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

2022-04-18

摘要: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利用低、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亟须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开发海洋能、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进行低碳发展相关立法,规定各方权属、加快海洋技术创新、培养公民低碳生活理念等,使海洋资源的开发走低碳发展的途径。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 篇1: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中的南海因素

摘 要:能源的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中国这个正处于从前工业化社会到工业化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更是面临的重大课题。近些年中国经济接近两位数的高速增长,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增量也迅速攀升。中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依赖全球化的能源配置与合作方式得以解决。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其它国家制造的种种不安定因素的干扰。能否更多的依靠自给自足的方式使我国的能源瓶颈问题得以解决,南海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蕴藏量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路。

关键词:南海;能源地缘政治;强而不霸;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1 南海对实现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需求日益增高,由于产能不足并且还将保持不前的态势,使得供需求口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对于国外的石油进口愈发依赖,原油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被经济发展的速度所抛下,原油工业生产异常的波动,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是否能持续且稳定的增长,还使得原油安全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挑战。因此,对于海洋石油的开发,就为保障中国能源供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一方面,由于南海油气资源储量相当丰富,使得中国未来路上石油和海外进口石油的传统战略可以进行调整。来自联合国的一份资源报告指称,南海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中油气资源初步估计为250至300亿吨,这基本上等于阿拉伯地区和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沿海油藏之总和,有着“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经过中国石油企业的多年调查,相继在冻傻、珠江口等海域发现了大面积的可燃冰蕴藏带。随着内陆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的逐年递减,可燃冰这一新型的清洁能源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南海地处亚太经济要道,中国进口石油的交通咽喉,并且还是连接世界两大经济中心的枢纽。中国的南大门坐落于南海海域,我国每年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必须经过此海域。南海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位置成为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重要的海上通道,并且它的延伸到马六甲海峡。从而控制了南海海域,就可以为一个国家提供监控水域船只的便利,自然也就能成为军事基地。

2 中国南海油气开发的困境和风险

2.1 油气开发面临的经济风险

海洋石油作业环境恶劣,对于技术的精确度要求严格且复杂。而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投资巨大,并且风险也很大。因此,海洋油气田的开发首要任务是考虑经济效率。对于开发建设海上油气田所需投资及经济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就企业来说,油气田的规模、单井产量、井数、井深等都是制约因素。而离岸的距离、海面情况、气象预报等海洋环境的勘测也是影响因素。海上工程建设的费用相当高,这就要求海上建设设施必须从简,并且对于经济效益的要求要高,回收投资并获得利润是最终目标。

2.2 美日区外大国介入引发的政治风险

在中国对外战略关系中,中美关系的地位举足轻重。目前来说两国之间总体上发展的态势良好,但导致两国之前摩擦的问题并未因此而减少。南海问题上,美国扮演的支持者和支持的角色,使得某些东南亚国家挺直了腰杆和中国对抗。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非一朝一夕,只有我国快速且稳定的谋经济促发展,将综合国力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才能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会从始至终来防范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从而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干预南海争端的意图充分说明了美国的战略意图。当前美国亚太战略核心原则就是遏制地区大国的崛起,防止地区战略均势被打破,因此南海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长期化的态势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

中国和日本由于在地缘上相邻,使得两国的竞争关系难以避免。近年来由于日本领导层以历史等问题为手段不断肆意挑衅邻国,中国和日本的关系跌至建交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在南中国海地区拥有庞大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因此日本相当重视同南海周边国家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其利用经济上强大的影响力,密切关注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将南海地区视为介入东盟事务的突破口,加强对亚太事务的影响力。

3 构筑“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

3.1 明确海洋强国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目标,这表明“海洋强国”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南海能源,确保中国石油安全,必须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加快构建“强而不霸”的中国南海海权。第一,坚决维护中国南海领土主权。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设海洋强国研究的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们爱好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要统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相统一,对于任何侵犯中国南海海权的行径,都必须坚决反对,并给予必要反击。第二,要建立一支可以用于南海的地区性海上力量。这支力量的存在,能够谋求南海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有限制海权,并在政治及经济影响力的协助下,维护拓展中国在南海的能源利益和其他实际利益。第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管控力度。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行政管理与证券建设,扩大中沙和南沙各群岛的对内对外开放,让海岛享受更加优惠的开放开发政策,并引入国内外各种力量和积极因素参与南海开发,从而强化中国对南海的实际管控效果。

