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2022-12-20

第一篇: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家长应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网友:“我孩子今年9岁,学习成绩不好,大人说什么都不听,老是以她自己的想法做,我们说她一句,她还你十句,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教育方法不对,还是孩子哪里出问题了,请您帮帮我!”

专家:我认为,发生这种情况,更多的责任应该是家长,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提出三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不应将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孩子身上。特别是当家长要求过高,而孩子能力达不到时,加之家长急于求成,会给孩子心理造成较大压力,久而久之孩子会把更多的心思投入到寻找保护的方式方法上,她发现只有“顶嘴”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选择。换位思考一下,其实孩子内心是十分孤独的,父母如果不能成为9岁孩子心灵上可以信赖的人的话,谁又可以成为她倾诉的对象呢?

其次,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善于发现、欣赏她的闪光点,并能在她憧憬的世界中帮助、引导、支持她梦想成真。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地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最后,家长应该学会包容孩子的各种想法。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的梦想更多地是来自她的兴趣爱好,因此,即使实现这些梦想并不现实,家长也不应该“一棒子打死”,更不因她中途放弃梦想而责备她,家长应该在实现孩子梦想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告诉孩子为了实现梦想是需要努力和毅力的。也就是,梦想的实现与变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一个成功人的优良品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孙诚)

第二篇: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策略

关键字:幼儿教师 家长 沟通 策略

决定沟通的因素包括沟通的主体、沟通的内容和沟通的地点。因此,沟通的策略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选择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以及因地而异的方式,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一、因人而异的沟通策略

1.根据家长性别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女性家长比男性家长更多地会主动和教师交流,而且也会耐心听取教师的意见。而男性家长则很少主动和教师交流,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教师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容易沟通,也最易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对于男性家长,他们更多的是当孩子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时希望从教师那里获得方法或帮助。因此教师可以用简洁的语言给予反馈,或者直接告诉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据家长年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和观察中,我们发现年纪大的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更关注幼儿的身体、饮食等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孩子过于娇惯,而很少关注幼儿其他方面的表现。年轻的家长,也就是父母,他们更关注孩子的在园表现。所以,对于年纪大的家长,教师不仅要反映孩子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幼儿全面发展的观念,同时,要注意保持诚恳、尊重、亲切的态度.先做晚辈后做教师。对于年轻的家长,教师要尽量争取他们对于教育工作的支持.因为现在的家长看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会更理性地重视幼儿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时,可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进行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

3.根据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在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发现每一位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样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因此,针对期望过高型家长,教师要从客观、全面和发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则就会伤及家长的自尊心,使家长对孩子产生过激情绪。在措辞方面,教师要注意委婉,运用先扬后抑的方法,让家长便于接受。针对期望值低的家长,像溺爱骄纵型、放任武断型的家长,教师可以提出严格的教育要求,阐述如此发展下去的不良后果,以引起家

1 长的注意。

4.根据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家长受教育程度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念也不同。现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关注较高,在观察中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长教育观念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他们认为以后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对孩子从各个方面进行完美打造;另一个是对于孩子过于“尊重”,认为幼儿要发扬个性和自由,结果导致孩子不能融入集体生活。事实上,这样的家长缺乏的是一个参照系数,即孩子的发展水平在群体里所处的位臵。因此,与这些家长沟通时,教师要引导家长了解客观的评价观和适当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整个年龄段的发展水平来谈孩子的发展。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他们往往不太重视幼儿教育,所以教师要一边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一边尝试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选择需要配合的工作时,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简单的解释工作。

5.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选择不同的沟通策略。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同时,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二、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1.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笼统地“很好,很聪明”,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应付自己,认为孩子是被忽视的。在反映孩子在园的一些缺点时,教师更要注意措辞,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所以,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2.以反映孩子问题为主的沟通策略。

教师切忌用“告状”口吻,要注意维护家长的自尊,不当着其他家长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点,同时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比如“这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这是值得表扬的,如果多学习一些与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们好好帮助他,他会变得合作能力更强,更加优秀”。

2 3.以布臵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策略。

教师要明确交待任务,语言要言简意赅,任务要具体,因为:第一,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长心里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事故时的沟通策略。

幼儿在幼儿园可能会出现各种状况,最严重的就是事故。这种情况下,教师除了判断准确、送医及时、处理规范外,还要安抚好家长。首先,教师要勇于承认工作中的过失或者诚心向家长表示歉意,赢得家长的理解。其次,教师要详细向家长反映事故情况,让家长清晰事实真相,可以降低家长因迷惑而带来的焦虑、担忧和不安全感。最后,和家长一起协商做好孩子恢复工作,包括以后对孩子伤口的观察、孩子活动时的特殊照顾等等,以此获得家长的谅解。

