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型政府研究

2022-08-15

第一篇:基层服务型政府研究

基层政府依法行政问题研究

摘 要:

依法行政直接影响民生,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法治环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市场秩序管理、经济宏观调控、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政府职能的转变,依法行政都是一项硬件。

党的“十八大”一系列工作对整个国家进行法制管理和长期稳定的建设进行了系列化、科学化解读,将有力地促进、构建和谐小康社会。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49546人,占50.32%。这一数据显示维护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能更好的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提供动力和保证。如何解决目前新型农村由经济转轨、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多元化问题?依法行政是关键,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更是对基层领导干部驾驭全局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检验。

我结合自己五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中出现的问题,及整改的措施。

一、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法律宣传方式欠妥,法律意识淡薄。驱使地方经济发展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适应。

体现在五个层面:

1、乡镇村组对法制宣传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就轻避重走形式。驱使农民自觉性弱化、认识弱化,认为普法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普法学习“上热下冷”问题极为突出,弱化趋势十分明显,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农民的法律意识不强。

3、个别地方少数领导,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对违法行为不闻不问,包庇纵容,对正常的执法横加干涉,致使一些地区违法活动猖獗。

4、是少数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把法律赋予的职权当成一种为我所用的“工具”。

5、是部分干部认为依法行政是软指标、软任务,有的甚至认为依法行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束缚,缺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执法机构混乱,队伍素质不高。

主要表现在:

1、政治素质低,有的工作员不注重世界观的改造,不加强政治学习,宗旨观念淡薄。

2、业务素质低,有不少的执法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自身又不注重学习,造成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

3、三是执法水平低,不讲究工作方法。

(三)体制不顺畅,执法缺乏严肃性。

表现为:

1、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造成工作难协调,有利的事,几个部门争着管,麻烦的事,部门之间踢皮球,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

2、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政府对部门的管理难到位;省级以下政府的管理职能支解,乡镇政府更是没有任何行政管理职能。

3、强制执法难,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行政执法强制执行案件小而散,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少,往往顾不过来,没有达到强制执行的应有效果。

4、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执法主体不明确、监督与执行混为一体等现象严重印象了执法的严肃性。

(四)是法律条文与民生存在空隙,不能充分发扬民主。 地方政府不能准确领会国家宏观政策和判断把握市场经济形势,作决策订措施时不遵循客观规律,执行公共政策时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得不够,不能充分体现民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际上已被架空,造成了法律与农民的隔离,不为农民所相信,而一些为农民所依赖所期望的规定,又没有上升为法律,这也使农民看轻了法律。

(五)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之间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 有的地方政府及领导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一站式招商”助长了许多非理性的招商行为发生。不注重可持续发展,不能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视经济目标优于社会目标、把自己当做经济建设的主体,看轻自己作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天然提供者的角色。

(六)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有对策皆为我所用”的现象依然存在。

(七)地方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监督、约束机制不全,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没有完全规范,权力分解、权力制约做得不够。

二、制约和削弱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根源, 党在行政管理上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但是,基层行政主要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以政策代法、执法层次低的缺陷。

(一)立法滞后和法律冲突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在调研中,立法滞后、冲突及立法中存在的部门利益化倾向是影响依法行政和行政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职权有限。《行政许可法》施行之后,赋予镇政府的职权屈指可数。

(三)行政机关权限划分不清:

1、“行政执法的密集地带” 如有些部门既管市场,又办市场,又制定市场规章。2、“行政执法空白地带”有些行政执法领域,机关不明,权限不清,职责不分,行政机关不想管,不敢管。

(四)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强。行政执法监督虽然方式方法很多,但牵头的部门不够明确,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够多,取得的效果也不够明显。

三、关于促进和完善基层依法行政和行政效能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执法人员要善于把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提高。领导干部学法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随着对外开放和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各种思想、各种学说、各种观念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建设一支具有时代意识和超前意识,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才能保证执法公正、严明,维护人民政府行政机关的崇高权威和法律尊严。

