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泥塑作为中国古老民间技艺的一种,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此期间泥塑随着人口的迁移及朝代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形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俗旅游开发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俗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篇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随着民俗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地区旅游业构建旅游特色的关键点之一。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民俗旅游成为三亚最热门的旅游项目之一。三亚有着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性、多层次的旅游需求,令三亚民俗旅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三亚从黎苗族的建筑、生产、饮食、服装以及充满民俗特色的岁时节庆等方面开发了多样的民俗旅游产品。本文认为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以尊重和保护三亚民俗为前提,挖掘三亚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创新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本文就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论证了对三亚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的原则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旅游市场的日趋完善,旅游者对于旅游的需求逐渐转向审美和文化内涵,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加注重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旅游中的民俗旅游开发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民俗旅游和自然风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在中国旅游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旅游者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

三亚作为一个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旅游业较快发展。随着不同旅游者群体的需求不断多样化,三亚的旅游形式从单纯的自然风光旅游逐渐向生态旅游、度假旅游、婚庆旅游、文化旅游等形式转变。民俗旅游是文化旅游中最为重要的一类,随着近年来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民俗旅游成为三亚最为热门的旅游项目之一。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为三亚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三亚民俗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三亚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遵循原生态、保护与尊重民俗变迁等原则,向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完成新的资源配置整合,对旅游体系进行系统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三亚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三亚民俗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一)民俗历史源远流长

三亚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黎家歌舞,是源于劳动生活的艺术创作,世代传承发扬,为三亚民族歌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黎家的服饰、婚俗独具民族特色,长年累月的历史发展积淀了三亚的民俗文化。各民族坚守的风俗和信仰是三亚旅游文化内涵的一部分,还有展现苗族民俗文化的蜡染工艺品和民间歌舞,还有其他各个民族的特色风俗等,构筑了三亚别具一格的民俗旅游。当今三亚旅游资源演艺产品有展示了少数民族风情的槟榔谷黎苗村寨艺术团、保亭七仙瑶池景区艺术团、民族传统节日海南黎苗节日“三月三”大型演出、三亚宋城的千古情大剧院传承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民俗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多彩

三亚民俗旅游资源覆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质生活,从农耕到饮食服装、居住建筑乃至婚俗丧葬、岁时节庆等社会生活,以及民间工艺和民间娱乐活动。既有黎苗织锦、制陶工艺品、钻木取火工艺品、传统纺染织绣等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又有竹竿舞、舂米舞、宋城千古情、崖州民歌等民间表演艺术活动,极具风俗风情的金字型茅屋和船型屋,还有每年盛大的“三月三”和欢乐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给三亚的民俗旅游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几乎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强烈的民俗风情。

(三)民俗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因为民族分布的地域性,因为三亚的自然背景和地理位置民俗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三亚位于海南岛的南部,因其罕见的热海滨海风光被称为“东方夏威夷”,聚集了在国内外堪称一绝的风景名胜,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同时三亚聚居了汉、黎、苗等20多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人口环境。三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得三亞的民俗旅游资源在饮食、建筑、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地域性。

三、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一)缺乏品牌优势

目前三亚民俗旅游市场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形成不了一个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由于三亚没有民俗旅游专业方面的人才引进,符合三亚民俗旅游发展理念的总体规划还没有被提出来,民俗旅游市场存在着旅游项目雷同、重复建设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例如经常被用来表现黎族风情的竹竿舞,是很多民俗景区的主要表演内容。三亚各个县市之间没有进行民俗旅游资源的联动和整合,三亚民俗旅游品牌的形象还比较模糊,需要寻求优化资源的发展方向。

(二)开发庸俗化

三亚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化问题使得民俗特色失去了原始本色。像宋城千古情等很多具有特色的民族演艺活动、歌舞表演逐渐变得舞台化、艺术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化,导致民俗的特色文化逐渐失去了本色和原本的民族气息。很多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慢慢被现代文化同化,民族特色逐渐消解,缺少了独特性。三亚著名的旅游区,例如蜈支洲岛旅游区、鹿回头景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等旅游区,在自然环境占据极大优势的情况下,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这些景区的知名度和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在市场培育方面,观光旅游已经趋于成熟,景区的民俗文化亮点却乏善可陈。宋城千古情知名度在三亚首屈一指,但是演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趋于单一化,缺少了新意,更多是视觉上的冲击,能够产生长久影响的文化内涵却不够充实。

