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2%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收集斑秃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治疗方法:口服强的松片15mg,每天1次,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2周。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 篇1:

部分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摘 要 目的:评价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资料,探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结果:按照中医理论,所列举的常用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率均为80%以上,且不良反应小;有些中成药还具有改善肾功能、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作用。结论:按照中医理论,中成药可以作为治疗高血压的选择用药。

关键词 中成药 高血压 临床疗效

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等。可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具有镇静止痛,改善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嗪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干分布较多,能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治疗急慢性脑血管病有肯定疗效。且川芎能兴奋延脑呼吸中枢、血管运动中枢,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使冠状动脉和四肢血流量增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冰片有改善或增强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能增强药物向脑内转运,此为冰片芳香开窍、引药上行,进而疏散脑部病邪的理论依据;同时冰片能扩张、软化脑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对330例瘀阻脑络型Ⅱ、Ⅲ期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Ⅱ期的降压有效率为86.66%,症状有效率为94.82%,Ⅲ期的降压有效率为64.58%,症状有效率为79.75%。服用方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粒,饭后服用,每周为1个疗程。

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牡丹皮和泽泻。滋补肝肾,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有一定疗效。动物实验表明,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实现的。用六味地黄丸治疗309例高血压病人,结果有效率为85.1%。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1次 30粒。

镇脑宁:主要有效成分为川芎、藁本、细辛、天麻、水牛角等。可熄风通络,有镇静、镇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等作用。与六味地黄口服液合用,用于阳亢或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易怒、恶心、胸闷、腰酸、失眠、多梦等。治疗66例高血压病人,总有效率92.4%。用法用量:口服,每天3次,1次4粒。

松龄血脉康:主要成分为葛根、珍珠层粉、松针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具有降压和调血脂作用,用于高血压病见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于肝阳上亢见症者。动物实验证明,该药可纠正高血压大白鼠主动脉去甲肾上腺素(NE)和乙酰胆碱(Ach)的升压反应,并对动脉血管环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增加组织血液灌注,减轻组织细胞耗氧,改善末梢循环,平稳有效降低血压。对57例Ⅰ、Ⅱ期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监测,并对其中28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疗效评价,结果降压总有效率为84.3%,能有效维持4小时动态血压的效应作用,同时具有较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黏度、调整血脂等作用,并能逆转左室肥厚,是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剂量随血压波动加以调节,连服30天,治疗期间不用或停用其他降压药及降脂药。

龙胆泻肝丸:主要成分为龙胆草、黄芩、栀子、澤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作用。治疗高血压36例,有效率88.89%;治疗证属肝热上扰高血压患者12例均痊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36例,总有效率97.1%。用法用量:口服,每次 3~6g(6g/袋),每日 2次,忌辛辣之物,孕妇忌服。

牛黄降压丸:主要成分为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郁金、黄芪、白芍、水牛角粉、雄黄、草决明、党参等。具有清心化痰,镇静降压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眩目晕、心烦易怒、心悸失眠等,血压下降缓慢,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治疗,总有效率92.8%。用法用量:每次1~2丸,每日1次。腹泻者忌服。

天麻钩藤冲剂:主要成分为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用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对肝阳偏盛型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对肾性、原发性、神经原性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包。舌绛无苔之阴虚动风证,本方不宜用;饮宜清淡,戒恼怒,节房事。

参考文献

1 中成药,2003:21

2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4:19

3 中国药理学报,1998,2

4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4:15

作者:符玉荣 黄丹奇 王 刚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 篇2: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2%米诺地尔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评估安全性。方法 收集斑秃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患者32例。治疗组治疗方法:口服强的松片15 mg,每天1次,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2周。对照1组治疗方法: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天3次,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每天2次,连续治疗12周。对照2组治疗方法:单纯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连续治疗12周。结果 治疗6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12周后,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治疗6周后,三组斑秃严重程度(SAL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SAL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ALT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5)。治疗12周后,三组SAL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三组SAL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ALT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5)。治疗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米诺地尔;红光;斑秃

斑秃(alopecia areata)是皮肤性病科最常见的毛发性皮肤病之一,临床特征有局部散在秃发、多发性秃发或全部头皮秃发,范围可累及头皮、眉毛、腋毛、阴毛或躯干、四肢部位[1~4]。目前的研究认为斑秃的发病原因可能包括精神紧张、过度焦虑、睡眠障碍、熬夜、抑郁等精神因素,有些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功能失调、遗传等因素。治疗斑秃的常用方法有口服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中成药、中药,外用火针、梅花针、红蓝光、微波等物理治疗,以及外用米诺地尔溶液、接触性皮炎诱导剂如二硝基氯苯或角鲨烯酸二丁基酯等,这些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1~6],但部分患者对一些治疗方案出现耐药,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欠佳,因此,联合用药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观察小剂量强的松联合2%米诺地尔溶液治疗斑秃,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斑秃患者96人。年龄16~46岁,平均(25.47±8.00)岁,男54例,女42例,皮疹1~5块,平均(2.80±1.17)块。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40岁,平均(27.53±8.49)岁,皮疹1~5块,平均(2.91±1.12)块。对照1组患者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6~46岁,平均(23.75±7.06)岁,皮疹1~5块,平均(2.47±1.19)块。对照2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6~42岁,平均(25.13±8.17)岁,皮疹1~5块,平均(3.03±1.15)块。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皮疹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标准

