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研组特色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特色介绍

ⅩⅩ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自92年建校以来,一直奉行“精诚协作、务实创新”的宗旨,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涌现了众多的名师和学科骨干,使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学一枝独秀,在市内起到示范、样板的辐射效应,曾在ⅩⅩ年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研组”。

一、立足课堂,大胆创新——教研的主阵地

1、搭建阶梯性发展的平台

多年来,语文教研组的宗旨是着眼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启动“教师成长工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起始工程”,骨干教师培养的“名师工程”,中老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后继工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践,分层提高”的指导思想,在99年,语文教研组以ⅩⅩ教育局开展的“3151”工程为契机,在组内开展相应的选拔与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夺 3 杯(合格杯、希望杯、实星杯)活动,使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在达到一个层次后又有新的目标,促使教师队伍成阶梯状发展。

语文大组还特别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的指导、培养。要求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订出自己的3年奋斗目标(包括学历、教学业务水平等)。要求不满3年教龄的教师或自愿拜师学习的青年教师与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成对子进行传、帮、带。通过3年拜师,由师傅确认是否满师,提出满师申请,学校通过个人成果汇报(上一节公开课,命一份优秀试卷、写一篇学科论文、进行一次答辩)及学生座谈会确认其是否过关。对提前满师的教师给予奖励,未能如期满师的教师,其学期考核中不能获优秀和良好。

教师阶梯性发展平台的搭建,使每位语文教师在不同层面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组涌现了像卓晖、郭昶、方幼红、张薇素、邬亚军等在宁波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名教师;也出现了像竺意芳、杨雨、叶洁芸、卓尔等在ⅩⅩ市有很大影响的品牌教师;另外像沃彭飞、周艳这样的骨干教师、学科苗子也正在茁壮成长。我们语文组对教师阶梯性发展的培训经验还发表在《中小学培训》上。

2、开发力量雄厚的团队资源

语文组的领头雁卓晖、郭昶老师是宁波市名师,他们曾被评为教坛明星刊登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上。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上观摩课、讲座、结对等形式传达他们的教学理念。名师的示范课,使老师们看到卓晖老师的课充满“煽动性”, 给人以振奋激越之感。郭昶老师的课洋溢着“感悟性”,给人以严密清晰之感。通过这些经典课的观摩,老师们明白了这样一个真理:一堂好课必须具有独立的个性,而唯有个性才会在人们心中永存。同时在青年教师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使他们懂得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有锲而不舍的追求。

如青年教师叶洁芸拜宁波市名师郭昶为师,坚持每星期师徒互听2节课,并及时进行反思总结,一年后,在业务方面快速脱颖而出,02年,喜获宁波市第七届教坛新秀评比低段语文第一名。所执教的《找珍珠》一课被评为全国协作区小学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一等奖和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 并有20多篇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等语文权威杂志上发表。2004年,她作为宁波市唯一的小学语文代表,参与了浙江电教馆组织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拍摄,执教的《自己去吧》得到了纪育华老师的高度褒奖,录象带已公开发行。此外,口语交际课《长颈鹿请客》也以精妙的设计在宁波百课创新活动中获奖。竺意芳老师执教的《快乐的足球赛》以其“亲切自然、情境交融”的教学风格获“全国百千万工程”优质课评选二等奖,是这一届宁波地区语文获奖的唯一选手。郭昶老师执教的《滥竽充数》一课更以其娴熟的教学技巧在全国注提实验教学竞赛中获特等奖。

精诚协作是团队资源开发的保证。每当组内有人要上教研课时,年级组的老师都会群策群力,集体备课。我们语文组每届都有人被推选去参评宁波市教坛新秀,除了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外,大组的合作精神在ⅩⅩ市也是有口皆碑。每届教坛新秀“练兵”时,组内的老师会真诚地指出其不足,亦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促其快速成长。市教研员张晨瑛老师曾多次赞扬我们实小语文组的合作精神强,教研氛围浓。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不仅注重自身的建设,而且充分发挥了实验小学语文组在全市的示范、龙头作用,10多年来,我们相继与花湖镇校、班溪镇校、滕头小学、江口镇校、裘村镇校的语文组结成了联谊。持之以恒地为他们作教学常规的示范,向他们及时提供教改前沿信息。98年,介绍我们大组的《为乡示教,送教下乡》的经验文章发表于《人民教育》第3期上。