(三)缺乏专业人才

在三亚大多数民俗旅游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商业利益刺激下,养成了职业化的习惯。主要表现民俗文化知识储备不够和主动开发市场的观念的缺乏,对民俗旅游产品也没有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旅游者面前缺少了一个印象深刻的良好旅游服务形象,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动,高级管理人才也极度缺乏,导致民俗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带动社会和经济效益。三亚民俗博物馆的开设展示了海南的黎族风情,对于有效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亚的教育业相对落后,对民俗旅游业的关注度比较低,缺少民俗文化方面的综合性人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得不到科学合理的规划。

四、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分析

(一)实现民俗旅游多样化

三亚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如饮食、民居、手工艺品、岁时节庆活动都可以被开发成单项的旅游产品。比如手工艺品成立一个三亚专属的民俗品牌,形成一个产品线,人们日常可以用到的东西都可包装成具有民俗特色的产品,不仅开发了旅游产品还能够加深旅游者的记忆点,为三亚民俗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多样化的形式去打造属于三亚的民俗旅游品牌,比如民俗活动品牌和民间工艺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二)创新民俗旅游模式

三亚民俗文化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三亚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形成的,生活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人文生态环境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深入挖掘区域民俗文化的内涵需要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相融合,旅游文化载体是其表现形式,历史的积淀使得民俗文化的内容更加博深,可以借助有名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典故,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去寻找民俗旅游的特色。还要注意文化的导向,确定旅游地的历史文化属性和审美价值,主题的定位也至关重要。确定好主题之后,对三亚的民俗旅游进行文化营销,包括形象策划、营销宣传、理念宣传和服务宣传,从各个方面让旅游者深刻感受到三亚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创新民俗旅游模式,满足不同旅游群体的需求。旅游者的人群多种多样,不同的阶层和年龄阶段决定了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三亚推出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模式需要联动三亚的民俗旅游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找到适合三亚旅游发展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

(三)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富有审美价值的文化旅游,能给旅游者带来很强的体验感。弘扬发展三亚的民俗文化,提升资源开发质量和品位的过程中,民俗学、民族学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实际上是很缺乏的。当务之急是利用多方资源培养出三亚的民俗旅游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将“借脑”举措运用到与高校和科研单位的配合协作中,把民俗文化的研究归入人才培养的目标中。作为民俗文化的传播者,需要将具有原始性和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内容融入民俗旅游经营单位中管理人员和服务员工的培训中,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对民俗文化的高度热情。此举能够为三亚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上的驱动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场运作机制。

五、结语

三亚民俗旅游资源涵盖了服装民俗、民族工艺、节庆歌舞、信仰婚俗、饮食民俗、民居民俗等多个方面。黎苗族民俗旅游及其歌舞活动、演艺产品、手工艺品等都是三亚民俗旅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积月累的发展下变得越来越成熟。但是开发形式与内容的单一性、文化内涵的缺失、缺乏民俗旅游相关专业人才、民俗的破坏等一系列出现的问题,阻碍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和独特性。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原生态、保护与尊重民俗变迁等原则,向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实现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丰富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创新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培养人才以作为民俗旅游市场运作的中流砥柱。三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需要从可持续的原则出发,深度发展三亚民俗旅游,提高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推动三亚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三亚社会经济与旅游經济协调发展。(作者单位: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

作者:杨嘉琳

民俗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篇2:

刍议泥塑艺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形势

摘 要:泥塑作为中国古老民间技艺的一种,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此期间泥塑随着人口的迁移及朝代经济文化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泥塑艺术形式。不同时期泥塑的传播途径,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下,泥塑的传播方式、传播地域、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以“声色形动”的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发展在形式、内容上有很大的变化,新媒体可以声容并茂的快速传播泥塑作品、制作工艺,同时也可以采用声像系统将逐渐消逝的泥塑文化以另外的形式加以保存和延续。

