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人民币在欧洲

2023-04-23

第一篇:一带一路人民币在欧洲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如何打理中印关系?

与其它大的邻国相比,印度是令中国在外交中比较纠结的一个国家。

印度不象俄国。

俄国由于冷战的历史总被西方国家惦记着。无论俄国如何表示自己热爱和平,西方国家似乎只有把北约扩展到俄国的所有邻国才能真正放心。即使中国不去拉俄国,也总会有哪个西方国家时不常地去惹俄国。只要普京还在位,俄国与西方的关系就总会有点问题。前苏联垮台后叶利钦曾经一厢情愿地想带领俄国变成西方的一员,结果证明以俄国的体量想去实现这一目标实在有点难。这次乌克兰危机使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一时半会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印度也不象日本。

日本自从20世纪初与英国结盟开始就认定只有傍定世界老大才能为日本带来利益最大化。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曾经独出心裁(实际也是认定正在崛起的纳粹德国将成为世界老大),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结果在二战中一败涂地,还挨了两个原子弹。二战以后从吉田茂起就跟定美国。即使中国再想拉日本,一旦中美之间出现冲突日本选择站在中国一边的几率是零。这不仅是因为历史问题的纠缠,也因为日本的民族心理很难咽下被中国超过的这口气。

印度在中国外部环境中的角色则更复杂。 一方面,它具有种种令中国想与之接近的各种条件: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极具潜力的大市场,是金砖国家的一员,今年又要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印度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经常有很多政策立场的相似点,并且也经常合作。

但是另一方面,印度又经常与中国发生各种龌龊:今天要拉上日本和越南干预南海问题,明天又闹出点边境纠纷或者干涉西藏问题。印度身上各种矛盾的共存经常令中国对它打也不是,拉也不是。

去年习近平访问印度,到访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造势”意义

中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中国首先应该认清印度身上影响双边关系的负面因素有哪些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然后再讨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不让这些因素对两国关系造成大的负面影响,至少把它管理在可控范围。

中国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受大国外交和友好外交思维的制约,手段单一,始终在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上找不到有效的办法。直到这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才开始以对冲的手段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才是有效的办法。

印度在对华关系中有以下几个很难轻易改变的不利因素。

第一,争当大国的心态。

中国人事事与美国比,连欧洲和日本都不太放在眼里。而印度人却是事事与中国比,这一点连西方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在这种民族心态下,在国际关系中只要有能超过中国的机会和选项,中国不可能指望印度会放过。

当然,印度的大国心态对中国也不全是不利。由于这种大国心态,印度很难像日本那样接受美国指挥。

第二,1962年中印战争留下的阴影。

对中国人来说,那场战争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而对印度人来说则完全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962年战争对印度人的心理影响,与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有相似之处,尽管在中国人看来这两场战争的性质完全不同。 第三,尚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只要边界问题不解决,两国关系永远是脆弱的。每次小的纠纷都可能引起民族主义的强烈反弹,使双边关系大幅度倒退。

第四,西方国家的拉拢。

自从中国崛起之后,印度作为对冲中国的筹码的价值大大增加。莫迪上任后各国争相邀请,一时间风头无两。印度看到这点后,已经开始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拉拢西方国家,谋求建立其对华关系中的优势。这个趋势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恐怕会一直存在。

以上因素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不能指望用传统的友好外交和大国外交搞定印度。

印度不会因为中国想友好,就不与中国争当头号发展中大国;

印度也不会因为中国提供投资,就会忘记1962年的那场战争;

印度更不会因为中国想和平,就放弃对有争议的领土的立场。

而以上这些倾向会随着西方国家加大拉拢印度的力度使印度更容易以为自己有了与中国竞争的资本。中国为印度修高铁也好,建设工业园区也好,都不仅不会使这些倾向发生本质的变化,甚至有可能间接地强化它们。

当然,中国对印度也有很多优势。

首先,印度在国际上的地位必须靠中国来陪衬。 与中国崛起本身成为国际上强烈关心的焦点不同,印度一直是作为金砖国家的一员引起国际上的注意的。抛开对冲中国的需要,印度对西方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其次,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在地缘政治中对印度构成有力的牵制。

再次,中国有印度经济发展亟须的的资金与制造业。

西方国家虽然想如何把印度扶植成制衡中国的先锋,但是都面临着财政困境,而私人企业不会完全听政府的。没有有利的投资条件,西方的私人企业根本不会去投资。印度人并不傻,不会相信那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忽悠。中国手里的资本就对印度有足够的诱惑力。

