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综合治税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及经营方式多样化就导致了涉税行为的复杂化、专业化和隐蔽化,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加剧,因此,在税源控管方面单靠税务部门的力量显然不够,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成为必然。本文将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综合治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会综合治税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综合治税研究论文 篇1:

我国实践社会综合治税的主要瓶颈及对策分析

摘要:社会综合治税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实现依法征税全过程的治税理念。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治税方式,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推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统一、部门协作不紧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将对我国实践社会综合治税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综合治税 瓶颈 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所有制结构日益多元化,纳税人的数量大幅增加,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复杂,跨地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加大了对税收征管的难度。在税收征管中仅仅依靠税务机关的力量显然不够,因此,通过多方协作的综合治税模式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多年的实践,全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综合治税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纵观整个社会综合治税工作,还存在不少瓶颈有待解决。

1 我国实践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主要瓶颈

1.1 社会综合治税存在制度性障碍

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但这些法律的规定,一方面只是具备了实体性和原则性,国家对社会综合治税所涉及的税收行政协助、社会协助及行政委托仅有原则性规定,没有程序性的规定,也没有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违反规定应承受何种处理和处罚也无明确规定。另一方面,协助的范围狭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的是“各级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是“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上述的范围限制在政府、相关部门及单位,而将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部门排除在外,使这些主体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税时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部分省市通过制定的相应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来指导本地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开展,但这些地方政府的文件,法律层次低,权威性较差;此外对行业协作、纳税人及社会中介机构不可能通过政府行为强制规定,这就造成全方位、宽领域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难以有效落实。

同时,由于国家没有统一规定,各地的税务部门出于加强税收征管的要求,就某方面的税收征管采取一定的征管措施,造成各地区社会综合治税规定各有差异,但由于各地区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效果不同,引起各地区税收流失的程度不同,必然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税收负担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资本向社会综合治税效果较差或根本没有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地区转移。

1.2 社会综合治税手段比较落后

首先,信息的交换基本上是停留于手工状态,主要依赖于人工交换。交换的内容基本上是地税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数据请求,相关单位根据数据请求提供给地税部门,数据的质量缺乏保证,从而造成税务部门获取信息后根本无法去分析使用。其次,传递的方式没有制度化和规范化,地税部门之间,税务部门与其它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还未完全实现计算机联网,信息传递方式以人工为主,其及时性和完整性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综合治税的要求。社会综合治税的各个部门基本都有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交换平台,另一方面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存在着机构不对称、标准不统一、系统不兼容的问题,相对社会综合治税而言,这都是“信息孤岛”,造成信息使用效果差、手段传递落后、交换不到位、整合难度大的问题。

1.3 社会综合治税的部门协作不紧密

首先,相关部门大多缺乏主动行政协助意识,行政协助以被动协助方式为主,往往是地税部门需要就某事项进行协作时,地税领导才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取得相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双方统一拟定一个操作要求,再由各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这造成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其次,在双方形成协作意向后,在具体操作时,也是困难重重,在税务部门需要调查相关涉税情况,获取涉税信息时,有关单位或部门或以商业秘密、或以数据难以查询为托辞,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拒绝协助调查或出工不出力,甚至暗中设置阻力、制造障碍。[1]

1.4 社会综合治税效能发挥不够

社会综合治税从纵向层次看,似乎主要是市级部门,市级科室之间的协调,向上看,总局、省局与相关政府部门之间大多是制度性的规范,基本上是需要某项工作时,以联合发文的形式要求一下,缺乏全国性及跨地域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而下属的辖市(区),乡镇部门基本在市级税务部门协调好的前提下,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根据本地征管工作实际,积极主动的开展社会综合治税工作。从覆盖的内容看,目前,社会综合治税主要是信息的交流,而且集中于户管信息的交换与传递,对税源管理影响大、有效的信息取得较少,如公证部门的大件拍卖信息、房管部门的房管信息等社会综合治税的共同治理少,各部门对行政机关之间的相互协助义务缺乏认识,政府其他部门对给予税务部门协助缺乏内在动力,各部门大多只是应付性的工作,社会综合治税的覆盖范围明显不够。从覆盖的治税对象看,目前,集中于对“小户”,对大型企业、本地区的重点税源的综合治理明显不够。

