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

2022-04-21

摘要:当前我国大部分林场仍然为国有林场,私营林场的数量较少。在产业调整和林业生产技术更新的过程中,林业产业也开始向着民营方向发展。作为民营林场的一个重要分支,私营林场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私营林场的产生和经营方式,并对私营林场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1:

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国有林场大多建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机构。国有林场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及生产产品,如林地、木材、厂房、机器等,都是国有资产。为丰富和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对适宜开展职业造林和森林建设的地区进行投资,建立国有林场,这些地区包括了生态脆弱地区、广袤无垠的国有荒山荒地等。充分发挥国有林地生产潜力,丰富和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综合提升国有林地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国有林场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林场改革;可持续发展

林业是国家经济中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之初,林业也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时光流转,我国的国有林场已经存续了半个多世纪,经过几代林业人的辛勤建设,国有林场成绩斐然,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森林培育和保护方面已得到社会认可并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国有林场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也渐渐显露出一些弊病,如林场效益不高,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发展动力不足等。当前,国有林场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有林场虽然还可以勉强维持经营,但应用价值急剧下跌,因此国有林场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改革对于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

由于林业生态脆弱,生产周期长,独特的公益性地位,此外,国有林场功能定位模糊,运行管理体制僵化,国家财政投入低下,保障机制不完善,职工积极性不高,循环林产业起步较晚,近年来,很多国有林场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林场的发展几乎停滞,林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会对林场正常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影响。

(二)重要性

一方面,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森林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巨大,森林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国有林场不仅充当着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安全卫士的重要角色,同时还兼具木材生产、加工和人文旅游的重要功能,是我国社会主義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及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另一方面,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转型关系到我国林业发展的整体大局。同时,国有林场的改革与转型也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激发国有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来保证国有林场高效顺畅运行,是国有林场改革中需要审慎考量的问题。林业人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国有林场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升国有林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林场的发展需求,推动林场高效经营。

二、 国有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底子薄,科技水平低下

我国森林资源总数巨大,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对原木、初级木材等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林木成才周期长,林木生长速度难以跟上木材需求增长速度。致使可用林木资源的日益萎缩,相应的,国有林场的林木资源短缺、木材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逐渐显露。同时,由于国有林场建立较早,大部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老旧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国有林场木材加工能力低下,产品单一、产业链不长,国有林场收益不高。

(二)资金短缺,财政危机严重

一方面许多国有林场建立时间早,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建立完整的林业产业链,产品加工程度不高,林业产品单一且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因此林场的收入水平低下,效益不高;另一方面国有林场管理机构繁多复杂、职工数量庞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诱发财政危机。

(三)运行机制僵化

国有林场的特点是和农村交叉,一般是跨乡镇、跨县,部分大型林场跨市经营,运营监管难度大。与其他产业相比,林业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且国有林场对林业产品的加工程度不深,产业链不完整,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低下。目前国有林场的产出主要依赖于木材与木材的粗加工,产业结构相对简单,产业抵御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相对脆弱。

三、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

(一)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没有目标的努力如同在黑暗中远征。因此在国有林场的改革过程中,若想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林场的改革目标和转型方向,所有的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展开,创新运营方式和创新监管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激发国有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国有林场高效顺畅运行,林业人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国有林场进行全面而深刻地改革,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国有林场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林场的发展需求,推动林场高效经营,提高国有林场发展质量和效益,引领国有林场走现代化发展之路。

(二)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合理的林场运行机制

在明确林场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后,在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国有林场应该转变观念,建立和完善用人管理、监督审查、财政分配等制度,构建全面而完备的国有林场运行机制,保证林场工作的顺利运行,为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三)科技兴林,努力提高林场效益

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要点来进行,林场改革要综合考量林场所在地区的自然、人文条件,不能不顾实际地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改革措施和经验。国有林场应基于自身实际,走科技兴林之路,例如通过科学预防管理病虫害、种植速生丰产林、推动木材的加工,提高林业产品附加值、发展森林旅游等措施,增加林场收入,提高林场效益。

四、结语

国有林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力量,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各界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国有林场妥善地进行改革,促使其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刘云光.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初探[J].绿色科技,2019(13):247-248.

[2]廖莲花.国有林场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11):130.