3.2 建立区域合作共赢的安全机制

第一,突破南海传统的安全形式,以建立互信为基础点,突破中国与东盟传统经济贸易,深化战略沟通与战略互信。2010年1月1日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包括经济贸易在内的各领域双边关系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建立与东盟的能源安全与合作安全机制。长久以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我国对于南海问题的一个积极信号,本着和平相处的原则,为六方七国参与能源联合创造有利条件,以实现全方位的利益共赢。第三,加强对于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之间的合作。在解决南海分歧的过程中,进行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合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在安全威胁问题中的合作为基石,才有可能在和谐状态下赢得各方得共赢局面。而以此基石为出发点,推动共同发展这一美好愿望,进行全方面的合作,能源合作这块“坚冰”也会随之融化。

3.3 大力开发南海资源

当前,我国的海洋意识较弱,增强国家海洋意识,加大对于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专家们对于海洋资源的未来有过统一的共识,那就是随着陆地资源的逐渐开发和消耗,海洋是未来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如何更好的利用海洋资源来解决陆地资源开发殆尽的问题是一条长远的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于海洋的重要性一直处于忽视的状态。但是,进入人类新纪元21世纪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对于这种情况有了新的认识和部署,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力度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自2004年以来我国陆续调整石油战略部署,把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列为石油战略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困扰我国开发海洋油气资源的因素除了资金以外,海洋科研和勘探技术也和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科学技术的运用程度不高,在这其中世界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是凤毛麟角,与在开发利用的需求当中存在着较大差距,并且开发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使得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来开发南海资源已经迫在眉睫。

其次,要在海峡两岸共同开发海洋资源问题上进行密切合作。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具有共性的地方比较普遍,完全可以进行合作互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举行的“南海问题研讨会上”,众多台湾学者就曾指出,维护南海主权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责任,建议进行切实可行的合作来共同开发利用南海的油气资源。南海的主权属于中国,切实维护好南海主权的完整性是整个华夏民族的共同责任。因此,从长远看,海峡两岸完全可以携手合作开发,不仅是能源资源,渔业、观光旅游等也是很好的合作项目。

参考文献

[1]舒先林,龙隆.海洋强国背景下中国石油安全的南海战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2).

[2]王小聪,孙慧霞.南海石油开发两难[J].国土资源导刊,2011.

[3]徐洪峰,李林河.美国的中亚能源外交[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朱伟林,张功成,钟锴等.中国南海油气资源前景[J].中国工程科学,2010.

作者:龙隆

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 篇2: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

摘 要: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利用低、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亟须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开发海洋能、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进行低碳发展相关立法,规定各方权属、加快海洋技术创新、培养公民低碳生活理念等,使海洋资源的开发走低碳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低碳发展

海洋资源主要是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之中与海洋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国际海底区域的多金属结核资源、海洋能源、海水资源、港口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自然资源与衍生资源。

海洋科技研究结果表明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当今世界资源枯竭、能源短缺,海洋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毋庸置疑,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就是海洋,因而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革,是目前最可行的科学发展模式。

一、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根本指导思想。

首先,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是近年来热门的研究领域,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没有健康的海洋,人类社会就会灭亡”,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难题现实可行的途径,是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海洋强国竞争的有力筹码。海洋最初孕育了生命,到目前为止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关乎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海洋内不仅有着丰富的可供人类食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同时还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及深海底蕴藏的矿产资源。研究发现海洋水体通过水流、潮汐、波浪的密度和热能梯度作用等,具有提供大量可更新能源方面的巨大潜能。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指出:陆地资源稀缺,已经不足以支撑21世纪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了生存,世界各国便把目光转向了海底世界。深海海域成了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成为强国必争之地。[2]所以海洋不论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利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因而,掌握了合理开发海洋的技术,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低碳开发模式,就是掌握了未来竞争的又一有力筹码。

最后,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坚持以人为本功在千秋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也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必须在向自然索取自己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之外,不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息繁衍,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后代人享用海洋资源与环境的权利。所以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一定要强化管理,明确权属,低碳开发,并努力促进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再生平衡,做到既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又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过度开发,竭泽而渔

海洋生物资源是发展海洋经济第一产业的基础,不管是古代的沿海采贝捕鱼,还是当今大规模机械化捕鱼、远洋作业,或者是海洋养殖业的发展,都需要依赖于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品种类型。