关键词:新媒体 泥塑 发展 传播

一、新媒体对泥塑传播途径的影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信息的崛起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拓宽了传播途径延展了传播域。聂家庄泥塑借助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聂家庄泥塑从传统的沿街叫卖、口耳相传到现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声像传播,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丰富了聂家庄泥塑文化的传播途径傳播方式的改变使聂家庄泥塑从胶东半岛扩展到全国及海外地区。

1.聂家庄泥塑在传播形式上的改变

聂家庄泥塑借助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聂家庄泥塑从传统的沿街叫卖、口耳相传到现在互联网、新媒体上的声像传播,传播方式的改变极大扩展了聂家庄泥塑文化的传播途径。新媒体的发展助推聂家庄泥塑文化的传播,以叫虎为代表的聂家庄泥塑通过互联网电视、互联网、自媒体等传播途径扩大了传播地域,增强了聂家庄泥塑的知名度。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制定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聂家庄泥塑于2006年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时报纸、山东卫视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聂家庄泥塑在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第四、五媒体的传播上,将泥塑文化的展示与时下中国文化崛起相结合、将泥塑制作工艺与大国工匠相结合、将泥塑文化传承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起来。在互联网传播上利用时下流行的互联网虚拟技术将泥塑制作、泥塑文化的展示在线展示,利用PC、手机视频直播平台的搭建为泥塑艺术爱好者在虚拟环境中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Flash动画、GIF动画等动画形式的出现为泥塑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表现途径,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将地方性的泥塑文化全国化、地域化、国际化。

2.聂家庄泥塑传播领域上的延展

在新媒体环境下聂家庄泥塑的传播借助互联网在地域和认知域上得到延伸,在现代虚拟环境下不少泥塑艺人和艺术工作者相互配合,利用虚拟技术将传统的泥塑艺术、泥塑文化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第五媒体的兴起为以泥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直播平台的搭建为泥塑爱好者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微博、博客等个人展示平台的开设可以为泥塑艺人创建一个免费自由展示作品的平台。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民俗工艺品借助电商平台走出狭窄一隅,通过互联网走向全国,如在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网”上搜索高密泥塑,淘宝网上的商品链接多达百余项;在京东商城上搜索泥塑,会有五十多页数千家店铺链接,在如此繁多的连接中,商家将以泥塑为代表的民俗工艺在新媒体环境下得以在地域上延伸,让购买者在互联网上就可以与民俗艺人直接沟通,甚至可以为购买者单独定制特有的民俗艺术品。虚拟博物馆、民俗馆的兴起,为民俗艺术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世界中有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计算机虚拟技术、立体成像技术将民俗艺术品由实物向互联网虚拟世界延伸。

二、泥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思考

泥塑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泥塑作为民俗工艺品的一种,在时下人们对工艺品文化、工艺品质量、工艺品独特性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如何让泥塑在当下种类繁多的民俗工艺品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在制作工艺上的革新,还需要手工艺人转变理念提高工艺品附加值,更需要年轻人对民俗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1.泥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创新性发展不足

泥塑作为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民俗工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演化出众多不同地方特色的泥塑艺术精品,以及由此产生的泥塑文化,诸如陕西凤翔泥塑、天津“泥人张”、惠山泥塑、高密泥塑等。不同地域的泥塑所呈现的样式也不尽相同,泥塑所承载的文化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泥塑文化具有浓烈的地方性、传统性。在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四百余年发展中,泥塑的样式已基本定型,形成以“叫虎”为代表的制式泥塑和以传记、戏曲故事为内容人物泥塑。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密聂家庄泥塑的创新发展不足,市场上销售的泥塑制品以泥虎居多,样式单一、胎体厚重、材质不易保存等局限性影响聂家庄泥塑的发展。

