的摊销额=(600-50)÷8=68.75(万元);

学会计,有方法

③2009年末专利的摊余价值=600-68.75×2=462.5(万元);

④2009年末专利的可收回价值为240万元,应提取减值准备222.5万元(462.5-240);

【例题2·单选题】资料同前,甲公司出售此专利的损益额为( )万元。

A.23

B.-40

C.30

D.22.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①2012年末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240-40×3);

②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190万元,不予恢复;

③2013年初出售专利的损益=150-120-150×5%=22.5(万元)。

【例题3·多选题】下列有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用于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应计入所建厂房的建造成本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应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C.服务于产品生产的专利权的价值摊销应列支于制造费用

D.内部研发项目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E.如果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延续,而且此延续不需付出重大成本时,续约期应作为使用寿命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选项A,用于建造厂房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需要转入所建造厂房的建造成本。

【例题4·多选题】甲公司2009年初购入一项专利权,入账成本300万元,法定使用期限为5年,预计有效使用期限为3年,预计净残值为60万元,因新技术的出现使用该专利权发生贬值,2009年末预计处置价格为150万元,预计处置费用为15万元,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为110万元,甲公司所得税率为25%,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税法认为此专利权的摊销口径为6年,到期时无残值。此专利权的摊销费用列支于“管理费用”,此专利权对2009年利润表项目的影响为( )。

A.追加“资产减值损失”85万元

B.形成递延所得税收益28.75万元

C.冲减净利润123.75万元

D.减少应交所得税12.5万元

【正确答案】ABCD

学会计,有方法

【答案解析】①2009年专利权的摊销额=(300-60)÷3=80(万元);

②2009年末专利权的摊余价值为220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135万元,提取85万元的减值;

③因新增可抵扣差异冲减所得税费用21.25万元(85×25%);

④此专利权2009年冲减当年净利润123.75万元(165×75%)。

【例题50·多选题】下列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

A.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且具有融资性质的购入无形资产,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确定其成本

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不需要摊销,但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C.外购土地使用权及建筑物的价款难以在两者之间进行分配时,应全部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D.无形资产只能在其使用年限内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

E.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选项C,无法合理分配的,应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入账;选项D,无形资产可以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选项E,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

第二篇:中级会计实务计算题典型案例解析

(一)金融资产专题

在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计算题的主要选材。

【典型案例1】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

(1)2006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64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20万元,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1万元。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8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0年1月10日支付2009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5)乙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自证券市场购得甲公司改行的公司债券,面值为2500万元,支付交易费用12万元。经测算此债券的内含报酬率为5.41%。2007年末受市场利率提高的影响,该债券发生贬值,经测算此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2100万元,2009年3月1日乙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190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

要求:

(1)作出甲公司有关该债券的会计处理;

(2)作出乙公司有关此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答案及解析】

(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每年的利息费用计算表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 利息费用 票面利息 追加本金

2007年 7755.00437.38360.0077.38

2008年 7832.38441.75360.0081.75

2009年 7914.13445.878360.000.00

②甲公司每年的会计分录如下:

2006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

借:银行存款 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8000

200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437.38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7.38

应付利息360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在建工程441.75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1.75

应付利息360

200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445.8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5.87

应付利息360

2010年1月10日付息还本

借:应付债券——面值 8000

应付利息360

贷:银行存款8360

(2)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乙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甲公司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5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1.75

银行存款2438.25(=7764×2500/8000+12)

②乙公司2007年的利息收益计算表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 利息收益 票面利息 追加本金

2007年 2438.25131.91112.5019.41

③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提利息收益

借:应收利息112.5(=2500×4.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41

贷:投资收益131.91

④2007年末该债券的账面余额为2457.66(=2438.25+19.41),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2100万元,发生贬值357.66万元,应作如下减值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357.66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57.66

⑤乙公司2008年的利息收益计算表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 利息收益 票面利息 追加本金

2008年 2100.00113.61112.501.11

借:应收利息112.5(=2500×4.5%)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11

贷:投资收益113.61

⑥2009年3月1日出售该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19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23(=61.75-19.41-1.11)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57.66