(二)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来说,就要放得下官架子,学说“地方话”,甘当融入管辖范围内的普通人。

想方设法亲近和融入老百姓中,注意“四少”、“四多”。

(三)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

当前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快速,要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建设法制政府的目标,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对行政职权设置出现的“空白地带”或“交叉地带”要严肃界定,合理设置职权,控制自由裁量权。

其次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权责脱节和多重多头执法等问题。

(四)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

(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给社会发展政策一个应有的位置。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手段,发展的政策目标应当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增强人的能力,提高人类的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人均GDP水平。

(六)治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维护公共政策的权威、首先要从制度上解决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问题,实行“宏观决策中央独统、微观决策地方自主”。 第二,加强政策研究,对现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第三,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利益。第四,加强监督,从严治政。

(七)强化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的行政监督机制。一是要确立人大监督的核心地位。二是要加大其他外部监督的力度。

作为基层行政人员我们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地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程度,通过各种渠道确保广大公民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努力增强群众观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善于深入群众,调动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在稳定的环境中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认可不认可、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首要标准。

第二篇:基层政府对电子政务的应用研究

——以吉林省东丰县为例

2015级公共管理

王佳宁

摘要:辽源市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电子政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为辽源市下辖县的东丰县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电子政务平台,甚至在社区网络方面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出更有效的电子政务应用手段。

关键词:智慧城市电子政务

前言

我国电子政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建设,1985年中央政府进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1993年多个部委开始建设“三金工程”,1999年随着40多个部委(局、办)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掀起一轮电子政务建设热潮,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从最初的几百个发展到2013年的三万多个。目前,一个安全高效、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政府部门内部形成了信息共享机制,面向公众的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成为沟通政府与百姓的重要桥梁。

一、电子政务定义

电子政务简称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新的行政实践。它的提出源于年月美国倡导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高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县区级政府作为国家的基层政府机构,担负着落实国际具体政策、及时回应群众诉求、上下传递政府信息的关键作用。县区级电子政务的特点是直接面对用户的诉求,是国家电子政府战略的实施和反馈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最能体现电子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现阶段电子政务的主要载体有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公文传输系统等。以东丰县政府网站来看,主要分为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三大框架。政务公开能够比较全面的公开政府文件、土地征用、财政审批、城乡建设等内容;网上办事从个人事务、法人事务、公共事务等多方面都有详细的文件说明;公众参与主要是以留言和访谈的形式对百姓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对以往留言的查看,问题都能通过转办及时得到答复。不仅县一级政府建立了网站,东丰县所辖乡镇、社区都依托于县政府的服务器有自己的网站,同时各村也配备了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系统,同时各村还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方便的缴纳水费、电费、电视电话费等。从这方面看,现阶段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硬件基础。

三、电子政务不足

虽然基础政府电子政务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制约;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缺失;电子政务公开程度不高。

(一)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制约。

许多地方的基层政府领导只是从表面意思理解电子政务公开的含义,认为有政府网站,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就是电子政务了。这样的简单归结,说明对电子政务公开没有充分认识。在电子政务已逐渐普及的今天,政府工作和许多重要文件,还是以纸质形式为主,在各部门进行工作的开展,或文件的流转,相互之间缺乏协调,往往各自为政,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无法进行协同工作,这一表现就是对电子政务的范围和地位的认识不足所导致,基层政府没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何为电子政务。如在下发文件时,即便有公文传输系统,上级部门仍会让下级单位取纸质版红头文件;同时上报文件也要求上报领导签字盖章后纸质版文件,并没有发挥电子政务作用。

(二)电子政务专业人才的缺失。

电子政务公开发展迅速,这一点对基层的政府公务人员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它们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牢固树立电子政务公开行政理念,掌握过硬的管理知识,具有信息处理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全面的通讯和网络知识。将大量的、繁杂的网络信息加以处理,使之在网上行政环境中透明运行,这考验着基层公务人员对信息的反应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专业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是目前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电子政务公开程度不高。

