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改革对策的税务管理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事业单位中,以效绩工资为主体引导的协调管理措施中,主要针对的就是日常工作的财务和统计工作。与此相仿的工资制度,在本质上也有着根本上的差异,对于财务统计上来说,更有相应的依赖性。这里我们主要针对效绩工资体系中的财务统计工作,来进行一些借鉴工作。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完善改革对策的税务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完善改革对策的税务管理论文 篇1:

简述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

【摘 要】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是指公司对自身涉税业务进行有效分析、计划、处理、协调沟通以及预测等的管理。它存在于证券公司整个运营过程中,属于一项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其目标是要使纳税人能够养成依法纳税的行为习惯。在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税务风险问题,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是指公司的纳税行为没能符合税法的相关规定,从而致使证券公司产生一些损失。随着我国与税务相关的制度在不断完善,纳税主体对依法纳税以及纳税筹划等方面的认识有不断的提高。不过随着我国税法不断的完善,证券公司的税收籌划的空间随之减小,所以要增强税务管理以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

【关键词】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就是指证券公司对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的一种计划分析、协调沟通、研究处理以及监控预测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管理存在于证券公司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其中最不可避免地存在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是一种人为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完全将其避免掉,只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降低和化解税务风险。本文对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防范以及化解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证券公司涉税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其税务风险。

一、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作用

1.减轻证券公司的税负

在证券公司的工作运行当中,对其进行税务管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公司的税负负担,从而使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税负高低对它的业务运营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通过对其进行管理而使税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那么它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从而使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2.有利于证券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能够使公司快速的了解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以及各项技术的更新等相关工作,从而使证券公司的相关资源得到非常合理的配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公司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3.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

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通常包括税收违法风险、税款负担风险等等,如果发生其中的某一项风险,那么就使证券公司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同时还使公司的名誉遭到了破坏。所以对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对各项涉税的业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等等相关事宜,从而有效的使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有所降低。

4.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在证券公司中,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实行良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税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其防范风险的效果也有所提高,最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导致证券公司税务风险的原因

在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税务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的涉税行为上会影响到纳税准确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最终也许会使证券公司交税太多,或者是少交税所受到的处罚等等,而其中任何一种状况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交税太多,则会使证券公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如果少交税,那么可能会使其承担税务责任,严重的可能还要按照法律来负刑事责任等等。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证券公司要对其税务风险有深入了解,查找问题来源,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证券公司当中,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种,主要表现为:

1.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在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小的利益等现象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部分的证券公司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税负,严重的还故意指使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来以非法手段来使公司减少税负,久而久之,就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证券公司的税务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对相关税收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在纳税行为上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的发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同时,有的证券公司在涉税工作上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加上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很可能造成了纳税金额出现失误等现象,会使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带来风险。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证券公司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证券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等等。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在公司当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使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4.国家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是产生税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时效性相对比较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税收的政策,所以它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化。例如:2016年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资管产品要缴纳增值税的新规(“140号文”)等;如果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对改变后的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来了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证券公司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措施

1.管理人员要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

在证券公司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制度上面,还要形成依法纳税意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警惕的意识,通过分析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在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要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与税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规范,将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其信息传递通畅,在税务工作当中加强信息管理,使其更加有效便捷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3.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高标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比较强,从而不断学习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所发生的税收政策变化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映并且采取应对对策。对和税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4.学习相关政策,适应“营改增”税收环境

国家的税收管理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改变,所以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实时了解税法变动的趋势。例如:2016年3月启动的金融行业“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行业由于业务复杂、规模庞大、没有任何增值税操作基础,税收政策变化很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不仅是税种、税负的变化,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价模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内部交叉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行业税收的新旧制度交替时机,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均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财务及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税收制度改变必将影响税收核算方式,必然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税法制度及体系已经逐渐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在税务管理工作上也不断的加大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金税三期的上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的税收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这种情况看,税务风险成为证券公司运营管理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证券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税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以及化解税务风险的方法。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将其正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有效发挥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

參考文献:

[1]宋德志.税务风险的认识与防范[J].价值工程,2014,(9):158-159.

