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28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物特征基因的提取出发,进而展开对特征基因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聚类以及到最终的特征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出结论。本文研究内容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比较同种样本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形态下的基因表达差异来得到对我们人类自身有益的、对科学领域研究有价值的基因信息,从而更好的给生物技术领域提供数据支持。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 篇1:

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各个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企业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统计分析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尤其在基层统计分析工作中,统计人员需要采取合理的统一分析方法,积累并收集数据资料,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基于此,文章阐述了统计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基层统计工作的意义,研究了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推动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基层统计工作;应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6.158

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越来越重视服务意识,这就使得统计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现阶段,在基层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统计人员能力有限,无法完成统计工作,为统计工作的有效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统计分析方法是一种新型方法,现已被应用在基层统计工作中,解决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有效地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

1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1.1 统计分析方法的概念

统计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和关系,是在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和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方式。统计分析法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对象的数量、规模、速度、范围和程度等各项数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和发展趋势,能够正确地解释并预测相关事物。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电子计算技术已得到了广泛应用,统计分析法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是应用数学方式、模型及时地统计并分析调查中的数据、信息和资料,最终得出定量结论,其具有科学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特点。工作人员在应用统计分析法时,需要确保历史统计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制定标准的合理性,还应重视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避免影响标准的科学性。

1.2 统计分析方法的种类

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等级资料的统计方法。其中,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针对四格表和R×C表利用检验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有序变量)是对性质和类别的等级进行分组,再清点每组观察单位个数所得到的资料。

2 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统计分析方法是主要的应用方法,其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现阶段,很多工作人员无法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为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填写报表、计算数据,这就使得统计工作的重视度和社会关注度有所降低。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资料开发、利用、整理、设计、分析和调查等,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整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完成调查工作前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因此,统计报告的准确性在领导进行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统计数据分析工作有助于领导在应用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及时地反映出统计分析工作中的问题,为阅读、理解和利用提供便利。

3 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3.1 选题

在统计工作开展过程中,选题是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一般而言,选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其主要方法是:其一,积累并比较统计数据,分析各个数据之间的差异,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明确选题方向;其二,掌握统计工作的动态和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过程中确定选题。因此,统计人员需要及时分析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领导层决策问题等,有针对性地填写统计分析报告,满足工作和生存的需求;其三,统计人员需要在掌握时事和新闻的基础上,确定选题,以企业生活和生存中的大事件为题,充分了解并落实国家的政策和方针,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成选题,发挥出统计分析工作的优势;其四,分析并总结统计方法和相关工作结合,优化并创新统计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行选题。选题和统计工作联系十分紧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提高统计工作的整体水平,推动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资料收集

其一,积极应用报表资料。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报表资料的准确性、完善性和连续性,为统计分析工作提供支持,充分发挥出统计分析工作自身的优势。其二,利用相关部门的资料。一般而言,业务部门的资料比统计部门的资料更具全面性和精细性,这就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资料支持,这也成为了相关部门收集资料的方法。其三,利用专题资料。由于专题资料比较详细,因而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统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统计问题,以做出正确判断。其四,参考同行业的资料。在统计分析工作中,统计人员需要参考同行业的资料,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到统计问题。

3.3 整理资料

通常情况下,统计工作会涉及很多数据,但原始数据具有凌乱性和复杂性特点,无法直接应用到统计分析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其进行处理。在传统的统计工作中,原始资料的整理工作是由人工操作完成的,这项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都比较低,数据资料的分析存在很大的误差,极易出现重大错误,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整理相关资料,确保资料整理手段的多样化、操作的自动化。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中的自动编程技术为数据整理和归纳的自动化提供了支持,根据操作人员的指示命令,输出利用的数据结果,机械化操作是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内容,简化了传统资料整理工作的程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的整体效率。

3.4 统计分析

在统计分析工作中,统计人员可以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以实现预期的统计分析结果。一般情况下,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存在很大的联系,如成本和耗材、产量和质量、财耗和质量、成本和质量等,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在编写统计分析报告过程中,确保数据收集的准确性。统计分析工作能够监督并校检数据重量,及时发现数据中的差错。例如,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用材料成本检测材料单耗,能够及时发现材料单耗增加的原因,通过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降低材料的消耗量。除此之外,政府部门在撰写统计分析方案,能够掌握地区的经济形势,制定出合理的决策。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平均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统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进行使用。