1.5 社会综合治税缺乏监督机制

对于任何一项制度而言,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就不能保证该制度有效、全面的实施。相对社会综合治税而言,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的协作与合作,如果没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很难调动各个部门或单位的积极性。从目前实际工作看,许多单位对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应付的多,只有当涉及到部门利益时才会积极投入,而当影响到本部门的利益时往往会采用不配合,或采用软抵制的方式。

2 我国实践社会综合治税的对策

2.1 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制度

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有法律依据,尽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最基本的法律依据,但上述法律的规定过于笼统,对于社会综合治税有关部门的责、权、利没有明确。为改变目前我国社会综合治税在法律上的“瓶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应制定社会综合治税的具体操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社会综合治税涉及各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关系,统一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条件、流程、争议处理规则、程序及协助费用来源,规定协助部门不作为的责任认定及处理等,在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的框架下,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便于税务部门及协助部门在操作时有据可循、有法可依。制定各有关部门协助税务部门的行政规定,就税收行政协助的原则、税务部门与协助机关的关系、税收行政协助机关的选择、税收行政协助的程序、税收行政协助的费用等进行明确,也可通过签订必要的行政合同对社会综合治税协助部门和单位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2]

2.2 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建立周密的信息采集处理体系是社会综合治税的核心内容,税务部门要根据单位和行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创建有效的信息采集形式,通过税务部门派员派驻或跟踪几个部门,及时收集了有关涉税信息,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审查审批,在项目实施的最初环节实现了信息交换。各部门通过加大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全面地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当涉税信息对税源监控起到作用时,税务部门应及时将涉税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相关的部门。

在对信息处理时,要采用分类管理的方式,除银行、司法部门等共性协作外,可按行业、纳税人类型分别确定社会综合治税的个性协作部门及需要共享的信息,以提高涉税信息采集处理的效率。如对从事房产开发的纳税人,涉及的协作部门主要包括规划部门、立项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房管登记部门等,需要共享的信息包括房地产项目的规划、审批和登记等信息;对高新技术企业,涉及的协作部门包括科技局等,需要共享的信息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的认定信息。

2.3 增强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技术支持

在认真研究社会综合治税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政府应统一开发相关软件,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系统,信息系统要改变目前互不兼容,各自为政的局面。建设一个实现工商、财政、税务、国库、海关、商业银行、交易等部门的横向联网、先进、可靠的部门间信息交换系统,进一步增强了涉税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提高了税务部门捕捉信息的水平。同时,将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系统与现有征管信息系统进行衔接与融合,对信息能自动处理、筛选,提高社会综合治税整体效能。

社会综合治税信息处理系统应具备数据获取、涉税数据集成、涉税数据模型的形成、社会综合治税的决策分析等功能,将税务部门与协助部门的数据进行采集后,通过系统进行比对与分析,形成有效的涉税数据,并结合税源监控的要求,形成涉税数据模型,由税务部门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查找税源监控的漏洞,达到了全面控制税源的目的。

2.4 构建社会综合治税组织体系

社会综合治税由纵向的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导机制、横向的协助部门支持配合机制和核心的税务部门主管机制构成的,覆盖全社会的税源监控网络体系。

2.4.1 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导机制

为了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推行,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这个领导机制的核心就是要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由各级政府全面领导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建立以地方一级政府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各协助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一方面负责本级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导、组织、督导、协调,另一方面对下级社会综合治税的各项工作进行指导,通过依托政府行政权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治税的纵向层级的领导机制。[3]

2.4.2 建立协助部门的支持配合机制

各协助部门对社会综合治税支持配合程度关系到社会综合治税的成效,因此,各协助部门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对社会综合治税支持配合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能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一是提供好相关涉税信息,这是社会综合治税的最基本工作,协助部门要将所处理事项涉及税务信息,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以供税务部门对信息进行分析,查找税源监控的漏洞。二是协助税务部门抓好税收征管,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事项依法及时办理。三是做好社会综合治税的执法支持,各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等部门,随时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以维护社会综合治税在本地区的执法刚性。通过各协助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全社会形成社会综合治税的横向支持配合机制。

