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工作专业化论文

2022-04-23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问题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法收集问卷并进行統计分析,发现存在激励性整体评价一般、学历高者评价反而愈低、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等问题,且薪酬福利和晋升是主要影响因素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技术工作专业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计算机技术工作专业化论文 篇1:

刍议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逐渐由专业化逐步进入到平常的工作和生产及学习的过程中,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也已经到来,并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商业、航天、国防、教育等一切关乎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的领域,并伴随着这些领域的发展而不断的进步。不仅如此,计算机技术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和发展性特点成为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主角。同时基于计算机发展而兴起的软、硬件产品、数字产品、电子产品以及相关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单位也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诞生,并成为当今有关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此背景,本文重点介绍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逐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甚至是学习。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今后谋生的重要技能。

何为计算机技术呢?计算机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作用。这与传统的多种媒体简单组合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是将视听信息以数字信号的方式集成在一个系统中,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查。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不仅是自身在飞速发展,而且已贯穿到许多其他学科,现在的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都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生产自动化、日常生活,现代化教学。

计算机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为自动化生产。在工厂,工程师们普遍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产品,现在,人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只要输入有关的原始数据,计算机就能自动处理并绘出各种设计图纸。在生产中,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实现自动进料、自动加工产品以及自动包装产品等等。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加速了工厂生产的自动化。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加工自动化生产中的应用已日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材料加工过程精确,快速的监测和控制。

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给自己的IT专栏作家一个特殊的任务:度过一周没有电脑的生活。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感到非常难受,没有网络,没有邮件,就好像失去了生活重心。对于这个网络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人类的技术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坐在家里跟海外的朋友聊天视频,可以看电影,还可以网上购物等等,没有网络的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缺少色彩。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计算机教育,老师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多媒体教育正将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生物、音乐等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此外,将课程内容及练习编成软件,计算机还可以成为我们的一位百问不厌的家庭老师。计算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所以能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第三产业――软件业的兴起。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软件领域包括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数据库软件、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教育软件、游戏软件,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国际软件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因此我们仍需要向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大国学习,学习它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研发理念,学习它们的管理经验。由于IT技术在通信建设、医疗、教育、交通、军事,生产自动化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各个软件开发方向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网络也随之产生。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已然在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创造出一种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计算机网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一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应是一个能够提供一个系统开放,可伸缩的,安全稳定和高性能的融合平台,实现国际电联提出的“通过互联互通芙蓉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视网等网络资源的无缝融合,构成一个具有统一接入和应用界面的高效率网络,是人类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以一种可以接受的费用和质量,安全的享受多种方式的信息应用”的目标。

我们生活在大科学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各个方面,可以说我们的世界就是计算机的世界,计算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表者”。不容置喙,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率,给人们带来各种方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和进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当然计算机技术也不例外。因此,这就需要对其有所规范。

基于上述的讨论,计算机技术经历了较为漫长的道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未来,计算机技术将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捷和高效,为此,本文对此领域的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社会文明的程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故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郭颂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实用化[J].煤炭技术.1996(4)

[2]冯航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今日科苑.2011(4)

[3]毛士儒.10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电子科技导报,1995(6)

[4]王守清.计算机辅建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5)

作者:邵长海

计算机技术工作专业化论文 篇2:

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问题关系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通过调查研究法收集问卷并进行統计分析,发现存在激励性整体评价一般、学历高者评价反而愈低、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等问题,且薪酬福利和晋升是主要影响因素等。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考虑从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激励、对学历更高的人才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把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事项、建设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拓宽延长晋升通道五个方面改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现状。

关键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双因素理论

一、背景概述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重要任务[1]。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部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25项社会工作专项政策及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导与支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2]。

2007年,河南省民政厅成立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开始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发展。之后响应国家的要求,相继发布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继续教育实施办法、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等文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薪酬和激励保障、建立社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大量投入资金购买服务、开发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工作培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制度体系等作出要求[3-4],并且“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体系,社会工作服务实现民政领域全覆盖和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基本覆盖”[4]。

