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

2022-04-17

【摘要】做好森林的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粗浅认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 篇1:

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有林场实施森林分类经营中有关政策和管理体制问题,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等,并对此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森林; 分类经营; 林业

一、国有林场分类经营的历史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日趋剧烈。与此同时,森林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林业不但是一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同时也是生态公益功能生产部门。但是,在分类经营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对林业生态公益功能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宣传上,还未能做到针对森林的公益功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措施,也未能理顺受益与经营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直接影响到生态公益林经营和商品林经营两者之间的正常关系,使两者的主体功能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国有林场在我国北方林区占有重要地位,经过数十年的经营,这些国有林场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经营条件,正成为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林业在下世纪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由于经营体制不顺,产业单一,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部分国有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搞好国有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国有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三、国有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

2.实施分类经营可使生态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经营和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

3.森林分类经营是国有林场林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保证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

四、现行经营管理体制与林业分类经营

我国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

但是,也应看到,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

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

其次,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场又是不合理的。

第三,现行税费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冲突。林场在木材生产过程中,通过缴交“两金”体现部门管理关系,这种方式缺乏根据。而林场占有的林地资源,国家投资等又未在林场的经营成果分配中体现。

五、国有林场分类经营措施探讨

1.国有林场划类经营

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

2.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对国有林场划类经营后,还应对国有林场的资源划类经营。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

严格来说,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参考文献:

[1]于东海.关于国有林场森林实行分类经营的几点思考[J] 东方企业文化,2011(08)

[2]马其新.国有林场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处境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

作者:徐兰丽

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 篇2:

小议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途径

【摘要】 做好森林的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 森林 分类经营 创新途径

引言

由于经营体制不顺,产业单一,林业分类经营问题未能很好解决,再加上严格计划的约束,近几年来,在实现造林绿化后,部分林场不能很快转到高效林业方向上来,从而造成林场效益下降,经营风险承受能力降低,经济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做好林场的林业分类经营,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对生态公益林实施有效的经营和保护成为林场当前生产经营活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途径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1.1有利于商品林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得到保护

生态公益林的主体功能是森林的生态防护效益,这种效益的受益主体往往不是森林经营者,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经营不投入,而经营者主体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类经营不能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国有林场的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成为林场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经营对象。由于没有产出,林场不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有效经营。因此,在未实施分类经营的情况下,由于不能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权益与责任关系,防护林等生态公益林不可能实施有效的经营,大大降低了防护效益。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理顺投入产出关系,明确责权关系,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效解决生态公益投入,可使其不再成为经营单位的经营负担,有利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使其生态防护效益得到时最大限度发挥。

1.3有利于林地资源有效利用

林地是国有林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由于受经营管理水平限制,一方面是林场为了维护林地所有权不得不花大量精力,另一方面,林场对有限的林地资源利用效力低。实施分类经营后,通过对现有林地科学规划,按森林主体功能划分经营类型,同时在商品林经营中大力发展高效林业,可以有效解决国有林场林地利用效力低下问题。

2. 森林分类经营的现状

我国国有林场现行管理体制已沿用多年。其基本特点是把国有林场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在商品生产中,林场向国家纳税体现与国家的经济关系,向主管部门缴纳各种专项费用体现隶属管理关系;对木材实行限额采伐。这种管理体制有其合理性,在林场经济自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国家事业费投入,解决了林场建设初期的造林投入。同时,通过集中專项费用筹集了大量林业基本建设资金,为大规模绿化造林提供了投入保证。在我国林木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实行限额采伐也是保护有限林木资源的最有效手段。要实现分类经营,现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从责、权、利关系看,实施分类经营后,商品林的经营完全是商品生产行为,林场的商品林经营活动应等同于企业的商品生产活动。林场的生产经营应计算投入产出,占用生产资源应支付一定的代价。林场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所有权分配,而现行管理体制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从投入关系分析,林场投入的两个问题未能很好解决,第一,林场现有商品林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形成的,由于林场实行事业化管理,这部分商品林林场在生产受益中,未能把国家投入的利益体现出来。第二,林场的生态公益林是林场的非商品生产对象,但林场必须投放生产资源经营管理,这对国有林场又是不合理的。第三,现行税费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行为有冲突。林场在木材生产过程中,通过缴交“两金”体现部门管理关系,这种方式缺乏根据。而林场占有的林地资源,国家投资等又未在林场的经营成果分配中体现。这显然不是规范企业的管理方法。

