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研组讲座

2022-09-02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研组讲座

小学语文古诗浅析讲座稿子

古诗文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多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练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这里简单的给大家分类介绍一下。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战争诗、行旅诗,送别诗等。 (1)怀古咏史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如:《咏鹅》,《咏柳》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都是。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妙喻传情。如《长相思》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赠汪伦》《赠刘景文》(二上)《赋得古原草送别》(二下)《游子吟》(三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四上)《芙蓉楼送辛渐》(六下)

下面对于古诗文教学结合我教学的三个古诗词课例,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想法: 1. 解释诗题

2. 适时插入背景知识 3. 朗读与解释结合 4. 诗词拓展带文 一:解释诗题

我们学习每一首古诗词,在拿到一首诗时首先看的就是诗的题目,都要从题目入手,然后是作者其次是诗的内容,最后是注释。以我讲过的这三首诗词题目为例,四年级上册的《送元二使安西》,下学期的《忆江南》和《四十田园杂兴》。诗和词的题目解释方法不同,诗的题目和词的题目本身不一样,词的不能叫题目,是词牌名。一般来说题目是内容的集中体现,与诗的内容有密切关系,学习诗时应当解释诗的题目,能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明白这首诗是写什么。解释诗题首先要借助已有的注释,《送元二使安西》中只有 使 给出了注释,是出使的意思,对于准确理解这首诗的题目意思来说,光有这一个解释还不一定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清楚明白题意,元二 也需要解释,学生能知道元二是一个人,是人名还是其他就不太清楚,古文知识储备量不足的学生很少能想到元二是姓元排行老二,在解释元二时插入《别董大》把两首诗的题目放在一起举例,排行老二叫元二,姓董排行老大叫什么?学生举一反三很容易理解。送就是送别,别也是送别的意思,这样解释后诗的题目意思就一目了然。《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注释只给出了杂兴的注释,四时理解还要老师点播,通过出示四时的组织结构图“春日、夏日、秋日、冬日”学生自己一看就明白四时是四季的意思,如果不解释,部分学生容易误会理解成“四月”因为前一首诗就是《乡村四月》,明白了四时的意思,那整个诗题目的意思就是,四季田园生活的各种兴致。那四季的各种兴致一首诗就能写完吗?会产生疑惑,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组大型组诗,共60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词的词牌名的解释上,首先让学生明白词牌名和诗的题目不同,它一般与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词牌名是规定了词的格式,这首词一共几句,每句几个字,每句押什么韵,《忆江南》这首词恰巧与内容有关,但是只是巧合,因为这个词牌名又叫做《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一看就明白跟内容没关系。题目的解释因诗而异,有些诗题也不需要老师解释,像《草》,《望洞庭》学生自己就明白,有些就必要老师点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 二:关于适时插入背景知识

古诗词跟我们现代文课文学习上有所不同,现代文作者除个别特别有名的,一般我们不需要着重了解学习作者,也不需要记忆背诵,考试一般也不会考,古诗词不同,作者和作者所在的朝代都必须要了解记忆,考试也常常考,“诗言志”诗是作者感情的表达,对于作者创作背景的插入补充也是必要的,能有助于了解这个作者,诗人。才能更准确地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诗词的意蕴。.对于与中学相衔接的5.6年级学生更要了解古诗文的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 本,不至于过高评价或者过低评价;有助于学生对同类作品的归纳概 括,有助于学生对不 同类作品思想内涵的恰当定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有些诗词,如果不了解写作背景,就会产生错误的解读,例如:杜甫的《赠花卿》中有两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般不了解背景下,会理解成:如此美妙的音乐只在天上才能听到,人间是很难听到的,会认为是在夸这个曲子太美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杜甫写这首诗是送个花卿这个人的,这个人居功自傲,僭越了自己的等级,听了只有天子才能听的曲子,杜甫是在宛转的讽刺他。我的这三个课例中《送元二使安西》背景知识插入是插入了一幅图和一首诗,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出示,展现了这一去路途遥远,前路艰险,将远行的人生死未卜,更能突出离别的心情,以及作者送别友人的心情。在这里其实还应该插入补充一下元二为什么要去出使安西,安西远在西北,远离中原远离国都,去到那里的官员几乎都是一些被贬 的,明白这一点学生就更能体会元二当时的心情。对作者的怀念和不舍更有共鸣。《忆江南》插入背景知识是关于白居易在江南做官的一段资料,通过这段补充,学生们更加明白江南忆的不只有表面的景,还有更深层的对江南人民的怀念,更忆的是江南的人。

