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9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支持系统是以动态资源建设平台为核心,以网络学习与信息平台为辅助,提供基于完整的网上虚拟学习和教学的系统应用架构。平台可分两部分重点建设,其一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其二是基于学生互动和问题排解的虚拟课室。本文仅以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做相关的阐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摘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对小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进一步做好传统文化的引入,切实发挥出传统文化的教育指导性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导入传统文化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两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价值与策略

引言

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总结和民族精神的概括,同时也是人民的心灵寄托。在小学教育中,就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从而对小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从目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有着诸多价值,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

一、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便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中华历史凝缩与概括,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认知和思维都不成熟。那么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便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价值理解。基于此,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便能够更好地摆正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针对我国小学教育工作的展开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重要前提。同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也存在着很多有益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文载体。基于此,更需要教师利用好这些载体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并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所含有的精华,并且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品德修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一)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直观性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入越来越密切,也衍生出了很多全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开传统文化教学,能够针对其复杂的内容来进行简化,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事业。那么在以往传统文化教学中,由于传统文化教学本身的枯燥性,小学生往往难以提起兴趣,多会表现出抗拒、厌烦等负面情绪。那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基于视频载体、音频载体、图片载体来进行传统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传播,学生的体验来更有乐趣。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喜好来进行分析,以更为生动、童趣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讲解。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播放一些传统文化的动画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情节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之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对内容进行延展,从而深化学生的传统文化理解。此外,在网络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教师整合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首先设置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结合一个主题来整理相同的资源,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加强学生对一种文化的理解以及对一种价值观的认同,提高传统文化的质量。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

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勵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教师要认识到,无论是常规的语文教学还是传统文化教学,教学对象都是学生,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让是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那么在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思考便十分重要。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一个主题来构建情境,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前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屈原的文章来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向学生介绍屈原这一人物,之后教师对学生分组,让学生思考能够从屈原身上看到什么,又可以学习什么。同时,结合学生的参考,教师可以导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对其进行转化,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也体现出传统文化学习的实践意义。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端午节的主题来给学生布置课后的实践作业,和父母一起包粽子等,从而在实践活动下,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学习感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进一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并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对小学生的价值观来进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直观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探索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丽英.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24):2.

[2] 张洪山.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 女报:时尚版, 2020, 000(001):P.1-1.

[3] 王晓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0(10):3.

作者:林海依

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2: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内容建设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支持系统是以动态资源建设平台为核心,以网络学习与信息平台为辅助,提供基于完整的网上虚拟学习和教学的系统应用架构。平台可分两部分重点建设,其一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其二是基于学生互动和问题排解的虚拟课室。本文仅以当前较为关注的问题——基于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建设平台做相关的阐述。

一、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开发定位

从国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来看,资源建设平台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从集中式共享到分布式共建,从同一知识点的单人开发到多人协作开发等不同层次的变化。从资源平台的发展现状来看,基于静态素材的资源管理平台目前已在中小学中普遍应用,而基于动态资源建设的同步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则成为新一轮建设与应用的重点。其中,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应用将有效提升资源的纵深应用效果,使资源不断优化精减,向实时、够用、好用等高效应用方向发展。

主题资源学习社区平台的建设要突破现在的各类资源平台开发的理论框架,从单一的资源建设功能中解决出来。考虑到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整合设计思路,其开发定位应为动态资源开发与网络备课教学整合的应用平台,具备动态资源开发、协作共建、备课授课、网上学习、资源应用统计等常规应用功能,而这些功能并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集合各功能应用的一个整合应用平台,通过教师日常备课的过程完成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网上授课和自主学习的应用环境。从图1系统功能架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平台旨在建立一种动态产出式的主题资源库,而这种动态产出的应用核心在于逐步积累教师日常备课中的一些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建构同步应用的教学资源,再将这些资源用于网络课堂教学,提供给学习者用做网上自主学习。资源平台设计中还可以有整合应用老版资源库的功能,避免各阶段资源建设的浪费,做到有效的重复利用。

