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监督论文

2022-04-17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构建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强烈要求财政管理应走向规范化、公平化、科学化的道路。而加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效的财政监督可以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共财政监督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共财政监督论文 篇1:

公共财政下财政监督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 要:基于目前财政体制改革继续深入的局面,财政监督工作面临多头管理责任不明、财政资金使用需有效性考核的境况,公共财政监督问题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结合相关学者的实际研究,对各位学者的观点进行了提炼,总结各位学者对公共财政监督的研究成果,着重在预算监督和绩效监督层面进行拓展,并从研究内容上给予总结概括,提供今后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监督;预算监督

一、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研究趋势

学者们分别从广义角度对财政监督的本质及其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研究,从狭义角度对财政监督制度安排提出完善和创新。

(一)广义视角上财政监督的研究状况

在广义的财政监督视角上,学者们主要是从认识并保障民众监督主体地位,发挥民众监督职能角度进行研究。张馨(2003,2009)认为财政监督的根本问题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未能真正发挥作用,认为财政监督的本质是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监督达到对政府权力约束与规范的目的,使政府只能在法律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财政活动,财政监督模式改革根本点在于按照市场化改革要求变革财政内部监督,同时将改革重心放在财政的外部监督上,全力推进财政法制建设,使整个财政监督法制化。文炳勋(2006)认为财政权力在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横向划分与制衡是突破现有财政监督困境的关键,加强和完善人大财政监督制度则是宪政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实赋予人大财政决算的监督审批权,解决人大财政监督权力的虚置问题。马骁(2011)通过对公共财政语境的分析,认为构建完整的财政监督体系重点是在强化财政监督的基础上有序推动监督财政,并分别从财政部门视角、政府系统内部视角、整个社会视角自内而外地提出实现措施。

(二)狭义视角上财政监督的研究状况

在狭义的财政监督视角上,不同学者研究的重点各有侧重。有的学者从财政监督面临的现状和问题着手,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苏明(2004)、蒋国发(2008)从理论研究、实践问题入手,认为中国财政监督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财政监督的覆盖范围仍然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政府大量的非税收入和国有资产都游离在监督之外。二是财政监督的方式尚不规范,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现象。三是财政的内部监督较为薄弱,徐佳(2008)指出内部监督由于部门隶属关系,在本部门利益以及其他因素作用下,其约束力弱。四是财政监督和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不明,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时有发生。五是财政监督的法制建设滞后,李袁婕(2011)认为中国还没有独立科学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另外,有的学者则从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的路径选择入手,如任剑涛(2011)考察了分权制衡的权力体制中立法机构、行政部门的财政监督职责,认为中国目前的权力运行状况是行政部门相对立法机构强势,得出以行政性绩效预算为杠杆,提升政府的预算编制水平与预算执行力,是发挥财政监督职能最为有效的路径的结论。还有的学者利用模型工具对财政监督中各个微观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如陈工、陈健(2007)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构建一个简单的两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财政监督主体和财政监督客体的最优行为选择,认为财政监督客体最优违规程度同惩罚力度、客体折现因子及监督主体的監督概率成反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财政监督制度的优化问题。

二、财政监督现状的原因分析和改善现状的具体建议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财政监督在财政改革继续深化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归结起来不外乎两个层面:在整体制度设计层面上,一是财政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财政监督的重要性未得到正确定位;二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社会舆论及民众等财政监督主体的权力、责任的界定不明晰,现实中往往造成权力和责任不对等的现象。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存在立法机关的财政监督存在虚置问题,行政机关中的各个部门之间权力重叠、责任不清,社会舆论及民众的监督权利未得到充分保障的现象。在财政部门内部控制层面上,一是财政部门的各职能部门职责未根据分权的要求进行有效设计,业务部门间权力重叠职责不清,专职监督部门的地位不高,未能将监督融入到业务执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为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中出现的权责混乱问题;二是财政监督部门的意识和采用的方式方法落后,目前监督的考评依然多是考虑规范性和安全性采用合规性监督,未充分考虑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因此应对财政监督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完善。

