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结果。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只有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论文 篇1:

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

正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永恒的主题一样,“民主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执着的追求。关注人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在推进人格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争霸天下的当今社会,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乃是重中之重。教育观念变革的四大趋势是“由狭隘的质量观转向整体素质观,由接受教育观转向自主教育观,由划一性教育观转向个性发展教育观,由‘复制型’人才观转向‘创新型’人才观,因此遵循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转变教育观念,创建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师生关系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教育变革的关键。

创新型的教師要牢固树立情感教育的理念,对学生恒有一颗爱心,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评价作为激励,而不是作为惩罚。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应试教育把‘知识传授——考试——评分——升学’作为教育过程的全部,用对好分数的现实追求来代替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追求,这是一种‘分数拜物教’。素质教育则要求学校教育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根据兴趣意愿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应牢固树立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只有切实坚持教育民主,才能尊重个体的人格,尊重个体的选择,珍视个体的差异、思维的独特,为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思维创新创设一种良性友好的健康氛围;只有做到师生和谐,才能保证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求得教育的最优绩效。

师生之间的关系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成效,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新形势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构建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传道观”。

以前,有老师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而今天,应该这样说,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做一条常流不息的小溪。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今天,“道”不仅指丰富的知识结构本身,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包括获取、运用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教好功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展示自己的“传道”水平,赢取学生的尊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道德修养,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学生的向师之心,尊师之情都是由这个基础条件而产生的。

二、教师应维护学生自尊。

教师不能在学生做错事时,当众嘲笑、漫骂学生,羞辱学生,更不能冷落难堪学生。对学生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要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尊重他们。许多伤害孩子身心和侵害孩子权利的事,都源于教师习惯于“予取予夺”的统治态度。这种高于学生,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垂直、僵化的师生关系,已渗透到教师的角角落落,成为教师的思维方式、操作方式,动不动就表露出来。当被伤害的孩子苦恼不得不上学,甚至要出事故时,教师还大吃一惊,说:“我没想到会这样严重!”因此,尊重孩子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是教育的成功基石。我们教师不仅要爱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不要把自己定位于单一的长者、管理者的角色上,而是适时变换角色,有时是大哥、大姐,有时是朋友,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懂得向孩子学习,使孩子学得更开心。尊重比热爱更为重要。因为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

三、教师应关爱学生,营造和谐亲切的交际

由于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的这种小霸王心态,即便学生犯下了错误,教师也要学会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可以用眼神或者走到其旁边轻轻提醒,然后再利用课后的时间找他好好谈谈,指出他的不足。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和他们接触,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说:课后可以和他们一起活动活动,说说笑话,聊一些生活中的常事,也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你真的很关爱他们。比如谁生病了,谁和父母闹别扭了,你都要去嘘寒问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不要摆老师架子,不要以为你是老师学生就得遵从你。

教育不能离开爱,教学应以情为先。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爱心教育。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可以从几点来体现:对学生的爱、奉献是无私的,不企求任何回报的;在课余生活里还牵挂学生,在必要时能为学生放弃休息;为教育孩子而苦思冥想,学习钻研,攻克难题;批评或处分孩子时,尽量做到不伤害孩子而又有效;树立榜样,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并持之以恒;与孩子同喜、同忧,事事为孩子着想。教师越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越和谐。当然,鼓励有爱,批评也有爱,甚至处罚照样有爱。爱是教育手段里的含金量。我们不能小看孩子,以为他们幼稚,不懂事。其实他们对教师的情感十分敏感,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批语是爱、是冷漠、或是嫌弃。中小学生的品德倾向偏重是情感,教师的爱最能打动他们。所以,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构筑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林崇德教授说:“师爱就是师德之魂。”也正如一位作家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爱那些非血缘关系的孩子,出于对祖国、对人民的挚爱,出于教师的天职。“今天孩子被教师爱,明天才会去爱别人。老师的一言一行,柔若春风,润物细无声,融洽感情。这有利于营造师生之间和谐亲切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关爱孩子就是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教师必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最反感的是老师亲疏有别,情感偏向。成绩好的,乖巧听话的学生,常受老师夸奖,有了过失教师也只是轻描淡写;成绩差、调皮的学生,老师就讨厌,小错也是大错,声色皆厉地斥责,即使做了好事也不重视,从来不给他们好脸色。于是好学生变骄,差学生自卑,丧失信心。而常常挨训的学生长大了,懂事了,反而尊重老师,看望老师。全国著名教师,对国家有贡献的专家丁有宽在“文革”中受迫害时,就是“差生”极力保护他,以致他响亮地提出“偏爱差生”的口号。教师能不能态度公正,是不是一视同仁,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对师生关系都有重大的影响。

