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现在出行工具的选择上已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大众越来越多的会选择飞机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但航班与航线的不断增加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航班延误、拥挤等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不容忽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论文 篇1: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从目前航空运输全行业分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制约航空运输业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现实情况,该文对空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研究,最后提出了我国空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契机,广泛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推进空管体制改革和空域改革,使我国空管的发展走上一个台阶。

空中交通管理;空管体制;改革

1.我国空管所面临的挑战

1.1空管体制的制约

军航、民航的飞行管制区域划设不统一,空域结构不够合理,且多数空域由军方独享,使得我国丰富的空中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不利于航空公司营建航线网络(特别是辐射式航线网络),民航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如民航飞机不能在最经济的高度飞行,浪费油料);不利于通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飞行指挥不统一,在一个空域由多家指挥,航空器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临时改变飞行状态时,因请示层多,有时得不到及时答复,容易失时误事,酿成事故;

航空设施建设不统一,设备老化,管制手段落后,不同程度的影响了空中交通的通畅和效率。这说明过时的空中管制体制已成为影响我国民航业发展的障碍,重新划分空中资源的军用、民用、军民合用的航空权势在必行。

1.2空域的制约

与多数人想象的不同,中国的天空并不是一个可以任意翱翔的地方,民航飞机的飞行范围是有范围限定的。按照《飞行基本规则》的规定,空域通常划分为机场飞行空域、航路、航线、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和空中危险区等。按空域管理和飞行任务的需要,可以划设空中走廊、空中放油区和临时飞行空域。按照飞行管制责任则可划分为飞行管制区、飞行管制分区、机场飞行管制区。航路、航线地带和民用机场区域设置高空管制区、中低空管制区、终端(进近)管制区、机场塔台管制区。在国境内、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及其毗连公海的上空还划分若干飞行情报区。

按以上标准,目前中国大陆及临海上空划分为11个飞行情报区,总面积约1081万km2。全国划设19个高空管制区,28个中低空管制区,25个进近管制区,1个终端管制区。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划分并没有明确军用与民用的差别。但《飞行基本规则》也明确指出,中国的飞行管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飞行管制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换言之,中国空域一直是由空军管理,也由其具体划定各种空域的区域范围。在正常的航路、航线以及民航机场附近区域外,军方还划设了两个空中禁区、66个空中危险区、199个空中限制区以及若干个军事训练空域。部分训练空域在航线上方或下方,则通过建立高度差的办法避免军民航飞行冲突。

按照以上划分方法,中国可用空域仅有大约20%归民航使用,80%则归军航使用,且民航航线、时刻等审批亦须在空军备案。随着民航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飞机增速和跑道增速已远远超过了民航运输业增长的速度。在空中交通流量和飞行运力上,中国航空运输业目前位列世界前茅,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之一。

1.3空管技术和设备以及管理水平的制约

我国目前的空管系统无论是在技术还是设备以及管理水平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当落后的水平。当然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起步晚,底子薄,而在民航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空管系统起步更晚。很多国外空管已经应用的新技术新设备,在我们空管系统还没有使用或者广泛应用。如新航行系统、基于性能导航(PBN)技术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技术等。目前在我国东部虽然已经实行全雷达覆盖,实行雷达管制,但在西部地区绝大数地方仍不能实行有效的雷达覆盖,而实行落后的程序管制。另外,当前空管管理相较于国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仍显得过于粗放。

2.我国空管所面临的机遇

2.1促进我国空管发展的积极因素

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旺盛。我国航空运输业面临着持续增长的庞大市场需求,预计未来20年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前10年(2011~202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2%,后10年(2021—203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为8%。那么,到2020年,我国航空客运市场将达到8亿人次,人均乘机0.57次;到2030年,我国国内航空客运市场需求将达到17亿人次,人均乘机1.2次。

国际航空市场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航空运输业作为联系国际交往的重要平台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另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人数逐年递增,这也为国际航空市场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通用航空的飞速发展。2010年10月1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了《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分步实施3000m以下低空空域开放,划分自由而有序的低空飞行区域,充分利用空中资源,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

呼吁空管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今年“两会”期间,民航航班晚点问题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多位民航界代表委员对此提出议案提案,强烈呼吁进行空管体制改革。