各位研究者的具体建议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构建并完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苏明(2008)建议要规范和完善财税、财务、会计活动的法规制度,将现有法规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正和完善,消除法规中存在的内涵外延界定不清和可操作性不强而带来的执行困难。李袁婕(2011)建议为保障财政监督职能有效发挥,必须制定统一的《公共财政监督法》,该法应全面系统地规定各监督主体的地位、监督程序方式、监督主客体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寇铁军、周波(2011)认为中国财政支出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应融入财政支出合规性和有效性的长效制衡机制的建设中,将预算监督作为财政支出监督重点,将财政支出决策和绩效评价纳入财政监督范围等要求。二是充分发挥立法机构监督职能,保障社会中介机构及民众的监督权,文炳勋(2006)认为完善人大监督的重点是国家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查与审批,并配套完善预算收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预算报告及预算列支制度。社会监督在整个财政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切实保障其有效实行,寇铁军、周波(2011)认为应在法律中明确规定内容及程序、方式;马骁(2011)认为关键是保障民众财政信息知情权,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督技术壁垒。三是完善财政监督管理的新机制,强化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张美玲、王化敏(2006)等认为财政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变到财政分配全过程,由只重视收入监督转变到收支并重,由突击性监督检查转变到规范化的经常性监督,由以外部监督为主转变到内外监督并重。财政部监督检查局课题组(2007)建议在财政部门内部实现合理分权基础上,构造一种全过程预算监督制衡机制,以此对支出资金的流动进行适时和全程式的监控和报告。高伟明(2003)提出监督模式要向管理型转型,完整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应包括财政监督目标选择机制,中央财政收入、支出监管机制和会计监督检查制度,内部审计机制和对专员办的考核评价机制。四是建立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的有效协调机制,苏明(2008)根据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不同的特点和监督目标的一致性,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经济监督部门间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三、财政监督未来的研究重点:预算监督和绩效监督

关于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和科学的财政绩效监督体系成为研究重点。在建立科学完善的预算监督体系方面,杨雅琴、江南(2009)认为预算监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监督主体对各级政府和预算单位进行的合规性监督,二是监督主体以政府预算监督为媒介,对政府活动和社会公共资源流向进行监督。张美玲、王化敏(2006)认为应当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预算执行结果三个节点加强监督。文炳勋(2006)则认为需要充分发挥人大在预算监督中的作用,推进预算监督制度的宪政改革。在建立科学的财政绩效监督体系层面,安秀梅、王凯(2009)分析了建立财政绩效监督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中国国情及借鉴国外经验,认为中国财政绩效监督工作应分为建立重点项目财政绩效监督与建立和完善其他财政经常收支项目绩效监督两个阶段进行。何兆斌(2007)认为缺乏绩效理念、缺乏制度层面的支持、预算管理水平低、缺乏绩效标准、数据收集困难、人员能力建设滞后是开展绩效监督的难点所在,他建议要转变管理理念,在制度建设层面要加强绩效监督工作组织领导,选择合适试点项目,建立绩效数据的检测系统,在技术和人员层面要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研究简评与展望

近年来,各省根据本省不同情况展开了关于财政监督工作的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使财政性资金流向部分满足公共财政的要求。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财政监督的主体由单纯的财政部门监督拓展到人大、审计、财政、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研究的重点也从财政部门内部改进发展到各个监督主体的正确定位,整个财政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一更为宏观的层面,但由于在中国财政监督实践已走在了理论发展的前面,多数学者的研究存在解决实际情况多,利用理论知识少,着眼具体问题多,立足整体架构少的情况,同时财政监督中遇到的许多问题依旧存在。财政监督改革是与中国提出建立公共财政框架后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相一致的,过去对它的研究多集中在税收收入使用的合规性上,随着公共财政理念的深入,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将非税收入、政府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的支出和使用同税收收入的支出和使用一起纳入预算监督范围,越来越重视上述财政性资金支出和使用的绩效,监督范围的拓展为现实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一方面中央政府需出台一揽子改革方案,在整体制度设计层面实现对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应在基于对本地区的实际调研结果的分析基础上,具体分析各调研对象所出现的现实问题,完善内部机制设计,提出绩效评价的一整套体系和满足绩效要求的制度安排,并结合预算监督方式实现绩效预算。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监督问题的研究[J].财政研究,2003,(10).