3、构建教研活动的新体系

98年,我们大组首先提出了“引导点拨——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并在教学上进行了多方位的实践探索,建立了阅读教学“启动准备——主体研究——互动深入——内蓄强化——个性拓展”五步模式,初步建立了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体系。。

03年,我们大组整合原有的教研、科研、培训资源,提出了走“研训一体化”的教研之路,便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活动一般分“准备阶段——实践阶段——研讨阶段——总结阶段”进行。 如去年我们语文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建构》为基础,举行了以“把握目标、整合目标”为主题的研训活动。

准备阶段,组织教师重温了“目标观”的有关观点和内容,接着由各年段组长有针对性地收集有关“目标观”的资料,在年段内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每位教师根据学习资料写下自己的思考,并以年段为单位进行交流。再通过大组的集中讨论、交流确定本学期的研究主题为“寻找整合目标的线索”。

实践阶段,各教师分头完成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设计进行教学实践操作,年级组内教师互相评课,教师根据教学思考写出教学反思稿。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推选出年段最佳设计,并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该设计,形成每年段一篇优秀教案。由设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研讨阶段,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突破口,举行教学沙龙——《课外阅读,我们关注什么》。讨论了课外阅读中教师怎样进行指导,使学生快乐地、自觉地阅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研讨课执教教师介绍形成最佳设计的思路,着重谈设计中的“目标观”的有关内容。执教教师与小组成员对话,交流研讨课的得与失,针对“目标整合”进行讨论,形成共识。

总结阶段,各教师独立撰写有关“目标观”的论文。语文大组完成主题活动研究报告。总结本次研训活动的得失,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过一系列的研训活动,老师们对目标的定位、目标的整合进行了尝试、探讨和反思,形成了共识,知道了教学子目标如何围绕主攻目标展开、串联,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形成结构化的组合。寻找到了课堂教学中的较为合理科学的整合目标的线索。今年4月17日,该活动在宁波市主题构建现场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了与会专家和兄弟学校的好评。该次研训一体化活动的经验介绍发表在《浙江省小学教师培训》中。今年10月,教研组以“把握目标、整合目标”为主题推出的精品研讨课——《种子的力》由郭昶老师执教在“浙江省第六届百课万人创新课” 中进行展示,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科研一体,提升理念——课改的主渠道

素质优良的创新型师资队伍要依托于一个重要的载体——教育科研。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这早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近几年来,语文组在学校总课题《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的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

1、吐故纳新,充实内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文组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报刊杂志,认真摘抄,青年教师们更是从网上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每学期还进行了教师的教学文摘交流,使自己紧紧跟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一桶水”变为“长流水”,变为“源头活水”。

为了拓宽教师的眼界,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动态,我们还聘请了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省教研员柯孔标、特级教师沥汾水、金感芳和宁波教科所的专家作了题为《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奠基》、《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怎样撰写实验报告》等讲座,这些报告以其生动的实例,详实的资料和创新的理念,让每位老师看到了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些前卫观念,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

2、创设氛围 ,加强交流

为形成浓厚的研讨氛围,语文组定期组织语文学术沙龙,教师与教师之间针对教学行为等各抒己见,这种讨论自由、灵活,没有被框死的议题,没有事先准备的发言稿,没有规定的时间与顺序,只要说出你的所思所想。在这里,教师的思维任意驰骋,常有意想不到的“顿悟”。 近年来,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课堂教学中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倾听”、“我在课堂中的几个关注点”、“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对教学决策的影响”、“我是如何把握学生课堂学习进程的”等主题的沙龙活动。去年5月的一次沙龙活动,我们还邀请了ⅩⅩ市教师进修学校的副校长张晨瑛老师和教科所所长陈武存老师,两位专家聆听了沙龙活动的全过程,对我们的这种研讨形式和氛围大加肯定,并高度赞扬了老师们的理论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