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各项政策的有力推进和支持下,社会工作的发展确实已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但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发展较晚,社会认知度、认同度相对较低[5]。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下简称“社工”)在我国的整体职业地位不高[5],位于中部地区的河南省亦是如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研究河南省郑州市社工的激励现状,指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激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我国有关社会工作的职业状况。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梳理

(一)文献回顾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扶贫济困、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扶、人口计生、应急处置、群众文化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6]。社会工作兴起于英国、繁荣于美国,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英国和美国均有完善的社会工作证照制度、相关法律、任职资格、薪酬体系等[7]。在我国,先专业化后职业化、政策利好不断的社会工作行业[8],发展虽快速但问题多发。

系统梳理中国知网2006年至2021年有关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职业状况和人才激励的研究文献发现,在职业状况方面,国内学者普遍关注四个方向:职业素养方面,我国社工的胜任力模型还在实践和构建中[8-10];职业认同方面,大部分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社工的职业认同普遍较低,表现为高离职倾向率(约20%)[8-11];职业困境方面,社工普遍面临低收入、低认同的现实[12-13];职业发展方面,社工的职业变动率大、规划意识不强、发展路径有待拓展[14-15]。关于社工的激励方面,发现既有的人才扶持激励政策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6],但是整体上服务机构的激励机制不够科学[17],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社工的离职显著相关[18],其中情感支持和薪酬激励对社工的离职倾向有显著的负向影响[19]。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针对社工这一新兴职业的发展研究仍存在不足,研究视角的广度、内容的深度有待拓展。尤其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关注社工的职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深入。

(二)理论梳理

著名管理学家、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20],将工作中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分为“激励”和“保健”两种。使员工满意的即激励因素,涉及工作中的成就、对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魅力、工作的责任感、因工作获得的进步等;引起员工不满的即保健因素,涉及公司制度与管理方式、上司的评价、薪酬福利、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与条件[21]。更为关键的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的减少,并不会引起员工的不快;而那些令员工不满的因素无论怎么改善,仅仅只能消除不满情绪而无法增加满意度[22]。

鉴于该理论,本研究拟参考现有的研究量表,从“激励”和“保健”双重因素出发,探讨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工作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研究数据与方法

本研究参考既有的关于社会工作者激励的研究量表[23-25],结合郑州市社工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的题项进行增删,设计社会工作人才激励因素调查问卷。除背景信息外,主要变量的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问卷于2020年3月发放,对象为郑州市在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主要通过问卷星在线问卷调查平台,以二维码扫码填答的方式进行收集,共得到77个样本。将答题时长少于120秒和所有答案一致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96.1%。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963,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使用因子分析检验结构效度,结果显示KMO值为0.773,Bartlett’s球形检验达到显著0.000(P<0.001),说明问卷的效度较好。

调查对象的性别方面,女性居多,占比79.73%;年龄方面,26~30岁最多,占比31.08%;学历方面,本科居多,占比62.16%;专业方面,社会工作专业出身的最多,占比58.11%;获得的执业证书方面,64.86%的人已实现持证上岗;社工从业年限方面,截至2020年底,不到1年的最多,占比32.43%;最近3个月平均薪酬主要分布在2001~3500元和3501~5000元;从事社会工作的动机方面,认为工作有意义的最多,占比48.65%,认为可以发挥专业所学的为27.03%(见表1)。

(一)研究变量

本研究的主要变量包括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激励程度(见表2)。其中,激励因素包括社会工作价值、服务机构工作内容、机构内的工作责任与挑战、职业培训与发展、机构内的晋升、工作成就感、社会工作职业认可维度。保健因素包括机构管理、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酬福利维度。如上诸维度均包含4~5个题项,且均至少设计1个反向计分题。将反向计分题重新计算、各题项得分求平均值得出各维度的最终得分,作为主要研究数据。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作为自变量,激励性作为因变量,探讨影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激励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不同背景的社工对于激励程度评价的差异与影响;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专业社会工作人才激励的因素。

