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

2022-04-27

◇摘要:本文结合突变理论和托宾Q考虑,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成长性衡量指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 篇1:

浅谈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影响

【摘要】 文章从理论角度,采用逐层分析的方式探讨了公司治理是如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产生影响的,以期能帮助上市公司认清财务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从公司治理的角度避免危机的发生。

【关键词】 公司治理; 财务危机; 影响

一、引言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就是说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改善公司绩效,增强公司对财务危机的抵御能力,减小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那么公司治理到底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的提高(或降低),进而对公司财务危机产生影响的呢?本文沿着“公司治理——公司绩效——财务危机”的思路去探寻公司治理是如何影响公司财务危机的。分别分析了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公司绩效对财务危机的影响,进而分析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总结、梳理出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为我国公司治理机制构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提供参考。

二、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

公司治理,又称为公司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其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来看,公司治理属于内部治理问题,包括董事会功能和结构、监事会功能和结构、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来看,公司治理属于外部治理问题,包括法律、文化、制度和机制等。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公司治理外部治理法律、道德债务控制权市场产品竞争市场内部治理股东大会(股权结构安排)董事会和监事会经理层

内部治理是以产权为主线的内在制度安排,其治理载体就是公司本身,而外部治理则是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其治理载体为市场体系。本文主要围绕公司内部治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财务危机,也称为财务困境、财务失败。国外学者对财务危机的界定侧重于破产,但在我国,由于正真破产的企业并不多,对财务危机的研究并非专指破产企业,而是一种广义上处于财务困难中的那些可能破产的企业。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财务危机可界定为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公司。

公司治理不佳会影响公司绩效的产生和提高,进而造成公司价值下跌,这就会增加财务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一)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应包括三层含义: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不同性质的股东、不同的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决定不同的公司治理方式、经营方式,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1.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复杂,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

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国有股的存在对公司绩效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国有股权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存在强烈的行政色彩,其带来的政府行政干预会影响以市场为主体的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建立;第二,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不能直接分享投资决策带来的财富效应,缺乏足够的激励去监督经营者,造成剩余索取权模糊,容易引起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第三,政府拥有行政权利,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他们作为股东参与市场,会滥用权利,破坏市场规则。由此可见,国有股比例太大对公司绩效会产生负面影响。国有股对公司绩效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政府作为税收征收人,发挥着大股东的作用,可以监督公司管理人员;第二,转型经济中的法律规则不健全,如公司股权中含有一定的国有股,公司的政府股东特别是地方政府股东,就会阻止一些不合理的法律纠纷,甚至能阻止政府对公司恶意侵害。可见,国有股比例对公司绩效将产生正面的影响。

法人股对公司绩效主要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一,法人股相比个人股东更有动机和能力来监督和控制企业管理人员;第二,法人股股东主要是通过公司分红来获得投资收益,所以法人股股东一般不会以投机代替投资,与社会公众股股东相比他们更倾向于长期投资,更注重公司的长期经济利益,所以从剩余索取权的角度看,这也决定了法人股东会适时、充分地执行自己的监督职能;第三,法人股股东能够通过在股东大会上投票,在董事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的健康发展。可见,法人股比例对公司绩效产生正面的影响。

社会公众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可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公众股股东资金有限,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大多数公众股股东都带有投机性,企图从股价的波动中受益,因而公众股股东具有很强的激励和动机去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他们具有很强的监督意识,所以从理论上讲,公众股比例越高企业的经营状况应该越好。另一方面,公众股股东主要是通过股票差价来获得投机收益,所以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存在强烈的“搭便车”动机,难以借助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内部人实施有效监督,所以公众股比例越高可能对公司绩效越不利。

2.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股权集中度是指全部股东因持股比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股权集中还是分散的数量化指标,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格局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绩效。一般来说,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时,属绝对控股类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以下时,为分散控股类型;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时,为相对控股类型。