2.4.3 建立税务部门的主管机制

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中,纵向的政府领导机制与协助部门的横向支持配合机制构成了社会综合治税的网络体系统,而税务部门作为社会综合治税的主管,正是这个网络的节点,起着核心的作用。一是要根据税源监控的特点、要求和重点,制定本地区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规划,形成工作方案,在政府的主导向规划、组织本地区社会综合治税的各项工作。二是要随时把握税收征管形势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税源监控的重点,随时调整社会综合治税的内容。三是要做好分析与反馈,税务部门要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做好分析、评估社会综合治税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对协助部门提供的协助做好反馈。

2.5 规范社会综合治税的监督机制

首先,政府要将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其次,各级政府、各部门建立起社会综合治税人员的管理、考核、培训、奖惩的制度,增强支持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责任感,调动其积极性。最后,要建立公开公示的制度,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将需要开展的工作,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在平台上予以公开,各部门都能通过平台查询工作要求,获取相关数据,并对完成情况进行排名,以促进各部门能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以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健康发展。

2.6 培植有利于增强纳税遵从意识的现代税收文化

中国的税收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密切关系,深受中家思想的影响,重视德治,反对苛政,主张“敛从其薄”,“使民以时”,这就造就了中国税收文化的矛盾。因此要改变中国目前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薄弱,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的状况,需要循序渐持之以恒地加强税收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倡导具备理性特征的,以税收法制为核心的现代税收文化,使纳税人逐步树立正确的税收理念,养成自觉依法纳税意识,形成良好的税收氛围。

参考文献:

[1]王荣海.社会化综合治税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金融税务,2005:(44-45).

[2]刘春.我国社会综合治税体系构建探析[J].科技咨询,2007(31):231-232.

[3]仇增元.论社会综合治税[J].经济管理,2007(1):93-94.

作者:孙长举 李金俣

社会综合治税研究论文 篇2:

社会综合治税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及经营方式多样化就导致了涉税行为的复杂化、专业化和隐蔽化,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明显加剧,因此,在税源控管方面单靠税务部门的力量显然不够,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成为必然。本文将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综合治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会综合治税 税源控管 对策

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是税务部门的应然职责,但税收工作从来都不是孤立的,税收的征管离不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事实上,为了加强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各级税务机关在各地政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下,不同程度地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这对税收征收管理秩序有序和环境优化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现有这一体系的薄弱,形式化、表面化问题严重,若对此问题不关注和重视,势必影响法治、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

一、社会综合治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上的缺陷

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但这些法律没有程序性的规定和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对具体哪些单位和部门涉税事宜具有协助义务,这些相关部门和单位又采用何种形式、何种程序对税务机关进行协助等等均未涉及。同时,协助群体的范围狭窄。尽管社会综合治税特点为“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司法保障,信息化支撑”,但对社会参与主体(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部门)无明文规定规范。如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参与主体仅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而将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等第三方部门排除在外,使这些主体在参与社会综合治税时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名不正言不顺。

目前,由于国家没有统一规定,而省级政府出台的这种全方位、宽领域的社会综合治税机制,如《湖北省地方税费征收保障办法》却因无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而难以有效落实。而各地税务部门在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的同时,必然对某领域的税源采取一定的征管措施,形成社会综合治税的地区性差异。这种社会综合治税效果地区间的明显差距,必会引起各地区税收流失的程度不同,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税收负担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资本向社会综合治税效果较差或根本没有实施社会综合治税的地区转移。

2、手段单一落后

第一,涉税信息的交换基本上局限于纸质手工传递状态。大多时候这种涉税信息传递交换方式是地税部门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数据请求,相关单位根据数据请求提供给地税部门,而且这一信息载体通常是纸质文件,部门办公地点的空间距离更是影响了数据资料传递的及时性。第二,信息传递缺少制度化和规范化。国、地税部门间,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并未完全实现联网共享,信息传递以人工纸质传递方式为主,其及时性和完整性远远不能达到社会综合治税的要求。其实社会综合治税的各个参与部门基本都有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以及部门之间信息系统存在着机构不对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会造成涉税信息整合难度大、使用不充分。

