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恋爱问题班会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中学生异性交往往往被成年人视为“早恋”,尤其是身处信息化时代的“00后”比较“早熟”,教育难度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中生恋爱问题班会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恋爱问题班会设计论文 篇1:

高中生,如何走出感情的漩涡

编者按 早恋是教育领域的老话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却遇到了新挑战。开放的环境下,长大了一代开放的孩子,然而他们遇到的却是保守、陈旧、落后的青春期教育。教育者和家长对孩子的性成熟采取回避态度,对早恋现象进行打压或放纵,这些都不能满足今天这一代孩子生理与心理的需要。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早恋问题,合理地引导中学生面对情感困惑,成为每所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家长必须面对的焦点话题。在编者看来,早恋问题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理、心理教育,让今天的孩子能够科学、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这是对他们未来人生道路的重要引导。本期推出重庆开县实验中学彭小峰老师对早恋问题的新思考、新观点以及他的探索与困惑,以期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开学第二周,在和学生聊天时总绕不开一个问题:高中生究竟能不能恋爱?我有意回避,回复说:“看情况再说。”过了不久,班长来找我,语气很着急:“彭老师,我们班很多同学在‘早恋’,您再不制止,咱班会成为‘恋爱班级’的。”

我所教的高一(28)班一共65名学生,女生就占了41名。高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好奇心强,往往倾向于寻求新鲜的刺激。尤其是班上的女生,有很多或因叛逆、或是寂寞、或慕虚荣,开始寻找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皈依,那么恋爱就成了一个热门的选择。

高中生的情感问题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随着成人感、独立意识的增强,高中生陆续进入了“恋爱的季节”,一些严重的后果,如未成年少女堕胎、失恋学生自杀等极端现象不断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对高中生实施正确的恋爱指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在当今社会,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等各方面都对高中生恋爱持审慎态度,大部分人的意见都是:坚决禁止!但客观效果却是:禁而不止!杜而不绝!这一切又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呢?

思考一: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营养摄入的增加,孩子的生理发育越来越提前,但与之相伴的心理发育却依然滞后,形成了新时期高中生“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的特点。因此,高中生除了体验到身体的变化,也产生了生理冲动,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座位相邻、性格接近、兴趣相投,抑或是外貌吸引等缘故,都容易让他们之间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他们往住从互相接近交谈发展到递纸条、发短信,进而发展到两人密切往来、结伴游玩,个别甚至发展到不堪设想的严重行为。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爱情小说、影视节目、马路上举目皆是谈情说爱的场面,这些现象让高中生产生一种误区,认为谈恋爱是成熟的标志,而且这些行为经过媒体放大传播,会在好奇心极强的高中生身上引发模仿行为。高中学生异性之间的亲近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高中生自制力较差,亲近可能发展为亲密,因此高中生恋爱问题成为教师、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思考二:教育者必须关注恋爱高中生的心理状况。

从《十八岁的天空》里石延枫与蓝菲琳纯纯的青涩心事,到《早熟》里家富与若男历经磨难的真情付出,无一不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高中生心向往之,于是纯真的爱情版本在高中校园内上演。

但是,现实很残酷,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让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均对早恋现象大加打击。有些教师在处理学生恋爱问题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让他们中止恋爱行为,而没有教给学生处理情感困扰的方法;学校更是明令禁止,规定学生不许在校期间早恋;而家长和社会则将恋爱的高中生视为不学好,是坏孩子……这些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使处于懵懂期的高中生背负着极为沉重的压力。对于感情,他们既向往,又因为舆论而产生罪恶感;他们既希望接受教师、家长的指引走出困境,又因为其反对的态度而排斥来自他们的指导。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暴地对这些早恋学生进行教育或禁止,会导致他们内心极度苦闷和压抑,出现逃避、沉沦等行为,对其学习、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高中生的情感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

尽管恋爱中的高中生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但是恋爱现象却如雨后春笋,屡禁不止。这种情况不得不促使我们改变策略来应对这个关乎千万学子和家庭幸福的事情。笔者通过多年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了应对高中生恋爱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以民主和尊重为前提,打开心门,走进学生心灵。

