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信贷政策研究论文

2022-04-19

針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财政部回应称,这次调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财政部网站的一则公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的形势下,这一决定“令人费解”。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主要依据是“长时间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货币信贷政策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货币信贷政策研究论文 篇1:

风云 数据

风云 数据

风云

●央行负币政策微调

央行在日前召开的分支行行长会上表示,下半年人民银行要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要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要注重货币信贷增长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央行此次还特别提出,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

●经济明显回稳向好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说,总的来看,上半年,去年四季度国民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他说,从需求情况看,扩大内需对促进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继续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

●保增长转向保稳定

一边是迅速回暖的房地产市场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另外一边是急剧上升的价格背后潜藏的泡沫风险,房地产政策何去何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日前在中国地产金融峰会上表示,保增长政策效应和触底回升的势头较为明显,下一步的政策着力点将是保持市场稳定,即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的前提下,对政策做出适当的完善和微调。

●白酒提价在即

国税总局透露,为有效遏制白酒生产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规避生产环节消费税,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出台了白酒消费税征管新政策。税务总局制定的《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将对计税价格偏低的白酒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有关管理办法将于8月1日起实施。某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消费税出台后,酒厂提价的可能性较大。预计提价将在中秋前后。”

数据

8.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汇丰银行等23家研究机构共同发布的“朗润预测”显示,我国今年第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可能实现8.9%的增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则下降1.0%。据悉,参加此次“朗润预测”的包括北京大学、社科院数量所、中金公司、瑞银证券、国家信息中心、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汇丰银行等23家顶级中外宏观经济研究机构,包括孙明春、宋国青、汪涛等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均参与预测。

50%

今年政府启动了4万亿元的刺激计划,“铁、公、基”被认为是此轮刺激计划中最大的受益方。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获得信贷的同时,专家认为也隐含了危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表示,今年以来信贷投放增长速度过快、贷款结构不合理令人担心。调研发现,中国新增信贷7.37万亿元中的大约50%的资金流向了股市、房地产、票据市场。他表示:“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的捆绑”。

569万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上半年全国的就业情况。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3%。“从数字变化来看,就业数字变化呈现V形,去年4季度是V形左半边,今年一季度是V形的右半边,下降得快,回升得也快,好于我们的预期。今年一季度以来,城镇就业逐月回升,二季度基本趋于稳定。”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如此表示。

1200亿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日益明确和国内股市的持续反弹,二季度海外资金也呈现出加速流入中国市场的态势。来自美国基金研究机构EPFR的统计显示,二季度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净流入中国股市资金规模创历史新高,主流QFII合计净流入36亿美元。此外,据联合证券测算,包含QFII在内,二季度约有超过1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000亿元)热钱涌入中国,超越了2007年一季度732亿美元的历史高点。

货币信贷政策研究论文 篇2:

中国对标普“降级”给予有力还击

針对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中国财政部回应称,这次调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财政部网站的一则公告指出,在中国经济增长基础更加稳固的形势下,这一决定“令人费解”。

标准普尔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主要依据是“长时间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

财政部表示,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这种看法忽视了中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特点,忽视了中国政府支出所形成的财富积累与物质支撑。”

“这是国际评级机构长期以来所持的惯性思维与基于发达国家经验对中国经济的误读。”公告称。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审慎放贷、强化监管和防控信用风险来保持好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完全可以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在谈到信贷增长时,财政部指出将通过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来解决地方债问题。标普的报告认为,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仍在举债支持公共投资,未来债务偿还可能动用政府资源。财政部回应称,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在内的地方国有企业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其举借的债务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表示,全球通行的债务分析框架存在问题,关注债务规模、GDP比重,而忽视了债务用途。中国的债务大部分用于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认为,和标普同列三大评级机构的穆迪在2017年5月也降低了中国的信用评级,所以标普的下调“并不令人意外”。

乔宝云说,标普所采用的理论没有合理评估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

经济学家刘鎏则认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长达五年的增长放缓后开始显现企稳向好的迹象,经济增长比五年前更加健康,可持续性增强。因此,部分海外观察人士,包括其评级机构,在评估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时候显得有点滞后。