基层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认识的不足,更是使政府网站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将电子政务公开作为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害怕曝光而对电子政务公开的工作不积极、拖拖踏踏,敷衍了事,时间延迟,内容含糊,造成该公开的不公开,许多公开工作被动,公开流于形式,或领导决定公开内容,随意性大,甚至在具体问题上模糊视线,让人云里雾里,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起到的实际效果显得模糊不清。如涉及到一些救助申请、证件办理流程,往往得不到有效公开,或公开流程与实际办理不一样。

四、如何更好的应用电子政务

通过对基层电子政务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措施加以改进,希望能推动基层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转变思想认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要加强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与运用,不能以传统政府运作机制来应对新时代新发展,在电子政务硬件已经比较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起来。比如文件传达完全可以用公文传输系统代替纸质版文件,即节省时间又节约资金;设计领导电子签章,上报文件附上领导电子签章以示领导同意上报。

二是培养和引进电子政务人才。在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微机室,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对计算机等硬件进行管理维护;同时加强对现有公务员进行培训,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地、主动地去适应环境,通过提升公务员的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扩大其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增强信息操作与处理的能力,通过吸收借鉴、消化转化,打造新型的,综合型的现代化公务员队伍。

三是丰富电子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网站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将政府工作网络化,作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获取政府信息的重要窗口,引导民众通过网上政务大厅简便办事并通过这个来反映民意,这是对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平台的功能作出的一个明确的定位。扩大政务公开内容深度和广度,依据政务公开的相关明文规定,本着公开的原则向公众进行电子政务公开,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业务信息及其社会服务功能,通过提供各类政务信息,满足民众对各种信息获取的需要,保障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对于政民互动、网上办事栏目内容的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则有助于增强民众参与电子政务公开的积极性。

尽管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公开的整体水平参差不齐,但是随着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的的不断发展,通过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推动基层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为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刘义理.电子政务—理论,应用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07)

[2]王雅泰.我国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以乌海市为例,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3]洪毅、杜平.《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2012十年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4]

叶娜纳.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公开问题研究——以宁波市鄞州区首南街道为例,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

[5]

杜花蕾.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政府1

健全机制 破解难题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汇报

立岗镇镇人民政府 (2011年9月21日)

根据县委、政府的工作安排,现就立岗镇关于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汇报如下:

一、乡镇社会管理现状

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因此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二、乡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少数党员干部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创建学习型机关步伐缓慢,观念还比较落后。二是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社会管理方面,个别干部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慢,优势特色产业不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不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四是农业、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重经济建设轻社会事业。五是一部分群众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有效回应,社会矛盾在基层政府难以有效化解。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

1、创新机制,强化学习,提升领导班子功能建设。建立和完善了

1

分级负责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包村领导党建、经济工作“一揽子”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到重大工程集体讨论,增强了监督性,提高透明度。推行“一线工作法”,“民情日志”等制度,通过下村入社、接待信访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2、激励约束,完善方式,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三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四是用任用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五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3、营造氛围,提高认识,促进机关廉政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一是重点抓好预防教育,带头学习党的廉政建设各项文件精神,带头落实廉政责任制,不仅做工作的模范,而且做廉政自律的模范,从点滴做起,做到了不以权谋私,不假公济私,不丧失原则,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二是切实提高廉政工作质量。加强对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促进干部遵纪守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鼓励支持干部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不循私情,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三是建立廉政责任制。明确系统内廉政建设的基本任务、领导体制、实现途径、工作方式、责任内容、责任考核以及责任追究办法。四是加强 2

监督。把廉政建设与推行政务公开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推行廉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

