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科学课堂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也是构建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升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探究

摘 要:教育改革对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教师要从科学教育特点出发,贯彻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加强科学教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在保证教育生活化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实现科学教育目标。基于此,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进行简要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对小学科学这一学科来讲,主要是从学生的认知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的,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入手,在提高教育生动性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所在。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没有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发展中就要从促进学生发展出发,提高科学教育的效果。

一、科学学科核心素养教育

在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下,小学教育中已经将核心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尤其是对小学科学教育来说,发挥出核心素养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还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方法,造成了小学科学教育与生活结合度不高,这样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从落实核心素养出发,做好传统教育创新工作,启发学生的智慧,在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来实现教育目标。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未来发展中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做好科学教育,落实核心素养要求,保持教育的先进性。第一,科学观与应用能力。人们所形成的有关物质、能量等基本科学认知所形成的应用能力。第二,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大脑中面对科学事物所产生的整体意识以及拓展与创新能力。第三,探究与交流能力。通过探索与发现自然,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与他人的有效交流。第四,态度与责任。通过对科学事物的本源进行分析,在掌握科学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说开展科学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想,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1]。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重视度不足

科学知识是从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需要运用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提供服务的。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要从生活化教学出发,教师也要做好教育内容的研究工作,在加强教材与内容联系的基础上来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但是在研究中发现,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现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不仅影响到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同时还影响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由于一些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中过度注重科学知识的讲述,并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探究的重要性,最終造成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严重不足。加之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习题,不仅加大了学生的抵触心理,同时还造成了学生记忆机械化,最终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使用,降低了学习的灵活性[2]。

(二)教学形式化严重

生活化教学作为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有效的生活化教学下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但是在现阶段的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纯进行知识讲述,并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这样也就造成了教学的盲目性较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讲述了与科学知识无关的内容,这样也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断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科学知识,降低了科学教学的效果[3]。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措施

(一)创建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活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的影响与意义。在教学中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保证教育的先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在做好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来保证教育的先进性,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所在。只有激发出学生对生活事物的思考与研究欲望,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知识内化的基础上来实现学习目标。如在学习《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从生活教学出发,做好导入设计。小朋友在水桶中玩塑料瓶,将瓶子以斜着放的状态放入水中,水立即以进入了瓶子中。但是当瓶口向下倒扣在水中时,水却难以进入到瓶子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在鼓励学生猜测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导入。在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不同类型的实验来对空气所占据的空间进行验证。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4]。

(二)综合分析生活素材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要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出生活中有效的素材,以此来充实科学教学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生带入实验分析中。所以,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点进行研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实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如在学习《摆的研究》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荡秋千的视频,由于人体重量不同,且秋千绳长短不同,所以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哪一个人在荡秋千时更快?由于这一问题与学生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与学习中做出预测,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在实验的参与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同时还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是来源于生活的,也能够借助生活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科学学习出发,确保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此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5]。

(三)保证教学活动的生活化

课堂作为开展科学教学的重要渠道,对学生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也应当要明确的是,课堂并不是教学的唯一渠道。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科学实践教学出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学习,将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借助室外活动等来开展科学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获取到学习体验。如学生在学习完“水”这一知识后,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域污染与防治”活动,由于这一活动有着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科学探究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等方法来进一步掌握课题知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学生来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与组织活动能力。所以在教育中就要做好教育方法创新工作,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加深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科学教育目标[6]。

(四)引导学生从生活找出科学知識

小学生有着好奇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加强教材与生活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展现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奇特现象,在做好记录的同时分享给其他同学。由于这一教学有着一定的开放性,所以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也可以从中选择不同的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如一些学生提出了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只能在地上行走?虽然问题看似幼稚,但是其背后却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先鼓励学生,然后引入科学知识,让学生明白原因。虽然问题看似简单,但是由于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所以就可以在教师的讲述下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一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五)开展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借助游戏的方式来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要从教育发展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知识,掌握科学语言运用的意义所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带入校园中,组织学生开展“我看到了什么”主题活动,同时还要借助趣味答题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激发学生竞争心理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实践内容,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找出问题答案。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趣味性十足,所以就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与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7]。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就要从学生特点出发,教师也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带入生活中去,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雷虹虹.浅述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8(65):26.

[2]丁勇.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江西教育,2017(18):89.

