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指数期货会计分析论文

2022-04-27

【摘要】文章利用协整方法检验2010年4月16日到2015年8月28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数量关系,在短期,当现货指数偏离其均衡值时,股指期货指数发挥修正作用,而且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修正的速度是不同的。研究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股票指数期货会计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股票指数期货会计分析论文 篇1:

股票指数期货会计问题的思考

内容提要: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对传统会计的影响是深远的,现行的会计理论实务必须做出相应变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股票指数期货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并对股票指数期货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披露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股票指数期货;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信息披露

我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完善,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开展,让股票指数期货(StockIndexFutures以下简称股指期货)获得加快问世的生机。目前国内主要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加快了推出股指期货的进程,研究股指期货会计问题就非常紧迫和必要。如何对股指期货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进行规范的信息披露是我国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1.股指期货概述

股指期货是金融期货中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金融衍生品。它是一种以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合约,用以管理股票市场的价格风险而设计,其交易双方通过买卖标准合约,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结算。股指期货的特点包括:(1)股指期货交易的对象是特定的股票价格指数而非股票,投资者不持有股票也可通过股票指数期货涉足股市。(2)股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由“点”来表示的,价格的升降也是由点来计算的。股指期货合约的总金额是按买入或者卖出期货合约时所报的股价指数乘以确定的金额来计算。(3)股指期货采取现金结算的方式,即不是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1]。如果股市价格高于期货价格,则卖者向买者支付现金差额,使正确看多市场行情的投资者实现盈利;反之,则买者向卖者支付现金差额,使正确看空市场行情的投资者实现盈利。(4)对不同的股指期货而言,其风险也不同,不同的股指期货代表着不同的股票组合。买卖股指期货可以视为买卖股票指数中包含的所有股票的期货,也就是买卖整个市场的期货。

由于股票指数期货的交易对象是代表整体或部分市场的股票指数,用于回避整体市场的系统风险,成交比较活跃,已成为各类投资者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股指期货的应用出于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的目的,套期保值是股指期货推出的最初动因。其原理是根据股票指数和股票价格变动的同方向趋势,在股票的现货市场和股票指数的期货市场上做相反的操作,来抵消股价变动的风险。由于股市市价经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动,给股票投资者带来了难以预测的巨大风险,而股指期货则为投资者提供了避免股市系统风险的套期保值手段。另外,股指期货还可以用来套利和投机,即投资者单纯通过股指期货的炒作获取价差收入,不参与现货的买卖。在股指期货交易中,一般只需交付5%~10%的保证金即可操作,也就是说,期货交易者可以控制几十倍于投资金额的合约资产,具有较强的杠杆效应,相比在股票现货市场上投机更有以小博大的优势。当然,在收益可能成倍放大的同时,投资者所承担的风险也会增大。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相关性原则出发,对影响投资者决策的所有重大信息都应给予充分披露。但是由于人们对股指期货的概念和认识尚未深入,加之又是以合约形式出现的,从而给传统会计理论与实践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2.股指期货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2.1股指期货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传统财务会计在确认资产和负债这两个会计要素时,立足点都是强调“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根据现行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期货交易中,买入期货合约者有权获得一定金额的商品或金融工具,同时支付货款,卖出期货合约者有义务支付商品或金融工具,同时收取货款。但这种权利或义务只有将合约持有至交割日才能履行。期货合约不完全符合资产的定义和标准,其原因在于:首先,期货合约不是“货”,并未真正发生商品所有权或实物的转移,不能归于存货或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其次,期货交易具有较高的风险,期货合约的价格容易随价格的变化而猛增或锐减,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很难准确把握。因此,根据现行会计模式下的资产确认标准,很难将其纳入财务报表的资产中予以核算。根据现行定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有确切的或可以合理预计或估计的债权人和偿还金额。而期货合约只是一种可能负债,也许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负债[2]

2.2股指期货对会计确认标准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的核算标准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它以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作为核算基础,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交易事项不予反映。对于传统的收入,费用要素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对于作为预期合约的期货交易,由于它可能带来利得或损失,权责发生制就显得力不从心。股指期货在签约时只是一份待执行的合约,未来交易事项发生与否很难确定,而且股票指数的价格(点位)变化频繁,金额大小完全取决于股票指数的变化,未来期间经济利益的流向在时间上和数量上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而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也就难以确认,所以股指期货的确认我们不能沿用传统理论的标准。

