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优秀教学课件

2022-07-10

第一篇:那树优秀教学课件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设想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寻找身边悄然消失的东西。但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发展的时候忽略或破坏掉的美的东西。一方净土,一片森林,在人类发展的巨斧下默默隐退,剩下的是自然独自的慨叹。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探讨,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变化和用心倾听自然的呼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知老树的形象入手,品析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的主旨。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

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

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

1.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

2.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

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

学生用3分钟完成。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

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

倒塌 佝偻 踝骨 默契 紊乱 虬须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绿着生,绿着死。但即使这样,大树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豁达、忍辱负重的胸怀。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

4.小组推荐朗读好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

(1)文中描写的老树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笔划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树有什么品格,最终遭到了什么样的命运?

(3)结合我们课下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文中老树的命运和我们找到的资料中自然生物的命运有什么异同?

学生读文,学生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

总结:

这一课,我们就着老树的一生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了解到老树不同寻常的一生,在课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树有如此的命运呢?在头脑中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前一课回顾

老树的命运如何?可以结合书上的句子表达你的看法。

全文分析探讨:

1.老树在三个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形象找出来,比较分析一下。

明确:

第一阶段,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象生铁铸久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浮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浮脉。千掌千指托住阳光。

第二阶段,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第三阶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日光月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那么一棵树。

2.(1)结合课文,大家探讨一下,老树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2)它的消失,仅仅是因为酒后驾驶者的死亡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你可以从那些语句找到依据?

学生讨论,做好发言记录。

明确:

(1)三个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从始至终,老树表现的都是默默的奉献,和对人们的恩泽,同时也有无奈和忍辱负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树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对,人类的破坏无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与内心活动的文字表现老树的思想: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至死都赋予人们绿的生机。

(2)老树的消失,甚至被遗忘,并不仅仅是一个酒后驾驶者的死亡所表现的那么简单。它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示: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的世界,没有了大树生存的空间,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厌恶大树的存在,其实是对纯自然的东西的一种破坏,和对环境的虐待。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人们已无视它的存在,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自然不正确的认识,将在未来的文明发展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证明,大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人们解决了文明发展与自然相调和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树物尽其用。

3.生总结作者借用大树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

总的说来,作者似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树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这显然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课文主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此一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作者反对人类文明,主张回到过去田园生活时代。实际上作者的头脑并不简单地执著于一条思想路线,而是辩证地看待事理,也就是说,他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看得深透。且看他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话: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来作者只是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主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拓展探讨: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

正方:发展也要与自然协调统一

反方:发展就要毁坏自然

让学生通过辩论的形式认识到:自然永远是人类发展的航母,破坏了自然就等于失去人类生存的基础,要发展也要调和与自然的关系。

课外延伸:

播放多媒体:大树被砍倒,只剩下一个个的树墩,放慢镜头,特写年轮。也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制作大树伤心的样子。同时配音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最大的群体上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森林被吞噬假如你是一棵树,目睹着你的兄弟姐妹不断的倒下,你面对人类有什么话要说。)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适当引导。

课外推荐:可网上查询或资料,阅读文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第二篇:那树教学反思

《那树》这篇散文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用形象打动人心。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本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另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最后,我用田震一首《好大一棵树》歌结束本节课,在歌词中再次感受那树的精神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总的来说,整节课效果不错,但是,课后我再仔细斟酌,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 就是品味与欣赏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 句子,比如“绿着生,绿着死”“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等,这些平淡语言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可以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宝贵的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这些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语感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这个环节我没有很好的把握,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学生自己很少有能够自己去发现和品味的,而是我是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是我代替学生发现的。第二 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再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我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我的点评却显得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课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钻研。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第三篇:《 那树》 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0课

课题:那树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分析】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的名作。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全用形象打动人心。那树用自己的生命绿了一方土地,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奇幻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另外,还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的: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思维能力,对生活、人生也会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对生命也有了些许的认识。因此,可针对课文内容,充分引导学生感受、揣摩文章哲理,激起思想共鸣,以训练其理性思维、提炼概括能力。

学生想知道的:本文围绕“那树”,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读完本文,该有哪些收获?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通过文本,学生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初步赏析文章的有感染力的语言。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理清作者思路,能够理解作者情感。但是基础较差的学生理解作者情感有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1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 1.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

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意,写出初读课文的感受。

四、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

明确: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来统领全文,找到描写树的句子来品味。然后再看它的结局.来体会作者情感。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写大树的早期、近期和现时的情况,都有较为明显的浯言标志。如第6段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的情况将要讲述,由早期的大树自然过渡到近期的大树。如第9段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将要讲述某一具体事件,由写近期的大树自然地过渡到写现时的大树。梳理文章思路时,要充分借助这些浯言标志(路标)。方可快速理清全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五、感知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 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

3 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

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

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 2.体味作者的情感。

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

“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

“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六、悟读语文,体会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 1.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2)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

4 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 学生仔细揣摩,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

(2)上面五段话,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2.理解课文的主旨。

提问: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学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学的三种不同看法,讨论辨析。

