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内涵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教师专业化内涵范文

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

摘要:20 世纪60 年代以后,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各国纷纷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而教师专业能力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结构与存在的问题,对加速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专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教师专业能力是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中提出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由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复杂性,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现在还没有定论。

首先能力的概念就很复杂,能力一般认为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还有学者认为,能力是人们运用智力和知识通过实践、认识、改造世界表现出来的一种本领。不难看出,能力是与某种活动相联系的,通过具体活动来展现的。吴志华认为“: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也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 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量和本领。折延东则认为“: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境,做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能全面生动活泼发展所需要的技能。”也许有多少个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者,就会有多少种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

综上所述,虽然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大家莫衷一是,但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一些一致性的东西:第一,教师专业能力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第二,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专业的综合能力,包含多种具体的能力;第三,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部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基于上述分析,在合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界定如下: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与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也许这个概念界定在语言逻辑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可以比较全面地说明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特质。

二、新时期教师专业能力的结构与问题

教师专业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包括的组织构成因素,在学术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见解。孟育群则认为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设计能力;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言语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罗树华、李洪珍等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由基础能力(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职业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能力;自学能力(扩展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申继亮等学者认为,教师的能力则是特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全面掌握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良 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对教学情境的应变与调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机智。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五方面:基础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有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高状态———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改革和勇于创新,教师要想达到这种水平,必须在具有前几种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因此,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专业的新手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因此,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的五种能力是阶梯式螺旋上升的层级结构。

参考文献:

[1]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2]吴志华.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 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0(1).

[3]孟育群.现代教师的教育能力结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0(3).

[4]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与养成

唐元小学赵凯

首先,教师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饱满蓬勃的学科热情与深湛自如的学科能力。一名教师对自己的学科是否足够热爱,是否在学科上具有深厚的功底是决定他对学科的态度与认识,是教师自身素养的基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不光要对学生满腔热情满腔爱,对所教的学科同样样充满热爱。比如说语文。语文是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和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工具表达情意。要做到坚持不懈地对语文教学探索追求,就必须对学科倾注极大地爱心,其他学科也是如此。而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能力才能应对课程不断改革所带来的挑战,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与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

2、由学科态度、学科精神洋溢而出的人生情趣、人格魅力与人生境界。教师人生情趣、人格魅力与人生境界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它们充分展现出教师对学科的态度,进而上升至精神层面。不仅影响一名教师对生活、人生的态度,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性格和对学习的态度,因为你是学生的引路人。

3、能够不断焕发出学生学科兴趣,并不断促进学生对本学科的理解。小学生喜欢一门学科往往是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老师作为学生的指路人、引导者,得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路上增添许多迷人有趣的东西。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认识到这门学科也可以这样学啊!

其次,是教师素养的养成

1、要在阅读思考中养成。阅读对于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具有更深层的意义。阅读能够提高教师心灵的修养。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心境也能够保持永久平淡。阅读后加以思考更能让教师成为“源头活水”,拥有浇灌祖国花朵源源不断的知识流水。

2、在教学钻研中养成。教师要经常去深入探究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要不断钻研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剖析教材内容,让自己对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表现的游刃有余。

3、在勤于实践中养成。实践出真知,成功的教学经验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教师只有主动积极地去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专业素养才能稳步提升。

第三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本站推荐)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双基堡小学 毛建怀

学校是耕耘希望的园地,是孕育明天的摇篮,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发展,必须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认为应抓以下几个方的工作

1.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通过开展校本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可以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成果展示搭建平台。

2.读书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自由成长的加油站。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滋养,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课堂灵动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与本领来应对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方案下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3.上公开课

执教公开课、参加评优课、开展听评课等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锤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提炼与升华的过程,它带给教师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各级各类的观摩课或评优课,常常承载着代表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的重任,往往是一节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经过公开课的历练,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掌控调动学生、如何设计和实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就会变得十分清晰而娴熟。当教师不辞辛劳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

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正仪。任何一个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有助于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进而提高自己的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5.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校本培训的突出特点就是学校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于学校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针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针对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式培训;设计并开展“教坛新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名师”、“教学能手”评选系列活动等。校本培训也是一种自组织建设,通过校本培训,可以达到学校文化的认同,价值观念的引领和发展目标的统一,让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提高同频共振;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第四篇: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内涵与提升途径探讨