3. 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途径

3.1国有林场实施划类经营

国有林场实施分类经营首先应解决国有林场的划类经营问题。措施上可根据林场资源构成情况把国有林场划为两大类型,即经营商品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和经营生态公益林为主的国有林场。对于商品生产型国有林场按规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资源应缴纳林地占用费,国家投资形成的资产应折成股份,在林场分配过程中,国家股份所得应上缴代表国家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管理部门,林场的经营活动照章纳税,林场的经营活动投入应通过国家计划解决,这部分资金又可通过向受益部门收取森林效益补偿费解决。在不影响森林生态防护效益的条件下,允许林场积极从事商品生产,增强林场的经济活力。我区的大部分水源林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可按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防护林占绝对优势的国有林场也应作为生态公益型林场经营管理。

3.2森林资源规划经营

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其经营投入主要通过经营管理投入预算由国家投资解决。商品经营型国有林场由于存在两类资源,还必须对森林资源划类经营。对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场自主经营,国家或主管部门少干预;对于生态公益林应实行森林效益补偿制,解决其经营投入。实施时,可由主管部门向受益部门征收,林场则通过税费减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拥有生态公益林数量多少,根据经营管理投入大小确定林场应是补偿额。任何森林资源都具有一定的生态公益功能,因此,所谓兼用型森林资源不应再补偿其生态公益功能,理由是该类森林是有产出的,其经营投入小于产业,通过森林生产经营完全可解决投入来源。

3.3改革森林经营机制

森林经营新机制应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群众的主动参与、市场资源的合理利用、政策的激励和法制的规范,使政策具有保障性、牵引性和长效性。应重点制定商品林经营政策、公益林限制性利用政策、规范林木林地流转政策、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政策、发展林地经济政策。在保证森林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打破旧的经营体制对新的林业产权制度下森林生产经营活动的束缚,最大限度地赋予林农经营活动自主权。

3.4制定商品林经营规程

既有森林经营作业技术规程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制定的,其森林培育、森林经营、森林产品的规格标准和生产经营目的已不适应现代林业体制的要求,应当建立科学的适于商品林个体经营的森林经营作业新规程,新规程要具备操作简便、运用灵活、安全高效的特点,实现森林经营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全.浅谈林场森林分类经营[J].大观周刊.2011.45.

[2]郝忠勋.林业可持续发展与分类经营[J].科学与财富.2011.1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延寿县林业局北安林场)

作者:吕红云

林场分类经营分析论文 篇3:

浅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作用

摘 要:森林分类经营对森林资源保护意义重大,对国家所提出的森林保护工程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而在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中,最不可忽略的重点就是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利用科学的规划手段,对其工作进行完善,突出对森林资源保护、经营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作用进行简单阐述,并明确指出其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如何有效发挥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作用,提出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森林资源;分类经营;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作用;任务

森林分类经营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管理策略,而在分类经营中,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规划设计,以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分类、经营与管理,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加强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工作重要性与作用的认识,明确其工作宗旨与细节任务,并且将作用发挥到实际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中,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为林业发展奠基科学、可靠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作用

1、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目的

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以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清查。其成果亦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限额,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在森林调查规划设计体系中,林业区划、资源调查是基础,森林经营方案是其成果;利用森林经营方案去组织、指导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和林业生产建设。

2、指导林业生产建设

通过森林资源调查,具体落实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林种区划,编制林业局、林场森林分类经营实施方案,明确森林经营方针、目标,提出林业产业结构、森林结构调查目标和各森林经理期的具体调整指标,并将其作为森林保护、经营、更新、抚育、采伐、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等项规划设计的依据,按时限落实到林班、小班,用以指导林业生产建设。各林业局、林场的森林资源调查,每隔森林经理期(10a)进行一次,每次都要总结上一经理期执行经营方案的效果与存在问题,用以作为编制下一森林经理期分类经营方案的重要依据。依此逐个森林经理期地开展,循序渐进,使林业结构,尤其是森林结构的调整,逐经理期地提高其合理性,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或地区的森林分类经营长远规划总方案的目标。