投资收益201.11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500

【典型案例2】甲公司于2006年1月2日购入乙公司于1月1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5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该债券投资被甲公司界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甲公司支付了买价1100万元,另支付经纪人佣金10万元,印花税2000元。经计算,该投资的内含报酬率为7.29%。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以下甲公司以下业务的会计处理。

(1)2006年初购买该债券时;

(2)2006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3)2006年末乙公司因债务状况恶化,预计无法全额兑现此债券的本息,经测算甲公司所持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1010万元;

(4)2007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5)2008年初甲公司因持有该债券的意图发生改变,将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当日其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6)2008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7)2008年末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

(8)2009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9)2009年末乙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已达到事实贬值,经认定此时的可收回价值为500万元;

(10)2010年初甲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45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

【答案与解析】

(1)2006年初购买该债券时;

①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1100+10+0.2=1110.2(万元);

②2006年购入该债券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110.2

贷:银行存款1110.2

(2)2006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① 当年利息收益② 票面利息③ 年末摊余成本④

2006年 1110.2080.93100.001091.13

备注:

②=①×7.29%;

③=1000×10%

④=①+②-③

借:应收利息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07

投资收益80.93

(3)2006年末乙公司因债务状况恶化,预计无法全额兑现此债券的本息,经测算甲公司所持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1010万元;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1091.13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1010万元,发生贬值81.13万元,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81.1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81.13

(4)2007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年份 年初可收回价值① 当年利息收益② 票面利息③ 年末摊余成本④

2007年 1010.0073.63100.00983.63

备注:

②=①×7.29%;

③=1000×10%

④=①+②-③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1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6.37

投资收益73.63

(5)2008年初甲公司因持有该债券的意图发生改变,将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当日其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

――利息调整64.76(=110.2-19.07-26.37)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3.63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81.1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利息调整64.7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64.76

(6)2008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年份 年初公允价值① 当年利息收益② 票面利息③ 年末摊余成本④

2008年 900.0065.61100.00865.61

备注:

②=①×7.29%;

③=1000×10%

④=①+②-③

借:应收利息 1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34.39

投资收益65.61

(7)2008年末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

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865.61万元,相比此时的公允价值700万元,发生贬值165.61万元,由于此时没有证据表明此贬值是非暂时状态,因此应作公允价值调账处理,分录如下: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65.61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65.61

(8)2009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

年份 年初摊余成本① 当年利息收益② 票面利息③ 调整摊余成本④ 年末摊余成本 2009年 700.0051.03100.0048.97651.03

备注:

②=①×7.29%;

③=1000×10%

④=①+②-③

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利息 1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8.97

投资收益51.03

(9)2009年末乙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已达到事实贬值,经认定此时的可收回价值为500万元;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651.03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500万元,发生贬值151.03万元,另外,此时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借方余额为249.24万元(=165.61+83.36),即此暂时贬值应一并认定为正式损失,具体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400.27(=151.03+249.2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49.2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1.03

(10)2010年初甲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45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

借:银行存款45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18.6

――公允价值变动481.4(=164.76+165.61+151.03)

投资收益50(=450+18.6+481.4-1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

第三篇:注册会计师审计09年案例分析及答案

1 /

4四、综合题

1.A和B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负责审计上市公司甲公司20×8财务报表。相关资料如下:资料一:甲公司持有联营企业40%的股权,20×8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占当年未审计。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从固定资产明细的其实余额中选取样本,检查采用合同和发票原始单证,以获取与固定资历产原值的其实余额相关的各项认定的审计语气。

资料三:B注册会计师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认定进行审计,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金额单

资料四:因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政府部门于20×8年12月要求甲公司在20×9年9月30日前停止生产和销售该类产品。A和B注册会计师复核了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认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 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甲公司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充分披露。要求:

(1)针对资料一,如果A和B注册会计师拟参与其他注册会计师对联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指出通常应当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2)针对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就答题卷第9页给抽的固定资产原值的期初余额相关的认定,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要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指出针对这些认定应当实施的一项主要实质性程序和审计路径起点。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9页相应的表格内。

(3)针对资料三中的审计说明第(1)至(3)项,逐项指出B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资料三中的审计说明第(4)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如果拟对20×8财务报表出具标准审计报告,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的要求,指出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分别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5)假定只存在资料四所述情况,代为续编以下审计报告。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1页。

审计报告

甲公司全体股东:(引言段略)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略)

三、审计意见 !