(1)斑秃患者入选标准[1]:病程>1个月以上;皮疹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脱发区皮肤正常、光滑、无瘢痕或毛囊性丘疹。拔毛实验阳性:毛发易被拔出,显微镜下或皮肤镜可见典型的感叹号状。年龄为16岁或16岁以上,60岁以下。(2)排除标准: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骨质疏松、全秃、普秃、合并头癣、梅毒性脱发、拔毛癖、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方法:强的松片联合2%米诺地尔溶液。对照1组治疗方法: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2%米诺地尔溶液。对照2组治疗方法:单纯外用2%米诺地尔溶液。具体方法:(1)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强的松片15 mg,每天1次,早上8点早餐后服药,连续12周。(2)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50 mg,每天3次,连续12周。(3)米诺地尔疗法:2%米诺地尔搽剂(商品名:斯必申,四川美大康华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H20052642),反复均匀外涂斑秃区,每天2次,连续12周,涂药后反复轻揉斑秃区5分钟。

1.4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斑秃的疗效评定标准拟定。临床痊愈:毛发脱落每天少于100根,脱发部位均有头发长出,新长的毛发密度、色泽、粗细与无病变区域相同,拔毛实验阴性。显效:毛发脱落明显减轻或无脱落,脱发部位头发长出达70%或70%以上,新长毛发的密度、色泽、粗细均接近无脱发区域,拔毛实验阴性。有效:毛发无脱落或明显减轻,脱发区域长出的头发达30%以上,70%以下,拔毛实验阴性或阳性。无效:脱发区域长出头发少于30%,拔毛实验阳性。总有效率=[(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斑秃病情评估[7]

斑秃严重程度(Severity of Alopecia Tool,ASLT)评分标准通过患者斑秃区域的面积评估斑秃病情。将患者的头皮分为左颞区、右颞区、枕区和前项区四个区域:左颞区占总头皮面积的18%记18分、右颞区记18分、枕区记24分、前项区记40分;四个区域又通过两条穿越该区几何中心的水平线及垂直线将该区域分为四个小区域,从左到右、从上而下的顺序依次计算5分、4分、4分和5分,项区中每一个区域记10分,枕区每个区域记6分。最后将各个区域的分数叠加即为患者的SALT分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SALT评分变化。

作者:林映萍 李芳谷 蔡艳霞 王洁娣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论文 篇3:

化瘀复元胶囊干预房颤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化瘀复元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房颤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抗凝、控制心率的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复元胶囊,2组疗程为12周,对比2组氧化应激标志物(MDA、SOD、HCY)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受试期间,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统计对照组41例,治疗组43例。2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氧化应激指标(MDA、SOD、HCY)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前后比较,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02%,对照组63.41%,治疗组显著优于证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复元胶囊治疗房颤取得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房颤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关键词:化瘀复元胶囊;房颤;氧化应激

房颤又称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3-79岁阶段,其患病率高达14.4%[1]。该病可导致心力衰竭以及血栓栓塞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而房颤在老龄化人群中表现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关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在房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化瘀复元胶囊干预房颤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变化,探讨其治疗房颤的可能作用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受试期间,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脱落2例。最终统计对照组41例,治疗组43例。2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诊断标准

1.2.1房颤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制定并发表的《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中房颤的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心慌、胸闷、运动耐量下降等)、体格检查(心脏听诊心室率较快,节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等)、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f波代之,R-R間期不匀齐)明确诊断为房颤。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2]中心悸(心血瘀阻证)的标准制定。主症:心中悸动,惊惕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次症:面色晦暗,唇甲青紫,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两协肋痛;舌苔:舌质紫暗,舌下瘀点、瘀斑;脉象:脉涩或结代;以上具备2项主症,次症兼具,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①年龄50-80岁,性别、病程不限;②符合房颤的西医诊断标准;③符合心悸(心血瘀阻证)的辨证标准;④病情相对稳定,近1月内未服用其他任何中药、中成药者;⑤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

1.4排除标准①瓣膜性房颤患者;②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③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④语言沟通障碍者;⑤精神异常,不能配合完成者;⑥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患者;⑦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⑧合并有恶性肿瘤、肝、肾及内分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⑨心源性休克、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梗阻型心肌病、未经修补的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肺栓塞、有明显感染者。

