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医学教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医学院校“新医科”的教学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丰富教学手段和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和归宿,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系统论医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系统论医学教学论文 篇1: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联合任务驱动模式在老年医学痴呆教学中的应用

对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联合任务驱动模式在老年医学痴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以路易体痴呆教学活动为例,探讨了CBL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及注意事项等应用体会。CBL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为教学实践改革提供经验。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老年医学痴呆痴呆是老年医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鉴于疾病的特殊性(确诊相对困难、患者不能配合、家属不愿暴露隐私等),在以往对本科生、研究生或青年医师的教学中,教员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等方面对疾病进行系统阐述,学生对疾病的认识仅停留在被动接受阶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我们在教学实践改革中,将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 Based Learning,CBL)联合任务驱动模式应用于老年痴呆临床教学,较好解决了目前临床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我们在此以对老年病科住院医师的继续教育为主,结合路易体痴呆教学活动实例,说明CBL联合任务驱动模式在老年医学痴呆教学中的应用。

一、CBL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CBL,是教师采用病例为学生提供模拟临床环境,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尽早形成临床思维。任务驱动,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设计于若干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完成任务的过程,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学习新知识。两者都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有机结合。CBL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典型病例讨论为内容,通过任务来诱导、加强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比传统灌输式的临床教学模式具有优势,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举例说明CBL联合任务驱动模式在老年医学痴呆教学中的应用

1.选择病例

选择痴呆典型病例是本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可以选择现有病房、门诊患者,也可采用标准化病人等多种方式。鉴于老年痴呆疾病的特殊性,我们多选择资料相对完善的住院临床确诊病例,制作成多媒体形式。

例如,男性,84岁,离休前为报社主编,主诉“进行性认知障碍5年、行动迟缓9个月”。患者于2007年(79岁)开始出现经常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常用物品不易找到、购物时常忘记付钱。之后经常“犯糊涂”,如数钱时把100元当作10元、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不会和小孙子一起算算数,熟练的棋牌游戏也不会玩了。2010年(82岁)起时有幻觉,经常说“家里来了两个穿花衣服的女人看望我,之后就出门了”“病房里来了很多人,带来鲜花和水果”。夜间躁动不安,睡眠差,重复做一些无目的的动作,曾服用氯硝西泮2mg后嗜睡近1天。2011年5月(83岁)起逐渐出现行动迟缓、表情呆板、步伐小、行走不稳、肢体肌张力增高、书写时手抖,且逐渐加重。目前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均差,时常发呆,兴趣减少,与外界接触减少,多次出现跌倒和晕厥。认知症状时好时坏,好时每天在走廊散步、可简单回答问题、能分辨白天黑夜、知道住在哪个医院、待人礼貌,坏时很少活动、少有主动言语、衣服穿反了或尿裤子了也无所谓。初步诊断: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

2.设计任务

教师首先明确本次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对DLB的学习。提前确定这个临床比较典型的在院病例作为一个大的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教师可以先对病例进行精简分析,为深入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这个任务为活动中心,将大任务进行逐层分解,本着实用和激发兴趣的原则,细化出若干问题形成一些具体的小任务,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巧妙隐含于小任务中。学生要完成大任务必须从每个小任务入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本案例提出如下小任务:(1)DLB认知障碍的特点;(2)诊断标准;(3)该患者具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支持诊断;(4)可以帮助诊断的辅助检查;(5)哪些疾病可以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与DLB的鉴别诊断;(6)治疗方案。以上几项小任务把DLB的教学要点都概括了。通过设计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真实的教学活动中探索学习。每个学生重点负责一个小任务,由病例的主管医生负责汇总。

3.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任务所覆盖的新、旧知识点。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引导,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在教师的适当启发和帮助下,由学生为主体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针对本案例各项小任务分析如下:(1)认知包括五大领域,各自具有解剖和生理基础,结合DBL病理生理机制分析其认知障碍的特点;(2)DLB诊断标准的提出经历了三个阶段,由Nottingham、Newcastle到最终的DLB协会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其核心是什么,有何进步;(3)该患者临床表现具体在神经系统的定位诊断,与诊断标准支持与不支持的情况,还需要补充那些资料;(4)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对诊断可能具有参考价值,那么头颅MRI、PET、睡眠脑电图等具有哪些特征性表现;(5)认知障碍的病因分类,其中变性病性痴呆包括哪些疾病,各自损害的认知领域有何异同,DLB的认知损害是怎样的;(6)结合DLB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治疗原则,在具体病例的治疗中遇到哪些问题。以上分析任务的过程,即为解决、完成任务理清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和途径。培养了学生在明确的任务引导下研究问题的能力。