中国对印度的另一大优势是在地缘经济中的地位。

在地缘经济层面,中国对印度和印度周边国家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印度对中国和印度周边国家的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印度的地理条件有极大的局限性。

其北边是喜马拉雅山,把印度与欧亚大陆隔断。西边是老冤家巴基斯坦。只要与巴基斯坦关系紧张,印度就无法指望从陆上往西去。就凭这两条地理上的原因,印度就基本上无法在欧亚大陆上有很大的作为。

中国既不指望从印度获得去印度洋的出海口,也不指望通过印度去任何其它国家。中国可以通过中巴铁路为印度提供去中亚的陆上通道,以及向西去伊朗的陆上通道。印度却没有什么可以对中国提供的有价值的通道。

印度对其它邻国的意义也基本一样。印度的邻国们从地理上可以完全与中国直接相连,而不用经过印度。

从地理条件上来看,印度唯一可以扩大影响的是东南亚。但是,东南亚国家一直侧重海洋,用不着非要从陆路经印度去巴基斯坦和伊朗。

印度对中国在地缘上的主要意义是在海上。 从商业的角度看,印度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域。因此,它在军事上必然成为必争之地。印度一直想把印度洋当成自己的后院,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对如此重要的海域,世界上各大国不可能允许印度在此一家称王称霸。虽然印度处于印度洋的中央地带,貌似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如果中国与美国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印度自己在印度洋能对中国能做些什么?能做的可能有限。如果中国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印度是否参与已经意义不大,因为美国海军自身就有足够的力量打击中国。

综合分析上述条件,毋宁说印度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更多的是在国际政治经济中造势的需要,而不是实质性的。

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到底应该如何与印度打交道呢?我们不妨从三种不同的视角,即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经济的视角,来分别分析一下。

帮不帮助印度,这是个问题

地缘政治看重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它倾向于以零和的角度看问题,认为邻国的经济发展有可能对本国构成威胁。

必须指出地缘政治的观点是一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看问题的共同角度,唯独中国人似乎不这样看。不仅我们自己不这样看,而且还对其它国家这样看表示非常不理解。

实际上,你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问题,马上就会理解为什么日本,印度,越南和菲律宾非要跟中国过不去。因为它们认为中国一旦强大了,必然用实力说话,变得更难在平等的意义上打交道,因此是一个威胁。

中国人似乎不理解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地缘政治意义。在中国的国际关系讨论中,我好象从来没看到过论述邻国的经济发展将如何威胁中国利益的文章。这可能与历史上中国一直没有深度参与国际事务有直接的关系,也可能与中国自己太大,无论邻国如何发展都很难构成对中国的巨大威胁。

然而,随着中国将不断地深入国际事务,中国必须要有从这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使自己不用它指导外交政策,也要明白其它国家的行为逻辑。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看,中国如果帮助印度建设基础设施和工业园区,就会引起其它变量的变化,有可能使前边提到的影响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变得更为强烈。

目前印度的GDP只是中国的四分之一。两国经济规模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印度挑战中国的冲动。到目前为止,外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一直有限。这不仅是因为印度的官僚主义和工会,也因为印度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

一旦中国帮助印度大力兴建基础设施,就部分地为西方资本大举进入印度减少一份障碍。一旦西方投资大举进入,印度对中国资本的依赖减少,印度的大国心态就会进一步膨胀,就更容易有与中国竞争的冲动。

同样的道理,中国在印度建设产业园区也会对中国国内的制造业形成进一步的冲击。从纯粹的地缘政治角度看问题,中国今天帮印度的忙就是在为自己的明天找麻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对有潜在威胁的邻国建立有效的制衡条件是十分重要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国的邻国拉美国回亚洲的重要原因。而中国还是在毛泽东时代,从战略大局出发,确立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在最近这十几年里,总是用所谓的大国外交视角看待印度,认为只有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与南亚的关系才可以维持稳定。为了搞好与印度的关系,中国外交在很多场合有意控制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感叹瓜达尔港整整被耽误了八年的原因之一。

这种大国外交观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没有看到大国之间的外交经常是通过中小国家来进行的。代理人战争实际上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之间的交锋并不是以两国之间正面冲突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中日,中越,和中菲关系紧张的形式来进行的。

同样的道理,目前的美俄之间的交锋,也是通过各自在乌克兰的代理人进行的。中日之间的交锋离开中国与韩国的战略互动也不完整。因此,不敢积极发展与对大国有制约力的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必然削弱中国在所谓的大国外交中博弈的实力。