作者:王珊珊 郑路

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2:

如何提高私营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摘 要:当前我国大部分林场仍然为国有林场,私营林场的数量较少。在产业调整和林业生产技术更新的过程中,林业产业也开始向着民营方向发展。作为民营林场的一个重要分支,私营林场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私营林场的产生和经营方式,并对私营林场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经营管理;经营方式;管理

私营林场的主要经营形式是家庭经营,同时也兼顾合作组织经营和企业经营。私营林场必须具备一定的运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1 私营林场的产生

尽管在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中,林业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在林业产业中仍然以国有林场作为主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林业生产中民营林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而民营林场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私营林场。在集体林权改革的过程中,不同的经营形式对林木产权和林地使用权进行具体操作,包括股份制经营、拍卖出让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管、承包经管等,从而产生了私营林场。林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不同种类的经营形式。与其他类型的林场相比,私营林场的管理模式和经营主体均有着较大的差别,其具有自主经营和自由性的特点[1]。

2 私营林场的经营模式

2.1 合作组织经营模式 由于林业产业具有较大的生產规模和较高的资金投入,因此私营林场也在广泛的发展合作经营,也就是由不同的经营主体进行联合经营,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从而形成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机制。这种经营模式能够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使私营林场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对林地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2.2 企业经营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企业有了越来越高的经营水平和越来越大的经营范围,成为了私营林场一种重要的经营模式。企业具有比较充足的资金,能够建设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入、全面的进行林业生产,同时积极发展辅助产业。企业还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些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将林场打造成为农业产品和林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地,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

2.3 家庭经营模式 家庭经营模式在私营林场中比较常见,其中也包括家庭林场。家庭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人口为依据进行劳动力分配,按照劳动力来分配荒山荒地或自留地。在家庭经营模式中还存在着一定的承包和租赁的形式,承包和租赁能够使家庭经营的经营技术得到有效的提高。当前私营林场的家庭经营模式也在不断的扩大与成熟,大规模的庄园是私营林场家庭经营模式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私营林场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灵活,由于林业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有利于私营林场的生存与发展。在自然条件较好的一些地区已经开始积极发展以林业生产为依托的加工产业。

3 提高私营林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3.1 加大对私营林场的扶持力度 私营林场出现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有利于综合开发林场,盘活林业资源,使林业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国家林业政策应该对私营林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将对私有林场的保护政策建立起来。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支持私营林场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基础建设。国家应该积极完善针对私营林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对私营林场的经营管理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指导私营林场的经营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能够规范和完善私营林场的经营权和产权,促进私营林场的规模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3]。

3.2 进一步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私营林场要获得生存与发展,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同时由于林业产业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资金投入大,回收长,资金贷款的时间和产生效益的时间往往不能同步。面对林业生产的过程,金融机构应该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来设计资金的使用,尽可能到将林业生产专项资金建立起来,从而解决这一矛盾。与此同时,私营林场非常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树苗培育、适地适树等方面。私营林场应积极发展适应自身的林下经济,实现以短养长。当地林业站应该给予私营林场一定的林业生产指导和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私营林场经营管理的转型,从而推动我国林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4]。

3.3 细化发展,规模建设 在以往的发展历程中,私营林场的经营模式往往比较粗放。这种粗放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私营林场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私营林场应该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因此私有林场应该建立责权分明、分工明确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并对工作责任进行严格的落实。为了提高经营管理的效果,私有林场还应该制定详细的奖励、处罚规定,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无论是企业经营模式还是家庭经营模式下的私营林场,都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并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发林场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于促进林场生产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员,必须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未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的人员也要给于一定的惩罚。

与此同时,私营林场还应该将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生产发展模式建立起来,明确私营林场的产权,推行现代管理制度,不断扩大私营林场的规模,提高私营林场的内部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

4 结语

在我国的国民生产中林业资源非常重要,然而我国的林业生产发展却不尽人意。林业产业的发展能够对其他辅助产业进行有效的带动,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国有林场相比,私营林场的经营更加灵活,能够积极推进林业资源的自主开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提高私营林场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充分发挥自营林场盘活林业资源、综合开发林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卢伟.浅议济源市国有林场的经营管理[J].科技视界,2016(03).

[2]彭志坚.如何经营现代化林场[J].中国林业,2012(10).

[3]翟晓松,胡海生,宋亚红.泗阳县林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02).

[4]程立军.合江林区综合开发使用林地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9).

