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体系下社会体育论文

2022-04-28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之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先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向导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活力不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公共服务体系下社会体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公共服务体系下社会体育论文 篇1:

浅议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摘要】青少年体育既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又是竞技体育的基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本文以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立足于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际,在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且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青少年体育既是群众体育的基础,又是竞技体育的基石〔1〕。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对于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建设体育强省,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是前提条件〔2〕〔3〕。然而,调查显示,目前,河南省的青少年体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国民体质监测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数据显示,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基层业余训练弱化,体教结合进展缓慢,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进展缓慢,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改革创新力度不足等。正是基于此,本文以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立足于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实际,在理论建构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1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理论概述

1.1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概念的界定

通过查阅资料、逻辑推理、走访调查、专家论证等环节,初步确立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概念,笔者认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有关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决策、供给、监督和评估的一系列制度体系的总称。

1.2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

治理理论(governance)一词,由世界银行于1989年在描述非洲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时的报告中首先使用。治理理论是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后,西方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为解决这一危机,寻找一条新的公共管理之道。作为善治的治理,始终强调体现法治和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治理理论认为,面对公共服务,社会系统要素之间需要协调、对话和谈判以及追求广泛的共识和参与。在公共服务市场中,公民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接受者,还是公共服务的合伙人、参与者、监督者甚至是设计者、提供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青少年体育工作也需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管制、管理向治理和善治转变。

1.3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要素构成

1.3.1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决策机制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公”是指其社会性、公众性导向,“共”则指资源共有、共享。因此,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需要体现公共性的需求,最终需要公共决策来实现。公共服务的决策机制,是指公共服务决策权力的运作程序和方式,具体来讲是指决策系统各主体、客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运作规则等制度性安排的总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决策机制就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家长、社会、青少年之间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关系的统称。

1.3.2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机制

公共服务的供给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责所在,满足广大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公共体育需求,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是政府体育工作的重要使命。从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来看,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逐渐呈现出由政府供给——多元供给——多中心供给的发展脉络,政府、市场、社会相互协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和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情况。

1.3.3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监督机制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决定了其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监督是指政府部门、获得法律授权的公共机构及社会公众根据青少年体育相关法律法规,对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决策、生产、供给等行为质量效果进行监督,并对不规范行为进行纠正,对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机构如何改进服务,从而提高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提出建议和意见。随着青少年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青少年体育的监管也逐步由政府内部监管向政府监管、专业行业监管机构、行业自律和公众权益保护、新闻传媒和公众监督在内的多维度现代监管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1.3.4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评估机制

绩效中的“绩”是指成绩和业绩,“效”为效果和效益。绩效是指一个组织、群体、个体在一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成绩和贡献。青少年公共服务的绩效是指公共服务既定目标的实现情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政府对青少年公共服务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是指青少年公共体育需求的满足程度。开展公共服务评估,可以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指政府部门的自身评估和专业评估;外部评估是指各类社会评估主体的评估。

2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SWOT分析

2.1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我省广泛开展“千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推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创建国家和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00多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30多个;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推广适合青少年儿童特点的体育项目和健身方法;举办青少年各类体育竞赛与活动。目前,全省有各级各类体校90多所,创办“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1个,“国家田径单项后备人才基地”8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2个,经确认注册的在训青少年运动员1万多人。出台《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河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河南省单项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创建办法》《河南省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规划》《河南省学校优秀体育人才培养网络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

2.2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存在的不足

作为体育大省,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主要表现在:青少年体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设施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并存;国民体质监测和学生体质测试等数据显示,河南省青少年的体质呈现肥胖率过高、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等现象,青少年体质下降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青少年体育政策法规制度操作性不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体制机制尚未理顺;基层业余训练弱化,各级体校办学难,业余训练经费普遍不足,业余训练教练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训练方式粗放,且成才率低;体教结合进展缓慢,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有待加强,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等。