2.2积极因素所产生的机遇

抓住当前机遇,进一步理顺空管体制机制。加速军民空管一体化进程,变行政、业务双轨制模式为直线制,实施对空管服务的细分,变革运行机制等,为早日实现国家空管一体化打下坚实基础。

抓住当前机遇,进一步优化空域资源。改革空域管理体制已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加强军民航协调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空管体制改革。主要包括:推动空域机制创新,实施空域分类,调整优化空域结构,实现空域相对集中管理;统一规划、完善全国航路航线网络,增大航路运行容量,优化协调飞行线路,提高运行效率;推广区域导航技术的应用,提高空管保障设施薄弱地区航空运输的保障能力。

抓住当前机遇,进一步更新空管技术和设备,特别是新航行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有效减轻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工作负荷,提高管制工作效率,同时也更好地保证了空中交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白天亮.民航空管不愿做发展瓶颈天空何时不再排长队.人民日报.2011.08.15

[2]徐肖豪,王莉莉.完善国家空域资源利用政策的建议.政策论坛.2007.06

[3]张嘉宁.空管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空中交通管理.2006.02

作者:朱雅峰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论文 篇2:

新时期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探讨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现在出行工具的选择上已然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大众越来越多的会选择飞机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但航班与航线的不断增加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航班延误、拥挤等情况时有发生。由此可见,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已经不容忽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当前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进行梳理,并分析我国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民航 空中交通 流量管理

当前,我国民航航班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导致空中交通变得极为拥堵,因此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应用就变得极为重要。现阶段,我国民航事业大力发展,空中交通流量也在不断增多,空域资源紧缺。而现阶段,我国还尚未建立完善的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由相关协调管理人员负责。[1]而在实际工作中,是在现有的数据系统资源的基础上,再进行空中流量管理,不过这一管理模式人为因素过多,经常会出现交通流量与系统容量处理不及时的情况,同时还有信息匹配的问题发生。由此可见,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重要性。[2]

1 我国流量管理现状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ATFM)是指有助于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和快捷地流通,以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容量并符合有关空中交通服务当局公布的标准和容量,而设置的服务。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民航领域具有建立流量管理系统并对此进行实施的意识相对较晚,但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效果。自2002年民航成立了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后,有关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方面的建设逐渐增多。三年后,又建立了诸多的相关机构,例如:民航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五大航空公司、四大重点机场等等。于2014年还发布了《民用航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运行指导材料》,并从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空管系统所涉及的总量控制方案。目前,我国的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尚在逐渐完善中。

2 我国流量管理的不足

首先,我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相对单一,不足以支撑现阶段的航班、航线流量。现阶段,我国虽然针对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构建和实施了诸多的条例法规,并建设了许多相关的部门。但不可否认,我国并没有较为专业的机构专门负责流量管理。目前是由各级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对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给予处理。目前,我国的流量管理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全国统一的流量管理中心,主要是针对全国范围的民航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管控;其二是地区级流量管理中心,主要是针对所在区域内容的民航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管控。但这相对极为复杂空中流量管理而言,所建立的流量管理中心并不能完全解决现阶段所面临的难题。[3]

其次,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规章不健全。从长远角度来看,民航流量管理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工作,其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当面临工作中具体的事件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时,管制员没有具体的章程可以参考。在开展实际工作时,主要是依照平时的经验积累和习惯做法,有时候会显得不够严谨,甚至会显得有些过于随性。因此,现阶段就亟需建立并完善流量管理方面的制度,以此来规范相关工作的行为。

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工具不健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工作的开展更多依靠的管制员的过往经验以及对工作的及时处理,无法将所面临的问题具象化,并形成系统的进行处理。国外的流量管理发展时间较长,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流量管理体系,并且也有了相对应的工具来支撑工作的开展。反观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以及工具,虽然目前已经初见呈现,但总体而言还是缺乏完备的功能,自动化程度也相对较弱,相关体系整体运行效率不高。

民航空中领域的规划不具有科学、合理性。我国目前的民航空域管理机制依旧是旧有机制,不能适应、满足新时期的民航发展需求。导致当前民航所用空域范围较小,空间扭曲,空域规划管理方面也较为混乱。我国的空中领域的整体范围与美国类似,但美国空域规模和我国相比,其机场密度以及航班流量要高出许多。而我国的空域使用效率却很低下,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民航空域规划明显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此后想要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效率,空域规划管理必须要加以改善。

