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

2022-04-19

摘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改革建议。设计了一种基于鲁布戈德堡机械的联动思想的教具,用以提高教具的辅助教学功效。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再设计,将回转类传动机构和直线类传动机构交叉分布在一条传动线上,辅助同学们理解记忆机械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 篇1:

问题引导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机械设计及其系列课程设计以其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训练特点,在培养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角色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但目前教学过程不能完全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对象及其考核形式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新工科背景,结合产学研合作提出了问题引导下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改思路,深化产学研合作基础上,以解决企业一线典型产品设计需求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同步实施理论课与课程设计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工科;产学研合作;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先进设计方法

因其理论抽象、概念繁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使得专业课在课程理论学习结束后均配有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能否对其学懂学透学以致用是一名学生能否向专业技术人才转变的关键。随着新工科建设的逐步深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也对专业课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1]。

机械设计课程是面向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通过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通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研究改进并开发新的零部件。因此,在课程理论学习结束后,开设为期三周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环节把机械设计及其它相关先修课程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在设计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的切入点。然而,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存在选题单一、教学模式固定、设计方法滞后等诸多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新工科发展对机械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极为不利。

鉴于此,本文结合新工科建设背景,在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问题导向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合作企业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产需求,并以问题驱动教学的方式,同步开展课堂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践,帮助学生更好搭建机械设计知识构架,提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以传动装置中的减速器为设计对象,设计课题主要以圆柱齿轮、圆锥齿轮和蜗杆传动中任意两者的组合构成两级减速器[2]。为达到独立设计和团队协作的目的,指导教师一般只进行方向性指导,切实培养了学生独立设计工作的能力,普遍收获较大。但通过指导和评阅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特别是随着新工科建设和产学研合作的逐步深入,从中发现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1 教学方法固定且教学内容不连贯

新工科背景下,现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在教学模式上存在教学方法固定、教学内容不连贯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通常一位教师指导近40位学生,时间紧、任务重,在教学上采用“批量生产通用产品”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教师规划的设计框架,填充式完成模板内各部分内容,导致学生形成了以习题形式开展设计工作、以进度快和图纸美观为得分追求点的片面认识,这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和个性化开展工作的途径,使学生欠缺对各部分内容间连贯性和前因后果的考虑,设计过程难以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课程设计环节与理论教学过程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通常安排在機械设计课程结束后才统一布置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在三周内完成设计工作任务,由于理论课程持续时间较长,且缺乏实际工程问题的设计训练,学生对理论课程知识点记忆淡化,需重温和实操课程内容而花费较多时间,造成课程设计时间紧张,学生都要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对很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来不及思考就在匆忙中完成课程设计[3],在注重效率的情况下忽略了设计质量。

1.3 课程设计选题陈旧单一

长期以来,课程设计的命题主要是根据机械设计所学内容对通用二级齿轮减速器进行设计,相关指导书和网络资源丰富,难免有部分学生存在抄袭和依葫芦画瓢的仿制现象,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少有结构创新设计[2]。因此,从命题角度看,现有课程设计缺少新工科背景下对产学研合作企业新型零件设计的考虑。

1.4 设计方法滞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利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新产品设计,最大程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和节约开发成本,已成为同行们所追求的目标。

一方面,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仍要求学生采用手工绘图,修改工作量较大,但往往绘图效率较低且绘图质量层次不齐,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如期完成设计任务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新工科背景下,机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方法已逐渐改变,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创新设计方法已被提升到了重要地位[4]。有限元分析作为先修课程,其所强调的对产品结构分析、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已成为机械设计的重要方法,能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手工重复计算。

1.5 考核方式单调

课程设计的指导通常注重方向性引导,已期望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过程的目的。因此,在最终考核上采取学生对设计过程答辩方式阐述,加之对完成图纸及设计报告评分给出最终成绩,缺乏对各设计环节的关注,缺乏设计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抄袭和独立完成情况的判断和最终成绩的评定欠公平。

2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问题的教改思路

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制定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已全面实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重视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因此,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改也迫在眉睫。本文在目前教学环节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提出以下教改思路。