背景知识插入的时机上,插入地方不同,作用也不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背景知识是在正式学习理解前插入,目的是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元二这将要踏上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出使之路,以及一首形容当时情形的诗,这样的插入能起到推动学生情感的作用,如果放在学完诗再插入,显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而《忆江南》的背景知识插入就选择在了诗意理解了之后,在学生以为已经学完了整首诗的时候,以为自己已经对于这首诗的内容大意了解了,就是写风景的,就是怀念江南水乡的风光的诗,再插入这段背景资料,又给学生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诗人白居易,也理解了这首诗所表达的怀念的不仅仅只是景,还有更重要的对人的怀念,整首诗的厚重感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我们现在教的这些古诗词,老师们上学时候也都学过,不知道现在教完和以前学时候感觉是否一样,我感觉是不一样的,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也更新了自己头脑中陈旧的理解,我以前也只知道《忆江南》忆的就是景,完全不知道还有怀念江南人民这种想法,在备课时候搜集资料时候也让重新学习了一次,这估计就是人们说的“教学相长”吧! 三:朗读与解释的结合

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朗读的重要,朗读分三个阶段,首先要初读。就是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其次,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然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合作学习,基本上结合注释就能把诗的大概用自己的话串下来,如果有哪儿不理解,解释不准确的地方,老师再相机指导解释,之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就能弄懂这首诗的大意了,不需要一字一个词地一一解释翻译,老师们也不会教的那么累,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学,说,老师只把学生不会的字词重点常考的字词解释强调一下,这样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也比被动接受效果更好。这样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带着理解再读,听范读,配乐读,基本上学生就能读出诗的意蕴。然后可以采用一些师生对读的互相解释诗句等游戏的方式巩固记忆,比如,老师描述一句诗的大意,学生迅速说出与其相对应的诗,或者老师说一句诗,学生来描述这句诗的意思,再或者通过选取明显押韵对仗的词句来让学生对读,比如:《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老师可以先整句对,先说日出江花红胜火,学生对,春来江水绿如蓝,接着,日出江花对春来江水,老师说红胜火,学生说绿如蓝,老师说日出,学生对春来,老师说江花,学生对江水。通过一来一去游戏形式,不着痕迹地一些方法来多次呈现诗句,以及诗句的意思,既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们记忆深刻,而且也能很快达到背诵的要求。 四:诗词拓展

一首诗,一般一课时讲完,40分钟讲完一首诗,时间上是很充裕的,可以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再拓展带入另外一首相类似的诗,既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积累,也可以迁移学法,把学本首诗的方法运用到拓展诗中,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自学诗词了。选择带入拓展的诗词,应该选与学的这首诗有共同点的诗,而且共同点越多越好,还有就是选择知名的诗词。例如:《送元二使安西》是首送别诗,拓展带入的《别董大》这首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背诵的优秀古诗文75篇当中的一篇,类型上也是送别诗,两首诗在题目上也有共同点,一个是送,一个是别,其实意识都是一样的,就是送别,一个送的是元二,一个送的诗董大,命名方法也是一样的,都是按照排行命名的,内容上,《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别董大》也是一样。两首诗也有不同点,一首是以乐景衬哀情,一首是以哀景衬乐情,边学可以边总结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也是考试曾经考过的,总结两首诗的异同。《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带入的是这组诗60首中的一首,同样是写夏季的一首《梅子金黄杏子肥》,同样表现了夏日农忙的场景,不同是,一个是正面描写,一个是侧面描写。在60首诗中选择这一首,既因为这首诗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生必须背诵的优秀古诗文75篇当中的一篇。和课本中选择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一样重要。也是因为知名度较高,出镜率比较高,这样的诗一般都是些艺术价值较高的诗,带文选择这样的文,既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在生活中会常见到,考试中也会用得上。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领导,前辈们多多指教。

第二篇:小学优秀小学语文教研组

申 报 材 料

近两年来,在市教研室和和学校领导的领导下,特别在我校教务处的直接关怀下,我校的低语教研组在借鉴以往活动经验、学习他人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实际,从活动的形式、内容上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有力地推动我校语文学科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研组概况。

低语组下设3个分学段教研组一年级组、二年级组、三年级组),共有3个备课组。教研组由13位充满活力的教师组成,有州级骨干教师,其中小高高教师4名,高级教师9名,,教研组教师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更有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传帮带”作用明显。