图1

二、主题资源内容建设分析

主题资源的建设思路是以主题教育理论为基础,以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或具备密切关联的一个知识点内容为主题,采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以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作为中心来组织学生活动需要的工具、软件和各类网络资源。它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资源,也是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整合应用模式。从内容结构来看,主题资源的内容可从表现形式上分为专题资源、素材资源、工具资源和交流资源四部分。

◆ 专题资源 以国内外主题知识网站为主的资源,如中国科普网(http://www.kepu.gov.cn)、故宫博物院(http://www.dpm.org.cn)、中国国家百科全书(http://countries-book.db66.com)等。这类网站以提供专业化加工的主题知识资源为主,提供行业知识信息,面向各类学习者。

◆ 素材资源 目前应用的一些企业资源库产品和学校或教委自建的各类教学素材。

◆ 工具资源 基于资源开发和应用的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软件,如自主学习流程设计模板,电子学案、教学辅助流程设计模板,交流反馈设计模板等。

◆ 交流资源 人文资源,包括网络终端后面的各类专业人员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对话、思想、经验、技巧等。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资源的创建者,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资源。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网上课程资源,还是各类课外资源,资源的建设内容将由面向教师“以教为主”的助教型资源向面向学生“以学为主”的学习型资源过渡。过去资源建设的内容比较注重传授型教学,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型学习,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问题导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学习型资源的支持,如专题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络主题探究资源、专题学习网站等。

基于以上分析,网络主题资源的内容建设策略应重点强调学习者所处的学习资源环境、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的实现等几个方面。资源素材的建设也应围绕结构化、系统化的主题知识内容而设计。

通过对主题资源内容的建设分析,我们可确定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理论框架(图2)。

 图2

 

静态资源以主题知识点为主,能满足课改和教学整合应用需求中的快速分类查询,知识点应同国家资源建设元数据规范的编码与目录结构相对应,便于后期的扩展与规范化管理。静态资源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应提供系统化学习与知识建构的资源内容表现方式,便于使用者采用多种学习模式来完成自主学习。动态资源以交流、档案袋、跟踪评价、成果展示、经验总结、问题反馈、答疑互动、协作学习、备课授课过程等动态的应用为主,满足即时、变化、互动的资源应用需求。动态资源更多体现在资源平台系统的功能体系与应用环境结构的设计上,重点包括平台自身的设计和人文应用环境的机制设计两个方面。在静态和动态资源应用结合的基础上,形成典型的网络课程学习环境和课外交流互动环境,满足教师、学生、家长大众化应用的需求。

三、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可操作性分析

资源建设及整合应用的可行性操作方法是提供一个以数字化、资源化、整合化为特征,以使用者主动参与为主体的网络应用环境。

在主题资源的内容开发中,应强调两种环境的建设,一种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资源内容设计方案,另一种是以建设者为主体的资源制作开发方案。这两种环境在应用中互为一体、相互关联,使用者也是资源的制作者。以课程资源开发为例,对学习者来说,提供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首要的就是考虑建立在学生兴趣和受益基础上的、主动积极的参与,而这种兴趣和受益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主题内容设计、学习指导、组织和管理。因此,主题资源内容开发的素材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 主题资源知识点内容 包括各种学习资源(课内外的知识点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基本常识、生活指南、做人做事的正确规范与良好习惯案例、人际关系沟通技能等)、学生成果资源(案例、方法、技巧、成果、榜样,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一种思想导向)、典型问题答疑资源,面向学生的娱乐资源和研究性学习资源等。资源内容也应建立在一种有意识的正确引导上,而不是盲目堆积。学习资源让学生更多地领悟知识的价值,掌握正确的知识观。主题学习的资源内容本身先期不宜大而全,否则只是理想化模式。不如先侧重某个应用局部和重点,达到应用效果后再逐步扩展完善,采用从下到上的“反包围”策略。如南京小学生作文网站、广东的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等。无论主题资源的内容是宏观的还是细节处的,主题资源内容都应有清晰而鲜明的教育功能体现。