其次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创建了博客群,“博客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沙龙会”的作用,因此我们称它为“网络沙龙”。这又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总结反思、学习他人经验的舞台。大家可以在“博客”上发布自己收集积累的教育教学资料、信息、“教学日记”、反思等等。这里成了一个了解最新教育信息的窗口——最先的教育理论、最棒的教学设计、最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在这里集中;也成为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老师们最真实的想法、最直接的课堂实践体验、最满意的教学成果都在这里展示。“博客群”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大家的智慧凝聚在一起。

另外,语文组还建立了每年一次的暑期教学笔会制度。每年暑假,语文组召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一些勤于笔耕的教师去外地进行封闭式的笔会活动,时间一般为两天,回来后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的撰写。通过这样的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3、着眼课题,打造品牌

观念更新了,氛围形成了,老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努力争取参加科研课题研究。我们组里研究的课题内容都是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来择定的。如1997年,语文组针对当时课外作业机械重复、单调枯燥的特点开展了《小学语文愉快作业研究》,探索了合理的作业形式和作业量,该课题成果获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又如2000年,我们在随堂听课过程中,发现课堂上存在着教师囿于教材、学生思维封闭等现象,于是开展了构建开放型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简时增效,合理拓展,课题成果《语言为本,系统开放》获第三届宁波市政府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十几年来,语文大组搞教科研都坚持一个观点:教科研不是几个人的事,而应是全校教师的事,是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需。如从2003年起开展的《小学高段链接式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实施的2年中,凡是高段教师人人参与,每学期都有具体任务。结题时,在人人撰写论文的基础上,由年段的教研组长撰写分报告,最后汇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建构了“脚本解读——链接加厚——解读副本——主题提升”阅读教学基本操作模式,揭示了其关联性、主体性、实效性、全域性等特征,并形成了“开源、立本、节时、共读” 四大有效实施策略。“合力引得活水来”,该课题获宁波05教学科研成果二等奖。

语文组坚持把开展课题研究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来抓,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在深度上,鼓励教育科研骨干要树立地位意识、精品意识和超前意识,创造条件提高研究水平,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正迅速成长起来,如毕业刚三年的李佳老师撰写的《“通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获ⅩⅩ市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目前,语文组的市级立项课题有《小学语文阅读话题建构的实践研究》、《语文低段倾听能力培养研究方案》、《提升小学生作文情感指数》等。通过课题研究,老师们强化了科研意识、精品意识,外树形象、内修功底,精神上有支柱、业务素质提高有目标。

三、以生为本,综合提高——发展的主平台

1、开放学习时空,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

有道是“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多来自于课外实践。为拓宽语文学习渠道,语文组安排了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通过“献一本看百本”、“红领巾图书义卖”、“课本剧表演”、“好书推荐会”等,以“活动”促“习惯”,鼓励全校师生以书会友,让读书活动成为经常性的学习活动,籍此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品质。并通过阅读创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使每个人都成为爱书人。

在每年的读书节活动中有一项重头戏,那就是以“倡导绿色童谣,享受快乐童年”为主题的童诗童谣创作活动。通过“赏、荐、赛、传、创”等形式,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小事写成诗,把与事物的对话写成诗,把有关事物的联想写成诗。倡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大胆地采用诗教,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使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为切实加强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组还通过组建文学社、小记者站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创设一个表现真善美的无限空间。每学年末,语文组老师把学生平时写的优秀作文以“班刊”的形式汇编成册。每隔2—3年,大组还把全校学生发表的文章汇编在《新绿》一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语文能力。至今,《新绿》已出版了四期。

2、改进检测制度,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 “评价建议” 的精神,语文教研组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是:“着眼整体,注重实践;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分散分项,形式多样;尊重差异,促进发展”。

语文组根据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实施语文多样化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平时成长记录;既检测知识,又测查朗读、口语交际等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测查学习习惯、情感态度、认知方式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情况;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兴趣、潜能等,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其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其兴趣、爱好,帮助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确定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在评价中提高他们的人格尊严,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

