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子女沟通坚持的两个原则

2022-10-03

生活无时不在沟通中行进, 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生气的生活, 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双方情感的需要, 也是子女成长的需要。然而如何与子女沟通却一直是令许多家长感到头痛的大问题。究其根源, 大多数家长都是没有掌握科的学沟通方式。

1 平等是跨越鸿沟的桥梁

从心理学上讲, 沟通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 没有平等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就感受不到真情实感, 心与心就无法达到真正的沟通。一些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紧张, 家长们一肚子的委屈, 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 为什么却会有这样的结果?其实, 问题多数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主要是父母对待子女没有以平等的态度。父母与子女之间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父母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能否平等地对待子女、尊重子女, 体现了父母是否具有现代社会中的民主与平等的意识, 它是衡量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尺度。

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一方是家长, 是教育者、管理者和监护人, 是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 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另一方是孩子, 是受教育者、被监护人, 经济上不独立。因此多数的情况下, 子女处在“弱式群体”的地位, 双方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当子女的年龄较小时, 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缺乏独立性和成人感, 这种不平等并不会影响到双方的交流与沟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经验的丰富, 人生阅历的积累, 他们的独立性和成人意识不断增强, 需要家长给予成人的待遇和平等的地位, 越来越不希望家长再把自己再当成孩子。特别是在进入了青春期, 也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心理断乳期”以后, 这种表现就尤为突出, 好多父母正是由于忽视了这一点, 没有满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的这种愿望和需要, 在沟通的过程中, 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 试图支配子女的行为, 代替子女做出选择和决定,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子女身上, 企图左右子女的前途和命运, 使得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帮助表现出多疑、敏感, 甚至于叛逆, 最终造成了子女与父母间的严重对立。当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 普天下的父母们没有一个不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人成才。

要做到平等, 真正地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主导权掌握在家长的手里, 家长要做出很大的牺牲和付出巨大的努力, 重要的是改变观念, 在思想上要有清醒地的认识。首先要尊重子女, 家长要清楚, 尊重是人非常重要的基本需要之一, 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子女在家庭中也是如此, 家长只有尊重子女, 才能真正地做到平等地与子女进行沟通与交流。其次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是教育, 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 于是批评、指责、规劝整日不断, 最终不但没有取得相应的预期效果, 孩子的逆反心理倒是越来越强烈。平时我们提倡父母要跟孩子做知心朋友, 其实质就是要求在沟通的过程中放下家长的架子, 暂时忘却家长的角色, 心平气和地、平等地跟孩子交流思想, 交换意见, 交融情感, 允许分歧的存在, 接纳子女的不同意见。

2 理解是打开心窗的钥匙

理解万岁!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 自己却又往往难以理解别人。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双方是成长在不同社会背境下的两代人, 有着不同的人生经验、知识阅历, 双方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代沟”, 两代人间的代沟常常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阻挡了父母与子女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从子女成长的角度来看, 代沟是子女成熟的一个标志, 在子女年龄很小的时候是不可能存在代沟的。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 子女的自我意识日益增强, 有独立思考的要求, 成人感增强,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认可, 逐渐地感觉到跟父母有了一定的距离, 在对于许多事情的观点上有了差异, 于是代沟出现了。它表明子女再也不是以往那个听话、乖巧、天真、稚嫩、淘气的玩童了。

其实父母也都知道代沟的存在, 只是知道了不等于接受, 多数的父母在感情上、在潜意识里, 都是希望子女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能够跟自己相同或相近, 能够按照自己所期望的, 按照自己心目当中最初 (甚至是子女未出生时) 所设计的蓝图来发展和成长,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一旦发现子女在某些方面与期望不一致时, 就会产生焦虑感、挫折感和危机感, 从而相方设法地让子女重新回到原来所期望的道路上。但是规律表明, 父母与子女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子女的人生道路也不可能按照父母的期望值来设计, 由此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 沟能也就变得困难, 这种冲突也被称为“代际冲突”。从子女所反映的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来看也多在于此。

面对代沟, 父母不要过于焦虑, 更不要指望去填平, 因为代沟是无法填平的, 理解则是架起父母与子女双方的一座桥梁。首先, 父母在内心深处、在观念上要承认代沟, 不回避两代人的差异。差异是正常的, 差异本身并不是可怕的事情, 相反回避差异拒绝差异才会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才会导致与子女沟通的不畅。差异是规律, 不管是在什么历史时期, 老一代与年轻一代在想和做上都会存在着差异。现在的父母与自己的前辈也一样存在着差异,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如果没有了差异, 社会也就不会向前发展了。其次, 要尊重孩子的价值观和选择, 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着想, 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孩子的感受, 不能处处以过来人身份将自己的感受视为孩子的感受。对于同子女的差异, 要学会接纳, 求同存异。当然接纳不是被动的, 而是在真正弄清子女的意见和态度的合理性之后, 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 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对于子女不正确的或者是不成熟的方面, 不要有过多的焦虑, 不要过于着急去改变对方, 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考虑到子女的年龄特征, 弄清楚子女在这些方面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进而选择科学的方法因势利导。一位父亲曾为子女痴迷网络大伤脑筋, 后来为了找到原因, 便和儿子一起上网, 体验到了网络中的乐趣, 从而也理解了儿子痴迷的感受, “贪玩的父亲”在获得儿子认同后, 对儿子“寓教于玩”, 进而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最终解决了子女问题。再次, 要相信子女,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对自己隐瞒什么, 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子女置于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甚至窥探孩子的个人空间, 个别家长采取叮哨, 偷看日记等极端方式, 引起了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 没有理解就没有沟通, 理解是打开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问题锁的钥匙。

总之, 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 平等与理解是父母与子女沟通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两个原则, 但“沟通有法无定法”, 家长与子女间的沟通没有统一的模式, 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要因地制宜, 结合自己家庭的现状和子女发展的实际来进行。

摘要:没有沟通就没有教育, 平等与理解是父母与子女沟通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两个原则。平等是跨越父母与子女间鸿沟的桥梁;而理解则是打开封闭心窗的钥匙。

关键词:沟通,平等,理解

上一篇:化学剂吞吐与非酸解堵结合技术浅析下一篇:高空测报工作审核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