2.3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陆续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河南省也出台了《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并在《河南省建设体育强省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努力构建符合省情、制度完善、受益面广、服务均等,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以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载体,以体育教师、家长、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为指导人员,以健身活动、竞赛交流、技能培训和体质测试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层面的《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研制工作也正式启动,旨在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构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资源整合和合作协调机制,实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全面振兴。

目前,在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河南省正在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转变,青少年体育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价值和意义也会日益显现。同时,随着教育和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青少年体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都为河南省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2.4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存在的挑战

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在青少年体育管理方面存在职能交叉,权责利定位不清,存在利益冲突,缺少从更高层面的职能和资源整合;在目前的教育和体育体制下,青少年体育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方面,在教育领域内,家长和学校过于强调应试教育,分数和升学压倒一切,功利色彩较浓,漠视孩子身体素质的提升,对体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价值缺少科学理性的认识,“胖墩”、“豆芽菜”、“四眼”现象大量出现;另一方面,在体育领域内,大部分体校、体院和专业队对运动员文化教育不够重视,体育与教育脱节,“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象由此出现。这两方面造成了青少年体育的畸形发展。

3完善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3.1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3.1.1以人为本

体育是青少年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一切为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努力实现权利和机会的均等化,提供公平的体育公共服务。

3.1.2遵循规律

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体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的规律,立足于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科学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决策的主观化和随意性。

3.1.3走向善治

政府要树立善治的治理理念,简政放权,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教育和体育体制改革,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定位

要服务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服从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大局,把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放在民族兴衰的战略高度,与教育改革和人才发展战略结合起来,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结合起来,通过舆论宣传进行观念引导,通过改革创新进行制度规范,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彻到青少年的教育改革中去,加大体教结合力度,实现青少年健康素质、竞技水平和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3.3完善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新思路

3.3.1构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决策机制

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意义,整合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体育局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职能,协调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河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以及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在省政府层面筹备成立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河南省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明晰权责利,形成决策、监督、执行三位一体的良性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体育教练、非政府组织代表、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家长和青少年代表共同参与《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标准》的制定讨论,并提请河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从省级层面统筹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公平化。

3.3.2构建多元竞争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并存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供给机制,形成包括政府服务、政府购买、民办民营、特许经营、志愿服务、专项补助、自主服务等多元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供给的内容包括:以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类媒体平台为主要方式,加大对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观念引导和舆论宣传,形成一种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氛围;以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资金、各类专项基金、商业赞助、个人付费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供给,把各类资金统筹到“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基金会”名下,专款专用,推动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各类体育协会、各级各类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营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各类体育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为主的组织供给,由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协调,进行资源整合、利益分配;以国民体质监测、国家学生体质监测、各个级别的青少年比赛、冬令营、夏令营、各类培训等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供给,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思路和方式,增加吸引力和趣味性;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俱乐部的场地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场地供给,在省级层面进行统筹,通过标准的制度设计和利益分配,促进场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均衡,促进场地合理利用的常态化,满足青少年体育发展各个层次的需要。

3.3.3构建高效透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构建媒体监管、法律监管、社会监管、政府监管、行业监管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对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资源的配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重监管,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领导小组对资源的配置承担领导责任,并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从而不断加强和改进自己的工作。

3.3.4构建高效透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评估机制

引入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第三方评价制度,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领导小组主动委托社会评估机构对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各项指标进行社会调查和综合评估,保证评估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协调的绩效问责机制,从而提高各相关方的工作绩效,为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动力。

4结束语

总之,河南省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河南省社会各界需要重新审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并以实际行动投入青少年体育发展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663655、htm,2005-5-7/2014-09-11.

〔2〕国务院.关于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wgk/2011-02-24/

content-1809557、htm,2011-02-24/2014-09-11.