刘鎏说,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可以提醒中国应当关注经济中存在的效率不足并认识到加快推进改革的必要性。但是,此次评级下调并不表明中国信用风险上升或是基本面恶化。

货币信贷政策研究论文 篇3:

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工具及其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摘 要:2007年,经济“过热”,物价涨幅“过快”,通货膨胀“压力”等字眼频频见报,中央银行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从2007年初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多次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都是为了控制经济过热。最明显的“过热”,恐怕是2007年大盘指数上扬步伐,在第四次加息声刚落,上证指数就轻松地突破5 000点。人们一方面对股市充满了信心,经中报调整后的动态市盈率仍然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倍。另一方面人们的信心改变不了股价高悬、风险增大的事实。

关键词: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

各种货币流通形式是现代经济社会的神经,不可或缺,一动百动。中央银行正是控制这些神经的大脑,举足轻重。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运用手中的工具,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影响信贷总规模,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央行究竟用那些工具来执行它的货币政策呢?

一、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

各国关于金融的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吸纳的存款中的一部分存入中央银行,这部分资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只要提高准备金率,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最强有力的工具就属存款准备金政策。今年的股市从4 500~5 500的疯狂,到近期的4 900~5 100的回落,都可以见到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威力。从一个国家来看,各个商业银行银行吸收的存款数额庞大,总额都是以万亿计,在这样的基数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就会引起法定存款准备金成百上千亿的变动。通过这个工具,中央银行就能将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进行最直接的控制。中央银行只要小幅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就会对全社会货币流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2.公开市场操作

它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如国债)的活动。央行在市场购买的有价证券,就会向卖出者支付货币,这样就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公开市场操作最早出现在美国,自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商业银行贷款限额的控制后,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重要工具。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形式分为人民币操作和外汇操作。因为公开市场操作对经济的震动较小,所以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公开市场操作是最方便灵活、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流通。

3.再贴现政策

贴现,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之前,为获取现款而向银行贴付一定利息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两者都是以转让有效票据——银行承兑汇票为前提的。它不仅影响商业银行筹资成本,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控制货币供应总量,而且可以按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有选择地对不同种类的票据进行融资,促进结构调整。央行调整再贴现率,相当于调整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对其信用扩张积极性进行影响,那么货币供应量也就同时受影响进行调整。再贴现工具的力度比较温和,不会猛烈冲击市场经济行为。同时,它也有不足之处,毕竟现在商业银行有众多的融资渠道,不一定非得向中央银行求助。

(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1.利率政策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它的升降变化反映了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所采用的利率;再贴现利率,指金融机构将所持有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办理再贴现所采用的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交存的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利率水平也不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资金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了合理的利率水平。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逐步推进,作为过渡措施,央行目前对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对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商业银行可以在此情况下自主决定利率水平。当央行调整基准利率时,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会随之调整,老百姓就能切身感受到利率的变化了。2007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多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政策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意愿下降已明显放缓,在当前的物价和利率水平下,认为“更多储蓄”最合算的居民比第一、二、三季度降幅分别为5.6、4.0和0.9个百分点,幅度明显减小。第三季度,储蓄存款余额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工具的运用,利率调整逐年频繁,利率调控方式更为灵活,控制机制日趋完善。随着我国的利率正在逐步向市场化迈进,作为货币政策重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将逐步从对利率的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化。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国家政府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现在我国的汇率改革正在朝着汇率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政府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这是因为汇率政策的目的是保证国际收支平衡,在物价稳定情况下的经济增长,和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007年5月21日,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日波动区间上限扩大至0.5%,这对于我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将对促进和稳定经济发展起到重大的影响。

3.央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这种环境下,经济、金融形势往往容易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因此,央行也会审时度势采取灵活、有效、形式多样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这些货币政策包括现金收支计划,特别存款账户,窗口指导以及货币发行等。