首先要从了解学生的心灵需要人手,走进恋爱中高中生的心理世界,才能慢慢地去引导他们走出感情的漩涡。公开的批评教育会伤害早戀学生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对集体的离心力,同时其他学生出于好奇心理而妄加猜测或议论纷纷,会更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为此,在和学生私下聊天时,我主动跟他们探讨恋爱的话题,了解其思想走向。开始很多学生都持戒备心理,聊天时总会避重就轻或顾左右而言他。随着谈论的次数增多,渐渐地学生能直面这个话题了。同时我以QQ、短信、书信等形式与之交谈,少去了面谈时的尴尬。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民主与尊重的前提下。对早恋的学生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用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这是我为早恋的学生开出的第一张药方——开心门。

步骤二:正确引导,巧施手段。让学生转移精力。

简单地阻止高中生恋爱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处于感情漩涡中的高中生很难听进别人的话,更何况是对之戒心重重的老师和家长。因此,正确引导是关键。

班里的小琴据说正在恋爱,我装作不知道,专门为她设计了一个“圈套”。小琴数学成绩优秀,我恳请她每天中午抽出20分钟为班上的同学们补习数学,让班上的同学多多向她请教。同时联合家长,让她参加奥数班。不知不觉中,她的精力转移到数学学习上来,与男朋友见面的时间大大减少,在一次次的爽约中,那位男生也没什么兴趣了,这件事情不了了之。

当早恋的学生将注意力从感情转移到现实中时,其实就是离开了虚妄的世界,进入了实在的世界,以正向积极而又熟悉的生活方式去对抗成长的冲动。这是我为弟子们开出的第二张药方——移心魔。

步骤三:精心指导,跟进谈心,让学生明确责任。

转移了恋爱中的学生的注意力后,这件事情并没有结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稍微一放松可能就会再次坠入爱河,为此,跟进谈心就成为重点工作。班上的小宣决定放下那段情感,但她却不能坚守,几次跟我说想重新开启那扇心门。为此,我找了一个时间和她在运动场上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我们海阔天空地闲聊,聊人生,聊学习,聊感情,我趁机对她说:“秋天的事情不要提前到春天来做,因为那样收获的机会微乎其微!”她终于释怀了,当即决定把这段感情尘封起来,高中期间不再触碰这柔软的领地。

其实高中生都知道谈恋爱会对学习产生影响,但是心理发展的不成熟让他们有了种猎奇感和叛逆性,如果强压,他们会反弹得更厉害。只有对其用心指导,摸清他们谈恋爱的心理,并给予理解,及时发现学生心灵中的闪光点,肯定他们正确的见解和点滴的进步,使之明确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及对双方负责的态度,劝诫他们最好不要去触碰这道红线。这是我开出的第三剂药方——坚心志。

步骤四:放手,以活动为桥,让学生正确对待异性交往。

做完这些之后,我总感到这一切努力都是以引导为手段,用堵的方法来管理高中生恋爱问题,这样做只能是管一时,不能达到长久的效果。于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男女生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活动中掌握异性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我让班委、团委组织了春游、辩论赛、爬山、青春诗会等活动,并参与其中,随时引导他们学会与异性正常交往,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在与异性同学相处时,既不搞“男女大防”,但又要讲究“男女有别”;不时时事事划清男女界限,但也不可完全没有界限。同时告诫学生,异性交往要遵循一定的交往规范,还要注意处理好交往的对象、时间等问题,即与异性同学交往不要过于“专一”,不宜过于频繁、亲密,还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节制等问题。一年来,班上的同学变得活泼团结多了,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面对异性交往,他们也能表现出基本正确的态度。现在的高一(28)班,已经逐步变得和谐融洽了。

以活动为载体,为恋爱中的学生搭建一座异性交往的桥梁,让他们远离鹊桥,走近心桥,以实践的姿态在班级中让自己的人生方舟驶向理想的彼岸!这是我为学生们开出的最后一剂良方——启心灵。