3.5 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是应用简明的数字,分析统计资料和相关情况,以此为基础反映客观现实。在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其一,确保措辞和用语的规范性;其二,应用统计表辅助语言,将数据作为主要语言,明确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其三,全面分析统计数据、材料和信息,使用抽象力的方式对其进行综合性概括,论证数据和材料,将其作为统计分析报告中的中心论点;其四,在说明具体情况和原因的情况下,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4 结 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基层统计工作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人员为了做好统计分析工作,需要收集并积累相应的数据和资料,分析工作和生存中存在的問题,确保资料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以此为基础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方春颖.统计数据失真与基层统计工作的完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26):78-79.

[2]李冬梅.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219.

[3]郭倩.浅析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6):195-196.

作者:班玉秋

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 篇2:

关于生物特征基因数据的统计学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从生物特征基因的提取出发,进而展开对特征基因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聚类以及到最终的特征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得出结论。本文研究内容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比较同种样本在不同时期或不同形态下的基因表达差异来得到对我们人类自身有益的、对科学领域研究有价值的基因信息,从而更好的给生物技术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生物信息;特征基因;统计学分析;数据挖掘

提及特征基因数据,就不得不说起生物信息学,人类在该领域进行的挖掘、剖析等操作依旧是将计算机作为关键的方式及工具,其探究活动以蛋白质学与基因组学为主。具体来说,它是在分子层面,通过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及统计分析中衍生出的一系列方法,将切入点选择为基因组DNA分子序列,在将蛋白质编码信息数据获悉之后对其展开结构模拟与预估,并以此为据来针对特定蛋白质功能展开药物开发的一类学科。因而,以内容为基准,可对生物信息学做出如下阐述:新兴算法和统计学研究;数据集的转化和分析;开发针对数据管理的新工具。而本文所做的工作,则是简要说明生物特征基因数据分析的过程,包括从最初的样本数据预处理到后期的统计聚类分析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科技持续精进的大背景下,基因组计划的发展也表现得颇为迅猛,但是相应的数据量也在日益增长,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生物信息领域的一些相关方法来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这些信息才能变成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即只有借助生物学手段对此类信息加以处理之后才可以对基因组产生无误的理解与认识。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生物信息学发展方面,国外给予了极高的关注,诸多的专业研究组织及企业接二连三的创立,相应的科技企业以及制药工业内部的相应部门也愈来愈多。1993年,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开始筹备创建。1995年,日本也建立了信息生物学中心CIB。现如今,大部分核酸及蛋白质数据库都是源自于上述三个国家。而现阶段全球最大的分子生物信息研究、研发及服务组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是由欧洲国家所创建,其借助计算机网络达成了德、法、英等多国相应资源的共同分享。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又各自创设了自有的相应机构及数据库,并且都有自己的核心分析技术,为自己国家在该领域内的发展提供支持,其中一部分也会向全球公开供应。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们国家关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先后建成了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信息中心等,一些高等院校也已将该学科作为一门专业进行开设。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创建了生物信息学项目,国家 863计划也特意创设了与其相关的技术主题,以国家需求为内驱力,促使该学科长足发展。不过,由于研究开展的时间较晚加之其他的多个缘由,导致我们国家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落后。由此可见,我国对生物信息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刻不容缓。

二、特征基因数据的预处理

(一)生物数据特点

细胞在特定条件中的全基因组数据都可借助生物微阵列实验而获取,数百数千个基因在细胞中的绝对或者相对丰度都涵盖在其内,而条件不一样下的相应数据即可构成一个A×B的数据矩阵M,通常状况下A>>B,各个基因HYPERLINK"http://www.bio1000.com/reseach/gene/"\t"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fenzi/_blank"在某种条件下的表达水准都可借助其中相应的元素加以代表,而基因在B个条件下的表达则由行向量所代表,某条件下各个基因的表达则由水平列向量所代表。