聂家庄泥塑的制作时间受限于农耕时节,捏制泥塑的艺人以农民居多,在文化及形式的创新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聂家庄泥塑的制作就地取材,利用胶莱河淤积的泥土经过筛选、沉浆、下料、制胚、翻胚、印胚、成型、裹浆、上色等工序制成“声色型动”的聂家庄泥塑;聂家庄泥塑的制作主要是在冬季农闲时节,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以“叫虎”、“叫鸡”、“吧嗒孩”为代表的制式泥塑,这些泥塑主要售卖给儿童嬉戏玩耍。在当下的工业文明的影响下,泥塑玩偶的地位收到以塑料玩具、毛绒玩具的冲击,样式复杂、功能多变的玩具日益成为儿童的首选,泥塑玩偶也被弃置已避。在中国梦、大国崛起等时代环境下,聂家庄泥塑的创新未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创作上已趋于衰落。

(2)市场化挑战

聂家庄泥塑在时下受到工业化市场的挑战,聂家庄泥塑制作的时节与工艺的限制,不能形成规模化的生产,虽然也有十几人的泥塑作坊,但生产力水平低下。随着国家对旅游城市、特色小镇、文化小镇的建设,具有独特特色的艺术品、工艺品必将成为旅游市场的宠儿。物美价廉的工艺品是消费者来此旅游、消闲之后所带走的纪念品,在人流川熙的景区所见到的纪念品很少能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而泥塑恰巧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的工艺品,由此而来的是泥塑文化在熙攘的人群中传递。市场需求的增多刺激以泥塑为代表的民俗工艺品的发展,生产水平制约着以泥塑为代表工艺品生产的发展。

(3)后继乏力

民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普遍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不少民间工艺由于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传承陋习,很多民俗工艺已经失传,现在流传的民俗工艺传承人在工艺传承上以改变传统传承模式,有不少民俗艺人在招收学徒上只要乐意学习通常都会乐于传授。而时下的年轻人在面对民俗工艺的传承上的积极性普遍的不高,这源于民俗工艺的制作存在脏、累、经济效益差等原因,如何增加民俗工艺的产品附加值是其传承下去的主因。

2.泥塑文化的发展策略

泥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积极顺应潮流、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创作上汲取现代设计理念,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寻求新的制作材料以便泥塑作品能够方便储运,转变销售传播理念,引入互联网、媒体宣传方式,传承理念从小伊始。

(1)革新工艺、创新型式

聂家庄泥塑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变革,曾经辉煌一时的聂家庄泥塑在历代聂氏族人的不断创新发展下,形成“声色型动”的聂家庄泥塑,其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独特性和地方性。聂家庄泥塑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成为山集、庙会大人逗哄孩子的绝佳玩具,民间流传:“孩儿哭、孩儿闹、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逗得孩儿笑哈哈”,由此可见聂家庄泥塑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而在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今天,孩子被眼花缭乱的塑料玩具、毛绒玩具、钢铁玩具所吸引,而对传统的泥塑玩具很少有家长、孩子会去选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游、乡村游、人文景观游的兴起,民俗工艺品作为旅游纪念品随之兴起,泥塑的制作工艺、制作形式也在发生着潜在变化,泥塑制作体验游或许会成为泥塑传承的另一种形式。新媒体环境下的泥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设备,在虚拟环境下体验泥塑的制作成为时下创新发展的契入点,通过虚拟化的设备可以轻松地将人们带入虚拟的场景中,让体验者达到寓教于乐的状态。

(2)拓宽销售领域、引进新式传播方式

聂家庄泥塑的发展离不开销售,如何增加泥塑产品的附加值是泥塑文化得以传承下去的必要条件。随着旅游市场的繁荣,独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成为旅游市场上紧俏的纪念品,其包装及文化的传播伴随游客的足迹走出一隅。在电视剧《红高粱》中出现的泥塑也随着影视剧的播放传入千家萬户,在影迷爱屋及乌的影响下,有明星所代言的民俗工艺品也亦成为市场销售的主流。在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影响下,泥塑等工艺品也走上互联网销售的道路,并被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所浏览、购买,诸如淘宝网上就会购买到和周迅手持泥塑“叫虎”同款的泥塑商品。