以产业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优势农产品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着力打造四个产业带:一是沿黄河金岸打造优质水稻与稻田养蟹产业带;二是沿惠农渠、汉延渠等水系打造金星、银星万亩麦套玉米高产示范区产业带;三是以银星供港蔬菜基地为辐射,向金星村逐步扩大,达到5000亩。同时,依托供港蔬菜基地,以银星、兰星、先进二代温棚园区和兰光移动温棚园区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供港蔬菜基地品种,力争四季都有高品质蔬菜运往香港销售,真正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带;四是发挥兰光村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兰光、先进、通义、通伏、星光、幸福稻田养蟹、移动温棚、农家乐等集农业、适水产业、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带。以提高整体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实行择优布局、连片种植、合理轮作,打牢生产基础,提升设施蔬果的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进程。在畜禽养殖产业上,突出三条主线:一是以金星村千头奶牛养殖场为主线,带动畜牧养殖产业化;二是以兰光村十万只鸡场建设为主线,带动家禽养殖产业化。三是以扩大适水养殖面积为主线,进一步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扩大稻田养蟹面积,带动适水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突出“兰光模式”。以兰光模式为典型,进一步完善“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行党员干部带协会,支部和协会引导产业格局的方式,发挥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使农产品产销实现规模化。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

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

3

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一是围绕关注民生,抓好兰光村统筹城乡一体化现代农业示范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做好兰光村产业集群带优化升级工作,辐射带动先进、清水等部分群众,真正使流转土地后的群众成为农业产业化工人;做好通伏、金星等中心村建设,积极与县城建、供水、供电等部门协调,完善现有幸福等4个中心村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安置满意。二是围绕倾听民意,抓好信访接待和信访导访机制,落实“请进来,走下去”的接访制度,实行“三变”: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变日常管理为全程服务,引导上访群众依法、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又要积极主动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切实把矛盾化解到基层。三是围绕解决民忧,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对群众办事来访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一条鞭管理”的便捷服务,推行办点干部下村领办、代办、协办、督办制。四是围绕温暖民心,突出教育和谐,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推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突出计生和谐,深入开展计生“星级乡镇”创建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确保计划生育率。五是围绕促进民安,大力实施“平安乡镇”创建活动,着力推进“一分钱保平安”乡村创建进程,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落实技防设施,创建安全文明乡镇。六是围绕发扬民主,切实发挥村民议事小组、“五牙子”印章村民理财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等职能作用,尊重好、保护好、引导好、调动好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增强参政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大局意识。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努力建立适应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立岗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四篇: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

引者按:这是一篇比较全面地论述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综述。读后深有体会,尤其是参与其中某些重要的研究过程,更能体会到在我国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艰辛过程。特转载,以享关心中国改革的有志之士。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它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一个最小化的政府,一个民主的政府。

●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度供给服务、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改革完善投融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的财政体制,公开政务、公开政情,实现法治政府,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快政府治理结构创新,大力发展民间组织,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从我国国情出发,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改革的思路逐渐明晰。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政府职能归结为四项内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家们一致认为,真正使政府改革进程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是××年的非典事件,它使中央和各级领导深刻地认识到,推动经济发展,绝不能以忽略社会发展、牺牲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

今年月日,在全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继续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各级政府要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各级领导干部的精力要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这是自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之后,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本文主要对各方面专家关于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论点给予跟踪介绍。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胡鞍钢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不公平的时代”;中国需要社会进步就必须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还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改革与进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

(一)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

综合专家的意见,大致以下几点:

⒈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陈淮认为,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应对“入世”挑战,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之需是“改政府”。

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认为,改革推进年之后,大量容易改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体制形成的矛盾集中起来。过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目前的改革已经聚焦到政府。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政府改革开始,就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

政府实际已经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指出,目前,各级政府决定生产建设取向、包揽一切事务、行政审批等色

彩仍然很浓。有人称之为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和环节复杂化。

⒊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产业失衡: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贫富失衡:城乡、地区、行业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财产的集中度提高。

胡鞍钢提出,社会失衡还有两大表现,一是大规模破坏生态、制造环境污染,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代价实现高速增长。二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长速度明显超过经济增长速度。

而转变政府职能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邵秉仁认为,相对于其它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其关键是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范围,切实把政府工作重点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上来。

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博士认为,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仅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进程遇到的迫在眉睫的改革,也是牵动全局的关键性改革。首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政府,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其次,这方面的改革滞后已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循环和增长方式升级的瓶颈;第三,这方面的改革滞后已成为干部落水的一个制度原因,成为抑制干部队伍健康成长和执政为民的重大隐患和障碍。