4.完成任务

完成任务是本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要求教师创造充分的条件,提供必要、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看中学习、做中学习、讨论中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任务获取知识、习得技能。例如在本案例完成任务过程中:(1)鼓励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亲自去查看病人,增加对疾病的感性认识,补充完善病史和临床资料,即所谓“向病人请教”以获得对于完成任务有帮助的信息;(2)需要对认知损害领域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时,可以请教师协助完成专项神经心理测试;(3)对于“标准”“原则”性的内容,可以独立通过医学方面的教材书籍、期刊杂志、网络论坛等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尤其要重视对新理论、新进展的解读;(4)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如DLB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等,可以向其他临床医生或专家教授请教,还可以自发组成小组讨论,即通过“协作”的方式完成;(5)需要获取有参考价值的辅助检查结果,如通过PET观察脑内葡萄糖代谢异常及多巴胺功能障碍、通过睡眠脑电图评价快动眼睡眠行为异常等,由教师出面与相关辅诊科室协商完成,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获取知识的平台。完成任务阶段使学生自我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后撰写书面报告。

5.总结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学生汇报各自对任务的分析、见解。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由病例的主管医生尝试组织、归纳众多观点和解释,形成初步结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综合任务的各方面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完善。最终完成对DLB这个大任务目标的学习。最后还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可通过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信息能力、协作意识等进行打分。例如,在本案例中,一位学生完成小任务“(1)DLB认知障碍的特点”时,全面地将DLB与其他各类型老年常见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痴呆、血管性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额颞叶痴呆、皮质基底节变性等疾病,分别从学习和记忆、语言、视空间、判断和执行功能、人格等五大认知领域给予总结和比较分析,并制作成表格,既内容全面、又条理清晰,在比较中突出了DLB认知障碍的特点。另一位学生完成小任务“(6)治疗方案”时,恰好参加了院外一个关于痴呆精神和行为症状的研讨会,将DLB精神行为症状的治疗从非药物性神经心理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尤其带来了其他医院精神病专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独特见解和宝贵经验。这些任务的完成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极高评价。

三、CBL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如何收集、了解病情,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抓住主要问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强调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鼓励学生互相学习、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非常有利。

我们的教学活动,采取初次讨论提出病例、设计任务和分析任务,中间有5~6天时间由学生去完成任务,再次讨论时总结评价任务。一个完整的CBL联合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活动需要1周时间完成,有效保证了教学的深入细致和实际效果,另外也使学生能够充分享受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病例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难易适中。围绕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设计任务,以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为主,适当涉及病理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用于引导学生学习。任务设计应是难度递进式的,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任务的形式多样性和生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黄文,郑健.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2010,39(4):501-503

[2]王雪婷.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研究实验[J].卫生职业教育,2012, 30(3):57-58

[3]任延平,黄若文,韩亚利.基于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24(6): 661-664

[4]陶岚,唐彧,朱铭颐,等.CBL教学法在口腔医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1,20(2):209-212

[5]王建华,冯帆,梁伟,等.案例-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实践[J].福建电脑,2011,(11):195-196

[6]白娟.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C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4):52-53

[7]田作军,秦俊敏,吴宜娟,等.问题导向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神经科见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96-97

[8]Ciraj AM, Vinod P, Ramnarayan K. Enhancing active learning in microbiology through case based learning[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10,53(4):729-733.

作者:杜文津 陈晋文 陈大伟

系统论医学教学论文 篇2:

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医科”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  医学院校“新医科”的教学是福建中医药大学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以本为本,以人为本,丰富教学手段和途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和归宿,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以健康信息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激励学生在“学”的环节实现既有互动性和探究性,在“学”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高阶性和挑战度,积极探索“新医科”课程教学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混合式教学;健康信息学;新医科

一、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的医学院校“新医科”教学

发展“新医科”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的最新要求,加强“新医科”建设不仅要理念新,背景新,更需要专业新。探索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是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质量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对金课教学提出了“两性一度”要求。发展“新医科”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上,要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以体现其“高阶性”。“新医科”的创新性则要求教学形式具有互动性,学生学习具有探究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新医科”的挑战度则要求课程具有一定难度,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认真思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健康信息学(Health Informatics)的前身是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on)。在新形势下,许多课程都需要创新和改革[2],把“新医科”核心课程健康信息学提高到更新的高度。首先,注重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其次,从表层来看,情感因素决定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学习情感作用于学生学习活动全过程,是促进学生由“学会求知”向“自我求知”转变的前提条件;从深层来看,情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和教学目标相结合的学情分析,并依据学情分析结果,确定教学难点、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为学生提供涵盖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理论与实践等优质的学习资源。