在这个集体里,每位教师都有高昂的工作热情,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工作中,各成员更能扬长避短、群策群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添砖加瓦。在改革大潮中,用创新精神开辟学校语文教育新天地,增强语文教育的生命力和活力。在我们的努力下,小学低语教研组已成长为一支积极进取、勇挑重担的队伍,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的集体。

二、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重点,经过不断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实施。

1、抓教师的素质培养。 (1)实施“名师工程”

抓好“名师工程”的实施。每位教师填写《小学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成长袋,加强学科建设,让语文学科每一年级、每个学段都有1—2名骨干2,并逐步形成一支业务素质行、专业素质高的骨干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提供条件,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2)夯实教师基本功

此项着重抓教师的“三字一话” 训练。每周练。根据学校安排的每节课都练粉笔字的要求。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每学期固定时间举行课文诵读、演讲比赛比赛等活动,强化要求,正确认识说普通话,用普通话。

(3)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正常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本学期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底蕴,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要求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 在此基础之上,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4)认真抓好教师业务培训。

认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每位老师每学期上不少于一节的优质课,进行微格。根据教师在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订好学习的主题,要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学习课程标准及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学校的业务学习落到实处。

业务学习改变以往“业务学习一锅烩”,“业务学习一张嘴”的形式。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提供展示平台,让身边的名教师现身说法。业务学习形式多样,有理论解说、视频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结合实际教学开展活动,让教师听得懂、学得进、易操作。每周四三下午固定时间,举行校本研修活动。

(5)做好“传帮带”工作。

老中青结合,师徒结队,一对一进行“传帮带”工作,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努力推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充分利用好骨干教师的资源优势,发挥好他们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各级各类的研讨指导活动,为其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创造更好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让他们享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社会认可的喜悦。

2、抓语文学科建设 (1)学科模式初现成效。

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之上,探讨适宜我校校本研修,每个年级组都制定了研修小专题,每节课都围绕小专题开展。带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课题研究

我校低语组根据本年级中的教学重难点制定研修小专题,教师都能紧紧为绕小专题开展工作。

(3)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

加强学校语文集体备课和教研组建设,确定各组负责人,明确责任,每周教研活动都有负责人,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目标明确,方式灵活,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等,努力推行“备、上、评、改”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通过“大家共备--一人主备—大家共上-共同评议--完善改进”的策略,以一课带多课,加强研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每人每学期推出1节公开课。在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之上,每学期争取每人至少上一节优质课。积极支持教师个人将所学理念大胆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鼓励教师采取自我实践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 (4)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提供大练兵平台。

在集体备课和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之上,学校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竞赛活动,举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掀起了语文学科大练兵的热潮,成就了自己学校的名教师,树立了学科标杆,调动了语文教师的积极性,。

3、抓学生素质培养

对于小学的学生,写字、朗读是重点。 (1)写字工程

抓学生的写字,是一项大的保底工程。它既需要从低年级做好基础工作,又需要全学段配合。以课标为指导思想,利用“课内指导示范,课外巩固练习”方式强化学生写字练习。

“课内指导示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识写字环节中,认真指导,亲自示范。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画、笔顺的的书写,让学生做好书本或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课外巩固练习”则是利用中午写字课的时间,对学生的写字进行督查、评价。持之以恒,由专门的练习写扩展到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读书工程

主要内容针对两块:一块是学生按要求把教科书中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另一块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有针对性阅读指导,或范读,或形式多样的去读,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在反复地练习中学习读的方法,体会读的乐趣。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班级举办读书汇报交流会,畅谈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和感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美文诵读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每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读书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规范管理促落实

1、坚持每月的业务检查制度。我校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本学期,我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都做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要求。每月教研组都要根据相关要求进行组织开展活动。校长室、教务处专人进行跟踪督查,检查不走形式,不看表面,深入备课组参与其活动过程,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和备课组及时、当面地交流、探讨,以求教研组的活动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促学习。学期中,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周周开课;给我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课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都要达到20节以上,年平均听课不少40节,并要有详细的评课。

3、坚持教学反思“一月一评”。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三分之一,并至少写四篇篇幅较长、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校每月都要让教师写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

4、把好教师课堂教学考核关。本学期教务处成立评课小组,进行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教师按市教研室要求人人上好过关课、达标课。学期结束,对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估。不达标的课进行微格培训,跟踪使之真正进步。

四、教研成效硕果累累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今年教研组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师专业素质逐步提高。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教研组中已拥有市学科带头人3人,州骨干教师1人。

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及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大批年青教师已逐渐成长起来。