(责任编辑 朱哲)

作者:彭小峰

高中生恋爱问题班会设计论文 篇2:

与“00后”共话“爱情”

摘    要

中学生异性交往往往被成年人视为“早恋”,尤其是身处信息化时代的“00后”比较“早熟”,教育难度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想法,反思成人的固有认识和观点,进而开展异性交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敢于“为爱发声”,通过讨论反思和充分表达,形成集体共识,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美好的青春成长。

关 键 词

00后;异性交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

G41

文献编码

A

2095-1183(2021)01-000-04

处于花季雨季的中学生,其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与发展,在内在需求和外界影响下,开始尝试男女交往,但往往被视为“早恋”。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讳莫如深,谈虎色变。尤其是 “00后”身处高度信息化时代,许多老师都深感其“早熟”,教育难度大,遇到其异性交往问题,往往担心引导不利反而会造成更复杂、消极的后果。作为高三班主任,笔者对此也深感步履维艰。前段时间,本年级一对情侣在教学区热烈相拥,引得许多学生起哄围观,校园很是“轰动”。同时,笔者发现所带班级也有几名同学有拍拖的苗头。怎么办?鉴于以往谈心、说服教育“出师不利”的教训,笔者决定另辟蹊径,开展一次基于问卷调查的班会课,深入了解学生的看法,进而与之共话“爱情”,探索有效的异性交往教育策略。

一、“颠覆”性的结果:“00后”爱情调查引发的反思

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爱情的真实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为此,在组织学生答卷时,笔者特别强调问卷是匿名调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填写,并向学生保证不会因为问卷结果而“秋后算账”。参加本问卷调查的班级人数为51人,男生21人,女生30人,问卷结果颠覆了笔者对学生的已有认知。

1.“恋爱很正常”——学会尊重学生立场

问卷设置了“你是否对异性同学或者朋友有种朦胧的好感?”“你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吗?”两个问题,直观了解学生情况。结果显示,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已有过恋爱经历(男生57%,女生52%),大多数学生都对异性有过好感(男生100%,女生86%)。本以为自己已是“火眼金睛”,发现了几对恋爱苗头,结果班里可能有近半数同学正在拍拖,或者曾拍拖过。这让笔者很“受挫”,真实情况超出预料或“已知”,很多同学“潜在水面之下”。而对恋爱的态度调查显示,学生多数感觉“无所谓”(男生71%,女生90%),说明他们对于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并不持否定态度,认为此事很正常;同时,男生和女生具有明显差异。在我国社会舆论中,多数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恋爱并不支持,或许这正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在谈到恋爱问题时,容易“谈崩”的原因。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遇到学生異性交往问题时,不能仅从成人视角出发,而需要切实了解、尊重学生的立场和观点。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对异性有感觉甚至产生感情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应对此反应过度。牢固建立这一观点,我们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学生“爱的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愿意和家长、老师谈及此事时,我们才能充分把握“学情”,进而及时引导,并达成有效沟通,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方法等,方能“防患于未然”。

2.“恋爱有原因”——找准青春成长问题

“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成年人也未必能准确回答,却是影响人一生幸福生活的重要主题。问卷设计了问题“你能区分友情、好感、欣赏、爱情吗?”,旨在了解学生对此是否有思考,也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认为的“爱情”究竟是什么。许多“恋爱”也许只是朦胧的好感、欣赏,或是友情。而对“如有同学恋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的多选回答,除了“真心喜欢他(她)”(男生67%,女生80%),其他原因占比较多的依次是“压力太大,寻求寄托或安慰”“好奇(学校生活无聊)”“赶潮流,满足虚荣心”,一些同学也选择了“叛逆,跟家长老师对着干”。部分谈恋爱的学生“动机不纯”,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发展恋爱关系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异性交往不顺利影响心情、学习,甚至出现问题的原因。