二、“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美国教育专家科林·博尔提出了新世纪人才素质的三方面能力结构,认为未来人应具有“三本护照”:学术性、职业性和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因此,本课程“新医科”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融合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的教学与2018年在教育部立项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实践基地建设,在“学术性、职业性和开拓能力”上下功夫。从学术性出发,鼓励本科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从职业性出发,教会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等理论和方法以体现其知识的“高阶性”。做法体现在:

(一)强化校企融合的实践教学

通过校企(浪潮集团)合作共建,一方面让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得到提高,使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获得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发挥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支撑带动作用。围绕医学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呈现及应用服务全过程,着力开展相关学科的医学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科研、教学和服务工作,并将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融入教学中,在科教结合上形成稳定有效、可持续的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方向,将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企业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和完善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资源共享协同”。

(二)强化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主要做好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如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平行互动、边做边评、生问生答等举措。“教与学”采用“D-3T-P”的方法,问题讨论Discussion、主动思考Thinking、积极发言Talking、小组协助Team、(建模)、积极实践Practice。充分运用中国大学MOOC线上的健康信息学课程,运用“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案例引导实践教学过程。

(三)实践教学反映教学团队的专业特色和要求

“新医科”在线开放课程健康信息学和大数据实训平台的结合,不仅体现其挑战度知识体系,临床医疗数据及研究方向的内容,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则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充分利用大数据实训平台的多媒体大数据资源的教学条件,与教育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将部分大数据的课程内容引入教学实训室,探索课程内容的讲授—示范—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中相互促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把“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融入本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机制中

充分利用2020年建设的“医疗大数据实训平台”(教育部项目及福建省重点教改项目),促进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既传授健康信息学专业知识,也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让学与用紧密结合。

(五)教学法体现多种模式的结合

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是“教与学”的简单混合[4],而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真正高度参与性、个性化的学习体验[5],是信息化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的载体,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本文提出医学院校本科的“慕课+大数据实训平台”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就是多种模式的结合。

(六)项目实训与教学相结合

依托企业多年行业沉淀及项目经验,将典型的行业案例脱离教学化,把知识点用项目的模式贯穿到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让学生通过线上与线下、课间与课外、理论与实践、项目与实训的全方位结合,多方位培养,做到学生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主要采取“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混合;课堂理念“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混合;在角色定位上体现“教师主宰”与“学生为主”混合;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课前领任务

课前,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将学习计划、重点内容、慕课、PPT等形式的預习资源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导学内容预习。教师通过整理学生的预习数据,及时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与传统课堂口头布置任务相比,借助课堂教学工具能够保证全员参与课堂互动。在教师的督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二)课端完成签到,课中参与互动

以健康信息学课程为基础成立6个课题方向组: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趋势分析与关键技术实践组、社区与互联网+健康医疗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医疗大数据理论与案例实践组、数据可视化技术及医学知识图谱技术与案例实践组、中医药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案例实践组、移动健康和智慧医疗等理论与案例与实践组。小组每周完成一次小组讨论和报告。这样既保障了完整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需求,又兼顾了各知识点的定向快速学习需求。

(三)课后做作业

每个小组期末须完成一个综合性研究报告或系统性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做论文报告,重点在于构建健康信息学相关信息系统建模学习,学会借用系统论的观点构建用户的健康信息模型。实现疾病预防、早期诊断、个体化诊疗和健康管理等目标。每周须完成课后测试。传统教学评价通常以考试和作业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而线上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让全过程实时精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可能[6]。

(四)教师着重讲重难点,与学生多层次互动

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实际问题分析及解决的能力,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体现金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课后,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和实训平台发布相关作业。教师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并进一步组织和规划后续教学,确保达成课程目标。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课前有任务、课中有项目;课后有实践、师生有协作;平台有监测、全程有评价;完成有奖励、时时有交流”。

四、结论

医学院校本科“新医科”的金课教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健康信息学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也满足了优秀学生的学习探究性。所有小组分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度,需要学生花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些措施对于建设高质量和高成效的金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医学院校本科的教学和新医科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谢伟,熊小丽.金课视域下网络课程学习结果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0):82-84,93.

[2]李恒武,耿蕾蕾.金课建设的理论与挑战[J].高教学刊,2020(27):105-108.