(二)目前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⒈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薄贵利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同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公共服务职能重视不够;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公共服务体制僵化,质量不高,乱收费现象严重。以教育为例,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的,即使是与年巴西、马来西亚、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投入相比,也存在着巨大差距。

⒉强调经济政绩。在以经济增长论英雄的观念的长期主导下,公共服务理念并未引起一些地方领导的足够重视。陕西某县一位常务副县长承认,县政府每年要召开~次常务会议,主要都是研究招商引资、上项目、征地、筹措资金、经济规划等问题,只有两三次涉及公共服务方面的事。

陕西省行政学院教授王嘉让在调查中发现,地方政府始终存在强烈的经济政绩冲动,总是把经济发展置于首位,忽视公共职能的发挥。上一级政府为了实现自己提出的发展目标,总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向下一级政府下达各种经济指标,出现层层加码、级级下压的态势。王教授还透露,××年陕西省某县向乡镇下达的经济指标,就有果品新栽任务和优果率、蔬菜新种植面积和新建大棚数、奶牛新增头数、奶山羊新增只数、大枣新建示范园和新栽任务、乡土人才开发数、新建示范基地数和示范户等多项。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民政、司法等干部也要包村、包组,公共服务自然被放到了一边。

⒊财政支出不合理。目前我国的财政体制还基本上是“建设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费用明显偏高,而用于社会服务的费用偏低。公共支出被大量用于政府没有比较优势的用途上,过多地进入了竞争性和盈利性领域。因此,必须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要大力压缩非公共性的财政支出,坚决杜绝政绩工程、首长工程、献礼工程等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不大的项目支出,将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向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方面。

以上现象、问题的出现就更强调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一)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新概括,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新界定。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下面的一段讲话更是涵盖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全部职能,他指出:“职能转变是我们政府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应该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的事情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抓什么大事呢,抓好两个‘四’。第一个‘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四项指标: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平衡。我们不光要注意经济增长,还要注意就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第二个‘四’是政府职能的四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政府职能要从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第二项任务是市场监管,要保证市场有一个公平

公正的竞争环境,不能有假冒伪劣,不能伤害群众利益。对政府职能后两项任务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恰恰是政府极为重要的职责,恰恰是政府最为薄弱的环节。去年抗击非典教育了我们,使我们懂得了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搞好公共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在这一问题上,各专家有不同的声音,但其核心问题是趋于一致的。即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

如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吴玉宗教授的定义就比较全面: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的方式。

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提出,管制型政府不是只有管制而没有服务,服务型政府也并非就没有管制,这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在于: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究竟是政府本位还是社会本位?究竟是权力本位还是权利本位?这就提出了在三者的关系上,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方向转变。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公民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全能大政府”体制颠倒了的政府和人民之间的主仆关系校正过来,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重要的在于建设对基本人权和对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这就是说,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决定,推进政治改革:提升政治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社会。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必须是可问责的。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行使,要通过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实得到保证。

北师大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简单的说就是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在这里,首先要明确公共产品到底该给谁服务的问题。最近,很多情况反映有的政府部门掌握的公共产品、生产设施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为自己部门提供服务,形成公器私用现象。所谓公器私用就是把国家给它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用。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认为,什么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经济学上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用通俗的语言说,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就是提供私人或者社会不愿意提供,或者没有能力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组织。公民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给政府,通过纳税将政府养起来,政府必须帮公民做一些公民做不了的事情。政府提供多少东西?怎么提供?要由公民通过投票的方式解决。规模大小,干得怎么样,也要通过民主的程序评定。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余晖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是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有私人利益,属于公器私用,就不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公器私用的渠道很多,第一个渠道开办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量地进入竞争性的产业,与民争利。

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政府最小化有经济学道理。首先,政府提供服务是要有税收的,即有税收成本的。其次,政府官员不承担管理失败的风险。这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经营亏损了,企业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后果,政府官员就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政府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企业、市场,还有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都是可以来替代政府的。所以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在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干不了的情况下才介入。如维护产权、巩固国防、裁决,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介入其它领域。

