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着赏析

2022-07-18

第一篇:外国文学名着赏析

外国文学------等待戈多赏析

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浅析《等待戈多》

年级学院专业学号姓名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1

成绩

年5月25日

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浅析《等待戈多》 内容摘要: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就是通过浅析《等待戈多》来探索荒诞派艺术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荒诞派艺术《等待戈多》 异化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摧毁了蓬勃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矛盾重重,使得整整一代人对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流于幻灭,给人们的心灵划上了难以愈合的伤痕。人们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出路,感到四周一片黑暗,前途渺茫,因而情绪低落,产生了悲观绝望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在社会上泛滥,文坛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新的现代派文学流派。荒诞派戏剧就是在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二战后西方戏剧界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1953年,当贝克特运用荒诞的怪异的创作手法打造出的《等待戈多》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法国战后最叫座的一出戏,被译成了20多种文字。此后荒诞派作品层出不穷,在欧美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贝克特也成为了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和最有力的代表。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创作的第一部舞台剧,1952年首先以法语出版,1953年在巴黎上演。《等待戈多》全剧共分2幕,讲的是一条乡间的小路上,流浪汉狄狄和戈戈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的到来。可是戈多是谁?他们何时约见?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但他们任然苦苦的等待。《等待戈多》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他没有情节,没有人物之间的心理冲突,没有高潮,是一出典型的“反戏剧”。贝克特说过:“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等待戈多》的内容充分体现了荒诞的含义。戈多总是不来,天天如此可剧中的人仍然等待。剧中人物的表现,背景,道具也

时刻表现着荒诞的一面。这就表现出荒诞派戏剧中所描述的世界是一个荒诞的存在,是现实的写照。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是没有意义的,人遭受到严重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人们互相说着话,却又胡言乱语,不知所云。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恶化。在这样的世界里,认得行为举止变的荒谬,这就是荒诞派戏剧想要揭示的主题。在《等待戈多》中,贝克特首先以“动物化”的场景来表现人的异化现象。戏剧中只有5个人:两个流浪汉,奴隶主和奴隶,戈多的信使,舞台背景,剧情都简单明了。两个流浪汉吃过垃圾堆里的骨头,在垃圾堆上过过夜,幸运儿表达思想时语无伦次,总是发出动物似的叫声,这些行为所蕴含的想象是无穷的,他表现出这样一种信息:人已经被异化为动物,人性与动物之间已经没有差别。

在《等待戈多》中,人的异化还表现在精神方面。尤奈斯库说:“荒诞就是没有目的,缺乏意义。和宗教,哲学的,先验的根切断关系之后,人们就感到迷惘,不知所措,他的一切行为就变的没有意义,荒诞不经而毫无用处。”在基督教诞生之后,西方人一直生活在以上帝为精神支柱的世界里。上帝赋予西方人以生活的意义,使西方人生存有目标,死亡有归宿,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可以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等待戈多》中,两幕剧的场景和时间大致是一样的:空旷的舞台,无休止的等待。剧中的人物在干什么?在等待戈多。戈多是谁?他们等他干什么?剧情没有交待。有人认为戈多是上帝的代名词,也有人认为戈多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可以确定的是戈多是能够拯救西方人的天使,堕落的世界和人类需要天使的拯救。但戈多始终没来,这就暗示了西方人精神的异变,西方人丧失了自我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判断力,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已经异化成了一些没有精神支柱的精神病人。

在《等待戈多》中我们可以看出,除异化外,荒诞派戏剧从本质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荒诞性。‘荒诞’是描述这派戏剧的关键词。荒诞不能简单的从字面意义理解为荒诞可笑,他的原意是指音乐概念中的不协调音,在哲学上指个人和生存环境的不协调,尤金.尤内斯库曾在一篇讨论卡夫卡的文章中阐述过他对“荒诞”的理解:“荒诞是缺乏目的的,切断了他的宗教的,形而上的,超验的根基,人迷失了,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无意义,荒诞,荒诞,没有用处。”荒诞派戏剧

的荒诞性具有表现在它荒诞主题——人生存的荒诞性;以及对荒诞主题的变现——反传统的表现手法;还有荒诞派剧作家对于荒诞的态度。

第二 。反戏剧。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特征体现在对传统戏剧的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人物语言的反叛。传统戏剧注重情节的趣味性,丰富性以及情节的冲突,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什么情节。英国戏剧家阿契尔曾说:“戏剧的一切技巧问题间接地都是为了,或者说都应当是为了有效地表现人物性格,因为在任何优秀的剧作中,戏剧结构除开是为了表现人物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目的。”然而,在荒诞派的戏剧中,没有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人物大多以非具体的象征性形象出现,很少有行动及幽默的语言。在传统戏剧创作中,深刻的对话一向是戏剧家们真正追求的。然而,荒诞派剧作家则无视语言的作用。他们认为,在这个荒诞的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是不可能沟通的,那么语言也就失去它的作用,所以荒诞派剧作家大量使用那些颠三倒四,毫无意义,莫名其妙的疯话和废话。正是这些对传统戏剧的反叛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最大意义,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明了生活的荒诞,人生的荒诞,也达到了荒诞派剧作家反社会反文化的目的。

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荒诞派戏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缺乏进一步的创新,就开始逐步淡出戏剧舞台。到荒诞派剧作家采取的反传统表现手法使这个流派以其“反戏剧”,“反文化”,“先锋派”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学之林,为之后戏剧的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黄晋凯.荒诞派戏剧.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Samuel Beckett,waiting for Godot.Growe Press.1978.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7.

