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导”艺术培养生物学能力

2022-09-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学思想在广大教师心目中已悄然发生改变,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同。但在教育改革大潮中,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等, 当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同时呈现在了广大教师们的面前, 如何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把握住由“教师中心”向“教师主导”转变的“度”的问题, 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话题, 也是教学思想转变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此, 就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主导”艺术的问题, 与大家共同做一些探讨。

一、敢“导”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中学生物课程需达到以下三个具体目标, 既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目标。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 比较重视传授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 而对于学生能力培养则常常被忽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 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重视发展学生的能力, 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是一个统一的过程。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 能力又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开拓新知识领域的保障。所以将能力培养贯穿于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 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了能力, 才是正确的选择。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首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 大胆地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 变以往那种手把手“注入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转换自己的角色, 变“注入者”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从旁边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指点和引导, 为学生的学服好务。

二、会“导”

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 绝不是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的削弱。相反的, 教师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 责任也更为重大。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劳动, 而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工作, 则是一种更为灵活, 更讲究艺术, 更具挑战意义的创造性劳动。教师的付出也更多。教师工作的重心发生了转移, 不再是以往那种事无巨细, 处处为学生包办、代替, 片面追求知识量的简单工作。而是更多地站在一个指导者的高度, 抓学习活动的关键环节, 从更高的层次和水平上来参与教学活动, 追求知识积累的同时, 发展学生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哪些才是制约其学习成败需要教师抓的关键因素呢?

(一) “导”动机。

类从事一切活动, 都有其内在动机。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良好的学习动机, 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完成中学生物教学任务, 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前提。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疲于知识细节的讲授, 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 即使做了点这方面的工作, 也只是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 实则是抓了“目”丢了“纲”。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后, 首要抓的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 “导”方法。

方法, 是指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我们学习获得成功, 促进成材的重要保证。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中国也有一句古训:“授人以鱼, 仅供一饭;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益无穷”。对于知识的积累来说, 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才能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 也才能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继续学习;对于能力的培养来说, 有了良好的学习方法, 才会独立的学习, 才能在独立学习过程中高效率地培养能力。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不会独立学习, 只能等老师将知识消化后“注入”, 是谈不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能力的。会“导”的老师“导”方法, 而且将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比知识传授更高的位置。

(三) “导”方向。

每一门学科, 都有其内在的知识体系。而学习活动本身也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要提高学习的效率, 就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 做尽量多的事。就必须设法尽量减少犹豫的时间, 减少走弯路, 减少无用功, 减少精力的浪费。但高效率的学习, 并非仅指高效率积累知识, 而是在高效率积累知识的同时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的知识特点和认知规律, 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个体差异, 把握学习的顺序、进度和难度。对学习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这种对方向的把握, 是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中最为具体的一个环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向, 是制约学生学习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主导作用要得以充分发挥, 就必须抓住这些关键的环节。会“导”的教师, 应该“导”动机、“导”方法、“导”方向。

三、善“导”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不仅要敢“导”、会“导”, 而且要善“导”。一个好的导游, 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指导游客的游览活动, 既不可事无巨细样样包办代替, 也不可放手不管, 任由其自行游览。一个好的教师也是如此。否则, 学生要么学起来索然无味, 毫无兴趣, 而且因无需自身的努力, 能力也就无从提高;要么在学习活动中如无头苍蝇, 漫无目的, 无法完成学习的全过程。所以, 在具体的生物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可“全导”, 也不可“不导”。应把握“导”的尺度,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发挥其自身的能力, 做出必要的努力, 而且经其自身的努力, 又能够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一努力过程, 就是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这里教师所要做的是激发兴趣和热情;明确目的和意义;提供资料和用具;指导方法和技巧;控制时间和进度。如在细胞化学成分知识的学习中, 大部分知识学生是可以通过自学解决的, 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并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如结合水、自由水的特性等。正确把握“导”的尺度, 是学生能力培养成与败、优与劣的关键。

摘要:生物学能力有其自身的特点, 教师只有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转换角色, 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做到敢“导”、会“导”、善“导”, 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发挥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上一篇:建设学习型办公室之我见下一篇:一种非病毒载体的组成与体外转基因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