2、学生素质培养成绩喜人。

我校语文教师关注学生成长,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全体各位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语文能力取得较大提高。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喜人,在区级以上各类语文相关竞赛中,约有20人次获奖。

成绩代表着过去,未来等待着开创,我们组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耕耘在教育一线这片乐土上,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登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学习、创新,努力创建一流教研组。

第三篇:小学优秀小学语文教研组申报

立足课堂,以生为本

龙子湖第五小学

在教研室和和学校领导的领导下,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借鉴以往活动经验、学习他人和创新的基础之上,结合我校实际,从活动的形式、内容上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加强语文教研组建设,有力地推动我校语文学科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研组概况。

我们语文教研组现有6位教师,中老年教师2人,青年教师4人,他们互敬互助、互帮互学,工作热情高。教育教学中,严谨治学,尽心尽职。平日里,大家都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我们的努力下,我校语文教学成绩一直是稳中有升,可以说我们教研组是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二、教研活动扎实有效

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为重点,经过不断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全面实施。

1、抓教师的素质培养。 (1)夯实教师基本功

此项着重抓教师的“三字一画” 训练。每周练。根据学校安排的每节课都练粉笔字的要求。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每学期固定时间举行课文诵读、演讲比赛比赛等活动,强化要求,正确认识说普通话,用普通话。

(2)继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正常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本学期开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底蕴,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文化内涵。要求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写一篇读书心得, 在此基础之上,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

(3)认真抓好教师业务培训。

认真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每位老师每学期上不少于一节的优质课,进行微格。根据教师在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订好学习的主题,要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学习课程标准及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学校的业务学习落到实处。

2、抓语文学科建设 (1)学科模式初现成效。

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之上,探讨适宜我校校本研修——生本课堂。每节课都围绕小专题开展,带动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

加强学校语文集体备课和教研组建设,确定各组负责人,明确责任,目标明确,方式灵活,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优势,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等,努力推行“备、上、评、改”一体化的集体备课形式,通过“大家共备--一人主备—大家共上-共同评议--完善改进”的策略,以一课带多课,加强研讨,扎扎实实地开展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每人每学期推出1节公开课。在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之上,每学期争取每人至少上一节优质课。积极支持教师个人将所学理念大胆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鼓励教师采取自我实践与同伴互助的方式,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

3、抓学生素质培养

对于小学的学生,写字、朗读是重点。 (1)写字工程

抓学生的写字,是一项大的保底工程。它既需要从低年级做好基础工作,又需要全学段配合。以课标为指导思想,利用“课内指导示范,课外巩固练习”方式强化学生写字练习。

课内指导示范”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识写字环节中,认真指导,亲自示范。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注意字的笔画、笔顺的的书写,让学生做好书本或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课外巩固练习”则是利用中午写字课的时间,对学生的写字进行督查、评价。持之以恒,由专门的练习写扩展到学生的平时作业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读书工程 主要内容针对两块:一块是学生按要求把教科书中的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另一块是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有针对性阅读指导,或范读,或形式多样的去读,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在反复地练习中学习读的方法,体会读的乐趣。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们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各班级举办读书汇报交流会,畅谈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和感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美文诵读比赛、读书征文等活动;每班“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培养学生读书情趣,提高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三、规范管理促落实

1、坚持每月的业务检查制度。我校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批改、学困生辅导等方面教学常规的全面检查。本学期,我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等都做了更详细更严格的要求。深入备课组参与其活动过程,认真的检查、记载和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存在的问题,和备课组及时、当面地交流、探讨,以求教研组的活动更规范。

2、坚持抓好听课促学习。学期中,通过集体备课、教研组活动,周周开课;给我校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课源,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都要达到20节以上,年平均听课不少40节,并要有详细的评课。

3、坚持教学反思“一月一评”。要求每位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数量要达当月教学总量的三分之一,并至少写四篇篇幅较长、有质量的教学反思。每位教师都能坚持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育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学校每月都要让教师写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

四、教研成效硕果累累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今年教研组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教师专业素质逐步提高。

经过努力,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教师积极参与组内及校内外的公开课研讨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每位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大批年青教师已逐渐成长起来。

2、学生素质培养成绩喜人。

我校语文教师关注学生成长,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全体各位语文老师的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扎实,语文能力取得较大提高。成绩代表着过去,未来等待着开创,我们组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耕耘在教育一线这片乐土上,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努力使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登上一个新台阶,不断学习、创新,努力创建一流教研组。

综上所述,我们申报语文特色教研组,请各位领导、专家指正。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研组记录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7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进步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达成高度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8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5

