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2023-05-25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主题阅读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主题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让阅读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绽放精彩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推行语文主题学习的今天,语感训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语感训练主要途径的朗读,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在语文朗读教学中,却还存在诸如朗读方法不明确、兴趣不高、习惯难培养等问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去改变。我将要阐述的就是在十多年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大家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教给学生方法对阅读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1、巧设思维情境,引导理解语言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山中访友》中有这样一段话:“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如果仅从语义上理解,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鸟儿怎么会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怎么交换眼神呢?这些原本都是人的情感、动作和行为呀!但是教师如果在这里指导学生明白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将树拟作人,并非犯了人树概念混淆的错误,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把山中的一切看成了自己的朋友,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对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2、细琢重点语句,图片升华情感

在学习课文时,孩子们在初读课文后,虽然大体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但是不能深入走进文本,了解作者的真正写作意图,所以作为教师,指导孩子们读懂读透课文更为重要。

例如,我在执教荷叶圆圆一文时,针对孩子们喜欢图片的特点,我先上孩子们看课件观察满池塘的荷叶,在孩子们看、说、讨、议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孩子们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初步感悟作者的情感,然后让孩子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和他们交朋友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层次朗读中让学生再去欣赏课件满池塘的荷叶,去美读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这句话。此时水到渠成,学生们自然受到了美的熏陶,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重创情境教学,迁移读书方法

语文主题学习精读引领课型第三环节是驼掌阅读,一文带文,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课文中描写的是以时间顺序依次写了腊

八、腊月二十

三、除夕、初

一、正月初

六、十五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了重点写了腊

八、除夕、初

一、十五等几个日子,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正月十五挂灯笼这一环节,通过两次分层深入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了详略得当表达方法的好处、运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运用学习到的方法阅读主题从书上的典型文章,进一步巩固这种表达方法。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这样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4、 积累读书方法 写作顺理成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1、创设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精心设计问题,创设环境引诱导学生去品味、思考、争论、解决,从中体会读的乐趣。如教《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时,我问学生:“美丽的小路怎么会不见了呢?”学生怀着好奇心,马上开始朗读。通过细细地朗读,认真地品味,学生了解了文章,纷纷举起了小手。

再如:我在执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海鸥送老人这一环节时,我不仅插叙了老人生前的生活状况,而且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乐配画朗读,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

2、与生同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非常注重范读。范读分为教师读和学生读,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而尽量让学生来示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小老师在班内配乐读、配图读,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让他们模仿老师读,那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3、带动作读

我在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在初读、快速读、配乐读的基础上先找个别孩子示范表演,然后全体孩子一齐边表演边朗读,让孩子们手、脑、眼口并用,提高了阅读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朗读效果。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说,就是培养习惯。”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决不是只简单地培养读课本的习惯,而是要培养为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底子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大家共同分享。 我觉得最起码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培养阅读的目的性

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明确的读书要求:请大家自由读书,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这是初读文课文要完成的目标;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在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想的问题;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事在进行阅读理解时,要求学生完成的读书任务……有了读书目的的指引,学生才能在读书中思考和收获。

2、养成每天阅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每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读自己喜欢的任何作品,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阅读材料,构建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先扶后放,慢慢养成习惯。

3、 形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为此,我要求孩子们做到。 (1) 手中拿着笔读书。 (2)按要求圈画相关语句。 (4)摘抄积累。 (5)写读后感。 4.主动解决阅读的困难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带着工具书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的习惯、养成不懂就多读几遍的习惯、敢于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有人说:“培养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培养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啊!我们的孩子只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阅读,才能获取更多知识,适应现代化的学习要求,才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跃马平川”。

总之,阅读方法是提高语主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又为 语主题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我相信他们三者的有效结合,能让阅读在语文主题学习中绽放精彩。

第二篇:观摩主题阅读课心得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5月13日星期五,我有幸了参加在喀左四小举办的朝阳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现场会,听课、参观大课间、参观习字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辅导讲座,一天的时间让我学习到了很多,除了感慨喀左四小浓浓的学风,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就是感到这次的研讨课,让我看到了以后上语文课的方向和目标,真的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观摩课上,在执教老师的指引下,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底蕴,其妙处不仅仅在于多认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沉淀 。而讲课教师都是在把主题阐明之后运用巧妙的过渡就把我们自然的代入了主题阅读中。

另外,主题阅题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我们的学生写作难,就是因为阅读少,没有素材,没有语感。多读书,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在主题阅读课上,教师和学生积极 、畅所欲言,态度积极活泼,看的出来,他们对于主题学习是充满信心和热情的,这说明主题学习是实用的,是我们要必须要学习的,必须要运用的。

以上是我的几点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教学

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我的感觉中,主题学习做到了透过一个个小小的主题,让学生看到的是具体生动的世界。