[2]许凌波.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分析[J].新经济,2015,(22):133.

作者:邓萍

完善改革对策的税务管理论文 篇2:

实现财务和统计工作协调性的措施探讨

摘 要:在事业单位中,以效绩工资为主体引导的协调管理措施中,主要针对的就是日常工作的财务和统计工作。与此相仿的工资制度,在本质上也有着根本上的差异,对于财务统计上来说,更有相应的依赖性。这里我们主要针对效绩工资体系中的财务统计工作,来进行一些借鉴工作。

关键词:财务;统计;管理体系

财务和统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或工作单位,在进行实时的商务活动,以及对于财政处理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这一工作在进行财务上的统计关系,以及相应的效益管理中,都能够较好的完成相应的服务所消耗的费用明细,做到实时的监督。对于企业单位的使用过程,也能够较好的完成。下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一、财务和统计的重要性

在企事业单位中,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效绩上进行相应的统计,然后才能够确定其财务上的薪资待遇,切合实际发展规律,来完成更为合理的薪酬体系,以及合理的管理体系。而这与过去的传统工资制度比较起来,更能够吊起员工的积极性,对于加强职工对自身工作的注视上来说,也更具备相应的统筹认识。据《财富》杂志对每年的社会调查中,也能够较简单的发现,人们在近10年的时间内,也看到了业绩对公司的重要性,这种薪酬方式对于公司的发展也具备着传统形式上不具备的优势特点。

财务和统计工作在进行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其最根本的就是他打破了传统的“死工资”结构,从过去的吃大锅饭,到现在的多劳多得体系,这样对于员工,如要活得更多的个人利益,那么就需要做到自我的多方面完善,从而促使员工不断地提升个人素质,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也为公司带来了大量的业绩回报。而财务统计工作,作为主要的双方联通桥梁,对于员工的个人发展来说,也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模式需求。

二、财务和统计协同管理中的主要目标

(一)实现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对于任何时代来说,都是对于一个事业单位中的结构的一种较深刻管理理念。但是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也成为过去的一个遗留问题。如要需要做到精细化管理,那么就需要对被管理的人员,进行更为详细的数据统计,对于整体系统的要求也更加的复杂。而现在的数据化进程如此迅速的当今社会,对于这一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二)在政策上进行统一从而确定财务统计管理的目标一致

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通过相关的政策然后完成相应的城市建设,对于我们在进行相应等的管理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而有些地方因为人的信仰问题,也会出现违背现象,这就导致了在执行过程中,管理人员,无法适从。在进行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统一化管理,针对部分人文要素影响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地采取一定的宽松政策,但是也要有基本的原则统一,从而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中,能够较好的完成相应的工作。

(三)分层管理中的财务统计目标

在进行财务统计管理的过程中,因要涉及大量的人文问题,我们在进行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层次结构,完成相应的职责管理部署问题。而在进行这一进程的过程中,因为人们的分工问题,如果要仅限一个部门通过一个系统进行,那么就会导致整体在进行录入的过程中,出现工作量大,数据分割不明显等问题,这个时候,如果通过不同部门进行汇总工作,在最后通过统一的整体进行数据的摄取,那么对于在进行财务统计管理的过程中,也能够较为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四)监督职位对财务统计的管理

在进行会计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上,最让人操心的就是在财务中的弄虚作假问题,这对于公司来说,都是一块心病。而要处理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做到的就是财务的监督管理问题。而如何做到“监督到位”呢?其实如果国家或者企业站在所有者的位置上,如需要对委托机构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那么监督的责任,就需要加强其任务的力度,在确保相应的公正公平原则同时,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督管理。