[5]王国明,荒诞派戏剧浅析,[J].郑州大学学报,1994(3).

第二篇:外国电影文学赏析

外国电影文学赏析之《基督山伯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班朱明希 2404110139 电影《基督山伯爵》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大仲马所创作的经典同名小说改编而来的,是当时法国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其以“爱情”和“复仇”两个主题线索宣扬了爱憎分明、讨厌政治的专制、主张惩恶扬善的主观思想,也彰显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和人性险恶,同时也揭示了“等待”和“希望”的人生哲理。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发生的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是法国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如果要用几个词对《基督山伯爵》进行形象的描述的话,那么“痛苦与生命”“仇恨与爱情”能生动地渲染这部电影的沉重气氛,而“复仇”与“爱情”可谓是这部电影的主题。“复仇”的主题便引申出了“越狱”“财富获取”“报仇”等一系列情节;“爱情”的主题却从情感上对“复仇”这一主题线索进行了丰富和延伸。《基督山伯爵》这部影片充分宣扬了爱憎分明、讨厌政治的专制、主张惩恶扬善的主观思想。

《基督山伯爵》描述了远洋货船“法老号”年轻大副埃德蒙·唐泰斯接受船长摩莱尔临死重托,为波拿巴党人送一封信。正当他为自己即将成为这艘船的新船长而兴奋时,却遭到了同船的会计丹格拉尔和情敌费尔南的陷害和检举,在他正举行婚礼之时遭遇逮捕。之后遇见了假公济私的检察官维尔福,而将他投入了死牢。在牢中,他遇见了一位神父——法里亚,得到一个埋藏于基督山岛上的宝藏。在狱友死后,唐泰斯策划并成功越狱,然后根据法里亚的指引找到了宝藏,更名山巴,成为基督山伯爵。在成为巨富之后,他开始策划报恩惩仇,报答了老船主之恩,对所有的仇人进行复仇。《基督山伯爵》整个剧情中,人物和情节都充满了离奇色彩,每个情节都新颖奇特,引人入胜,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基督山伯爵》整部影片除了传奇的情节故事之外,还蕴含着伸张正义、扬善惩恶的色彩。电影中“善”的主要人物就是老船长摩莱尔,“恶”的主要人物就是丹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电影中通过对“善”的报答和对“恶”的惩罚充分展示出“扬善惩恶”的寓意。

在《基督山伯爵》这部电影中,“复仇”是其重要的主题线索,通过“复仇”这一主题将整部影片故事勾画了出来。但是这部影片的“复仇”之路跟其他影片诸如《天龙八部》等略有不同,基督山伯爵的复仇之路主要依靠的是当时法国社会的重要武器——法律、智慧、金钱,这是当时法国社会非常重要的三个文化关键词,它们为基督山伯爵复仇提供了保障。基督山伯爵正是通过这三种充分而又不泛滥的手段,取得了其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复仇。

首先,在他看来,仇人死亡并不是复仇的真正目的。因为死亡代表的是安息或者跟安息接近的麻木,他觉得当下再严酷不过的刑罚在他仇人身上都显得太轻,简单的死亡已经不能平衡他平白无故遭受牢狱之灾所带来的心灵痛苦和所受的一切折磨。因此,在基督山伯爵心里滋生了对仇人进行精神摧残的想法。只有让仇人在精神上产生痛苦、绝望和煎熬,才能平衡其遭遇十四年之久的牢狱痛苦。影片中对“复仇”目的的设计给观众以新鲜感,让观众的思维不再定格于“死亡”这个简单而又传统的形式上,从而给观众思路上一种冲击,引发观众的兴趣。

其次,《基督山伯爵》影片中的复仇情节充分揭示了当时的法国社会状况及时代背景。在19世纪的法国社会,金钱、智慧、法律,可谓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基督山伯爵复仇过程中,也充分利用了这几个因素。金钱使得基督山伯爵进入法国的上流社会,成为跟他的仇敌接触的砝码;他的神秘和智慧成为其跟仇敌交流的基石;法律则成了基督山伯爵复仇或者摧毁仇敌的重要手段或者利剑。电影情节中充分展现了这些因素,揭露了当时法国社会的现实,也给观众们还原了法国19世纪的社会背景,激发了观众怀旧或者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情怀。

最后,《基督山伯爵》影片在结局上呼应了基督山伯爵对复仇目的的界定,让自己的仇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费尔南背信叛国,对权利一心追求,其卖主求荣的丑事最后在议会上被美女海蒂揭露出来,使得他声名狼藉,然后绝望地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丹格拉尔,这位巨富最后被基督山伯爵整得几近破产,最后落得了渐渐饿死的处境。维尔福,这位常年埋首于法律的检察官,最终在自己的法庭上接受了被自己当年亲手杀“死”的儿子的控诉,他在自己妻儿被逼身亡之后一度发疯,流窜于市。基督山伯爵所复仇的对象常年来执著于金钱、权利和法律,最后也将手中的金钱、权利和法律输得一败涂地,而致使这个结局发生的正是上面的金钱、权利和法律。可见,整部影片富有戏剧性,给观众一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深思。

