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交通工程论文

2022-04-19

摘要:以工程教学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基于交通工程课程及其特点分析,设计了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主导的学习模式(Think-Pair-Share);在学习小组成绩考核中,引入小组成绩分工法,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模式交通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模式交通工程论文 篇1: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交通工程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在一定理念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系统的教学方式、方法、程序与策略等,文章在对不同角度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交通工程学”课程特点,提出了“目标引导、过程体验、项目训练、总结提升”四位一体的过程培养模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交通工程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胡永举(1967-),男,满族,黑龙江绥滨人,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教授。(浙江 金华 321004)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教学经验基础上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的教学活动范型。教学模式包括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评价等构成因素。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一个贯穿和主导的鲜明主题,都有将主题具体化的教学目标,都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科学地归纳和总结教学模式,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起到致关重要的作用。

一、“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含义

关于“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文献[1]的理解:“四位一体”教学就是把教学理念、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即以课堂理论教学分析为基础,应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实物进行实践教学,利用专业教学实践网站把上述几种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统筹兼顾了教学目标、资源、平台、运行等各种影响并遵循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理清了这些因素的关系。[1]文献[2]中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东南大学在创建国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努力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了宽广舞台。[2]文献[3]的理解:“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包含四层位管理和一体化制度两个基本内容。“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基于对教学管理范畴的全新认识,统筹兼顾各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把整个教学管理划分为四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层位,分层位实施管理。其中教学目标设计是先导,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确方向;教学资源配置是基础,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教学平台建设是重点,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坚实的运行平台;教学运行组织是保障,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建和谐有序的内外环境。一体化制度是适应“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模式的内在需求,建立以教学管理为核心,以保障模式有序、高效运行为基本要求,以全校上下参与纵横联动为基本特征的一体化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3]文献[4]从课程教学方面的理解:推行“四位一体”即将教、学、做、研融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环节、学习环节、实践环节及科研环节融为一体,并对每个环节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达到相互融合。它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4]

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很多,有教学管理层面的,有教学方法手段的,有专业培养体系的,有课程讲授方式的,也有具体某个教学环节的,等等。其总的出发点是改变单纯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交通工程学”课程的特点分析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给出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5]“交通工程学”课程讲授内容主要有: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的特征,交通流的基本特征,交通量调查与分析,交通流理论,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道路交通规划,交通安全管理与控制,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道路交通环境的保护等。其中,除了交通流理论是利用概率论、流体力学、动力学等理论方法外,其他内容均需要进行实地调研、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规划设计、方案评价等过程,这些内容在课堂上或在实验室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有交通工程方面的学者将“交通工程学”称为“实践交通工程学”是十分正确的。

三、“四位一体”的“交通工程学”教学模式

笔者从事“交通工程学”教学实践十几年,在教学和实践中,体会到以“目标引导、过程体验、项目训练、总结提升”四位一体的过程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掌握工程实践方法、学会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科研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效果。

1.目标引导

从交通工程学的讲授内容看,其是围绕着解决交通存在的问题或者避免交通问题的发生,那么什么是交通问题?解决交通问题的过程、方法、手段是围绕解决交通问题的目标进行的,交通问题的核心是“畅通”,当然有人认为交通的核心或交通要达到的目标是“安全”,这里不必讨论,“畅通”本身必须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存在,否则事故频发还能畅通吗?要想达到交通的畅通就要了解交通需求——交通流量预测,提供交通供给——道路设施建设,发挥设施作用提高利用效率——交通管理与控制。围绕这些问题,就要了解交通特性——人、车、路交通特性,调查获取交通数据——交通量调查与预测,进行静态和动态交通规划——停车场规划、道路设施规划,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通过上述环节让学生真正“懂得”交通。

2.过程体验

“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交通调查与分析为例,其内容包括:路段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交通量调查;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量调查;信号灯控制平交路口饱和流量调查;地点车速与区间车速调查;交叉口延误调查及进口道排队长度调查;交叉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运行特性调查;路口信号周期调查及信号配时方案调查;路口渠化方案和交通组织措施调查;绘制路口几何尺寸图,包括实际测量、交通管制措施调查等。

