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传播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女性传播范文

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女性人才辈出,女性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然而,同男性相比,我国女性人才仍远远少于男性,女性参政的现状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有较大差距。本文仅就女性成才与女性参政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前提

女性成才,是参政议政的前提和保证,而女性参政,又是女性成才的标志和体现。我们不能抛开女性成才这个前提去空谈女性参政,只有女性具备了参政的基本素质和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才有资格有本领去参政议政。

女性参政,是指女性参与政治决策和政务管理的活动,它通过直接与间接的两种形式而实现。女性自身素质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否则,女性从政则是一句空话。首先,女性参政是一种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它要求真正掌握和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从而达到不仅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的参政。而掌握和运用法律上赋予的权力,则需要广大妇女具有较强的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事实上,女性获得参政权,仅仅是在法律上得到了保证,只有当女性真正懂得了并掌握了这些权力,真正在现实生活中实施和运用了这些权力,才是真正的妇女参政。而实现事实上的女性参政,就要求广大妇女具备参政的本领和能力,直接参与到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有效地行政参政权。其次,女性参政是通过间接的渠道,对国家社会的事务管理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各种舆论媒介,发表对社会各类重大问题的见解,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也同样要求参政女性具有较强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否则怎能谈得上提出“有意义”、“有价值”和“合理化”的建议呢?作为主体化的参政是一种质的要求,要求参与者在有明确政治方向的同时,具有比较成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较全面的专门知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才能真正达到参政议政的目的,正如一位成功的女部长所说:“就我个人来说,我主要是靠了我的才学当上部长的”。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蔡畅、康克清、邓颖超、宋庆龄,她们无一不是凭着自己的才华,进入国家决策层的。由此可见,女性成才是女性参政的先决条件。

1、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

影响女性成才的障碍不外乎三方面,即社会影响、家庭制约和自我压抑。

首先,是社会的影响,它包括社会偏见和社会制度两方面。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思想观念对全民族影响很深,至今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市场,成为女性成才的一大障碍。女人从一出生就被视为“低人一等”:有的家长不让女儿上学,理由是:“长大也是人家的货”;有的高等学校招生时公开提高女性的录取分数线,限制女性的名额;有的单位认为“强女不如弱男”,不愿意接受和安排女毕业生;有的领导认为,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放心把关键性的岗位交给女同志, 出现了女性“上学难”、“分配难”、“提拔难”的“三难”现象,影响了女性潜在才能的发挥。

社会对女性功过是非过于苛求,阻碍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同样是外向性人才,男同志被认为是思想解放,有开拓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稳重,太张狂;同样是埋头工作,不拘小节,男同志被认为是事业心强,有进取精神,女同志则被看成是不会生活,缺乏女人味;男同志成功了,提拔晋升,社会赞许,家人高兴,成功者像进了加油站,加大“马力”向更大的成功进发,女同志成功了,则枪打出头鸟,桃色新闻纷纷出笼,偏见、非议,不良的社会舆论压抑着女性。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中伤,保护家庭免受离散,多数女性只能默默无闻,不敢在事业上有新的作为。

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影响更为深远。在轻视女性,把女性当作玩物的社会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才道路极为坎坷。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班昭、李清照这样有才气的女子,但同男性人才相比,却是凤毛麟角。新中国的成立,提出了“男女平等”,一大批女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女性的独立观念日益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女性人才问题,继1990年江泽民部书记阐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后,1995年他又代表我国政府向世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这5年之间,我国颁布实施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布了到2000年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成功地履行了联合国的国际义务。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性别意识,已经纳入决策主流。由于党和国家对女性人才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国女性人才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近几年我国女科技人员总数已达1000多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40%左右;女干部占干部总数也接近40%。现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的党政班子中,都有女性。这些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对女性成才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其次,是家庭制约。中国的传统观念,一直把“男主外,女主内”作为界定家庭分工的分水岭,把女性固定在家庭主妇的角色位置上。男子重事业,女子重家庭,被看成是天经地义;男同志不料理家务,被看成是情理之中;女同志家务干少了,却被看成是“失职”。女同志既要在工作中与男同志同挑重担,又要在家庭中当贤妻良母,常常是“超负荷运转”。在农村,下地回来。男人抽烟休息,女人却得做饭、洗衣、喂猪、哄孩子。在城市,女人在八小时工作之余,也是如此。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女职工一般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7个小时,休息日为7.3个小时。一些中年女性家庭负担更重,她们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照顾。许多人白天忙公务,晚上干家务,一天只能休息

