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信贷外汇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贸易信贷表现为进出口商之间直接提供的信贷,收付汇与进出口时间错配,是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管理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为企业调整资金流与货物流的时间差提供了便利,但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长期存在。通过剖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事中事后监测机制,优化贸易信贷管理政策等完善贸易信贷管理的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贸易信贷外汇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贸易信贷外汇管理论文 篇1:

贸易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摘要】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中国大陆居民与境外非居民(含港、澳、台地区)间,由货物交易的卖方和买方之间直接提供信贷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即由于商品的资金支付时间与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时间不同而形成的债权和债务。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及我国经济的稳定向好和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大量短期套利资金以贸易信贷名义进出我国,给我国跨境资金管理造成一定冲击。

【关键词】贸易信贷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贸易信贷管理现状

根据《国际收支手册》定义,贸易信贷的实质是反映企业货物流与资金流之间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关系,包含贸易信贷资产和贸易信贷负债两大项目。其中,贸易信贷资产包括贸易出口应收款和贸易进口预付款;贸易信贷负债包括贸易进口应付款和贸易出口预收款。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尽管国内房价继续大幅上涨,CPI持续高位运行,GDP连续多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重,但我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势头。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张,我国贸易信贷将延续增长趋势。

二、我国贸易信贷管理有效性分析

目前,贸易信贷统计监测管理主要通过贸易信贷登记和贸易信贷调查两种手段得以实现。其中,贸易信贷登记在整个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是对贸易项下出口预收货款、延期收款、进口预付货款、延期付款实行逐笔登记的管理模式,该制度实施以来,进一步完善了贸易信贷统计监测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对贸易项下跨境资金的均衡管理。虽然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在政策设计等具体细节方面尚存在欠缺和不足,但应该看到,该政策在贸易信贷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了贸易信贷管理统计体系,统计数据全面性、准确性得以提高

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的实施,将货物贸易项下对外债权债务全部纳入管理,构建了全口径贸易信贷管理体系。贸易信贷统计监测盲区现象得以改进,统计数据全面性和准确性全面提升。贸易信贷登记政策实施前,贸易信贷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中的预收货款和预付货款申报数据,以及贸易信贷调查中对贸易信贷数据的估算。

(二)完善贸易信贷监测体系,大大降低了“国际热钱”借道贸易途径入境的可能性

将贸易项下债权债务全部纳入监管视野,对企业特别是有非法企图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政策实施前,过度宽松的预收货款和预付货款管理政策,曾使合法形式遮掩下的非法资金运作路径一度畅通。将贸易信贷纳入债权债务管理,屏蔽了贸易项下的“热钱”运作,其收付均受到严格控制。

(三)通过加强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企业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得以提升

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实施后,有效抑制了异常跨境资金流动。贸易信贷登记管理政策实施后,企业逐笔进行贸易信贷合同登记、提款登记、注销等手续。通过登记系统控制贸易信贷业务,企业程序性违规的政策性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增强了银行前台人员的监管责任,减少了银行的业务审核难度,控制了由虚假贸易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三、我国贸易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规定不完善,导致监管难度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预收货款贸易方式的真实性难判断。政策规定,企业在银行办理出口收汇资金的结汇或划转手续时,无需提交出口报关单,银行无法判断企业该笔资金为预收货款还是货到付款,若企业对其发生的预收货款隐瞒不报,则银行无法对企业是否登记进行及时监督,只能根据企业自行申报的贸易方式为其办理业务,企业不进行贸易信贷预收货款相关登记即可将资金结汇或划转,造成外债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影响外汇局对企业贸易信贷行为的监管。

2.预收货款余额管理存在漏洞。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上线时,根据企业前十二个月收汇情况在该系统中核定给企业预收货款初始可收汇余额,由于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预收货款项下无银行端口,如企业单次或累计预收货款金额未超过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最初的预收货款可收汇余额,则企业在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中不做相关登记也可在银行结汇。