5.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策略。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辩解,耐心等家长说完,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更易于家长接受。教师可以通过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这样如何”等这样先认可再建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教师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将事情解释清楚。

三、因地而异的沟通策略

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考虑到地点。有些一般性的沟通,教师可以在家长接送时用简短的语言在教室内与家长沟通。但是,遇到反映幼儿某方面的“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地点,避开其他家长和孩子。人际沟通学中提到沟通主体会因沟通的地点而发生情绪、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沟通的效果,同时,选择地点也是对家长的一种尊重,对孩子的一种尊重。

第三篇:家长如何提高与孩子的沟通技巧

对父母来说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这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孩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家长对孩子进行细心的观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多与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沟通。

很多年轻的父母或许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孩子越大,越难以沟通。“我不要穿这件衣服,太紧了。”“我是对的,你才错了。”“你去哪儿?我也要去。”„„诸如这些事情,日复一日,我们常常被折腾得筋疲力尽。然而细想想,作为父母,我们也许存在一些不恰当的习惯:是否给孩子申辩的机会,让他们说出真实感受;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否用手指指着孩子;当孩子与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时,我们是否火冒三丈;最后谈话结束,我们是否会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子间的沟通,作为父母是要有些策略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我们都应该考虑。当我意识到这些问题时,我开始反省,并留意自己的言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想法、说话方式,并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如他在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可以称赞说,“噢,真棒,妈妈也替你感到很开心”。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去吃饭,一起去听音乐会、参观绘画艺术展、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汽车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

不能永远只是你说孩子听,不管孩子对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他把话说完,给他说话的机会,一定不要在孩子没有说完他的话时,就对孩子发脾气。在讨论一般的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与,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应让他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

沟通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与人交流就要从沟通开始,沟通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大家庭。

第四篇: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

——从家庭教育分析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家长今天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为人父母都应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问和技能。

沟通——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渠道。

沟通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沟通让孩子感受信任、产生自信,体现快乐,积极地面向生活。

一.提问:您了解您的孩子吗?

了解是沟通的基础,即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孩子是一本教科书,读懂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找到沟通的对策。

二.沟通中的困惑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

为什么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批评?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为人父母为何这么难?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对他们的照顾细致入微,但孩子却不领情;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寄予美好的愿望,但他们的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三.沟通中的障碍

 用不变的眼光和教育方式对待正在变化的孩子

 不恰当的唠叨让事与愿违

 不注意倾听,孩子缺乏情绪释放的渠道

 期望过高、要求过多、负强化过度

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能和方法

1. 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开始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观点

 家庭教育的“三镜、两语、两句话”

三镜: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用显微镜找孩子的成绩

孩子才能用望远镜看到其光明的未来

两语:

永不绝望 (永不放弃)

光明在前

两句话:

孩子,你能行!( 孩子:我能行!)

孩子,我来帮助你!

2.宽严适当,奖惩适度

提供宽容、轻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六小”

小秘密、小空间、小自由、犯小错误、提小意见、耍小脾气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要坚持鼓励为主

孩子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父母的行为导向:

尊重

放任温暖

冷漠干涉

关心

关心过度而缺少尊重会导致干涉

尊重过度而缺少关心会导致放任

正强化与负强化在沟通中的不同效果

3.讲求方法,学会有效沟通

有勇气面对真实,接纳孩子的一切

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爱是用心接受的,接受的人感受到才是爱

改变语调,用讨论代替训话,多说悄悄话,少说气话。

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氧气”。

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港湾,她是个充满亲情、充满快乐、彼此理解、真诚沟通的地方。

第五篇:谈谈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小技巧

(贵阳市花溪区阳光小学

刘玉琴)

当班主任很多年,常常听到很多父母大叹和孩子难以沟通,或是已经尽力去和孩子“沟通”,但亲子关系还是不太融洽,感觉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就是不听家长的话。

根据我将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积累的经验,我发现了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几大原因:首先是因为孩子的价值观和自我意识在家里得不到认可。孩子喜欢的东西、崇拜的偶像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孩子在家里觉得做什么都是错的;当孩子要求自己独立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总是不允许,要么就是全部被家长包办代替了。其次,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孩子没能敞开沟通的心扉。孩子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时,最需要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理解,可等待他的可能是一顿批评、指责甚至暴打,他还会敞开心扉与父母沟通吗?另外,很多父母没有与孩子沟通的习惯,不能正确认识性格不同导致的沟通方式的差异,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都会造成亲子间沟通的障碍。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什么是跟小朋友沟通,他们跟小孩之间的对话永远都是:“功课写完了没?”“琴练了没?”“考几分?”其实,孩子和大人的沟通方式有所不同,只有父母用心去学习,才能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子关系是否良好,亲子沟通技巧发挥了关键作用。

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气氛更和谐,教养子女也变得更轻松。其实和孩子沟通的小技巧一点儿也不困难,作为家长的你也可以做得到!