上述内容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法将讲授内容与现实问题联系到一起。我们采取将课堂内容搬到交通现场,通过实践体验再来解释相关的指标、术语,学生不仅易于理解,也不会出现死记硬背概念、术语现象。在具体调查过程中通过表格设计,秒表、计数器、雷达测速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设备的使用,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极大提升。

3.项目训练

项目训练是一个综合性训练过程,安排在短学期进行,需要两周时间,围绕现实交通问题布置题目,根据项目复杂程度,确定项目小组人数,通过分工、协作、配合,完成某项交通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训练。例如:某十字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方案设计,每组需要8人配合,在流量调查过程中,每个方向至少需要两人,记录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分类、流量、流向,在流量调查基础上,绘制交叉口流量图,进行信号配时方案设计,将配时设计结果到仿真软件运行,检验配时效果,最终提交可行方案。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可以对项目完成全过程、需要采用的技术方法、需要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如何形成研究报告,如何展示研究成果等内容和过程有全方位体验,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工程项目奠定基础。

4.总结提升

通过实践训练、研究能力开发引导,鼓励学生申报各级各类科技研究项目,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导可将研究成果在期刊杂志发表,一些研究项目可申请专利保护。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交通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参加全国交通科技大赛,参赛6个作品全部入闱并获奖,这对于一个办学历史只有短短六年的非重点院校来讲是难能可贵的。同时我校交通专业学生近三年公开发表文章近50篇,申请专利4项,申请科研项目50余项。

四、结语

经过教学实践和经验积累,在“交通工程学”教学中采用“目标引导、过程体验、项目训练、总结提升”四位一体的过程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了解科研实践程序和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交通本身是一个随机、动态的过程,针对具体问题,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才能找到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陈学深,武涛,张永博.“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汽车构造》专业课上的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76-77.

[2]郑家茂,潘晓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网络助学“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4-7.

[3]周林,陈雨海.构建“四位一体”教学管理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46-48.

[4]李红英.“四位一体”综合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课程中的运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7,(2):85-87.

[5]中国公路学会《交通工程手册》编委会.交通工程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刘辉)

作者:胡永举

教学模式交通工程论文 篇2:

项目驱动与合作学习主导的交通工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以工程教学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为背景,基于交通工程课程及其特点分析,设计了项目驱动的教学体系,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学习主导的学习模式(Think-Pair-Share);在学习小组成绩考核中,引入小组成绩分工法,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从课程学习准备、课堂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的需求,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交通工程;项目教学;合作学习

一、交通工程课程定位

交通工程课是交通工程专业领域专业的关键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专业知识和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等领域的基本的分析、设计与优化方法。课程的效果不但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会影响学生在本专业方向上继续深入研究的兴趣和后续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因而,如何基于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需求[1],进行交通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是服务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卓越人才的关键一环[2]。

二、项目教学法与合作主导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所设置的“项目”是一个由复杂、真实的问题和精心设计的任务构成的探究性过程[3]。“项目教学法”不仅是一种典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者自主地能动地进行学习的方法。Kilpatrick指出项目法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代表产物[4]。近一个世纪以来,以杜威为代表的教育家通过实践证明了项目法可以让学习者获得一手的、直接的经验[5]。“合作主导教学法”由思考、讨论、交流(Think Pair Share)三部分构成,是促使学生就某一话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而与他人分享观点的一种合作学习策略,由美国学者设计。该模式因其教学流程的三个阶段而得名,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加深学生理解问题的程度,形成过滤信息及归纳总结的能力及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6]。结合交通工程课本身的定位和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可以看出,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应用,不但有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把握和消化,而且也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项目驱动与合作主导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理念,结合交通工程课程主要内容,设计项目教学体系如图1。首先基于工程教学改革要求,从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等多方面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进而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分解,并清晰和明确每一个模块的基本教学目的与任务。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教师指导每个小组,针对整体课程和课程的每一个部分,完成一个特定项目。教师确定时间表,学生拟定调研计划与项目工作进度,每个小组都必须为完成自己的专题项目做深入的调研和实践。教师适时指导,并进行成果评价,合理安排课堂授课时间和学生操作、小结、讨论的时间。最后,每个项目小组写出结项报告,进行评比,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和打分。项目驱动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1.介绍课程总体框架,确定教学思路,明确学习方法;划分课程模块,将零散的新、旧知识点串联起来,并给出中文、外文相关的参考资料。

