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论文

2022-04-24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进步,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高校财务核算系统也要做出一定变革,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论文 篇1: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服务能力的提升

财政部于2017 年10 月24日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 号),要求高校在内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 年1 月1 日起施行。为了确保新旧会计制度顺利过渡,2018 年8 月14 日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衔接规定。政符会计制度的主要特征采用“八要素”核算模式,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政府会计制度主要变化—实现双功能(财务会计、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双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最终实现双报告(财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

一、新政实施背景下的财务现状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颁布,以及《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的实施,高校所处的法律环境对会计服务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高校的各项经济行为必须更加规范。高校扩招以来,经济规模增大,资金来源渠道增多,除财政拨款、学生收费外,银行借款、社会捐赠、企业提供的科研经费等,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利益相关者对高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提供更多的会计服务。在高校内部,要求财务部门在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充足资金的同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精准的财务政策咨询、高效快捷的服务流程等。获得真实、合法、完整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基本权利。因此,对于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也将面临着非常明显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提升水平,合理决策、防范风险,才能跟上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高校会计更有必要重视服务质量提升。

二、财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1.缺乏重视程度,不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价值。现如今各种软件实现了高校财务网络化管理和操作,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已经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所需的大部分信息服务。但目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尚未做到部门与部门之间、财务与师生之间相联通,例如学生收费信息系统不能实现共享;经费报销流程线上和线下不能完全同步,查询学生欠费、经费报销进展还需财务人员人工处理,费时费力。不仅不能满足学校快速发展的需求,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效用不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当下部分高校缺乏重视程度,导致人员力量以及资金力量投入不足,直接限制了该项工作的发展。另外高校在进行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受到人员知识结构以及经验不足等影响,造成了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总是浮于形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年龄结构相对较为老化,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操作水平,导致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无法进一步完善,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价值。

2.财经政策、财务制度理解有偏差。从2019年1月开始,高校实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与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同时记账,高校财务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新问题,还需不断修正升级、不断完善,财务人员对新的会计制度政策和软件学习不透彻,从而影响财务服务效率。国家的财经政策、制度,税收法规,种类繁多,高校财务信息平台虽然可查询各类信息,但受专业限制,经费使用人员想从大量信息中快速查询到有用信息,业务操作的实用性不强,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处理相关业务时,财务人员未换位思考、未及时沟通、未做好相关政策的解释工作,各种原因导致经费使用人报销时多次整改,多次被退回现象。

3.财务服务工作评价满意度普遍偏低。近年来,高校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在经费使用人报销经费时,退回往返多次,以致造成报销审批流程繁杂化的现象,会计人员的服务工作被误解,认为业务不精、财务服务规范性不强,甚至认为财务人员工作不积极、不到位,因而对财务服务工作的评价满意度普遍偏低。造成的原因,一方面,经费使用人在报销过程中,没有真正学习相关财务知识,不严格遵守财务制度,未能按要求正确开具原始发票、票据粘贴不规范、各项费用超标、签批手续不齐全等。另一方面,隨着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所有业务应按照项目逐一分类报销,会计审核对原始凭证和附件资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害怕出错,要求报销人员提供更详细资料,无形中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

4.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薄弱,会计队伍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目前高校财务部门各会计岗位相对固定,设置比较细,流动性不高,一般会计人员基本处于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参加学校层面的管理主动性不高,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够。高校的部分领导对会计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会计机构没有被摆在正确位置,财务人员在学历、职称、专业能力上相比是有差距的。新政实施双基础、双分录,势必又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高校财务人员普遍短缺,每个人都在超负荷地完成工作,再加上会计人员在会计领域也比较难出成果,与其他部门相比,晋升的机会和薪酬的增加弱于他们,这些直接影响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诸如此类,财务工作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提升财务服务能力

1.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高校的财务服务能力建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高校应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证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结合自身情况,配备足够的信息化建设所应具备的物质条件,全面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招聘“互联网+财务”人才,通过重新注入新鲜血液,来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基础。其次,加强在职业务人员的培训,实现并配备专门信息维护专职人员,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保证财务各部门信息平台的安全运行。让师生员工利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好财务报销业务并能及时追踪自己所办业务的最新进展信息,优化、完善业务流程,提升财务服务效率。为保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应及时进行监督和考核,把财务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督促财务会计人员来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对当下的信息化网站以及软件进行进一步完善,对各类数据进行充分有效运用,最大限度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价值。