● 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交流氛围 包括学生在应用资源和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过程档案与评价记录(误区、理解、心理障碍、生理问题、个人隐私等),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日常的简单反馈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小問题”,让学生感受到“网络大家庭”真正的好处。学生互动交流的氛围需要以学生有兴趣的资源内容为基础,以教学者组织、引导、使用资源,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关键点,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良好的应用氛围。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只有资源没有指导,是无法搭建起良好的应用氛围的。

● 教师指导与组织管理环境 首先,重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答疑、组织和管理等手段,保障主题资源学习的网上应用环境,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应用氛围,培养做人、做事的良好心态。知识易授,心态难改;技能可教,思维难学。第二,可考虑开辟教师自主学习和继续教育的专栏,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一个有效的网络应用环境,同样包括教师的业务知识(思想、方法、知识、能力、技巧等)、教师心路历程、教师心理障碍、教师问题答疑等,构建教师日常教学与交流的应用环境,提高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些方面的内容建设可直接调用或整合已有的各类主题知识网站的内容,不必重复开发。

以上三方面的功能综合起来即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资源学习社区。主题资源内容的开发不能仅仅局限于现有的课本资源的知识范围,应提升到从知识到观念,再到人文素养的范畴,从而达到可持续性创造应用氛围的目的。

目前依赖于企业开发的主题资源库内容均滞后于教学改革的进程,滞后于教学思想与内容规划的变化,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重点以“舞台建设”和整合现有资源为主,搭建一个适合于主题资源建设与应用体系的环境,提供适合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基础资源,创设一种良好的应用氛围,使全体使用者在应用过程中完成资源内容的个性化建设。

本课题受上海市局管科技发展基金资助(05JG05065)

参考文献

[1]孙迪,余胜泉.建构基于学习对象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板[J].开放教育研究. 2005,(2).

[2]黎加厚.创造教育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DB/OL]. http://www.being.org.cn/sikao/elenv.htm.

[3]庄秀丽.如何让教育主题资源网站走进课堂[J].信息技术教育.2005,(2).

[4]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探寻[DB/OL].中国教育网络http://www.media.edu.cn/zhuan_jia_shi_ dian_5196/20060714/t20060714_188424.shtml.

[5]钟和军.新课程视野下学科网站的有效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5,(9).

[6]雷丽霞.引领和落实: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中国教育报.2005,9,12.第6版.

[7]曹晓明.基于網络的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DB/OL].http://www.etc.edu.cn/lab/group/Aming%20introduce/paper/tbl.doc.

[8]武法提.基于web的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

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开幕

[本刊讯] 2006年11月3日,由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全国远程办指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中国电脑教育报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承办的“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暨第四届中国电脑教育年会(EIC2006)”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年会以“资源整合、应用创新、区域共享”为主题,来自信息产业部、教育部、全国远程办等主管部门领导,中央电教馆领导,全国各地市县教育局局长,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长,权威的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以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的企业代表共计600多人出席会议。

此次年会致力于调动全社会力量,推广最新技术应用领域的成功经验,探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创新模式,进行跨行业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希望以此为契机,为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营造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高效平台,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机制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创新应用。大会还力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源整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提高农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此外,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深入挖掘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新的市场与应用也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阮 滢)

作者:陈伟平 盛英洁 梁志华

基于网络资源的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浅析现代化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基于群文教学的课堂需要大量知识的呈现,现代化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并不断延伸拓展。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对群文阅读的利弊分析,对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索,给今后语文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关键词】利弊分析;有效运用;建议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Group Essay Reading