1.5脱落标准①纳入病例主动退出试验者;②纳入病例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并发症或者过敏反应者;③研究过程中患者未按要求服药,影响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1.6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抗凝、控制心率的方法。②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化瘀复元胶囊(水蛭、地鳖虫、三七等组成,含生药每粒0.3 g,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生产,苏药制字,Z04000155)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③2组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按照相关指南治疗。以12周为1疗程。

1.7观察项目

1.7.1安全性指标①肝功能(ALT、AST);②肾功能(BUN、Cr);③凝血指标(PT、INR)。

1.7.2氧化应激指标①丙二醛(MDA);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③同型半胱氨酸(Hcy)。所有病例所抽取静脉血,均送至南通市中医院检验科统一保存检测。

1.8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③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④加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减少<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证候计分标准见表2。

1.9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首先进行组间可比性比较。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组内、组间比较分别采用配对、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见表3。

2.2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见表4。

2.32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比较治疗前2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基线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肝肾功能、凝血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遭受有害刺激时,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体内高活性分子如活性氧自由基(ROS)、活性氮自由基(RNS)产生过多,最终导致各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氧化应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研究认为房颤的发病是多个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氧化应激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研究表明,生物体内有多种氧化应激标志物,主要有:①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②丙二醛(MDA);③超氧化物歧化酶(SOD);④ROS;⑤Hcy;⑥NOX2等[3]。易茜等[4]研究发现:房颤患者组右心耳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房颤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而SOD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因子,在抗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官媛等[5]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犬静脉血中氧化应激产物增多,SOD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因子蓄积增加,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王立玉等[6]运用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房颤,结果治疗组SOD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房颤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同型半胱氨酸(Hcy)是氧化应激标志物之一,在自身氧化过程中可能产生自由基导致氧化应激,进而刺激炎症反应诱发房颤。研究发现:房颤病人血清Hcy水平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与左房直径呈正相关,说明氧化应激参与了心房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发展[7]。另有研究表明:活性氧清除剂可减少过度氧化导致的细胞膜损伤作用,并减轻心房电重构,降低房颤的发生率[8]。

祖国医学并无房颤病名,应属“心悸、怔忡”范畴,发病时多以心慌、惊悸为主要表现。其病机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以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濡养;实者多因邪毒、痰饮、瘀血阻滞心脉,心脉不畅。清代王清任、唐容川力倡瘀血致悸理论,并由此开启了活血化瘀治疗心悸的先河[2]。姚祖培教授基于瘀血致悸理论,应用化瘀复元胶囊治疗房颤,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化瘀复元胶囊(水蛭、地鳖虫、三七等组成,含生药每粒0.3 g,南通市中医院制剂室生产,苏药制字,Z04000155)为南通市中医院姚祖培教授临床经验方。处方以破血消瘀散结的虫类药为主,选用破瘀血而不伤正的水蛭、地鳖虫等虫类血肉有情之品,配伍既能散瘀消肿定痛,又有生血、止血、补气作用的三七等草本药辅佐、制衡之,可避免破血药多伤血耗气、易致血溢妄行之弊端。全方药简力专,取精用宏,通中寓补,破血逐瘀而不耗伤气血,正合祛瘀以生新,活血以复元之意[9]。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氧化应激指标(MDA、SOD、HCY)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前后比较,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02%,对照组63.41%,治疗组显著优于证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化瘀复元胶囊治疗房颤取得良好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房颤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化瘀复元胶囊治疗房颤的作用机制,但并未反应其中具体的因果级联关系,期待后续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阐明化瘀复元胶囊干预房颤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

[1]Vivencio B,Alberto C,Calos E,et al.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a primary care setting:val-FAAP study[J].Rev Esp Cardiol,2012,65(1):47-53.

[2]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32.

[3]吴丹丹,陈瑜,张腾.房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2):1342-1346.

[4]易茜,蹇朝,李勇,等.氧化应激标志物在房颤患者心房结构重构中的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7(1):55-59.

[5]官媛,单兆亮,郑强荪.左旋卡尼汀在犬心房急性电重构中的抗氧化作用[J].心脏杂志,2011,23(1):7-10.

[6]王立玉,沈雁.益心汤联合常规西药对心房颤动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影响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11):36-39,45.

[7]张静,李学文.炎症因素及氧化应激与心房颤动心肌重构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5):565-567.

[8]刘海德,何燕,曾志羽,等.药物干预缝隙蛋白连接蛋白43介导的氧化应激对交感性心房颤动犬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血管杂志,2015,17(3):291-294.

[9]杨英俏.化瘀复元胶囊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干预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顾勇清 李晓倩 姚祖培

上一篇:护士巡视病房存在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肥大患者治疗宫颈临床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