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骨科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强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术后感染情况。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院骨科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骨科研究论文 篇1:

BSC和KPI相结合的骨科医院临床医生绩效考评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BSC和KPI相结合的思想,提出了构建临床医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标准,筛选了涵盖BSC四个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并探讨了临床医生绩效考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丰富和完善了骨科医院临床医生的绩效考核工作。

【關键词】BSC;KPI;临床医生;绩效考评

作者:韩彩芬 田 敏 张卫东 孙 艺 梁慕林 周 鑫

医院骨科研究论文 篇2: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研究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观察组开展强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分析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术后感染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术后感染率较低,且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骨科手术的病患,开展强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案,能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促进病患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干预效果;

随着我国医学水准的进一步提升,骨科手术取得的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基础理论也在逐步完善与优化。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与治疗病患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部分[1]。在整个骨科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中,手术室护理管理扮演着重要角色,其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骨科临床手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为侵袭式,极易引发医院感染,不仅会影响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危及到医院内所有病患的生命安全[2]。经骨科手术临床护理研究发现,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所有手术室内护士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实现更为规范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降低骨科手术引发医院感染的几率,为接受骨科手术的病患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手术治疗与护理干预环境。那么,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在骨科手术医院感染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实际情况,本文择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病患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病患开展了强化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16年3月- 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病患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均为重症病患:其中,观察组病患为60例 ,男病患为34 例,女病患为26者,病患的年龄区间为:48-72岁,平均年龄:(62.36±2.12)岁;对照组病患为60例,男病患为36例,女病患为24 例。病患的年龄区间为:54-75岁,平均年龄:(66.15±2.34)岁;病患以及家属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病患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有可比性(P>0.05.)。1.2研究方法

针对对照组病患开展常规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包含着基础性的护理术前的检查指导、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措施等。针对观察组病患开展强化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

(1)术前的护理管理:针对所有病患予以术前的综合评估,将病患的基础性疾病予以合理控制,做好骨科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在手术室内对人员的走动予以限制,骨科围手术期间应当及时将手术室门关闭,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到手术室造成手术室的污染。在手术前,应当做好手术器械的全方位消毒;

(2)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让病患保持着最为舒适性的状态,保障围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对于参与围手术临床学习的人员,应用予以人数的控制,对于与手术人员的距离应当予以合理控制,保证手术区域处于无菌化状态之中。可对所有参与围手术护理的护士人员予以专业技能指导培训,保证围手术期间相关护理人员操作的规范性,保证整个围手术期间都处于无菌化环境当中进行手术操作。

(3)术后的护理管理:在围手术结束后,护士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患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在搬运病患过程中应当对病患手术切口予以保护,以避免病患手术切口出现感染情况而诱发医院感染,切实的保障病患的生命健康。

(4)健康宣教的护理管理:在术后护士人员应当向病患详细讲解术后切口的保护事宜,让病患能够提高对术后切口保护的重视度,以从根本上防止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情况。

(2)对比两组病患的术后感染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算,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评分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观察组无效3例,有效11例,显效46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无效12例,有效19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80.00%。可以得出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病患的术后感染情况

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0例,呼吸道感染1例,切口处感染2例,总有效率5.00%,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处感染6例,总有效率18.33%,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观察组的各项术后感染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在外科临床手术当中,骨科手术属于最为常见的。该类手术具有着侵袭性与复杂性特征,且手术的切口面积较大,若护理不善极易引发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3]。基于这种情况,对手术室护理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通过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来对所有的护士人员起到约束与指导的作用。以规范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病患提供高水准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让病患能够在最为安全、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从根本上避免医院感染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骨科手术临床护理的效果,降低病患出现术后感染的几率,让病患能够早日疾病转归。因而,通过强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娟,陈树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9):501-504.

[2]刘兵兵,张灵芝.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01):136-137.

[3]解金鳳.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6,21(07):1215-1217.