中国自古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海洋里的生物资源是不具有排他性且具有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前者是指在合法的前提下,任何人或组织都可以捕捞;后者使参与捕捞的人之间相互激烈竞争。资源总量是固定的,捕捞的多则多得,捕捞的少则少得,所以使得渔民有努力增加捕捞量的利益驱动。这两方面造成对海洋生物资源一段时间内的滥捕滥捞。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基于自身的现实利益,不会考虑他的行为是否破坏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会考虑明年还能不能继续捕捞,他们在乎的是当前,捕捞的越多得到的报酬也就越多。当这种思想成为气候后,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成为了问题。今年把小鱼苗等作为后备资源力量的渔种都赶尽杀绝,自然明年的海洋生物资源数量会减少。每年积累下来,很多地方已经不能再形成渔讯。例如,东海渔场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捕捞区,捕捞量约占全国的37%。但如今其传统的海洋经济鱼类资源大幅降低,再也形不成渔讯,甚至不少经济鱼类的捕获量降至最高年份的几十分之一。

过度捕捞造成的后果不只是海洋生物资源量的减少,很多时候还伴随着生物种类的减少,特别是一些珍稀的海洋生物资源。部分地区形成竭泽而渔的尴尬局面。据调查,分布在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的毛虾、梭子蟹、海蜇等生物资源急剧减少。目前虽然许多沿海地区设立休渔期,但违规捕捞仍屡禁不止。

(二)简单粗放式开发,资源利用效率低

和我国诸多其他产业一样,一直以来,海洋资源开发也存在着简单粗放的问题,这被概括为高投入、高速度、低效率、低效益的外延式粗放开发方式。这与海洋资源的多功能性是矛盾的,海洋中许多资源适合进行综合多层次地利用,以便提高其利用效率。然而,受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设备条件、管理体制等因素的限制,一些适宜于综合利用的资源,往往只利用了其部分功能,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某部分功能;一些适宜于多层次开发利用的资源,往往只开发利用了其中一个或若干层次。如海洋生物资源,具有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其他材料的多种功能,现在人们往往只注重了其食用价值,其他的很多功能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注重的是扩大再生产,不注重提高资源利用率;忽视了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高碳开发使得宝贵的资源过度消耗,污染环境,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方式的海洋经济发展是不适合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须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过程对海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海洋自身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石油污染,其对海洋的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而且石油污染不仅能使鱼、虾和贝类等海产品变味,严重时能产生毒性效应。在开采石油过程中,经常会有石油喷出或者泄露,这些零星但是经常出现的石油对海洋造成的污染不可小觑。特别是近海污染直接影响到本海域的整个生态平衡。同时由于近海海水交换能力弱,油污的影响持续时间长,对生态的影响是致命性的。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大型油船泄露或者钻井大规模喷油等海上油污污染事件则令人震撼。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这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海上原油漂浮带长200km,宽100km,排污行动持续数月,成为和平时期全球最严重的漏油灾难。有关方面花几个月时间封闭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将耗时近10年。墨西哥湾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将成为一片废海,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数千亿美元计……此事件成为美国环境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墨西哥湾沿岸渔业、旅游业和经济受到严重影响。[3]

另一方面,海产养殖对海洋环境污染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许多地方单纯追求效益,违反生态环境规律,致使养殖业自身污染日趋严重。过度投放的饵料和养殖对象排出的大量排泄物,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养殖区成为赤潮生物的理想栖息地,海洋赤潮发生率极高。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4]

三、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

加快开发海洋已经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选择,而如何开发则成为当务之急。当今时代,在低碳发展成为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被广泛接受之际,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低碳发展模式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即在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以低碳的标准进行规范和衡量,从而以低碳的途径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

(一) 强化保护在先意识,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相对于保护在先的方式,污染后治理的行为一方面已经造成污染,另一方面治理需要成本,治理本身可能会对周边其他事物产生影响,所以其对于低碳发展模式来说是不可取的。低碳发展模式要求人类所有开发海洋的活动要本着科学合理开发的立场,强化对海洋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不踏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要事先考虑到开发产生的后果,并加以规避或者更改,只有做到“既靠海吃海,又养海护海”,才能使海洋资源长久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在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模式构建进程中,政府应该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一是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低碳发展模式纳入发展规划中,大力发展低碳海洋科技;二是优化海洋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提高“高碳”海洋资源开发产业的准入门槛,并通过研发新能源和高科技产品发展低碳海洋资源开发产业;三是从行政组织内部做起,推动全社会节俭利用海洋资源意识的培养,防止浪费。走以政府、企业、公民为参与主体的低碳海洋经济发展路子,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把低碳管理模式作为科学发展与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技术选择。