2.3股指期货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会计计量应该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投资决策者提供相关可靠的信息。传统的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一切资产的计价,负债的承诺,费用的计量,损益的计算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成本,而不是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同时各报表项目按历史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以保持信息的可比性。由于实行保证金制度,股指期货初始投资很少,可能只占总合约价值的10%左右,因此其签约时的初始净投资并不能反映它的价值和风险情况,由于其价格波动很大,历史成本难以跟踪市场价值变动情况,因而历史成本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受到了很大影响,用它来计量股指期货是不适宜的。会计计量历来是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会计计量必须尽可能客观、公允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由于传统会计依据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明显不适用于股指期货的计量,因此,必须寻求历史成本以外的计量属性。

2.4股指期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股指期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报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的影响,二是对财务报表充分揭示原则的影响。会计确认、计量和记录的最终目的是向外界提供财务报表,最新的财务报表应当为使用者决策提供相关的全部信息,但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却存在着如下缺陷:

2.4.1传统的财务报表有固定的格式,固定的填列方式及项目,对股指期货交易的特殊业务往往无法反映。

2.4.2传统的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信息,导致市场价格波动激烈的股指期货交易难以准确披露。

2.4.3传统的财务报表仅记录可以用货币予以量化的信息,股指期货交易由于其本身特征,往往不能准确估计未来金额,故难以在传统会计报表中披露。

一个会计主体公开发布的财务报表,应该完整和可理解地报告与特定主体经济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而不致引起报表使用者的误解。股指交易的发生预示着将来一系列的财务变动,当股指期货交易频繁,涉及较大金额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不能在报表中获取相应信息,就会看不到隐藏的巨大风险,就会给投资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因此,有关股指期货交易的信息不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中反映,显然有违充分揭示原则。

3.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

3.1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

关于股指期货的会计确认,按照传统的观念,仅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保证金即可。但这种处理方式不能充分解释股指期货合约产生的权利、义务和相应风险。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也制定了标准:当一个企业成为构成金融工具的合约性条款的一个履行方时,就应该在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参考传统会计理论对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和IASC对金融工具的确认标准,我们可以把股指期货的初始确认归纳为以下两个条件:(1)由股指期货交易形成的金融资产或负债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2)由股指期货交易所获得资产或者承担的金融债务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股指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未来以确定日期、价格、数量买卖标的指数的合约,投资者以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对将来买入或卖出标的指数的承诺,这就意味着投资者相关经济利益将来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上面两个条件在企业进行股指期货交易成功后就同时满足,所以当企业成为股指期货合约条款的一方时,就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股指期货交易的初始确认就是股指期货开仓当日。已初始确认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若在会计报表日其公允价值发生变化且该变化能可靠计量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再确认。股指期货交易的再确认就是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变动当日。终止确认是指对已列入财务报表的项目从报表中予以消除的确认。股指期货的终止确认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当合约中载明的各种权利已实现或者企业放弃了构成金融资产合约的控制权;(2)当一项金融负债已经完结即当合约中责任已经被解除、取消或终止。由于股指期货交易都是采用逐日盯市制度,这样就使交易与结算都能在同一天完成。因此终止确认就是股指期货平仓当日。

3.2股指期货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是股指期货会计核算的关键所在。在股指期货初始确认时,应以取得股指期货合约的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一般情况下,历史成本正好是当时的实际成交价格和保证金。因为在初始确认后,投资者在平仓前已经能够控制期货合约,虽然只以一定比例交纳交易保证金,但这可视为投资者预先支付了一部分款项,剩余款项则在将来平仓时通过卖出合约予以抵消。但是,传统会计的历史成本计价对后续的股指期货交易来讲存在明显缺陷。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市场价格来追踪股指期货的价值变动。股指期货市场以其合约价格作为信号传递信息,投资者根据股指期货合约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市场交易价格。因此市场交易价格是投资者充分考虑了股指期货合约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在初始确认后,应以公允价值对持有股指期货合约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计量[3]。各种股指期货合约通过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可比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在报告期末按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能更真实地反映收益和风险,体现会计计量属性的配比原则。