摘 要:中职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德育教育能力、德育课教学能力、发展性能力以及独特的风格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对德育课的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提升中职德育教师专业能力既需要进行德育课校本教材研究,又需要详细的课堂观察和分析。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2-001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2.004

德育课一直都是职业院校思想得到教育的重要领域,并且在职业教育改革和?l展进步的今天,德育课堂教育一直都是备受大家关注的。德育课也是有实效性的,授课教师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律进行教学,运用教学课程中的活动对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以及行为进行培养和提升,花最短的时间、精力,最少的人力和物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善中职德育教学,并满足社会的需求和个人发展。当然这种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无论是专业能力方面还是综合能力方面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相关的规定也已经提出了中职德育课教师是德育课教学中的专门力量,是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德育课教师自身也是需要不断进步和学习的。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和品德

当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的教学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较普遍的问题和困难就是课堂的教学效果差。虽然教师在课堂上精心备课,认真给学生讲好每一堂课,努力又负责任;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在一种你讲你的,我做我的状态下学习,教和学不能够做到互动,形不成教学合力,造成了“教师兴冲冲地冲进课堂,灰溜溜地走出教室”的尴尬状态。教学陷入了一种“教师越来越没有信心和激情,学生越来越消极和抵触”的状态,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中职的德育课程进行改革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中职德育课教师的专业能力是高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因为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设计的新颖度等。如果没有提升德育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任何教学改革计划都是徒劳。

二、德育课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一般定义专业能力就是说主要从事某项工作或者某项任务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知识。德育教师要做好德育课堂教的工作,除了需要完成德育教学任务以外,还要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首先是拥有中职德育教育学生的能力,这是中职德育教师综合能力中最基础的一项能力,也是作为教师最基本的一个能力。在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这一特定人群进行教学时,教师一定要严格敏锐地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并对学生行为的观察进行一定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中职学生的行为和语言做出正确的分析,运用适合学生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对于改变中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需要提高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德育课教学能力就是指中职德育教师在给学生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教育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德育专业教师的主要能力。特别是在当代职教课进行改革和主张“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新形势下,中职德育课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有所提升,包括教学中内容设计方面的能力、对教材的处理和挖掘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教学过程中信息处理的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等。要保证有效率地完成德育课教学任务,就必须具备这些最基本的教学能力。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中职德育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事实证明种种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课堂教学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德育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这对于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课内外活动都是大有帮助的。

再次就是发展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源泉,首先是学习能力,就是在教学中重新运用新的知识对教学内容有所改变的能力,这是为完成德育教学任务和个人业务发展所做的铺垫。其次是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当前社会发展快速,对于目前德育课程的教学不能只用传递的方式,还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要提升中职德育的发展能力,就必须对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始终保持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还要培养理性的思维习惯,结合这两方面对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对新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形成多元化的能力让中职德育教师自身富有魅力和创造力,实现新的发展。

最后是中职德育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个人风格和随机应变的能力都是中职德育教师应有的特点,并且也是成熟的特性;既要融入德育课的教育思想又要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这是中职学校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总体体现,并且也是中职德育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境界。这样的风格教育将会让学生学得更加有动力,对于课堂教学也是很有利的,这种方式使中职德育课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学习也不再枯燥无味,教师的能力也得到发挥。二是独特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是对教学能力的一种拓展,在基本的教学方式下有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提升中职德育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德育为首,德技并重”的教育理念,让教育工作者都关注德育课教学改革,关于如何提升专业能力的话题也会随之而来,那么如何有效地提升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 进行德育课校本研究的开展

之所以要开展德育课校本研究就是为了提高德育教学水平,主要以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真实的事例和相关内容为线索进行探究。这些研究对于中职教师自身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仔细研究德育课教学也有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关于校级课题方面的研究。要以德育教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找到相关对策。然后以“发现问题到查阅学习资料到制定研究方案到展开研究行动到解决问题到反思总结提升”为主体思想,进行探究和分析,找到合适的对策,并逐步进行改进和完善。其次是需要集体备课,主要是以道德方面和教研方面为单位进行相关的研究,要集中解读课程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对于教学中的疑难点需要多方面分析和讨论,加强德育教师对教学各方面的认识,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方法加以致用。通常校级活动是适合教学中不容易理解或者存在争议问题的,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德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和优化。

(二) 课堂观察和分析

在给中职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德育教师要在日常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行为,并且积极记录下来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且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在价值。这种方式不同于平时的授课方式,不是着重讲知识和理论,而是要通过仔细观察,精心准备课前的知识,大力提高德育教师的技能和专业素质;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到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让德育教师对自身的不足之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课堂的观察能够让德育教师在实际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也让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灵动真实。

总之,德育课的教学必须得到教师的重视,并且要正视和反思自身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创新方法,并且让教师的专业能力达到提升,从而保障中职德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秀东.创设多媒体情境,提升中职德育课魅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中职德育课教学[J].职业,2015(3).

