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制度论文

2022-04-22

[摘要]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具体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业务时,从业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响会计政策的可靠性。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制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制度论文 篇1:

浅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在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做出了相应规定。本文就如何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解决谨慎性原则存在的问题,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公允的措施做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 应用 问题 对策

一、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谨慎性原则本身局限性

作为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约束因素谨慎性原则缺乏严格的理论依据。首先它只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对于其具体应用范围、方法、计量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本身也由此而具有不确定的特性,所以它只是处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一种并不太好的方法,在最坏的情况下,它会导致会计数据失真。

2.应用中存在主观臆断性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信息、价格机制尚不健全。公允价值很难准确计量,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缺乏客观的标准,会计信息很难验证,因此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会计利润的现象很普遍。如企业为了自身的经营业绩,往往利用谨慎性原则,采取双重做法,在披露业绩时,为了体现一个好的业绩,就不提取减值准备,当企业不景气时,又采取谨慎性原则,制造前期亏损后期经营业绩持续上升的假象,提高公众对企业的期望值。这样就使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增大了。再如,一些上市公司常利用谨慎性原则的模糊性而不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以达到虚增企业利润和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的目的,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再者,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差异造成了会计信息因人而异。例如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的计量,《企业会计制度》中表述的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需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三个估计就会因人而异,其中的任何一个脱离了实际,都使可变现净值难以正确估算,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与其他核算原则存在冲突

具体表现在:

(1)与可靠性原则的冲突。谨慎性要求尽量披露和确认预计可能的损失而完全不确认和尽量不披露利得.而可靠性要求对于经济业务的核算应当不偏不倚,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

(2)与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冲突。权责发生制原则强调的是确认收入费用发生的时间及其归属;而谨慎性原则将现在尚未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提前计入损益,违反了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要求一定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内确认计量,以便正确计算和考核成果;而谨慎性原则体现的则是尽可能在当期确认可能的损失费用,以后确认或不确认可能的收益,这必然会影响到会计利润的计算。

(3)与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冲突。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要求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并且不允许随意变更。谨慎性原则则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会计核算的口径和方法。因而其与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相冲突,使企业本身的前后各期之间,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失去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4.谨慎之“度”难以把握

(1)谨慎过度。即会计处理过于谨慎。如,或有事项准则,由于或有事项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在会计处理中,总是尽可能高估负债低估资产或利润。因此,对或有资产不予确认,一般也不披露。而对于或有负债虽不确认,但只要可能发生,均在附注中披露,这样的规定显得过于谨慎了。再如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进行行为短期化的掠夺式生产,谨慎性原则成为其粉饰经营成果、隐瞒利润、逃税漏税的秘密武器。

(2)谨慎不足。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有些狭窄,距离充分谨慎还有一定的差距,如通货膨胀会计(即物价变动会计)政策至今尚未建立。

(3)不考虑谨慎性原则。如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的倒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公司严重违反了谨慎性原则.为了使自己股票价格上升.人为地高估收入.不考虑费用.提高企业利润.结果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定时炸弹.最后走向破产的地步。

5.税法对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制约。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如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在计算所得税应税所得额时,超过3%o以上的坏账准备金应调整应税所得额,这就导致企业还需补交所得税,直接增大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这不能不使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受到局限。

企业因选择谨慎性原则而导致利润虚减,例如当期产品保修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可于产品销售的当期计提,但按照税法规定于实际发生时从应税所得中扣减。这使得当期费用增加,所得税却未能相应抵减,造成当期利润虚减。

二、完善谨慎性原则的对策

1.进一步细化会计准则,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要实现谨慎性原则的“初衷”——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保障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应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应用指南.在尽量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能被广泛接受的统一的标准,以便缩小信息提供者的“活动空间”,对谨慎性原则在实务中的应用进行约束。在会计实务,适度使用谨慎性原则,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约束,同时避免企业的双重做法,避免企业操纵会计利润,使会计信息的质量受到影响。

2.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不确定事项进行判断时能力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才能为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奠定基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其二,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其三,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其四,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力广泛了解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例如对某项资产评估方面的知识等。

3.鉴于谨慎性原则在运用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会计原则发生冲突,可以采取合理的方法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顺序来缓解其冲突。如在8项会计原则中,应优先考虑可靠性原则.因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可靠性原则的基础上,而谨慎性与其他原则运用的优列顺序可以视具体情况具体合理确定。