3.延期收款政策不衔接。出口管理政策规定,企业在银行办理正常的结汇手续无需提供出口报关单,所以,银行无法判断判断资金是否为延期收款;而贸易信贷管理政策规定,银行在办理延期收款的结汇或划转手续时,需要审核企业提交的出口报关单。若企业其延期收款不予申报,则银行无法监督企业是否已办理贸易信贷登记并予以注销债权登记。

(二)系統功能不健全,导致监测准确性不高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登记信息的准确性问题。目前,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只有延期付款和延期收款的注销登记由银行进行操作,其余各项贸易信贷业务的合同、提款/付汇/债权及注销等信息均由企业在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中自行登记。

2.登记信息的及时性问题。政策对企业各项业务的登记时间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企业需结汇或付汇时才进行提款或债权登记、在预收货款或预付货款额度不够的情况下才进行注销登记等情况。超期限登记、超期限注销造成系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贸易信贷行为,无法满足外汇局统计监测的需要。

3.系统功能更新滞后问题。目前,相关文件已取消预付货款企业注销申请与外汇局确认注销申请环节,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外汇局端)预付货款货到注销与退汇注销的审核功能已不存在,而相关的功能模块依然保留,相对应的注销登记查询功能至今未及时完善。

4.系统功能不完善问题。目前,外汇局针对企业贸易信贷行为的非现场监测主要依托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系统及进出口相关监管系统对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关联信息进行核对。

三、政策建议:完善政策规定,堵塞管理漏洞

一是增加出口报关单校验功能。在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系统中增加银行端用户的电子关单查询功能,以关单号进行识别。银行在处理业务前,如企业申报收汇款项为预收货款,则银行依管理政策进行操作和审核。

二是增加预收货款银行端口。借鉴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预付货款、延期收款、延付货款须逐笔指定银行的做法,增加预收货款银行端,银行办理预收货款项下结汇时,需登陆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进行核查才可结汇,以此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对企业贸易信贷登记行为的有效监管。

三是明确预收货款期限,严格退汇管理。规定贸易信贷预收货款的总时长,明确预收货款登记与注销的最长期限为一年,对登记期限超过一年的按借用外债管理,杜绝企业短债长用;加强对预收货款退回境外的监管,严格审核未出口报关却已预收全部或部分货款的退汇,堵住不明性质资金通过贸易收汇途径规避监管的渠道。

作者简介:梁建华(1968-),男,汉族,山西太原人,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山西省分局,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与外汇管理。

作者:梁建华

贸易信贷外汇管理论文 篇2:

现行贸易信贷报告制度的缺陷及改进

摘要:贸易信贷表现为进出口商之间直接提供的信贷,收付汇与进出口时间错配,是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真实性管理的重要内容。现行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为企业调整资金流与货物流的时间差提供了便利,但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长期存在。通过剖析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强化事中事后监测机制,优化贸易信贷管理政策等完善贸易信贷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贸易信贷 货物贸易收支 贸易信贷报告制度

贸易信贷是因款项支付与货物所有权转移非同步而与交易对手形成的债权和债务,产生的基础是进出口贸易。自2012年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以来,外汇局实施企业自主的贸易信贷报告制度,即企业通过系统对符合条件的预收货款、预付货款、延期收款、延期付款事项如实进行报告,便利企业自行调整收付汇资金流与进出口货物流之间的时间差。但近几年的改革实践显示,企业贸易信贷报告比例偏低,漏报、迟报、错报现象较为普遍。数据质量是有效实施贸易信贷监管的基础,报告不准确意味着资金流与货物流时间差调整不到位,二者在总量上无法自行匹配,违背外汇局贸易信贷管理改革的初衷,降低了事中事后监管效率,影响外汇收支形势预判,不利于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一、贸易信贷报告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山西省贸易信贷业务总体呈现较快发展态势,根据外汇局系统统计,贸易信贷余额自2012年以来持续保持净负债状态,2018年末全省净负债余额7.97亿美元,是2014年末的7倍,2016年末的3倍。贸易信贷净额与收支缺口之间理论上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山西省实际情况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质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报告数据“量”分析:企业主动报告意愿不强