这次与莫迪谈判,中国已经处于很有利的地位。迈出中巴经济走廊的这一大步,又与俄国发表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联合声明。无论是针对俄国-前苏联势力范围还是伊斯兰世界这两大板块,中国的向西开放,推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陆权战略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开局。

受其地理条件限制,在现阶段印度参不参与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除了宣传以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实质性意义。中方在谈判时应该有足够的底气,犯不着让印度发一个空洞的声明支持一带一路就换走真金白银。

前边提到,印度对中国的地缘意义主要是在海上。然而,当中国通过中巴经济走廊打通了印度洋的出海口以后,印度无论是在家门口还是在南海为中国添乱的能力都会被有效地对冲,因为来自中东的运石油的各国船只必须先经过巴基斯坦家门口才能到印度的家门口和南海。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是中国的古训。

与地缘政治的视角相反,地缘经济看重国与国之间利益的交集。它倾向认为合作可以导致双赢。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邻国发展可以为本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在地区中各国越合作,市场就越大。这是中国看问题的独特之处,其它国家想学还真不容易。

从地缘经济的角度看问题,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如果这两个国家实现自由贸易,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正是因为印度现在急需资金和制造业,而中国恰恰需要为大量的外汇储备寻找美元资产以外的投资途径,中国又有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过剩的产能,帮助印度也就帮助了中国自己。

同时,如果获得印度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中国外交在国际舞台上的造势将会有更好的效果。无论是以俄国总理主张的中俄印三大国,还是以金砖国家的形式出来主张什么事情,对西方都会有更大的压力,对其它中小国家都会有更大的影响力。不用说,还应该加上两国之间的和睦相处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与地缘经济有直接关系的是中国的另一大外交传统,友好外交。中国文化里有“礼多人不怪”的说法,领导人出访一般都带着大礼。当中国想加强与他国关系时,经常以经济合同作为表明友好愿望的重要手段。

但是,友好外交在过去却经常被乱用。与其他大国不同的是,当中国试图回避矛盾和减少冲突时也经常以送大礼作为手段。前几年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菲律宾挑起了冲突后总统来访,中国居然还送出了170亿美元的大礼。结果却是人家拿了礼后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中国送的礼完全变成肉包子打狗。

友好外交这么个搞法不仅达不到想要达到的目的,反而使对方变本加厉,因为闹的越凶好处越多。

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从地缘政治经济的角度看待中印关系,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之间相互矛盾的目标和手段应该保持一个平衡。印度既与中国有利益交集的部分,中国应该与印度保持好关系,同时印度自身又存在着轻易不会改变的,对两国关系不利的负面因素。中国必须要注意在中国的对印政策中管理这些负面因素,不给它们冲击中印关系任何机会。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第一,中国在使用地缘经济手段拉拢印度时,需要确保这些手段日后不会给中国带来地缘政治方面的负面影响。换言之,中国应该与印度加强经济联系,为中国的整体国际战略造势,但是这种经济联系不应该为印度与中国争当老大的冲动提供客观条件。 与此同时,还应该确保在用地缘经济措施拉住印度的同时在地缘政治方面对印度有足够的制衡能力。

具体地说,中国应该让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和中巴关系的发展与中印关系的发展之间始终保持差距。

这一点与美国处理对华和对日关系很相似。美国一方面积极地与中国接触,而另一方面却坚定地发展对日关系,以美日同盟作为对中国的对冲手段。

同样的道理,每当印度在印度洋和南海挑衅中国,中国就应该进一步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合作。

只懂友好外交的人可能不理解这其中的逻辑,会认为中国加强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会刺激印度在印度洋和南海闹事。而印度人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思维的:越挑衅中国,中国越加强中巴关系,对印度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因此印度要想从巴基斯坦身上看到的威胁相对少些,只能维持中印关系的稳定。

这次习近平主席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一带一路战略开局,中国一举投资460亿美元。最近中国还卖给巴基斯坦八艘潜艇。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国对印度的牵制力。

加强中巴关系不仅不会恶化中印关系,反而会和缓中印关系。因为在国际关系中牵制力的作用经常比友好外交要重要的多。这就是对冲战略的原理。 在一厢情愿的大国外交下,生怕得罪印度,由着印度闹,在加强中巴关系上缩手缩脚,到头来反倒只能使印度得寸进尺。