四、五个小时。由于家务劳动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时间坐下来看书学习,搞智力投资,也就影响了她们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降低了她们成长的速度。

第三、是女性的自我压抑。社会因素、家庭制约是影响女性成才的外因,内因则是女性本身的自我压抑。这种自我压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自卑心理重。一部分女性由于受旧观念支配,往往认为女性天生愚笨,在智力比不上男性,产生自卑心理。在工作上,女性认为自己不如男人,怀疑自己的能力,低估自己的水平,不敢挑大梁、领着干,在事业上自卑。此外,在生活与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和困难,女性就就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没有后功和韧性,意志上自卑。

(2)依附心理强。女性总是把事业、命运、前途系在丈夫、子女身上,甘愿自我牺牲,放弃追求,事业上保丈夫、生活上保孩子,望夫得志,望子成龙,希望通过丈夫和子女的成功和体现自己的价值。只要丈夫、子女有所成就、出人头地,自己就心满意足,过份地依赖家庭。在事业上,女性企图依赖社会、单位给自己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特殊照顾,不想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更好的境遇,工作上不愿独挡一面,甘当助手和配角;企图依赖社会解决妇女地位问题,实现男女平等,而很少想到靠自己去抗争,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平等地位。

(3)文化素质差。女性文化素质是女性择业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女性成才的基础。然而我国女性的文化素质普遍较差,在我国的两亿文盲中有70%是女性,接受教育的女性升学率低于男性,从小学到大学人数递减,在小学,男女生比例为1:1,进入初中,男女生比例为5:2,到了高中,男女生比例为3:1,在大学生中,女生只占23.6%,女研究生的所占的比例更低,不到15%。很显然,没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根本不能谈到女性成才与否的。

2、女性成才的途径:

女性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既要有强大的舆论氛围,又要有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既有教育问题,又有女性自身努力问题,后者是女性成才的关键。

首先,要优化外部环境,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促进女性成才,在强化自身素质的同时,必须优化外部环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党和政府有关保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宣传女性在人口再生产中的贡献,承认生育、抚育孩子所付出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使社会承认女性的劳动价值。宣传男女平等,彻底扫除重男轻女的陈腐观念,努力形成尊重女性劳动,支持女性成才的社会风尚。要宣传女性成才的典范和女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为女性“正名”,转变对女性的社会偏见。此外,还要大力宣传女性培养和选拔工作的典型,总结和推广她们的经验和作法,增强各级党组织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的自觉性。

二是形成优越的工作环境。在工作安排上,要正视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尽可能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尽可能地予以照顾。在工作过程中,要针对女性自尊心强、害怕自己受歧视的特点,尊重女性,特别平等地对待她们,尊重她们的人格,经常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要帮助和鼓励她们,使她们能充分地表现自我,激发出她们的进取信念。在她们的工作受到干扰、利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为她们仗义执言,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三是构筑适宜的教育环境。要抓好女性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女童的入学率,减少女童的流失和辍学,做好城乡女性的扫盲工作,提高女性的最基础教育水平。要抓好女职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女性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在培养女性高级专门人才下功夫,改变女性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所占比例过低的问题,以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为女性成才创造条件。

四是优化家务管理环境。无论是家务劳动社会化,还是社会怎样提倡男女共担家务,女性由于历史和生理的原因,都要承担较多的家务劳动,“家务劳动繁重”往往成为困扰职业女性的一大烦恼。因此,女性必须学会科学地管理家务,向管理要时间、要效率,把复杂的家务劳动简单化,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取得较大的家务劳动效益,这必将为女性换来更多的时间,使她们有更大的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其次,强化女性的自身素质:

第一、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女性成才的内在力量。女性不仅要执着地进取,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地克服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生理特点等种种困难的毅力,不如此,就难以做到有所作为。居里夫人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了取得一点镭,整天整夜关在小屋里坚持从沥青中提炼镭。林巧稚为了献身自己所热爱的妇产科医学事业,决心终生独身。只有如此执着热爱事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就。