一、只要认真“倾听”、不要严肃“说教”

和孩子沟通,最忌讳的就是说教。任何一种话题的聊天,只要沦落到说教与听训,那就没趣到极点了!所以,聊天时可以对对方、对话题保持高度的兴趣,多询问、少评论,多说“你”,少说“我”,就很容易让话题源源不绝地继续下去。

比如,孩子说:“妈,XXX今天打我。” “喔,为什么?”

“因为我要玩恐龙,他不准我拿。” “那你怎么办?” “我就去玩别的了。”

“你怎么不告老师呢?我不是教过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诉老师吗?你也可以跟他说,公用的东西大家都可以玩啊!妈妈不是跟你说过吗?

如果是采取这样的聊天方式,那么肯定话题就此戛然而止。孩子最后一定是紧闭双唇,不再多说一句。此时不妨继续询问:“喔,那你心里有没有觉得很不舒服?”或者“那你还想玩恐龙的话怎么办呢?”这时,你就会听到他真正的想法:“还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没关系,等他玩完了,我再玩就好了啊!”或是“我很生气啊!所以我就跟他说:„我不跟你玩了!‟”

二、了解情况,只问“小”不问“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问题,也很难回答。因此,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概况,要尽量避开“抽象”、“大范围”的问题。不妨改问一些很简单、一定有答案的问题,而且不妨从细节开始。不要问:“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如何?”“你今天在学校做了什么?”这种问题,孩子很难回答,或是只会简单回答:“还好。”“没做什么!”这样会让沟通很难持续下去。你可以改问:“你今天在学校上了哪些课?”当孩子说出科学、音乐、语文的时候,你就有机会接着问:“喔!那科学课今天教什么?”孩子就会接着回答你的问题:“教气象啊!什么气温、风向的,无聊死了!”“喔!那音乐课有没有好一点儿……”你就可以借机了解他今天做了些什么,并持续交谈下去。

三、沟通,从别人的事谈起

从“别人谈起”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法,比方说,孩子会告诉你班上谁吃饭吃得最慢、谁最常被罚、谁功课最棒、谁今天又打了谁,等等。当然,在沟通过程中,家长就能窥见他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对同学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然后了解孩子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身心状态去处事。父母应该从谈话中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四、沟通不要“否定”,只要“同理” 大人跟孩子沟通,很容易发生的一个状况,就是大人常常喜欢否定孩子的感受。比方说,当孩子说:“科学课无聊死了”的时候,家长绝对不要接着说:“科学课不无聊啊!天气、气象是一件很有趣的东西……”只要你这么一说,这个话题就聊不下去了!因为当孩子觉得你并不认同他说的话时,他后面的话很容易就咽了回去。比较好的方式是回答:“喔,科学课很无聊啊,你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觉得很无聊吗?”“因为我本来以为科学课可以做实验、看酒精灯之类的,结果都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无聊死了!”保持中立的语调、同理感受他的感受,往往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进而帮助他解决困境。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五、沟通时注意肢体语言

适当的肢体语言,会让孩子觉得你重视他、认真想要和他沟通。除非是在开车的时候,否则在和孩子沟通时,都尽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视着他。如果孩子还小,那就蹲下来;如果是个大孩子,那就拉着他的手坐下来。即使是手边在忙着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讲话时,也必须要时时转头看他的表情。因为注视别人、专心倾听,就表示你很在乎跟他说话。孩子对于肢体语言很敏感,一边跟别人谈话一边敷衍地说着嗯、啊、喔;或是眼睛一边盯着计算机一边听他说话,都不是鼓励他好好和你聊天的方式。在和孩子说话时,家长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另外,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亲密的接触: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搓搓他的颈背,顺顺他的头发,拍拍他的背,等等。通常,对有一定熟识度的孩子适当地使用一些肢体语言,都会在沟通时产生非常正面的效果。

经过专家的研究,沟通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能;嘲讽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充满自信; 赞许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爱人爱己;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把握目标;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对别人多一份关爱。亲爱的家长们,让我们了解这些小技巧,和我们的孩子亲密无间起来!

上一篇:酒店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下一篇:家长座谈会学生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