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分类经营论文

2022-04-16

【摘要】林业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国民经济建设,对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来讲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可以采取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生产方式。现本文就重点对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指出当前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及其与林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并简单探讨其经营措施,以供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林场分类经营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场分类经营论文 篇1:

论国有林场分类经营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但是,在分类经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还未能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也未能理顺受益与经营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者之间的正常经营关系,使两者的主体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国有林场在我国北方林区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全省的国有林场,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顺,产业单一,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国有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国有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1、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晨

这对国有林场尤为重要。现在国有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国有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林业分类经营其实质是林业经营的集约化与细分化。通过分类经营,可使经营对象整体功能发挥最佳,实现高效经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即有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协调社会经济的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蕾的必要性

2.1 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国有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国有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人,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3、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专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干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场又是不合理的。第三,现行税费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冲突。林场在木材生产过程中,通过缴交“两金”体现部门管理关系,这种方式缺乏根据。而林场占有的林地资源,国家投资等又未在林场的经营成果分配中体现。这显然不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方法。上述问题在实施分类经营过程中都应加解决。

4、目有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4.1 国有林场划类经营

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我区的大部分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国有林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

4.2 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人。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

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部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l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作者:朱贵清

林场分类经营论文 篇2:

关于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分析

【摘 要】林业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国民经济建设,对于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来讲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林业建设水平,可以采取森林分类经营的林业生产方式。现本文就重点对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指出当前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及其与林业持续发展的关系,并简单探讨其经营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发展;措施

在以往的林场经营中,一般都是以统一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简化管理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统一经营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市场需求,也不利于林场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此,笔者认为当前林场应该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方式,以此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市场需求,促进林场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森林分类经营概述

这里所指的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按照树种对森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的管理区域,并根据树种的生长特点来采取有针对性、有规律性的管理,这样能够充分发挥一种树种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流程化,从而提升林场的经营效益。严格来讲,森林分类经营实际上是一种多效益主导利用的经营方式,其并不是要将林场中的所有树种都分门别类的严格区分开来,而是要以某一林种为主,其他林种为辅,从实现多种效益出发,将森林划分为公益林或者商品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其综合效益。森林分类经营已经成为未来林场发展的主要趋势,需要引起林业相关部门的重视。

2.当前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林场开始采用森林分类经营方式开展营林活动,但是受体制、供需等方面的影响,林业分类经营的效益并不是十分理想,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改进空间。具体来讲,当前林业分类经营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管理机制是实施一项新经营模式的基础保障,若没有健全的经营管理机制,是很难实现良好的经营管理效益的。目前我国林业在森林分类经营方面,就缺乏完善的分类经营机制,甚至连对森林的分类标准都没有完全统一,这就为森林的分类经营管理带来很大不利。例如林场受传统经营思想的影响,无法分清商品林和公益林,也不能对其具备的价值和应有的效益有很好的掌控。再例如林场领导者不能分清每个树种的经济属性,也就无法采取更合理的方式进行营林。若在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下进行营林生产,所采用的经营体制、经营模式、经营方法都一样,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以下问题:首先,天然林源很有可能被人工林取代,带来一定的生态危机。其次,无法进行有效的价值利益投入补偿,林场经营将面临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此,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林场经营生产效率很难提升。

2.2受林木资源供需矛盾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并不平衡,并且普遍存在着对天然林砍伐过量的现象,若现在就全面实施分类经营管理模式,则所划分的商品林是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的。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会对林场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尤其是在一些以林业经济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地区,全面采取分类经营会对其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冲击,可能会给林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瓶颈。

3.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續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4.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4.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4.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

5.林场分类经营措施

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

6.结束语

总之,在未来的林场森林经营管理中,实施分类经营已经成为必然。但就当前林业发展的现状和林业基本情况来看,还不适合大面积的推广实施分类经营,以免对林区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尽管当前林场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机制也不够健全,但相信在未来的经济市场影响下,林场的分类经营水平会越来越高,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张喜文,孙福山.黑龙江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与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2]马其新.国有林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处境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3]李守才.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作者:臧红

林场分类经营论文 篇3:

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森林作为一种重要环境资源,可以有效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调节功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是当前林业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就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这一问题作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森林分类 林场 经营 必要性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在保护森林资源和推动林区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在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是森林资源大省,全省拥有众多林场。在此基础上,各地以林场为单位,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动林区改革和转型。但与此同时,国有林场在经营体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这就使得林场在改革时遭遇重重阻力,影响了其发展进程。

1 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与其他资源相比,林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因此林场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推广和宣传集约化经营方式,创新经营机制,以实现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把加快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目前,我国的林场经营规模已经初步统一,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未来林场的经营规模只会缩小,而无扩大的可能。因此,国有林场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实现产业化经营目标就必须采用分类经营模式,以及森林主体功能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并对不同种类的森林资源进行个性化经营,有效地提高了林场经营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日常经营中林业管理部门不宜过多干预林场的经营,而应积极发挥林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开创国有林场建设发展新局面。

2 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提升林场的市场化水平 分类经营符合市场规律内容,它要求林场严格遵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其经营对象的不同,选择个性化经营手段,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林场的经营自主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还有效地提升了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社会客观上推动了生产资源的调节和分配,避免企业因盲目投资造成损失。

2.2 森林分类经营极大地保证了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保护质量 生态公益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之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森林资源有效地提升了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但由于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因此许多经营主体处于经济利益考虑往往经营意愿较低,造成林场投入产出失衡。而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地平衡生态公益林的投入产出关系,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责权,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力量进行生产经营,有效地保证了其经营效益,同时也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2.3 森林分类经营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对国有林场而言,林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其经营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受现有经营管理条件的制约,林场在经营时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林地维护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林场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另外,从总体来看,当前国有林场的经营效益和资源利用率较低,没有充分发挥资源效益,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采用分类经营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林场通过科学规划经营战略,因地制宜,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3 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3.1 根据林场经营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林场在采取分类经营措施之前,首先要从林场的发展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分析当前林场在日常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再根据林场森林资源的构成结构和经营对象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即商品林经营林场和公益林经营林场。在实际经营中,经营主体应根据其各自的经营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一般地,商品林经营林场以商品林经营为主,在管理时,应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根据其实际占地情况合理分配股权,其经营活动属于国家计划体制内,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纳入计划管理。而公益林经营林场顾名思义,其经营活动具有公益性质,实际生产活动不以获取盈利为目的。因此在管理时,有关林业部门必须建立起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补偿机制,以保障其健康长效发展。

3.2 根据森林资源类型进行分类经营 根据其经营范围内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林场可以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如那些防护林比例较大的林场可以积极借鉴公益林经营林场的经营模式,在管理中充分利用国家预算提升其经营管理效益。而那些商品林经营林场在日常经营时可以根据其具体资源品种决定经营方案,并积极利用国家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行产业化经营。另外,国家主管部门可以进一步严格补偿机制,根据林场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确定补偿方式和金额,以引导和推动林场的健康发展。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综上所述,以国有林场为单位进行分类经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要保护好森林,使国有林地能真正的做到青山长在,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邢波.浅谈哈尔滨市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措施与可持续发展[J].今日科苑,2010(02).

[2]王建娥.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初探[J].北京农业,2013(12).

[3]信洪发,朱敬宇.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农家之友(理论版),2010(10).

[4]王玉荆.试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中国林业,2010(14).

作者:李博

上一篇:施工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小学课堂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