此外,以上三段复仇剧情错综复杂,却相互联系。基督山伯爵根据其对复仇的目的的看法,认为复仇不在于肉体上的死亡,而在于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毁,他将这种观点充分应用于其复仇过程,对仇人的弱点或者所心系的东西“对症下药”,从而给观众以“快意恩仇”的心理冲击,让观众得到充分的心理释放。也正是因为《基督山伯爵》这种快意恩仇的剧情,使得《基督山伯爵》成为以精神摧残为主要复仇形态的西方复仇电影作品的典型。

电影《基督山伯爵》中,爱情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尽管它只是对复仇主题进行铺垫和陪衬,但对其的拍摄也是极为动人的。在电影之初,梅尔塞苔丝是埃德蒙·唐泰斯的远航灯塔,梅尔塞苔丝让埃德蒙·唐泰斯时刻憧憬着跟其完婚的愿望。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婚礼却遭遇厄运,在婚礼上埃德蒙·唐泰斯因罪被逮捕入狱,结果使得这对有情人被重重铁栏相隔,终难成愿。在爱情的驱使下,梅尔塞苔丝坚持了十八个月的漫长等待,在无法拯救自己丈夫的罪行之后,涌现了彻底绝望的念头,无依无靠的她最后选择了跟费尔南离开了这伤心之地。之前的美好爱情就好像泡沫一样轻易地给吹碎了。梅尔塞苔丝并没有遵守自己跟埃德蒙·唐泰斯的诺言,继续等下去,而选择了跟埃德蒙·唐泰斯的仇人费尔南结婚。埃德蒙·唐泰斯也正是因为自己爱情的破灭,对爱人的思念和对仇人的痛恨时刻消磨着他的意志和灵魂,也滋生了他执意报复的愤怒之念。而在二十年后,在埃德蒙·唐泰斯再一次出现在昔日爱人面前之时,之前的爱和恨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爱情逝去,再不复返,梅尔塞苔丝只有默默地独自哀伤、悲痛。整部电影中,爱情的戏份比较少,但是它的存在充分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给复仇这条主线增添了重要的情感因素。这份曲折之爱让人唏嘘不已,因为这一爱情剧情的设置,而让观众深深地洞彻心扉,跟主人公产生情感上的丝丝共鸣。然而,影片仍没将镜头停留于此,电影中也设计出了海黛这个女性人物来拯救主人公埃德蒙·唐泰斯的灵魂。在埃德蒙·唐泰斯的复仇实现之后,他丧失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憧憬,在悔恨中无限迷茫,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海黛的出现给予他继续生活、继续逐爱的勇气,海黛的爱让他找回了自我,走出了复仇的怪圈,最终和海黛结合。整部影片从爱情破碎开始,再以爱情归宿结束,在逻辑上和观众情感上给予完美的结合,从而给观众制造出故事的“复仇”和“爱情”两条主题线索。

总之,唐泰斯对梅尔塞苔丝深深的爱使得他迷失在复仇的怪圈中不能自拔,而在其复仇成功之后又因为海黛的出现而得到了重新安置。因此,在这部电影中,如果说复仇是行为动力的主题线索,爱情则是伴随着复仇出现、变化的另一条主题线索。恨到极处正是爱最缺失之时,而反过来说,恨的动力又是因为对爱的渴望。爱情的缺失和找寻从情感上丰富了电影复仇的主题线索,这两大主题共同烘托其电影的整个框架。

《基督山伯爵》这部电影通过复仇和爱情两个主题,充分揭露了法国当时金钱至上、暗无天日的社会背景,唐泰斯的悲惨遭遇和丹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的飞黄腾达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名誉、金钱对人性的毁灭超乎观众的想象。且看维尔福一家,维尔福先生自私自利,为了名誉、前途不惜背叛自己的父亲,为了金钱,他凭靠着他法官的身份不知出卖陷害了多少人;维尔福夫人贪恋金钱,为了一份价值可观的遗产,她不惜毒死四个人,其中有她丈夫前妻的父母和女儿。而维尔福夫人最后却事与愿违,落个两手空空。但是有黑也有白,摩莱尔一家就是不被金钱所吞噬的好人,最后金钱却不请自来。这充分证明世道公正还是存在的,好人终有好报。因此,《基督山伯爵》这部影片具有扬善惩恶的社会意义。同时,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基督山伯爵》最后所说的:“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括在这五个字内:‘等待’和‘希望’。”揭示了“等待”和“希望”在人们心中的力量,希望能给耐心的等待以动力,等待是实现希望的重要过程。可见,“等待”和“希望”正是《基督山伯爵》中明确的人生哲理。

在生活中,只要你活着,那就有机会,只要你能等待,希望最终有机会成为现实。在困难面前,我们能做的不是哀伤,而是坚持,是等待,只有我们坚持下去,等待下去,才有希望,才有那美好的明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打击,都要勇敢的活下来,不要放弃上天给予你的宝贵生命。相信命运,命运是不会亏待每一个人的。就像战国时期的勾践一样,他在吴王底下等待了4年,最终回国,将吴国颠覆。成就了一翻霸业。 基督山伯爵是个神化的人物。他复仇完美,报恩到位,几乎事事不出他所料;他会多国语言,且说得都非常地道;他举止优雅,极有风度,他眼神犀利,面容刚毅,他交际广泛而广施博爱;他做事神秘但精确无误;他浑身散发的气质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他几乎完美无缺,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那或许是他因愤世嫉俗而傲视一切的目光,因经历绝望的境地而练出的冷酷无情,因拥有巨大的财富而毫不在乎地挥霍,可是这些也称不上什么瑕疵吧,如果没有这些,他又何以吸引众人,更何况这是从他经历的灾难中所带来的,想一想曾经的痛苦,人们也会原谅他吧。若说还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或许是他没有料到的两件事吧。自称上帝的使者,常说“上帝与我同在”,但也没有料到,一件事维尔福之子爱德华的死,他没有预料,也无法挽救;另一件就是梅色苔丝在其子阿尔贝与伯爵决斗前后的行为,她来恳求他放过她的儿子,她认出了他,只有那一次,伯爵放弃了,他做了必死的决心,但却不曾想梅色苔丝将真相告诉了阿尔贝,决斗没有进行,伯爵也感慨万分,他不曾想到,但这样的结局却似乎最好。虽然以上这些可能掩盖了伯爵的一些光芒,但仍不能否认,他是超越任何人的。