3 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建设措施

3.1分部科学规划实施

目前,我国流量管理体系设置为两层,但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因此在构建组织架构时,可以在两层流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加构一层。在建设流量管理系统的过程中,主要遵循由上而下的原则,三层流量管理系统需设置统一的标准,第一级流量管理系统和第二级流量管理系统与现行系统一致,第三极管理系统为终端管理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协调相关单元流量。因建设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循序渐渐的进行,可以由小到,先由终端系统开始,然后逐渐与区域、全国流量管理系统进行融合。

除此之外,在建设流量管理系统时,需要从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以解决流量冗余以及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管控作为首要目标,以此科学、合理的设置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4]

3.2 致力于国产化的自主研究

流量管理系统对于我国的民航领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需要相关管控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这一改变的理解,并逐渐完善相关理论。流量管理系统和其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不同,其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尤其是流量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算法、评估等内容都需要结合各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加以设计。

因此,每个国家在选择使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时,都会选择本国研究的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该系统的最大价值。可以在设计之初,借鉴先进国家的设置系统经验,在同我国民航空中流量的实际情况加以结合,加大研究的力度,以此构建一个集中处理各个区域流量管控的平台,但我们要适中坚持自主研发这一原则。[5]

3.3 利用气象产品提高管理能力

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中较为重要的一项便是预测气象的工作,许多国家自主研发的流量管理系统都极为关注气象检测的功能。因此,我国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在建设之初,就需要将气象当做重点内容去关注,按照各个区域的实际需求,通过雷电测试搜集、预测气象信息,以此提高流量管理的能力。美国、欧洲等航空发达国家已经建立、并仍在不断完善各自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并因此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3.4 看重协同策略

民航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实际设置时需要联系自身的情况,以科学的算法设置流量体系,并力争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做到公开透明。

4结论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空中交通日益繁忙,当前空中交通流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我国现有的航空结构和空中管制制度根本无法跟上空中变通流量的增长速度,造成航班延误现象与日俱增。可见,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在需要和预期需要超过空中交通管制(ATC)系统的可用容量期间内,为空中交通安全、有序和流量的加速提供服务,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ATC容量,保证空中交通最佳地流向或通过这些区域,为飞机运营者提供及时、精确的信息以规划和实施一种经济的空中运输,以尽可能准确地预报飞行情报而减少延误。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当前空中交通流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找到能够控制空中交通流量的措施,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提升空中交通流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虹宇.建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17):21.

[2] 丁磊.全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体系架构研究[J].空中交通,2017(02):3-7.

[3] 赵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的多机场地面等待问题的研究[J].中国航班,2019(13):1.

[4] 林光.建立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解决航班延误问题[J].中国民用航空,2011(02):49-51.

[5] 黄俊祥.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组织设计探讨[J].空中交通管理,2007(08):4-5,13.

作者:刘颖

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论文 篇3:

浅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及风险管理

摘 要:隨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客流量的数量不断增加,航线也逐渐变多,这也增大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发生几率。本文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此后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成因;风险管理

前言

新的发展时代下,我国民航获得了快速发展,空中交通管制期间较易出现各种风险因素,且其受到多方面影响,其中人为因素占据较为关键作用。且功能缺陷、程序差错以及错误安装配置等也会直接导致差错的发生。此时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采用高投入、高技术措施,完善管理机制,充分保证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保证民航的基本经济效益。

1.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原因

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可知,民航空中管制差错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其占据较大比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属于民航交通管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且人为因素存在较多类型,彼此各不相同,具备针对性与特殊性特点。当前我国民航部分管理人员并未真正重视民航的安全性工作,日常工作中缺乏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甚至存在得过且过心理,以致在操作中没有严格遵照相关标准流程,经常因疏忽大意而无法尽职完成相关监督任务,无法保证空中与地面工作配合的默契度。民航工作人员不但在技术方面没有符合基本标准,且心理素质也较差,部分领导人员在监管方面缺乏完善经验,无法保证合理的监督力度。同时,部分设置方案缺乏可行性与合理性,实施期间无法预期效果。对此,民航空管差错中的人为因素具备明显的决断性与基础性,为了进一步避免差错的发生,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准,保证较高的综合素质,并具备良好的责任心[1]。