2.1 问题引导下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进行

一方面在新工科背景下,更应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本课程进行前或课程实验(机械零件认知)环节,有目的的将学生带入产学研合作企业工厂参观实习,在企业现场开展机械零件认知实验,并了解企业生产实际需求,让学生自行选择或企业师傅推荐相关产品重点认知,作为自己课程设计目标;另一方面,在开展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伊始,指导教师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将理论课学习和课程设计同步进行,按照理论课教学进度,学习完一部分理论内容后,学生应针对该部分理论知识完成课程设计中相应模块的设计、计算任务,将理论知识得以充分实践,既增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又保证课程设计任务顺利完成。

2.2 产学研合作基础上拟定课程设计命题

在题目设定方面应尽可能从产学研或学生经常开展专业实践教学的企业工厂中获得,保证学生能在开展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时经常接触,以提高感性认识。因此,搜集课程设计题目可通过与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将工厂一线问题纳入到课程设计中,明确设计目标,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将原有仿制产品设计转变为学生主动思考型。

2.3 运用先进设计方法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新形势下,产品的开发过程更注重先进设计方法,不仅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又节省了大量开发成本。课程设计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过渡过程的培养,将三维设计软件、二维绘图软件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引入到课程设计,学生可采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系统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完成结构受力、寿命模拟及结构优化过程,最后使用二维制图软件完成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不仅提高了课程设计的含金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和绘图质量,锻炼了学生应用先进设计方法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

2.4 增加设计过程的评分比重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的文件中提到,在教学方面,应严格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因此,指导教师更应注重在设计过程中與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在不同设计阶段,及时了解和记录学生设计情况,给予相应评分,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组成成分,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最终成绩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设计能力。

3 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更是以学生实践能力本位的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结合产学研合作,基于问题引导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正是强调学生实践基础前提下提出的教学改革思路,以解决企业一线典型产品设计需求为目标,通过同步实施理论课与课程设计两个环节,运用先进设计方法,重视和加大设计过程的评分比重,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国勇,李志永,程祥,等.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9(38):181182.

[2]马登秋,叶振环,熊飞峤,等.基于工作室的机械设计系列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5):133137.

[3]汤晓明,潘晓红.“目标引导,任务驱动”下的课程设计与专业课教学同步的教改尝试——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例[J].大学教育,2019(01):5860.

[4]李霞,陈建萍,魏敏,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状与改革实践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5):6364.

作者:刘宏

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 篇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教学改革建议。设计了一种基于鲁布戈德堡机械的联动思想的教具,用以提高教具的辅助教学功效。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再设计,将回转类传动机构和直线类传动机构交叉分布在一条传动线上,辅助同学们理解记忆机械相关课程的知识点。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课堂教学 教具创新 实验教学

Investigation on the Teaching Innovation Reform of

Basis of Mechanical Design

MA Yuel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64)

0 引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计划的教育活动,在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个性化发展。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实践、创造。通过设定教学项目活动、任务分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传动过程中的常用机构和部分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1-4]本文结合郑州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际,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具应用等方面,提出一些探讨性的建议。

1 教学理念

(1)模块式分工教学。单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之下进行。然而,如果针对全系所有专业全面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系多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努力,制订完善的计划,而在短期内制订出周全的计划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采用各取所长的方式,从教师个人研究领域选择相关课程,分步骤、分模块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积累经验。而后将其逐渐纳入全系的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改革。[5-6]与之相对应,模块式分工的将全系各专业的课程进行类似的建设,这样就可以把多个教师的经验与成果互补与综合。

(2)持续性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常提常新、不断发展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当然,教学改革本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完善的教学改革方案不可能被一次性提出来,并保持持久的先进性。理想的教学改革方案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3)摆脱资源等待式教学。特定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主要依赖于授课教师的主观思想,但是同时与学校所提供的教学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如课程教材建设、实验课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等多个方面。由于其属于学校的多个管理部门,往往会出现部门间的协调不一致等问题。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教学条件,不能根据学校现有条件进行课程改革。但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的。[7]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可利用资源,依托于现有教学条件,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改革,避免资源等待式教学。