2 /

4××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A (盖章)

(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B (签名并盖章) 中国××市

二0×九年×月×日

【答案】

(1)注册会计师通常可以实施下列程序参与其他注册会计师对联营企业的风险评估的工作:(参考教材P556) ①与其他注册会计师或联营企业的管理层讨论对甲公司有重要影响的联营企业的业务活动; ②与其他注册会计师讨论错误或舞弊导致的联营企业的财务信息出现重大错报的风险; ③复核其他注册会计师对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所作的工作记录。 (

2(3①第(②第(2③第(3当进一步的了解行业状况、市场价格变化信息,并检查被审计单位关于价格调整的会议记录和相关文件。必要时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销售合同中的价格条款。

(4)针对事项(4),属于注册会计师注意到的可能影响上期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而以前未就该重大错报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这种情况下:①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讨论,要求进行三方会谈,将该事项告知前任注册会计师,并请管理层重新出具20×7的财务报表,请前任注册会计师重新出具审计报告。

在前任注册会计师重新出具审计报告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本期财务报表中的比较数据是否已经得到了恰当调整和列报,与更正后的上期财务报表是否一致,且在附注中已经对更正情况做出了充分披露。

注册会计师对本期财务报表中的该事项应当建议被审计单位做出修改,并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②管理层应该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安排与前任注册会计师的三方会谈,并根据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修改上期和本期财务报表,并获取前任注册会计师重新出具的审计报告。(5)续写审计报告

三、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甲公司财务报表已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8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四、强调事项

我们提醒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如财务报表附注×所述,甲公司由于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被政府部门于20×8年12月要求在20×9年9月30日前停止生产和销售该类产品。甲公司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了拟采取的改善措施,但其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本段内容并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

3 /

42.甲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8财务报表。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甲公司于20×8年初完成了部分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利用现有主要产品(T产品)生产线生产的换代产品(S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甲公司自20×8年2月起大幅减少了T产品的生产所需原材料基本相同,原材料平均价格相比上年上涨了约2%。由于S产品的功能更加齐全且设计新颖,其平均售价比T产品高约10%。

(2)为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甲公司于20×8年6月支付500万元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的永久使用权,并将其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最新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甲公司竞争对手乙公司已于20×8年初推出类似新产品,市场销售良好。同时,乙公司宣布将于20×9年12月推出更新一代的换代产品。

(3)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于20×8年12月1日与丙公司股东达成协议,以1800万元受让丙公司20%股权,并付讫股权受让款。20×9年1月25日,甲公司向丙公司派出1名董事(丙公司共有5名董事)参与其生产经营决策。(4)甲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排放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周围居民要求给予补偿,但甲公司考虑到现行法律并没有相关规定,以前并未对此作出回应。为改善与周围居民的关系,甲公司董事会于20×8年12月26日决定对居民给予总额为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偿,并制定了具体的补偿方案。20×9年1月15日,甲公司向居民公布了上述补偿决定和具体补偿方案。

资产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甲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资料三: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已实施的相关实质性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抽取一定数量的20×8发运凭证,检查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和记录凭证一致。

(2)计算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账面价值比较,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3)对于外购无形资产,通过核对账买合同等资料,检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4)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5)根据具体的居民补偿方案,独立估算补偿金额,与公布的补偿金额进行比较。要求:

(1)针对资料一(1)至(4)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资料一所述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权限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和预计负债)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2页至第13页的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三(1)至(5)项实质性程序,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上述实质性程序与根据资料一(结合资料二)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如果直接相关,指出对应的是哪一项(或者哪几项)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至第15页的相应表格内。

【答案】

4 / 4

第四篇:审计学案例讨论课资料会计07

1、世通公司案例分析:

辛西娅·库珀,世通公司审计部副总经理,《时代》周刊2002年风云人物之一。199

4年,辛西娅受雇于世通公司,从事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从一名基层小职员做起,几年后升任

审计部副总经理,主持内部审计日常工作,主要负责经营绩效审计。2001年,公司收入开始急剧下降,2003年3月,公司无线通讯业务负责人说,公司财务部门从他的准备金账