4.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在我国,会计利润与税法的计税基础通常情况是不等的。为解决企业实施谨慎性原则的后顾之忧,在国家财政能力的许可范围内,适当缩小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的差异。这样也从另一角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5.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对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由于每个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不同经营环境下有所不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也应有所不同,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当然也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在信息披露中充分说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时间、范围和程序,揭示因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程度及其变动睛况,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防止冲突进一步恶化而误导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

6.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改变核算方法,调节成本和利润,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滥用和歪曲谨慎性原则。可以通过增加有关谨慎性原则会计事项的会计报表附注,规范披露各项准备实施标准、依据和理由。同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内在约束机制效能,使谨慎性原则得到合理适度地运用,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全而、正确地了解会计信息。

7.企业外部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应进一步健全信息 、价格等市场机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定期公布各种资产的价格、信息资料,为计提各种跌价减值准备的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扫除障碍。

参考文献:

[1]程其金: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的运用.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顾卫东:试论稳健性原则在财务会计中的运用.财税天地

[3]王武勤:浅谈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运用.理论与实务

[4]吴 晖: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科学理财

作者:李红伟

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制度论文 篇2:

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摘 要]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虽然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也成为现在企业财务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具体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在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业务时,从业人员选择的会计政策不符合要求,因而影响会计政策的可靠性。不仅如此,企业有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都会操纵利润、虚估资产,而导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因而也会影响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本文介绍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揭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有针对地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实务应用;问题;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6.092

1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1.1 在资产方面的应用

1.1.1 在固定资产中的应用

在目前,企业会选择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合法,也就是加速折旧法来作为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减损的形式是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并且从企业的商品销售中来获取一定的利益和补偿。采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时,各时期计提的折旧额是相同的,但是在加速折旧法下,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期多计提折旧,后期则少计提折旧。折旧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使用年限内加快得到补偿,符合谨慎性原则。

1.1.2 在期末存货核算中的应用

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当存货价格处于上升时期,采用先进先出法,造成当期成本费用下降,增加当期的利润。反过来,当存货价格处于持续下降时期,企业选择先进先出法人为地调节当期的成本费用,违背了谨慎性的要求。所以很多企业使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算资产期末价值,这也是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典型表现。

1.1.3 在无形资产中的应用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四条中有明确的规定,必须满足下面的两个条件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和计量:

(1)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五条规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时,企业管理部门应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存在的各种因素做出稳健的估计。同时,由于自创商誉不符合可靠性原则,如果将自创商誉作为一项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这样会导致企业信息的用户对企业的前景抱有盲目的乐观,这就违背了谨慎性原则,是极其不稳健的做法。因此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这些规定都充分体现出谨慎性原则。

1.2 在损益方面的应用

1.2.1 在债务重组方面的应用

债务重组收益从本质上来讲是属于交换资产产生的收益,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不是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一点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若是出现债务重组损失,那么就划分到当期利益损失或获得中,计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这样一来,低收益确认就会得到保证。谨慎性原则在债务重组上体现为两点,从债务人来说,在以现金和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只能确认债务重组的损失,在重组过程中增加的净资产,增加到资本公积,只有在收到补价的一方才能够确认收益;从债权人方面来说,用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时候,修改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则不应该确认,不得将这部分或有应收金额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1.2.2 在租赁准则中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要求承租人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计价符合谨慎性原则。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规定,明确了融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包含在融资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里。资产实际购入的成本是由最低的租赁付款额现值体现的,如果低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则资产入账价值应采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1.2.3 在借款费用准则中的应用

借款费用会计准则也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借款费用能否资本化首先要界定区分的界限。借款费用非资本化期间,则费用不得资本化,只能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利息才允许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正体现了谨慎性原则中的不得高估资产的要求。

2 谨慎性原则在实务运用中的问题

2.1 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准则相互矛盾

2.1.1 与权责发生制的冲突

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称应计制原则,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其核心是根据实际发生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而谨慎性原则却是把还没发生的、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及费用提前计入损益,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核心发生了冲突。

2.1.2 与历史成本原则的冲突

在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下,财产物资的计价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有物价变动情况时,除了国家有另外的规定外,企业不得调整账面价值。可是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存货可以采用成本市价孰低法计价,市价指的是重置成本,当重置成本低于存货的历史成本时,存货计价就按重置成本计价,这显然背离了历史成本原则。

2.2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制约

在会计实务处理过程时,谨慎性原则具有的主观性比较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对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也有相应的影响力,这样不确定的会计信息就会产生。对于可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事项,比如“合理核算”是确认、计量费用和损失的标准,但也不能忽略不一定会发生的费用、负债,并且也不能秘密计提准备。尽管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颇为迅速,但是会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一是部分会计人员更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弱,业务水平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不能够及时地把新制度运用在会计实务中。二是虽然部分会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应用了如指掌,但是如果这部分人员存在职业道德问题,又或者出于某种目的,滥用谨慎性原则,已达到私利。