综上所述,电影《基督山伯爵》以“复仇”和“爱情”为主题,充分揭露了当时法国金钱至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具有扬善惩恶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揭示了“等待”和“希望”的人生哲理。因此,《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反思的电影。

第三篇:《外国文学名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300017 英 文 名: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Masterpiece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前置课程:无 后置课程:无

学 分:2学分 课

时:36课时 主讲教师:刘诠路、侯 睿

选定教材:刘诠路、侯睿,简明东西方文学,现代知识出版社,2003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欧美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部分,授课以文学史为纲,上迄古代文学,下止20世纪的外国文学的经典名著,在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多样性的前提下,从作家生平、内容简述、作品评析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予以讲授。作家生平侧重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及文化修养方面概括的勾勒;内容简述力求准确全面,简明扼要地介绍经典名著的风貌供读者了解;作品评析主要探求经典名著的精义,既要体现作品的艺术风采,又要领略作家试图昭示世人的深层内涵。并有的放矢的兼顾史论评述,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以外国文学名著的经典性,展示世界文学风貌。重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了解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及其意义。以培养学生用文学发展论,历史地把作品放在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人文大背景下去阅读,进而把学生散碎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知识予以沉淀、梳理、提升。以加深学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逐步为扩充人文思想的积淀,构建复式文化思维方式,开拓本专业以外的文学视野,为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做出努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课程力求科学系统的在经典名著赏析、文艺理论学习、文学发展轨迹三者的有机统一下,为外国经典名著赏析和外国文学知识的充实提高指出扩充、整合方向。 教学方法: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采取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经典名著的选讲,注重时代特色、著名作家、代表作品的典型性,同时兼顾文学风格和作品流派的多样性,力求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深刻地理解。对文艺理论的关键概念予以重点介绍,以便在学习外国文学时予以参照。授课中有要教学相长,根据课程进度适时开展课堂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中,要配以世界文学名著的影视、图片资料穿插进行。

1 各章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西方文学编 )

第一章

古代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古希腊文学的人本意识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首创的性质,在西方文化精神上也具有本源的作用。古希腊文学中追求个人生命价值的文化观念;古希腊神话展现的人本化感性意识;古希腊悲剧中以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二元对立观点,审视人类命运的理性精神。重点了解《荷马史诗》是欧洲史诗的典范性。其宏伟而崇高风格所具备的永久性艺术魅力,及荷马史诗的文学意义和它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和后世欧洲的文艺审美观念影响力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

一、概述。

二、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神话;

2、古希腊戏剧;

3、《荷马史诗》。

第二节 古罗马文学

一、概述。

二、著名作家文学创作。 思考题:

1、古希腊文学中的文化观念对欧洲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2、《荷马史诗》的文学地位及其历史价值是什么?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课时分配: 2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中世纪基督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基督教精神对封建社会文化和文学发展的影响;英雄史诗及骑士文学对后来欧洲文学的影响; 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法对后世作家创作的影响。重点了解但丁的作品《神曲》、中世纪欧洲市民文学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基督教文学。

二、骑土文学。

三、英雄史诗。

四、城市文学。

第二节

但丁与《神曲》

一、生平与创作。

二、《神曲》。

思考题:

1、基督教在中世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2、但丁及其作品《神曲》在欧洲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阶级的一次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文学是该时期文学的主流,它创造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繁荣时期,是继希腊文学以后欧洲文学的又一高峰。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义。其中,塞万提斯和他的杰作《堂吉诃德》及英国莎土比亚作品对欧洲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重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 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第二节 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一、生平和创作。

二、《堂吉诃德》。

第三节 莎士比亚

一、生平与创作。

二、《哈姆莱特》。 思考题;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意义?

2、《堂吉诃德》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什么的意义?

3、莎土比亚的创作思想及“哈姆莱特”矛盾性格的文化意义?

第三章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164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端。 近代科学的发展,造

3 就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对欧洲哲学思想和古典主义文学有巨大地影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各国文学发展也不平衡。其中,英国文学取得重要成就。法国文学呈繁荣形势。法国古典主义在当时的文学创作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杰出作家莫里哀的戏剧《伪君子》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 、英国文学。 二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第二节

莫里哀的戏剧创作

一、生平与创作。

二、《伪君子》。

思考题;

1、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2、《伪君子》与古典主义在欧洲戏剧史上有什么的意义?