二、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分类经营中的任务

1、合理区划森林

(1)林种区划

地类划分:主要依据土地的现实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进行分类。将土地总面积(不含水域)划分为两大类。林种区划:根据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主导目的,将森林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2)三类林划分

以现代林业理论、“林业分工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社会对森林的生态和经济的不同需求,以及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水系、山脉特征等,将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其中生态公益林又根据保护程度的不同将其划分为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简称重点公益林)和一般保护的生态公益林(简称一般公益林),并分别按照各自特点和规律确定其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效。

(3) 组织生产建设区划

一是大区域区划,按照打破现有行政界限,以山系、水系为单元的要求,坚持适度规模原则,相同类别的森林应相对集中连片,便于集中管护、整体治理、集约经营,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小区域区划,即林业局、林场、林班、小班区划。对林业局、林场区划应作必要的调整,在面积上要解决大小的问题,按照以营林为基础,以场定产,以场轮伐的原则进行调整。

2、适时查清资源,实行资源动态监测

(1)适时查清资源

实行以林为主,林区多资源综合调查。依据资源调查的目的和要求,每5a进行一次资源監测性的连续清查;对各林业局、林场每10a进行一次资源经理调查;依据调查资料和森林分类经营方案设计,组织好每年的作业设计调查,把森林采伐、林分改造、抚育采伐、更新造林等任务落实到实处,适应组织森林分类经营和生产建设之需要。

(2)资源动态监测

强调生产作业后现场验收、现场变档;强调资源监督部门参与现场验收,就能从资源消耗的源头上堵死漏洞,确保资源档案的真实性。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用遥感信息开展森林资源监测。建立森林资源消长预测数据库,在监测森林面积、蓄积消长原因分析上下功夫。为搞好资源动态监测和消长预测,必须对林班、小班区划要固定,搞准各类林分的自然生长率。

3、编制并组织指导森林分类经营方案的实施

一是上级资源管理部门,按照分类经营方案规划设计的各年度的采伐、抚育、更新造林、林分改造和新开农牧副渔小班,颁发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许可证。由各林业局资源管理部门组织三类调查,形成设计文件,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并由上级资源管理部门颁发作业许可证;二是林业局资源管理部门与驻局、场资源监督部门,要及时组织生产作业后的现场验收,合格者颁发验收合格证。无合格证,上级主管部门不批下一作业证。

三、发挥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作用及任务的保障措施

1、提高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认识

林业生产、经营期间,森林分类经营方案要注重对森林资源的产量保证计划,对营林、采伐以及其他相关工作都要实施科学整顿,在产业结构调整下,来实现林业建设目标,并对工作进行考核与评价,对其管理质量与林业生产经营效益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并对森林资源分类经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同时发扬服务性工作态度,使之成为自觉、主动、积极的工作状态。

2、提高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质量

加强对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质量控制,细化到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如:森林分类、林种区划、经营区划等各方面,做到精细管理与规划设计,建立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编制好产业管理政策与管护目标,相关部门要对经营方案进行审核与评估,待符合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提出的建设要求,方可实施。

3、建立健全各项法规

《森林法》是我国在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绿色产业平衡发展的理念之上所规定,森林分类经营中,也要对其规定着重考虑,并建立健全的法规,其法规要细节化、详细化、科学化、合理化,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法律原则。将法规应用于实际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中,一来约束工作的规范、合法行为,二来为工作提供权益保障。

4、加大科技投入

盲目投资是森林建设中最大的风险因素,而对于当前森林分类经营管理来说,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的落实,可以有效避免投资风险。森林资源调查工作者,要经常开办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有计划地组织森林分类经营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张成哲.浅谈森林调查庂划设计[J].世界家苑,2013(8);

[2] 李琦.新时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的思路[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2).

作者:张宏波

上一篇:活禽市场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电网生产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