[2] 苏明.中国公共财政监督问题研究[J].财政监督,2008,(8).

[3] 文炳勛.公共财政的宪政基础:人大财政监督制度的改进和完善[J].财政研究,2006,(4).

[4] 张馨.财政监督的变革是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的基础性条件[C].财政监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9.

[5] 李袁婕.论中国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完善[J].审计研究,2011,(2).

[责任编辑 吴 迪]

作者:张斌

公共财政监督论文 篇2:

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构建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强烈要求财政管理应走向规范化、公平化、科学化的道路。而加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效的财政监督可以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本文结合公共财政的概念,指出了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加强财政监督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策略,旨在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效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监督;意义;策略

一、引言

为了净化和规范财政环境,国家进一步重申了加强财政监督以及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且党在多次会议上明确指出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提升财政部门公共服务能力是现阶段财政管理的必要手段,并要求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加强财政管理监督工作,积极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范围,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意识,进而逐步形成公平化、科学化的公共财政监督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加强财政监督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国家为了促进社会公平,需要利用政治权利合理的进行社会产品分配,以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随着公共财政理论体系的不断成熟与完善,财政监督与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已成为国家经济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财政监督通过反映、监督和检查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活动,来确保国家财政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稳定运行。

2.有利于规范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大力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督力度,对财政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动态的监督,做好事前财政审核,事中跟踪监督以及事后验收工作,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通过对国家财政运行状况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及时发展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以维持社会稳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策略

1.完善财政监督法律法规体系,确保财政监督的权威性

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繁重,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快财政监督立法工作步伐,为各级财政部门执行财政监督职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基础,促使它们能够依法行使自身管理监督职责,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国家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在加强财政监督立法的基础上加大财政监督的执法力度,强烈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秉承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原则,确保财政监督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此外,还要加强财政监督宣传工作,促使社会公众树立财政监督意识与法制观念,自觉服从各级财政部门落实好财政监督工作。

2.拓宽财政监督信息渠道,强化财政监督的透明性

财政监督的实现离不开相关信息的传递,如果财政监督缺乏可靠的信息资源,那么整个财政监督体系将无法正常运作,财政监督工作也就失去了实质的意义。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财政监督的效果,就必须提高信息的地位,拓宽财政监督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网络通信技术的优势,构建完善的财政监督内部系统,促使信息能够才最有效的时间内进行传递,进而实现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确保财政监督的质量。同时加强财政监督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建设,实现财政监督信息在系统平台上的共享。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日常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实现实时的财政监督目标。

3.注重财政监督队伍建设

财政监督工作不同其他的工作,需要綜合素质较强的财政监督人员切实确保财政监督的效果。财政监督工作不仅考验工作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同时要求工作人员需具备熟练的财政监督检查技能,从容、有效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因素对财政监督工作的影响。我国财政监督队伍虽然具备基本的财政监督技能,但是由于缺乏全面的业务培训,使得现有的财政监督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握时下最前沿的财政监督信息,部分财政监督人员对相关的财政政策法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实际的财政监督工作难以顺利开展,财政监督的效果不容乐观。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重视财政监督人员的培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监督人员的专业知识,优化人员知识体系,提高财政监督的工作效率。并积极吸收和引入社会相关专业人才,优化财政监督人员结构,提高财政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进而保障财政监督的质量。

四、结语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工作需要较强的实务性理论,更需要丰富的实际监督经验。本文只是论述了基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的现实意义与完善策略,对相关探讨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仍然希望相关学者和科研人员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当前的财政监督工作要求以及未来的财政监督工作需要出发,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快财政监督新体系的构建脚步,加大财政监督理论的研究。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增强本国财政监督理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进而为财政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牛竹林.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

[2]高尚卿.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

[3]蒋兆才.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J].生产力研究,2009,(24):54-56.

[4]张进丽.基于公共财政框架的财政监督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0):13+19.