[3]常树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9):210-211.

[4]孙佳佳,高立伟,马博文,等.“互联网+”背景下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计算机时代,2020(9):120-122.

[5]邢丽丽.基于精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9):135-141.

编辑 薛直艳

作者:王辉 朱晓敏 黄至辉

系统论医学教学论文 篇3:

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等医学教育尤为重要。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是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能够推进实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高等医学院校实际,对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的管理与监控有着其不同的特点。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的敬业程度,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料、教学环境的优良程度,有学校对实验教学管理的严格程度等等,在众多的因素中,学校对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为此,高等学校在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应提高质量监控的意识,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笔者就实验教学质量监控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以“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原理为基础,结合学校实验教学的实际,利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的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就是把原来定性的、较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量化、具体化,形成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实验教学进程与效果的操作系统。

二、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资金投入的速度难以满足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趋势,这必然导致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人力资源的相对短缺。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如果不加强教学管理,势必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教、学、管于一体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实验教学进行有效监管尤其迫切。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实现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1)有利于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实验教学信息,对实验教学中的诸多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调节,及时纠正工作偏差,调整工作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进程,监控实验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2)通过对实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可以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学生以及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紧迫感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全面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3)优化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监控体系的建立,促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充分提高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尴尬局面,大家各行其职,各做其事,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

三、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构建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及实验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它是一个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它是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对实验教学活动及其有关因素做出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程做出判断,以优化实验教学活动的过程。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各类人员相互监督与促进,一个环节的薄弱,势必导致体系内因素间的脱节和整个体系漏洞的出现,甚至会形成“一泻千里”的不良局面。同时,必须保障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内各项技术指标客观、公正地执行,否则,就会使质量评价失去依托,影响教师、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逐步体会到,将教学质量优劣的责任落实到院系,将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落实到教师,是实施质量工程的关键。在实验教学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本着“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为核心,以实验质量检查、评估为纽带,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十分重要,没有公正的评价就不可能形成有序的竞争,更不可能营造出良好的激励氛围。要建立一种竞争、激励的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以激发起二级学院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调动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情。目前,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就是一种最权威的一种评价[2],对指导高校本科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应当依据教育部水平评估指标,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现阶段学校实验教学工作评价的目的、内容、方式等,在学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评价机制,建立起一个覆盖实验教学主要环节的评价体系。在日常的实验教学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地开展实验教学计划评价、实验教学大纲评价、实验教学教案设计评价、实验课堂效果评价、实验教学成果评价、实验室建设评价、实验课程设计评价、学生综合性技能设计评价、学生实验报告评价等,对实验教学的诸多环节的评价实验监控。

2.完善实验教学各项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当围绕实验教学的目标及质量监控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验教学的实际,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验教学大纲要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学计划,在实验内容的选定上要注重系统学、科学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以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规范实验教学秩序,不得随意减少或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如实填写实验开出记录,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只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实验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证。

3.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的信息管理。优质可靠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由学生信息员、二级学院教务员、学校教学督导员等组成的自下而上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网络。学生信息员可以聘请各班班长、学习委员或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等,依靠他们来收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实验教学活动的情况,力求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以便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实验教学的动态信息。二级学院的教务员可以提供实验教学秩序情况、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学生实验课程的成绩等。校、院二级教学督导员可以深入实验教学课堂现场,检查实验计划执行情况、实验内容实施情况以及实验教学效果情况,还可以通过学生座谈会、实验教学工作例会、教学期中检查以及设置的信箱等多种渠道或途径,及时了解和掌握实验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为实验教学质量的监控提供基础数据。

4.加大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督导力度。实施教学督导制度是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教学督导是高校为主动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工作实施的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实验教学督导是对实验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的实施检查、督促、评价和指导,为学校职能部门改进实验教学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意见,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督导组一般是由学校直接聘任的那些德高望重、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退休老教师组成。教学督导的直接对象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从“督”入手,而“导”是目的和落脚点,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教学督导组能够协助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依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有关实验教学评估的指标,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期中教学检查、随机随堂听课、抽查教师实验教学教案和学生实验报告、参与实验考核、召开实验教学座谈会等,对实验教学实施全程监控,可以有效地促进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一)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按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划分,可分为院(系)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验室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结构图体系和学生实验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四个部分。院(系)实验教学质量评体系应包括对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学生的管理以及对实验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而对院(系)、实验室、实验教师和实验学生的管理以及对实验教学与效果的评价,最终又归结为对学校实验教学水平的总体评价。由于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以信息反馈为条件进行及时的反复调控,通过对反馈信息的评价与分析,及时调节实验教学过程,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全面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学校在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基础上,狠抓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质量与评估工作,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断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基础课实验室评估为契机,着手摸索专业实验室评估体系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室建设,规范了实验教学,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2年,本着“重组资源,整合力量,集中优势,重点建设”的原则,积极加快基础化学、生物学两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施工作。2003年,又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平台,进一步优化实验室资源,逐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强化实验室监控力度。