2.3 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政策不能协调一致

依照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形势,我国经济基础和国家财力还没有强大到普遍运用谨慎性原则,所以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具体国情,所得税要达到目标,即要求确保国家及时缴纳税收和稳定的财政收入。所以,在所得税确认时,在时间上,提前计量收入类、资产类,延迟确认费用、负债;在金额上,多计收入、资产,少计费用、负债;在对国家财政收入有利的情形之下,默认不确定性项目。但是谨慎性原则在确认计量过程中,要求必须记录能预见的费用和相关损失并予以确认,不能确定的收入,则不能记录和入账。谨慎性原则与所得税政策相冲突的不协调的表现在金额、时间和性质上。针对税前列支费用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是不一样的,以八项准备金的提取为例,坏账准备超过3‰以上和其他七项准备金都要调整纳税所得额,使得企业要补交所得税,企业增加当期现金流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条件受到限制。

3 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完善措施

3.1 加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与税法政策的协调一致

为了促进企业合理地积极地运用谨慎性原则,实现会计制度与税法制度协调统一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缩短税收政策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处理两者的关系,在沟通协调中使税收合理化,减轻由于不合理的税收导致企业纳税负重,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真正主体,因为必须由他们贯彻使用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使得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真实、可靠,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所以会计人员应该学习会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和道德质量,帮助企业显现出更加客观真实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取得的成果。

3.3 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冲突

合理的确定各个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矛盾。在会计原则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只能在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个前提条件下进行运用。当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或其他原则与谨慎性相互冲突时,选择什么样的原则是由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程度来决定,不确定性程度比较高时,优先考虑谨慎性,这样能够更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安排这些会计原则的先后使用顺序。

4 结 论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会计核算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谨慎性原则,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正确的使用谨慎性原则,对企业会计报表所呈现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很大的影响,更进一步会影响报表的用户因这些反映的状况和成果作出的投资、筹资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所以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所以很多时候还是摸索着前进的。只有坚持谨慎稳健的态度,才能在保证日后企业积极健康的前进。在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扩大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中使用的范围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情,使谨慎性原则渗入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谨慎性原则才能为企业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全面的相关信息,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才会更加的完善,才会发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梁静萍.合理使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J].天津经济,2011.

[2]马淑娟.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社会科学,2010.

[3]何娟.基于股东视角的会计谨慎性[J].知识经济,2010.

[4]赵凤华.谈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民营科技,2012.

作者:王森

谨慎性原则与新会计制度论文 篇3:

遵循谨慎性原则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稳健发展

一、基本概述

(一)新会计制度概念

新会计制度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研究,积累和总结出的新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办法,在旧会计制度的“二则二制”的基础内容上,进一步进行了细分,细分的方向包含了会计管理的制度、经济成分等内容,让整个会计制度所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和有效,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深入优化,保证企业在市场环境中更加稳定的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新的会计制度依旧以《会计法》及相关的会计准则为基础,符合法律规范的基本前提下,切合企业业务的发展方向。同时,新会计制度以国家颁布的相关税法为政策指导内容,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规范的税法政策,但新会计制度的资产、负债、收入等层面的内容与税法的内容有一定的区分,两者形成相互呼应的关系,让新的会计制度更加科学高效,让企业的财务管理能真正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谨慎性原则

在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会计核算,只有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动态。在新会计制度相关规则的约束下,遵循谨慎性原则才能让会计核算顺利地开展与落实。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许多企业在运用新会计制度时,都会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把控企业的运营费用,进一步压低企业的负债,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收益的增加。谨慎性原则同样能降低企业财务税务的管理风险,在谨慎性原则的支持下,完善财务管理的预警机制,能及时科学地应对各项财务风险。当然,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不仅对新会计制度的内容没有全面了解,也没有完全遵循谨慎性原则,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还存在较大的漏洞。要真正地运用好新会计制度的谨慎性原则,还需要全面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且分析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优缺点,促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稳健发展。

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依据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主要的依据包括不确定性、投资人的认识、企业资本的维护三个方面。