(二)深入激励低碳技术创新,大力开发低碳海洋能源

当今世界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不断减少,促使我们必须开发新能源。而海洋孕育着丰富的光、热、水、风力和潮汐等生态资源。生态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对于解决人类的资源、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海风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相当于世界电能消耗量的五倍。潮汐能、海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海洋再生能可供开发利用的总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量的十几倍。大规模地利用海洋中的能量,是低碳发展模式的体现之一,积极开发海洋能对于减少地球中参与碳循环的碳数量是非常有益的。而海洋能这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不存在枯竭的问题,所以它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海洋能源还是一种丰富的清洁型能源,是符合低碳发展模式要求的新能源。目前,海洋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且开发能力有限,这主要根源于海洋能源技术发展的落后。发展海洋能源技术是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的新路径,但不可否认,海洋能源具有分布广、集中开采难的特点,因此,需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海洋能技术水准,以提高海洋能源利用率。并且加强海洋资源低碳技术开发资金投入,给各种绿色低碳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以多种方式扶持、激励技术创新,这是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的根本保证。

(三)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走迂回低碳道路

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亟需将海洋资源在现有开发基础上继续以精细方式进行再开发。一方面对已作为不可利用资源再利用,开发出了其他资源;另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本身就是低碳发展的要求,同样的原料,高的利用效率则可以节约开发的成本耗能,从而减少了碳的排放。

同理,科学规划海洋功能区与最大持续产量,研究在特定海域养殖适合的物种等也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海洋拥有生物、化学、矿产、动力及海洋空间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处于同一环境之中,在开发利用时应从全局观点和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因海制宜”、各有侧重的方针,使资源得到更为高效的利用。

(四)加强海洋资源低碳开发的立法与执法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呈比较粗放的形式,虽然近年来海洋资源破坏与海洋环境污染受到了各方关注,并加强了相关立法,但是仍很欠缺。有关部门应加强关于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低碳、低能、高效的政策法律法规建设,拟定细密的低碳发展规划。同时由于海域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等的不明确,已经引发了诸多的问题,这对于推行低碳模式也是不利的。所以沿海海域的各种权限界定应该更加明晰,以保证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

另外在完善低碳发展的立法中,很多标准应该具体化规定,使之更有效地指导地方工作。比如对于苗种的检疫,这个环节经常被忽略,而事实上非常重要,一旦引进的苗种出现问题,那么损坏的是一片海域的生态平衡,还可能造成其他诸如细菌流行之类的严重问题。另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细节规定是每季的捕捞量、捕捞期等,这些都需做严格限定并加以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海洋资源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还有一些其他立法,比如减少排入海洋中的工业废水,关于企业排污方面的立法应该健全,同时要特别强调执法必严。

(五)沿海地区公众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低碳观念培养

沿海地区公众的生活污水是造成海水污染的不可小觑的原因,如何减少其生活污水排放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提倡公众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低碳发展模式的理解与参与,转变其各种不利于低碳发展的观念和行为模式,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用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和科技知识去提高公众的相关行为能力,实现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公众正向参与。政府在低碳节约方面要起到引导作用,通过宣传鼓励等措施,培养公众增强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意识,海洋环保其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很多小事情,如选择无磷洗涤剂,就可以加入到低碳的队伍中来。要努力使自觉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热衷低碳生活的意识深入人心,形成风气,促使人们以具体行动践行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责任。

总之,从科学发展观视域审视,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km,拥有37万km2的领海和300万km2的海洋专属经济区,占13%国土面积的海岸带居住着占全国人口总数40%的人口,创造着全国60%的国民经济产值。海洋哺育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应当善待大海。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存在相当的差距。因而,培养全民性保护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伦理意识,自觉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建立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应该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黄海霞,陈红威.全球蓝色圈地愈演愈烈[J].瞭望,2009(30):60-61.

[3]刘一楠,王宏彬.美国迎来“史上最重海洋污染”[N].大连晚报,2010-05-02 (A18).

[4]谢素美,徐敏.科学发展观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6):92-95.

[5]朴英爱.低碳经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153-158.