我们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的进程中,都需要针对有关部门进行日常的检查以及定期的检测,在去报整体上没有相应的偏离的情况下,完成地方上的监管力度。通过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一些问题产生中,也能够较好的完成相关的统计任务。

三、科学的财务统计信息系统

伴随着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数据统计系统的产生,也促进了我们在进行相应的财务管理的任务优化,那么科学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两者的工作协调问题,就具备着一定的优越性质。在进行陈旧的观念转变过程中,也需要通过完善自我模式的健全,从而完成相应的财务统计工作。

在进行相关的财务管理中,现代数据化的管理模式也具备着更多的优化措施,对比过去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来说,其管理的规模更为庞大。同时在进行薪资统计和税务统计,乃至工作中的一些日常行为问题统计来说,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质。对于完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一个良好的科学财务管理系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改革措施。

四、财务系统的管理强化

我们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强化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表象中得出其前提条件,在能够获得更有效的管理中,做到工作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样也就能够更好地保障其发展的有序性。

首先,我们在进行这一类管理任务的强化过程,就可以表现其对网络需求的迫切,在应用现代化信息系统的优势下,能够有效地完成其对各方面的问题上的协调工作,在确保到相应的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的同时,做到管理方面的强化,而网络平台也是我们在进行财务部门的信息强化的重点。

其次,我们在进行强化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管理阶层方面的素质提升,对于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工作进度,所以在进行这一强化管理中,就需要强调自身工作的合理不断发展,这也是能够有效地保障工作进程的一项根本措施。

然后,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协调监督,这样也能够让人们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级别人员之间的无差别监督,这也是保障财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重要观念。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就是,在维系人员之间的利益结构中,需要更正以往的态度,这样在根本利益上,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强化财务方面管理的根本办法。利益的满足,就可以断绝工作人员对于公共财物的想法,这样在根本上也就让人们对于这些东西避而远之。

五、结语

在进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针对业绩问题进行相应的统筹部署,还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中的一些优劣形式进行统计,从而优化其体系的工作进程,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单位的改革创新,从而在战略上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邢惠梅,廖媛.新疆种子行业财务及统计管理问题与对策[J].种子世界,2005(2):15.

[2]易晓红.财务统计信息在医院财务统计中的应用意义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3):100.

作者:于洪伟

完善改革对策的税务管理论文 篇3:

试论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及其有效实现途径

摘 要: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将人类的管理思想从抽象的经验管理发展到具体的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企业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包括以人性为核心。人本管理有企业人、环境、文化及价值观四项基本要素。其理论模式是:主客体目标协调、激励、权变领导、管理与培训、塑造环境、文化整合、生活质量法及完成社会角色体系。管理关系是人的关系,首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企业文化的功能,在于对企业人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等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则是时代的要求和企业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人本管理;文化理念

现代企业管理涉及企业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组织与文化、制造资源、资金与成本、技术与产品开发、模式控制等方面,并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执行层等多个层次的模式。现代企业管理技术是通过现代管理模式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合理、有效的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

一、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类型、特征表现及其利弊

在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和方式中,如何选择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尤为关键和重要。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主要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按类个别生产(OKP)、优化生产技术(OPT、SCM)、企业过程重组(BPR)、敏捷虚拟企业(AVE)等。先進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未来的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可供选择的企业管理模式类型主要有:

1.亲情化管理模式(Affection change management mode)。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即内聚功能,也就是试图通过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从历史上看,虽然一个企业在其创业的时期,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实起到过良好的作用。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尤其是当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以后,这种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就很快会出现问题。因为这种管理模式中所使用的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内聚性功能,会由其内聚性功能而转化成为内耗功能,因而这种管理模式也就应该被其他的管理模式所替代了。中国亲情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创业时期对企业的影响的是正面,但当企业跃过创业期后,它对企业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这种管理模式的存在只是因为中国的信用体制及法律体制还不完善,使得人们不敢把自己的资产交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使用,因而不得不采取这种亲情化管理模式。