[5]张艳秋,高文河.浅谈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财政监督体系[J].科技经济市场,2006,(06):107-108.

[6]马静.浅析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下的财政监督[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2007:(3).

作者:周振学

公共财政监督论文 篇3:

从法国公共会计制度看我国的财政监督建设

法国是一个典型的福利社会国家,公共开支在国民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2005年法国的财政支出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82%,达到2884.64亿欧元。庞大的公共开支势必要有非常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来保证它得到正确和有效的运行。法国财政监督体系是欧洲大陆最有特色、最有效率的监督机制。公共会计是法国财政监督的重要一环,担负着公共开支日常的记录、审核、监督,以及资料的保管等重大任务,是整个财政监督的基础。正是有了较为完备的公共会计制度,法国政府才很少发生各种贪污、腐败和经济丑闻事件。

一、法国的财政监督机制

法国的国家预算体系分为中央预算(国家预算)、地方预算和国家社会预算。预算资金按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进行分配和管理。国家预算先由经济财政部提出概算,经经济财政部部长审查同意后上报政府总理审查,然后由总理召集各部部长讨论收支概算,并向各部下达支出控制数。各部根据总理下达的支出控制数编制各部门的预算草案。各部预算草案编好后提交经济财政部,由其编制统一的国家预算。编制完成后再提交给议会进行表决,通过后以法令形式公布施行。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程序是:

(一)各公共部门会计的事前控制 这些会计也称财务控制官(Controleur Financier),由经济财政部派出,作为所在部门的公共会计,负责该部门所有的会计账簿管理,并担任该部门首长的财政顾问。各公共部门的首长只有签发收付命令的权力,而无权具体经手款项收付的权力,款项的具体收付和记录等由财务控制官执行。而且公共部门首长的重要收支都要先经过财务控制官的审查认可后方可执行。财务控制官必须定期向经济财政部预算司提供预算的执行信息,并对下年度预算提供咨询。

(二)财务总督察、公共会计和议会的事中控制 法国经济财政部设有财务总督察(Inspection Generale Des Finances),负责对中央预算的执行和地方、银行、社会保险系统,以及与国家资金有关的所有项目进行审查。在预算执行中,公共会计具有代表国家、公共团体或公共机构执行预算的法定权限,其作用不是局限于具体执行一项收入或支出,而是要对是否执行这项收入或支出作出决定。法国议会设有专门委员会,各部门在财政预算执行中有义务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信息。他们也有权向有关部门要求提供信息和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

(三)审计法院的事后控制 法国审计法院是一个独立的、介于行政和立法之间的最高财务司法机构。它有权检查国家机关和其他国营企业的收支是否符合规定,以及资产、基金和财产的使用情况。此外,还监督地方当局的社会保险机构。审计法院有权对贪污舞弊的会计人员进行终审及判决。法国审计法院还设立了财政与预算的纪律法庭,负责对违法的行政官员进行审计。

二、法国的公共会计制度

从法国的财政监督机制可以看出,法国的公共会计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是事前,还是事中控制都与公共会计有关,审计法院也与公共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法国公共会计制度的运行规则 法国的公共会计覆盖了国家所有的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部门。在这些机构或部门中,其主要会计人员均由经济财政部派出,他们在行政编制上隶属于经济财政部,是国家公务员,与其所在单位没有任何的经济利益关系。这种独立于所在部门的身份有利于发挥公共会计人员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不会受到部门首长意志的支配。在保证公共会计独立身份的前提下,部门首长和公共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实行决策和控制相分离的原则,即部门首长只据国家预算代表政府和各事业单位作出各项开支决定,计算支出金额,发出拨款指令,但他们没有付款的权力。具体的拨付款任务是由公共会计人员来执行的。而且公共会计人员还要根据预算法所赋予的职责,对部门首长的拨付款指令进行审核,如果发现有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他们有权拒绝执行该项拨付款指令。公共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实行决策与控制相分离的原则是法国公共会计制度的灵魂,也是其行之有效的最有价值的部分。