3、部门协作不紧密

首先,政府相关协税部门对社会综合治税思想认识不够,主观上缺乏行政协助主动性。通常是税务部门就某事项某重点税收要求协作时,先由税务机关领导与地方政府分管领导进行汇报,然后拟定一个操作要求,再由各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召开联席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按纪要规定执行。其次,在政府各部门形成协作方案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也是困难重重,最主要表现在税务部门需要调查相关涉税情况、获取涉税信息时,相关单位或以数据查询难度大为托辞,或出于部门利益考虑,拒绝协助调查,有时甚至暗中设置阻力。尤其是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的影响,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仅打土地价格战,同时打税收政策战,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地要求税务部门对引资项目税收控管放松,或要求任意减免返还税收,或先征后返,或为其税收违规行为说情,随意降低税法刚性。

4、覆盖面不够

目前,地税部门在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中,与国土、房产等部门建立了较好的协作机制;车船税税收征管也与公安部门的交通管理部门、保险公司等单位形成紧密配合,这些都值得肯定。但是,现实中还存在诸多涉税事项在社会治税网络体系中做得不到位的现象。例如,行政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企业以及个体在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机制方面就显得很被动,甚至不配合;部分无证户、临时户代开增值税发票,因国、地税业务的割裂,造成附加税费征收空白,对于这种临时性、流动性和隐蔽性较强的涉税行为,却没能在社会综合治税的网络中得到很好的控管。

5、缺乏监督机制

社会综合治税涉及到多部门、多单位的协作与配合,如果没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很难调动各个部门或单位的积极性。从目前实际工作看,许多单位对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只是停于表面,应付得多,只是在涉及到部门利益时才会积极投入,而当影响到本部门利益时往往会采用不配合或软抵制的方式来应付。

二、实现社会综合治税的对策

1、完善社会综合治税的法律制度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要求和基本原则。实行社会综合治税也必须以法律法规为依托。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有法律依据,但其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却过于笼统,对于社会综合治税有关部门的责、权、利没有明确。为改变目前我国社会综合治税在法律上的“瓶颈”,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应制定社会综合治税的具体操作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社会综合治税涉及各部门与税务部门的关系,统一社会综合治税的实施条件、流程、争议处理规则、程序及协助经费来源,规定协助部门不作为的责任认定及处理等,在社会综合治税的框架下,提高税源监控多部门协作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便于税务部门及协助部门在操作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

2、提高社会综合治税管理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社会综合治税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对信息采集的处理,税务部门要根据市场和行业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打破陈旧落后的信息采集方式,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形式,及时收集有关涉税信息,通过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审查审批,在项目实施的初始环节就实现信息交换。各部门通过加大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及时全面地提供有效的相关信息,当涉税信息对税源监控起到作用时,税务部门应及时将涉税信息处理情况反馈到相关部门。在对信息收集处理时,要采用分类管理的方式,可按行业或纳税人类型分别确定社会综合治税所涉及的协作部门及需要共享的信息。如对从事房产开发的纳税人,涉及的协作部门主要包括规划部门、土地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房管登记部门、物价部门等,需要共享的信息包括房地产项目的规划、审批和登记等信息。

3、构建社会综合治税组织体系

(1)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导机制。为了确保社会综合治税深入掘进,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这一领导机制的核心就是要以各级地方政府为主导,由各级政府全面担负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在具体的实施中,应建立以地方一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领导,以各协助部门相关负责人为组织成员的社会综合治税领导小组,一方面负责本级社会综合治税的领导、组织、督导与协调,另一方面对下级社会综合治税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通过依托政府行政权威,在全社会形成社会治税的纵向层级的领导机制。

(2)建立协税部门的配合机制。社会综合治税的成效关键在于各协助部门对社会综合治税支持配合程度,因此,各协助部门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支持配合社会综合治税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能积极主动做好每项工作。首先要及时有效提供好相关涉税信息,组织专人协助部门将所处理的涉税事项及时向税务部门传递,以供税务部门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税源进行严密跟踪和监控,堵塞漏洞。其次要做好社会综合治税的执法支持,即得到各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等执法部门的支持,随时为社会综合治税工作提供司法保障,以维护社会综合治税在本地区的执法刚性。