(4)个性与共性并存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的改革,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应用细节繁杂,此外,由于教师之间的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不甚相同,每位教师都会根据自身想法提出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另外,每个教师对项目化教学又有不尽相同的观点,这些都可能产生一定的争议和分歧。个性与共性的冲突时难免的。因此我们建议个性与共性并存,堅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正所谓无争论则无高论,争论是有利于完善方案的。但是不能困于争论而停滞不前,亦不可等待全体意见统一之后再进行,而是应该搁置争议,保持个性与共性,促进教改完善。

2 教学方法

课程的整体规划以“机构分析和零件结构设计”这两个方面为重点,即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的结构分析、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对常用机械零部件的结构设计与选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通过设置项目驱动对常用机械传动装置结构分析设计及综合实训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形成对微型机械及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能力。[8-9]同时,强调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结合生产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单元分项设计,再分解成小项目(或者各个任务)来进行,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传动机构和零件类型,正确计算零件工作能力、确定尺寸和选择材料,以及较全面地考虑制造工艺、使用和维护等要求,绘制工程图。基本设计技能: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等。

3 教具应用研究

为了帮助教师课堂讲解及学生的快速理解,机械类教具通过几年的研究发展已经慢慢出现在课堂之中,[10]但其种类多数为静态模型,材料也多采用非金属PVC塑料,这样做出的教具模型大多数无法达到动态演示的功能,且操作也不方便,强度要求上也达不到,容易损坏且不易修复。这种教具虽然可以展示单一机构的具体结构,但是不能运动仿真,学生缺乏动手实践机会,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有些教具可以进行运动展示,但这类教具普遍体积大,造价高、不可拆卸。为了改善教具现有的不足,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鲁布戈德堡机械的联动思想的教具,用以提高教具的辅助作用。

(1)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紧密结合,设计出实物仿真运动教具,让书本上枯燥无味的图形结构,变为真实的实物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理解记忆,理论联系实践,使教学更加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2)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制造,利用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的3D打印快速成型设备,制作实物模型,这样便可降低制作成本,让教具更加贴近日常生产生活,让学生充分体验实践的乐趣。

(3)在装置整体布局的设计上,做到在不影响整体传动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各机构的位置空间,使学生能多角度、无死角地观看。在操作上做到人性化的原则,操作简单,避免复杂的组装调试过程。

(4)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本人也得到了很多收获,能结合到自己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机械设计、机械原理、CAD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力学等,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的实体设计当中去,理论结合实践,让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也学到了在实际课堂中学不到的一些设计常识,比如在一个装置的整体设计时,要更多地去联系在实际运用当中,它所面对的人群,所工作的环境,以及主要面临的技术和使用瓶颈,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才能更好地去投入使用。

(5)此套机械教具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和讲解机械课程中常用的机械传动机构,这样使同学们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扎实,为以后工作时的真实设计提供基础,这样也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接触一些实物模型,摆脱课本的束缚,跳出高分低能的误区。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进行基于鲁布戈德堡机械的联动思想的教具设计,将回转类传动机构和直线类传动机构交叉分布在一条传动线上,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辅助同学们理解记忆“机械设计基础”相关知识点。

参考文献

[1] 唐晓莲.《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83-84.

[2] 宋正和,曹燕.《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90-92.

[3] 邵园园,玄冠涛,候加林.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5):132-134.

[4] 徐林林,陈家庆,朱江.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72-73+108.

[5] 高虹霓,王和明,刘海平,徐晓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57-159.

[6] 胡凤英.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96+101.

[7] 刘必荣,咸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1(5):73-75.

[8] 张鄂.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學论坛,2015(13):120-122.

[9] 龚厚仙.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1(17):31-33.

[10] 贺生明,郭静静.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176.