2.建立健全财经规章制度体系。高校应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规章制度,依据上级的最新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做到有根有据,及时制定和完善高校财务制度和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以保证其合理性和规范性,避免随意性。财务部门可充分利用校园财务处网站发布国家政策、校内制度、报销规则、财务信息更新、报销注意事项等。把高校所有的经费项目进行梳理,制作简明扼要的经费签批流程图,利用财务信息平台及时推送,及时发布最新有关财务信息,定期公示项目经费使用进度,让广大师生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3.提高财务管理团队整体素养。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必然要对相应的财務准则进行不断调整,所以财务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否则就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财务工作因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统计知识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这些都需要从业人员经过专业的学习和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并熟练应用。

专业知识是财务人员的立职之本,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应积极参加财政、税收法规等最新政策的培训,通过学习和积累,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在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提高财务服务的人性化、多样化,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财务队伍。

4.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实现高效率、简易化财务服务。要想做好高校财务会计工作,必须自己重视本职工作,财务人员不仅要懂业务,同时还要提高自我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本领,要让大家知道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全员参与,得到师生员工的支持理解。对现有财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学习交流,随时把新的政策制度贯彻执行到位。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体制,充分调动广大财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能够不断提升。针对高校集中于暑期、寒假两大期间扎堆报销特点,财务部门应及时调整报销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可按预算进度分批报销;也可规定票据报销的期限,促使及时整理单据、及时审批;鼓励错开报销高峰期等。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各系部设立专门的财务联络员,加强培训对接,由联络员负责帮助各系部师生熟悉财务制度、报销流程,联络员也可向财务人员及时反馈师生在经费报销过程中遇到的操作流程、审批手续等问题,双方及时沟通、联系,及时调整、反馈,从而提高财务服务效率、服务质量。

在政府会计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会计要以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为契机,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多样化、人性化的报账方式,提供高效率、简易化的财务服务。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提升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会计核算水平、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服务效能,更好地为高校改革和健康发展助力护航。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

作者:盛英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论文 篇2: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核算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各个行业的进步,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高校财务核算系统也要做出一定变革,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来说,其正式实施是从2019年1月1日开始的,与传统会计制度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样就会给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挑战,但是旧制度与新制度之间的衔接,时间相对较短,并且高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内容繁杂,因此这就给高校增加了工作难度。在旧制度与新制度衔接的过程当中,需要高校财务核算相关人员提高重视,如此才能使得高校财务核算系统进一步完善。

高校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建设与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如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其根本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国家要重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以推动人才的培养。财务管理是高校建设和发展当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也应该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迎合,对以往的工作做出调整,如此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给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带来的影响

(一)使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更加精细化

新政府会计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要求各单位在会计管理中统一核算方法,在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开展中,需要实现双功能性,即要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这两个功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同时也存在一定联系,因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调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将高校财务实际状况体现出来的同时对预算执行信息进行反映。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所采用的制度是不相同的,前者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依据,后者则以权责发生制为依据。收入、支出和结余是预算会计在记账时不可缺少的要素,与预算会计不同,财务会计记账时需要五个要素,分别为收入、费用、负债、资产、和净资产。在高校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当中,经常会有一些预算现金的收入和支出业务,对于这部分资金的记录应该采用平行记账方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也会有一定的折旧以及摊销,在具体核算工作当中也要进行记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要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具体记录,并核算其运行成本,同时也要对各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如此一来,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也将各个方面分开进行,更加细化。

(二)使高校财务核算报告更加全面和完整

往年高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在旧会计制度下只能形成决算报表,年底高校根据此表对各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分析,但是这种制度下形成的决算报表存在一定弊端,仅仅能够在大体上反映出高校一年内的收支情况和对相关财务任务的执行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要求高校要做出两个报表,一个是反映预算会计核算内容的决算报表,另一个是能够反映高校一年内成本管理相关内容的财务报表。预算会计核算的内容需要通过多个表格显现出来,其成本管理也需要结合多个表格来进行分析。在旧会计制度下,高校每年的收入支出以及财务管理等其他方面的内容不能够全面体现出来,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其报表更加详细和全面。

(三)能够对基建会计核算进行整合

在传统会计制度下,高校的基建投资要遵循一定规则,要对各个方面的资金情况进行单独记账。而目前,我们需要遵循新的会计制度,无需对基建账进行单独记录,而是进行统一的基建投资核算,但是也要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单独核算来保证各项资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四)对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有良好作用

社会在发展和变化,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也要求财务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制度的改变,这就使得他们不能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应该不断学习新制度下的各种规定、职责,并结合以往工作的经验不断丰富财务知识,更好的为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服务。