第四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启蒙主义是资产阶级成长中,在新科学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是新时代文化思想的解放运动,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它被看作衡量一切的尺度。所以,要了解启蒙主义者的社会政治观点和文艺理论。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作家和重要作品。歌德的创作历程和歌德的《浮士德》是重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启蒙运动。

二、欧洲启蒙文学。

第二节

歌 德

一、生平与创作道路。

二、《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

思考题;

1、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2、“狂飙突进”、启蒙文学有什么基本特征?

3、浮士德形象具备怎样的人文主义的艺术内涵?

第五章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要了解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社会人的精神和个性大释放时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自由竞争的新局面,启蒙理想的破灭,使这一时期的人处于憧憬与失望的波峰浪谷之中,这一时期流行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对文学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一个具有共同社会历史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的艺术流派——浪漫主义,成为了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成为文学主流。学习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并且要了解新时代诞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家创造了划世纪文学辉煌。其中“湖畔派”和雪莱的创作历程要予以选择介绍,但需要重点了解浪漫主义产生的根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浪漫主义作家海涅、拜伦、雨果、普希金、惠特曼的创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及概况。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历史贡献及影响。

第三节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一、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二、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三、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四、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五、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作家及作品。 思考题:

1、浪漫主义文学有那些艺术特征?

2、浪漫主义小说有那些艺术成就和历史意义?

第七章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使阶级对立更趋激化,社会矛盾更加错综复杂。这一时期西欧的哲学、社会科学空前繁荣,促使人们打破传统的观念和幻想,转而用比较客观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研究社会现实问题。这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宏大的影响。真实地表现观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解剖和努力揭示种种社会矛盾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流。 虽然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发展的影响可以说是横贯古今。所以。在教学中要重点

5 介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并对象征主义文学。它的美学特点和代表作家。唯美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作家与他们的理论和代表作家要有所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二、法国自然主义的主要作家。

三、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作家沙尔·波德莱尔与 《恶之花》。

四、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五、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六、东北欧国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七、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思考题: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那些艺术特征?

2、斯汤达的《红与黑》在文学发展史中意义有那些?

3、《恶之花》对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有那些影响?

第八章 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学习中要了解20世纪欧洲和美国历史概况。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法西斯主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使世界形势更加复杂。人为物役现象的更加广泛。而无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说的杂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也甚为复杂。社会历史的复杂变幻和激烈动荡要求现实主义作家广视角、多方式地去观照生活、探究人的内心世界。于是,全知全能的文学创作的范式失落,文坛上只会产生各个民族、各种风格的杰出代表,不可能再出现率领时代的巨擘大师。作家的创作注意力由“写什么”转移到“怎么写”,都促成了世界文学由大一统向多元化的剧变。这一切使20世纪的三大文学力量: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苏联及其他欧美国家的无产阶级文学和重要作品都有所发展;创作中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学早期创作中的关于无产者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的广阔生活画面;创作的思想倾向、艺术风格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都有重大发展。学习中,对20和30年代苏联文学的成就。杰出的苏联作家和重要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文学的发展变化。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苏联文学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要有所了解。因此,在学习时要对20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要作家及代表作品,需要选择阅读并要有选择地进行赏析。

6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

一、20世纪欧洲现实主文学。

二、20世纪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

三、其他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

第二节 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概述 。

二、苏俄文学作家选介。 思考题:

1、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有那些?

2、20世纪的西方现实主义文学有那些发展变化?

3、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及其影响有那些?

4、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有那些?

第九章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人的异化程度的加深,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两次世界大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俄国的变化给世界带来极大的振荡。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对人类的本性产生了怀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一时间在社会中普遍流行。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要了解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定批判和肯定人在荒诞世界中无能为力的思想表现。同时对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和创作特点艺术特征也要有所了解。这种独特的现代主义文学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复杂的艺术审美,明显的反传统特征。提倡 “反向诗学”,并热衷于艺术技巧的革新与实验。要结合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做选择阅读进行赏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概述。

二、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重要作家。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及艺术特征。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流派及作家。

7 思考题:

1、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艺术特征有那些?

2、卡夫卡在欧美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3、《第22条军规》的创作思想有那些特色? (东方文学编)

第一章 古代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东方”它是人类文明的发详地之一,是四大文明古国、三大文化中心和五大宗教的摇篮。而且犹太人创造的希伯来文化也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东方文学有几千年辉煌的发展历史。上古代与中古代东方文学成就较突出,对西方文学也有较大影响,近现代则较多地向西方文学学习,创造出既具有东方民族特色,又具有较深厚人文主义意蕴的新文学。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亚非文学的发展概况;其悠久的“产生一发展一繁荣一衰落—复兴一崛起”历史;丰硕的成就;多样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法是构成了世界文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东方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文学概况。巴比伦的《吉尔迦美什》是人类已知的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古代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中,成为欧美文学的两大书面来源之一,印度《吠陀本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编订成书的最长史诗《五卷书》迦梨陀娑的诗剧《沙恭达罗》等,都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古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古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评介。

第二节 上古文学

一、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罗摩衍那》、 迦梨陀娑《沙恭达罗》、《五卷书》。

二、《旧约》的历史背景和产生过程。《旧约》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 思考题:

1、东方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什么?

2、《旧约》对西方文化思想和文学创作有那些重大影响?