作者:马跃龙

机械设计创新教学论文 篇3:

创新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运用和分析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却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了响应行业发展對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中需要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引入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教育体制、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为国家培养出全面的创新人才。文章阐述了教学创新的意义,就教学之中各个环节的创新方法进行探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教育改革;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具有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他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这也是目前企业在发展中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电组合、机电一体化理论为指导,将机械设计技术、指导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一体化作为方式,以学科的交叉和渗透为主要特点,用于培养现代化高技术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教育和实训教学方式是根本,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的竞争优势为终极目标。

1    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创新

在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本专业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性和操作要求,因此,在目前的教学中一般采用多种与教学内容和教学实用性关系密切的创新方法和实践措施,在教学中需要对机械设计制造技术、CAD制图技术以及3D建模技术全面拓展,在满足现代化工业机械设备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国内、国际人才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创新。在发展中按现有知识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理论的要求进行分析和管理,完善其在加工和处理中的各个环节和措施。在教学中可通过减少理论知识的教学课时,增加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际操作能力。

1.1  对课程教材进行创新性删选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大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理念,将抽象理论采用直接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形成一套全面理论体系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偏离了教学初衷。首先,学生对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性较差、兴趣不强,使得教学的效果不佳。其次,在教学之中无法将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并且这些理论有可能受过时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满足最新设备的使用要求和运行需求,影响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需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采用创新教学方式和措施逐步完善理论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课程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和制造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并且使其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规划事业的管理能力。因此,在目前从事设计、制造和机电产品的技术开发以及研究等机械相关领域需要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在教学中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1.2  补充更新教学内容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复杂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理论知识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应用,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据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教学不再墨守成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步改善或更新,把最新工艺和技术渗透到课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采用活学活用的教学方式,以人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创新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在教学体系和措施之中也要不断地引进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成果,注入一些新兴的技术领域和方法[1-2]。追求反映时代科技发展前沿、开拓学生知识面以及结合各种项技术为加工技术依据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并且就其中存在问题的环节加以细致处理。只有在布置各种作业和习题时更要以实践和动手操作为主,才能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2    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创新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1  直观教学法

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是通过将教学内容总结归纳成为一个课件,一般都是以PPT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学中呈现的内容不仅量大,而且丰富多彩,可通过添加图片视频、修改各种背景和突出重点的颜色满足教学的需求,并且在教学之中交互性强、灵活性大,可形成一套系统的优化措施,这是目前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受专业水平限制,不能结合工厂中实际的加工标准和工艺要求,对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措施的改革和创新之中,应该将学生带到实习车间,观察机械设备的加工情况,同时还要参照实际机械设备,便于读懂装配图纸,然后对该设备进行测绘,最后自己绘制装配图纸,从而增强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还应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增强空间想象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证明目前的行为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3-4]。

2.2  实践教学法

除了带学生参观车间、陈列室等,目前,动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的主要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和实训,并且设计各种与实训相关的竞赛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之下接受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分解项目和课题,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项与高新技术紧密相连的专业,在学习各种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改善学习方法从而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加工、质检等生产流程。教师在教学之中通过将各种具有完整教学理论水平的措施应用在教学技术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之中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为其思考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在分组项目设计比赛中,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人人参与其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

2.3  考核方式的创新

在目前的某些科目上,通过闭卷笔试方式评价学生对该科目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这样的方式弊端明显,不仅对考核不全面,而且定性要求较强,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已然无法达到实践课程考核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考核方式的创新应该是通过几个方面来考虑,除了对部分必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笔试考核,也要制定实际操作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项目设计、创新能力等一一测评。教学拓展项目也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来完善目前的教育体系,这种做法和措施是目前教学之中最为常见的,更是通过其灵活性作为依据来体现考核创新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人性化考核方式才更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3    结语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革,期待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为机械专业教师提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和方法进一步传递,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元忠.创新教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当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35):88.

[2]姚伯威,吕强机.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韩东.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6):75-76.

[4]张茂.机械制造技术[M].北京:機械工业出版社,2009.

[5]左敦稳.机械制造课程改革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郑天宇.机械制造专业课程改革[M].厦门:集美大学出版社,2008.

[7]胡英娜.机械制造专业的新课改[J].高校教育管理,2007(12):30-31.

Key words:education reform; automation; major; machiner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作者:韩东

上一篇:情感教育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电气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