明确: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七、美点寻踪,鉴赏本文的艺术性

1.教师创设谈话氛围,围绕“这篇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畅所欲言。 2.成果展示:

主题富于时代性。人类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是发展与环保。如何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只能用进一步的文明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工业文明给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和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应该警醒。

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拟人修辞格的运用,笔触细腻,感情凝重。文章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 5 描摹到刻意的比拟。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如果造化有知。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情节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物犹如此。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 写景状物生动活泼。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奇特,以动写静;如“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如“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写出了“刽子手”“月黑杀人夜”恣肆杀戮的丑态,似乎也象征着灾难的魔影;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创设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悲剧色彩。

八、创新支点:联系实际,对照反思

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写一段话,不少于200字,语言要生动。

教学反思:

《那树》这篇文章,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为我们讲述了那树的生命历程,用形象打动人心,尤其是那树“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更是给大家震撼。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让学生以那树的身份进入课文学习,为的是与作品融为一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好把握那树形象,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首先设置情境,创设氛围。

课前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用优美的歌声,创设浓浓的氛围,以歌曲中对那树的赞颂抛砖引玉,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顺势导入。

进入第一个环节,默读课文,感悟形象。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我采用了默读。对于本课字词,我采用了助读卡形式。一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更多的阅读。二是我不想因提问字词使创设的氛围消失。问题设置以一问概括全篇内容,以主问题带出次问题,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要想回答好,学生必须在整体感知、提炼、归纳后才能生成答案。从而,锻炼了学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第二个环节品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以读促讲,朗读是不讲之讲,是熏陶。朗读文本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通过朗读增进了对文章的理解,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又推动了朗读。先 6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品析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这种情感,并通过自己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情感,然后交流,交流时加强对朗读方法指导。

第三个环节理解主旨。在学生准确感悟那树的形象,充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上,我及时引导学生探究本文主旨,水到渠成。

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我口说我心,以树的身份对人类诉说心声。这个环节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答案涉及课文又超越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人类与自然、文明进步与诗意生活,对生命的认知与感受以简练而恰当的文字展现,使思维得以深化,能力得以提升。

板书清楚明了地显示了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那树对人类无私奉献与惨遭人类杀戮形成鲜明对比,对比中引发学生深深思考。

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者。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想得多,说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升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学生的思维还不能完全放开,答题角度有些单一,虽然一再启发,但效果不太理想。由于课堂更多的是生成,有些学生回答不到位或回答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老师点的稍多一点。

以后,我会向着高效的语文课堂奋进,使学生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第四篇:《那树》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词义

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情感目标: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是为了让学生们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有方向性、目的性。而教师可以依据目标进行有力地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 难点: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突破措施:从分析树的形象入手,感受人类文明飞速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冲突,从中找出解决的途径,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说明: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写作意图,要求同学们理解并形成科学的发展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单元均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散文。《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的表达了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树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视频资料,再请同学们谈感受。教师导入:但是在今天,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在一点点被吞噬。有那么一棵树,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命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王鼎钧的《那树》。 说明:视频资料从多种感官角度刺激了学生,“自然和谐美好”的印象先入为主。而绿色的逐渐消失不得不让人为之心痛。从而使学生走入老师的教学环境中。

二、检查预习

1.生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 倒坍(dǎo tān) 荫庇(yìn bì) 虬须(qiú xū) 漩涡(xuán wō) 刽子手(guì zi shǒu) 2.解释词语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等着被杀,指不作抵抗等死 周道如砥: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星临万户:星光照着千家万户

说明:教师的意图是注重基础,对字词注音、解释,有助于疏通文意,把知识落到实处。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学生粗读课文) 1.概述那树的状貌

2.填写那是一棵___________的树,讲述其品质特点。 提示:1.佝偻、老态、坚固稳定、像火焰般茂盛——粗看

霉黑、潮湿、隆起的筋、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细看

2.历史悠久、坚固稳定、大有功德、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拥有爱心 说明:教师的意图在于让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整体感知,对文章有着初步的认识,深刻理解树的形象。

四、质疑解惑 品析语言(学生展开讨论)

那树是大自然的强者,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然而,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其他所有生物都要为人类让步,于是在高楼林立,车流汹涌的现代都市里,那树成为交通的障碍,交通专家向它下发了死亡通知书。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两个问题精读课文6——11自然段。

1、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

提示:①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数量词的重叠使用表现了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铺、架、挨”, “挨”用得好,写出公寓楼房整齐而紧密地特点。整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人类文明发展排山倒海般地不断破坏自然环境,富有气势。

②计程车像饥蝗一样来(附:饥蝗拥来的视频资料)。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文明的飞速发展。

比较表达效果: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柏油路铺过来,高压线架过来,公寓楼房挨过来。

计程车像饥蝗一样拥来。 计程车拥来。

2、用波浪线划出表现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提示:①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②两个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棵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

③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④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作者通过“咬、嚼、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大头颅、割、呻吟、刽子手、屠杀、闷死”等词语描写了一幅惨不忍睹的画面,谴责了人类的残忍,而对树作者又充满了同情。 分析后,学生反复品读。 说明:在第一问中同学们既理解了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程度,又感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势必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遣词造句上也会有收获。对于第二小问,是同学们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的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体悟了作者写作的意图。

五、欣赏图片

在这一环节进行完后,请学生欣赏一组关于树的图片,配乐:《好大一棵树》

说明:课文内容讲完了,用两分钟的时间请学生欣赏一组配乐图片,一部分是枝繁叶茂的大树,一部分是树木被砍伐,造成土地沙化、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更直观的感受,意识到破坏环境直接受害的是人类自己,应好好保护我们的环境;同时为拓展题高1创设情境。

六、拓展提高

1、想像蚂蚁与那树告别时,会互相倾诉些什么?