当股权高度集中,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时,该股东更容易对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激励,此时控股股东作为法律上的主要所有者,对公司管理层人员具有罢免权利,能够有效地监督管理层的行为,对公司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如果被单一的大股东绝对控股,控股股东也有可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作出侵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使公司财务状况受到负面影响。

当公司股权高度分散时,单个股东的监督和控制作用有限,可以避免大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合谋,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但同时在这种情况下,经理人员很容易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他们可以利用与所有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谋求自身利益,影响公司的经营绩效。另外,当股权高度分散时,小股东存在“搭便车”的动机,导致股东对经理人的监督程度降低,产生“内部人控制”问题,这样公司将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公司的绩效会受到影响。

当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存在相对控股股东时,一方面这些股东拥有股份数量较大,有动机也有能力发现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当公司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管理不善等情况时,这些股东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证公司有效运行;同时这些股东们不会像小股东那样产生“搭便车”的行为,所以有助于提高公司绩效。

3.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股权制衡是指公司控制权由少数几个大股东分享,通过内部牵制,使得任何一个大股东都无法单独控制企业的决策,从而达到大股东相互监督及抑止掠夺行为的股权安排模式。股权制衡有利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减少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防止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由此可见,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二)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

合理有效的董事会设置能够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降低代理成本,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重要影响。董事会的有效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董事会构成、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本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董事会构成主要是指董事的构成性质和比例,其合理与否,对董事会的内部制衡和执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公司董事按其性质可分为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内部董事负责决策管理,外部董事负责决策控制,一定比例的外部董事有助于对公司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提高公司绩效。

董事会的构成规模,对董事会最终控制权的有效、正确行使产生重要影响。大规模的董事会可能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更有效指导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公司管理层对董事会控制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但董事会规模偏大导致的缺乏创新与效率,以及导致董事会存在技能障碍的负面影响超过规模较大带来的正面影响。

董事长与总经理(CEO)是否为同一人,将影响公司绩效。根据委托代理理论,CEO与董事长应该是分离的,因为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所以需要有效的监督机制去削弱或避免其发生,而公司董事会就是监控经理人员的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但如果董事长与CEO为同一人,该职能就难以正常履行。因此,CEO与董事会主席两职分离,有助于董事会有效监督经理人员,从而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的有效与否对公司绩效产生重要影响。2006年开始实行的新《公司法》强化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作为上市公司三会之一的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效的监事会对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至关重要。

(三)高管人员激励

公司治理的作用还体现在对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上。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使高管人员(具体包括经理层、董事、监事)更加努力提高公司绩效。

董事会本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与否,将对董事会最终控制权的正确行使产生影响。股东与董事之间实质也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对董事的行为需要采取一定的激励和监督约束措施,才能促使他们合理地、尽可能地以维护委托人利益为出发点来行使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促进公司业绩的提高。

四、公司绩效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对公司绩效评价时,常使用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进行衡量。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总资产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示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净资产利润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利润率越低,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弱;该指标是整个财务指标体系的核心,在杜邦分析体系中,可以将该指标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多种指标因素,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影响所有者权益报酬的各个方面。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成本,它表明企业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带来多少主营业务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它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没有足够大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企业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不能创造稳定的利润所致,所以当根据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确定公司绩效优良时,意味着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好,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企业能够获得足额的资金(包括企业自己创造和从债权人处筹集),即企业具有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反之,则意味着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差,企业不能保障债权人的权益,从而导致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较差,甚至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最后陷入财务危机。

五、公司治理对财务危机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而公司绩效的好坏直接与公司是否陷入财务困境相联系,所以得出:公司治理可以通过影响公司绩效进而对公司财务危机产生影响。另外公司治理本身也能对公司是否发生财务危机产生影响,如不良的公司内部治理可能会导致内部人控制,致使经理人盲目投资或扩张,进而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产生财务危机。因此,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危机的产生与否势必产生影响。其关系见图2。

综上所述,良好的公司治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减小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参考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经营绩效,避免危机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邢精平.公司财务危机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豫湘,胡新良.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关系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11):94-103.