作者:王玉环

医院骨科研究论文 篇3:

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

【摘要】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照。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标本,分离病原菌,采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结果:30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计培养处病原菌920株。标本来源:分泌物及脓液818株,占88.9%,血液33株,占3.6%,引流液32株,占3.5%,关节积液27株,占2.9%,其他10株,占1.1%。920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97株,占64.9%;革兰阳性球菌171株,占18.6%;真菌152株,占16.5%;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占32.6%,其次则为鲍氏不动杆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是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占12.4%。真菌则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三位菌群,其中以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8%;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则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在骨科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需严格参照病原菌检查结果,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确定临床用药种类,展开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以优化抗感染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骨科; 切口感染; 手术; 病原菌; 耐药性

【Key words】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Incision infection; Surgery; Pathogen; Drug resista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uidong County, Huidong 5163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3.037

一般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切口大,操作所涉及范围比较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病灶组织局部血液循环可能遭受较大程度的破坏,同时存在一定的切口感染风险,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此外,骨科手术通常涉及骨水泥、假体置换等操作,导致创口闭合困难,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几率[2]。基于此,为明确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具体状况,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指导,本院随机抽取300例切口感染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骨科自2011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00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骨科手术治疗。其中男192例,女108例;年龄12~82岁,平均(55.3±6.1)岁;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感染72例,开放性内固定手术感染174例,类风湿关节炎手术感染10例,骨关节化脓性感染4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6例,高中169例,大专及以上75例。

1.2 方法 采集所有纳入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感染标本,采样前禁止使用消毒剂与抗菌药物,无菌冲洗手术切口,辅助使用无菌棉签擦拭切口深部脓液及分泌物,对部分切口闭合患者,则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切口分泌物,注入培养基,并将部分细菌标本放入细菌培养瓶内培养,作病原菌检测,实施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菌种的鉴定采取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在35 ℃温度环境下孵育24 h左右。药物敏感性试验则应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1.3 感染诊断标准 严格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中心通过的手术切口感染标准。类型包括深层切口感染、表层切口感染与腔隙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标本来源及分布情况 30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计培养处病原菌920株。标本来源:分泌物及脓液818株,占88.9%,血液33株,占3.6%;引流液32株,占3.5%;关节积液27株,占2.9%;其他10株,占1.1%。

2.2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标本病原菌分布情况 920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杆菌597株,占64.9%;革兰阳性球菌171株,占18.6%;真菌152株,占16.5%。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一,占32.6%,其次则为鲍氏不动杆菌,占13.0%。革兰阳性球菌是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二位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导致感染的首位病原菌,占12.4%。真菌则为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第三位菌群,其中以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8%。见表1。

2.3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耐药率分析 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替卡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有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则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3 讨论

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临床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一般骨科手术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切口面积大,大部分患者创口均具备不同程度的开放性,且手术一般需配合使用对应的骨科器械,为细菌入侵及其繁衍增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因此手术感染发生率较高。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同时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样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且部分患者再次入院治疗率高。同时也有研究资料表示,并发术后切口感染的骨科高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感染者。因此必须引起临床领域广泛重视。伴随着临床抗菌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部分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升,诸多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导致抗感染效果有限,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内源性感染[4]。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提示,引起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相对较多[5-6],当前临床上公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肥胖、糖尿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7],也有研究表示,患者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细菌毒性提升、细菌数量上升均与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加之当前临床多种抗生素的滥用,同时提升了部分病原菌的耐药性,为病原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伴随着现代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血液病、血液透析操作、侵入性操作、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切口的引流处理也成为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8-9]。因此,明确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构成对制定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措施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有统计研究资料显示,在四肢骨折患者群体中,胫腓骨双骨折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最高,所占比例在37.5%左右,其次则为跖骨骨折与跟骨骨折患者,所占比例为30.0%左右[10]。其中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的骨折类型为肱骨干骨折,约占3.0%,可能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相关。其一,胫腓骨双侧骨折多由外伤所致,属于开放性骨折的范畴,患者创面面积一般较大,导致其与病原菌接触几率变大,因此切口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二,胫骨中下段部分骨折患者血运情况一般较差,加上软组织损伤及手术操作对骨膜组织的破坏,均可能加重患者骨折端口的血运不良表现,进而导致创口愈合不良,并增加了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且研究证实,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在3.0%左右[11],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位列首位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其次则为鲍氏不动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组研究中对30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提示,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包括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所占比例最高,为64.9%,与早期相关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12],且结果提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对氨基酸苷类、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可能与临床大量应用头孢菌素相关,造成革兰阳性球菌过度滋生。传统研究观点认为,对骨关节感染患者的治疗主要以酿脓链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目标病原菌,宜将青霉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伴随当前临床致病菌群的变异,青霉素药物耐药性的提升,导致感染控制率低,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3]。本组研究中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主要为亚胺培南,其杀菌作用显著且稳定,而革兰阳性球菌则对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因此,需重视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选择,以提升感染控制率。