在作者的笔下这棵大树是有灵性的,它预知到自己的结局,它先告知了体内的蚂蚁。请你想像一下,蚂蚁和那树告别时,它们会互相倾诉什么? 提示:学生自由想象,鼓励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说明:题目的设置,使学生明白动植物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

2、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处置那树?

提示: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

通过同学的建议,可以看出当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发生矛盾时,牺牲自然环境不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可以用更加文明的方式处理文明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灾难。 说明:利用提问的设置,促进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价值观的体现。

七、布置作业

请以“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练笔,题材不限。 说明:练笔紧密围绕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从头至尾都牢牢贯彻,具有一致性。

八、小结

同学们,人类是善于思考、充满智慧的,希望我们人类能够找更多的途径来解决人类文明和自然环境的矛盾,让人类的文明之花在充满生机的绿色星球上绚烂开放!

第五篇:《那树》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 读懂文章的内容不是难事,但因他们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所以阅读本文容易停留在表面,很难体会到文字背后思想,很难对人与自然进行深入细致的感悟和思考。所以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味 ,深刻体会文章的深邃内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的发展观

2 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及相关的法律规定。

二、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佝偻、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语

2、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板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反映树与人类。

师:同学们,树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学生: 提供氧气、提供材料、提供食物、美化环境、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 师:树对我们人类的贡献很大,但树的命运又如何?人类又是怎样对它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王鼎均的《那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介绍(多媒体出示)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 生字生词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ī)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3用一句话慨括课文内容:

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 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教师总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合作探究

• 早期的大树是怎样的? • 那树对人有何益处? •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人们如何对待那树?

1、你能以“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句话吗?

生:

那是一棵坚固稳定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繁密茂盛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默默奉献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善良的树,因为„„

那是一棵绿着生绿着死的数,因为„„

师:那是一棵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甚至有某种特殊神性,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的树,

那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那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绿荫和心神的安慰;那树,是无私的奉献者,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却只愿给予,从不索取它身遭逆境,却不愿放弃绿的愿望,这是何等豁达宽广的胸怀然而,就因为一名喝醉的驾驶者,交通专家就给它下达了什么样的通知书?面对无情的判决,树又怎么做的?

2出文中表示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慢,两相对照自然界的类文明飞速发展,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有时是好事,但有时也是坏事,有可能认为地造成自然界生态是衡,

3找出文中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句子,并说说那些词语用得好?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 “咬”“骨粉”“呻吟”这都是描写性、形象性很强的词语,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一幅人类屠杀大自然生命的图景“咬”给人以视觉的感受,“骨粉”诉诸视觉,“呻吟”诉诸听觉,都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来这几个词语不应当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寓于创造性,故意用这几个词语来描景写意,表达对伐树行为的愤恨

4试想蚂蚁在离别时对树说什么?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5文中工人砍伐树的行为对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十一条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第四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非法采 伐、毁坏珍贵树木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名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其它规定发展经济必须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5 如果我们人类为了发展而继续砍伐树木的话,那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怎样?

生:空气受到污染、沙漠化、下酸雨„

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

师:所以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五 总结

和谐共处

喜欢利用

庇护奉献

抱怨嫌弃

忍辱负重

毁灭遗忘

引颈受戮

六 课堂延伸:

如果你是一棵树,耳闻目睹了兄弟姐妹在不断到下,你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教学本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另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但是,课后我再仔细斟酌,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 导入应该设置情境,创设氛围。导入应该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用优美的歌声,创设浓浓的氛围,以歌曲中对那树的赞颂抛砖引玉,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然后顺势导入。用树与人类的关系导入,没有吸引学生。

第二, 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是学生学习上的同行者、陪伴者。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想得多,说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升了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讲的多,学生说的少。 第三,点评不到位。 学生答题角度有些单一,虽然一再启发,但效果不够理想。 有些学生回答不到位或回答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老师点的稍多一点。在延伸阅读环节中,学生在谈完了与那树遭受悲惨命运类似的生活现象后,教师如果利用多媒体再举例,创设直观的强烈的情境,给学生以冲击力,教学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堂课,使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那树优秀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那树》优秀语文教学设计04-12

那树课件04-12

那树课件范文05-17

那树教学设计范文05-30

那树优质课课件范文06-14

那树教学设计1范文06-06

那树04-08

那树,那人抒情散文04-12

那树教案设计范文05-30

那树说课稿范文06-06

上一篇:女性顾客消费心理下一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