(3)建立税务部门的主管机制。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中,纵向的政府领导机制与协助部门的横向支持配合机制构成了社会综合治税的网络体系统,而税务部门作为社会综合治税的主管部门,起到网络核心的作用,一是要根据税源控管的特点和重点,制定本地区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规划,形成工作方案,在政府的领导下规划、组织本地区社会综合治税的各项工作;二是要随时把握税收征管形势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税源控管的重点,随时调整社会综合治税的内容;三是要做好分析与反馈,税务部门要对社会综合治税的工作做好分析、评估,及时向政府领导报告,向协税部门反馈。此外也要注意到,实行社会综合治税意味着更多的部门、单位和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到税收执法活动中,给税收执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要科学合理界定税务部门执法和相关部门、个人协助执法的界限,明确税务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同时使协助主体掌握并严格执行税收法规,防止以社会综合治税为名滥用权力,侵害公民合法权益。

4、规范监督激励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奖惩结合、强化监督、加强管理、客观公正地反映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成绩,才能促进这项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和法制化迈进。政府部门要把社会综合治税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对监管得力、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依法代征税款的单位,地税部门按规定支付代征手续费;对管理不严造成税款流失的单位,政府要给予批评和处罚。通过严格的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调动各单位参与综合治税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社会综合治税的健康发展。

5、培育现代税收文化,提高纳税遵从度

中国的税收文化与中国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税收文化倍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重德治反苛政,而税收法治就造就了中国税收文化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矛盾。因此要化解这一矛盾并改变目前人们的税收法制观念淡薄,自觉纳税意识不强的状况,需要通过各类主体各种途径的形式来展开税收文化宣传,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地加强税收文化的培育,构建和倡导以税收法制为核心的现代税收文化,以提高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包括广大纳税人、消费者依法纳税、依法治税的意识,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和对税务部门的认同度,自觉参与到社会综合治税的体系中来,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共建社会文明。

【参考文献】

[1] 王荣海:社会化综合治税模式的实践和探索[J].河北经济研究,2005(8).

[2] 孙长举:我国实践社会综合治税的主要瓶颈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

[3] 仇增元:论社会综合治税[J].经济管理,2007(1).

(责任编辑:胡婉君)

作者:何文

社会综合治税研究论文 篇3:

探究完善综合治税提高征管水平

【摘要】作为国家收入主要来源的税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纳税换环境也随之复杂化。经济成分和业务变的更加的多元化,核算也变得复杂化,纳税人的收支结构也更加的隐蔽,偷税漏税的行为也更加的智能化,再加之税源分散,征管力度不足,造成传统的税源监控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的变化需求,加强税源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征管水平,减少税收流失,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治税;税源监控;问题;对策

综合治税实行的意义在于充分的调动起全社会的力量,对易漏、难征、零散的税源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监控和管理,以法律为依据、借助各职能部门的权力,完善税源的监管方式,提高征管水平,优化治税环境。通过完善综合治税提高征管水平,营造有序、公平的税收环境,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国综合治税的现状

1.思想认识无法统一

综合治税的相关部门没能充分的认识综合治税的真实意义,在对综合治税的方法和意义上掌握不清,在工作中无法彻底落实,将综合治税简单的理解为是一种形式,在工作中可有可无,导致工作敷衍了事,缺少主动性,认为综合治税无非就是税务部门主管的事情,与自身工作没有任何关系。

2.考核奖罚有待完善

目前,在我国的综合治税工作中,其考核奖罚制度还有待完善,没有做到完全到位,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不利于综合治税工作的顺利开展,很可能导致税收的流失,追究其根源就是综合治税的考核和奖罚不够分明。