(五)能够实施更加优化的考核制度

以往对于高校财务人员进行考核比较单一,其结果具有一定落后性和片面性,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能够对财务人员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机制,既包含了财务管理的流程也包含了财务管理的各项数据,能够对高校的运行成本进行更好的反映和控制,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核算系统的实践

(一)加强组织保障

要想全面完善高校财务核算系统,就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一般情况下,要有一名专门负责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副校长,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国家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在工作中要加强各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财务核算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要在工作中逐渐实现全员重视,全面落实相关工作责任的目标。

(二)建立新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

在旧的会计制度下,不少高校在财务核算管理过程中经常以利益为主,这样就改变了财务核算的初衷,因此在国家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当下,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全新的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将工作的重点由利益最大化逐渐转移到价值合理分配上来。也要对核算方法进行一定改变,使其更加科学化。要加强管理其中的隐形费用,在完全透明的状况下实施管理制度。

(三)优化财务核算系统的管理流程

新政府会计制度虽然为高校财务核算系统管理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契机,但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高校对财务核算系统的管理流程进行一定优化处理。在遵循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好原始凭证审核和各项账目的记录。

(四)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要做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宣传工作,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优点,从而全面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推进高校新旧会计制度的良好衔接。

(五)强化财务人员的各方面能力

在新政府财务制度下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系统,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是其关键,只有加强培训,从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改变,才能更好顺应时代发展。培训过程中,要让财务人员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点,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到新旧会计制度的不同,并充分掌握正确运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方法。在培训中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各项能力,遇到高校财务问题能够积极应变,合理解决。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然后以严谨、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

(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核算工作

在以往财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工作量也比较少,制度改革后,其工作进行了细化,工作量有了明显的增加,与此同时各种信息也更加繁杂,处理起来就会有很大困难,如果方式不对就会阻碍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进行。对于高校财务核算工作来说,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促进财务工作的开展。传统财务工作,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既增加了经济投入,也延长了工作时间,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但是在工作中融合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高校财务核算效率,促进高校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财务核算工作,能够更加精准的对各种財务信息进行计算分析,增加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首先高校应该树立信息化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购买足够数量和先进的硬件设施。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虽然能够为高校财务核算工作带来很多优势,但是也会有一定缺陷,安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信息安全对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利用信息化技术对财务核算工作进行优化。

(七)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高校中各个管理部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协同合作才能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我们要加强其他部门与财务核算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在财务核算过程中,要通过资产管理、绩效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促进其工作的开展。

三、结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新政府会计制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高校要想在新时代更好的转型和发展就要遵循新政府会计相关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校财务核算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真实化,更好的推动高校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作者:李东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论文 篇3: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颁布了新的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高校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阐述了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提出应该构建三维一体的分级财务管理模式。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高校 财务管理模式

2013年12月,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这样的举措是为了适应财政预算改革和高等学校经济业务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于进一步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绩效。在新制度的指导下,如何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改革思路,成为高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殊制度下财务管理的所有者缺位

高等教育出资人主要是国家,国家是高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校自行经营和管理。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高校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相比还是相差甚远,高校内控机制依然不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致使高校资产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的高校频繁地更换财务部门负责人、会计人员,造成会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不够熟悉,加之,会计队伍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高校人员分工及设置,没有按照有关原则进行,导致监督不到位,如:有的高校会计人员既担任会计职务又担任稽核职务,不符合会计人员岗位设置的不相容原则,违背了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财务监督几乎缺失,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有的高校出纳人员既管钱又管账,有的出纳人员既管钱又采购办公用品,有的收付款业务由会计、出纳等多人办理,有的银行印鉴和银行支付款凭证等由出纳1人保管,有的采购的物品不进行验收就直接登记入账,人为地造成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有的高校对外投资数额较大,但投资前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也无必要的对外投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致使对外投资盲目性很强,投资风险加大,甚至可能造成投资损失。有的高校对货币和经费等项目较为重视,而对一些固定资产类的项目重视不够,缺乏固定资产定期盘查、盘点、报废的规范性制度。有的高校对基建账务的处理不够内行,也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不能很好地起到内部会计控制作用。

经费包干制是大多数高校对其所属院系采取的经费使用办法。经费支出一般由中层部门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相关领导及财务部门审核把关,从表面看监督机制到位,但是在部门内部相应的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制度保障缺乏,然后则造成了对部门负责人的授权过多,部门负责人权力过大,经费开支往往是一人说了算。这样极易产生虚支冒领、奢侈浪费、徇私舞弊等违纪违法行为。同时,部门负责人有时为了本部门小集体的利益,往往采用“抵支收入”的办法处理财务收支,不能较好地按照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办事,容易滋生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等违纪行为。