[HS(3]二、货币工具在我国货币政策调节市场中的运用[HS)]

我国央行在不同时期根据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它的货币政策,以保证经济在一切稳定的情况下飞速发展。我国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在关键时候,不同时期,我国央行利用了不同的货币工具来调节市场。

2003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在反通货紧缩的同时,2003年我国经济出现了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为此央行为了紧缩银根,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为应对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调高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对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了风险提示等。同时为了使货币政策更趋于独立,成立了银监会,实现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有效分离。此外,通过央行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极大地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些影响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如部分行业盲目重复建设、能源交通出现了多年少有的瓶颈制约,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2004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宏观调控得当,初步遏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人民银行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各方面入手,加强金融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抓紧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制度性建设,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三是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央行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四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是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六是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七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八是积极推动金融企业改革;九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4年从总体看,金融运行健康平稳,信贷结构进一步改善,基本建设等固定资产贷款继续得到控制,流动资金贷款逐步增多。

2005年,我国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保持在15%左右(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均为15%)。整个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增长,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总体和年初预定目标相差不大。2005年物价上涨仍保持4%左右的水平,央行在2004年对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点后,存款利率仍为“负”。“负利率”的长期持续将导致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趋势更为明显。所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已步入较为稳定时期,为减轻通货膨胀压力,防止资产泡沫,理顺资金供求关系,央行逐步、小幅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其根本目的在于稳定货币市场利率,争取恢复对货币市场的控制权,削弱因汇改等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国内利率结构扭曲,以降低未来货币政策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保持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适度控制是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6年,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的平稳增长,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增强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二是落实利率市场改革的相关政策,研究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利率体系、票据市场利率以及市场化产品的定价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协调各利率的关系,提高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利率定价能力;三是发挥信贷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积极发挥货币政策在优化信贷政策中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既要增加对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有效益有市场的企业的贷款,继续增加对农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就学的信贷,又要提高金融资产质量,改进金融服务,引导商业银行增强对周期变化的风险控制能力;四是按照金融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继续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五是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建设和金融市场创新。六是研究扩大消费的金融支持措施,推广信用卡等个人消费业务。

2007—2008年,由于十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配合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把握好金融调控力度,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经历连续四年两位数增长后,中国经济形势已发生较大变化。2007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2007年3月份的3.3%上扬到2007年10月份的6.5%,通胀压力加大。2007年前10月新增贷款是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2007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2006年末高1.53个百分点。面对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新变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被确定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2007年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坚持稳健的前提下,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已释放出了适当控制货币投放的信号。对于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在2007年的“一个防止”的基础上增加为“两个防止”: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中央将如何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一直是大家观望的焦点。明年货币政策“从紧”,事实上用“更紧”比较准确。因为2007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从紧的。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提升利率,全额对冲外汇流入,定向发行票据,特别国债的发行等等,组合的货币政策是前所未有的从紧态势。鉴于在连续多次加息后,继续加息势必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外,由于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中国的利率政策所受到的牵制越来越大。近期央行并没有因为有些数据依然偏高而立即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体现了央行在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因素加大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决策的谨慎性,因此加息决策将日趋谨慎。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的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将面临传导机制不够畅通、独立性受制于国际资本流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冲击调控目标基础等四大挑战。以更多综合措施回收流动性将成为今后从紧货币政策的一大特征。明年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应该会进一步加大,预计汇率工具将在2008年货币政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货币工具为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着作用。但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密切。因此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奏效。

参考文献:

[1]刘锡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中央经济会议.明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EB/OL].来源:新华网,2007-12-06.

[3]廖文,张祥龙.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EB/OL].来源www.studa.net ,2007-03-22.

[4]中国人民银行[EB/OL].http://www.pbc.gov.cn/.

The Means Used in Monetary Police of China’s Central Bank and its Actual Use in China

GUOQiang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yang455000,China)

Key words:China’s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y; mean;use

(责任编辑:陈丽敏)

作者:郭 强

上一篇: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论文下一篇:统筹城乡成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