以山西省预收货款报告数据为例,从企业报告数据笔数及金额占比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从国际收支申报信息与贸易信贷报告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入手开展数据比对分析,通过匹配查询国际收支申报号码,筛选出预收货款项下企业报告数据。根据近五年企业预收货款报告筛选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预收货款报告金额占比大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国际收支统计的预收申报数据明显不一致,初步判定企业报告数据无法真实反映预收货款的实际情况;二是剔除降级企业报告数据外,自主性报告金额占比在1%至3%区间,反映出企业自主性报告意愿不强;三是企业报告笔数占比远高于金额占比,说明报告金额集中在小额交易,部分大额预收货款未作报告。

(二)报告数据“质”分析:企业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长期存在

以延期收款報告为例,我们首先按照延期收款报告中预计收款月份汇总报告金额,然后通过比对到期月份报告总额与当月实际收汇总额,判断企业报告是否准确,当企业实际收汇总额小于报告总额时,说明企业实际上未按照预计收汇期限收汇。下表列示了山西省2018年度各月延期收款报告数据质量情况,粗略估算,报告差错率年度平均值在60%以上,说明报告数据质量不高问题较为显著。

二、原因分析

(一)企业重视不够,主动报告意愿较弱

一是企业政策理解不到位,内部管理欠缺。内控制度健全、人员相对固定的企业政策理解相对透彻,漏报、错报情况较少;而业务量较小的企业人员更换频繁,工作衔接不到位,政策传递不畅通,漏报、错报情况频发。二是部分大型企业贸易信贷报告工作量大。省内几家大型企业主导地区资金流向,贸易信贷报告质量直接影响地区贸易信贷数据,这些企业报告工作量大,给企业经营带来不便,也给外汇监管造成压力。某企业通过铁路运输进口高碳铬铁,按照车皮分批逐笔报关,单一合同项下进口报关单份数逾千,延期付款报告笔数逾千;某企业集中付汇包含合同数量较多,每笔付汇对应合同平均在百笔以上。这类企业反映按照政策勉强可以保证新增报告数据,但无法保证逐笔跟踪后期的资金收付时间,因此,预计时间无法确保与实际相符。三是报告精准度较差。受报告“窗口期”30天的限制,许多企业反映多数进出口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较模糊,30天内无法精确地预估未来进出口或收付汇的时间。为避免迟报漏报情况发生,企业通常采用拉长预计时间的方法,目的是为后期调整留出足够的余地。这种报告模式无法在期限上反映贸易信贷的真实情况,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政策层面缺乏保证数据完整、准确的配套机制

一是现行政策侧重于贸易信贷数据如何采集、采集范围、企业未及时履行报告义务的责任等内容,缺乏贸易信贷专项监测制度。一方面,系统无法实现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自动校验功能,报告是否准确需要通过事后核查逐笔判断。另一方面,违规处罚以降级为主,但降级对部分企业惩戒效果不力,无法激发企业对贸易信贷报告的重视。根据日常事中事后监测情况,近几年八成B、C类企业被降级的原因是企业由于自身原因未进行义务性报告。二是缺失银行审核环节,对企业报告行为无法形成硬约束。企业报告制度只涉及企业与外汇局两个主体,企业端和外汇局端两个端口,企业自主从企业端或者到外汇局现场进行补报告,银行为企业办理资金收付时,对企业的报告行为无需知晓,也无需对企业的报告事项进行审核。三是现行政策报告范围不全面。现有制度贸易信贷义务性报告概念过于狭窄,结算币种侧重于外币结算,未涵盖人民币结算的资金收付;结算方式侧重于电汇结算,出口项下采用的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无法涵盖,如出口项下远期信用证收汇、远期托收,同样存在出口货物流与收汇资金流时间差超过90天的情况等。

三、政策建议

现阶段,完善贸易信贷管理制度的总体思路,一是立足于调整资金流与货物流时间差这一核心,在强化贸易信贷数据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二是疏堵并举,加强事后监测和核查力度,并根据宏观形势变化不断调整监管的强度与方向。