第二、勤奋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承认,人的天赋是有一定差别的,但成就事业的主要条件不是天资,而是后天的勤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勤能补拙”,“一分辛苦一分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也说过:“学问是苦根上长出的甜果”。这些都精辟地揭示了成才与勤奋的关系。如果一个女性有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条件,但本人不勤奋,缺乏进取精神,决不能成才。反之,如果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但女性自身能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最终也会成为人才。张海迪以她勤奋和顽强的毅力换来了知名作家、翻译家等赞誉。勤奋会创造出奇迹,勤奋能造就英才。

应当看到,女性的智力,能力并不比男性差。在今天我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女性成才创造了公平竞争的大环境,每个女性都要做竞争中的强者,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克服自身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优势,扫平成才障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女性参政是女性成才的重要体现

女性参政状况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男将女兵”不是社会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常的应当是参政女性的比例与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相适应。我们不提倡“学而优则仕”,然而,参政女性首先是女性人才,只有成为人才才可能参政,这就使女性参政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女性成才的程度。

女性参政的主渠道之一是女领导干部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高层次管理。换而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干部参与县级以上的领导工作,并且职务越高,参政的作用也就越大。做为参政女性,首先应当具备以下五方面基本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就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经验等。政治素质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牢固地树立无产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够头脑清醒,把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

二是品德素质。所谓品德素质,主要是指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的高尚或优劣。女性参政应具有这样一些品德素质: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建功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光明正,公道正派,要维护班子的团结和统一,不搞小集团、小圈子,不搞阳奉阴违,不搞阴谋诡计,对上不吹不拍,对下不欺不压;敢于坚持真理,不随波逐流,不弄虚做假,不说大话空话,言行一致,言必信,行必果;要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把问题摆到桌面上;要发扬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疾苦,充分走群众路线,有事同群众商量,不专横跋扈,动辄教训别人;要严于律已律亲,清正廉洁,并有较强的廉政意识,要豁达大度,能够容忍多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

三是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不外乎知、情、意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要有良好的记忆,敏捷的思维。在考虑问题、讨论方案时,能够同中存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够异中求同;在工作中善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要有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感情,能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排除不良外在因素的刺激和干扰,运用理智控制感情,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不同对象,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做到取得成绩不沾沾自喜,遇到挫折不灰心,受到委屈不生气,得到奖励不自满,解决易办的事情不掉以轻心,处理棘手的难题不忧心忡忡,遇到平庸的上司不自以为高明,见到骄横的领导不低三下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为困难所困,不为阻力所阻。

四是知识素质。女性参政,没有多方面的知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女性人才要在参政中,使自己由专业化、单一型向多方位、综合型转变,使自己在领导才能上,由熟悉某一方面工作的“专才”向粗通各方面工作的“通才”转变。缺什么知识就充实完善什么知识。此外,还有一个知识更新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女性要自觉更新知识,力求站在新学科新知识的最前沿。

五是能力素质。所谓能力就是领导的才能或者叫本领,它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参政女性要完善组织协调能力,识人用人能力,预见决策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应变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总揽全局和驾驭全局能力,独挡一面能力等等。每个人都不可能样样都能,总是各有所长,有所短。做为参政女性,应尽力扬其长,补其短,努力实现从偏能向全能的转变,尽可能由中能向高能转变。能力完善还包括借能,即某种自己不具备又难以很快形成的能力,要注意借用附近同志们的这种能力,用其所长,补己所短。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女性成才,需要更多的女性参政议政。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女性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提出,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等等,都为女性成才及女性参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广大女性应该抓住机遇,树立大志,加强学习,不拘泥于旧思想,摒弃封建主义旧道德的影响,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勇于改革创新,在成才之路上努力攀登,在新世纪的政治舞台上做出一番大事业,为新中国的女性谱写出辉煌的篇章。

第二篇: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女性电影是指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中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及对女性生存的压抑,以崭新的人文观点和全新的美学理念,鲜明的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女性主义创作方式来拍摄的电影。