第二章

中古文学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要求:

中古时期,东方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及东南文化圈,以印度为中心的南亚次大陆文化圈和以阿拉伯为中心的阿拉伯文化圈。其中《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各在三个文化圈中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中古时期是东方文学的黄金时代,三个文化圈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文学创作 8 空前繁荣,走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前列。如:日本的《万叶集》。《平家物语》。松尾芭蕉的俳句;朝鲜:《春香传》;越南的《金云翘传》;波斯的《王书》、《蔷薇园》,哈菲兹的抒情诗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一千零一夜》对西方文学创作影响巨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中古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中古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古文学作品

一、《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

二、《万叶集》、《源氏物语》、松尾芭蕉的俳句、《春香传》、《王书》、《蔷薇园》、《一千零一夜》。 思考题:

1、《四书五经》、《佛经》、《古兰经》各在三个文化圈中有哪些影响?

2、《一千零一夜》在文学写作中有那些世界性影响?

第三章

近代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近代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文化受到极大摧残。随着解放运动的兴起,东方文学经历了“凤凰涅架”式的洗礼获得了新的发展。普列姆昌德;日本的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中国的鲁迅,黎巴嫩的纪伯仑等,都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印度的泰戈尔文学创作观念典型的代表了东方文化的思想蕴涵,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诗集《吉檀迦利》热爱现实、热爱生活的精神,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朴素的风格的诗章创作,其思想意义和抒情色彩也表明了作家逐渐找到了一条在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途径,把个人的独创性,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一体的特色。通过教学,要了解近代中东文学特别是纪伯伦和他的《先知》。及日本文学:二叶亭四迷和他的《浮云》。森鸥外和他的《舞姬》。岛崎藤村和他的《破戒》。志贺直哉和他的《和解》。谷崎润一郎和他的《刺青》。芥川龙之介和他的《罗生门》。重点掌握夏目漱石。泰戈尔文学创作成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近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近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夏目漱石、泰戈尔的创作

一、夏目漱石的生平与创作。

二、纪伯伦和他的《先知》的创作特色。

三、泰戈尔的生平创作。 思考题:

1、东方文学在近代的发展轨迹是什么?

2、泰戈尔有什么样的文学创作观念?

第四章 现代文学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现代东方社会先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积极地向西方学习。继泰戈尔之后,索因卡、马哈福兹、纳丁·戈迪默、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高行健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近现代知识分子站在理性的高度,对人性、社会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他们均以自己优秀的审美观使创作深化,文学创作既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又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文化的营养,发展了东文学,并促使世界文学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东方作家逐渐找到了一条在统一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现代化之间保持和谐统一的途径,把个人的独创性,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现代艺术风格融为一体的特色;也代表了东方文学发展的崭新走向。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现代亚非历史概况及其特点。

二、现代亚非文学概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川端康成、索因卡、大江健三郎

一、川端康成的生平与创作。

二、索因卡的生平与创作。

三、大江健三郎的生平与创作。 思考题:

1、东方文学现代学创作观念有什么变化?

2、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有哪些特色?

期末课程考查:2课时

附录:参考书目

1.杨周翰、吴达元、赵罗蕤.欧洲文学史(上、下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2.汉密尔顿·阿基布.阿拉伯文学简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3.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 (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10 4.陆人豪、李辰民、李明敏.外国文化与文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5、张良村. 世界文学历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7.

6、刘国屏、于心文.世界文学名著导读[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7.袁可嘉、 董衡僎、 郑克鲁.外国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8.克利克顿·费迪南.一生的读书计划[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2002. 9.郁龙余、孟昭毅. 东方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鲍戈斯洛夫斯基、

执笔人 : 刘诠路

审定人 : 石钟扬

系负责人:李程骅

特格拉日斯卡娅.20世纪外国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1984.

2006年3月

2006年5月

2006年5月 11

第四篇:《古代文学》(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赏析:(1)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①此联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翻跌。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②“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③“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又是一翻。

(2)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感时“写出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恨别”写出了家恨,表达了作者的思家之深。②这两句运用通感、移情的手法,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因为国事渐渐危,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 (3)①“烽火连三月“紧承第一句,写出国忧;“家书抵万金”相信“恨别”,用“万金”形容自己深深地家愁。②这两句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在战争年代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具有典型性,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赏析:语言精练、凝练概括,以个别表现形成强烈躲避,揭示统治阶级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的阶级对立,触目惊心的艺术性对现实生活进行了高度概括。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赏析:(1)①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②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此联对仗工整。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③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2)这两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①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萧萧”‘滚滚”写出了辽阔的景象,悲秋的萧瑟,长江的辽阔。②在写景的同时,作者寄寓了自己深沉地情怀。“无 1 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给人无尽的想象,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3)①第一句写出了万里之外的作者作客他乡,而且又是悲秋作客的流离之苦。“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②第二句,“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百年”,此处专指暮年,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4)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4、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赏析:(1)紧扣题目,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总写秋天傍晚新雨过后的景色。此句以一“空”字领起,写出了山中的静寞和诗人自己孤寂的心情;“秋”字押韵,写出了凉意和秋意。

(2)①这两句具体的写林中美景,给人创造一种安静空灵的氛围,而且富有音乐之美,既富有诗情又富有画意。。②视角富有变化,所造取的意象“明月”、“清泉”具有特征性; ③“照”和“流”放在后面丛语序上表现了动作的持续性,给以一种静中带动、动中有静的感觉,起到了动静结合的作用。