上拨走了4亿美元,以提升对外报告的盈利。于是就此问题,她到负责公司财务审计的安达

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实,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粗暴地拒绝了她,并声称没有没问题

且只对公司首席财务官负责。与此同时,公司首席财务官亲自出面生气的警告她说:公司财务一切正常,别自作主张!对于许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公司首席财务官和安

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话是金科玉律,绝对不会再有二话。可辛西娅偏不,她说:但有人对我

怀有敌意态度的时候,我知道为什么。正是凭着这股刨根问底的牛劲和对内部审计事业的执

着,她和她的两位同事(一位:哲恩,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内部审计师;以为审计部高级助理)

开始从这笔账查起,由于种种限制,他们只能深夜秘密加班,凭着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哲恩

进入公司计算机会计系统,查阅了公司的大部分账目。正是在这次检查中,她们意识到了问

题的严重性,发现公司首席财务官从2001年起每个季度都用一种非惯例的手段来作账,这

种做法使得公司的利润虚增了数十亿美元。至此,世通公司的造假情况基本上真相大白。辛

西娅于2002年6月将调查结果通知了公司高层——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并举报说公司正在

做假账——虚增盈利38亿美元。后来,她又向国会调查人员如实提供了所有材料。2002年

6月23日,世通公司开始接受全面财务审查,随着审查的进一步深入,这一数字可能高达

110亿美元,而此前估计91亿美元就已经表明这是美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一起会计敲

诈案。IIA执行主席威廉指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有很广泛的作用,在世通公司事件中,

内部审计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揭露世通公司丑闻的是一批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内部审计

人员,这让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不得不另眼相看。

要求:根据你学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在对本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谈谈对你

的启示。

2、中国的“国家审计风暴”案例分析

在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刮起“审计风暴”之后,素有铁面审计长之誉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16次会议关于2004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时指出,通过对38个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查出各类问题金额高达90.6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6%。审计署对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后查出,12个部门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的问题。一些部门的下属单位虚增多领预算资金多达 4.91元,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性资金10.75亿元。14个部门向下属单位或相关企业转移财政性资金9.35亿元;19个部门或其下属单位隐藏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设置账外账,小金库共3.5亿元;31个部门挪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

在李金华的报告中,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多次被点名。据审计,2004年,国家发改委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04.5亿元时直接预留74.8亿元;在审批下达的229.7亿元中,实际落到项目的资金未达到要求。审计署抽查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3年-2004年下达的县际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发现9省124个项目存在多种名义重复申报或多报建设规模等,获取中央补助资金13.2亿元。在对2004年读中央预算管理的审计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中央部门人均基本支出水平差距较大,据45个中央部门2004年对决算抽查,基本支出人均水平高低相差10倍以上。人民银行、国家广电总局的手指未完全纳入中央预算。审计报告因此提醒财政部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规范。审计署去年对长城、东方信达几家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审计,共抽查这些公司收购的金融不良资产5544亿元,占其收购总额的39%。此次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管理不规范问题和案件线索715.49亿元,占抽查金额的13%。大量国有资产在此过程中流失。在对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等10家中央企业原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审计发现,10家企业对外投资、借款、担保等造成了145亿元,主要是由于不按照程序决策、违规决策和管理不善造成的;违规处置资产、关联方交易让利、违规经营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20亿元,审计还发现,少数企业领导人及下属企业经营管理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册审计共审查出违规转移国有资产、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等涉嫌经济案件线索9件,涉案金额16亿元。审计风暴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也有利地推动了政府部门的依法执政。

要求:在分析本案例的基础上,请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的情况,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试图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取向,及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3、琼民源事件案例:

我国股市重大违规案例之一琼民源事件:1993年上市的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房地产和农业,1995年利润仅为38万元,是深市股价最低的垃圾股。该公司在1996年年报中称其利润为5.71亿元。该公司股价也扶摇直上,从1996年初的每股2元左右猛增为1997年2月底的25元左右,创下涨升12倍的神话。