关键词:美国女性 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也为我们研究女性题材电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1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在女性电影中,性爱(男女本性)和美(包含美色)是其不可回避的影响。在男性主导的影视文化机制内,理想的男人是期待视野的核心,而女人则无关紧要。但女人或多或少必须出现,因为她们的存在印证着男人的温柔和深情。在美国早期电影银幕上的性感女性形象还是有所保留的。但是,时至今日,性感女性却发展到了以各种妖艳的穿着、各种诱人的姿态频繁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根据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女性所进行的研究,人们发现90年代的女性形象比60年代的女性形象穿着更加具挑衅性,姿势和行为上更为挑逗,即使是职业女性亦是如此。事实上,美国电影银幕上性感女性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在美国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主导的社会中,个人的感觉和欲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美国男人眼里,女人总是跟她的女人魅力联系在一起的。于是电影就通过塑造出性感女性的形象来吸引尽可能多地男性观众。

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两性关系的新变动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大胆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不断抗争,试图冲破男性主体的桎梏,重建赋予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女性语言文本。这种思想引导下创作的女性题材电影大多强调的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气质和男女互助互补的平权意识。如《霹雳娇娃》《生命的证明》等。而尽管黑色电影大多以男性为表现中心,但女性却在电影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影片中的夺命女郎既性感迷人又冷酷无情,她们通常为了某种深藏的目的而诱惑和利用男性,使他们身陷危险之中。尽管“夺命女郎”最终和和因为自己邪恶的欲望也招致惩罚并走向毁灭,但她们的出现却能够将女,胜的欲望与认同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把女性形象从作为男人“附属物”的他者地位中解救出来。近期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则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宣告了对“双性文化”的召唤。较之以前女导演制导的充分女性视角的女性电影,它不再沉醉于过分的情感谊泄,纯感性的心理铺陈,或挣扎中的困惑以及最终悲剧性地苟活或自杀的命运,而是给予了更多理性的、客观全面的思索,指引了一条走出泥淖、迈向光明的路途

1.2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的主体性意识

美国电影银幕上性感女性形象的出现跟人们对性的观念的改变有关。在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引入美国。它重塑了人们对性的观念,使得年轻人尤其是妇女享受到更多的性自由。她们开始以新的形象出现:超短裙、短发、抽烟喝酒、毫无顾忌地谈论性。为了迎合人们对性的观念的变化,电影银幕构建了更多的性感女郎。20世纪印年代,好莱坞制造了玛丽莲·梦露、索菲亚·罗兰、简·方达等一大批性感女星来迎合大众,并先后推出了《热情如火》、《七年之痒》、《人生得意须尽欢》等众多经典性感电影。在这种被男性化的视觉模式中,女性被编码为强烈的视觉和色情符号,具有被看性的内涵。女性的情欲冲动是受到压制的,被压制了的女性情欲是以完全满足男性快感为取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女性往往被配置在客体(或缺席)的位置上,她是男性欲望的接收者,是被动地出现,而非主动表现,她的性欢愉仅能从她自己被客体化的状态中形成。女性题材电影在影片给观众的愉悦上,主要是视觉愉悦。她们承受着男性的目光,迎合着男性的欲望。这样的模式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电影银幕上如日中天,直至今日仍未有任何衰退的迹象。

大众文化兴起、女权主义盛行后,经济独立的女性才逐渐摆脱了“被看”而具有了主动“看”的意识。从此,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品质有所提升,不仅纯男性阳刚的电影中加重了女性分量,男性导演也开始将女性形象纳入创作主体的范畴,女性导演更是努力关注女性生存发展、情感心理、命运理想等真实状况。女性唯有通过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意识的觉醒,这种超越就是要建立一种辨证的女性主体观,真正消除两性间的冲突。首先,女性应该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那种男女二元对立模式中的绝对主体和绝对客体都是片面和狭隘的。其次,女性主体又应该是多元的,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别主体和社会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这种辨证的女性主体观基础上,女性题材电影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获得新的发展,影片中的女性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可见的人类”。

2.1 女性题材电影中由“他者”视角建构的受众地位差异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他者”视角很大程度上受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所启发。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象征秩序就如同儿时母亲的目光那样,规范制约着社会化进程中的“自我”。“他者”最终会被内化为“自我”,于是“自我”丧失了主体性,成为“他者”的“客体”。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也认为,父权制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就是奴役女性,使女性丧失了“自我主体”身份的“他者”。在男性社会象征秩序中,女性按照“男性他者”的要求被建构起来,女性不是女性自己的女性,而是男性社会秩序所归位的女性。以“男性他者”的客观存在为审视角度,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分析了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拍摄的一系列电影。她们发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要么被定位成男性观赏的对象,要么就是男性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者是女性在“男性他者”文化影响下的自我投射。