(3)①第一句下岸上之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声制人,是动景;第二句写水中之景,先见动作,后见其人,主谓颠倒,押韵,便于吸引读者,引起人的好奇心;②“归”、“下”两字都放在中间,表明了动作的持续性,给人以想象。 (4)这两句纯粹抒情,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无忧无虑、纯净的生活的向往之情。“王孙”两字用典,代作者自己。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赏析:(1)从突出处写湖的壮阔。①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写出了一副动态,面会了生机活力的景象,写出了水含量大,宽广的特点;②一个“撼”字,用立体、窄小的实体写出了水含量丰富的声势和威力,笔力千钧,读者仿佛看到巨澜飞动的巨大的形象,让湖充满活力。(2)两句对仗工整。

6、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赏析: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

2 愤慨。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1)首联扣题。第一句写登楼所见,“迢递”、“高”、“百”三词连用,写出楼高耸、突兀的特点,给人陡起壁立之感。第二句写绿杨汀洲尽收眼底,境界阔大,气象万千,写出诗人心中衷情澎湃、悲愤之情,由此而出。

(2)颔联明用典,以古人自况,抒怀天地之大,却无立足之地。前一句借贾谊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故事,抒发自己应试落第的悲愤之情;后一句借“王粲远游”,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暗示自己要寄居他人,抒发寄人篱下之痛,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3)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暗自用典,借用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这一联表现了积极入世的态度。

(4)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说明自己无意于科第,抒发了自己志向的远大。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赏析:(1)这句话运用了暗示、象征、谐音双关的手法,有多层理解。第一,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第二,是写忠于友情、事业的名句;第三,诗句包含了牺牲、奉献精神精神。(2)谐音双关:上句以丝尽而死的春蚕,表达自己情丝(思)之缠绵不尽,到死方休;下句则以泪尽而灭的蜡烛,象征自己相会无期的悲哀之泪和爱情的终生不渝;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3)比喻:以春蚕喻情思,以烛泪喻人泪,用平常的事物比喻不平凡的感情,对仗工整,含义丰富。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1)展开想象,用比喻的手法,以“春风”比喻“北风”,“梨花”比喻雪花。(2)春的主观感受与冬的客观实景,描写出北方冬天的奇丽,为送别铺上一种春意盎然额度感受。

9、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杜牧《早雁》) 赏析:(1)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2)①“仙掌”和“长门”,有悲痛、讽刺、警戒之意,从汉到魏,朝代更替,含义深远,告诫统治者不要沉于声色,借长门宫告诫统治者;②“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

3 影只之雁。③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10、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赏析:(1)这两句是近景描写,用了比兴、象征的手法;(2)①第一句写出了暴雨疾风下香花芳草的形势,“惊风”与“密雨”写出了作者四友所处的险恶坏境和政治上屡遭摧残的事实;②“芙蓉”和“薜荔”象征高洁的品质、人格的美好与芳洁,不肯屈服恶势力的精神。

11、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赏析:(1)①第一句写出东吴惨败的历史事实,铁锁再坚,地势再险,也要投降,只依靠坚固的防御是不行的,还要贤明的君王;②第二句写出了江山险固不能保证政权稳固,虽有王气,却也要人为,军中、朝中无能,就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2)①作者发出的感慨、咏史,一笔代过宋、齐、梁、陈,想到朝代短暂;②“枕寒流”三字写出了地势依然险要,形势严峻,含义丰富;从时间上,从古回今的转换;空间上写山势的转换。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竞过,用“病树”自发,引起哀怜之情,写出了作者开朗、激进的思想,哀伤之情一而坦然的心态、宽广的胸襟,新陈代谢,后来居上的哲理。

13、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 赏析:(1)形象贴切,运用比喻,写出了美好理想家国一去不复返的今昔之概,亡国之痛和对故国深切的思念之情;写出了生活、愿望、年华如流水,花落去,水流去,春天过去,天上人间,阴阳相隔写出了一种悲哀之情。(2)对比手法的多次运用,写出了像天地永不会结合一样,无法实现的绝望之情。

1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赏析:形象的比喻,化抽象为形象,以水喻愁,把愁形象化,写出愁的深广无边。

1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赏析:(1)“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体现了炼字之工,写出了春风吹绿江南的景色,将无色的春风化为视觉形象,盎然的春色与奉召回京的喜悦之情一致。(2)“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1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

赏析:比喻的手法,用“离愁”写出了悲情,前三句写乐景,以此衬托哀情,更添愁情,写出了离愁之多,之广发,之丰富。

4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赏析:写景有比喻、象征意义,选取的事物都有一种经久不衰的倔强的抗争精神,象征诗人遭贬之后顽强斗争的精神和高洁的情操。

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赏析:(1)①“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②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2)①“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②“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③“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3)“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19、(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赏析:(1)第一句写景,表现了塞外的萧瑟秋景,给人以紧张的气氛,“异”写出了边塞与中原的不同:战争的角声、长烟、落日、还有孤城。

(2)从视觉、听觉及细节等各个方面写出了萧条之景,以景及情,巨人式的悲哀。

20、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度》) 赏析:(1)“桃李”、“春风”、“酒”、“江湖”、“夜雨”、“灯”六个意象组成宽广的空间,有不同的内涵。(2)这两句对仗工整,句式特别,没有形容词,没有主谓句,都是名词性词语组成,前一句写了欢乐之情,良辰美景之下与朋友喝酒作乐;后一句写了漂泊之情,江湖道上,十年分别,之留一人。(3)几层对比突出思想感情:“一”与“十”,就是少与多的对比;“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的对比;两句句子的对比,写出了欢聚短暂,离别难过。