1997年2月28日下午,琼民源召开1996股东大会,因末按时结束,董事会决定3月3日下午继续举行,并申请在开会期间“琼民源A ‘停牌,待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后复牌。但3月3日董事会全体成员辞职,导致无法刊登股东大会决议,由此琼民源长期停牌。1998年4月29日,由国务院证券委、国家审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在对琼民源公司的1996年报涉嫌违规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调查之后,终于公布调查结果,琼民源案水落石出。

原来声称成功进军北京房地产1996年利润比上一增加l000倍、将进军通信领域并在美国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美好前景竟是一场骗局;在严重失实的数据背后,是琼民源的控股股东民源海南公司与深圳有色金属财务公司联手,在二级市场获取暴利。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12月31日,琼民源公司的在册股东仅为4.9四万人,但到1997年2月28日,股东人数已猛增到10.7万余,其中持股量在3000股以下的股东为9.8万人;换言之,在停脾前两个月的时间里,把琼民源由丑小鸭捧成天鹅的庄家,已陆续远远遁去,而根据琼民源年报业绩蜂拥入市的散户成为该公司的社会公众股东主体。

1998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琼民源案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琼民源1996年年报称利润中,有5.69亿是虚构的,并且虚增6.57亿元资本公积金;鉴于琼民源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玉和等人制造虚假财务数据涉嫌犯罪,证监会将有关材料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998年6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称被告人马玉和为制造琼民源有良好业绩的假象,以达到接管北京凯奇通信总公司发行10亿元可转换债券的目的,遂于1996年5月至1997年1月期间,以签订虚假的《合作建房合同书》、《权益转让合同书》、《关于北京民源大厦前期工作经济补偿协议书》,利用借款进行循环转账等手段,编造4项虚假利润来源,虚构琼民源1996利润总额为5.0亿元人民币(中国证监会处理意见中称虚构利润5.4亿),后授意被告人斑文绍(琼民源财会人员)将这虚构的4笔利润编入1996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上报给中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被告人马玉和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授意被告人斑文绍配合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虚编资本公积金增加6.57亿元人民币。并于1997年1月22日、2月1日在传媒上公布,误导广大投资者,严重损害琼民源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2日对“琼民源”一案做出一审判决:原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民源大厦董事长、北京凯奇通信总公司董事长马玉和,因犯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会计师事务所退休干部、海南民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用会计斑文绍因同样的罪名被到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要求:从本案例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被查近两年后,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原副行长王益涉嫌受贿一案于3月30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检方指控王益受贿1196万余元。

当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附近飘着小雨,法院门口略显冷清。当日除王益案在此审庭外,还同时审判多宗案件。包括《财经》在内的数家媒体在申请王益案旁听时,均受到严格盘查。此前2008年6月8日,王益被中央纪委专案组控制,随后被“双规”,2009年1月因涉嫌受贿罪被捕。同年2月,中央纪委监察部通报称,王益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亲属及他人经营活动谋利,收受巨额钱款,已对其实施“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

王益导火索之一,系国开行河南的一笔巨额贷款。

有关部门提供《财经》记者的材料显示,2007年是国家开发银行改制转型年,国家审计署和银监会分别往国开行各地的分行下派了工作组,进行了3个月到半年的审计调查。审计署人员从国开行的账目着手,检查项目公司的账目,在“延伸审计”中查到了相关名目,涉及了国开行副行长王益的前任秘书孟涛2003年在国开行河南分行针对当地企业的一个项目贷款。这是国开行正式在郑州开展的第二笔贷款业务。在贷款发放之后,这家当地企业从贷款的资本金中,将一部分钱以“融资奖励”的方式,支付给北京一家房地产企业。而这家房地产企业作为管道,最终将线输送给王益的前任秘书孟涛。尽管这笔钱非常少,但引起了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在这次审计中,国开行共处理有关责任人22名,其中免职2人,停职2人,通报批评18人,涉及厅局级干部10人。据《财经》记者了解,王益案的另一分支,则涉及太平洋(17.30,0.00,0.00%)证券蹊跷上市。2007年12月28日,太平洋证券(601099.SZ)在上交所挂牌,市场震惊。此前2004年、2005年太平洋证券分别亏损1623万元和2亿元,2006年才扭亏为盈。太平洋证券筹划上市前,曾进行两轮增资扩股,股本扩大1倍,股东数量也增加到16家,其中更有“神秘”股东天津市顺盈科技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出资1503万元,持太平洋证券1%原始股,上市后市值高达近三亿元。该公司注册于2001年,法定代表人为王益胞弟王磊,其主要股权后转让至胞妹王薇。2007年5月16日,王薇亦于名义上退出。这一细节正是中央纪委监察部所述的“利用职务便利为其亲属及他人经营活动谋利”。现年54岁的王益,系云南人,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央顾问委员会办公厅,曾担任领导人薄一波的秘书。1992年,王益任国务院证券委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11月出任证监会副主席时,年仅39岁;1999年2月,王益调任国开行副行长,官至副部级直至案发。《财经》记者获悉,此次庭审,王益被指控的受贿行为主要发生在国开行任职期间,部分涉及其担任证监会副主席一职。