(一)强化事中事后监测机制

1.宏观层面优化贸易信贷监测指标。为掌握贸易信贷对货物贸易收支形势的影响,提升防范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效果,建议对现有贸易信贷监测指标进行优化。一方面,适应国际收支统计需要,增设债权债务类指标,如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指标;另一方面,便于分析贸易信贷对外债管理的影响,增设中长期债权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中长期债务类贸易信贷余额及比率等指标。这些指标适用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分析,各地可以根据实际设置预警值。

2.微观层面增加贸易信贷数据校验功能。为核实贸易信贷报告数据的真实性,建议在外汇局端增加数据校验功能模块,系统根据“合同号”自动关联贸易信贷报告数据、进出口及收付汇数据,按月生成贸易信贷校验数据,列示校验成功与校验不成功数据表,校验成功意味着企业如实完成贸易信贷报告,反之则说明报告数据质量存在问题。这一功能是货物贸易总量核查机制的有效补充,可以提高外汇局事中事后监测核查效率。校验数据的精准度依赖完整准确的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与海关报关单数据信息,目前,付汇申报信息中有“合同号”栏位,但属于非必输项,而收汇申报信息中无此栏位,建议与总局国际收支部门沟通此事。

(二)优化贸易信贷管理政策

1.增加银行审核环节。建议在银行端添加审核企业义务性报告模块,银行在办理出口项下先出口后收汇、进口项下先进口后付汇时,需审核企业报告事项的准确性后再进行资金的收付;而办理出口项下先收汇后出口、进口项下先付汇后进口时,银行需督促企业在收付汇后30日内进行义务性报告。增加银行审核环节,客观上可以约束银行履行展业原则,同时提高企业贸易信贷报告数据的质量。

2.开辟差异化报告通道。一是拓展差异化管理思路,将现行逐笔报告制度改变为多选合并报告制度,允许多份关单或多笔收付汇数据合并进行一次性报告;二是完善货物贸易监测系统功能,在“企业报告”模块中增加“特大型企业报告”菜单,为特大型企业提供批量报告通道;三是加强大型企业贸易信贷监管,明确大型企业贸易信贷报告责任,加大核查和惩处力度,防范企业利用批量报告规避外汇监管。

3.重新明确贸易信贷报告范围。鉴于总量核查的频率是按月开展,建议改变现有的延收、延付项下货物流与资金流时间差90日内自主性报告的规定,调整为凡是符合资金流与货物流时间差在30日以上的均属于义务性报告范围,且不区分币种,资金流与货物流双边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情形也属于义务性报告范围。

4.适度放宽企业报告系统操作的时间。为便利企业系统操作,缓解外汇局现场报告压力,建议有条件地放宽企业系统操作时间,若企业调整报告两次以上且期限超过360天时,企业不可以在企业端自行调整,企业端自动提示需持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局进行调整。

作者:张蓉

贸易信贷外汇管理论文 篇3:

贸易信贷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贸易信贷是指发生在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由于进出口货物所有权转移和资金收付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直接商业信用,贸易信贷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细致进行贸易信贷调查,对于全面准确掌握我国贸易信贷状况,监测贸易条件变化、调整对外贸易管理政策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贸易信贷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本项下延期付汇管理方法存在问题。为加强贸易信贷管理和规范业务发展,外汇局先后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并将金额20万美元以上、期限在180天以上的延期付款纳入外债登记管理。尽管这种做法从理论上讲有助于遏制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但管理成本比较高,有效性也不容乐观。二是经常项下延期付汇管理存在问题。外汇局下发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进口延期付汇、远期付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登记货到汇款项下单笔报关单未付汇金额在等值50万美元以上,且预计付汇日期超过报关单进口日期90天以上的贸易进口付汇。投机的交易主体仍有可能通过缩短期限或减少单笔报关单付汇额,规避监管。三是预收货款没有纳入外债管理。目前国际收支系统可以统计出预收货款的发生额,出口核报系统因没有预收货款的系统设置,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累计核销额,两系统轧差后无法统计出预收货款余额。四是企业边境贸易人民币跨境资金疑有漏报现象。贸易信贷调查中了解到,很多企业账户有大额提现行为,而该企业国际收支申报数据为零,人民币资金形成的贸易信贷是否应申报、应申报的笔数和金额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和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