由于持有股指期货合约的主要目的是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因而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损益的处理也就有所不同。对于用于套期保值的股指期货合约,其意图在于避免或冲销被保值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会计上应重点反映其避险的效果,所以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损益都应该归入被保值项目,计入当期损益。被保值项目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也应该计入当期损益。这样,用于套期保值的股指期货合约与被保值项目的价值变动能够相互配比。对于用于投机套利的股指期货合约,其目的是获取差价利润,会计上应当重点反映其获利的情况,所以要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在当期予以确认[4]

3.3股指期货的会计记录

根据交易目的不同,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合约可分为套期保值合约和投机套利合约两类。这两类交易的会计记录也因交易目的不同而有区别。美国第8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规定了套期保值的确认标准:第一,被保值项目使企业面临价格或利率风险;第二,期货合约能减少这种风险并为了套期而设计。只有满足了这两项标准的股指合约被认为是套期保值业务,否则为投机套利业务。以下主要为对所持股票进行套期保值业务的会计处理:

(1)立仓,对股指期货合约价值进行初始确认。

借:股指期货合约—合约价值

贷:股指期货交易清算

(2)交纳初始保证金。

借: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3)确认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同时确认股票价格变动形成的损益和追加的保证金。

借:股指期货交易损益

贷:股指期货合约—合约价值

借:短期投资

贷:投资收益

借: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

贷:银行存款

(4)平仓,对股指期货合约价值进行终止确认,同时反映收回保证金。

借;股指期货交易清算

贷:股指期货交易损益

股指期货合约—合约价值

借:银行存款

贷: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

3.4股指期货的会计信息披露

股指期货会计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方面影响的信息,以利于报表使用者合理估计有关的风险和未来现金流量。按照IAS32《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和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股指期货合约除了经过确认在表内进行披露之外,还需要通过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披露以下信息:资产负债表日股指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由于公允价值带来的损益;股指期货合约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特定的交易目的;对于套期保值项目应当披露被保值项目的性质、金额;股指期货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方法[6]。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IASC的相关规定,我国股指期货会计信息披露可进行如下的处理:

3.4.1会计报表的处理。在资产负债表中,要增加填列股指期货的保证金科目。将用于交易的保证金列在“短期投资”科目下,将用于结算的保证金列在“货币资金”科目下。在利润表的投资收益中,可设“股指期货损益”项目,它既反映股指期货业务己实现的盈亏,又反映未实现的持仓盈亏,对于持仓盈亏要在利润表后予以说明。在现金流量表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项目增加“存入期货交易所的股指期货交易准备金净额”,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入项目增加“收回股指期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现金流出项目增加“股指期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3.4.2资产负债表日后的披露。由于投资企业已经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当时的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对持有合约进行调整,因此,无论资产负债表日后的合约价格如何变化,均不会影响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合约价格。但是,如果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股指期货合约价格发生较大变动,应对由此产生的影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属于非调整事项。

3.4.3风险的披露。对于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制度的实行使其风险巨大,所以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信息披露特别重要。风险信息披露包括定性信息的披露和定量信息的披露。定性信息包括投资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形成的原因、股指期货会计政策、所采用的风险度量方法、风险管理目标等。风险定量信息可以通过引入风险估值模型VAR(ValueatRisk)来披露。所谓VAR模型是在给定置信区间下衡量规定的资产或负债在一段给定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最大的(价值上的)损失。采用VAR法,只要将持有股票投资纳入投资组合,就能直接计算出套期保值或投机交易的VAR值,从而简化了披露程序。作为股指期货风险信息披露的工具,VAR信息的有效性在国外已得到了实证。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律规定,在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上,也只有对商品期货会计的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会计理论界对股指期货的有关会计问题还存在争议。但从长远来看,我国股指期货会计准则的制定思路应当是与国际通用的会计惯例趋于一致的。根据股指期货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未来运用的程度,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将是长久的。我们必须加快对股指期货会计问题的研究,这对于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促进股指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徐经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5-129.