[3] 苏武康.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文兰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 篇2:

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对成长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本文结合突变理论和托宾Q考虑,并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成长性衡量指标。与公司治理的各要素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高管薪酬和监事会持股显著促进其成长;股权制衡、董事会的独立性对其成长具有不太显著的促进作用,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董事会规模和监事会规模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具有不太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创业板 公司治理 成长性

一、引言

2009年10月30日,28家来自全国16个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24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率先上市,标志着中国版NASDAQ——创业板资本市场正式诞生。为了吸引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监管机构设立了较低的审核门槛,为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提供了一个在我国A股市场融资交易的平台。尽管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具有很好的市场表现,如:持续经营三年以上、上市前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及不存在未弥补亏损等,但是,研究表明目前很多公司在资本市场筹集大额资金后却不能通过合理的公司治理使“资本”这一稀缺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的“成长”实际上是公司具有不断利用未用资源以持续创造潜在的价值。而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与主板公司相比公司治理水平很低而且结构虚化,虽然建立了看似完善的“三会四权”,但 “一股独大”以及“董事会形同虚设”等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发行股票的数量相对较小,这样就很容易被机构投资者等投机者操纵,从而对公司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对创业板挂牌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公司更有效地分配稀缺资源,进而提升公司的成长性,保持公司较高的发展速度和较高质量的绩效,这对广大投资者、上市公司和我国资本市场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Sandberg和Hofer(1987)从企业家的视角建立了一套评价公司成长性的经典模型,即著名的“E-S-IS”(Entrepreneur-Strategy-Industry Structure)模型,他认为公司的成长性主要是由“企业家”“战略”和“行业结构”三个要素共同决定的。Berger和Udell(1988)研究发现融资环境的多样性对于一般规模公司成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们发现中小型企业的出路在于成功在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金,但由于天使资本等私募股权融资方式要求十分苛刻,只有那些发展潜力特别强的中小企业才有机会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所以,风险资本等公开股权融资方式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Aggarwal和Angel(1999)研究了创业板公司成长对金融环境的重要影响。Jordi Canals(2001)综合公司成长性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构建了一个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使对公司成长性的研究更加全面、客观。与Jordi Canals类似,Erkki K.Laitin en(2002)以芬兰93家中小型高新技术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设计出了一套包含生产成本、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及收入5个要素的模型评价这些公司的成长性。Jacqueline和Garnera等人(2002)考查了与高新技术公司成长有关的一些影响因素。Cooney(2005)认为通过企业家视角来研究创业企业的成长路径的思想在最近几年发展很迅速。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香港创业板是一个不错的参照思路。章俊、唐敏(2009)以这些板块的大陆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它们分析认为这些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与风险和盈余质量关系密切;与现金、资产的质量关系不大。胡经生和蔡慧(2009)对公司成长性的概念和内涵做了深入探究,他们认为公司的成长性不仅包括经营效益的提高,而且还包括公司规模的扩大。并指出了“管理团队”与“创新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成长性水平。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认为Tobin’Q越高,公司拥有的投资机会就会越多,这样的公司就具有高成长性,因此以Tobin’Q作为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衡量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当货币紧缩时,若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则会增加现金持有。鲁晓东、焦杰和朱世武(2011)认为对公司成长性现有的研究忽略了普通员工薪酬激励对公司成长性的影响。他们以A股的 1 20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对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衡量的模型。实证发现,普通员工薪酬显著促进上市公司的成长。高管薪酬则与之表现出倒“U”型关系。企业规模、tobin’Q与企业成长表现出突出的“U”型趋同;董事人数与成长性表现为倒“U”型关系,但不是很显著;持股比例和董事独立性不显著促进上市公司成长。

三、研究假设

与经营时间长公司治理成熟的主板上市公司不同,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处于公司成长生命周期的前期和中前期,公司处于一个势头强劲的上升期,此时在商品市场中对公司的产品需求快速增长。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公司正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就越有利于做出高效率的投资决策,有效地把握市场机遇,有利于公司的成长。因此,提出第一个假设:

H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具有促进作用。

正如假设1所阐述的,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这些上市公司一般来讲发行权益证券的规模相对较小,很容易被机构投资者所操纵。它们可能会为了自身短期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用自己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做出一些不利于公司长久发展的干预行为,从而达到满足一己之利的目的,而代价是阻碍了公司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H2: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具有抑制作用。

董事会规模是董事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董事会的成员,尤其是具有专业知识、特殊技能和见识渊博的成员越多,董事会就能越客观、全面地进行公司内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评价等工作。从而一方面,能够帮助上市公司提升治理效率,进而更加有利于稀缺资源的高效配置;另一方面,也能减小代理成本,对公司的成长有利。因此,我们提出第三个假设:

H3:董事人数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具促进作用。

为了确保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顺利实现,证监会发布的相关文件特别强调:上市企业的独立董事在公司里面不能身兼数职,以免影响到其判断的客观性。独立董事比重加大,会利于正确的决策通过,同时,也能更好地阻止不合理的决策,从而有利于公司的成长。由此我们提出第四个假设:

H4:董事会的独立性对创业板上司公司的成长性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能不能混淆,否则就会影响实际控制人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握恰当投资机会。董事会将很难有效地监督和制约总经理的行为,此时,总经理可能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依据自己个人偏好做出一些不理性的经营策略,降低公司的治理效率,使公司稀缺的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从而对公司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我们提出第五个假设:

H5: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兼任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具有抑制作用。

如何让高管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一起呢?高管持股是个不错的选择,它使得高管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同时能有效地避免高管的逆向选择和道德危机,在企业的运营之中就会更多地以考虑公司长远发展为己任。同时,由于高管拥有了一定的剩余所有权,他们就会主动地把握投资机会,勇于承担风险,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有利于公司的成长。因此,我们提出第六个假设:

H6:高管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有促进作用。

攥在手里的“真金白银”是对高管最直接的奖励。同时,由于委托人(即公司所有者)与代理人(即公司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公司所有者就会与高管签订“薪酬-公司成长性”契约,使高管薪酬与公司成长性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对公司的成长非常有利(金建培,2010)。由此,我们提出第七个假设:

H7:高管薪酬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具有促进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事会成员大都是一些社会名人、教授和有一定特殊技能的人员构成,监事会的规模越大,就意味着他们的知识和阅历更广阔,越能监督管理者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有利于公司成长。因此,我们提出第八个假设:

H8:监事会人数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有促进作用。

持股使监事会成员的前途与公司前景紧密相关,增加持股的比例是必要的。在创业板发展尚不太成熟的时期,通过提高监事会持股比例,增强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管的监督动机,减少资金侵占、挪用和抵押等风险,有利于保持上市公司成长性。由此,我们可以据此提出第九个假设:

H9:监事会持股比例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具有促进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变量选择(见表1)

(二)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10—2012年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17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排除了2010年之后上市的公司。所有数据来自样本公司2010—2012年对外公布的年度报告,剔除部分奇异值和空缺值,并且对原始数据加以处理得出。数据来源为CSMAR数据库,部分数据经过手工加工整理得出,所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9.0、Excel 2003和eviews 5。

(三)研究方法

由于到目前尚未有评价企业成长性的权威方法,当前文献中有三种方法比较常用:(1)直接以托宾Q值衡量;(2)构架突变级数模型;(3)综合考虑“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衡量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指标。为了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有效,本文先用突变级数法计算出衡量成长性特征的一个指标grow,再和托宾Q值一起进行因子分析。

1.突变级数法。是在突变理论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种对不易量化的目标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其优点是不需要对评价目标主体的各个方面指标主观赋权,而且还考虑了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从而降低了评价的主观性,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计算简易准确。