(三)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者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目前,高校财务统一领导存在两种极端,一方面财经纪律不严、追求小集体利益削弱统一领导的效率;另一方面过分强调领导的权力,造成决策不民主、不科学的问题。在校长负责制下,高校财权分配是在校长和中层干部之间分块负责掌控的,这种运作制度,虽然强调了财权的运用,但却没有建立相应的经济责任制,或者已经建立了分级责任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张皮,在履行审批支出权力的同时,没有落实组织收入、承担支出效果、促进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的义务,最后把开源节流的责任落到财务人员身上,这就与高校实际经济活动相背离,不利于高校财务运行机制的建立。

(四)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

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高校财务活动的空间不断拓展,财务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长期以来,高校在强调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同时,忽视了财务管理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有的高校将一些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人安排在高校财务管理领导岗位,而专业财务人员往往只是高校的记账员、出纳员,外行领导内行、外行管理内行。同时,高校财务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职业判断、沟通协调能力差,更谈不上运用新技术、方法去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和进行财务管理创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现象严重阻碍了高校财务水平的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随着新会计制度的颁布而提高,这样才能在复杂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慢慢快速适应,才能在资本化和不断知识化的高校财务工作中适应,能够为高校财务管理造就一批高学历、高专业知识的人才。

二、我国现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分析

我国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最基本的两类:一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模式,二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前者是在高校行政部门以及财务部门设置,对学校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对学校的财务事务进行统一领导。学校只有一级财务管理部门,下级单位没有任何财务权力。后者是指实施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学校财务主管部门作为领导者,有关财经规章制度由学校统一制定,学校设立二级单位进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

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和适宜性,同时也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实行集中管理难以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行分级管理则不利于财务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一般小规模的高校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由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规模较大的高校采取分级管理。

三、三维一体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框架构建

(一)财务管理以分级管理为中心

高校的规模和资金流量在逐年增加,随着高效财务状况的发展和变化,高校倾向于选择分级管理模式来处理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关系,以挖掘二级学院和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要目的,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是以统一领导为基础的模式,并没有改变财务权力的完整与统一性,分级管理中包含了集权也包含了分权,并能够较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在高校统一领导经费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各个二级学院和单位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资源,调动其积极性。值得注意的是,分级管理也有一定的核算,值得肯定的是,分级管理将会成为高校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和主流,是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二)财务管理以目标管理为手段

在分级财务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如何克服集权和分权带来的弊端,例如学校的发展战略难以得到有效贯彻,各种代理失范和低效率的情况时有发生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财务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遏制这一现象的蔓延,在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层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学校大的战略需要进行层层分解,行政一套完整并细化的战略执行方案,难以出现真空运行。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应该根据学校的战略规划来进行适当的安排,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将资源的配置和资金的使用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牢牢地联系起来,避免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体系的责任制建设,建立日常收支的责任制度,经济制度。

(三)财务管理以绩效预算为纽带

在进行分级财务管理的工作中,财务管理应该以目标管理为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以绩效预算为纽带绩效预算要始终坚持以结果为导向的原则,既要体现学校作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又要通过对结果负责的安排,将二级学院和单位负责人在能够完成学校绩效目标时得到相应的奖赏,在没有完成相应的绩效目标时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这样一种激励相容的机制,能够鼓励学员在追求自身绩效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和利益最大化,特别是在目标管理以结果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如果对成本控制得不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资金的效益低下。这就意味着,要处理好投入成本和目标效益之间的关系,绩效预算的关键点也主要是在成本和收益确认上的联系。预算中所要求的预算年度中我们要实现一种可度量的结果的具体成本。因此,预算管理具有提供资金和制定可衡量绩效目标的双向任务。由此看来,绩效预算能够有效地将目标管理和分级管理结合起来,达到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控制教育成本,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更加彰显分级管理的优势。

四、结语

总之,在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三维一体的财务管理模式是高校发展的趋势,必然对现存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重构和改革,加强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贯彻执行技绩效预算的管理,加大绩效审计的力度,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傅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2]段世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经济,2013,(03).

[3]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财务会计.2012,(08).

[4]孙玉玲.关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影响的相关研究[J].金融营销,2013,(02).

作者简介:田群利(1959-),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财务处,大专,财务管理。

作者:田群利

上一篇: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会计论文下一篇: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