2.友情化管理模式(Friendship change management mode)。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在企业初创阶段有积极意义,初期很有内聚力。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友情就会淡化,因而企业如果不随着发展而尽快调整这种管理模式,那就必然会导致企业很快衰落甚至破产。中国有一个民营企业叫“万通”,一开始就是五个情投意合的人创办的一个友情化企业,当时大家都可以卧薪尝胆,创业者之间完全可以不计较金钱。但当万通拿到第一笔大的利润的时候,五个人就开始有所摩擦,结果只好解散了这个企业,放弃了这种友情化管理模式。

3.温情化管理模式(Warmth change management mode)。这种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这样才能使企业很快地发展。在企业中强调人情味的一面是对的,但不能把强调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因此,过度强调人情味,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企业最后往往都会失控,甚至还会破产。温情化管理模式实际上是想用情义中的良心原则来处理企业中的管理关系。在经济利益关系中,所谓的良心是很难谈得清楚。良心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讲,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化的并以人情味为形式的经济利益的规范化回报方式。因此,如果笼统地讲什么良心,讲什么人性,不触及利益关系,不谈利益的互利,实际上是很难让被管理者安心创业,最终企业难有大发展。管理并不只是讲温情,而首先是利益关系的界定。

4.随机化管理模式(Randomized management mode)。在现实中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式管理。之所以把独裁式管理作为一种随机化管理,就是因为有些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很独裁。他的话就是原则和规则,随时可以任意改变任何规章制度,因而这种管理属于随机性的管理。另一种形式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即政府机构可任意干预一个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最后导致企业的管理非常的随意化。这种管理模式表现为民营企业中的独裁管理,有的则表现为国有企业体制中政府对企业的过度性行政干预。一些民营企业的垮台,就是因为这种随机化管理模式的推行而造成的必然结果。

5.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People-oriented institutionalized management mode)。所谓以人为本的制度化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而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也是责权利对称的。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有时也可适当地对管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如果不适当地“软化”,终究被管理的主要对象还是人,而人不是一般的物品,人是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具有能动性,所以完全讲制度化管理也不行。适当地吸收一点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综合成一种带有混合性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壮大以后,管理方法就需要随之创新和优化。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合理科学地、单一或复合地加以运用,可以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原则

1.人本管理的内涵。无论何种管理学派,它都首先对企业中的人作为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人的因素当做了管理中的事实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人本管理(Humanistic management)不同于“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首先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是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要包括:(1)依靠人——全新的管理理念;(2)开发人的潛能——最主要的管理任务;(3)尊重每一个人——企业最高的经营宗旨;(4)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组织成功的基础;(5)人的全面发展——管理的终极目标;(6)凝聚人的合力——组织有效运营的重要保证。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少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2.文化管理运作和实践的核心。人本管理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它是一种根本性的跨越,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方式。而科技、管理要素的主要载体是人,人是创造力的源泉。(1)“以人为本”是品牌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组织的发展已经不再是生产规模的简单扩大,组织的竞争力突出地体现在科技、管理水平的高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组织生产经营效率的大小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应把品牌成功的希望和努力放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上,而“以人为本”是品牌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2)人是管理的核心因素,必须把人的因素当做管理中的首要因素、本质因素和核心因素。人的属性、人的心理、人的情绪、人的信念、人的需求、人的素质、人的价值等一系列与人有关的问题,均应成为管理者悉心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惠普“尊重个人价值”的精神、本田“人为中心”的精神、京陶的“京陶哲学”、德尔塔航空公司的“团结协作精神”等,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3)员工是管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员工既是被管理的客体,也是应该受尊敬的主体。组织所要实现的目标,既是组织的,也是员工个人的。员工在追求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充分发展了自己,组织目标达成之日就是个人目标实现之时。(4)鼓励员工参与组织的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式,组织必须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益,使员工能够广泛参与组织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而企业人本管理的价值在于:它扬弃了传统管理理念——以人为手段,确立了人的合理定位——以人为中心,指明了管理的哲学境界——以人为本。