计算步骤如下:(1)分解目标;(2)判断指标类型;(3)计算出归一公式;(4)排序评价。

目标分解见图1。

最底层:发展能力属于非互补性燕尾突变系统,我们记为a1、a2、a3;盈利能力属于互补性尖点突变系统,我们记为a4、a5;营运能力属于非互补性燕尾突变系统,我们记为a6、a7、a8;市场预期是互补的尖点系统,我们用a9、a10表示;公司规模是互补的尖点系统,我们用a11、a12表示。

中间层:财务类指标是非互补的燕尾系统,我们用XA11、XA12、XA13表示;常规指标属于非互补性尖点突变系统,我们记为XA21、XA22。

最上层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指标,属于非互补性尖点突变系统,我们记为XA1、XA2。

归一化处理。其中,归一公式如下:

Yij=(Pij-minPij)(

maxP-minPij)

1≤j≤n 1≤j≤n 1≤j≤n

最后对非互补的突变指标系统和互补的突变指标系统分别按照“大中取小”和“取平均值”的原则进行处理。如此,逐步判断计算就计算出成长性特征评价指标grow。

2.因子分析法。为了综合突变级数法计算出的成长性特征指标grow和另一个成长性特征评价指标托宾Q值,我们利用SPSS 19.0中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从表2KMO检验结果来看,KMO的值为0.500,满足[0.5,0.9]区间要求;再分析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结果,可以看到相伴概率为0.000。这很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我们可以拒绝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的零假设。因此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由表3可以看到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只有1个。这表明可以将grow和Tobin’Q通过因子分析按照得分矩阵融合成一个指标。我们记为GROWTH,即上市公司成长性。

(四)研究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建立了下面的回归模型:

GROETH=α0+β1C1+β2C2+β3B1+β4B2+β5B3+β6M1+β7M2+β8J1+β9J2+

β10Industry+β11Size+β12FL+β13D1+β14 D2+ε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见表4)

从表4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水平很高,最高水平接近3,最低仅为-1.61781;从平均值0.00可以看出,上市三年多以来,尽管一部分公司仍保持着极高的成长性,但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公司处于倒退的地步,亟需加强公司的治理机制,重拾较高的成长性,否则将来会面临措手不及的危机。

(二)内生性检验

为了避免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影响本文的分析结果,本文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一起进行格兰杰二阶和三阶检验。检验结果中P值均明显大于0.1,说明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与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判定本文所选数据不存在内生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SPSS 19.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到,第一大股东持股的比例显著地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显著性水平为0.01,验证了假设1;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呈不太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我们的假设2相背。可能的原因是第二至第五大股东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它们具有充分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司的治理水平;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的独立性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别呈现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和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时间所限,董事会的设置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真正发挥董事会的作用;董事长和总经理两种职能不分离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性水平为0.05,验证了假设5;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薪酬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别在0.1和0.01的水平上具有促进作用,验证了假设6和假设7;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持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分别呈现不显著的抑制作用和0.05的水平显著促进作用,与假设8相背,但验证了假设9。这个结果再次证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监事会治理也尚不完善,董事会中存在很大一部分冗余人员。但是持有股份比例比较高的监事会却有很强的治理动力,为上市公司的成长做出很大努力。

同时,VIF值全部接近2,我们可以认为通过了多重共线性检验,这个结果说明本文涉及的所有变量之间均不存在较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观察D-W值为1.77,通过自相关检验。

(四)F检验(见表6)

说明该回归模型在0.01水平上是显著的。

(五)异方差性检验(见右上图)

观察直方图和P-P图,可以发现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通过异方差性检验。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发现目前创业板退市制度尚不完善,许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之后面临退市的压力比其他板块的上市公司要小。虽然很大一部分公司仍保持了极高的成长性水平,但是也存在很大一部分公司在创业板市场募集资金之后疏于治理,以至于处于负成长性状态,亟需引起这类公司的警觉,以避免潜在的巨大危机。公司治理方面,在上市公司成长的前期和中前期阶段应提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便于公司相对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率的利用;同时把董事会和监事会治理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出各个机构应有的作用,应注意尽量避免董事长和总经理设置混淆的情况发生,并适当提高监事会成员的持股比例;此外,由于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薪酬激励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提高高管持股比例和高管薪酬,也是保持公司较高成长性水平的重要措施。J

参考文献:

1.Sandberg.W.R.,Hofer.C.W..Improving New Venture Performance:The Role of Strategy,Industry Structure,and the Entrepreneur[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2):5-28.