四、研究发现

(一)不同背景的社工对于激励程度的评价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检验性别对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激励程度的评价差别。分析发现,仅有不同性别对于保健因素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45<0.05),男性对于保健因素的评价显著高于女性(见表3)。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检验年龄、最高学历、所学专业、婚姻状况、获得的职业证书、社工从业年限、最近3个月的平均薪酬7个背景信息变量对于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激励程度的评价差别。结果显示,仅不同学历对于激励程度的评价存在显著相关。随着学历的增高,对于激励程度的评价随之降低,大专以下学历评价最高,硕士及以上学历评价最低(见表4)。

(二)影响社工的激励因素

1.对激励的影响因素的评价

采用均值比较法,对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进行排序比较。激励因素中,工作价值(3.98)、机构内的工作责任与挑战(3.92)得分较高,机构内的晋升(3.46)、社会工作职业认可(3.59)评价较低。保健因素中,人际关系(3.83)和工作条件(3.75)评价较高,薪酬福利(3.11)评价最低(见表2)。综合比较发现,对于社会工作价值、机构内的工作责任与挑战、人际关系三方面评价较好,薪酬福利、机构内的晋升、社会工作职业认可三方面评分较低。

2.影响因素与激励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11个变量与激励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显示(见表5),除A1与C1无显著相关关系外,A2、A3、A4、A5、A6、A7、B1、B2、B3、B4与C1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其中,A5机构内晋升的相关系数最大(R=0.568),然后依次是B4薪酬福利(R=0.560)、B1机构管理(R=0.506)。

3.激励程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结合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本研究继续将激励程度作为因变量,剔除A1后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10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各影响因素对激励程度的影响(见表6)。因影响因素较多,故采用步进式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先后逐步进入回归模型的变量只有“A5机构内的晋升”和“B4薪酬福利”。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222,证明研究变量之间相互独立。VIF值均小于3,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1.836,P=0.000<0.001,调整后R2=0.363,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36.3%的变异量。其中,机构内的晋升(B=0.444,P<0.001)对回归方程的贡献最大,其次是薪酬福利(B=0.441,P<0.001)。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已有实证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年龄、岗位、收入水平等人口学统计变量显著影响社工的激励程度[23]30-31。综上针对河南省郑州市部分社工的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与前述研究差异较大的结果。

1.激励性整体评价一般

由表2可知,郑州市社工对于激励程度评价的均分为3.01,高于理论平均值2.5,但是低于学者梁雪晶调查所得的4.1[25]61-68、尹付春研究所得的3.905[23]50-51。说明郑州市社工对工作的激励性评价一般,这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人力資源管理现状相吻合。一方面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招人难、留人难,另一方面大批量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未对口就业。在岗的和有可能在岗的人均“不太看好”这一职业,24%的人选择作为职业跳板、谋生手段或不清楚(见表1)。

2.学历高者激励性评价反而愈低

随着学历的提升,社工对于激励程度的评价逐渐降低。大专以下评分4.5为最高,硕士及以上学历则评分2.6为最低,有将近2分的差值。说明学历越高,社工对职业的满意度越低,高学历者缺乏足够的工作价值感、获得感,以及相匹配的收入。

3.社会工作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

在各项影响因素中,社会工作职业认可度的评分属中下等。长期以来,作为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关键因素之一的“社会大众认可度”改善效果并不明显。除了服务对象,大部分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依然不到位,这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调剂和转专业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4.薪酬福利是主要影响因素

薪酬福利作为双因素中的保健因素,提高不会增加员工的满意度,但是不足的话却会严重降低员工的满意度。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薪酬福利主要影响郑州市社工对于机构激励的评价。而实际含税、社保工资主要集中在2001~3500元(占比39.19%)、3501~5000元(占比39.19%)。该工资标准与郑州市2019年社会平均工资7335.83元[26]相比要低得多。郑州市2020年人均月消费支出为2120.83元[27],调查对象中79.73%为女性、51%为已婚,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社工面临养家的压力,较低标准的薪酬待遇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5.晋升制度体系不完善