五、教师要树立高尚的“情感观”

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年轻教师。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由于种种原因,广大教师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常常累得心力交瘁;又由于恨铁不成钢,往往气得七窍生烟而又无可奈何,这也许就是他们心情不愉快,以至早衰的重要原因。所以,首先,教师要保持健康的情绪和生活方式,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而幽默的优秀品质;其次,教师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正确处理师生间的矛盾,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做到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满足他们的正常需求。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心相通、情相连。

作者:许奇友

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论文 篇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达到素质教育要求

摘 要: 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结果。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人际关系还存在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这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忌,只有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使得师生关系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关键词: 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 终身发展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系统。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并决定着教育活动的背景和情景,影响着最终的教育结果。

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主动地调节自己,使得师生关系既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转变观念,调整角色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以师道尊严为本质特征。

新型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和谐”为本质特征,其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在这种关系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还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还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更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更教会学生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因此,教师只有从思想上根本转变观念,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才能真正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发展空间,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1.理解尊重学生。

尊重,理解,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杜绝专制作风和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尊重学生的权利、爱好、理想情感等。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能偏爱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学生,更不能歧视后进生,这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关键。

2.热爱学生。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身为教师,要能够像亲生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对学生充满热情、期望和关怀,主动地接近、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难题。师生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就很容易交流、沟通,新型师生关系由此而建立。

3.欣赏鼓励学生。

欣赏学生就是及时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诱导,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兴趣,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这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都希望受到表扬和鼓励。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还不成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欣赏学生的各方面优点,包括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品德、勇气、毅力、各种能力等的欣赏,甚至是微不足道的可取之处。

三、变革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好坏。教学方式必须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

1.变传递、灌输为平等“对话”。

我们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2.变教师呈现为学生发现。

改变传统的教学直接呈现方式或讲授结论、结果、定理、公式、法则、定律等为要求学生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学习、积累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3.变单一为多样。

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采用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提高素质,加强修养

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培养和发展,因而教师必须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准则,无论在学识,还是在做人等方面都要真正为人师表,努力成为学生敬佩的楷模。通过言传身教定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1.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工作、教学能力。

美国学者费尔德曼和普罗哈斯克的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对于能力比较高的教师内心怀着积极的期待,认为教师所讲的功课不太难,并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学习也有效果。而对于能力比较低的教师,学生的反映消极,他们不仅感到功课上较有困难,而且缺少兴趣,学习没有效果。“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准备一桶水”。这“一桶水”所折射的道理显而易见。

2.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学生最初的崇拜是盲目的,只有当老师人格魅力使学生深深折服时,他们才会找到人生起步的坐标点。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严谨治学勤于进取;举止得体儒雅可亲;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这些正是教师人格魅力之所在。

3.终身学习的能力。

随着网络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从报刊、电视、广播,甚至是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从而汲取丰富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最新、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吸取新知识充实自己,要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让自己的思想和知识落伍了,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每一个教师都不能有惰性,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要时时给自己充电,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给自己注入活力,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维持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郑日昌.真诚通情尊重——心理学家谈师生关系.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3]刘静.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师生关系研究述评.教育探索,2003.7.

[4]宋凤宁,苏良亿,林柳.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教育探索,2005.

[5]杨光英.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5.3.

[6]吴玉凤,史万军.重新认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现代中小学教育.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

[7]袁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兼谈师生话语权的共享,2009.5.