[2]王军法.股指期货的会计处理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4):52-53.

[3]徐玉生.股指期货会计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4,(9):122-123.

[4]任壮.股票指数期货的会计处理探微[J].财会月刊,2003,(3):24.

[5]杜静然,李海琳.股票指数期货会计问题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26-28.

[6]蒋尧明.衍生金融工具主要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1998,(11):41-45.

作者:田中禾 赵婷范

股票指数期货会计分析论文 篇2:

我国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关系分析

【摘 要】 文章利用协整方法检验2010年4月16日到2015年8月28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数量关系,在短期,当现货指数偏离其均衡值时,股指期货指数发挥修正作用,而且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修正的速度是不同的。研究发现股指期货并没有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

【关键词】 股指期货; 现货指数;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合约后,股指期货作为规避价格风险、价格发现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衍生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极大发展。我国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相继在2010年4月16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2015年4月16日推出上证50股指期货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由于“1987年美国股灾”、“327国债”、“巴林银行”等事件的影响,Antoniou和Garrett(1993)[ 1 ]研究发现1987年美国股灾的元凶就是股指期货。我国属于新兴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理念不成熟、制度上存在缺陷等问题,加上股指期货允许卖空、T+0、杠杆性等交易机制的不同,罗洎等(2011)[ 2 ]学者认为,股指的高杠杆性、交易机制等与现货市场不同,股指期货投机性强,对现货市场助长助跌,加剧市场震荡,不利于现货市场的稳定。所以我国股指期货从计划到正式推出,对股指期货的问题引起实务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存在各种不同的意见。

在2010年之前,由于没有实际的交易数据,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分析、利用海外或境外的数据以及仿真的数据进行分析。早在2000年,姚兴涛[ 3 ]就提出股指期货市场的主体应为机构投资者,而且必须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股指期货市场可能产生的负作用。同年王开国[ 4 ]也提出股指期货是市场深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应望江等(2001)[ 5 ]利用台湾数据分析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股市下跌期间,由于计算机程序错误的套利措施,致使股市再度下跌,继而又触发了避险者的期货卖压,如此恶性循环,终于使股市大跌。李华等(2006)[ 6 ]分析日本股票指数期货的产生对于日经225指数的影响效应。从现货股市的波动性以及日经股指期货的三个时间点,分四个阶段描述市场的反应,研究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不大。叶峰等(2003)[ 7 ]用ESTAR模型对香港恒生指数期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股票现货没有卖空机制使套利成本较大,抑制了套利行为,导致期货合约实际价格呈现非线性。在股票现货没有卖空机制的市场条件下,单向套利的机会要比成熟的市场更多,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不大。

2010年之后,学者们应用实际的数据研究,罗洎等(2011)实证研究发现投机性较强的股指期货市场将显著增大整个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减弱整个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刘庆富等(2011)实证结果发现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之间的风险传递是双向的,股票现货对股指期货的风险溢出要大于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的风险溢出。李雨青(2012)[ 8 ]利用Garch模型对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短期波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左浩苗等(2012)[ 9 ]利用沪深300指数和当月股指期货连续合约的高频数据,发现两个市场存在双向的信息传导,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得到发挥。许红伟等(2012)[ 10 ]发现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初期非信息性交易者大量转移至期货市场,使得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进而带来“逆向选择”问题。陈晓虹(2012)[ 11 ]的研究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在平抑现货市场波动和提高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张腾文等(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涨趋势中股指期货收益变化领先于现货市场收益变化,股指期货具备价格发现功能;而在下跌趋势中,股指期货收益与现货收益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说股指期货是中国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值得磋商。但Che et al.发现我国股指期货减弱现货市场的波动。Bohl et al.同样也发现我国股指期货不会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以上学者利用我国的股指期货实际数据,发现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方面并未取得一致意见。

2015年6月15日以来,股市暴跌,很多人把暴跌的原因归结于股指期货。到底股市暴跌是不是期货市场引起的?本文利用协整方法检验2010年4月16日到2015年8月28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之间的关系。