近几年来,语文组结合书法教学规范学生的书写,成立了由语文教研组长、书法教师等组成的书写考评小组,每天下午课前20分钟时间为“电视直播学书法”时间,并通过举行各种书法比赛和一学期一次的书法考级,使人人都有一张漂亮的“脸蛋”。

3、多管齐下抓两头,硕果含笑慰秋风

“两头生”是指后进生和特长生。对于后进生,语文组的老师除了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外,更注重其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大部队”。对于语文特长生,老师则要求其博览群书,并勤于动笔,鼓励其积极投稿,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学生习作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87篇,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216篇,宁波和ⅩⅩ市级不计其数。语文组历年的毕业考成绩在全市均名列前茅。2004年一学期,一年级朗读和书写测试在全市遥遥领先,其中书写能力得到了测试员的高度评价。01年,省语文教研员柯孔标老师来我校听课指导,就夸我们实小的学生语文底子打得实,打得深。

第二篇:小学特色英语教研活动

本次期中考试,我校英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校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下面,我就学校开展的特色教研活动与大家交流。

一、每周一次教研会,听评课活动扎实有效。每周四下午放学后是我校固定召开调研会的时间,教研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们还采用了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每位讲课教师在第一次教研会上对自己的展示课先进行课件说课,其他教师进行点评,完善教学设计。第二周展示课上完后就会在当周的教研会上第二次对这节课进行打磨点评,重点抓教师及学生的表现。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不光讲课老师得到了锻炼提高,每一位参与听课,评课的老师也都会注意自己的教学环节。

二、扎实教师基本功。我校重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培养,每周三,全校中青年教师都要进行粉笔字展示,并进行评比打分。每周的教研会都会一位老师进行英语朗诵,其余老师对其语音语调提出改进意见,以此来提高老师们的口语水平。另外,学校还要求每位年轻教师坚持手写备课,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及时整理,提高业务水平。

三、重视对新教师的培训。对于今年新分配的英语教师,学校组织多次培训,并让老教师上示范课,新教师上“过关课”“达标课”,保证能够迅速掌握英语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效率。并在期中考试前专门进行了“如何上好复习课”的培训指导,帮助新教师找准教学重难点,提高成绩。

四、创设展示平台,促进学生英语交际。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我校英语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借鉴语文课的经验,也设计了英语课“每日口语一练”,每节课前五分钟定为学生展示时间,或一人演讲,或两人表演,学生们课下都会积极排练,把握机会去展示自己。

此外,还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组织语言游戏,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以此营造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

五、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乐学,才能学好。我校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三四年级的英语歌曲、话剧比赛,五六年级的“我爱记单词”“阅读我最行”等各种竞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孩子们的积极性也非常高,精心准备,班内选拔、培训、校级PK,一步步地提高了英语能力。还有每年的“星星火炬英语风采大赛”,老师们都认真指导,我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更高一级的比赛。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六、利用思维导图,分类归纳,强化记忆。去年起,我校推广思维导图,让思维导图来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我们英语老师更是抓住这个契机,用思维导图把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简单。例如:学习天气时,学生就制作这样一个思维导图,所有的单词、句型一目了然;还有关于家庭的,理清了这些有关亲人的单词就再也不会混了。当然老师也可以制作这样的一组反义词导图,不仅出示单词,还利用图形的大小来区分记忆。不仅单词,一些语法知识也可以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以上就是我校开展的一些特色教研活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第三篇:小学英语特色教研活动方案

骊山小学英语教研组素质课活动方案

一、教研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1、目的:在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探索符合我校学情教情的小学英语学习规律,全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

2、意义:通过教研活动,搭建英语教师展示才华和经验成果的舞台,学习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引领英语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方法的改进,普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从而促进常规教学的迅速发展。

二、教研活动形式

采取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广泛参与,授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参评,相关领导总评相结合。

三、观摩课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引领示范:

1、注意启蒙阶段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时期兴趣的保持。

2、注重“双基”,各年级要抓准侧重点。

3、努力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氛围,积极为学生创造(师生或生生间)个别交流的机会,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4、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开发学生最身边的课堂教学资源。