作者:史兆光,单新静

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 篇3:

海洋资源:中国的资源宝库

我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仍然不到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至17%的水平,甚至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和利用,较世界滞后约10多年。

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國家。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我国管辖海域的政治利益、经济价值、通道安全价值、科学研究等权益,并积极行使、利用和享有公海、南北极、国际海底资源等利益,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拓展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富饶的中国海洋

海洋是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我国管辖海域南北跨度为38个纬度,兼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长18000多公里,加上岛屿岸线14000公里,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五。我国领海和内水面积约37万~38万平方公里,其中,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面积共计470万平方米。同时,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沿海国家可以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作为自己的管辖海域,在这些海域,沿海国家有勘探开发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我国拥有200海里水域面积200万~3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

在这片广阔的海域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

我国海洋渔场面积281万平方米,已鉴定的海洋生物2万多种,其中海洋鱼类3000多种。海洋是可以大量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生物资源的场所,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人类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基地。在浅海中,两亩海面的生物年生产能力超过一亩良田。中国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面积有20亿亩,如果充分利用其生物生产力,就相当于增加了10亿亩农田。目前,在耕地日益紧缺、国家粮食安全面临威胁的形势下,我国浅海滩涂的开发利用尚有较大潜力,大规模发展海洋渔业,尤其是增加养殖业和海洋牧场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水产品,改善食物结构,甚至可以长期提供60%左右的水产品以及不断增多的海洋药物等产品。

除了海洋生物资源外,中国近海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勘探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而目前原油的发现率仅为9.2%,因此中国近海海域极具勘探开发潜力。南海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含能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经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亿~300亿吨之间,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1/3,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有专家指出,如果海洋油气资源长期提供10%左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将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

东海和南海还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一半以上是砂质海岸,尤其是在近岸河口浅滩和沿岸线浅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砂矿资源,包括石英矿、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独居石、金红石、铬铁矿、锡石等,总储量约31亿吨以上。海洋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连续矿体,海水中有80余种天然元素,含量较高的有氧、氢、氯、钠、镁、硫、钙和钾。海水制盐、卤水综合利用、海水制镁、海水制溴、海水提钾、海水提碘、海水提铀等。我国滨海砂矿资源储量有31亿吨,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6.3亿千瓦;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7.5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矿区,探明多金属结核资源5亿多吨。这些砂矿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陆地资源的不足。

海洋开发收益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这极大地促进了海洋资源开发的迅速发展。我国海洋渔业和海盐产量较长时间位居世界第一;海洋船舶工业造船量居世界第一;海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多年世界第一,其中沿海12个港口的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

另外,凭借着优越的海洋资源,沿海地区分布着全国50%以上的大城市,用不到全国30%的陆域土地,承载着全国40%以上的人口,占有着7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着占全国90%的出口产品,吸引着占全国85%的外来投资。可以说,当今中国的崛起与复兴,与海洋、临海资源优势紧密相连。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主要是海洋水产,包括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在1980年,我国海洋海洋捕捞产量为277.4万吨,海水养殖全年产量45.8万吨。1990年我国海洋捕捞产量达549.8万吨,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62.4万吨。2000年海洋捕捞量1477.45万吨,海水养殖产量增加到1061.29万吨。这30年间,我们渔获物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出鱼类比例略有下降,虾蟹类、软体类、藻类比例略有上升的趋势。2009年,我国海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509亿元。

l981年,交通部在沿海相继建成一批包括煤炭、矿石、石油等专用码头,装卸工艺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年,我国第一个全集装箱深水泊位在天津港建成,之后,黄浦、天津、上海三港又相继建成6个全集装箱泊位,新增吞吐能力60万标准箱。1994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74370万吨;2000年,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2.56亿吨,到2007年海洋货物运输量达到15.1311亿吨;2009年,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748亿元。这些数字显示出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力度之大。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渤海的产油量达到8.69万吨起,到1990年,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年产原油从最初的8万吨上升到1990年的1266万吨,约占全国石油总量的9%。到了2007年,我国海洋原油产量达到了3178.4万吨,海洋天然气资源产量达到82.35亿立方米。去年,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全年实现增加值748亿元。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淡化与海水直接利用是海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领域。目前,我国从海水中大量提取或利用的物质目前只有食盐、溴、镁和淡水等。食盐是提取量最大的海水化学物质,中国的盐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2007年,我国海盐产量达3176.80万吨,2009年,海洋盐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5亿元。而在海水淡化方面,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15万吨。同时,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在反渗透、蒸馏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立方米/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工程以及5000立方米/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而且中国海水淡化成本逐步下降,目前已接近5元/立方米。