尽管当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是与女性相关的,但几乎大部分的女性都是男性的视觉对象。好莱坞以色情机制为基础的商业电影是“三个男人看一个女人”,这三个男人是:男导演、男主角、男观众。这种制作机制把色情编入了主导的父系秩序的语言之中,以对男性观众施加看的快感。于是,为了迎合父系秩序中男性的观看癖,女性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在男性看来,这样的女性是具有被看的价值和内容的,所以电影要展示女性的性感冲击力。在大部分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度崇拜从而成为空虚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自觉的性别意识,彻底操作在男性想象中的女性角色。因此,女性是男性“他者欲望”

投射后的女性,而非女性自身。一些批评者更是指出,大部分电影观众在观影时带有潜在的男权制思想,而影片恰恰迎合了大众这种受几千年传统影响而具有的对女性的压抑和偏见。例如对男性主动、女性被动模式的强化。对女主内男主外家庭模式的肯定、对女性在事业上成功而在家庭巾失败的反复渲染、对女性“被看”的形象作用的突出,都滋养了观众的这种男权心理。

2.2 女性题材电影的“他者性”视角使电影研究人员的关注对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观众。

如果电影是男性凝视的,男性通过“窥淫癖”、“恋物癖”获得视觉快感,那么女性观众的位置是什么?她们在观影过程中的认同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具有男权心理的并不仅仅是男性观众,很多女性观众的审美经验基本已经屈服、认同甚至主动投靠于男权礼会,因此已经失去了她们自觉甚至白发的女性意识从而异变为男性观众。她们并未意识到这些影片对自我性别的压抑。女性的集体无意识还表现为她们依然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身体迎合着观看者的目光,把自已置于被关注、被保护的位置。她们总把男性对其艰难的生存状况所表现出的义愤当成其具有充分陛别意识的佐证。女性题材电影在颠覆男权中心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将“视觉愉悦”这种“男权社会以无意识部分来建构电影形式的方法”作为自己的摧毁目标。新时期以来,女性题材电影对女性主体性的追寻就是在这种男性的“视觉愉悦”中一次次“跌落”的,因为“在这样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作为影像只是为了男人——观看的主动控制者——的视线和享受而展示的”

因此,将女性从被看的他者地位中救赎Ⅲ来,建构属于女性观众自己的视觉愉悦心理机制,就成为女性题材电影运用解构策略的当务之急。

3.1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美国女性题材电影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电影事实上可以被看作是被建构的。电影是由文本片段组成的(互相连接的一系列镜头构成意义单位),它通过代码构成。尽管电影也传达意义,但它却不同于书写或口头表达的语言,而是需要“解码”。随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多元化多角度研究的进行,把符号学原则应用于通俗文本,有效地揭示了其中的意识形态运作和意义的再现,并分析了电影如何生产知识、女性观看者如何得到安置和女性主体性在父权制度中如何产生等问题,从而为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文本分析的范式。

而在从“他者”视角构建的女性题材电影受众差异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上看女观众的审美经验基本已经屈服、认同甚至主动投靠于男权社会。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研究中的符号学、意识形态理论把电影观看定义为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二元对立过程,忽视了女性观众的经验,没有解释出女性观众的快感来源。从克莱尔·约翰斯顿对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符号学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其实是一种结构符号,可以从符号的解析中发现,“女性”符号其实就是男性标准中的理想女性的编码,对女性自身而言毫无意义。在大部分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度崇拜从而成为空虚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自觉的性别意识,彻底操作在男性想象中的女性角色。尽管如《乱世佳人》、《罗马假日》、《霹雳娇娃》这些女性题材电影看似千变万化,可片中女主角无一不是站立在由男性体制所组成的背景里,她们所选择的身份、衣着、发型、首饰,甚至所扮演的角色的命运,无一不笼罩在男性受众的视野里,她们自身的思想和意志却丝毫体现不出来。由此可见,影像中的女性符号实际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编码的产物。作为女性而存在的女性其实是缺失的。因此,研究美国女性题材电影就有必要从解构符号人手,对父权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以否定的拒绝破坏父权制文化中影像所提供的快感,并且要建立起一个新文本以淡化观众的传统性别意识,以对电影这个特殊的媒介中意义生产、接受、阐释过程进行理性的反思。