二、数据与模型

(一)数据范围及变量符号

选择从2010年4月16日到2015年8月28日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参照刘庆富和华仁海的做法,选择股指期货当月期的连续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由于2010年4月没有当月IF1004股指期货合约,所以2010年4月股指期货合约用IF1005收盘价表示。

以clsprc表示沪深300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指数每日的收盘价,i1为上证综指每日的收盘价,i300为沪深300现货指数每日的收盘价。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全样本期间,上证综指、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的标准差分别为605.2、629.7、631.1(见表1)。张腾文等发现在不同市场行情中股指期货收益变化与现货市场收益变化关系不同。根据期间指数走势(见图1)和其波动情况把样本期间分成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10年4月16日到2014年7月1日为平稳阶段,在此期间上证综指、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的标准差分别为306.51、357.97、351.89;第二阶段,2014年7月1日到2015年6月15日为牛市阶段,期间上证综指、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的标准差分别为873.01、947.87、942.32;第三阶段,2015年6月15日到2015年8月28日为熊市阶段,期间上证综指、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及其现货指数的标准差分别为452.16、513.52、469.77。

(三)建立模型

借助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检验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数量关系。

1.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不能使用回归模型,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等问题。采用ADF方法检验判断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clsprc)的自然对数值和其现货指数(i300)自然对数值是否为平稳的时间序列。

从表2得知,时间序列lnclsprc、lni300的ADF检验的p值大于10%,为非平稳序列,对其分别作差分:clsprc_rett=

lnclsprct-lnclsprct-1,i300_rett=lni300t-lni300t-1,从表2得知差分序列为平稳的时间序列。即lnclsprc、lni300为I(1)平稳。

2.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ngle两步法检验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是否存在长期均衡的数量关系。对下面模型进行估计得到?着t的残差ei300。

i300_rett=?琢+?茁*lnclsprct+?着t

再利用ADF方法检验ei300是否为平稳序列,结果如表3。

p值为0,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ei300为平稳序列,所以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与现货指数在全样本期间存在长期均衡的数量关系。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进一步验证在各个市场行情下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对现货指数的影响。

i300_rett=?酌*clsprc_rett+λ*ECM+?滋t

其中ECM为误差修正项,若该系数值为负,说明系统具有反向修正的机制,使偏离的值向均衡值靠近,大小代表靠近均衡值的速度。

各种市场行情下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汇总如表4。

误差修正项前面的系数均为负,除了子样本熊市外,其他误差修正项前面系数的p值为零,拒绝原假设,说明当沪深300现货指数偏离均衡值时,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能使其现货指数向均值靠拢,体现了长期非均衡误差对短期变化的控制。而且在牛市的调整速度要大于平稳市和熊市。熊市行情下,误差修正项前面的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没有起到修正作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短时间内市场暴跌②引起市场恐慌,投资者大量抛售股票,股指期货涨跌停制度抑制了其修正作用发挥。系数虽小但符号依旧为负,至少表明股指期货没有加剧现货的波动。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得知,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与其现货指数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而且在短期,当现货市场指数偏离其均衡值时,股指期货指数会使其向均衡值靠拢,并没有加剧现货市场的波动。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股指期货对现货指数的修正作用是不同的,在样本期间,牛市行情下,股指期货对现货的修正作用最大,熊市行情却没有起到修正作用。究其原因可能是在极短时间内指数暴跌,引起市场恐慌,涨跌停制度抑制了其作用的发挥。股指期货没有加剧现货市场波动,相反当现货市场偏离均衡值时,股指期货具有反向修正作用,因此并不能把2015年6月15日到8月28日期间股市暴跌的原因归结于股指期货。为了发挥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作用,保持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平稳运行,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法律、信息披露、分红等制度,严厉打击内幕交易、价格操纵等违法行为,建立有效市场;培育个人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降低投机性,不贪婪、不跟风,养成成熟理性的投资习惯;完善投资者结构,引入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使机构投资者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和公司治理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ANTONIOU A, GARRETT I.To what extent did stock index futures contribute to the october 1987 stock market crash?[J]. The Economic Journal,1993,103(421):1444-1461.