(二)建立实验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监控

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生命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结合实验教学实际,及时修订并完善了实验教学大纲与实验教材的编写制度等16项规章制度,并要求各院(系)制定出配套的制度和相应的执行细则,使各项规章制度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做,充分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法规措施来保障学校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学校办学的综合效益。同时,学校又印制了实验项目卡、实验课记录本、开放实验室记录本等6个实验教学管理日志,进一步规范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建立实验教学信息交流系统,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监控体系

1.成立学生信息员,规范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信息员是由各班学习委员和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组成,其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广泛收集并了解学生对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的意见,记录当天实验教学日志,提供一份原始、可靠的实验教学活动档案,并向教务处及时反馈,以利于教学管理部门从学生角度及时把握实验教学活动的相关情况。教务处对全校的教学信息员进行统一管理,实行年度聘任制,建立学生信息员档案、制定学生信息员工作条例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学生信息员进行培训,建立学生信息员例会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信息员在学校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起到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

2.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网络。建立和健全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全面准确地收集实验教学信息,是进行实验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有效性和预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实验教学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监控体系的有效性,通过建立教务处教学秩序检查、院(系)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实验教学信息网络,反馈小组定期向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反映与实验教学相关的情况与问题。

3.健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促进实验信息交流。实验室综合管理软件的安装,各种数据的有效采集,使实验室实现计算机日常管理全过程,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了实验教学各项信息的交流。系统提供的有关统计表,可以帮助全面了解和掌握每学年实验项目、实验人员基本情况、实验开出率、实验工作量、实验室资源等实验教学的详细信息。可以帮助学校相关部门优化、整合实验室资源、分配实验经费等提供决策依据,也为今后学校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实验室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4.建立校级及院(系)级实验教学督导组,完善实验教学督导监控。(1)成立校级督导组,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督导作用。学校教学督导组成员一般由德高望重、治学严谨、教学水平好、敬业精神强的资深教师和离退休教师组成,由校长直接聘任,对校长负责,使督导组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权威效应,起到监督教学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作用。校教学督导组协助实验教学主管部门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实验(实习)报告抽查、主持召开实验教学座谈会、深入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现场等方式有重点地监控和指导实验教学进程,评价实验教学质量。事实证明,督导员参加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帮助学校诊断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为学校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对实验教学工作进行正确决策、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教学督导组不同于教学单位,不具有教学管理功能,但能对所有实验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和管理制度等实施情况进行咨询、督促和引导,根据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各项实验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系统评估,形成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2)成立院(系)级教学督导小组,扩大教学督导组队伍。在院(系)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学管理需要“重心下移”的情况下,各院(系)级教学督导组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建立院(系)级教学督导组,加强和扩大督导队伍建设,形成校、院(系)两级督导网络。院(系)级教学督导组主要负责所在院(系)的实验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院(系)级教学督导组在院(系)实验教学中的督导作用,可使其成为校级教学督导的有效补充。

五、结语

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实验教学管理部分的大力合作。校领导和实验教学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可以保障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经费投入、实验人员引进与培训等各种决策性问题的解决,提高办事效率与办学效益,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及相关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及时解决实验教学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各要素间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整体监控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各因素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实验教学直接参与者、实验室人员重要地位与作用。根据整体教学、教学形势的发展,实验教学独立于理论教学,要注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实验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其尽早走上实验教学的“前台”。例如,提高实验教学工作量的核定人数,客观核定实验室人员的工作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科研、教学活动,鼓励其提高职称、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等。

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当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验教学实际,与学校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与学校整体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使各类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正确处理好监控与被监控对象之间的关系,做到“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激发实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目的不是对某个部门或个人工作态度的质疑,而是通过监控加强教学管理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及时掌握实验教学动态,深入了解教学活动的长处与不足,不断总结,积极修正,促使学校的整体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徐平生,等.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中的作用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12).

[2]武高辉,赵希文,孙颖.竞争 评价 监督激励机制在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作者:饶晓红 田强

上一篇:旅游与区域经济论文下一篇:大都市工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