[3]国栋.让科学扎根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07(6):56-57.

[4]贾秀琴.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1(1):40-42.

[5]史国栋.让科学扎根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教育与装备研究,2007(6):56-57.

[6]廖大赞.让科学扎根于生活:探析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J].好家长,2017(74):90.

[7]牟陈天.让科学扎根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8(15):23-24.

作者:梁惠芬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2:

浅谈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策略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科学学习的有效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科学课堂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前提,也是构建科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对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能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提升科学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信息能力;策略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必须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尤其是要对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和获取的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出来。鉴于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小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一、在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能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充分参与进来。教师在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任务为根据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处理信息,可以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最大限度地感知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间的探究合作和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其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生往往对小学科学领域中的事物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而这样的好奇心却往往因没有掌握探究的办法而“无法释疑”被习以为常,甚至泯灭。教师引导小学生学会收集、处理关于这些事物的信息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获取探究事物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最终揭开事物的真相,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升华为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再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优化学生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在小学科学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充分地参与,在认真的观察和思考中不断地甄别信息,将有价值的信息选取出来;通过对探究目的的参照、总结和整理结果,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建构科学知识体系,就能够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进行优化,并且延伸和发展原有的知识。

二、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对策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的有效方法

首先,要确定信息收集目标。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制定收集信息的任务,细化目标,对学生进行指导,确保收集的信息准确、有效。比如,在对“水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研究任务为根据,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和记录水面在降温前的位置,水在降温前的温度,水在结冰时的温度,水在试管底部的变化,形成冰的数量和位置,结冰时的水温,水面在试管中的位置、变化等,这样学生就会快速地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收集好。

其次,要合理安排学生分工合作。采用分组分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对相关资料和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除了能够降低收集信息的难度外,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查找信息的负担,也能够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比如,在对“水的变化”这一节的内容进行探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组内分工合作,一些学生使用温度计对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对温度数值进行收集;另一些学生用冰给水降温,让其对试管底部水的变化、冰形成的数量和位置等进行观察,随后让不同任务的学生进行交流,使其针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最后让小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总。采用这种分工合作的方式就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收集的活动中有目的地参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高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最后,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收集信息有三种途径可供利用:第一是利用实验观察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直接收集。在科学教学中实验和观察属于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利用实验就可以很好地观察相关的事实,并且在经过思考之后总结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第二是让学生利用各种文献,对信息进行收集,比如在对有关植物的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相关文献收集信息;第三是让学生利用网络、电子出版物、影视媒体等对信息进行收集。在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资料进行信息搜集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消除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的侵蚀和干扰。

2.对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要保证学生不只是对简单的游离于表面的信息进行收集,而是要对信息进行一定的思维加工。

首先,教师要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有走过场的形式,并没有留给学生充分处理信息的时间,使得探究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甚而无果。为此,教師必须要让学生具有充足时间处理信息,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思维沉淀的过程。比如,笔者教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这节课中,让学生不借助任何东西,让橡皮泥浮起来。任务一提出,学生就信心满满,马上想到了可以用改变形状的方法,纷纷把橡皮泥做成船或碗的形状。但在具体的实验完成之后,很多学生会发现实验结果并不符合自己的猜测,8个小组只有4个小组成功了,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认知矛盾。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将这个思维冲突及时地抓住,让学生对比实验情况,认真地思考原因。经过观察、对比、分析、讨论,学生把原因归咎于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的大小,失败的4个小组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的大小都比成功的小组来的小。找到原因后,笔者又安排了再次实验验证,结果8个小组全部成功。这样,学生不仅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还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改变物体的形状达到一定条件时(浮力大于重力)才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可见,实验中,只有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判断,探究才不会流于形式,从而最终得出正确有效的结论。

其次,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实验数据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整理方式主要以图表为主,利用这种方式,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探究活动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如“昼夜交替”在模拟地球与太阳在中的运动方式之后,教师就要让学生将地球与太阳在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时的运动方式整理出来,并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化抽象为直观,化繁杂为简单,降低探究活动的难度;又如“摆的秘密”“测量摩擦力”等实验,可以让实验小组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上,让所有数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进行纵横对比和分析。在探究活动中,坚持让学生合理使用有效的信息处理方式,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将逐步提高。