3.规章操作无硬性规定

目前,在国内的全国性行政程序法还没有出台,所以,对于税源行政协助的具体内容和规章制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其他单位和部门对税务部门的协助也只是在税收征管法中做出了原则性的阐述,而具体的对于哪些单位和部门对于涉税有协助的义务,并且这些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运用哪种程序和方式协助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和相关单位和部门双方各自具有哪些义务和权力等等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综合治税实行的措施通常是根据地方政府所下发的文件,而这种形式必然会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所限制,无论在立法的技术上还是原则上都是存在缺陷的,其位阶是处在法规和法律之下的,这样对于综合治税本身的权威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综合治税的推行是主要依靠地方行政力量而实现,造成综合治税在执行力度上没有明确的规范,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没有硬性的规定。

4.税收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的综合治税宣传方式主要还是以发文件、拉横幅、开会等为主,贴标语、拉横幅的做法固然好,但是仅仅依靠这些要达到税收的宣传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创新更多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手段,这样纳税人的诚信意识才能够逐渐的形成,避免出现政府部门和税务部门一头热的现象。

二、提高综合治税征管水平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税收队伍建设

税源干部的征管能力和专业知识对于税源监管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我国的税收征管法设定综合治税的专门机构,并由专人领导和负责,信息采集员的管理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另外,对于协税、护税的范围、权限和标准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协税和护税单位在工作中有章可循,对于协税和护税人员的征管能力和专业知识也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举行培训班并做出测评,协税和护税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廉政建设,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违法行为和差错,保证协税和护税工作在有序的环境下完成,做好综合治税的监督和协调工作,从而确保综合治税顺利开展。

2.加大督查獎罚的力度

综合治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权力、义务以及工作的流程等等都需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定,从而保证协税护税的规范性,并将此作为长效的运行机制。另外,要加强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执行奖励政策,针对那些范围广、难度大的征管单位,可以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充分调动起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应将综合治税纳入对各单位和部门的年终考核和绩效考核中,并将其作为重点内容,避免出现有压力无动力、有义务无任务的情况,保证综合治税工作顺利开展。

3.推进综合治税规范化

在综合治税执行中其所涉及到的相关部门,加上部门质检的义务和权力,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综合治税执行的程序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确保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从而确保协税护税人员在工作中的规范性。在民主评税的基础之上,加强与协税、护税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断的吸取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税收的管理办法、政策变化等的看法和意见,公开评议纳税情况和定额核定,从而调动起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确保纳税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国家还未对综合治税有统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在地方政府规章或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内,签订行政合同,规范协税、护税单位和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另外,综合治税工作的考核监督也是不容忽视的,要完善其考核监督机制,对其实行按季对综合治税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对于那些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和规定的时限正确传递涉税信息,或者由于自身工作不力造成的税收流失的现象,要严格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并通报批评,确保综合治税工作彻底落实。

4.加大税收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综合治税环境

税务部门在税收的宣传方法上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几种方法,要不断的拓宽宣传渠道,使宣传的手段多样化。在运用现代化报刊、广播、网络、媒体等宣传的同时,还要鼓励各协税部门开展好税法的宣传活动,宣传口号和宣传方式都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另外,税收的信用体系建设也需要不断的加强,树立纳税群体的诚信意识,提高全民主动参与综合治税的意识,纳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的考虑到,为纳税人提供更经济、便利的信息咨询服务。加大税收的执行力度,针对那些抗税、骗税、偷税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典型的涉税违法案例,通过新闻媒体的形式将其曝光,由此增强纳税人的自觉纳税和依法纳税意识,对于那些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要大力的奖励和表彰,使综合治税真正的深入人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综合治税是一项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政府部门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将有效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职能资源,科学组织,积极的调动起各方面的力量,投身于维护税收公平的大环境中,避免发生违法现象,充分的发挥出综合治税的行政效能,提高征管水平。

参考文献

[1]丁晓丽.完善综合治税提高征管水平[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12:22.

[2]夏宏伟.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林晶晶.社会综合治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

[4]朱恒.政府综合治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吉林大学,2011.

[5]韩慧林.浅谈经济欠发达县区的社会综合治税[J].商场现代化,2012,22:161.

[6]刘晓军.地方税收社会综合治税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

作者:李利敏

上一篇: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论文下一篇:国际保险公司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