(3)转变传承理念、传承从娃娃抓起

民俗工艺的传承在时下经常被人提起,很多工艺的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而破解传承问题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是需要我们转变理念,将民俗工艺与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相结合,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民俗文化的发展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特色经济、特色文化的建设。二是需要我们组成民俗工艺的传承队伍,在多学科、多技能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在新媒体环境下泥塑文化的传承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三是加强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文化要“三下乡”,还要文化“三进城”,优秀民俗文化、民俗工艺的传承离不开人的学习,在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兴趣教育的大背景下,泥塑文化的传播必将蔚然成风,亦是对其他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泥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努力,传播形式的改变可以将泥塑文化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搭建为泥塑的售卖提供虚拟的市场环境。虚拟技术参与泥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上,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思考以泥塑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的革新。在泥塑的创作上拓宽泥塑的创新形式,增加民俗艺术品的附加值是其传承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吴丽婷.山东潍坊聂家庄泥塑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夏兆冬.山东高密聂家庄泥塑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5(3).

注:本文系亳州学院院级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民俗文化体验游的民间技艺传承与发展研究,编号:BKR2017C22;亳州市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式发展传承探究,编号:A2018060。

作者:焦晓军

民俗旅游开发研究论文 篇3:

移动互联网下餐饮公司经营模式调整分析

摘 要:作为三大产业中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业庞大的市场,迅猛的发展速度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世界各国进行餐饮文化的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传统餐饮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微信、O2O、移动支付等新兴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冲击下,过去以发展渠道取胜的传统餐饮业失去了其优势,使得各餐饮企业不得不对经营模式进行重新的考量。本文通过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下餐饮行业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餐饮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餐饮行业 经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餐饮行业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特别是国外餐饮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使得消费者的餐饮需求发生了新的转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传统餐饮行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在餐饮文化、经营观念、服务标准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变革。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餐饮行业再次受到了新的市场挑战。因此,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餐饮行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全新的探索和研究,对于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移动互联网影响下餐饮行业发生的变化

1.1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餐饮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消费者需求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商家能够更加快捷地收集客户资料、客户用餐需求以及客戶评价等重要信息,为餐厅进行经营策略、服务质量的转变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快速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餐厅,并且对餐厅的服务质量、菜品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这些重要信息都会在第一时间传达到商家那里,因而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及时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提升餐厅各方面的服务标准,以此吸引更多客户消费。

1.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餐饮信息更加透明化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各餐饮企业的相关信息基本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信息的透明化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在就餐前,消费者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的各种餐饮APP,对每一家餐厅的口碑、菜品、价格等信息进行对比,最终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餐厅去用餐;在去往餐厅的途中,各类地图软件也会为消费者进行精确的路线规划;到达餐厅后,餐厅哪些菜品口碑好,哪些性价比最高,都能在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媒体找到答案。除此之外,在移动终端上还能找到商家提供的团购活动、优惠券等信息;用餐完毕,消费者更能够对商家的服务质量、菜品口味进行评价等。

2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餐饮行业经营模式调整分析

2.1 运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餐饮行业中,餐饮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仅存在于消费的那一刻,消费前和消费后双方之间很难获得沟通的机会。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这一局限性得到了有效的改变,通过运用新媒体营销,双方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商家信息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进行传播,其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消费者的选择也会更多,因而,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餐饮企业必须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和经营手段吸引消费者关注,实现消费群体的精准化。其中,雕爷牛腩就是很好的代表案例。

雕爷牛腩在未开业前,就通过大量营销手段吸引消费者的眼球:第一步,运用社交媒体向大众传播其牛腩配方是从香港“食神”戴龙手里购买的;第二步,首家店铺装修完成后,雕爷牛腩没有立刻开始营业,而是参考网游 “封测”的方式,邀请明星参与进来,进行营销造势,形成热门话题传播,吸引大量微博用户的关注,通过半年时间的前期宣传,2013年5月20日雕爷牛腩才正式营业。