作者:林植

国有林场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3:

大桂山林场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摘 要 林业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绿色发展的支柱力量,是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向。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大桂山林场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区基础建设、森林旅游业发展、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分析了林场面临的新问题(发展意识落后、人才队伍老化、技术骨干培养不足、林业科技推广不力、干部的科技素养有待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弱、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不足),提出了推进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应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引用一些高科技、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

关键词 大桂山林场;高质量发展;举措;问题;建议

林业产业作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绿色发展的支柱力量,是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方向,也是经济新旧动力切换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增进民生福祉,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第一位,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林业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推动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大桂山林场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林区基礎建设、森林旅游业发展、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1  大桂山林场为林业高质量发展采取的措施

1.1  依托科技力量,建设精品林

1.1.1  加强与林业科研院所的合作,总结桉树经营新技术

大桂山林场近年来加强与东门林场林科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广西林科院等林业科研院校的合作,开展新品种区域试验、桉树多代林免炼山造林养分综合管理栽培试验,推广新品种应用,探寻新的桉树可持续经营栽培技术,目前试验取得预期效果,相信将给桉树的经营带来积极影响。

1.1.2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努力实现精准施肥

通过与广西林科院合作,对全场林地、林分进行土壤养分、林木元素普查,将全场林地土壤肥力、养分情况进行分级,并根据林地土壤肥力结果及林场生产现状,及时调整和优化肥料生产配方,配制适合林场林地条件、满足林木生长所需养分且能促进林木生长的精准配方肥,通过科学、精准配方施肥,提高林地生产潜力及综合生产力,最后达到培育精品林的目的,切实提高林地单产。

1.1.3  开展高效缓释肥试验,总结新的施肥技术,降低营林成本

高效缓释肥,可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施肥人工,如果肥料成本相同的情况下达到一样的营林效果,将为林业发展带来一场革命,将大大提高工效,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营林利润空间。

1.1.4  推广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

从2018年开始,林场开始推广使用无人机。应用无人机、photoscan软件、arcgis软件等组合技术对林地进行测绘核对,大大提高了林业调查、面积勾绘的效率和准确率。

1.2  加强精细化管理,改进经营措施,提高营林质量

1.2.1  加强制度化管理,改进经营措施,提高营林质量

林场结合商品林“双千”基地建设目标,编制森林经营管理方案,制定森林质量提升指标、措施,用制度去指导、保障基地建设,同时实现森林经营的可持续。通过精准设计、不同立地条件、不同经营周期制定不同经营目标,制定实施不同抚育措施,如适当延长采伐年限、增加追肥抚育次数和施肥量、施用有机无机肥等经营措施,提高森林经营质量和效益。林场木材生产平均667 m2出材量从2016年的6.31 m3提高到2019年的7.64 m3。“十四五”期间,林场力争场内桉树每667 m2产木材达12 m3以上,场外桉树每667 m2产木材10 m3以上,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2.2  推广免炼山造林,创新造林模式

大桂山林场开展的桉树免炼山项目可降低生产成本,其单位生产成本约1 300元/667 m2,普通桉树造林模式单位生产成本达1 800元/667 m2,单位生产成本可节省500元左右;改变新造林的第一次传统抚育(铲带+全劈),用喷除草剂代替,可节省部分人工成本,工人比较好找,解决工人难找的问题。

1.2.3  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年度蓄积稳步增长

林场2014年上一轮二类调查结果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86.7 m3/hm2,2019年本轮二类调查结果用材林单位面积蓄积量97 m3/hm2,平均单位蓄积量增长了11.19%。近年来,林场加大对低产林的改造,对保存率低、长势弱的林分进行分层改造,如以路为界、以冲沟为界、以山脊为界等方式,进行不同树种的改造,做到适地适树。

1.2.4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林场森林培育保驾护航

林场加大森防工作的资金投入,购置防治设备和药物,同时加强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做好虫情病情监测、病虫害防治工作,是林场商品林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1.2.5  继续调整树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林区森林生态

选择生态脆弱区域,如河流两岸、森林公园、道路两旁及造林地选择不够科学、生长量较低、生态功能低下的桉树种植区域,通过小面积皆伐改种和套种补植珍贵乡土树种的方式,加快桉树树种结构调整,大力营造针阔和阔阔混交林、复层林,美化、亮化、贵化林分,提高森林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兼顾发挥经济效益,打造金山银山工程。