另据《财经》记者了解,王益另有两名老部下被查,一为雷波,王益任证监会副主席时雷波为其秘书,雷后来曾任证监会上市部副处长,并于2006年出任国金证券(20.74,0.00,0.00%)董事长;另一人为银河证券总裁肖时庆,肖曾任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股改办副主任等职。2009年5月13日,肖时庆因涉嫌受贿被捕。

要求:在分析本案例的基础上,请结合我国政府审计的情况,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现状,试图谈谈我国政府审计的发展取向,及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第五篇: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摘要】 会计报表附注是构成企业财务报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报告使用者的关注。本文拟对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 非上市企业 会计报表附注 问题 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强调: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拓展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内容,突破了报表揭示项目必须用货币加以计量的局限性,增进了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体现了决策有用性的特征,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更充分了解其所关心的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的发展,并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报表使用人获取会计报表附注的主要途径是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的审计报告。

我集团对外参控股40余家企业,涉及化工医药、机械装备、建材轻纺、金融担保等多个领域。从近年来获取的被投资单位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企业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只有少数几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报告附注披露形式多样,有的十分精彩,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如系统内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等,报表附注格式漂亮,披露严谨、充分;有的则洋相百出、删繁就简、含糊不清,主要是一些中小企业审计报告附注。审计报告附注披露的参差不齐,折射出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质量的高低。

一、非上市企业审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的问题

1、披露内容不严谨

第一,部分会计报表附注与会计报表金额不一致,主要会计项目附注的数据纵向、横向加减合计不一致。会计报表与会计报表附注数字相互勾稽、吻合,这可以说是对附注披露最基本的要求。出现这种错误,往往是审计、复核人员的粗心所致。

第二,会计报表附注中不同部分内容相互矛盾。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持有被投资企业股权比例20%以上,应采用权益法核算;50%以上时,应当采用成本法,并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财务报表项目注释中显示其持有某企业的股权比例为38%,且没有说明特殊原因,实际核算方法却为成本法。持股比例要求选用权益法,但企业采用了成本法,既不能准确反映长期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又会对损益产生重大影响。又如某公司会计报表附注中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中阐述坏账准备计提采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但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应收款项却显示没有提取坏账准备。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的披露与前面主要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表述内容大相径庭,容易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所适从,极大地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目前,一般是由会计师事务所代编企业附注,而会计师事务所编制附注都采用程式化的模板,未认真地逐一进行复核、修改。

第三,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项目填列不正确等。如某公司间接法编制的将净利润281.31万元加上调节的明细项目和为510.54万元,不等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251.28万元,经仔细与具体项目核对,原来是将投资损失(减收益)一栏填错了,投资收益380.9万元应列示-380.90万元,却填成380.90万元。

第四,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不同报告期会计报表附注对同一内容的表述不一致或逻辑不符。如某公司在上年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中无运输设备,在本期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固定资产期初数中却包含运输设备等,也无相关变化说明。

2、披露不完整

第一,部分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只列报了现金流量表主表,附注中未披露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按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互为补充,互相验证,可以让使用人对不付现的成本和不影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一目了然。

第二,未披露重要的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和确定依据。如某企业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但是在会计政策中未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方法和比例。又如某公司将持有的上市公司投资列作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但未披露判断的依据,只是在附注段里拷贝了会计准则里的相关规定。

上一篇:寒假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