2.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如采用每两个组选择同一个对象的方法,实现方便的相互比较、印证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按计划实施项目教学,针对每一部分内容,设计课程讨论问题,并采用合作学习主导模式进行课堂组织和讨论。

4.学生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学生小组分工法进行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将每个学生的得分与其以往的测试得分(基础分)相比较,并计算其个人提高分,接着根据各组的个人提高分总和的平均值,计算出每组的最终小组得分。以此促进学生小组的学习,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平时和期终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

四、项目教学法的效果

采用上述方法,对两个交通工程班的学生进行了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后,设计了个人偏好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并收集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

(一)课程学习准备

主要分析了是否通过出勤考核来督促学生学习和是否需要提前将课件发给学生帮助其预习和复习两方面问题,结果如下图2a、2b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实施项目教学与合作学习之后,更多的学生认为上课点名的必要性不大。同时,更多的学生不在乎是否提前发给课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项目教学本身解决的问题更加清晰,合作学习和小组考核等方法,使得学生的表现与整个小组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课堂教学组织

设计了小组规模、作业类型、授课方式、学习效果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

从作业类型上看,无论是否实施教学改革,更多的学生喜欢完成分组进行小设计类型的作业。而分组进行针对一些案例进行课程讨论、学习恰是项目驱动学习的主要特点,因此项目驱动学习适应了学生的需求;而这进一步从更直接的问题“项目教学是否合适”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得到验证。

从学习小组规模上看,5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3人及以下,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6人以下。这与国外项目驱动学习的实践接近,小组规模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从授课方式上看,接近50%的学生选择了项目驱动教学典型的授课模式,即学生分组做+汇报交流+教师点评的方式;而选择教师讲的学生比例仅约15%。相对而言,更多的学生喜欢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三)学习效果评估

从学生对案例的需求上看,交通设计内容的需求最多,这与该部分内容的灵活性和应用性相关。基于此,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部分内容的案例。

从成绩比例分配上看,接近20%的学生依然认为期末考评很重要,其占总成绩比例应在80%以上。认为课堂表现占20%的学生比例最多;而认为作业表现占到40%左右的学生占多数。由此可见,随着项目教学的深入,应该适当调整考核形式,进一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总结

基于交通工程课程及其特点分析,本文设计了项目驱动和合作学习主导的学习模式;并在小组成绩考核中,引入小组成绩分工法,实现了对学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等多方面、全方位的培养。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任其亮.交通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7):266-269.

[2]任其亮,李淑庆.“交通工程总论”精品课程建设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6):260-264.

[3]李丽君.基于项目学习模式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研究[J].教育探索,2009,(8):23-24.

[4]Kilpatrick,W.H.The project method.Teachers College Record[M].1918,(19):319-3351.

[5]威廉.H.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教育漫谈[M].王建新,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合作学习教学模式[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2633d7a9-d1f34693daef3ee5.html.