2.Allen N.,Berger Gregory,F.,Udell.The economics of small business:The roles of private equity and debt markets in the financial growth cycle[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1998,(22):613-673.

3.Aggarwal,Reena.,James,J.and Angel.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Amex Emerging Company Marketpla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9,(52):257-289.

4.Jordi,Canals J.How to Think About Corporate Growth? [J].European Manangement Journal,2001,19(6):91-99.

5.Erkki,K.,Laitinen,A.Dynamic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evidence from small finnish technology companies.[J].Scand.J.Mgmt,2002,(18):65-99.

6.Jacqueline,L.Garnera,Jouahn Namb and Richard E.Ottoob,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growth opportunities of emerging firm[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2,(54):73-93.

7.Cooney T.M..What is an Entrepreneurial Team [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05,23(3):226-235.

8.章俊,唐敏.内地中小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8).

9.胡经生,蔡慧.企业成长性、自主创新与创业板市场[J].中国金融,2009,(8).

10.祝继高,陆正飞.货币政策、企业成长性与现金持有水平变化[J].管理世界,2009,(3):152-188.

11.鲁晓东,焦捷,朱世武.普通员工薪酬、公司规模与成长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11,12(12):1908-1916.

作者:张攀红 黄薇

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影响论文 篇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摘 要:公司的经营绩效不仅是公司治理结构优化配置公司内部资源,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最终结果,也是衡量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主要标准。因此,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公司的经营方针,经营战略以及经营决策。而公司的经营绩效,则由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决定性的决策。基于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可以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发挥公司的主要治理效率。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绩效;股权结构;董事会

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若想保持较好的市场竞争地位,就需要不断地调整其产品结构并进行产业改革。公司要不断地创新,才能确保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上市公司若想能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需要用完善的企业治理机制作为保障。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才能使公司内部经营状况与绩效得到良好改善,从而使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度量方法

1.影响因素

依照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可以看到公司战略、公司环境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就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一般说来,公司战略即为公司上市前与上市后的战略活动总称,而有效的公司战略必将对公司利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上市前、后,都能对公司绩效产生有利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提高公司绩效方面,战略管理的作用也随之增大。公司治理,即协调公司内部中不同利害关系的相互利益、相关差别、相应行为,公司治理有狭义公司治理与广义公司治理之分。我们常将与公司有广泛利害相关者的治理称为广义公司治理,依照这样的理解,不仅老股东与债权人被包括其中,而与公司有利害关系的社区与政府等集团也被包括其中。此外,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环境为上市公司经营环境中的两个具体部分,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从外部环境中可以看出,内部资源环境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能力与目前所获利水平。同时,技术与管理、公司理财等也是关乎着公司绩效的重要因素。

2.上市公司绩效常用度量方法

从股东的角度进行衡量,公司的绩效即能充分体现公司产品的绩效、公司的营业额与净利润公司的资产绩效等,实质上就是公司产权的绩效。因此,评估者在进行预测时,可以建立各种模型而从不同绩效衡量角度出发。由于我国市场并不成熟,因此对于理性的绩效评估工具必然会出现一些排斥反应,需要经历一定时期才能有效磨合。依从现代公司绩效评估理念,公司定价就如同商品的定价,它不依赖于资产规模与历史成本,而是由某一时点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那么对现有资产的利用就可以为公司获得一定的收益水平,未来的获利能力说明了公司绩效。公司进行收益分配以及再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现金的流入,并不是公司所产生的利润,公司的价值依靠公司各种资源来创造。在我国新兴市场中,现代财务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相关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对现金流量以及无形资产的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账面价值法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特点更加相适应。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股权结构不合理