作为一种应急措施,外汇管理可以对延期付汇采取较为严格的管理措施,但从长远看,贸易信贷仅仅是投机活动的载体之一,外汇局应避免“一刀切”式的管理,在确保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同时,便利贸易活动的开展。外汇局应加强对跨国公司关联交易和异常资金流动的监控。贸易信贷具有笔数多、变动频繁的特点,采取逐笔登记的做法并不可取。外汇局应当利用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贸易信贷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由外汇局直接从海关总署读取贸易信贷调查企业的进出口明细数据,与外汇局出口收汇核报系统、进口付汇监管系统的进出口核销数据轧差,推算出被抽样企业的贸易信贷数据,并逐步通过建立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当数据出现异常时,外汇局可以要求有关企业说明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做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贸易便利化,同时也能够保证贸易信贷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资本流动监测预警的水平。

(二)加强延期付汇管理

一是建议对“贸易进口付汇监管系统”进行升级,在系统中增加延期付汇的总量目标管理。通过系统监测延期付汇已办理情况,掌握延期付汇未办理余额,防范集中付汇风险;二是尽快统一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对延期付汇的管理口径,加强外债全口径管理,减化企业登记手续,实现数据的统一协调监管;三是建议在进行国际收支申报时,填写延期付汇登记编号,在非现场核查时就能及时发现登记备案的付汇日期与实际付汇日期的不匹配现象,掌握资金流向和动态,加强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做好预警分析;四是开展对企业进口后不付汇情况的试点调查,摸清企业进口不付汇原因,验证校对贸易信贷调查的呆坏账金额,准确测算全面掌握我国外债情况。

(三)将预收货款纳入外债管理指标

完善出口核报系统功能,对预收货款的核销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测,确定一定期限(3个月以上的)的预收货款作为融资贷款,由外汇局通知企业比照外债进行登记,纳入外债管理范围。在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中,增加详细的贸易融资监测内容,细化各项监测指标,提高异常资金预测的前瞻性。对预收货款结汇后退回进行严格把关。企业办理出口预收货款退汇,应要求企业提供预收货款资金使用清单,对不合规定的退汇要求,不予核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一步调查,对资金使用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严重不符的,按规定予以处罚。杜绝无实际贸易背景的资金以预收货款的形式流入流出。将除船舶、石油等行业外有大额预收货款的企业或退款较多的企业列入重点监测对象,在保证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的情况下控制和防范短期资本的冲击。

(四)完善造船业预收货款管理规定

外汇管理部门应放宽对造船业预收货款结汇限制。建议规定外汇指定银行可凭造船企业提供造船合同副本上的价格条款,认证企业所收到的外汇是船东为履行船舶建造合同而支付的进度款后,即可办理入账或结汇使用。反之,转入企业的专项外汇账户─待结汇户。在船舶产品实现出口销售,取得出口报关单和出口收汇核销单后,由造船企业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与此同时,银行按造船合同进行考核,如发现有不良记录,报外汇局处罚。

(五)完善贸易信贷调查体系

外管部门应严格审核、区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项下的贸易信贷,对贸易信贷进行有效监管,防止企业或个人采用贸易信贷的方式进行非法资金转移。进一步改善海关、商检、税务、工商、外汇局等政府职能部门联合协作服务机制,完善联合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使边境贸易尽快达到“通关”手续简便、费用降低、税收减半、人民币结算、退税落实到位的良好局面,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外管部门应审时度势,扩大贸易信贷调查范围,探讨对边境贸易人民币清算产生贸易信贷的调查方法,更好地为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王若平)

作者:张 莉

上一篇:电力企业物资管理论文下一篇:电力营销稽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