[2] 赵秀东.浅析中职德育课在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J].职业,2016(11).

[3] 王凝.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2).

第五篇:士官职业化科学内涵

士官职业化内涵探析

邢振红(装备学院昌平士官学校政治教研室 讲师)

纵观当今世界,士官职业化是一个大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军队的士官已基本实现职业化,美国实行全募兵制,士官职业化制度相当完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变征兵制为募兵制,逐步实行职业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蒙古等已经或正在实行士官职业化。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如何进一步加强士官队伍建设?从长远看,推进中国特色士官职业化是基本途径。2003年《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提出,士官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综合素质较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较强的职业化技能型操作人才,“到2020年,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职业化制度和完备的培训体系。”2011年颁布的《2020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指出:“健全士官选任制度,试行部分技术岗位士官评任专业技术职务,推进士官职业化改革。”推进士官职业化改革,首先需要搞清楚士官职业化的科学内涵。而认识士官职业化的科学内涵,应从职业、职业士官、职业士官制度概念入手。如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有了分工,并越来越职业化一样,随着战争的变化和军事技术的进步,军队内部也产生了分工,军官和士兵也呈现职业化的趋势。士官职业化反映了士官队伍建设的基本走向,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职业、职业士官与职业士官制度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我国对职业的一般定义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并要求工作(生产)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劳动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专门业务。①通常是指劳动者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从事社会性劳动的分工形态或角色。职业分工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满足生产和社会的需要。职业一般具备下列特征:一是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二是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一方面,职业活动是为社会服务,而不是 ① 周广德主编:《职业技术教育辞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214页。 自身或家庭的劳动。另一方面,劳动方式、劳动成果必须被社会认可。比如自由撰稿人,其作品能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发表,被社会认可,并能获取相应报酬,即被承认是一种职业。三是稳定性,即某项职业产生之后,其基本内容和形式能够相对稳定,其性质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而能够长期存在。四是技术性,即任何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方法,否则职业活动就不能进行。技术性是职业的根本属性,表示职业是社会物化形态。任何职业对人都有要求,区别是不同职业的不同技术要求。一般说来,现代职业比古代职业的技术性强,智力型职业比体力型职业的技术性强。五是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从业者具备应有的敬业精神,为社会提供有用的服务。六是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士官职业除具备一般社会职业的共性外,还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知识与技能要求高,变化快,培训时间长。士官所强调的教育训练和管理、专业技术保障专门知识与技能要求,既需要丰富的实践积累,又随着战争变化和军队发展而不断更新,因而,培养士官职业能力的时间通常要占其军事生涯的1/3甚至更长。二是服务对象和价值取向具有显著的政治性,强调为人民、国家或政治集团服务,保卫国家和社会安全,因而,士官的专业知识、技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政治,不允许用以谋求个人目的。三是士官的职业道德不仅要具备一切社会职业应有的敬业精神,而且必须具有随时准备牺牲生命的更高境界。