(二)数据处理方法

在对特征基因数据HYPERLINK"http://www.bio1000.com/zhuanti/product/201308/444070.html"\t"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fenzi/_blank"进行整理、剖析和数据挖掘前,经常要按照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对数据遗失的修补、对残缺数据的移除以及对相似数据的捏合等处理方法,按照分析的具体目的而展开过滤,同时依据分析方式来选取相应的数据转换手段。但是在现实之中,时空特异性是生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的一个特别之处,在某一条件下可以真正表达的基因所占据的比例极小。所以,DNA微阵列实验所获取的数据矩阵里出现的绝大多数基因表达谱曲线都较为平缓,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很小。生物学研究者对于此类基因通常不会过多关注,然而它们的出现却会导致数据剖析活动变得更加繁杂,并且有碍于结果的客观性,所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过滤是非常有必要的。基因表达HYPERLINK"http://www.bio1000.com/zt/gene/jiyin.html"\t"http://www.bio1000.com/experiment/fenzi/_blank"谱数据在完成此处理之后,以及在聚类分析等操作开始之前,通常还需完成数据的转换,也就是将其形式加以改变,使其更适于挖掘。由此看来,数据的转换处理离不开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标准化即为把全部数据转换至相同的一个范畴之中,从而使对比及运算都变得较为简单,然而在标准差与0较为相近的时候便会出现极大的噪声,恰是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必须完成上述的过滤处理。在標准化结束之后,各个基因表达谱的平均值都为0,标准差为1。

三、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一)数据的统计

在大部分现代生物学当中,统计分析是重中之重,是前者的根基。诸多的生物学假说都是借助繁杂的统计学模型拟合而成的。当前,统计学软件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而且使用便捷,任何人都可以借助其完成模型,数据的处理是此方面的关键。在该领域信息分析期间,统计分析的运用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不可或缺的。数据的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来判断表达出不同性状的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的对其进行聚类和比较分析。

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可在多个范畴之内加以运用,其等级相关对数据条件的要求的严苛度并不及积差相关系数,仅需两个变量的观测值是匹配的等级评定信息,或者是通过持续变量观测资料转变而获取的等级信息,都可借助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展开探究,而对两个变量的整体排列状态等都不存在限制。

肯德尔相关性分析:肯德尔相关系数是用以对两个随机变量相关性的统计值进行测量。一个肯德尔检验即可被视作一个无参数假设验证HYPERLINK"http://www.so.com/s?q=%E5%81%87%E8%AE%BE%E6%A3%80%E9%AA%8C&ie=utf8&src=se_lighten_f"\t"http://blog.sina.com.cn/s/_blank",其借助运算而获取的相关系数来对两个随机变量的统计依赖性加以验证。此系数的数值为1~1,一旦τ=1,则代表两个随机变量的等级相关性完全相同;一旦τ=1时,则结果相反;一旦τ=0,则代表二者间具有单一性。

我们主要通过这两种系数来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能够根据得到的相关性情况更好的对数据进行聚类。

(二)数据的聚类

聚类分析是统计学中极为关键的方法,应用面较为广阔。上文中首先运用统计学中的相关性分析检验如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肯德尔相关系数等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目的是以此来判断表达出不同性状基因之间的相关性,以便于更好的进行聚类。所以,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聚类方法,主要用来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Kmeans聚类:指定聚类,也就是指定变量至某一个类,必须使其与这个类中心的间距比其至其它相应中心小。它是一种迭代聚类方法,它要求最接近某一类中心距离的那些变量归为这一类,而再借助每个类中的平均将该类中心值加以代替,所以才会如此命名。这可以由一个交替最小化算法优化过程中给出,因此我们可以获得最优的中心值。算法输入:初始随机选择一个基因作为中心值,对剩余的每个基因比较到每个中心的距离的大小,将其赋给距离最小的那一类,然后重新计算该类的中心值。算法输出:不断重复上述算法,直至符合方差最低标准的聚类。