问卷也表明,学生其实对此有一定认识,这成为教师进行有效引导的基础。这些“原因”其实折射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深入挖掘其“恋爱”背后的动机、原因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与沟通,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真正帮助其解决成长问题,实现问题疏导。

3.“态度很理性”——理解多元情感需求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基于在日常与家长就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沟通时总结的相关看法,并参考了社会舆论常见的观点,设计了问题“你觉得下列哪些可能是早恋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希望引发学生对异性交往问题的思考。从统计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对“恋爱”的影响多持有乐观、积极的看法,认为可以“双方互相鼓励,促进学习”(男生57%,女生90%);大部分学生认为,任何正面或负面影响都取决于双方的自控能力。同时,女生在一段“感情”中可能投入更多,认为“失败的恋情给感情生活留下阴影”,“感情”失败后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会更严重。

在此基础上,问卷进一步追问“早恋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十几岁的中学生就懂得‘谈情说爱’,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50%的男生和47%的女生选择了“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而寻求所谓的爱情”,45%的男生和53%女生选择“社会环境影响,网络、电视、刊物上‘少儿不宜’的画面泛滥,诱使青少年早熟”。而对于问题8“中学生的爱情能长久吗?”只有33%的男生和32%的女生选择了“能”,这与前面的问题“你有过恋爱的经历吗?”的数据(有半数同学恋爱过)形成反差。

上述问题及其答案表明,学生对异性交往有美好的憧憬,同时,他们其实比较“理性”,意识到早恋可能会带来的影响、结果,以及影响自己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等)。这启示老师和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必然会影响学业,腐蚀上进心。尤其是学生存在“爱的转移”,选择用其他“爱”来填补父母、师长引导、关爱的缺失,而诸多网络、影视、游戏产品,鱼龙混杂,学生获得这些信息轻而易举,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趁虚而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感情的发展和需要是多方面的,家庭和学校应当时时反思自己所给予学生的关爱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或者是否真正将爱传递给了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题是主观作答题,“在学校操场和饭堂、在公交车上、在商场,在微博或者朋友圈,我们会看到中学生情侣的各种大胆甚至辣眼睛的秀恩爱行为。作为旁观者的我想对这些情侣说的真心话是?”回到此次情侣在教学区拥抱所引发的围观事件,请学生们自己谈谈看法。笔者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了归纳:(1)反感在在公众场合的露骨行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2)要把握好度,尊重对方和他人;(3)穿着校服,注意影响。

二、达成“爱的共识”: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尝试

问卷发放一周后,笔者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和反思,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谈话,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一次不同常规形式的主题班会课。这次班会课分三个环节,笔者退居“幕后”,作为课堂分享者的角色,与学生共话“爱情”。

环节1:展现“我”的观点——学生代表主讲“恋爱与学习”

班会课前,笔者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聊天”,鼓励学生大胆“为爱发声”。最终,一位勇敢的女生文文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在班会课时担当主讲,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尴尬”话题的看法。文文的准备非常充分,她利用周末广泛浏览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的相关讨论,并与网友就“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习”等话题展开讨论,以充分了解不同的声音,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帮助她一起制作了PPT展示课件。

班会课上,文文展示了她的思考和网络调查结果,并以匿名的形式,讲述了身边人的恋爱故事。其中,既有高考前夕,朋友因感情受挫而情绪极端低落放弃高考的惨痛实例,也有学霸情侣互相鼓励,双双考上名牌大学,令人艳羡的美好爱情故事。她总结道,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习,要看个人,取决于双方的自控力和修养。“爱与不爱,请不要伤害”,这是文文动情的结束语。

作为同龄人,文文的讲述内容真实,观点鲜明而客观,列举的事例主角也同为“00后”,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一时间,学生群情激动。打铁趁热,笔者作为第二位分享者上台发言。

环节2:回溯“我”的时光——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暗恋故事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老师在高中时也曾有喜欢的对象”,笔者的开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个个伸长脖子,眼里有光,十足好奇。接着,笔者“回到当年”,动情讲述了高中时代的“爱情经历”:

我也曾暗恋一个女生两年半,但从未表露过心声,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和她交谈、相处——因为我当时太“闷骚”了。听到此,学生会心大笑。笔者和学生分享了当时的一个细节:我与那名女生靠得最近的距离是,有一次她的笔掉在地上,我捡起来递给她,我们各自拿着圆珠笔的一端——这是我们挨得最近的时候。高中毕业时,我感觉到遗憾,但是现在想来,那是最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保留了彼此最美的回忆。学生受到感染(相信这引起了一些同学相似的回忆和共鸣)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有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你后悔吗?”同学们哄堂大笑,齐齐看向笔者。笔者笑着说:“幸好当时我没有表白,上大学后老师才明白,我对她只是欣赏,欣赏对方的自信与幽默。老师后来也遇到了执手一生长相守的人,也就是真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環节3:反思“我”的恋爱观——基于问卷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经过笔者的“现身说法”,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此时的氛围轻松,学生乐于敞开心扉。笔者将调查问卷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匿名回答,以图表的形式在PPT上作展示。随着结果的逐一呈现,学生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沉思不语,笔者则只追问而不求回答,更不下结论。

当看到数据表明,班里半数同学有恋爱经历时,学生似乎找到了同路人,三三两两窃窃私语。当出示学生对恋爱“支持大于反对”时,笔者借机反问:“如果调查家长关于对中学生恋爱是否支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反对”,笔者进而追问:“作为过来人,家长和我一样也曾年轻过,或许也曾在中学时遇到喜欢的人,为什么多数成年人会对中学生恋爱持不支持态度呢?十年、二十年后,再回头看,你们将如何看待和把握当下的爱情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问题和数据结果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思考、讨论,他们的反思令人十分欣喜。总结学生的精彩发言,笔者摘录了如下“爱的共识”:爱情是美好的,接纳与追求爱,是人之常情;爱是责任与保护,不能伤害彼此,不能强求;爱的双方应共同进步,树立远大目标,完成高中学业,为未来奠基;真爱值得等待,好饭不怕晚,不一定要立马兑现;切勿伤害单身狗(学生原话),即交往要注意尺度和界限;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也是爱。

三、“爱的未完结篇”:展望家校携手共促青春成长

班会课后,笔者找有拍拖迹象的同学谈话,多数人都欣然赴约,敞开心扉,再没有出现抗拒情绪。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课,使得师生关系有了质的进步,师生彼此建立了牢固的信任。

在主题班会两个月后,班里的静静同学主动找到笔者,倾诉自己好像与同桌产生了莫名的情愫,感觉像是“爱”了,她感觉心里很慌乱、很烦恼。“为什么你觉得这是爱呢?”笔者耐心倾听,引导她梳理自己的感受。静静回忆了和同桌小男生的一些互动细节,觉得同桌对她的好异乎寻常,某些瞬间让她很感动。“同桌”一词让笔者有了切入点,拿出近来班级的座位表记录(座位定期调换),笔者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日久生情啊?近三个月有两个月你们都是坐在一起,这是我的工作疏忽。”静静一愣,若有所思。我认真地对她说:“你先冷静一段时间,不要惧怕青春期的烦恼,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心烦时去操场跑跑步,或是来找我诉说都可以。我先把你们的座位排开试试看,两周后,咱们再聊这件事。”之后,笔者随时观察情况,不到两周,静静就主动来找我:“原来是我多情了!我发现他(同桌)待所有人都很和善,人缘很好,并不是专门对我好。我反思了一下,那段时间我跟原本亲密的妈妈闹僵了,有时会向同桌的他抱怨,可能是因此才产生了错觉。还好老师您提醒我多想想,不然糗大了!谢谢您!”没等笔者说话,静静就害羞地跑开了。