大新房子小学

第三篇:群文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罗雄

四月十二号,我们语文组的三位同事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有幸到重庆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初中群文阅读现场课大赛活动。此次学习共两天时间,活动安排非常紧凑。我们聆听倪文锦、于泽元、何立新三位专家关于群文阅读的专题报告;观摩两堂研究课另加七堂竞赛课。整个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事们自始至终认真听报告看赛课记笔记,活动之余大家常常在一起开心的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群文阅读”,我最初的理解无非就是把多个文本放在一起阅读而已。可通过这次学习,我算是明白了,“群文阅读”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一种形散神不散的教学模式。它和单科教学相比更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也更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观摩研究课中,香港教师张熙从群文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理念,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课堂。她声音轻柔甜美,她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她设计提问答题方式各异,她课堂时间安排紧张有序。课前,师问生答(摇头点头)她巧妙的设计了三个问题迅速的导入议题:父母子女的情感问题。紧接着她运用原始组别、异质组别的小组活动让小组人员由一篇文本到三篇文本展开合作交流讨论(《背影》《目送》《合欢树》)找出文本情感的共性,作者的情感,其次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取书名”(三篇文本共有的名称)“写封底文字”(感触点)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做总结性的概括赏析,然后小组推选代表展示并在老师不断的激励中各抒己见,再组织全班同学点评:你认为取得最好的书名。最后老师用一段父母子女的对话视频做结,布置课外阅读延伸作业。一个好的引导者会引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质疑,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好的引导者,她课前一定是一位功课做到极致的人。张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参赛课中。七位老师各具风采,但其中来自四川成都的男教师卢健给我留下了印象较深。他上的是一组说明文《乔家大院》《公主府》《天坛》。一开始,我为他捏一把汗,因为说明文知识点枯燥,不太好展现情感,不太好展示朗读,他又该如何选择议题呢?谁知,他沿用老一套采用新旧知识的衔接,快速入题,接着让学生分组读文迅速找出三篇文本的建筑基本特征自由上台板书展示补充,老师再引导点拨不到位的地方。然后话锋一转抛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三座不同的建筑为什么要修成不同的式样呢?组织学生采用“比对读议”展开交流汇报,从而得出结论:建筑之美—说明文的实(基本特征)与虚(建筑文化)。整堂课,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哗众取宠的虚招,有的只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有的只是诠释了群文阅读的精髓,学生喜欢,听课的老师喜欢,评委看好,算得上赛课中一等一的好课。

那我们又该如何来学习群文阅读?

每个人有不同的形式,我们是实行“拿来主义”,购买群文阅读的各册教材另辟蹊径,还是否定现在的课本教材的单篇阅读呢?

活动结束时,听了评委主席顾之川的一席话,回顾了我所听的九节课,我稍许明白:群文最重要的是在多文本的比较中发现新的观念,并非否定现行的教学模式,群文不是要我们去打翻现在的常规,只是对现在教学的补充,在同步课文的前提下拓宽孩子的阅读量,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教学中仍要注重语文学科的知识点的落实 ,仍要注重经典文章的选择。

总的此次学习,带给我的是全新的认识,每一天的经历,也都是一笔无形中的财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响应学校的号召,自觉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上好每一节课语文课。

2017-4-17

第四篇:群文阅读学习心得

林州群文阅读学习心得体会

赵俊英

2016年9月24 ----25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林州举办的“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模式解读 ,林州八小主题学习群文阅读教学研讨会”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青年教师为大家带来的一堂堂与众不同的群文阅读展示课,以及专家对群文阅读的报告总结,让我这个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学习的求知者受益匪浅。

就群文阅读来说,我从原来的模糊概念到现在有了浅显的认识,学习回来的这些天,我翻看自己的笔记,回忆讲座的过程,总结了几点体会:

首先,群文阅读与传统的课堂中一篇文章讲几节课是完全不同的,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相同的议题,选择一组文章展开阅读,从这多篇文章的比较中,发现同异之处。我们常说,比较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最好方法,那么群文比较阅读法也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素养的好方法。就某一篇文章而言,要根据文章本身的特点,选择最具阅读价值点进行比较,不必面面俱到,提倡“1+x”的教学处理原则。“1”指语言,这是必须比较的内容。“x”指教材、构思、写法等方面的内容,要有所选择,有所取舍。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艳秋老师的展示课《什么是英雄》,张艳秋老师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到了阅读之中识英雄。课堂上,张艳秋老师把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每个小组的学生,让每组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辨人物特质,提取信息形成“什么是英雄”这样一个观点,小组内分享阅读收获,讨论谁是英雄,并且在对比之中辩英雄,在各组展示阅读收获的过程中,同学们和在座的老师才发现各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张艳秋老师根据各个时代(包括远古时代、古代、近代、当代)产生的英雄而各选四篇文章,也就是6个小组在一节课内共阅读了24篇小文章,从而诠释了英雄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总结出了舍己为人是英雄、为国争光是英雄、见义勇为也是英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都在忙碌着读书、思考、辩论、倾听,从孩子们的回答和辩论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结合张占国校长的点评,我明白了群文阅读的意义是让师生回到阅读的本原,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教的改变,也就是教师不能讲太多话,不能提太多问题,不可能更深更细的分析文章了,从而放手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因此,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重点,突破难点,把握难点,学会放弃,更多的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