模糊聚类:此类分析是关系到事物相互间的模糊边界的时候依据相关条件展开对事物的类别划分的数学方法。在数理统计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B0%E7%90%86%E7%BB%9F%E8%AE%A1/408183"\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7%B3%8A%E8%81%9A%E7%B1%BB%E5%88%86%E6%9E%90/_blank"活动当中,经常用到聚类分析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1%9A%E7%B1%BB%E5%88%86%E6%9E%90"\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7%B3%8A%E8%81%9A%E7%B1%BB%E5%88%86%E6%9E%90/_blank",它是一种多元剖析的方式,借助数学手段对样本的关联性加以定量明确,从而使分出的类别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事物之间的界限,有些是确切的,有些则是模糊的。譬如天气的阴、晴边界即为模糊。基本过程为:变量或者样本之间的相似系数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4%BC%BC%E7%B3%BB%E6%95%B0"\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7%B3%8A%E8%81%9A%E7%B1%BB%E5%88%86%E6%9E%90/_blank"展开运算,创设模糊相似矩阵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B8%E4%BC%BC%E7%9F%A9%E9%98%B5/10369874"\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7%B3%8A%E8%81%9A%E7%B1%BB%E5%88%86%E6%9E%90/_blank";借助模糊运算来合成优化相似矩阵,以获取模糊等价矩阵HYPERLINK"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D%89%E4%BB%B7%E7%9F%A9%E9%98%B5"\t"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8%A1%E7%B3%8A%E8%81%9A%E7%B1%BB%E5%88%86%E6%9E%90/_blank";最后依照各种的截取水准λ对获取的上述矩阵加以截取类别划分。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对所研究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得到相应的分析图形与表格,最后通过分组对比获取的结果可将特征基因在各类样本数据中的表达区别展现出来。

四、总结

本文针对现代生物信息学中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伴随前者的高速发展,特定功能基因筛选己经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对生物遗传性状和生命活动有指导意义的信息已变成当前该领域的全新探索方向。在此过程中,统计学在生物信息分析活动中得到了大量的运用。同时也进行了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对待研究的样本数据做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从相关性分析到聚类分析等。文章的实施目的在于能够从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出一些对科学研究有价值的数据,以便于更好促进对生物信息领域的理解,也能更好的为人类基因组学提供数据支持。

虽然目前针对特征基因数据可以用多种分析方法来分析,但是实际操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客观因素带来的问题,比如:基因有其复杂性,故在对样本进行分析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都有其使用条件,因而不能涵盖所有类型的数据;当前对基因数据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使用的手段还很有局限性。所以,对于之后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对最终结果的论证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做进一步的基因蛋白数据库比对研究。

参考文献:

[1]郭乐乐.统计聚类在生物信息分析中的應用[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肖文莉.图形表示在生物信息学中的研究及应用[D].燕山大学硕士论文,2016.

[3]赵屹,谷瑞升,杜生明.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5).

作者简介:[JP2]赵万通(1994),男,辽宁海城人,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处理;张浩男(1994),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处理。[JP]

*通讯作者:韩延波(1977),男,辽宁营口人,大连海洋大学合作发展办公室主任,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作者:赵万通 韩延波 张浩男

计算机网络统计问题分析论文 篇3:

“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摘要:在高等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前后概念混淆不清,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够明确等现象,尤其不能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整体内容。笔者通过多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改善上述现象,提高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主线”;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高等院校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同于基础课,它涉及相关技术领域内的大量专业知识,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的需要设立的学业类别。各专业的教学内容都体现着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要素是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实际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课程内容具有专业性强、抽象概念多、逻辑关系和知识层次复杂等特点。同时,一个专业方向中的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与交叉衔接现象。

一、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传递学科信息的一个整体。在这其中,课堂教学环节所采取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地位显得十分突出。理想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有效地把教学中的各种任务、层次、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一个不断认识和逐步提高的过程。

目前,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按教材章节逐一讲解的方式进行,普遍存在前后不够连贯、拼接痕迹较重、真正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教学案例较少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不仅不利于教师教学,也不便于学生学习。具体反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是:一门专业课程结束后,不少学生对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仍然不够清晰,概念混淆,前后章节之间的关系模糊,因果关系不明确,不能很好地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出现学完后面忘记前面的现象。另外,一些主要知识点往往只出现一两次,不易深化和真正理解,只能是~知半黄中伟,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计算中心工程师。解,缺乏温故而知新的过程,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领域只能够大概了解,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不能很好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创新和探索。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二、“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思路的提出

如何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关注程度,激发学习兴趣,改善上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在课程前期就应该让学生对新课程有尽可能多的了解、认识;二是帮助学生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开始学习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较好地把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较全面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前景,紧抓课程主线,明确课程目的以及概念之间的来龙去脉,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为后面的教学过程做好铺垫,从而获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为此,笔者通过多年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所谓“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就是:先把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头至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然后利用新课程的前几个学时,对“主线”上的主要知识点先期进行较完整的介绍,重点描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结合课程主要内容穿插一些简单实用又容易理解的实例,并围绕主要知识点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安排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把这样一个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进行突出和强化。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长度可占到总课时数的5%~10%。然后,在具体讲解各章节内容时,围绕“主线”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横向展开,进行更加详细、深入地讲解,同时注意对主要知识点的合理重复讲解,每次重复并不是简单复述,而是在上次涉及到的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知识的覆盖范围或应用领域。