职业士官通常是指志愿并按照服役规定,并且经过任命和具备一定的资格,长期在军队中服役直至退役、退休的士官。职业士官不仅具有相应的社会地位,而且具有独特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只有经过严格招募和层层选拔,并且具有较高的文化、道德、技能、心理和身体素质的人员,才能成为职业士官。士官作为一种职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需要社会的部分成员长期、专门地从事这项工作。一般来说,职业士官的军事专业知识、学历、任职资格均有特殊的要求和规定,职业士官的门槛不是针对所有士官,而是其中一部分士官。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士官职业化程度高,一般允许士官将当兵作为终身职业加以选择,鼓励士官长期服役。如美军士官最高服役年限下士8年,中士20年,上士23年,三级军士长26年,二级军士长28年,一级军士长30年,军士的最高服役年龄50~60岁,并实行退休制。②按照美军士官的服役最高年限,除特殊情况,只要本人愿意,中士以上的士官都可以服役到退休。据统计,美军士官平均退休年龄为41岁。相较美军,我军士官目前职业化程度还很低。按照2009年深化士 ② 邓忠党主编:《外军士官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25页。 官制度改革的规定,初级士官比例占士官总数61.1%,中级士官为37.2%,高级士官为1.7%。即是说,约有61.1%的士官年龄在26岁以下,约有98.3%的士官在34岁以下,仅有1.7%的士官在34岁以上,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使得绝大多数士官在其职业生涯黄金时期都要退出现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士官服现役满三十年或者年满五十五周岁的,作退休安置。”现实中只有少数士官能够长期保留干到退休。

职业士官制度是军队按照军事职业的需要对职业士官实施管理的各项规则、措施的统称。它是职业要素的综合体现,通常包括编配、选取、培训、使用、教育、管理、考核、待遇、退役和奖惩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军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职业士官的组织和管理,既要遵循职业管理的一般规律,又要遵循军事职业的特殊规律。实现士官职业化,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以保证选拔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士官,促进职业士官队伍的发展。建立健全职业士官制度,是士官职业化的主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军队实行士官制度历史较长,坚持在实践中改进,逐渐形成了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服役管理体系、培训晋升体系和退役保障体系。在士官的选拔、培训、使用、晋升、退伍、安置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职业士官制度,从而保证了士官队伍的高素质和稳定性。我军1999年实行新的士官制度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选拔、晋升、管理、培训和使用以及退役安置制度。但由于我军士官制度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制度上有不少缺陷,用职业士官制度的标准来衡量还有很大差距。

二、职业化与士官职业化

职业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的。目前我国对“职业化”一词存在多种理解。一是针对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职业化。如企业家职业化、大学校长职业化、法官职业化、教师职业化、社会工作人员职业化等。二是针对更广泛群体的职业化。如企业员工的职业化,农民的职业化。三是针对某种活动或工作的职业化。如社会工作职业化、各种体育运动的职业化等。四是针对某行业或某种类型组织管理的职业化。如医院管理的职业化、家政服务业的职业化等。本文主要涉及的是针对某一特定职业群体的职业化。笔者认为,职业化是指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依据个人志向选择某一固定工作作为谋生主要手段,逐步形成独特的知识、技能、地位以及思维模式的过程。简言之,职业化就是某一从事特定职业的群体从非职业向职业转化的过程。职业化特征主要有:一是专业突出。即要求从业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是职业化的根本特征所在,专业化是职业化的前提,职业化的人才首先必须是专业化的人才;二是制度规范。包括相应的法规制度与退役保障机制、职业标准、职业道德等;三是运转高效,指职业化因有制度规范而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四是进出有序,即从人员的准入到退出都有严格的标准尺度,工作中从业者自己会对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而明确地做好职业生涯设计。

士官职业化,是指通过加强和完善职业士官制度等多种途径使非职业的士官转变为职业士官的过程。推进士官职业化,应着眼于军队建设需要和士官职业志向、能力,努力实现士官职位的专业性、相对稳定性和退役后的生活保障性。需要指出的是,实行士官职业化并不是要士官终生为伍,其本质要求在于使士官一生最美好的年华用到军队建设上,使服役成为一种职业。理解士官职业化内涵应把握四个方面:一是士官职业化着眼于军队建设需要与士官志向及能力的统一, 特别强调士官把练兵习武、保家卫国作为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并且具有军人特有的职业道德;二是士官由于志向及能力与其职位相称、与军队建设相一致而具有职业上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乐于立足军营,将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到部队建设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非把从军作为一种实现就业的一种途径或“跳板”;三是士官对包括“终生为伍”等各种服役期限有明确的心理准备,并会对照职业岗位的要求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四是建立和完善职业士官制度,有利于选拔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士官,解决士官退休或退役后顾之忧,保证其能够安心本职,把精力放在部队建设和履行职责上。

参考文献:

1、李厚本:职业化内涵探析——兼论职业化研究的几个视角,职业时空,2012年5月。

2、邓忠党主编:《外军士官概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3、周广德主编:《职业技术教育辞典》,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篇:教师学期初感言范文下一篇:金色花优秀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