活动主题: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遨游汉字王国”

具体内容:

围绕“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教学,这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性实践。根据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等主题,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进行了一次次的集体研究,最后决定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及课外的相关资源,自主开展一系列的汉字综合学习行动。活动如下:

1、学习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然后组成学习小组,并确立组长后明确分工;

2、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1)字谜大擂台。

(2)谐音俱乐部

(3)小小故事会。(如“一字之差”的教训等)

(4)小主人在行动——我为用字规范出点力

(5)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3、制作展板。

4、小结: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编写材料,自己主持活动,他们就会兴趣盎然。的确,在综合性活动课上,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他们的“工作成果”也给老师们一个又一个惊喜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1

活动主题:语文课更应返朴归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堂,怎样上出“语文味”,特别是在过分强调“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常常是我们忽视的――没有真正走进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广大空间。一味的去追求所谓的精彩,什么课都想感动天感动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内涵。到头来只是一派虚假繁荣。与其那样,不如做些实在的,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打牢基础,读好、写好。

二、问题的解决:

1、课堂上的教学手段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莫“同一首歌”。 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切莫“为表演而表演”。

2、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总结:

语文不是筐,啥东西都能装”,我们不能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应回归语文的本色——言语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以我们深厚的语文功底引领学生落实语文的“本体”:外里显现灵活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内里表现为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认识价值观,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2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

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三年级语文组教研活动纪要13

活动主题:主题: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一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评价教学成败的的重要因素。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实施有效教

学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动的主题是:解读文本明确目标有效教学 ——中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教研活动

2、解读文本把握目标——分年级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主持人谌雪娇)

(1)大屏幕出示文本内容(吴琼瑛负责课件)

主持人:好,让我来接过这个接力棒。我记得在青赛课期间,时常会听到评委与参赛选手交流一个问题,我记得戴主任就问过:你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到位了吗?文本就是我们阅读教学中一个物的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义。下面,让我们跟随本部三年级组青春靓丽的黄春英、缪玲、黄梅芳、黄翠玲老师一起走进《放飞蜻蜓》。

(2)教师个性化分角色朗读。

(3)按年级组讨论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及简要提出突破本课难点的建议(有效突破难点的金点子)。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研组记录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教研内容: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 活动过程:

一、做《在反思中进步 在评课中成长》的专题讲座

(一)反思重点——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观念 教学行为 学生的表现

(二)课前准备和课余练习——反思的基点 关键词:教学目标 达成高度 准确的定位

(三)学习观摩——反思的生长点

(四)开展对话——反思的要点

(五)勇于否定——反思的难点 反思的内容:

1. 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3. 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存”。 5. 教学过程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7. 是否存在着“伪探究” 反思的方法: 1.思教学效果 2.思自己的行为

3.思成功之处 4.思教学不足 5.思改进措施 6.思再教设计

(三)进行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不要与说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3.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4.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5.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四)关于评课

语文组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放飞蜻蜓》集体备课 活动过程:

1、解读教材: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2、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三、探讨教法:

覃宁: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以趣激学,以情系说。

张永青: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谌雪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卢卫: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觉得可以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

语文组教研活动

活动主题:享受朗读 培养语感 学习的具体内容:

一、教研概要:

语感是语言的一种直觉能力,但训练语感却是一贯非直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各式各样地言语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复地进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认识。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逐渐从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而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灵敏、全面、深刻的直觉能力也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小之以理,动之以情。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语感的培养不是讲出来的,是学生自读自悟的结果。在上课时适时地指导、点拨、启发,可能这样讲得少了,但学生的语感却能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享受朗读。“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悟”,语感也自然会流露于学生惟妙惟肖的诵读声中。如:《赶海》时引导学生从“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体会小伙伴抓螃蟹时的专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夹住时疼得龇牙咧嘴的有趣样

子等,让学生读出小作者赶海时喜悦、惊讶、欢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读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饶有情趣的表演中,让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这些构成画面的语言更适宜培养形象感。

2、阅读教学中朗读的形式很多,有齐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无论哪种都不仅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与想象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黄河的主人》,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等句子如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黄河浪涛的雄伟、壮观更有一种令人望而生畏之势。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涛的汹涌澎湃、壮观,从而为学习艄公镇定、机智的品质打下深厚的情感铺垫。

三、总结:

语感培养有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而朗读则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谓“文选烂,秀才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而在这个整体的把握过程中,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位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创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宽度、厚度以及温度,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真正地让学生有感而发,以我口“读”我心。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晨会内容下一篇:学校优秀毕业生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