在机构内的晋升是公认的第二影响因素。在涉及晋升的五个题项中,“机构帮助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在机构中的晋升机会”两项评价较低,说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少作为。但据了解,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目前主要的管理者大多数为社会工作资深人士,其专业工作能力较强,但缺少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一方面有可能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缺乏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渠道。

6.主要激励和保健因素均存在缺位现象

在影响因素与激励程度的相关性和多元回归分析中,激励因素中的职业认可、工作内容、责任与挑战、培训与发展、晋升、参与机构管理,保健因素中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酬福利、工作成就感,均与激励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最终却只有晋升和薪酬福利进入回归方程,说明其他被排除的因素没有在实际工作情形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缺位现象。

(二)建议

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层面,已经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开发、激励等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要求。但是作为主要施策方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依然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还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1.重视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组织的发展与员工息息相关,而激励是员工工作稳定性与业绩的保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奔波于社会工作项目招投标与评估的同时,应把员工的激励与发展放在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地位,应从管理和制度方面同时体现。而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良性发展,需要高素质、高归属感的专业人才,招进来且留得住是关键。

2.对学历更高的人才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

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获得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却迟迟未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高流失率与此不无关联,应对高学历人才在储备培养、岗位安排、晋升发展、薪酬福利、成长机会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即一方面要“留人”,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育人”。

3.把宣传作为重要工作事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

社会工作职业缺乏群众基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大部分机构专注于“助人自助”,而忽视宣传的重要性和“接地气”。机构应设专职宣传岗位,由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人担职。除了传统的活动宣传,最新的“两微一抖”(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也应该成为主要的宣传平台。

4.建设合理的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合理的薪酬体系应包含规范的薪酬结构、较高的薪酬水平、同步的薪酬调整。薪酬结构方面合理利用补贴和浮动工资,提高员工的归属感与积极性。薪酬水平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至少不低于同行业,争取比肩社平工资。薪酬调整方面,使薪资增幅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从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绩效是企业业绩和个人业绩的有机结合[28]。社工机构亦应同步参考先进企业的绩效管理经验,制定符合行业和机构的绩效管理方案,以实现机构和员工共赢的目标。

5.拓宽、延长晋升通道,拓展專业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

目前,郑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工作岗位少、晋升渠道少、职级少,不少社工多年从事同一岗位,职业生涯无纵向发展。对此,应结合行政管理、服务领域或项目等,考虑增加横向的工作岗位群、纵向的晋升职级,为员工提供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留人”。

六、研究局限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主要有两点:

第一,因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地点分散在各个社区,且囿于研究者本人工作关系,未能深入研究对象身边收集问卷。首先,样本量不多,不一定能够代表整体;其次,研究对象分散填答且主要通过机构负责人下发,结果未必能真实反映调查对象所想;再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样本在年龄、岗位等人口统计学特征方面分布不均衡,有可能降低数据的有效性。

第二,本研究得出的大部分激励因素并未进入回归模型,与既往的研究有一定的出入。应考虑抽样方法、问卷填答方法等方面问题,同时增加样本,并作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06-10-11)[2021-05-31].http://www.gov.cn/ govweb/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453176.htm.

[2]民政部.图解:2019“数”说社会工作发展[EB/OL].(2019-03-19)[2021-04-25].http://www.mca.gov.cn/article/gk/ tjtb/201903/20190300015629.shtml.

[3]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报告[EB/OL].(2016-11-07)[2021-04-25].http://mzzt.mca.gov.cn/article/sggzzsn/ jlcl/201611/20161100887278.shtml.

[4]河南省民政厅.我省21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EB/OL].(2020-09-21)[2021-04-25].http://mzt. henan.gov.cn/2020/09-21/1814368.html.

[5]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解读[EB/OL].(2016-11-11)[2021-04-25].http://www.mca. gov.cn/article/gk/jd/shgzyzyfw/201611/20161115002396.shtml.