〔3〕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politics.peple.com.cn/GB/1026/14673118.html,2011-05-18/

2014-09-11.(责任编辑:李宏斌)

作者:南音

公共服务体系下社会体育论文 篇2:

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与之运行机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逻辑、先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研究表明,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向导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点,四川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活力不强。应改革创新相应管理机制,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台,缩小地区差异,推动均等化发展,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四川省体育共同服务的运行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运行机制

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既阐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深刻揭示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民需求与消费升级变化的特点。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资源,其体系和运动机制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幸福感。鉴于此,本文就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便建设更有益于人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现状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查询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收获了有关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数篇,在参考的过程中不断寻找能够适合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的相关指导意见。

2. 实地调查法

笔者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方式详细了解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找出其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

3.统计分析法

对收集的数据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统计分析。

二、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现状

(一)体育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人民需求

目前四川省体育基础设施出现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少部分人长期占用这部分公共资源,在一些居民集中的老旧小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缺乏。供给服务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为:1.配套设施不完善;2.设施陈旧,有安全隐患;3.器械故障导致无法使用。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背道而驰,无法满足人们日常健身的需求。

(二)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四川省内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往往是免费开放的全民健身运动器材,这些器材没有专業人士的指导。一些需要进阶提高的体育爱好者会选择有偿健身的组织,这些需求给予了体育市场驱动力,使得近几年有偿健身场所呈井喷式的增长,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一些没有取得资格证,甚至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教练被用人单位推上岗位,这部分人群拉低了体育市场的服务水平。

(三)公共体育服务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出现在城市中发展较好的区域,尚未与区县之间的体育产品与公共服务实现有机结合。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区域体育锻炼的需求,经济越发达的城市区域体育健身需求越旺盛;而一部分处于大发展时期的区县人们迫于生活的压力,体育健身需求和意识相对薄弱,所以就更缺乏体育公共服务,特别是已有设施的维护修理,在村、镇一级,往往政府“重修建、轻维护”,一些政府投建的体育设施早已是年久失修,这使得区域之间的不均等化越发严重。另外,体育竞赛的举办也出现不均等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经济专科都优于其他地区,所以大量的体育赛事集中在大城市举行。

(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出现成本问题和安全隐患

学校是体育基础设施相对集中的区域,国家也大力提倡学校体育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居民开放,但其中出现了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成本问题:大部分运动设施都有使用条件,不适当的使用会大大增大维护成本,甚至损坏运动器材。二、安全问题:学校作为教育的阵地,安全应该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免费开放后,不法分子很容易混入其中对他人才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造成伤害。另外,体育设施的违规使用也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田径场对外开放,一部分人在场中踢足球,另外一部分人在跑道上散步或慢跑,很容易造成足球伤人事件。

(五)基础政府缺乏体育经费、建制不完善

城乡之间体育公共服务的差距,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牺牲了农村,把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城市发展的后果。分析目前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政府投入是主导,由于地方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地区的财政限制,政府基础的体育经费迟迟得不到解决,同时由于机构设置不完善,没有明确的权责分配。这些问题使得基层政府在当地体育建设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无法激起人民的健身意识。

三、四川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的改进措施

(一)转变管理体制

要建设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体育,就需要从转变管理体制出发。政府是主导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的行政部门,而健全的体制则是规范引导全局的政策,只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长期、高效的发展,但是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更好的服务群众。目前,四川省在公共体育服务项目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建设健全的专项财政经费,以用来科学的发展公共体育事业,还要关注针对社会体育服务团体的科学管理措施。对于社区体育基础设施要有专项的维护管理办法,没有好的管理措施,前期的建设工作都会被荒废。同时,更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发展公共体育事业的重大决策,在正确的战略下为居民创造健身条件,带来便利、舒适的健身环境。

(二)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台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搭建全民健身信息平台应依附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优势,以方便、快捷的服务态度和理念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提供服务。建立一个共建共享的全民健身互联网信息库,使人民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场地查看、场地预约、参加培训、购买服务、关注赛事、寻找健身搭档等目的。

(三)推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目前,省内出现体育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资源过剩的问题: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体育服务公共资源严重不足;一些比较优质的体育资源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地方,这些地区的体育资源由于开放率、使用率低,出现了“过剩”的情况。应该着力搭建“共享、互通”平台,鼓励一些体育资源丰富的区域与附近体育资源缺乏的地区建立合作关系,将资源进行整合