第一,不确定性主要指企业在开展各项业务时,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是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估量的影响因素。其次,会计核算中的货币计量、会计分期等内容本身存在一定的假设性,是不确定性的重要表现,会计核算中会根据企业业务开展情况对未来的收益情况进行合理假设,但其作为未来预期,并不是十分科学的会计核算手段。新会计制度中的谨慎性原则就是进一步对会计假设方式进行约束,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约束,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投资人及企业管理者通过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运营状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若财务人员不遵循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乐观状态,则容易误导投资人及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为了改变这一局面,遵循谨慎性原则才是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19世纪兴起的谨慎性原则,之所以能在企业中盛行起来,就是因为在这之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都对企业的发展保持一种十分乐观的态度,并且在财务报表中映射出这种心态,给投资人错误的信息,长此以往,会引导企业走向不正确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为了能更加真实地揭露出企业的财务情况,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消耗掉过度乐观的心态。

第三,遵循和运用谨慎性原则,能进一步做好企业资本维护工作。企业在发展中,容易出现资产高估的现象,导致企业真实的盈亏状态与资产有着严重出入,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错误的决策依据,容易致使企业陷入资金断流,资金周转不良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会引起企业破产清算。基于此,只有运用谨慎性原则,才能让企业资本得到更好地维护或弥补,从而才能核算出企业真实的收益。其次,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也要重视维护实物资本,当企业的实物资本消耗后,能及时获得补偿,完成这一过程后,才能明确企业的收益。也就是说,运用谨慎性原则后,企业的支出费用不再以历史成本作为评估依据,而是根据重置成本的变化来进行准确地衡量。

三、运用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的优劣势分析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优势分析

第一,运用谨慎性原则能让企业的收益更加准确和凝练,当企业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谨慎性时,能更及时准确地发现企业运营中所存在的财务风险,并且能主动的从企业发展的各个层面收集和整合会计信息,让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精准的依据。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能去除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表中的水分,提高财务报表的清晰性与系统性,企业投资人及企业管理者能透过财务报表,看到企业真实的运营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降低企业的投资与财务管理风险;第二,謹慎性的运用能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处理依据财务报表进行决策,企业的重要决策还需要依据市场的发展,在供需关系中找到企业的精准定位。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的发展有更多规律可循,加强谨慎性的运用,能更好的预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风险。若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风险,则立即启动预警机制,让企业投资者能更客观的分析企业发展的方向,提高决策的有效性;第三,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能让各方的权益都得到保障。企业的运用中除了投资者、管理者和债权人,还包含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以及消费者。企业良性的发展不仅仅是将企业利益的所得者关注在企业的股东与管理者,还需要将受益目光转移到企业员工及消费者,只有与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人员都能获利,企业的发展才能长久。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是从综合的角度出发,高估费用,低估利益,保证权益的分配能更加的客观公正,避免企业陷入法律诉讼的风险中,让财务管理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效果。

(二)企业管理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劣势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虽然谨慎性原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在许多优势,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企业管理的力度更加深入,但在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谨慎性原则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是标准的客观性缺失,财务管理是一项长久不变的规则性活动,财务管理人员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中,在运用谨慎性原则也是如此,当财务人员陷入一种思维惯性后,在不同的思维意识下和工作目标的促进下,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其次,企业内部在谨慎性原则的实践重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导致谨慎性的运用出现一定的滥用现象,且是实际运用过程中,无法科学避免的劣势,特别是大型集团企业或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新会计制度中的谨慎性原则并不具有统一的规范,导致各个连锁机构在实际管理中,财务管理的最终结论并不统一,集团企业总部无法收集到科学的报告,就无法宏观的对比子机构的运营情况,也无法做出宏观的调控决策,不利于连锁企业的统一高效发展;最后,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过程中,会低估企业的利润和资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运用风险,因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会基于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实际情况,利用谨慎性原则评估企业的利润和资产,通常是采用低估利润和资产的方式,导致会计核算中的企业利润与实际利润存在一定的偏差,让财务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与精准性。可能会引起企业资金或资产闲置的情况,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企业的高效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低估企业利润后,会造成企业资金流动性差的现状,无法形成健康有效的资金链条,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对

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一)应用于财务分析

企业的经营动态与经营成果,都是通过财务分析来实现的,财务人员根据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资金流动情况,以新会计制度中的谨慎性原则为基础,编制企业各个运营阶段的财务报表,总结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并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估,以此掌握企业财务的真实动态。例如,进行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活动时,需要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资金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两个数据,再基于谨慎性原则分析现金流动过程中的负债比率,从而反映出企业所能偿还流动负债的真正能力,基于企业的流动负债偿还能力,进一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在分析企业长期偿还债务能力时,基于谨慎性原则,需要分析的财务数据更多。其中包括资产的负债率、利息的保障倍数、产权比率等财务数据,并将该阶段的各项数据与企业同期的指标逐一进行对比,择选出年度中的最低指标,据此确定出企业长期偿还债务能力的最低限度。