很多学者经过研究表明,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以及公司经营绩效存在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我国是从计划经济基础上发展到市场经济的,因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不合理现象。比如,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并存,股权集中度过高等。此外,股市融资已经成为圈钱陷阱,股权分置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导致股票价格非常歪曲,而公司通过股市融资就出现了非流通股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现象。

2.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现在公司的产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两权分离,所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就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在代理人行为的机制,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本质上有内部与外部两种,由于外部控制机能的代价比较高,通常只有在内部控制机制失效之后才会产生对外部控制机能的运作。因此,有效的内部监控机制就是公司治理的最重要防线,而构建有效的董事会组织就是内部监控机制的最有效方法。

3.董事会独立性不够

可以说,一个有效的董事会不仅可以确保经营者和股东者的最大利益,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而降低高级管理者滥用公司资产的可能性,从而使公司的绩效得到很大改善。就对董事人选的提出与表决方面,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力。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会基本上就是第一大股东控制,因此很难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虽然很多上市公司采用比较合理的轮值CEO制度,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外由于董事会的独立性比较差,所以在参与战略性决策中难以保障自己的知情权,这样就使得董事会议流于形式化。

三、改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

1.推动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结构

从公司治理完善的角度进行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是改变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取向不一致的状况,从而使得全体股东的共同利益基础得到巩固。因此,为了使制度相对稳定保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上市公司可以建立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可预期的制度平台;将原来两个忽悠冲突的目标统一为共同追求资产市值最大化的目标,从而促使上市公司成为股东的利益共同体,进而实现利益的共同取向;建立能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作为奠定基础;使资本市场整合存量资源的能力不断得到恢复并逐步完善,以此达到企业能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2.优化并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

通常说来,上市公司在制定绩效工资制时,大多是依照业绩成果,然而在长期激励制度下还不够完善。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解决:(1)结合薪酬激励制度与约束制度。上市公司的短期效益是眼前能看到的,但不能忽视公司在长期发展规划中的薪酬激励机制。通过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依据公司近期所取得的业绩,可以算出公司的短期效益。依据该计算标准,对相关经营管理者给予薪酬方面的奖励。此外,长期激勵措施也应受到上市公司的重视。比如,依据科学性、合理性原则,公司可制定出股份奖励制度。依据这样的制度,管理层在进行管理时,就可紧密联系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从而增强其工作积极性;(2)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如果上市公司仅仅通过增加管理人员的薪酬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不但会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也会让大多数员工感到不公平。因此,上市公司要不断考虑自身长期发展计划,不断实现员工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司的激励机制,还要有相应的约束机制相辅相成。可以通过让董事会对经理层实现有效监管的方法进行约束,也可以通过代理权益或接管等多种方式对公司的外部制约进行强化;(3)培养职业经理人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拥有完善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非常重要。然而,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中,都是直接通过行政来执行高管任命,很多能胜任该工作的股肱之才在市场机制中能被择优选取。培养职业经理人市场,就要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的职业经理人测评标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在市场竞争中被筛选出来,更好地为公司做出贡献;(4)完善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就监督角度而言,外部董事的独立性更高,而且更能发挥监督的职能。因此,独立董事的产生能更好更有效地对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上市公司可以增加独立董事比例、制定出合理的薪酬机制、培育独立的董事人才市场、合理界定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权、完善独立董事的权力机制,同时还要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进而完善公司的激励机制,此外也要对公司治理的外部市场进行完善,比如对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完善。

四、总结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现代公司制度还不完善的背景之下可以更好地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的目的。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程度比较高,从而使董事会的独立性比较差,本文主要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与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以提高公司绩效为目的,从而提出完善公司市场机制与激励机制的建议,以此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参考文献:

[1]弁宗军.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6(05).

[2]魏玉斐.股权激励与企业成长性的案例研究——以华为公司为例[D].安徽财经大学,2017(06).

作者:黄亮

上一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