最后,教师要利用章节性的总结帮助学生整理前后的知识点。在完成小学科学的一个章节的教学之后,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串联关于这一章节中的各种重点知识,可以采用设计知识流程图、知识树、知识框架等各种方式整合本章节的知识点信息,使学生对这一章节的理解得以深化,从而全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完成《植物的一生》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后,笔者就让学生认真地收集某一种植物的植株各部分的作用、种植注意事项、生活习性等,并以个人或者小组为单位采用图画或者文字的形式进行记录,既帮助学生总结这一章节的内容,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处理习惯和能力。

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且积极地加以改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打造高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并最终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形成科学素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凤媛.让信息资源“优”起来——对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2]关凤华.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收获科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3]孙国红.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科学活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9).

[4]柳艳娜.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

作者:江强

学生生活中的小学科学论文 篇3: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一切科学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实践验证。实践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源泉。因此,对于学生成长,在小学科学教学阶段就要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科学实践探索思维的培养建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提升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本文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进行分析,通过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问题分析与解决。为小学的科学教学发展提出有效措施,实现小学科学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教学;措施

小学科学作为小学生成长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能够对学生进行基础科学问题的学习培养,对学生的探索思维和动手能力都有重要的培养。所以,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开展合理的科学教学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的教学重点还是以文化学习为主,对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合理的教学规划。很多乡镇小学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很多小学的科学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将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总结,然后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旨在提升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培养目标。

1.小学科学教学的普遍现状

1.1对小学科学教学缺少重视

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小学的科学课程属于次要学科,很多教师缺乏科学教学的重视,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科学属于课外知识,只强调对学生语数英主科学习的管理。教学思想比较传统。教师进行小学课堂的课堂教学时,也没有合理的实践活动,仍然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造成学生不仅没有得好很好的实践能力培养,而且很容易失去对科学实践的学习。所以,小学科学教学收效甚微,难以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1.2缺乏合理的教学規划与考核方式

现在,学生的教学重点仍旧以学生的成绩考核为主,小学的科学教学很多情况下并不参与教学的期末考核,所以才会造成很多学校不重视,甚至直接过忽略小学的科学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也没有合理的科学教学规划和实践探索活动,学校也没有安排合理的教学成果的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认为科学知识属于课外知识,缺乏对科学学习实践能力的学习兴趣。种种原因共同造成了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确实,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

2.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

2.1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想要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必然需要一定的教学科学设备。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提前做好备课,对于课堂中需要讲解的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相关书籍、视频、仪器的准备。小学的科学。知识一般都属于基础知识,很多教学设备的需求都比较简单,对于某些科学教学设备的确实,教师可以进行课外视频的链接学习,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科学学习实践的思考能力。另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自行寻找科学教学材料,安排学生进行科学材料的收集工学,也属于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方式。

比如,在研究温度的变化实验时,教师提前准备好温度计、热水等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行体验生活中的温度变化。并且还可以讲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认识温度变化。还有进行不同物体的浮力实验时,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不同的实验材料,然后自己分别进行实验,进行不同物体在水中状态分类,同时可以进行乌鸦喝水的故事引用。提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实践能力的发展。

2.2合理进行引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小学生的求知欲都比较强,对很多新鲜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对未知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进行科学实践动手时,经常会出现很多错误,此时,教学作为科学教学的引导者,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并及时做好学生学习探究的引导工作,同时在学生进行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实践学习时,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安全引导工作。保证学生实践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学生进行实验完成时,很多学生只是造成了动手流程,对实践中的很多操作还不够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安排与实验相关问题的拓展。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能力。强化学生对科学学习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理解深度。

2.3明确学生科学实践的实验目的,有序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的科学教学很多情况下,教师都缺乏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规划,仅仅通过课堂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生很容易出现贪玩的情况,失去了科学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管理时,提前制定好教学方案,对科学实践的教学步骤进行严格管理,明确学生在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实验行为,保证学生可以认真完成教学实践要求,让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科学教学的实验材料。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提升教师和学生对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科学实践教学的培养目的,就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很好的认识自然界的未知事物,同时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探索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但是,我们小学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学还存在很大不足,需要我们的教师工作者不断重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保证小学生成长的全面发展。

作者:叶希国

上一篇:书院人文教育德育分析论文下一篇:高中德育教育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