(二)运用于筹资管理

企业运营中的筹资管理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采用哪些手段来合理科学地获取企业所需要筹集的资金。筹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财务人员在进行筹资管理工作时,需要遵循谨慎性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明确筹集资金的数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数量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财务人员在开展资金筹集工作时,要首先明确企业发展阶段对资金的具体需求,再结合企业现有的资金流动情况,明确需要筹集的资金数量,避免筹集资金数量不足,无法解决企业当下的困境,同时也避免资金筹备超标,造成资金的闲置;第二做好筹资与用资的时间规划工作。财务人员在谨慎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掌握企业资金变化的动态情况,对筹资时间和用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划,保证两者时间高度吻合,避免筹资时间过早,造成资金闲置,也避免筹资时间过晚,错过企业最佳的资金投放阶段;第三,在筹资管理中利用多样化的筹资组合方式,以此分散筹资过程中企业无法避免的各类风险。权益资金所承担的风险比负债资金较小一些,但权益资金的资金成本要更高一些,通过组合形式的方式,让不同类别的资金筹集对冲风险,长短互补;第四是可以利用融资租赁、债务担保两种方式来转移企业的筹资风险。其中,融资租赁的筹资思维是将设备资金的风险适当转移到出租者的身上,由出租者承担设备租金无法偿还的风险。债务担保则是将企业偿还资金的风险部分转移到担保人的身上;第五,合理规划企业的长期债务及短期债务分别占有的比例。以利率变化的规律和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为基础,做好债务偿还周期的规划。当企业利率增加时,可以适当增加企业的长期债务,以此节约资金的投入,反之,若比率下降,则增加企业的短期债务所占有的比例。

(三)应用于股利分配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获利,都会和股东进行分配,剩余的股利可以进行投资分配。在股利的分配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从谨慎的角度出发,制定股利分配的相關制度,保护好企业所有权人应当享受的权益,以此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股利分配制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制度,还需要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不违背企业所有权人的意志,也不违背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合理、合情、合法的角度上建立起健全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现有股份的价值。

(四)应用于投资管理

企业的投资管理也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的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投资管理也将会有新的管理思路,下面将对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一,短期投资从时间限制来说是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包含了存货、基金、股票等各项资金类别。短期投资的谨慎性原则下,需要做好的工作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应收款的信用政策,规范信用标准 、期限等条件,秉持坏账损失、费用成本最小化的基本原则,对收账政策及催收账款的相关规定进行完善;二是存货管理,分析存货供应及耗用的实际情况,做好存货的储备工作,避免存货不足影响企业的生产与销售。以市场变化为趋势,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准确的存货计价方式,降低物价变化对存货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当金融市场恶化时,企业内部的发展条件也不稳定,某企业遵循谨慎性原则,在预测存货时选择先进后出的方式,抵御市场变化带来的资金冲击,以此减少企业财务的风险。除此之外,为了让存货产品的价值能符合市场价格的变化,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该企业利用后进先出的计价当时,预测了市场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三是了解企业现金资产的储备规定,做好现金收入与支出管理工作,避免现金的收支不平衡,引发企业现金流断裂的不良后果。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有明确的应急方案,当企业现金出现短缺情况时,能及时应对,避免造成严重的财务危机。

第二是长期投资,其主要是指超过一年投资期限的项目,包含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及有价证券投资等方面。长期投资的风险比短期投资的风险更大,在新会计制度下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谨慎的角度出发,财务管理人员全面衡量投资的风险及未来的收益预测,并且在固定资产的投资过程中,利用加快折旧的方式,增加固定资产的收益回收的速度,从而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除此之外,依旧需要制定有效的紧急应对方案,从企业现金流量的现状出发,评估投资项目,从而分析出固定资产的维修成本及投资效率;二是有价证券的投资管理中,需要从谨慎性原则中认识到证券投资风险的性质。如果是非系统性的风险,则需要进行证券投资的组合,以此降低证券投资的风险。如果是属于子系统性的风险,则需要进一步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分析证券的市场行情,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经济运行,规避企业的投资风险。

结 语

总之,谨慎性原则是新会计制度中的一种抽象的规定,其在运用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应用标准与规则约束,若财务管理人员出现滥用的现象,则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谨慎性原则会应用在财务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企业的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方面,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财务人员的个人失误,造成公司的损失。当然,每一项新制度的完善与落实,都需要高素质人员的配合,只有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保证新会计制度中的谨慎性原则能被更好的应用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作者:曹铭真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学与中西文化论文下一篇:公司审计意见描述性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