3.人本管理的环境。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重视人本主义和人际关系沟通的领导方式,可以在中等有利的工作环境下取得很好的绩效。豪斯则认为,领导者的作用就是扫除部属目标道路上的障碍,以帮助部属实现目标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人本管理的实施是在一个现实的企业环境乃至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文化氛围的塑造、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修正,是我们研究人本管理环境的目的和实施人本管理的途径与手段。重视文化氛围的塑造以取得人本管理的预期成效,是由文化所特有的功能、力量、作用所致。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目的在于强调成员在企业组织的一切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它有别于其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地方,就在于它用内“软”这种无形的方式去影响和管理企业和企业人。文化氛围的塑造反映了对人本管理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企业文化氛围的塑造应在考虑、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激励、规范、整合、导向和辐射等作用。

4.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1)人本管理的原则。坚持企业组织首要是管理,从管理的内容看,人本管理强调的是了解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沟通和交互作用,着眼于企业人的集体意识的培育和对企业及团队重大决策的参与,以及根据企业人的工作绩效和企业内外环境,对企业人进行激励和实行权变领导。从管理的关系来看,企业人在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而企业人分为管理主体人和管理客体人,但这种不同的角色都以对方的活动作为自己活动的存在前提。从人本管理的本质来看,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和管理制度。(2)以激励为主的原则。重视人的需要,将侧重于使企业成员受到尊敬、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即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的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团队中与领导协商制定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实施目标管理。(3)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心智模式的原则。坚持创造更好的培训、教育的条件和手段,设立这一原则是基于“管理即培训”的基本理念。企业组织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不仅是着眼于员工对高岗位的适应性,而且更着眼于员工对企业外部环境的适应性。(4)人本管理组织的原则。人本管理组织的设计与构造应遵循统一有效、幅度合理、职权和知识相对应、直线主管和幕僚相结合、集权和分权的平衡与适宜、组织和地位弹性的原则。(5)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原则。设定这一原则是基于人本管理不是企业管理的额外工作而是让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使企业组织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同时取得预期发展绩效的考虑。

三、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管理职能和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借鉴

1.企业管理模式的演进,如何搭配并融汇贯通,是有效与否的关键。(1)管理(management)。这里的管理是一种狭义的直接指挥、协调、检查的职能。如在一些公司内部,总裁与部门之间就可以是管理。管理也是最原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一种形式。(2)监督(supervision)。监督是基于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者行为是否尽职尽责自律守法,以及经营管理结果和效果的一种分析评价机制,在各类企业中经常使用。(3)监控(monitoring)。监控有点象探照灯,时刻关注着。是对子公司管理的一种方法,但既不是参与经营管理过程,也不是只管结果。为既达到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又符合公司法及上市公司监管机构的规则,现在不少企业用一些实施信息化的手段在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控。(4)管控(control)。管控是基于母公司作为子公司的投资身份而衍生出来的管理方法,体现的是在一些关键要素上大股东实施以“控制”为特征的管控行为。比如一些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规划、投资进退、高级人事、资金担保等重大要素实施终极审定机制。管理意图通过一种方法和手段达到了控制它的过程。(5)治理(management)。这里的治理定义为一家公司的法定的三会四权的法人治理结构。现在每家公司成立时都会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这种运作机制包括具体到董事会、监事会如何配置,以及怎样让其发挥价值,履行其职责;还包括股东层面、董事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策略来促使管理层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实现有效的捆绑,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的即期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提升。

2.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出路是坚持群体本位。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如海尔管理模式、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等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国家应通过实行创新战略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学习外国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以群体为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是中国企业做大作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