且大量研究报道均证实,科学、合理应用抗生素与抗菌药物是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关键措施[14]。因此,必须重视术前与术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临床研究证实,一般葡萄球菌对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青霉素G及红霉素等药物较为敏感,对病原菌培养试验证实为葡萄球菌属感染的患者,在明确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后,可合理应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15]。通常术前作感染与抗菌预防的时间在手术开始前半小时左右,对手术时间超过药物在人体内半衰期的患者,需于手术过程中适当补给抗生素。手术完毕后持续使用抗生素3 d左右,以最大限度控制术中感染,降低熟手感染发生率。同时还需注意,有研究提示,骨科患者体重与年龄均为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16]。且大部分高龄及婴幼儿、恶性肿瘤患者,自身免疫能力较差或发育尚不健全,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群体。另外,孕期产妇胎膜的早破同样也是影响宫颈细菌感染与阴道细菌感染的原因,是引起宫腔内感染与产褥感染的主要原因,需注重其防治。除此之外,医院手术室空气质量与环境质量同样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空气中尘埃、飞沫均可能携带病原菌,并以手术器械、敷料作为媒介导致手术切口感染[17]。因此,需重视对手术室的消毒处理,以降低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综上,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大部分病原菌均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多药耐药率的特征,且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常见感染原因。而当前临床上对预防感染的抗生素药物使用均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多用无害。但早期便有学者提示,针对骨折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作抗感染处理与未使用抗生素作抗感染预防的患者相比,其术后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的部分患者耐药性提升,感染率反而可能上升,同时延长抗生素的用药时间,可为耐药菌株的增殖与繁衍提供条件,甚至加大病原菌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在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时需严格参照病原菌检查结果,并根据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确定临床用药种类,展开针对性、个体化的治疗,以优化抗感染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同时还需于手术前、手术过程及术后作感染预防,合理应用抗生素,重视对手术室的定期消毒,确保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手术操作,以期最大限度控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此外还需严格落实医院环境与医疗物品的细菌学检测指导,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消毒隔离处理,以提升骨科医疗服务质量,降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严雪忠,黎高明,留成胜,等.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1(12):2913-2915.

[2]修艳玲,贺轶宁,王颖,等.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28):2631-2633.

[3]严汝庆,李瑞龙.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6):1054-1056.

[4]朱雄白,黄小敬,陈鑫,等.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2(15):3674-3676.

[5]薛彩霞,杨喆,赵俊桃,等.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29(4):142-144,146.

[6]郭光泽,乔晓春.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3891-3893.

[7]徐利,马江卫,简亮,等.126例Ⅰ类切口术后感染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7):582-584.

[8]施绒舟,胡奇哲,裘情密,等.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1-72,131.

[9] Campbell, K A, Phillips M S, Stachel A,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hospital-acquired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mong inpatients in an orthopaedic tertiary care hospital[J]. 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3,83(2):146-149.

[10] Richards J E, Kauffmann R M, Zuckerman S L, et al. Relationship of hyperglycemia and surgical-site infection in orthopaedic surgery[J]. 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2012,94-A(13):1181-1186.

[11]张磊.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87-2688.

[12]陆惠根,张中伟,徐红伟,等.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548-1549,1589.

[13]项大业,连永生.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6):1150-1152.

[14]孙炳慧.某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78-80.

[15]吴杰,曾范慧.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2(24):69-70.

[16]段万礼,吴力军,许汉荣,等.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534-535.

[17]黄金娥.667例骨科手术切口目标监测与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2):106-108,133.

(收稿日期:2015-01-07)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钟惠香等

上一篇:大学教师教学论文下一篇:知识农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