21、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赏析:“一川烟草”写出了愁之广,“满城风絮”写出了愁之丰富繁杂,“梅子黄时”写出了愁情之长,运用博喻,从时空角度写出了愁之广、繁和长的特点。

2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赏析:(1)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写实对比,写出了战士在战场杀敌的惨烈和将领的荒淫无耻,以及他们对卫国战争的不同态度,对比非常鲜明,揭露深刻。

5 (2)交代了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将帅的骄奢淫逸。

23、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赏析:(1)说明自古失意的普遍性,写出了士大夫的失意。即是对昭君的同情,又是对自己怀才不遇遭到排挤的愤懑,道出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压抑,不分地域不分时间的普遍存在;(2)借王昭君的去国怀心的凄苦,实则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托前人以自鸣所不平,讽刺朝廷用人不公,是非不明。

24、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赏析:(1)此举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了贵妃的绝色之美,描写细腻传神,其中六宫粉黛代指玄宗的后宫佳丽;(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该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描绘了贵妃流泪的容貌。

25、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对风由明写转入暗写,行军由白日转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吼、在咆哮。“吼” 字形象的显示了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大。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乱”字也体现出风的猛大。

第五篇:古代文学 赏析题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5、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6、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7、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8、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9、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0、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1、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12、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13、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

14、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15、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16、为什么说鲍照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17、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18、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19、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20、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1、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22、简述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并举出魏晋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23、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何影响?

24、《搜神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25、《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 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曹丕的诗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诗风清丽哀婉。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4、阮籍《咏怀诗》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5、西晋太康前后文坛的主要创作倾向如何?代表作家是谁?

参考答案:主要创作倾向一是模拟古人的风气大盛;二是雕章琢句,追求词藻华美与对偶工整。只有左思独树一帜,以矫健的笔力抒写了寒士的不平,直接继承了建安风骨。代表作家即“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6、试述左思《咏史》八首的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

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7、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陶渊明的诗歌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咏史诗两类。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景色和农村生活,可分三方面: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另一部分以极大的热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有一部分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并在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对时政的关心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曲折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值得注意的是,田园诗有抒怀的内容,咏怀、咏史之作也不乏景物描写,两类诗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8、试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意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地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诗人常在抒情写景中用朴素的语言,说明一些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富于理趣,将兴寄与自然美融为一体。但陶诗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含微木)等。

9、试述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如《咏史》、《饮酒》、《咏贫士》、《归园田居》等,分类更加细致,在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有较前人更具匠心。陶诗不为时人所重,唐代田园诗派兴起,奠定其地位,赵宋以后陶渊明备受推崇,确立了一流大家的地位。

10、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

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

二、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

三、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

11、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

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12、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13、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

参考答案:一是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扩大了山水诗的题材范围;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谢灵运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较为圆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写景小诗,空灵纯净,颇有唐风。

14、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 参考答案:齐代诗人沈约总结了前人对声韵的研究成果,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作诗应避免八种声律上的毛病,声律与对偶互相配合,就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体诗。因为出现于齐代永明年间,所以又叫永明体。它是古诗发展到近体的过渡形式。谢脁的新体诗,词采华美,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新体诗的代表作家除谢脁外,还有沈约、王融、何逊、阴铿等。

15、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参考答案: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留,历仕西魏、北周,虽位望通显,但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16、为什么说鲍照是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 参考答案:庾信对近体诗的形式发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他的诗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和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17、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18、试比较南北朝民歌的艺术风格?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19、说说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的分类保存情况?

参考答案:南朝民歌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西曲两类,还有数量极少的神弦歌。此外《杂曲歌辞》、《杂歌谣词》里也保存了少量的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里。多数为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传入南朝,初梁代的乐府机关保留下来。

20、试简析《西洲曲》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西洲曲》是乐府《杂曲歌辞》里的一篇。南朝无名氏作,为五言体。因首句“忆梅下西洲”,故名。原为长江流域的民歌,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内容描写一个少女怀念久别情人的心理。作品通过带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的变换,层层递进地表现了一位少女从春到秋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情。语言优美,笔触细腻,情思缠绵悱恻,顶真和双关语的运用是其手法上的显著特点。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转韵,流利宛转,声情和谐。《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的最优秀作品,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21、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艺术上的成就: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22、简述南北朝时期小说发展的原因并举出魏晋南北朝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及其作者? 参考答案:

一、佛道思想的流行;

二、士大夫清谈和品评人物之风的盛行;

三、写史传文风气渐浓。写小说遂成一时风气。志怪小说主要作品有王嘉《拾遗记》、张华《博物志》、葛洪《神仙传》、干宝《搜神记》等;志人小说有邯郸淳《笑林》、葛洪《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等。

23、志怪小说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一、为后世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对后世小说中鬼狐一派有直接影响;

三、为后世小说发展提供了艺术借鉴。

24、《搜神记》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多神仙道术、鬼怪灵异的内容;

二、书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有的反映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人民的反抗,有的反映了青年对婚姻自由的渴望和为争取幸福婚姻的斗争精神,有的反映了人们不怕鬼魂、敢于铲除鬼魅的大无畏精神。

25、《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世说新语》主要记载魏晋知识分子的隽言轶行,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内容包括:

一、豪门士族的奢侈和凶残;

二、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生活习俗和文化情趣;

三、记载善人善事,其中也有消极内容。

上一篇:汪国真的经典诗歌下一篇:文化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