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下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27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是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教学改革下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下现代教育论文 篇1:

更新教育观念 推动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从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在现有的形势下,只有通过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目标。因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教学的各项任务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完成,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完成。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就没有素质教育。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为补充,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2.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通过深入课堂教学,我们清楚地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模式发生转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角色、学生活动、课堂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各项要求。

二、如何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1.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适合改革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一节课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从国外的新数运动,到我国的新课改,成败与否,教师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教师一定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教师基本功,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贺教学手段来驾驭课堂。同时,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效地组织教学,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提高教师的素质抓起,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自身素质,扎实的基本功,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障。

3.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还要注重必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落实的,我们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包括元认识能力、学习策略、学好基础知识、培育基本技能、培养创新个性等。

4.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想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们要通过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理论学习优化教学理念;通过解读课标优化教育思想;通过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目标;通过了解学生优化教学内容,通过探索发现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手段。

5.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面对新课程、新思想、新教材,很难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可是总的来说,一节好课应该具有“有效、科学、个性、创新”这样四个特点。从一节好课的指标体系来看,主要从教学目标、学习过程、教师基本功、学习效果这几个只要因素来考查。从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来看,主要有:新课程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讨论稿);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以学论教”评课标准等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新课程要求评课标准要多元化,目前呈现百家争鸣之势,有结果说、过程说,还有“合二为一”说,我们认为,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结果,又要看过程。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好课”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规律方法,通过“好课”增进学生的交流体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触动学生的心灵,改变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等等。总之,好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

6.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经过甄别、分析、归纳“成功学习”、“合作学习”、“目标教学”、“洋思教学经验”、“愉快教学法”、“周弘赏识教育理念”、“杜郎口教学经验”、“尝试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育教学经验,确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课堂教学的重点必须转移,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

7.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实事求,因地制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实事求的原则,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地区,不要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改革,贵在得法。在实践中,广大教师们都能够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来改革,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感到依据同样的理念来改革,不同的教师会运用不同的方法,依据同样的理念来评价一堂课,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观点。同时,由于地区的差异不同,同样的方法在不同的区域,效果也会截然不同。这说明,课堂教学改革仅仅以理念为依据是不够的,它容易带来改革的主观性,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解放学生。我们一定要通过高效教学来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者:崔安玲

课堂教学改革下现代教育论文 篇2:

探析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是军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和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全军第十五次院校会议后,我军建立了以任职教育为主体的新型院校教育体系,这既是与世界军事教育接轨的方向性调整,也是我军院校建设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各级任职教育院校根据军委和总部决策,进行了广泛的任职教育研究和探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和改革。但是,随着任职教育转型向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亟待提升等问题日渐凸显,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

任职教育是军(士)官在完成高(中)等学历教育基础上,为适应岗位职务或晋级晋升需要而进行的进修、培训或高等学位教育[1],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应用性、综合性等特点。任职教育转型作为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现已深入到各任职教育院校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改革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真正落实任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相对滞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大多数任职教育院校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认为要教育转型就必须贯彻新的教学理论、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但在吸收新思想的时候却不能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容易陷于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员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有的任职教育院校虽然鼓励教员课堂教学创新,但不注重完善、总结,不能形成长久的创新激励机制。

第二,只注重精品课示范,不注重日常课更新。任职教育的课程该怎样上,是每个任职教育院校都在思考和探索的最主要问题,许多院校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尝试的形式大多是新教法讲课比赛、精品课示范观摩等,号召大家向比赛获奖的教员、向精品课的教学模式学习。这种树立榜样、推崇典型的方式,虽然能够确定导向、营造氛围,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却未必适用。许多教员平时课程多、任务重,根本无力对课程、教法及时更新,仍然沿用着学历教育的教学传统。

第三,只注重教员的“教”,不注重学员的“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员和学员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任职教育中的学员,都是是通过了高等(中等)学历教育之后的学员,他们都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研究能力。此时的教员对他们来说,应该是指点迷津的导师,而不是手把手教他们“手艺”的师傅,这就要求教员必须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结合任职岗位的需求,使学员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由教员单方面地灌输。

二、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员在有限的培训和学习期间具备更多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换言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原则就是“课堂有效”[2],既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又重视学员学习的效果。任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原则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具备“岗位针对性”。任职教育是以强化任职素质为主的岗位教育,它贵在提高素质,重在解决工作之需,提高受训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部队建设和岗位需求进行,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以有助于培养学员任职能力的角度出发,只有能够促进学员任职能力提升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其次,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精短速成”。任职教育院校培训班次教学周期较短,长则几个月,短则十几天,教学知识的丰富性与培训时间的有限性矛盾突出。培训学员多是岗前培训,带着工作中的困惑,带着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愿望来学习,有着强烈的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盼望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内容。这就要求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必须要“精短速成”,必须紧扣当前部队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精心选择,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既要有时代性、前沿性、现实性,又要具备短时性、速成性的特点。

最后,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还必须“以学员为本”。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人和塑造人,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学员需求的满足和学员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强弱关系着带兵打仗的胜与败,关系着武器性能发挥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和信息化水平。现代战争和部队信息化建设要求军人不仅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发展潜力,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包括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带兵能力、指挥作战能力、谋划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因此,任职教育课堂教学还必须注重从多方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三、任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观念到评价机制,从教学管理到课堂组织,从教员到学员,将改革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而系统地进行。

(一)更新课堂教学观念,贯彻先进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每一位教员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开放教育、能力本位等教育理念。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员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和能力;惟有这样的新起点,不把宝贵的课堂教学耗费在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才能激发教员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员能够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确立专题实施教学;惟有这样的新起点,实践才不会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任职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也才能真正“有效”。

(二)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体现改革价值导向

从目前各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管理来看,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积极鼓励教学创新,使教学创新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鼓励教学创新,就要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一方面,鼓励教员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索新教材、新教法,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充分发掘教员的教学潜力和教学热忱。另一方面,将学员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也纳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任职教育学员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也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因此,应当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真正使学、考、用协调一致。

(三)革新课堂设计思路,突出能力培养目标

尽管“能力本位”的任职教育模式已推行多时,每个专业有专业目标、每门课程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这些目标都无不指向培养学员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但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易,培养能力难”,知识是显性的、可量化的,可以通过考试评价的;能力是隐性的、不可量化的,不易被测验考核的。所以许多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员课堂教案都过于偏重传授知识,而忽视或者无力培养实践的专业能力。

为实现任职教育培养学员岗位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合理配置教学各要素,真正把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每名教员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员的哪一种能力,如何讲课能更好地培养学员的这种能力;而且要让学员了解为什么学这门课,怎样学能更好地具备该种能力。只有教、学双方都从专业培养的能力目标入手,实现课堂教学良性互动,才能使任职教育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周道雷.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2).(责任编辑/肖莉虹)

作者:刘文娟 李会芬

课堂教学改革下现代教育论文 篇3:

浅谈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然,也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才能使我校毕业生在未来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要求教育要不断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是风起云涌。下面我就从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谈谈我的拙见:

一、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首先,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换言之,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职业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二、职业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处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但忘记了职业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通教育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只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从各种各样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合理配置课堂各要素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

反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可以最终形成哪种能力。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只有不断地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才能使我校毕业生在未来社会产业结构中和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

2.叶澜.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3.陈小冬.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性推进.

作者:张佳静

上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