静静的事情也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学生开始愿意主动和老师倾诉“爱”的烦恼,也学会冷静思考,理性面对和处理“爱的那些事”。当师生互相信任、互为支持时,美好的青春成长未来可期。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他们对于“性”懵懵懂懂,充满好奇,其异性交往难免涉及两性问题。家长和学校本该是他们获取相关健康、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我们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甚至谈虎色变,学生求教无门,自然会寻求其他途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快捷且多样,许多调查也显示许多中学生的确是通过道听途说,或者不良书籍、网站获取“性知识”的。这对青年学生的身心是有害的,很容易误导正常的异性交往,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近些年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性侵犯、性骚扰事件,或许也可归咎于此。因此,围绕这次共话“爱情”的尝试,笔者还请教了心理、生物等学科老师,就如何开展中学生性安全教育作了讨论。其后,笔者还将开展相关班会课,或提请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邀请校外相关专家开设健康讲座等,共同促进青春生命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汪京华

高中生恋爱问题班会设计论文 篇3:

我未来的路上是否有你

【关键词】高中生;恋爱基模;生涯规划;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张忠光,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江苏泰州,225500)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基模”一词最早由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指“个人内在会自行建构一套认知系统,而且个人会使用这套系统来处理所接触到的信息。因应不同的情境,基模会不断地修正、改变,甚至是创造新的基模来解释一个全新的问题”。基模的种类很多,恋爱基模是指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建构一套对恋爱的认知系统,而后个人会使用这套系统来处理接触到的异性信息。随着个人的成长,恋爱基模会不断地修正、改变,甚至是创造新的恋爱基模来解释遇到的恋爱问题。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恋爱基模建立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同时,引入生涯规划理念,让学生考虑恋爱与个人生涯规划的关系,学会权衡利弊。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我的男神和女神

教师: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活动——“我的男神和女神”。请大家从PPT展示的图片中选出你愿意共度余生的男神或女神。

PPT出示8位明星图片。

教师:我给大家的选择只有这么多,如果你有其他的选择,也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

学生选择,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学生1:我选择的是张XX,他很阳光,而且也很努力。

学生2:我真的是太纠结了。原来我打算選择王X的,但是我现在又不想选他了。我也不知道选谁才好。

设计意图:通过热身活动,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下对本课话题的抵触情绪,同时也为后续讨论“恋爱基模”做铺垫。

二、导入:为什么我不喜欢他了

教师:刚才看到大家选择和讨论的时候都非常投入,大部分同学都选出了自己的男神或女神,但也有同学未做出选择。下面,请一位同学谈一下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出选择。

学生2:我原来是非常喜欢王X的,还梦见过他。但是,前一段时间有人爆出他抽烟的照片,我就不喜欢他了,因为我非常讨厌抽烟的人。

教师:你为什么这么讨厌抽烟的人呢?

学生2:我父母非常讨厌抽烟的人,所以我从小也不喜欢这种人。在我看来,抽烟是违反了我的原则。

教师:你说得很有道理!大家知道这位同学为什么会因为抽烟而否定王X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恋爱基模”的概念。

PPT出示: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以自己的父母为蓝本建立对异性的初步认知。而后随着个人的成长,接触的异性越来越多,对异性的认知也不断完善,直到成年后形成对异性的成熟认知,并以此设定自己选择恋爱对象的标准,这就是“恋爱基模”,也叫作“爱之图”。

设计意图:青少年一般会把崇拜的偶像当作完美的异性范本,通过引入“恋爱基模”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理性的角度看待异性,明白对异性的认知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现阶段的恋爱观。

三、感知:我想要的不只是情节

教师:大家考虑一下,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建立的“恋爱基模”是严谨的,还是松散的、不成熟的?

学生3:我们的“恋爱基模”肯定不成熟,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步入社会,经历不够丰富,还不能全面判断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我自己的经历就可以证明。

(女生Y曾经有一个从高一开始谈的男朋友L,平时举止比较亲密。男生一直希望进一步发生更亲密的关系,但Y比较抗拒。高二下学期,另外一个女生对L表白,两人迅速发展到了发生更亲密关系的程度。此事对女生Y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教师:你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吗?