(Jiayuguan City Yucai School,Gansu Province,China)ZHOU Jia

一、信息技术对群文阅读的利弊分析

(一)智能化平台介入,拉近了学生与知识的有效距离

1.信息技术搭建了课下交流分享的桥梁。传统的教学任务基本上从每天放学后就结束了,课堂实效教师当天无法有效掌控。而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各种“网络学习”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发布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开展线上交流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掌握课后学生的学习实效。学生也可以弥补课堂上“没听懂”的缺失,通过线上交流实现“补课”,实践检验中,效果良好。2.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课堂角色的转换。传统课堂的主角往往是教师,授课工具、展示教具等极其有限,“满堂灌”“填鸭式”“囫囵吐枣”等问题不乏少数。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下的“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拓展群文阅读课堂的容量,还可以开展更多诸如自主式、互助式、交流式等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融入适应—主动发挥的转变。

(二)信息化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给师生提出了严峻挑战

1.信息技术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储量,传统认知中的“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理念在现代化信息时代已成为过去,信息技术的操控能力、多元信息的整合能力、课堂教学的实际驾驭能力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信息化的实际运用中面临着极大挑战。网络信息的有效监管给家长增加了额外负担。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呈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了多次筛选组合后的精品信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而网络信息充斥着太多负面内容,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得到的往往是未经过滤净化的“第一手”信息,有些甚至充斥着各种不良内容,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时,网络学习的过于便利也容易形成“网络综合症”,失去自我思考、自我探究的空间,因此,学生不仅需要自律,更需要他律,无形中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二、信息化手段在群文阅读中的有效运用

(一)加强线上分析研判,提高议题的科学性

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文眼”,必须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延展性,围绕议题而选择的多个文本才能凸显关联性、互补性,从而开展小组合作式、思维启发式、互动交流式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而传统的备课方式、集体教研活动受到在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研究讨论不够深入,碰到分歧点时,现场无法有效达成共识,效率不高。实践中,我们教研小组有效利用疫情防控的“错峰”手段,在放学回家后展开线上分析研判,围绕待定的议题,每人利用手中的网络资源多方查找信息,在相互针锋相对的讨论中,极大程度地节省了集体备课的时间,议题生成的科学性得到了有效印证。

(二)利用在线评估鉴定,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经教研小组成员反复研判测试,利用“电子书包”软件给学生设置预习作业,包括了听说读写、词句理解、修辞手法测试、中心思想归纳等核心内容,并通过在线设置完成时间来检查预习效率。教师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即可随时得到学生预习的信息和结果,及时掌握学情,有效调整教学设计,达到胸有成竹的目的。同时,该软件的“家长提醒”功能不仅有效控制了学生的上网时间,更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浏览、侵入,及时进行报警提醒和强制删除,有效解决了监管不当的问题。

三、有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以上有效探索是通过点对点的形式提出了信息化教育潜在的不稳定因素的有效对策,在群文阅读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基于我小组研究过程中的点滴积累,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要有效开展分层教学,避免“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

群文阅读实际上是一种高级的教学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能够在短期适应,在承认并接受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我们的议题生成、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因材施教,尤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优良并转化提升,更加注重学困生的课堂接受能力,才能避免群文阅读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出现学习好的学生更好、学习不好的学生更差,图了形式、走了过场的问题。

(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避免“过犹不及”的问题

课堂中级目标的设置绝对不可以缺少“核心素养”这个关键环节,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内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愫,逐步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要合理运用信息化,避免“本末倒置”的问题信息技术是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载体之一,并非全部。现实教学中往往看到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尽快掌握群文阅读的各类技巧而走入误区,花费了大量精力投入网络研究中,有效辅导少了,面对面的点评少了,网络平台反倒成了师生之间的“隐形墙”。群文阅读依然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力支撑,切不可用一段段的音频视频纯粹代替教师的心灵朗读,用一篇篇网络片段代替课文完整性的呈现,出现核心与方法本末倒置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桂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J].名师在线,2020(10).

(责编 张欣)

作者:周佳

上一篇:德育教学中心理阻抗研究论文下一篇:投资开放式基金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