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以民为本还不够,应该强调主权在民。

从上面各方面专家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调公众、公开和服务,强调以人为本,恢复人民赋予的政府的本来意义。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将对我国下一步的改革进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民本性。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

⒉责任性。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政府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⒊调控性。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

一有效的医疗保障体制。三是重建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

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指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所负各种债务的总体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要尽快研究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建议组织大规模债务登记调查,编制地方资产负债表。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公开发债,将隐性债务显性化,进而理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税和事权关系,避免县以下财政和债务发生危机。

⒊要适应开放社会和履行公共职能的要求,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迟福林认为,要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内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是面对全社会的,应当向全社会公开。公开政务、公开政情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尽快出台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同时,也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作用。必须从法律上保护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权。新闻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大众传媒经营的主旨是为人民知情权服务。新闻要立法,强调有事发生一定要报道,不能谎报和瞒报,新闻违法要处罚。

在这一点上,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在《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可问责的服务型政府》一文中提出:在信息公开方面出现重大的失误,个别负责官员固然有一定的责任,然而更重要的问题却在于全能政府体制下形成的一套陈规陋习,其中包括对大众传媒的行政管制。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对于决策权的垄断,通常靠他们对于公共信息的垄断来支撑。政府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公众得以了解公共事务和政府工作状况,监督公务人员的必要条件。因此现代国家通常都有信息公开、“阳光政府”的立法;除了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并经法定程序得到豁免的公共信息,都要公之于众。只有建立起信息透明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⒋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真正实现法治政府。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不仅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国家、对政府提出的现实要求。

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迟福林认为,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专家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曙光认为,政府也要守法,这种守法的统治是通过政府的自律、法律的限制和司法的裁定来达到的。在市场经济中,官与民的关系是平等关系,官员要为纳税人服务。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率、竞争和福利等价值要素之间应形成一种必要和可预测的规则。

另外,市场经济活动本身需要一定的秩序和规范。要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主体的合法权利,为各市场主体划定一个自由行事的边界和空间,处理好法治与市场、主体、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适当的权力机构与权利安排优化资源配置,是法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体现。

吴敬琏教授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问责制,他认为,要把这种被颠倒了的主仆关系重新颠倒过来,重要的不在于宣言,而在于建设对基本人权和对政府权力约束都有明确设定的宪政秩序;这就是说,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决定,推进政治改革:提升政治文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法治社会。掌握着国家权力的党政官员必须是可问责的。人民群众对公务人员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行使,要通过可操作的法定程序切实得到保证。

⒌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依法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是我国政府改革的重大任务。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方的情况差异很大,在保证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赋予地方处理和解决公共事务、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事权,并对此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专家们认为,要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税收和事权体制。一是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包括地方各级财政税收)的财税体制。二是要划分中央、省、地、县各级的事权范围,界定清楚各级应负的事权责任,在此基础上核定各级在财政税收总盘子中分配的比例和规模。三是要进行税收结构的设计和改革,使地方政府不仅重视企业发展,还要重视市场发育和发展,克服地方保护主义,自觉融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中。

迟福林提出,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经济事务和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事务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彻底破除现行条、块分割行政体制的弊端,严格实行公共服务的“属地管理”原则,依法授予地方政府处理

政许可法》漫长的制定过程中经过了更多的讨论,吸取了更加广泛的相关人员意见,考虑得也更加周到缜密。正因为如此,《行政许可法》被寄予了更多厚望,社会各界都希望能够通过《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行一场中国政府的“自我革命”。这场“革命”不但要直接改变行政管理者的理念,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而且也要改变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力求打造一个近乎完美的、在透明的阳光下勤恳工作的“服务型政府”。

据了解,南京、重庆、珠海等地已经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自己的目标。在此,我们希望,《行政许可法》的制订和实施能够促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服务于人民不是一句空话。