而积极强化中巴关系,彻底打通印度洋通道,让印度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在这个基础上再谈为它提供通往中亚和伊朗的陆上通道,进行中印之间的战略利益捆绑,这才能真正地稳定中印关系。

不果断地打通中巴经济走廊,中国就缺少与印度战略利益进行捆绑的手段。

第二,在基础设施与工业园区之间选择先投资工业园区。如果先干基础设施,等于是给所有外资搭台唱戏。中国企业即使还能进去投资,也会面临更多的竞争。

对中国的基建企业而言,基础设施的海外市场十分巨大。即使不在印度干,有的是其它国家可以提供市场。

然而,印度由于人口众多,而且经济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内市场的购买力已经很可观。优先加强对印度的直接投资会帮助中国企业扩大海外市场。在其它国家的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业先把过剩产能投过去占领市场。等把市场先占住再修基础设施不晚。这就与在中国的城乡结合部听说哪里要通地铁先去买房一个道理。

有人会担心不先搞基础设施,高铁的订单会让日本人抢去。印度的官僚主义比许多国家都严重,中国应该让日本人先去与印度的官僚主义打交道去。印度的铁路轨矩有好几种,其中主要部分的铁路轨矩比俄国的还宽,与国际标准相距较大。而日本人的高铁自成体系,至今为止只输出到台湾。因此就轨矩而言,无论日本人是打赢还是印度铁道部门打赢,到头来印度的铁路都有可能因为与其它国家采用的国际标准不接轨而把自己锁在南亚次大陆。

第三,中国应该积极掌握新成立的各个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度的融资和对其它国家融资的平衡,以及中国通过国际金融机构对印度融资与中国对印度直接融资的平衡。

印度已经拿走了金砖发展银行的行长,据报道印度现在还正在与中国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行长。这种吃相难看的做法有些过分。

中国既不应该让印度把行长的位置都拿去,也不应该让它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抢到印度去,更不应该在印度从这些金融机构拿到大量的融资后,自己还要为印度额外再大量融资。

在金砖发展银行,中国应该建立对俄国,巴西,和南非的投资与对印度投资的平衡。在亚投行,中国更应该建立对印尼以及其它中小国家的投资与对印度投资的平衡。在这些金融机构,应该设定相对较低的融资上限,这样才更能为中小发展中国家项目服务。

第四,中国应该大力加强的是对印度的智力投资。不仅应该多派留学生,教授,深入地了解印度,而且应该大大强化中国与印度的媒体和智库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中印之间才能对彼此的战略目的有更清楚的认识,才能更理性地处理双边关系。

第二篇:主席在"一带一路"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

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代表我夫人,并以我个人名义,对大家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

在座的很多朋友对北京并不陌生,也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回忆。北京是千年古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北京也是一座现代新城,随着中国发展不断展现新的风貌。北京更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东西方不同文明时时刻刻在这里相遇和交融。

在北京,你可以游览古老的故宫、长城、天坛,也可以参观现代派的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你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和相声,也能欣赏来自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你会碰到衣着新潮、穿行在世界名品商店里的中国青年,也能遇见操着流利汉语、在老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

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看世界。北京从历史上的小城,成为今天的国际化大都市,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类生活在共同的家园,拥有共同的命运,人类历史始终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相遇相知中向前发展。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文明交流的渴望,将继续担当文明沟通的使者,推动各种文明互学互鉴,让人类文明更加绚烂多彩。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将成为拉近国家间关系的纽带,让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各国互尊互信,共同打造和谐家园,建设和平世界。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把每个国家、每个百姓的梦想凝结为共同愿望,让理想变为现实,让人民幸福安康。 今天,“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成功举行,大家讨论热烈、成果丰硕。明天,我们将在雁栖湖畔举行圆桌峰会,共同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一带一路”建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

我们正走在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上。我相信,只要我们相向而行,心连心,不后退,不停步,我们终能迎来路路相连、美美与共的那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事业会像古丝绸之路一样流传久远、泽被后代。

现在,我提议,大家共同举杯, 为“一带一路”建设美好未来, 为各国发展繁荣, 为这次高峰论坛圆满成功, 为各位嘉宾和家人健康, 干杯!