1.3  转变传统思路,创新“双千”基地建设模式

1.3.1  在“双千”基地建设中坚持效益优先为原则

因林场森林资源已达一定的体量,负债额也较大,林场在“双千”基地建设中,不再一味追求数量,而是以经济效益优先,收购树种优、土质好、潜力大、无纠纷、交通条件好的优良林地,发展精品林,不参与林场间无序竞争,不随意提高收购价格,严格按照“双千”基地建设方案标准进行林地、林木流转,切实保证林场收购林地、林木的最大效益。

1.3.2  转变思路,创新“双千”基地建设模式

林场转变传统的场外租地造林和林地收购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区直林场有资金有技术、市县镇小型林场有地的优势,合作建设“双千”基地,探索“区直林场+市县区林场基地”等利益联结机制,建设高质量商品林。

1.4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林场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支持,扩大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双千”基地建设。例如将部分林地转交给广西国控公司,利用其融资优势,提升林场融资发展能力,为“双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1.5  明确奖惩,激发动力

为了调动有收购任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凡是收购租赁(合作)信息属营林单位收集到、参与林地调查,并最终完成收购(合作)的给予相应单位一次性经费奖励,费用由各单位自主支配。林场纪委、监察部门全程把好廉政关、安全关,坚持以“重在提醒、重在预防”为出发点,突出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同时启动纠错容错机制,关心和保护动机纯正、敢于干事的干部职工,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  存在问题

2.1  观念陈旧,发展意识落后,内部机制改革步伐迟缓

虽然林场实行的是定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方案,但是有部分职工论资排辈,认为年轻人与他们的工资酬劳相差不大,而他们对林场的贡献大,积累的经验丰富,所以有时候对年轻人的想法不认同,导致年轻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2  人才队伍老化,技术骨干培养不足

根据林场人教科提供的数据,林场管理岗位的职工年龄大多为40~60岁,而30~40岁的职工在管理岗位的偏少,后备人员储备不足。从文化程度上看,林场职工有58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4人),拥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有272人,占比46.58%。虽这两年引进了不少年轻人,但整体文化程度不高,需要培养的时间长。林场的森林资源面积不断增加,但其地处偏远及政策问題纳入编制的人数少,导致高水平的人才难以引进,特别是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林场对培养全能型、一专多能型人才投入不足,整个林场未形成你争我敢的工作氛围。

2.3  林业科技推广不力,干部的科技素养有待提升

林业科技推广不力,干部的科技素养有待提升。林场对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未认识到科技投入会给兴林富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广效果不明显。

2.4  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弱

由于林场人才储备、防治经费不足,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未配备相关实验仪器,无法及时开展病虫害的监测、预防、控制,在病虫害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5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森林资源调查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这几年林场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报告都是外包,因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任务重、时间紧的工程,所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有些数据未进行详细核实,会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进而导致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精细化程度不高,不能直观反映林地小班经营投资及生长现状。尤其是场外森林资源没有及时更新,林场调查队每年都只做场内森林资源“一张图”更新工作,导致场外森林资源信息不完善,增加了场外林地的经营风险。

2.6  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不足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林业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加上林草机械购买政策扶持少,导致林场在病虫害防治器械、森林防火监测设备、营造林、采运机械装备都是设备单一,现代化水平不高。例如,病虫害防治采用的是普通的便携式小型喷雾器、高射程喷雾机,未采用飞机、无人机等空中喷洒新设备进行防治。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林场应该多招一些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储备后续力量,对这些人才进行全方面的培养,鼓励年轻人大胆主持和参与林业项目。在职称评聘方面,因林场处于艰苦边远地区,林场可向上级申请适当提高林场林业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放宽专业技术职位评聘条件。

3.2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国有林场应重视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良好的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要围绕现代林业、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多功能森林经营开展科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搞好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推广,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要优化第一产业,依托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加强示范基地建设,把林场建设成各具特色的林业长期科研和示范基地。

3.3  应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推进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全场所经营的林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化管理,建立林地小班跟踪管理信息系统,对小班的造林时间、苗木种源、抚育措施、施肥品牌及施肥量、年生长量、生产成本等指标进行全程记录监控,为实现精细化经营管理提供依据。

3.4  引用一些高科技、现代化林业机械设备

采用新型设备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减少安全隐患,而且可降低林业生产成本,提高林业生产效率。

4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林场全体职工共同努力,把林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去不断落实,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从而推进林场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易  婧)

作者:周娟

上一篇:有效型教学初中地理论文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