[6]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9-20)[2021-04-25].http:// mzt.henan.gov.cn/system/2012/09/20/010334260.shtml.

[7]柴定红,熊贵彬.英美社会工作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9(11):17-21.

[8]李正东.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6-76.

[9]冯寿林,仰和芝.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构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55-60.

[10]李雯静.协同治理背景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胜任力研究:以ZZ社区服务社为例[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7:44-45.

[11]曾守锤,李筱,何雪松,等.中国社工的离职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0.[12]冷静静,伍娟.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两难困境研究[J].四川劳动保障,2016(增刊2):85-87.

[13]徐晓军,孙权.从助人者到边缘人:中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困境研究[J].社会工作,2018(3):3-10.

[14]孙中伟,周海燕.工作条件、家庭支持与职业发展:中国社会工作者离职意愿的多因素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4):29-36.

[15]李学会.为何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高?:职业场域视角下的解读[J].社会工作,2014(4):50-57.

[16]方遒.社会工作人才扶持激励政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7:57-58.

[17]侯霄羿.非营利组织中的员工激励模式探究:基于社会工作者的调查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25-27.

[18]李昀鋆.社工流失困境下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J].学会,2014(11):11-21.

[19]唐立,费梅苹.薪酬激励抑或情感支持:社会工作者流失之因探究[J].青年研究,2020(2):59-69.

[20]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136-157.

[21]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伯纳德·莫斯纳,巴巴拉·布洛赫·斯奈德曼.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M].张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13.

[22]王肖婧,曹蓉,刘文瑞.评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兼论实证研究在管理研究中的局限[J].管理学报,2018(11):1611-1620.

[23]尹付春.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24]李健龙.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社工机构人才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广州市12家社工机构的调查[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7:59-63.

[25]梁雪晶.J市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26]郑州市统计局.历年就业与工资[EB/OL].(2020-09-10)

[2021-05-31].http://tjj.zhengzhou.gov.cn/ndsj/3093106.jhtml.

[27]郑州市统计局.2020年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3-18)[2021-04-25].http://tjj.zhengzhou.gov.cn/ tjgb/4866162.jhtml.

[28]劉昕.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47-257.

作者:王炎丽

计算机技术工作专业化论文 篇3:

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分析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也成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节约了人们大量的时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尤其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对于计算机的应用也越来也多,加之大数据等技术的應用,对于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计算机的应用进行了创新,人们不再局限于使用计算机进行上网、查询信息等活动,而是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整合和完善,在更好地保存重要信息的同时,给人们提供生活上的方便。上述内容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时应理论联系实践,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思维,不断创新,只有这样计算机技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造福于人们现在乃至今后的生活。但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较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基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分析的探究,以期促进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应用 分析

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分析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效率和生活质量,还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可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使人们在工作中效率更高且能实现信息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则使人们生活在智能化的环境中,既能感受到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又能使人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的便捷,实现了生活的智能化。如在信息整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则能提高信息整合的速度,人们只需将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即可,有效减少了错误的发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确保了信息整合工作的有序进行。可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改变,人们不再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工作,有效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无形中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可更好地发散思维,实现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相关技术含量,实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1 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1 数据管理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数据管理是最基本的应用内容,数据管理可为人们的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其主要是根据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者的水平,确保了决策的准确性和专一性。对于数据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储存、数据的加工分类、数据的排序、数据的检索和发布等过程。数据管理将这些看似复杂且繁琐的内容变得简便化,人们不再需要根据纸质文件进行归纳整理,保存起来更加方便、完整,并且随时需要随时查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实现了工作的高效化。现今,数据管理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一个大方向,是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资料显示,现今90%的计算机技术主要应用在数据管理上。如计算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填各种表格,还需要人为设置一些提醒,加之企业人员的流动性,致使错误率只升不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上述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不再依靠纸质资料,而是可将不同人的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需要的时候及时查找即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使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更高,管理工作更好。

