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

2022-09-10

一、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指通过专业认证机构对高校工程类专业实施专门性认证, 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 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1]。截至2017年底, 全国共有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认证[2], 其中计算机类专业通过认证的有64个专业。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也是后续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及具备相应的应用能力对本专业学生非常重要[3]。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辅之一定数量的原理验证性实验和简单的网络设计实践, 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平时成绩 (由考勤、作业、实验成绩等体现) 和考试成绩综合得到, 从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上来看, 并不能很好的体现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 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现状

(1) 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健全。 (2) 教学方法模式功能单一。 (3) 教学评价指标单薄化。 (4) 教学效果评估不系统科学。

三、毕业要求分解和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设计

根据学校“立足湖北, 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和计算机专业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结合专业认证中对毕业生的十二条毕业要求, 初步判断《计算机网络》课程应对应于毕业要求的第一条 (工程知识:具有从事计算机类专业领域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物理、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 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第三条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实现满足特定需要的系统、模块或流程, 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和第四条 (研究: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建模与仿真、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对于这三条毕业要求, 又可以各自分解为若干个子要求, 即毕业要求的指标点, 通过分析课程的特点和各指标点之间的对应关系[5], 《计算机网络》课程应该支撑的指标点分别是:1.2能够将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用于对复杂计算机工程和复杂系统进行识别和分析;3.4针对计算机领域复杂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完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并满足多种制约条件, 能够分析并阐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4.2能够选择研究路线,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选用或搭建合适的网络环境, 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 开展和完成实验。按照课程对指标的支撑程度不同, 我们将计算机网络的支撑设定为:1.2H (强支撑) 、3.4M (中支撑) 和4.2M (中支撑) 。

四、课程达成度

确定了课程对具体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之后, 就要将对指标点支撑对应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分配各教学环节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权值, 通过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考核, 计算本课程对指标点的支撑结果, 验证是否达成了本课程最先设想的对各指标点的支撑。以20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教学班级共102名学生的考核结果为例来进行验证, 具体的达成度计算过程如下: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学时48 (理论学时38, 实验学时10) ;开课学期:2016-17第2学期;开课班级:1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个班共101人。

课程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 具备在复杂的互联网系统中的网络协议解析和网络通讯程序设计能力;能够将网络原理和技术用于解决复杂网络应用问题;针对复杂网络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完成设计、开发的全过程并满足多种制约条件, 能够分析并阐明自己设计的合理性;了解网络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达成途径: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提问、练习与课后复习, 结合网络协议分析、作业等教学方式,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分析设计方法。

(二) 课程指标值和达成度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 平时成绩平均分为93.27分, 试卷共四大题, 分数分别设定为40分、10分、30分和20分, 学生实际平均分分别为31分、7.8分、14分和15.29分。

计算机网络课程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达成度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三) 课程的持续改进

达成度结论:经过课程达成度评价, 综合评估学生能力在指标点1.3、指标点3.4和4.2均达成。对评估结果的持续改进:比较课程对各指标点的达成度数据, 发现对指标点3.4的支撑偏弱, 以后要加强该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可以改进的资源:根据学校网络课程平台中学生意见反馈,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与完善教学方法, 进一步加强课堂讨论或者学生授课环节,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 收集整理制作课程相关教学资源, 如讨论式教学法的设计方案、视频资源等, 以丰富教学资源, 帮助学生课外自主自学, 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论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对照认证要求, 分析课程特点, 对应毕业要求的指标点, 并将对指标点的支撑落实到教学各环节中去, 通过学生考核体现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的达成度是否满足设计的指标值。

摘要: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计算机网络课程需要对照认证要求, 分析课程特点, 对应毕业要求的指标点, 并将对指标点的支撑落实到教学各环节中去, 通过学生考核体现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的达成度是否满足设计的指标值。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网络,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

参考文献

[1] 李玲玲, 赵学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32 (06) :181-184.

[2] 刘静, 郭银章, 阎临霞, 赵俊忠.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 2011 (13) :63-66.

[3] 谢海涛, 王春枝, 柯敏毅, 李浩.以考评模式改革促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课程渐进式考核初探[J].卷宗, 2015 (2) :78-78.

[4] 赵姝, 刘晓曼, 陈洁, 张燕平.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建设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3 (03) :88-90+98.

[5] 陈淑红, 邓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26 (02) :105-108.

上一篇:浅议“微信”商标纷争背后的反思下一篇:民国初期外销商品包装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