[2] 罗洎,王莹.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波动性和流动性的影响:基于中国市场的经验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6):55-61.

[3] 姚兴涛.论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的主体[J].金融研究,2000(5):85-90.

[4] 王开国.股指期货:市场深化过程中的金融创新[J].经济研究,2000(7):32-38.

[5] 应望江,张永京,徐华康. 从台湾实践看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J]. 证券市场导报,2001(7):52-57.

[6] 李华,程婧.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来自日本的实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2):81-83.

[7] 叶峰,张弢,唐国兴.股指期货价格非线性均值回复特性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5):40-45.

[8] 李雨青.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短期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究: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相关数据[J].会计之友,2012(14):99-102.

[9] 左浩苗,刘振涛,曾海为.基于高频数据的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波动溢出和信息传导研究[J].金融研究,2012(4):140-154.

[10] 许红伟,吴冲锋.沪深 300 股指期货推出改善了我国股票市场质量吗?——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2(4):101-110.

[11] 陈晓虹.沪深 300 股指期货上市前后股市波动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3):174-175.

作者:刘堂发

股票指数期货会计分析论文 篇3:

浅谈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我国股市的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形成与发展的阐述,及其正式上市交易而对股票市场所起到的影响的研究,从反正两方面分析了股指期货对我国股票市场所起的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股指期货;股票市场 

股票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交易标的物的金融期货品种,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约定在未来的某个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约定的股价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作为期货交易的一种类型,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流程。股指期货是人们为管理股市风险而创造的一种衍生金融工具。股指期货交易与股票期货交易都是转移股票价格风险的手段。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股票期货交易转移的是单个股票的价格风险,侧重非系统性风险。而股指期货交易转移的则是整个标的股票的价格风险,侧重系统性风险。

一、股指期货及其特征

(一)股指期货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是以股票价格指数为基础变量的金融衍生品期货交易,为适应人们控制股市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需要而产生的。

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首先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此后全球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品种不断涌现,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基准指数。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标准普尔指数期货系列、纽约期货交易所的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期货系列、芝加哥交易所的道—琼斯指数期货系列、伦敦国际期货金融期权期货交易的富时100种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系列、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日经225指数期货、中国香港交易所的恒生指数期货、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的台湾股票指数期货。

(二)股指期货的特征

第一,交易对象为标的股票的综合价格指数,而非股票。金融现货交易的对象是某一具体形态的金融工具。而股指期货交易的则是无形的股票价格指数,从而可以节省仓储费用等。

第二,股指期货交易不能创造价值,不是投资工具而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期货,与一般的期货交易一样,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采用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只需交纳合约金额的10%,就可以买入股指期货,这样就产生了高杠杆效应。当投资者对股市未来走势预测准确时,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但是,如果对股市走势预测错误,其损失也是巨大的。尤其在我国,股指期货的保证金最少要50万元人民币,这种大额交易使得获利或损失额更大。风险厌恶者可以利用它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风险喜好者则利用它承担更大的风险。而金融现货交易的首要目的是筹资或投资,即为生产和经营筹集必要的资金,或为闲置的货币资金寻找生息获利的投资机会。

第三,能够规避系统性风险。股票市场上的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只对某个行业或个别公司的证券产生影响的风险,可以通过构建投资组合消除。而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一般很难通过投资组合降低或消除。股指期货可以同时规避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一方面,股指期货以一揽子股票的价格为标的,从而实现了用投资组合的方式规避非系统性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以合约的方式确定未来某一天股票的价格,这样当股价因系统性风险而波动时,投资者就可以用期货市场上的收益来弥补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第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期货交易之所以能够套期保值,其基本原理在于某一特定商品或金融工具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受相同经济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们的变动趋势大致相同。股票价格与股票价格指数是同方向、同幅度变动的。基于这一原理,若投资者想在将来某一天买入股票, 但又担心未来股价上涨,就可以在现在买入股指期货,当股价真的上涨时,可以用期货市场的收益来弥补现货市场的亏损;若投资者想在将来某一天卖出股票,但又担心未来股价下降,其可以在现在卖出股指期货以实现套期保值。