结 语

女性电影是指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中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及对女性生存的压抑,以崭新的人文观点和全新的美学理念,鲜明的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女性主义创作方式来拍摄的电影。按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观点,女性主义电影是要通过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和面临问题,揭示特定时代和地区之不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共同需求,为她们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心声,解决困难,选择道路提供尽量多的可能。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多元化的今天,女性主义成为分析主流电影、推动女性主义电影实践以及理解电影机制的重要文化思潮、研究女性题材电影可以引导电影观众从新的角度解释电影文本,为电影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探讨电影语言与话语的运作、意义的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操纵电影工业的规则,通过研究美国女性题材电影,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女性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主体性意识等等问题,这无疑为中国的女性电影开拓了表现空间,这亦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中美文化合作及中国女性题材电影的发展。

第三篇: 关爱女性,为女性打造健康幸福人生

做母亲是每个女人的愿望。然而一经分娩,产妇在生理、心理和形体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若不及时恢复,这种暂时性的状况就会逐渐转变为永久性的衰退,成为日后多种妇科病症增多的诱因。产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使身体恢复到孕前状态,它包括对子宫、阴道、乳房、体形等方面的恢复治疗,可以在促进生殖器官恢复的同时,恢复腹部、盆底肌、阴道等松弛部位的紧张度和弹性,减少日后妇科病的发生,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县计生指导站产后康复中心是我县最早一家对妇女产后身体主要器官子宫、卵巢、阴道、乳房、盆底及形体等进行全面恢复性治疗的诊疗中心。它完善了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后续服务,实现了指导站孕前、孕中、分娩、分娩后的一条龙服务。

为了给产妇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康复中心还引进了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是通过电极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低频、脉冲刺激,调节人体内环境,并通过局部物理作用达到临床治疗效果。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可促进产后乳汁分泌、乳腺管通畅及子宫恢复,对产后、术后尿潴留、子宫复旧及产后的恢复有很好的疗效。单项的产后康复如乳腺疏通,催乳和子宫的恢复等可在产后24小时后开始,而全套产后康复则最好在阴道分娩后2-3天,剖宫产后15天进行,康复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迄今为止,该中心已为29395余名产妇做了产后康复治疗服务。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医务人员还手把手教产妇哺乳,讲解产后注意事项,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缓解产妇产后精神压力,使女性朋友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健康美丽。

第四篇:女性职场潜规则,职场女性的指路牌

女性职场潜规则,职场女性的指路牌。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一直是主张男主外女主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能顶半边天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职场女性在职场中已经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每个地方都有它的游戏规则,所以职场女性要走好自己在职场中的每一步也要遵守这些女性职场潜规则。

女性职场潜规则一:说话要避开上司的软肋

“八卦”是许多女性的“喜好”之一,但常言道:闲谈莫论他人非,职场女性在职场中不仅不要议论别人的缺陷,而且还要尽量少议论人。做人要大度,一个单位的同事都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不能相互低毁。尤其是对于上司的隐私,上司偏袒等,千万不要在办公室八卦。

女性职场潜规则二:不要得罪公司里看似碌碌无为的同事

很多职场女性难免有点小肚鸡肠,在自己享受的待遇比那些懒散、平庸、游手好闲的同事都差的时候会心里不平衡。其实只要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避免意气用事,哪个老板都不会无缘无故地白给员工发工资,一些看似无所事事的平庸之辈或者受宠的人都有着特殊的背景或者能力,对公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她们,千万不要因为嫉妒而影响自己的工作。

女性职场潜规则三:不要在公司谈恋爱

爱情是大多职场女性觉得除工作外另一个可以依赖的靠山,于是办公室出现许多“同事”与“恋人”的模糊关系。其实女人能够赢得男人尊重的是独立,办公室恋情会引起多种问题。大多数公司都明文规定:不允许发生办公室恋情,一旦被发现要么主动辞职,要么被炒鱿鱼。职场女性如果还留恋目前这个饭碗,最好不要将恋人间的感情带入职场。