作者:迟运德 周文华

师生关系素质教育论文 篇3: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助推学校素质教育

摘要:在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老师与学生是非常关键的两大主体,各自占有无可取替的地位,而师生关系对教学与管理质量有直接影响。反思传统的小学教育情况,由于老师将更多精力用于教授知识、指导方法,却忽略了师生关系问题,尤其很多教师还采取强制性管理学生的办法,导致师生矛盾愈演愈烈,而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叛逆心增强,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对开展教育教学以及班级活动都有极大阻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助推学校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推动学校教育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学校发展; 新型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助推学生学习动力,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与依赖,更利于发挥教学改革方法与策略的积极作用,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与温暖陪伴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拉近师生之间、同窗之间的亲密关系,学生乐于交流,主动倾诉,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升学习效益、渗透德育思想都有积极意义。因此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浸润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助推学校素质教育的强大力量。

一、構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一)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影响学习效果

经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学生无论处于哪个学习阶段,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于他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既有利于激活学习兴趣,也能驱动其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深度探究。因此可以说,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初,小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陌生的学习环境,难免内心深处还有一些不适感,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周边的环境产生抵触、畏惧情绪,如果教师能多给学生一些关怀与宽慰,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内心深处产生安全感和依靠感,那么就能放下内心的戒备,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与此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为开展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奠定了基础,学生乐于与老师沟通交流,老师能第一时间获得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的放矢制定教学方案,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真正形成老师“乐学”、学生“乐教”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二)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影响心理健康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除了对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有所影响以外,还有最关键一点就是有利于协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习习惯,必将受益终生。另外,新型师生关系带给学生更多温暖,形成了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良好氛围,对于学生性格养成也有无可取替的作用,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与人格魅力感染之下,学生端正了思想态度,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处事、如何做人,无论对其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对于学生的有效教育,想要落实学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必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不同人的能力水平与学习反馈,制定针对性的学习与成长计划,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在彼此之间搭建互动沟通的桥梁,教师能够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包括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心理动向等等,通过与学生交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切实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让学生真正在教师的帮扶下获得身心健康成长。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引导学生,渗透价值观念

在学校生活中,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老师既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关注其成长动向,予以积极引导,潜移默化地渗透价值观念,影响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生成,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明辨是非能力较差,而且这个年龄活泼好动,容易犯错;对于这一现象,教师要有包容的心,遇到问题不能急于批评,而是鼓励学生正视问题,引导他们反思错误,及时纠正。如有的学生之间闹矛盾,老师要与他们认真沟通,了解事情的原委,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讨论处理办法,趁机开展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既能促进师生关系,也能保证教育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尊重信任学生,强化沟通交流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重在沟通。有了沟通,师生之间才能互相理解,而通过学生的真心表露,老师也能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一方面了解学生心理动向,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反馈的问题,另一方面反思课堂教学情况,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学习的方法等等。而为了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突破师生之间的隔阂,要创造深入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观点,无论是利用课间交流,在主题班会上交流,还是通过QQ、微信在线交流,学会理解学生,尝试站在他们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愈发地尊重信任学生,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创造所需的条件,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长。

(三)深入了解学生,关注综合发展

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管理,不仅仅在于提升成绩,除此以外的能力、素质、品德、性格养成也很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必然奠定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转变观念,把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关注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哪些问题,性格有哪些缺陷,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等等,通过沟通与交流,与学生耐心的交谈,既能换取彼此的信任与理解,也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与成长的方向,树立自信心,塑造良好人格,这才是真正为学生负责,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目的。

在我国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师生关系问题得到了学校、老师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成为驱动教育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强大力量,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影响深远。然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一门艺术,对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道德品质与人格魅力都提出更高要求,亟需从心理层面加强重视,多措并举,不懈努力,通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助推学校素质教育,将改革与创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先春.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师生关系的变化[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30):213.

[2]李淑艳.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J].新课程,2020,(9):133.

[3]赵英男.基于“以生为本”理念的师生关系的建构[J].新一代,2020,25(19):85-86.

贵州省赫章县可乐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553204

作者:盛梦虹

上一篇:实验能力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绿色农业发展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