优化。

(四)加强整体规划和设施标准化建设

为了激发更多群众的体育健身热情,让所有人民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应该制定一套长期、完整的发展规划。首先,从全局来看四川省所有区域的体育发展状况,尤其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资金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大力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体育设施现状等来制定长期可行的科学规划方案。

四、结语

四川地区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发展的新时代,人民群众需求和消费已经从“物质需求”上升到“美好生活”需求,对公共服务提出的更高质量、更好品质、更高层次的要求。以满足这一要求为目标和价值导向,四川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政府作为主导部门,需要加快思想转变、职能转变、不断改革创新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增强体育市场活力;加快整体规划和标准化建设,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針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高质量的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元欣,邱茜.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动态性与发展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4):11.

[2]彭萌,田鑫,洪海潇.新时代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02):15–19.

[3]李笑兰.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建设状况及发展路向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02):175–176.

[4]吴秀云,赵元吉,刘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及其调和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18–22.

[5]张博文,王天琪.我国公共体育服务PPP模式多元主体协同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01):30–36.

[6]王占坤,彭艳芳,许昌,等.英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及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1):49–54.

[7]邵桂华,李海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我国体育场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评价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32(01):55–62.

[8]刘震,韦雪梅.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优势、困境及路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0,34(01):43–49.

[9]丁青,王家宏.公共体育信息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3):3–13.

[10]秦卫斌.我国地方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研究[J].喀什大学学报,2019,40(06):79–83.

基金项目:四川体育产业与公共服务研究中心2019年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SCTY2019ZC04)。

作者简介:陈骏(1991—),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众体育。

作者:陈骏

公共服务体系下社会体育论文 篇3: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

摘 要:当前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点工作任务是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本文在提出了一条充分体现公益性、社会性和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路径,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并对中国未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路径

一、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入运行机制

多元化资金投入是解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问题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条例》等重文件中都做了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全民健身计划(2011- 2015年)》也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是《全民健身条例》提出的战略任务。

多元化资金投入作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和必要条件,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经费支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将举步维艰。所以,积极探索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全民健身特点的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赞助为辅,个人、集体、企业和其他组织共同参加的多元化资金投入运行机制,不仅有利于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拓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是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政府、服务政府和法制的政府。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都不断加大了支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因为中国的国情所致,目前政府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需要来自社会各界资金的投入。在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入的过程中,应将将众多的资金投资渠道进行通盘考虑,逐步建立起政府和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整和有效利用平台和运行机制,提高国家和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真正实现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资金投入的整体性推进,为全体国民参加体育健身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条件提供资金支持,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使全体国民健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二、继续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为抓手.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指以农村体育事业建设为立足点,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站(点)的建設,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为农民体育健身提供的服务。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全民健身计划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提高农民弱势群体体育地位的高度重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计划》提出:“要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强化农村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年计划》提出的继续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为抓手,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效性实施,实现(农民体育健身锻炼率、农民竞技体育人才和农民体质)的“三个提高”,和“一个增长”(农民体育健身意识的增长),逐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有体育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把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有效性实施,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乡镇、行政村体育组织,定期开展县(区)、乡(镇)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实行多层次、多时段、多种优惠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为市民提供更多便利的健身环境。

三、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加、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机制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是实现中国当前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指出,要通过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最终目标。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战略任务。所以,针对当前中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实际,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陈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在强化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政府理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体育经济发展和利益分化、社会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矛盾凸显、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滞后,制约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成功经验,构建以“政府主导、社会参加、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运作机制势在必行。

从前瞻性、创新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视角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组织、多行业参加通力合作、社会力量兴办,体现公平、公正、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国民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健身习惯、营造体育健身氛围,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提高公民综合素质,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未来中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大势发展所趋,更是实施新一轮《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必然要求,决定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汉生.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之法律视角解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

[2]姚宏茂.高校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

作者简介:

刘颖 (1977.11.13),女,河北唐山人,讲师,硕士研究生。

作者:刘颖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油田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