第三篇:多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在2018考研政治中的考点

来源:智阅网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同时论坛达成了270多项成果。大家在为我们的祖国今天发展的成绩自豪的同时也还是要关注一下,在2018考研政治中可能在“一带一路”上做的文章,今天我们就多角度来分析可能出现的考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任何事物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第四,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2)矛盾的规律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一带一路”沿线已涉及了65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这些国家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中国“一带一路”的这项举措就是想在促进中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其它国家的发展。

2、毛中特部分

“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是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文明互鉴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和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全球化

为了更好凝聚共识,推进合作,中国将高峰论坛主题设定为“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议题总体以“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线,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生态环保和海洋合作等重要领域进行讨论。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开始,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妄图破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因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比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是由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是由中国的国情和自身发展需要决定的,也是由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史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因此,2018考研同学要注意将“一带一路”问题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两个考点结合起来复习。此外,《考研思想政治理论主观题应试宝典》这本书对很多主观题的解答,给予了方法指导,大家要认真学习这些内容,多总结归纳,学会应用于实践练习中。

第四篇: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全文)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全文)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

(2017年5月15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各位同事:

刚才,我们完成了最后一个阶段会议的讨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即将闭幕。

为了本次会议,大家怀着增进友谊、促进合作、谋求发展的真诚愿望,从世界各地会聚北京。在热烈、友好、融洽的气氛中,我们围绕会议的主题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政策实践和合作体会,展望未来愿景和努力方向,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好点子。

对会议议程而言,一天的时间显得紧张了些,但我们直奔主题,谈得务实充分,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收获了丰富成果。具体而言,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了广泛共识。

第一,我们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大家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取得的进展,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各国内生发展动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包容普惠方向发展。我们愿继续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更大进展,让各国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

第二,我们支持加强经济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努力实现协同联动发展。大家在这方面有高度共识,都希望通过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形成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的合力。我们同意加强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宏观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我们支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我们期待围绕各自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制订的合作规划加强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协同并进。我们都重视创新发展,支持在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智慧城市、低碳发展等前沿领域加强合作,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增长新动力。

第三,我们希望将共识转化为行动,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

大家都认为,互联互通有助于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对增强各国发展动力、改善民众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要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为引领,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空、油气管道、电力、通信网络等领域合作,打造基础设施联通网络。我们决定继续积极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办好经贸、产业合作园区,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我们都重视投资和融资合作,支持扩大相互金融市场开放,鼓励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重要作用,努力构建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第四,我们期待架设各国民间交往的桥梁,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我们都认为,文明交流互鉴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精神财富,民心相通应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愿探讨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文合作,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体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开辟更多合作渠道。我们愿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各阶层、各群体都参与到合作中来,营造多元互动、百花齐放的人文交流局面。我们将顺应人民期待,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反腐败等领域合作。我们还将完善签证便利化举措,让各国民间往来更顺畅、更舒心。

第五,我们坚信“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包容的发展平台,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共同决策,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大家充分肯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作用。我愿在此宣布,中国将在2019年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本次高峰论坛为各方推进务实合作提供了平台。论坛期间,我们签署多项合作协议,达成多个合作项目,提出一系列合作举措。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汇总形成了成果清单,将在论坛闭幕后发布。相信这些成果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撑。

各位同事!

历史总是伴随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向前发展的。回首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正是迈着这样的脚步,靠着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开辟出联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中方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我们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让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在会议闭幕之际,我向大家再次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我本人和中国政府的信任,感谢你们在会议筹备和举办期间给予中方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

第五篇:“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一带一路”助

推中国梦

“一带一路”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体现之一,展示了中国谋求改变当前世界地缘格局的决心。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无疑不展示了“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共享互利的合作成果。

5月14日,在北京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见证了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和各方共享的合作成果。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高屋建瓴,打造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为造福世界、造福人民的世纪工程指出了前行的方向。

宏观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带来如此丰硕的成果,从我们的生活来看,“一带一路”也可谓福利多多。一让交通更加便利。在此次高峰论坛成果清单中有一项设施联通,提到要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实现亚欧大陆道路通。也就是说,在以后我们说不定能坐着高铁、跑上高速就能到欧洲,欣赏亚欧大陆上的美丽景色。二让海淘更加容易。我们也能够海淘到更加安全方便且独具特色的商品。三让旅游更加便捷。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目的地达到了60个,法国、意大利和英国逐步缩短签证受理时间,而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对我们来说不再是梦想。四让创业更加简单。此次中国与30个国家政府签署经贸合作协议,让我们与沿线国家做生意的更加简单,税款缴纳更少,增加赚钱机会。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球化的视角上得到更好地实现。

我们要抢抓“一带一路”给我们发展带来的机遇,让福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上一篇:医德医风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一带一路英语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