1.2 科学计算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科学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计算,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使数值巨大且运算困难的数学难题变为数学题。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仅依靠人工计算是解决不了的,不仅耗时长还浪费物力、人力。如在天气预报和工程设计过程中,传统的人工计算需要将几天甚至上个月的数据相加进行推算,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最终数值还具有不确定性,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将这些计算的顺利进行成为了可能,人们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相应地数值便可得到准确答案。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还使人们深刻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的过程中,对于数值的输入应具有一定的耐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数值的准确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可更快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

1.3 计算机过程控制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过程控制也是应用较多的一项技术,其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按照预先设置的目标对控制对象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能明显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效率和水平。这项技术多应用在生产开发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由于人工生产会带来一定的落差,致使部分企业发展缓慢,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其节省了大半的人力,如在生产企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只需一个工作人员盯着大屏幕即可,遇到一些不合格的产品屏幕会发出警报提示,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较精准,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1.4 计算机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也是人们常说的CAD、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制造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们所设计的方案效果进行设计的一项技术,免去了人们设计的时间,可将更多的精力用着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上,有效整合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提高了生产和工作的效率,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在产品加工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则提高了产品生产的智能化,人们不用一直守在工作岗位上,只需输入相应的工作指令便可得到想要的结果。如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只需输入零件的工艺线路和工程内容,计算机便可沿着之前产品的运动轨迹进行自动化生产,实现了产品生活的自动化,也使产品生产在技术应用方面有所创新,设计更加新颖,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2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1 功能全面化

在计算机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更加全面,涉及文化、天文、生物科技研究等领域,并且人们对计算机储存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现今虽然计算机对某一领域知识的普及仅限于网页搜索,而计算机自身的搜索技术较落后,对于储存在计算机本身的文件搜索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后的文件搜索可能只需要几秒即可,计算机的处理器速度将会越来越快[1]。

2.2 体积微型化

回顾计算机的体积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现今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携带更加轻便,且计算机种类也越来越多。计算机经历了电子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阶段,其从最初的体积庞大、运转速度慢、功能不齐全、储存容量小、价格不菲等转为体积较小、运转速度快、功能逐渐齐全、储存容量较大、价格适中等方向转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未来,人们将对计算机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远距离遥控等,可以更加突出服务的个性化和人性化[2]。

2.3 专业化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过程中,嵌入式设备和工业计算机是目前人们较欢迎的类型,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和车载电脑等。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精准,如在产品生活的过程中会要求某一台机器只配备某一型号的计算机,既保证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零失误,又节省了计算机更换的时间,可更好地提升所生产产品的质量。

2.4 智能化

智能化指的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更加智能化。虽然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已经能替代人工进行工作,但是其逻辑能力还有所欠缺,在未来应制作出一批逻辑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专门为某一行业服务,既提升了这一行业的服务质量又创新了这一行业的水平,进而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实现了规模效益和社会价值。如在图书管理中,应制造出一类专门管理图书的计算机,不仅能更好地提升人们的阅读水平,还保障了人们的阅读内容,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道德修养。现今智能家居已经出现,智能化是未来事物发展不可逆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发展应把握这一机会,更好地进行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创新和发展,进而更好地为人们服务[3]。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应用与分析是一项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对于社会而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则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更多的不可能转化为可能。同时,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调动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积极性,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只有这样,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发展才能更加精确,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人才的发展。对于人们而言,在计算机技术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人们应转变自身的思想意识,开阔自身视野,进而在不断进步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专业化、智能化、功能全面化、体积微型化等,计算机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学校应积极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改变,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积极为人才提供成长和实践的平台,使人才可深刻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学习中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好地促进自身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需推动计算机技术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实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只有这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李婵娟.淺谈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0(9):145.

[2] 谢清宇,刘孜宇.刍议计算机技术在供电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及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47.

[3] 郝玉宾.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1):98.

作者:周文

上一篇:食品工业产品质量检测论文下一篇: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造价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