从营销手段上分析,雕爷牛腩定位的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因而时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博成为了其主要营销阵地,微博上拥有大量的年轻群体,且其互动性非常强,能够快速促进信息传播,在短时间内获得强大的集群效应,能够迅速的提升品牌知名度。另外,利用明星进行“封测”期间,其他消费者是没有进入的权利的,这营造了良好的神秘氛围,能够极大地激发消费者的探奇欲望,使得雕爷牛腩在开业后出现了消费爆满的现象。

而在维护老客户关系方面,雕爷牛腩也做了大量的创新。雕爷十分重视微博、微信、大众点评等移动互联网渠道的客户关系维护,只要客户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对雕爷牛腩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和建议,都会得到及时的反馈。如粉丝如果在其官方微博上反馈对菜品或者服务不满意,将会得到免单或者赠菜的服务。

微博用来吸引客户、微信用来留住客户是雕爷牛腩移动互动网营销的主要经营策略。每次雕爷牛腩有新品上新,都会利用微信平台给老客户发送信息,并且客户VIP卡也是通过微信建立的,消费者只需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并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就会成为其VIP会员。

因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大胆及时的运用时下流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实现消费群体的精准化,才能跟上市场发展趋势,获取竞争有利地位。

2.2 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创新传统餐饮经营方式

2.2.1 根据消费者的营养需求,为其推荐营养菜谱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餐饮营养价值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各类餐饮APP如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并没有为消费者提供菜品的营养价值推荐的功能。因而,餐饮企业可以在自身的新媒体平台、网站或者APP为消费者提供该服务,当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进行就餐选择时,可以根据消费者过去的消费记录,为其推荐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另外,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菜品的原材料来源、制作工艺等信息,让餐饮更加的透明化,从而有效提升客户的用餐体验,提升品牌形象。

2.2.2 收集分析消费者的成本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对价格体系进行调整

现代市场环境下,买方市场占据主要地位,所以餐饮企业必须掌握消费者的成本需求,根据他们愿意支付的费用,相应的完善企业当前的价格体系。如可在移动支付页面,对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位做一个调查,并以此为根据,针对餐厅的价格体系、菜品成本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消费群体的期望价位。

2.3 提升服务质量,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餐饮行业发展到现阶段,同水平餐厅之间的菜品质量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为此要实现差异化竞争,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是重要方法之一。以著名餐饮企业海底捞为例,從就餐前到就餐时再到就餐后,海底捞都有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就餐前若因为顾客太多需要等位,为了缓解顾客等待的焦虑,他们会为顾客提供免费的水果、小零食,甚至还会提供美甲、擦皮鞋等服务;在就餐过程中,因为吃火锅容易弄脏衣物,因而会为每位顾客提供围裙服务,并随时会为顾客清理餐桌,保持用餐的卫生。有顾客过生日全体服务员会为其唱生日祝福歌;就餐后,会为顾客送上口香糖清新口气等。在过去的传统餐饮行业中,虽然也对服务质量高度重视,但做到这种程度的餐饮企业凤毛麟角,因而,海底捞能够在众多的火锅品牌中脱颖而出,并且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之下,其良好的服务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更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慕名前往。所以,餐饮企业必须对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

3 结语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想要在时代洪潮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紧跟市场发展趋势,顺应时事作出创新和变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餐饮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时掌握消费者最新需求,并以它为出发点,创新经营模式,改革营销手段,以此加强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同时,服务质量、菜品质量等是餐饮行业经营的根本,只有不断提升各方面的服务质量,才能实现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促进餐饮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段旭梅,景睿,肖黎明.对餐饮业营销模式创新效应的调研[J].市场研究,2015(09).

[2] 张静.“互联网+”背景下河南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6(12).

[3] 程慧芳.浅析我国餐饮业服务营销现状及发展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

[4] 王婧.对餐饮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15).

作者:朱威

上一篇:商业银行财务预警论文下一篇:乡村城镇集体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