(二)法国公共会计制度体系 法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核心是《会计总方案》(The Plan Comptable General,PCG)。该法令由法国全国会计委员会(Conseil National de lacomptabilitem,CNC)颁布,自1947年以来,已经历多次修订。起初《会计总方案》并没有将公共部门的会计包括在其中,但随着战后法国国有化浪潮的到来和政府对经济的强有力干预,使得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在全国推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于是公共部门的会计也逐渐被纳入到的《会计总方案》中来。先是将带有工商性质的公共单位纳入到总方案中,其次是将地区和公共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纳入总方案中;最后是将会计总方案推行至所有国家部门会计。这样,公共会计和企业会计都按照会计总方案的统一规范格式进行披露和报告。对法国公共会计制度还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会计法》和《预算法》等。《会计法》是制定《会计总方案》的依据,也是公共会计工作的法律准绳。《预算法》对公共会计人员在执行审查、稽核等任务时作出了规定。

(三)公共会计制度运行的保障机制 公共会计既是财政监督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为了保障公共会计人员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同时也为了保证整人财政监督的有效运行,法国对公共会计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理。首先,通过审计法院对公共会计进行直接监督。按照法国的宪法和其他财政法令的规定,审计法院每年都要定期对公共会计所做的公共收支账目和资料进行审计,审查是否按规定进行了会计核算和有关资料的保管,以及是否按规定对各部门和单位的首长进行了稽核。其次,公共会计实行职业保险制。法国公共会计人员如果因为工作疏忽和其他过错而造成所在单位经济损失的,则要以其个人财产来赔偿损失。为了保证公共会计能够有效履行其经济责任,公共会计自宣誓就职之日起,就必须参加会计行业的职业保险,以个人不动产作为保险抵押。最后,公共会计实行终身责任制。公共会计因离职、退休和其他原因离开所在单位后,审计法院要对公共会计所负责的公共账簿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只有在确定了没有经济问题后,才会签发一份“卸清责任证明书”。否则,即使是该会计人员因故死亡或逃匿的,也要以他在保险公司的抵押资产进行赔偿。只有在赔偿了所造成的损失后,才能发给他“卸清责任证明书”。因此这份证明书对公共会计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法国公共会计是置于非常严密的监控体系之下的,这种严密的监控使得公共会计能够认真和有效地执行任务;而通过公共会计的严格履行其职责又能够保证它对公共财政的有效运作和监督。

三、加强我国财政监督建设的建议

对比法国的财政监督机制和公共会计制度的做法,我国的财政监督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外部监督不够和公共会计不独立。为了加强财政监督,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行机构改革,加强审计署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审计模式,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与财政部属于同一级别,而且在预算资金的安排上往往要受到财政部的制约。由审计署来审计财政部统一编制的财政预算,其客观性和权威性不可避免地会打折扣。可效法法国,将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构从行政部门中独立出来,加强其在财权和事权上的独立性。这样审计署和地方审计机构在审计国家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时就没有后顾之忧,其审计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将大大提高,对公共部门将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监督。

(二)加强立法,提高财政预算的透明度 我国公共财政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对预算资金的管理缺乏透明度。政府很少对外公布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预算资金用到哪里去了,使用得是否合理,普通大众无从知晓,也很少有机会知道。这种预算资金管理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贪污腐败和违规收费现象。要根除这些现象是将预算资金的管理制度化和透明化。人大要加强立法,规定公共财政资金的征收与使用必须定期在报刊、网络或其他媒体上公开披露,让社会公众充当公共财政的监督者。

(三)改革目前的预算会计制度,加强公共部门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我国目前预算会计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财政总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三者之间实行独立核算,分级管理。这种体制容易造成不合理使用预算资金,年终突击花钱,截留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实行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和公共会计人员不独立。虽然我国一直尝试在公共财政领域推行集中核算制和实行会计委派制,但这些措施并没有得到全面和认真的执行。因此,我国当前的紧要任务是学习法国公共会计制度的做法,确实加强公共财政资金的统一核算和公共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编辑 程瑞川)

作者:曾德生

上一篇:酒精工业废水论文下一篇:次贷危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