1.2管理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由多种管理因素引起,实际运行过程中,民航管理层的主要工作便是准确下达各项指令,做好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配合性,以确保合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此,民航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整个民航行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决定性因素。但当前民航管理部门也存在较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缺乏相关法令与管理制度,民航划分的各个部门工作流程并不明确,管理工作水平较低等。且民航具备自身的独立性,在航线设计方面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无法保证统筹效果。除此之外,民航相关人员的招聘工作也并不合理,存在较多改进之处,没有确定招聘要求,且职员的薪资并不合理,无法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员工工作期间出现消极怠工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民航并未充分重视,没有针对性的安排相关的培训模式,员工也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对此,为了充分降低民航交通空中管理差错的发生几率,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沟通交流,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准[2]。

1.3技术设备因素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期间需要使用各种导航设施、信息技术以及高精度的航空技术等,以便保证全面监控飞机的运行情况,确保航行的安全性。对此,航空管理效率的直接决定因素便是各种先进设备、运行系统等。但受经济因素与地域因素的影响, 加之技术人员没有掌握科学的设备维修技术,以致空中交通管制期间极易出现差错问题,进而引发各种交通事故,为人们带来了生命与财产安全隐患。

1.4自然环境因素

自然灾害具备不可抗性与突发性特点,变幻莫测,包括各种风雪天气、雷电天气、冰雹天气等,很容易导致空中交通管理出现差错问题。同时,外电磁场以及其他设备的通讯信号也会干扰飞机的正常运行,导致交通管制出现差错。这些自然灾害因素虽然无法有效避免,但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起飞前及时检测天气情况,并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由此看出,为了进一步降低自然灾害因素带来的危害,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保证较高的业务水平[3]。

2.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错的控制措施

2.1充分重视差错控制工作

民航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重视空中管理差错,并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科学的管控措施与流程,保证监控效果。民航管制体系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民航运行的安全性,这也是民航运输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对此,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安全性与可靠性放于首位,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整体性与全局性策略,最大程度的保证民航顺利运行,确保差错控制方式得到预期效果,提升管制质量水平。

2.2建立完善的交通管制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顺利运行,相关部门应针对当前的民航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民航部门应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用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机制,及时汇报不安全事件,全面做好安全工作,分析差错原因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解决方案,全面掌握事故的发生情况。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应在管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制定预备方案,保证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的预防效果。

2.3选择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开展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管理效率,民航应合理组织管制班组,做好各个班组的搭配工作,强化相互之间的联系,在保证良好沟通的基础上,在既定时间内提高管制质量。同时,还应针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应急方案,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应对差错问题,实现持续优化,全面提高民航的差错控制水平。除此之外,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后还应有效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自动化运行。数据信息的流畅性直接决定着飞行员对飞机的判断,飞行期间,机组人员应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最大程度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信息技术传递速度较快,民航部门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经济引入,并定期更换过时、陈旧的设备设施,开发新型安全管理软件,全面提高民航的管理安全性与有效性[4]。

2.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准直接决定着实际管制效果,对此民航应定期举办培训活动,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应重视其应急能力与职业责任心的培养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民航的软硬件设施均得到更新完善,但实际管理期间却依然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航的声誉。由此,民航部门应强化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效果,提高对空中管制工作的认识。民航所用设备均为高科技设施,企业还应针对性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帮助管理与技术人员掌握更多前沿知识,实现规范作业。

2.5坚持以人为本

当前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民航交通管制工作中,管理人员也应针对存在风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风险的管控工作,保证人身安全, 实现民航的高效发展。

结束语

分析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情况可知,大多差错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且还包括技术、管理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对此,管理人员应最大限度的做好民航空中交通差错的控制工作,在思想理念上充分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用合理的控制措施,从而获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平源.制约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03):117+119.

[2]刘伟.浅析民航空中信息化交通管制安全管理问题对策[J].通讯世界,2017(10):221-222.

[3]秦杰.民航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2):139+142.

作者:张泽芫

上一篇: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研究论文下一篇:轨道交通安全工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