基金项目:“交通设计”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立项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马万经(1980-),男,工学博士,副教授,从事交通工程领域研究与教学。

作者:马万经,白玉,杨晓光

教学模式交通工程论文 篇3:

《交通运输工程》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针对《交通运输工程》的教学要求,对《交通运输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交通运输工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调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本科教育交通运输工程教学方法

交通运输工程是以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为对象,主要介绍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运载工具的运行特性、交通流特性、交通运输工程规划、轨道工程、道路工程、港口工程、机场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内容。

一、《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与研究内容

《运输经济学》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该课程属于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的学科教育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期间了解掌握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主要设备、组织与管理、规划与设计、配置与协调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交通运输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树立宏观系统工程思想。

该门课程主要讲授道路工程、机场工程、轨道工程、港口工程、交通规划、管理与控制等。《交通运输工程》的参考教材很多,如人民交通出版社,刘舒燕主编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郭晓汾,王国林主编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等。各种教材所包含的核心内容都相同,上海海洋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课程所采用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姚祖康主编的《交通运输工程导论》。该课程主要讲授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1)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主要内容:运输的性质和作用,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和特点,我国各种交通运输系统概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载运工具的运行工具。主要内容:载运工具的类型,轨道载运工具,道路载运工具,水上载运工具,空中载运工具。(3)交通流特性。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通行能力分析,排队和延误分析,服务水平分析。(4)交通运输工程规划。主要内容:规划的特点、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需求预测,方案设计与评价。(5)轨道工程。主要内容:轨道工程中线路和站场的基础知识。(6)道路工程。主要内容:道路分级和设计准则,道路路线设计,路基和路面,道路排水和桥涵构造物。(7)港口工程。主要内容:港口的类型和组成,港口水域,码头,港口陆域作业区。(8)机场工程。主要内容:机场系统的组成,飞行区平面布置,跑道系几何设计,滑行道和停机坪几何设计,航站区布局。(9)交通控制与管理。主要内容:轨道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交通控制与管理,水上交通控制与管理,航空交通控制与管理[1]。

二、《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实践环节

该课程包含了四种交通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上海海洋大学采购了实验仪器:秒表、交通流量计数器、米尺,用以开展道路交通方面的实验。课程中的实验环节如表1所示。

(一)实验计划

(三)实验原理

(1)路段流量调查。采用人工观测,调查时分车型、分方向、分车道进行调查,调查时间选择上班高峰时间(早晨8:00-9:00),调查统计的时间取每5min统计一次。

(2)区间车速调查。在调查路段的起终点设置观测点,观测人员记录通过观测点的车辆类型、牌照号码(后3位数字)、各辆车的到达时间。测完后,将两处的车型及牌照号码进行对照,选出相同的牌照号码,计算通过起终点断面的时间差即为行程时间,路段距离除以行程时间,得到行程车速。起终点断面各配2名观测员,1名观测车型、牌照号码及经过本断面的时间,另1名记录,观测时只需要配备秒表即可[2]。

(3)交叉口延误调查。用牌照法,通过测记一定车辆的牌照号码、特征和通过引道延误调查段两端的时刻,进而获得引道实际耗时的方法。引道实际耗时减去引道自由行驶时间,即为引道延误。引道自由行驶时间通常也采用牌照法调查,但如果根据以往资料,已知入口引道自由行驶车速,则利用引道延误长度便可计算出引道自由行驶时间[2]。

三、教学基本要求

该门课程主要讲授载运工具的运行工具、交通流特性、交通运输工程规划、轨道工程、道路工程、港口工程、机场工程、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理论在这门课中要做系统地分析。通过本课程的教授应让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并能用系统的思想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九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由理论授课、实例分析、研讨、作业等方式构成。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形式)。

成绩的考核包含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考查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考查数据调查的正确性、对数据分析的合理性;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考试是对本大纲要求掌握和了解的内容的考查,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结语

本文对《交通运输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交通運输工程》在我校课时是32学时,其中交通调查环节占6学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理论知识哪里有欠缺。

参考文献:

[1] 姚祖康.交通运输工程导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2(第2版).

[2] 王炜,过秀成.交通工程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6(第2版).

[3] 刘舒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8(第2版).

[4] 郭晓汾,王国林.交通运输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

作者:王建玲

上一篇:儿童声乐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试论成本控制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