作为对一般按章节分步教学方法的一种改进,按“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新课程开始就对主要教学内容有个整体上的认识和映像,这对教师进一步讲解和学生下一步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特别强调专业课程的整体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便于学生对整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概念的掌握。

三、“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特色分析

根据学习心理学理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和发展智力都存在一个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存在一定的发展规律。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显然不能只是采用按章节平铺直叙的方法进行,而应该把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进行加工,营造本课程的理论和应用知识环境,形成新的语言材料。特别应采取更具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程重点内容和概念的合理有序、逐渐深入、适度重复地讲解,并结合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大脑受到反复刺激,并产生清晰的印象,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完成对概念的记忆,进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做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加工、归纳和总结等方面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是在开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前期阶段,就让学生对全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个较完整地了解。特别注重主要知识点的演变过程和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并能够清楚认识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掌握专业知识的渴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勤于思考、认真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把“要你学”变为“我要学”,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有针对性地重复和逐步深入地讲解主要知识点的内容,对主要知识点是逐步强化认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中主要概念的了解、认识和理解。

四、“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步骤

这里所说的设计步骤是指采用“主线”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任课教师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时的几个步骤。它一般包括: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围绕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课程“主线”;围绕“主线”的主要知识点引进实际应用实例;围绕“主线”,提出思考问题: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1、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

对于专业课任课教师来说,只有对学生的起始知识水平有了正确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开始准备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首先要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了解学生曾经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并与曾经教过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

和即将学习本课程的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对已学过的专业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尽可能全面地把握学生已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

2、围绕课程大纲,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课程“主线”

接下来应该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仔细分析,提炼教学的主要内容,按照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课程核心知识点和关键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系以及理论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确定应该重复和深入讲解的内容和范围,结合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按照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从头至尾纵向勾勒出课程的“主线”。此外,由于目前可选择的专业教材并不一定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需要,因此还有必要进行补充,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图书资料和专业网站等。

3、围绕“主线”的主要知识点引进实际应用实例

在讲解课程“主线”的主要知识点时,尤其应该突出各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领域中的情况、作用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应用,安排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应用实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因此,选择的应用实例应该尽量简单而且容易理解,最好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求过多的理论知识,但应该保证具有一定层次,并能够通过适当努力便可以实现的应用。

4、围绕“主线”,提出思考问题

围绕“主线”的每个知识点提出有关应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和分析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应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和连贯性。同时安排学生课后围绕上述问题查阅资料,进行简单分类、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

最后,围绕“主线”准备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这部分应该是按照教学大纲所形成的完整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主线”横向展开的内容,同时应该计划好主要知识点重复的次数以及展开讲解的广度和深度。

五、“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运用“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对两届工程网络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课程进行教学实践,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学生对全部课程各知识点的把握,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清不同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反映原来觉得枯燥乏味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其实并不难理解掌握。

2、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对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了解,对关键知识的应用范围、领域有了清楚的认识,而且接触到一‘些应用实例,因此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学习主动性明显加强,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能够主动查找有关参考资料进行自学,广开视野,扩大知识面。

3、围绕“主线”对主要知识点的多次强化,并不断深入地讲解,学生对所讲解的内容理解更加透彻,记忆更加牢固。在本教学方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上也有明显改善,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显著提高。

4、通过课后答疑发现,学生能够提出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改善。此外,在课程进行到一、两周的时候,就有许多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围绕课程内容自行搭建网络试验环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没有实行“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之前的几届学生中,只有在课程进行到最后的实训阶段才会出现,因此,能够说明通过本教学方法的改进,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快进入学习状态。

六、总结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突破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必须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实际教学环节,通过细致分析、研究和积极探索才有可能获得改进教学效果的方法。“主线”式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也正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取得的,并能够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为此,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尤其在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和易操作性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同时引入量化指标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其更趋科学、合理和完善。

责任编辑 余大品

作者:黄中伟

上一篇:政治学思想特征方面分析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与高职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