3.人本管理机制在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与选择。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主要包括如下关联机制:(1)动力机制。旨在形成员工内在追求的强大动力,主要包括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即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过分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2)压力机制。包括竞争压力和目标责任压力。竞争经常使人面临挑战,使人有一种危机感;正是这种危机感和挑战,会使人产生一种拼搏向前的力量。因而在用人、选人、工资、奖励等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目标责任制在于使人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责任,迫使人去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3)约束机制。制度规范和伦理道德规范,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使人知道应当做什么,如何去做并怎样做对。制度是一种有形的约束,伦理道德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前者是企业的法规,是一种强制约束,后者主要是自我约束和社会舆论约束。当人们精神境界进一步提高时,这两种约束都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4)保障机制。包括法律保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保证。法律保证主要是指通过法律保证人的基本权利、利益、名誉、人格等不受侵害。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保证员工在病、老、伤、残及失业等情况下的正常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企业福利制度,则是作为一种激励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5)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利,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利。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6.环境影响机制。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人的大半生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工作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进而可推动企业管理的科学发展。

四、创新机制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的实现途径和策略

1.着力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团队。作为企业主体的员工,其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人本管理注重激发人的潜能,实施员工培训工程是开发人的潜力的重要手段。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发展需要的实现必须以人的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前提。企业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文化和一个能加速学习、开发创新产品和流程的系统,培训员工学会自我思考,增强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会使用创新工具如“脑力激荡”等,全面提高素质,促使员工不断成长和进步,同样也要注重企业中群体甚至整个企业的学习。“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培训工人是管理者职责。日本管理者认为,对员工业务培训要比购先进设备重要得多。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市场竞的需要,也是对员工业务培训是满足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培训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短期效益,也可以高企业的长期效益,在培训中下工夫,通过提高工的素质来提高企业的效益。

2.优化、完善有利于人发展的制度策略。(1)组织策略。包括管理体制选择、职务设计、人员安置及组合等内容,这些因素决定员工的责任和权利。搞好体制改革可激发调动职工的热情,并将职务设计与人员安置相结合,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公关策略。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向公众介绍企业文化、成就及发展前景,介绍用人标准及用人策略,将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建立通畅的人才及信息渠道,吸纳所需人才及劳动力和人才。

3.建立健全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主导方式是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而激励的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企业发展的后劲,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企业中从事劳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企业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智力的开发,而企业智力是一个很大的变量,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心理学研究表明,通常人们在工作中只要发挥20%—30%的能力就足以应付,但当他们一旦处于激励状态,其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用一个数学公式表示了激励的作用:工作绩效=F(能力,激励)。表明人的工作绩效取决于其能力与水平,即积极性的高低,能力固然是取得绩效的基本保证,但是不管能力多强,如果激励水平低,就将难以取得好的绩效。可见,人的潜力主导方式上正确发挥激励功能,根据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去不断地调动、提高和保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创造出最佳工作绩效。激励是全方位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还有精神形态的,单纯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不能解决企业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物质激励机制,又要结合传统文化,建立起符合中國国情和本企业实际的精神激励机制。

4.广泛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精髓。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属于企业人本管理体系中的最新管理模式。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十分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又要求管理组织的变革适应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实施;管理手段的运用既要突出责任目标,又要变硬化管理为软化管理,以培养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构筑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现代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既要在吸取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纳入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传统文化在当代得以丰富、完善和发展,又要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吸纳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合理思想的吸收,以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形成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本土文化,全面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创新和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冬梅,姜农娟.中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3,(8).

[2] 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毛蕴诗.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 曹树武.关于创建学习型税务组织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5] 曹树武.论人力资源能本管理及其税务能力建设的理性思考[J].观察与研究,2005,(11).

[6] 杨春刚.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难点分析及改革取向[J].财经问题研究,2010,(6):44-46.

[7] 钟林军.企业人本管理初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5):6-8.

[责任编辑 仲 琪]

作者:曹树武 曹锦阳

上一篇:会计报表的软件设计研究论文下一篇:关于教育游戏的小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