其次,郝艳婷老师的展示课,设计也很独特,他结合插图引领文本,用多个文本阅读去解决一个文本阅读中的问题,在比较阅读中启发思考。课堂上总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大量阅读,拓展孩子阅读空间,倡导孩子的思维在阅读中提升,所以她的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孩子在思考中快乐学语文、用语文。

其他几位老师的展示课也很精彩,听了这几节展示课和专家对群文阅读的报告,总结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流程:

1、 导读:老师提出比较阅读的问题,可以用表格的方式,呈现比较阅读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2、 自读:学生根据导读的问题批注式阅读,默默读书,静静思考。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3、 互说:在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讨论文章的异同之处。

4、 展说: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言,展示分享读后心得。

5、 评说:师生一起对交流的意见、总结、进行评价。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确确实实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通过以上我对群文阅读的认识,要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就需要老师大量的去阅读,去寻找同一主题的文章,对大量文章筛选后给学生读,用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对孩子群文阅读的教学,从鼓励孩子课外阅读开始,在每单元教学内容结束后,以单元课文为基础,结合从各方面收集整理的不同水平和风格的同类文章对比阅读,设计群文阅读教学。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我们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和全体老师携手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尽善尽美。

谢谢!

第五篇:海量阅读学习体会

2013年6月

13、14日,我有幸到潍坊参加了“韩兴娥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通过观摩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韩兴娥老师全校范围内推行了“课内海量阅读”的实验与研究。力求达到“本色语文、简单语文、返璞归真”。遵循低年级大量识字,尽早阅读;中年级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高年级整体推进,主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学习读的质与量,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诵读目录,学生根据目录进行诵读和经典古诗文背诵的达标,低年级开展大量识字为主的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年级开展主题学习,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增加语文课堂的容量,学生的阅读量明显增加。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又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实现了轻负高质。

一、认清学生现状,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我以往的意识中,总是机械性地认为,小学三年级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利用这段时间培养学生背诵古诗,甚至古文的经典。却忘了哲学中学过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果违反这一规律,会达到事倍功半之效。看着学生们背诵着自己都不能明白内涵的拗口的古文,我告诉自己,背下来他们就能积累了。在随后的学习中发现,这与学生的学习是脱节的,背诵这些只是让学生有了适当的积累,对学习并起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次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学和老师的讲,我恍然大悟,韩老师及其自己的团队,为学生们推荐了适合每个年级朗读拓展的读物,例如,一年级以识字为目的,引导学生在学完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朗读更多的儿歌,二年级学生开始朗读较长的儿歌及童话故事,并练习这自己写儿歌,五六年级的学生朗读韩老师及团队自编的《读论语 学成语》。韩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将学过的内容与现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每个学段的内容练习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并且真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爱上阅读,从此与阅读为伴。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不是仅靠老师教完课本上的内容就完成教学任务了,他是学生爱学语文,掌握阅读理解学习方法的途径,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了解更多的学习方法,才能拓展自己的阅读面,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韩兴娥老师认识到自己的首要责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她和家长们共同引领孩子们走上了“海量阅读”之路,培养了他们的读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韩兴娥老师让一年级学生识字二千多,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达到六年级水平。

四、

五、六年级开始真正海量阅读,先学《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为经典铺路,再《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的诵读学习,把我们传统的课外阅读模式移进课内,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

三、作业量小,让孩子没有学习的压力

在大会的一个访谈节目中,有一位韩老师的学生这样诚恳地谈到:我这个学期的作业只有三篇看拼音写词语。旁边的同学马上抢着说:我才写了两遍。韩老师认为,要真正地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时间必须有所保障。为此,韩老师向局长提出要求,取消考试,为海量阅读的试验提供时间的保证。也许有家长或老师会提出质疑,不考试,学生还会把学习当回事吗?总有一天孩子们必须要面对考试的啊。实践证明,海量阅读与考试并不冲突。他们孩子的的书面作业少之又少,然而成绩却名列前茅,其中的原因真是耐人寻味。我认为,韩老师的作业少,给了孩子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时间,此外,她的作业虽少,但她的课堂容量非常大,学生们能在课上温故知新,理解、朗读,甚至背诵课上的新知识,每堂课学生们的收获都是极大的。课下韩老师对学生的背诵也严格把关。学生们谈的是阅读,感兴趣的是阅读,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日益增加。孩子们没有了考试的枷锁,会更有充足的时间来徜徉在书海中,获得读书的乐趣。在广泛阅读中,孩子们的识字量突飞猛进。

四、学海无涯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因此,想在课上表现的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就必需掌握比学生多几倍的知识。在学生学习《论语》之前,韩老师早就把《论语》看了几遍,并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大量知识记在脑海里,以备不时之需。在韩老师课后的报告中,她提到老师们要多阅读,储备自身的知识量,这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通过此次学习,我一定要将所思所感践行在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阅读。要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在阅读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让语文教育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上一篇: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下一篇:中铁项目行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