第五,投机功能。与所有有价证券交易相同,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也会利用对未来期货价格走势的预期进行投资交易,预计价格上涨的投机者会建立期货多头,反之则建立空头。投机者的存在对维持市场流动性具有重大意义,当然,过度的投机必须受到限制。

另外,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提高了股市交易的活跃程度,减轻集中抛售对股市价格的冲击,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

二、我国沪深300指数的形成与发展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计划推出以沪深300指数为基础资产的首个中国内地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并于2006年10月开始了仿真交易。新加坡交易所(SGX)于2006年9月5日推出以新华富时50指数为基础变量的全球首个中国A股指数期货。

2010年1月12日,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组织股票指数期货交易,至此长期筹备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开始逐步推出。沪深300指数期货简称沪深300,成分股数量为300只,指数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基点为1000点。

沪深300指数是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流通市值加权型指数,该公司系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出资设立。沪深300指数的编制目标是反映中国证券市场股票价格变动的概貌和运行状况,并能够作为投资业绩的评价标准,为指数化投资和指数衍生产品创新提供基础条件。之所以选择沪深300指数作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个股票指数期货标的,主要考虑了一下三个方面:

第一,沪深300指数市场覆盖率高,主要成分股权重比较分散,有利于防范指数操纵行为。截止2009年12月31日,沪深300指数的总市值覆盖率和流通市值覆盖率约为72%;前10大成分股累计权重约为25%,前20大成分股累计权重约为37%。

第二,沪深300指数成分股涵盖能源、原材料、工业、可选消费、主要消费、健康护理、金融、信息技术、电讯服务、公共事业等10个行业,各行业公司流通市值覆盖率相对均衡,使得该指数能够较好地对抗行业的周期性波动。

第三,沪深300指数的编制吸收了国际市场成熟的指数编制理念,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分级靠档、样本调整缓冲区等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市场代表性和较高的可投资性,有利于市场功能发挥和后续产品创新。

合约乘数定为每点价值3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假设期货报价为5000点,则每张合约名义金额为5000×300=1500000元人民币。

沪深300指数按规定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当样本股名单、股本结构发生变化或样本股的调整市值出现非交易因素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保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为:

修正前的调整市值/原除数=修正后的调整市值/新除数

其中,修正后的调整市值=修正前的调整市值+新增(减)调整市值。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数即修正后的除数,又称新基期,并據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沪深300指数规定作定期调整。原则上指数成分股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整,一般为1月初和7月初实施调

整,每次调整单比例规定不超过10%。

三、沪深300指数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通过中外学者的研究可以表明,股指期货可能在短期内会影响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当然,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时间仅仅一年,再加上中国资本市场并不是很成熟,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能短时间内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有较大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第一,有利于稳定股市,提高现货市场流动性。这是股指期货对证券市场最主要的影响。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的证券市场获得了强劲地发展,市场质量持续提高。但是,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转轨阶段,市场还不成熟,股价暴涨暴跌现象普遍存在,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股市的对冲平衡机制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股市只允许做多,不允许做空。而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做空成为了可能。这样,做多者与做空者就有了平等表达对市场预期的机会,增加了市场平衡的制约力量,有利于加速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回归。如当股票价格高于其价值时,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做空来获得超额收益,并使价格回落到其价值水平;当股票价格低于其价值时,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做多来获得超额收益,并使价格上升到其价值水平,使价格真实地反映价值。

第二,有利于拓宽证券市场的广度。股指期货的推出,丰富了投资者的投资工具,使投资者可以利用更多的投资工具进行投机套利和套期保值。同时,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股指期货相关的产品也会相继产生,从而增加证券市场产品。而且,由于股指期货的高杠杆性和允许做空, 将会吸引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和风险偏好者进入市场,同时,还会吸引大量的QFⅡ进入国内市场。投资工具的增加以及众多的投资者的入场,将会大大拓宽国内证券市场的广度。