海洋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海洋资源,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加强了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以滨海砂矿资源开发为例,在1995年,我国海滨砂矿产量为9.435万吨,2000年沿海地区矿砂产量为130.33万吨,而到了2006年,我国海滨砂矿产量达到了10355.2172万吨。去年,我国海洋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发展迅速。以滨海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量为参照,1994年我国共接待海外旅游者916.056万人次,到2000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约1717.57万人次。滨海旅游增加值由2001年的107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725亿元。

不容回避的问题

尽管我国海洋经济总量、主要产业产值等都有较大发展,甚至有些海洋产业还居于世界沿海国家前列,但与我国经济发展规模、世界海洋开发总体水平相比,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还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海洋开发的综合指标仍然不到4%,这不仅低于海洋经济发达国家14%至17%的水平,甚至低于5%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大规模的海洋开发和利用,较世界滞后约10多年。中国已开发利用的不同海洋资源在各自资源中所占比例分别是:油气资源为5%,旅游资源为30%,砂矿为5%,浅海滩涂为2%,其中可养殖的滩涂利用率不足60%,宜盐土地和滩涂利用率只有45%,15米水深以内浅海利用率不足2%,而海水的直接利用规模更是很小。

目前,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有些资源开发技术及设施还比较落后,海洋开发效率低、集约化程度低、资源浪费严重。特别在深海采矿及探测方面,我国技术设备不足,这使得我国管辖海域的勘探程度不高。而在海洋渔业方面,我国渔业捕捞方式与渔具落后,渔民普遍使用小网目(筛孔)渔具,从而使渔业资源受到损害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资源开发力度,同时对资源本身造成损害和影响。

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出于经济需求或产业部门的利益需求,人们对海洋资源重开发、轻保护、开采过度。有的地区还将海洋当作了废水和废物的处置场所,导致近海水质不断恶化、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另外,面对海洋中所蕴含的丰富资源,各沿海地区以及受利益驱动的不同群体纷纷加入海洋开发的行列,由于我国目前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再加之一些部门的急功近利,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低、不合理,造成了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和严重浪费。近几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总的问题是,近海渔业资源捕捞过度使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入海污染物总量依然较大,致使某些海域环境污染加剧。

同时,我国海洋资源产权存在着被分割与破坏的威胁,世界上兴起的“蓝色圈地运动”,就是争夺海洋资源产权。目前,在传统海疆线内应归我国管辖的南海海域有近200万平方公里,但近年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文莱等国家纷纷以划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为由,大肆分割、侵占我国的蓝色国土。此外,在东海、黄海,我国还同日本、朝鲜、韩国等存在划界争议。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海洋资源还遭到疯狂掠夺。如在南海、黄海、东海,我国同周边国家在渔业资源开发方面纠纷严重;在东海,日本、韩国无视我国多次抗议,联合开发有争议海域的油气,还妄图阻止我国在东海管辖海域内的油气开发。在南海,周边国家在我国管辖海域内大肆开发油气,每年开采量已达4000万吨以上。

海洋开发要数措并举

要想解决海洋资源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国土资源价值,强化海洋国土意识,增强对“海洋国土”的忧患意识;同时,要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国土资源,把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海洋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联系起来规划,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的海洋划界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寸海必争的原则,努力维护我们的疆域和主权。同时,通过各种合作的方式利用其他国家的海洋资源、国际海底资源、极地及公海资源。

海洋生態环境保护是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海洋管理部门应将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开发活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压力。同时,要加强海洋生态建设和海洋保护区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积极发展海洋资源和生态保护示范工程。

海洋开发科技先行。要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水平、扩大海洋资源战略储备,目前要重点发展深水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大洋底资源勘探开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监测及预报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建立新型的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海洋领域的重大科学计划。

好的管理是中国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根本,而我国目前急需建设相对集中的海洋管理机构,来制定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海洋政策,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我们在积极制定和完善海洋资源专项开发规划,避免各地海洋资源开发无序、雷同局面的同时,还需要理顺不同种类海洋资源规划之间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加强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资源综合管理,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的执法力度,是保护我国海洋资源健康发展的关键。

姜旭朝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作者:姜旭朝

上一篇:胚胎学网络环境论文下一篇:电影新纪元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