学生3:我非常愿意用自己的经历来警醒大家。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我感觉进入了人生的低谷,在老师的开导下我才走了出来。大家都知道我和L的事情,我原来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浪漫的人,现在回忆起来,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模仿了我喜欢看的爱情片里的情节,甚至他说的很多话也都是照搬过来的。当时我很感动,现在想来,根本算不上爱情,只是把爱情片里的情节重演了一遍而已。现在,我感觉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教师:非常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现在,我们一起来想一下,尤其是有类似经历的同学,在你们恋爱的过程中,真正打动你的是对方的人格魅力,还是你们之间发生的一些情节?如果只是爱情小说和电影里的情节的再现,你会认为是爱情吗?这种爱情是不是被设计出来的?

学生3:这种设计出来的情节肯定不是爱情。

设计意图:青少年的“恋爱基模”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较深,这种不成熟的“基模”使得青少年过度追求浪漫的故事情节。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明白“恋爱基模”不成熟带来的影响,进而完善自己的恋爱观。

四、主题:扼杀浪漫

教师: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L同学和Y同学谈了两年时间。为什么和其他女生一周的时间就能发展到那么深的层次呢?

学生4:因为前面的其他事情都已经做过了。现在找了另外一个人,就不需要从头开始,而是直接迈到了最后一步。

教师:这位同学讲得很有道理。

PPT出示:恋爱基模会让你们为自己设计恋爱的剧本,然后你们根据剧本进行演练,在上一场恋爱中未完成的情节就会在下一场继续,却忽略了其他必需的细节。

教师:现在大家想一下,这样直接“本垒打”的恋爱还会让你感觉到浪漫吗?

学生5:这肯定没有浪漫可言了,这样的恋爱没有任何意义,不是我想要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不成熟的恋爱基模会让他们不停地尝试,从而使恋爱不再有浪漫的感觉。只有在完善的“恋爱基模”指引下的恋爱,才能让自己无憾。

五、升华:我未来的路上是否会有你

教师:我们再请Y同学为大家谈一下,最终导致她和L分开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3:原来我一直想不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和老师谈了几次后,我慢慢想清楚了。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关于生涯规划的班会课。我和L谈到了这个话题,告诉他我喜欢的是法医专业,将来希望努力考到上海大学,也希望他努力考一所上海的大学。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对我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他成绩一般,不愿意努力学习。

教师:那么,大家都有自己向往的大学或者专业吗?

學生:有!

教师:如果你有了这样的理想,谈一场恋爱会对这个造成影响吗?

学生6:我有比较明确的大学目标,我现在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我相信将来会碰到真正适合我的人。

学生7:我有一个喜欢的人,但我们有一个约定,如果能在同一个城市读大学,我们就在一起。我的理想大学是……

教师:所以,我来总结一句,我希望我们有共同的梦想,那样我未来的路上才会有你。

设计意图:在了解“恋爱基模”的前提下,引入生涯规划的话题,引导学生把两者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恋爱基模”朝着健康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对恋爱的正确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六、活动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系统地了解了恋爱基模。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恋爱观,很容易走弯路,希望大家正确认识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教学反思】

恋爱问题是中学阶段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讨论恋爱问题的班会课有时会流于表面,难以触及学生的内心。本课设计的“我的男神女神”环节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件入手,接着引入了对异性的认知这一敏感话题,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和异性交往,整节课参与度较高。

中学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学生对专业知识充满了渴求,“恋爱基模”概念的引入在本节课起了关键的作用。学生积极了解了“恋爱基模”的概念后,内心开始接受一个事实:青少年虽然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成熟还有待完善。如果他们无法对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进行有效的约束,可能会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通过课后观察发现,没有恋爱现象的学生受益更多,他们基本上都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将对异性的好感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已经恋爱的学生接受度稍低,有个别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这证明了恋爱问题的处理应该以预防为主。对于已经恋爱的学生,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指望短短一节班会课就解决问题。■

作者:张忠光

上一篇: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