5、注意大量输入适当输出,强调英语语音、单词拼读记忆、句型的归纳和适当的书写,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6、体现精讲精练,注意课堂活动设计界的科学性、广发性和有效性。

7、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双重意识。

8、充分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和个性前能的发挥。

9、注意实现科学的有效的课堂评价。

四、评课活动要实现:

1、有关领导和全体教师广泛参与交流。

2、注意观摩引领与批判式改进相结合。

3、让老师们明确:公开课只是体现常规教学的缩影,不提倡堂堂都搞这么多的活动,适合自己学生的省时高效的方法就是最佳方法。

4、明确观摩课并不是专为展示某个人或某个学校的优质成果,主要是引领我们的常规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集结没有授课教师的良好建议,实现共同发展资源共享。

6、明确:一定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常规课堂的实效性。

7、一定要注意常规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五、活动安排

时间

授课人

课题

年级

3.27 课3

陈凝

Unit2PartA

五一 3.28课3

许亚利

Unit3BLet’talk

四三 3.29课2

王艳玲

Unit3 PartB

六一 4.7课2

张雪侠

Unit4 PartB

三二

课4.10课4

李容珍

Unit4 PartB

**

2017.3.21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凸显语文学科特色,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当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明显的一种弊端就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那么,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把“应试”的需要作为取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出现了用繁琐的分析讲解、花样百出的练习题,代替了学生自己的阅读和领悟。这种重视技术训练而忽视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的做法,可谓是舍本逐末。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一、少一点纸上谈兵,多一点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然而,有些语文实践能力根本就无法通过试卷进行考查。

就我们熟知的查字典而言,在语文考卷中,一般是通过填表或填空方式进行的考查的,如音序查字法,先查什么音序,再查什么音节;部首查字法,先查什么部首,再查多少画。学生不用摸字典(当然考场也不允许带字典),就能考好这一考题。为此,不少老师在指导学

生学习查字典时,为追求所谓的时效性,只是在“纸上谈兵”,没有或很少进行查字典的实践操作训练,所以学生不能真正形成运用工具书这一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更谈不上养成运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殊不知查字典虽耗费精力、耗费时间,但如果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养成了习惯,对于学生将终身受益,其意义是应试教育中的分数所无法比拟的。

类似于查字典类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还有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学写毛笔字等等,对于这些难以或无法通过试卷考查的语文实践活动,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走过场而已,甚至置之不理。这些让学生终身受效益的语文能力也就随之被边缘化。

当然,“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非意味着不要知识,“无论什么时候,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知识素养,都是不可忽视的目标”。(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那两者之间到底是何种关系?张庆先生在《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标准学习笔记》中作出了这样的阐述:“语文知识是有用的,但它只对练好语文基本功起着辅助作用。”

二、少一点千人一面,多一点百花齐放。

语文和数学不一样,数学有标准答案,错与对一目了然;语文不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章的解读、对于各种情境的表述,学生可能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相同的意思,说法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这一指挥棒的导向,不少教

师搞起了“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统一,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个性得不到发展,语文素养、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了。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件尴尬的事:学校期终测试以后集中批改试卷,试卷上有一条要求学生用“疏忽”造句的题目,批改中,发现有几十名学生造出了同样的句子“我把这道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都怪自己做题时太疏忽”,事后了解:这个句子来自同一班的学生。此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个班老师的良苦用心: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干脆让学生统一口径。的确,这样的统一避免了错误,获得了分数,但却活生生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这样获得的分数岂不让人感到可悲吗?

其实,这样的统一何止“造句”,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读了某本课外书后的感受,甚至连学生最喜欢的课外读物是什么,喜欢的原因是什么,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是谁,喜欢的寓言、历史故事是什么等等,都达到惊人相似的程度。这实在是有悖于语文教学的目的,让语文学习失去了它的本真。

三、少一点喋喋不休,多一点静默慎独。

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具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有的教师受教学任务的限制,被所谓的“课堂时效性”所困扰,受试卷上可能出现的考点的制约,不得不剥夺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喋喋不休地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以下是一位教师在教学《莫高窟》一文“藏经洞”一段时的一个

片断:

师:欣赏过彩塑、壁画,人们还得去一个地方,那就是藏经洞。同学们,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黑乎乎的洞窟,里面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呢?请大家读课文的第四小节。

生:因为“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

师:然而,这些文物——(大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了)

师:此时你的内心有什么感受?