第五篇:创先争优与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研究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对保护及引导好广大党员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地方政府执行力不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能正确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的干部错误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行为并不鲜见。一些时候有的干部明明知道错了,不公开承认错误,也不改正错误,而是采取“补救”措施,使得错上加错。有的干部为了掩盖错误,极力狡辩,颠倒是非曲直。有的干部掩盖事实真相,欺骗公众,破坏政府公信力。

(二)以文件落实文件,以通知贯彻通知,虚假执行上级政策。当前,一些地方会海之灾蔓延。一事当前,有的干部首先想到的便是开会。在他们看来,开了会即重视、贯彻、落实了,即工作了,就算是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开了会,即向下有个说法、向上有个交代了,即可以心满意足了,就算是贯彻了上级精神。开了会就要下通知、传达文件。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常常可以看见这样哪样的通知,这样那样的文件,有时文件标题太长读起来都让人绕口,放在桌上厚厚一叠,仔细一翻,很多内容几乎一样,基本是层层转发。

(三)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现实中的不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是小事情积攒成大问题。有的干部被动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上级催一催,他就动一动,甚至有的畏难、畏险,推也推不动。

(四)唯上唯书,照抄照转,机械执行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有的地方政府和干部没有领会和理解中央政策和上级命令的要义、精髓,也没有与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很好结合,貌似执行,实质上干着破坏之事。遇事不动脑筋,不想办法,唯长官意志办事,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

二、创先争优活动是创建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创先争优活动,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延展和深化,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夯实党执政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党员干部的先进意识。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度、对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始终保持先锋队的本色,激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为政府的高效运转提供充实的队伍保障。

(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极大地增强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通过创先争优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大局观念、组织观念,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廉洁政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能极大地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更好地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虚心向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受群众监督,通过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忧所思所盼所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全力抓好创先争优活动,促进政府高效廉洁服务建设 坚持在抓工作落实中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工作落实,积极推进政府改革和政府发展,努力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

(一)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不断推进政府改革,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结合当前的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机构改革。通过创先争优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自觉性、责任感、紧迫感,形成支持改革推进改革的广泛共识。一是精简合并人员机构。通过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严格编制管理、加强监督制约,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二是清理制度文件。对空洞过时、约束力和操作性不强的,影响办事效率和阻碍加快发展的制度,进行“废、改、立”,完善制度体系,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政府履职能力。三是畅通政务渠道。建立信息服务平台、调整办事流程、设立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政务公开,方便人民能够更好地参与政府各项决策活动。四是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节俭意识,努力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铺张浪费的“政绩工程”;逐步实现政府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施以网络为核心的电子政务,促进政令更畅通,办事更高效,开支更降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把创先争优活动与争创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素质,促进高效型政府的建设。

随着开改革开放的深入,新问题、新困难与新挑战不断出现,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务必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改造学习,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素质,切实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重视和善于学习,更加自觉和勤奋地学习,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切实掌握和运用好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切实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切实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一是增强学习意识与提高学习能力结合。把学习当作第一义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转化为开展工作的创新力、创造力。二是丰富内容与夯实储备结合。把素质提高、本领增强、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丰富学习教育内容,夯实党员理论知识储备。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坚持联系实际的原则,紧紧抓住全局性大事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探讨,形成新思路,解决新问题。

(三)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党员干部勤廉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促进廉洁型政府的建设。

切实推进反腐倡廉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把党员领导干部勤廉教育纳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到创有目标、争有方向,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一是完善教育制度。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宣传栏平台,开展学先进、讲廉洁活动;运用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形式,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完善决策监督机制,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保证权力依法运行。三是完善预防制度。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形成信息共享和腐败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有效排查和化解廉政风险。四是完善惩治制度。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健全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四)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践行群众路线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丰富创先争的内涵,在活动中充分体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宗旨,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保障群众利益,进一步提升服务型政府形象。一是坚持民生优先。大力改善民生,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二是坚持服务质量提高。通过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意见,现场解决问题;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办事预约等方面的便利,让群众少跑冤枉路,让干部多为民解忧排难。三是坚持意识领先。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上一篇:基本公卫工作督导表下一篇: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