第三,有利于拓展证券市场的深度。如前所述,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提高股市交易的活跃程度,扩大交易量,增加“庄家”操纵股市的难度,缓解集中抛售对股票价格的冲击,提高市场承接大宗交易的能力,从而拓展证券市场的深度。另外,目前,我国的股市是一个典型的“单边”市场,就是市场参与者只能从股市上涨中赚钱,跌的时候大家只能无可奈何的赔钱。而股指期货有利于实现股票现货市场的“双向”交易,从而强化了市场的竞争机制,使市场估值更加合理,營造更为有效的市场机制。

第四,有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仅占30%。而中小投资者的投机性强,且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交易的门槛较高,资金账户至少要有50万元人民币,显然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难以进入。这有利于促进证券市场的机构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尽快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卖空机制可能放大证券市场的风险。卖空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固然可以提高经济的增长,但在危机时期也存在放大市场风险的可能。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期货产品, 决定了其与融资融券业务的风险程度,操作难度和对市场影响力度的不同。股指期货推出后,股票市场的卖空力量会大肆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卖空操作进而获利,这将使股票市场的下跌超过预期,造成悲观情绪蔓延打击市场信心,指数乃至市场可能一落千丈,风险不可估量。

第二,政策因素。对于一个成功的衍生交易合约而言,其标的物的价格确定必须带来竞争性,而不受非竞争性力量(如政府干预)的影响,从而吸引大量的参与者为满足供与求进行连续不断的交易,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一方面,与西方股市自然演进的发展方式不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强烈的“政府驱动型”特征,政府干预对股市的价格运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股票市场化运行和计划性监管政策之间的矛盾性日益突出,这集中表现为管理层对股市的历次“打压”和“救市”。

四、对我国发展股指期货的建议

第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应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严密风险管理制度。在账户管理上,必须要求会员在结算银行开设专用资金账户,以加强风险控制。在结算制度上,采用保证金与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投资者必须在交易前缴纳足够保证金,在收盘后对股指期货交易盈亏进行结算与一次性资金划拨。同时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化期货合约和对冲机制、大户持仓报告、限仓制度、每日价格波动限制及断路器规则等风险管理制度, 并采用先进的风险实时监控技术,以防范与控制股指期货市场风险。

第二,打破证券市场与期货市场间的壁垒。金融业的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趋势,分析其原因:一是科技发展使技术手段对金融的监管能够严格实施;二是由于金融业竞争的需要。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可在期货市场、证券市场及其他市场间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而我国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相隔离,如金融机构不得为期货交易融资或提供担保,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开展股指期货,因此,应打破证券市场与期货交易间的壁垒,加强两者的合作。

第三,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监管。完善的股指期货市场应具备三类交易主体,即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机者。套期保值者主要是为了降低已经面临的风险,投机者通过预期资产价格的变动来获取收益,并承担相应风险。而套利者则通过瞬间进入两个市场的交易,锁定一个无风险的收益。加强对市场交易主体的监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条件的设置。二是在套期保值者、套利者、投机者三类交易主体中,应加强股指期货套期保值者的培育,把大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发展为套期保值交易的主体,同时积极发展各种套利交易,引导投机者进行理性交易以促进股指期货功能的发挥。

第四,加强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的教育和培养。在金融市场,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尤其是在股指期货市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期货公司的角度来看,应规范其在开发客户过程中的宣传介绍行为,即应坚持原则、遵守纪律,不能向客户做盈利保证,以致误导客户。从交易者的角度来看,应积极学习股指期货的相关知识、期货交易法规和条例等,熟悉规则,掌握投资技巧。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者要做到理性、谨慎,按照自己的市场判断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严格控制仓位。

参考文献:

[1]王广勤.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J].当代经济,2008(2)

[2]林煊.股指期货推出的市场影响[J].现代商业,2009(9)

[3]李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综述[J].武汉金融,2007(4)

[4]梁威.浅析推出股指期货对我国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0(5)

[5]张淼,易璇,陈高峰.论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10(9)

[6]王沛英.股指期货市场发展问题研究[J].武汉金融,2007(9)

[7]夏丽华,李中秋.沪深300指数期货引弓待发[N].中国证券报,2006(9)

(作者通讯地址:辽宁师范大学会计学系 辽宁 大连 116029)

作者:李禄媛 王金荣

上一篇:地铁供电系统施工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碳排放量下低碳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