生:我恨,恨帝国主义分子的贪婪。

师:还有吗?

师:(见学生没有什么反应)其实,让我们感到可恨的还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同时,这么多珍贵的文物散失了,我们内心一定会产生深深的惋惜之情。下面请同学读这一段文字,把你的惋惜之情、痛恨之情读出来。

对清王朝的腐败无能的恨,对文物散失的惋惜之情,只要学生有读书、思考的时间,是完全能感悟到的。然而,教师的包办代替,使得学生不能尽情地与文本对话,也就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

事实上,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自古以来就受到学者和教育家的推崇。孔子对学生“博之以文,约之以礼”,荀子要求学生“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朱子“自然而得之于己”的教学观念,都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养。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说,这种方法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历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以新的语文素质观去重新审视这教学传统,我们不难发现历代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者们的睿智与精明。

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从“感悟”这一教学传统精髓中吸取营养,肯于给学生一片安静的天空,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理解、去感悟,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淀积,长此以往,一定会有量变到质变飞跃,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一定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四、少一点题海战术,多一点自主阅读。

综观当今的课堂,本来就不多的语文课时,在老师以知识目标为主的讲解与训练结束之后,便是大量的练习。做完了课本上的习题,接着是课堂练习,做完了课堂练习,便是课外作业。课堂完不成,课后继续;白天完不成,晚上继续;上学完不成,周末继续。大量的练习充斥着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答题的技巧是纯熟了,但语文的积累与修养却显得欠缺和苍白。

语文教育的目标如何定位?显然最要紧的不是学生答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不难发现,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的语文积累、深厚的文化涵养,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真实追求!

也许我们存在疑问:时间不够,怎么读?其实,换个角度想,语文课堂不读书干什么?为什么我们喜欢在课堂上喋喋不休的讲那些

看似有用的废话,而不肯稍微给学生留点阅读的时间呢?

也许我们还有疑问:没有要求,读什么?我们还是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中华典籍、世界名著、诗词文赋、时事经典、哲理文论、人物传记,有什么不能读呢?剔除那些确实不适合读的,其它的都是宝贵的精神食粮呀!

也许我们仍有疑问:现在的孩子不读书,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仍可以回头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不喜欢读书?曾有人根据阅读特点把近几十年的历史分成读书时代、读图时代、读网时代。不可否认,时代的进步使媒体日益多元化,和那些色彩缤纷的卡通画册比、和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影视媒体相比,文本阅读的确有些单调和枯燥,需要凝神静气,更加上小学生还可能会遇上生字的绊脚石。但是,老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呀!如果我们迁就、纵容学生对阅读的淡漠与厌倦,如果我们还在阅读之后布置大量枯燥的练习题去折磨他们,几年之后,还能指望他们喜欢阅读吗?

考试,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短期内,仍将延续,我们无法超越时代,惟有以一个教师的良知进行抉择——超越自我。我认为:语文教育不能排斥功利目标,但语文教师决不只教功利语文!

让我们摒弃功利主义,把握语文学科特色,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吧!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特色 Microsoft Word 文档

课堂教学特色

一、以“趣”初生疑问,生成对话文本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对课文的理解往往处于似懂非懂之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情境,设计并演绎情趣化的教学活动,模拟类似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去感受,体验品味,提高学习兴趣,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鲜活的形象,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以“情”感化教学情趣,保持学习兴趣

新课标不仅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目标要求,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地和文本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训练。这样,学生生成的体验和感悟才是真实的,产生的情感才可能与文本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了文本的情感思想,才有可能真正读懂文字背后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教师精于教学情趣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促进功能,创设语言训练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课堂氛围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语言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