女性职场潜规则四:集中精力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

千万不要还有女性都只能安安分分做些琐碎事的观念,虽然事大事小的工作本质上都是在为公司出力。但做人人都能做的十件小事,都不如一件有影响力的

中国汽车精英网

大事。能做一件有影响力的大事表明你的无可代替性,表明你的能力不差于男性,只有这样,老板才会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获得升迁的机会。

女性职场潜规则除了上述五点以为,职场女性还应该懂得上司的喜好有时高于制度,所以不要总是拿制度说话;不能抢了上司的风头,要给上司预留指导和发挥的空间,成就再大也不要忘了上司的功劳;把握好潜规则的分寸,适时的巴结说好听的话也是一种避免职场危机的有效技巧。

中国汽车精英网

第五篇: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时代的大众传播 ——以中国之声为例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密集的网络信号将全世界的人们都联系在了一起,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一言堂式的大众传播方式渐渐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传统传播方式也在尝试新的思路。

大众传播方式是人类历史晚近的产物,是印刷术,光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发明和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一种传播方式.它主要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来传播艺术信息的方法和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以下特点:①传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②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传播信息;③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④信息既有商品属性,又有文化属性;⑤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⑥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套节目,中国国家电台最具权威的新闻综合频率,中国新闻广播第一品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评论性频道,该台每天用调频、中波和短波向全国播音,全天24小时播出节目。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的新闻频率,即时新闻,权威解读。

以前听广播就是吃完饭后闲来无事,当做消遣,听主播和嘉宾对新闻的看法和点评,以此来获取一些外界的信息,自己只是一个倾听者,没有任何反馈,即使有反馈,也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但在网络时代,每个个体都成为了一个自媒体,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甚至有成为意见领袖的可能。博客尤其是微博客的发展,使得一些草根百姓有了表达和发泄的平台,他们或者通过犀利的言辞,或者通过搞笑的图片,或者通过心灵鸡汤等等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评论,凝聚了大量人气和数量众多的粉丝,其影响力不亚于某些大众传播载体。

面对新媒体和新的传播方式的冲击,中国之声并没有选择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是紧追时代步伐,开通网络直播平台,并在新浪、腾讯等平台开通自己的官方微博,之后又开通了官方微信。如果传统媒体只是借助新媒体平台亮个相,露个脸,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但关键是中国之声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新媒体的平台优势,使二者紧密结合,既扩大了品牌知名度,又提高了美誉度和影响力。

例如中国之声在开通新浪微博之后,以权威新闻和直播优势的定位来吸引关注,并通过举办有奖评论、有奖转发等活动增加活跃度和关注度,新鲜的资讯加上新型的媒体平台让中

1

国之声在微博上吸引了众多粉丝,其转发和评论数量也为数不少,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受众转到广播上来收听完整新闻,既保证了受众数量,又提高了受众质量。传统传媒借助于新媒体的平台,其中既需要对旧有传播作出一定的舍弃,又需要学习和吸收新鲜的东西,不得不说是一个创新和改革。

中国之声在开通微博之前,也会通过短信的方式与用户互动,但这种互动成本较高,即便有人关注,却鲜有发声。如今大不同,微博这种新型的互动方式,即时、便利、还无需成本,公众既获得了知情权,也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关键这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还能获知其他人对此问题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种进步。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创新,传统媒体或者大众传媒方式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能获得用户的关注和持续使用。中国之声在这方便确实做得不错,不光开通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还陆续开通了官方微信平台,在微信平台上发布讨论问题,获得用户的语音观点,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在节目当中进行播放。当受众的发声权得到尊重,大家自然愿意持续关注。

但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如果仅仅是依靠形式的新颖就想留住用户,似乎有点困难,因为任何新形式都会有成为旧形式的时候,借助外力始终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而中国之声作为权威的广播平台,其新闻的新鲜性、及时性和争议性都使其能够饱受关注,深刻的评论和尖锐的问题也成为其一大特色,新的媒体形式只是为它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多用户的大门,真正抓住用户的还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

网络时代的大众传播,能够选择新型的媒体平台与公众沟通,既是对公众的尊重,又是对自身的提升。而公众对这种新型的方式自然是喜闻乐见,既是自己闲暇时的娱乐消遣,同时也是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是传媒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论是自媒体还是大众媒体,固步自封只能停滞不前,而不断充电,紧跟潮流才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上一篇:恰好喜欢范文下一篇:全国导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