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

2022-04-25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要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 篇1: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问题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对中山市中医院急诊科护士2017年全年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风险指数值由高到低确定高危失效模式并制定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于2018年1-12月实施改进后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前后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失效模式风险指数值、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及护士对《医院安全氛围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与实施干预方案前比较,实施干预方案后,失效模式风险指数和科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降低,医院安全氛围评分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应用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中,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护士职业伤害,提高医院安全氛围。

【关键词】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职业暴露 急诊护士 风险管理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in Occupational Exposure Risk Management of Emergency Nurses/XIE Caife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0, 17(02): -158

[Key words] Failure mode Effect analysis Occupational exposure Emergency nurses Risk manage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Zhongshan, Zhongshan 5284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0.02.040

急診科是抢救危重患者及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种复杂,急诊医务人员常在未明确患者诊断前投入对患者的处置和抢救中,其中包括处于潜伏期及诊断前的传染病患者[1]。急诊科属于接触锐器及患者血液的高发科室,是不可忽视的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如何增强急诊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是一种前瞻性系统评估流程,通过前瞻性评估高风险医疗护理流程,并找出和矫正危险因子进行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后经开发后更适用于医疗行业的风险管理模式[3]。近年来多名学者将FMEA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用药管理及护理质量控制等风险管理中,取得较好效果[4-6]。这种模式有利于优化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针对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问题,2018年1-12月本院急诊科应用FMEA检视急诊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流程,预测潜在护理风险,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并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12月为FMEA实施前,2018年1-12月为FMEA实施后,研究对象为同一组护士共52名。纳入标准:取得执业资格证书≥1年;在急诊科连续工作≥1年且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因外出进修、产假、病假、抽调等原因连续休假≥1个月;进修和实习护士。其中男4名,女48名;平均年龄(25.81±6.89)岁;学历:中专4名、大专37名、本科11名;急诊工作年限:1~5年24名,6~15年25名,>15年3名。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研究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组建FMEA团队 针对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问题成立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小组,由急诊科室护士长、护理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干事、急诊科高年资护士共计7人组成,其中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3名,均为女性,均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且接受过FMEA知识系统培训,小组人员根据FMEA主题明确分工任务。

1.2.2 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失效模式 分析2017年1-12月本院急诊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根据职业暴露存在的问题用于失效模式分析其失效原因及失效影响[计算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RPN=S×O×D,S(severity,失效发生严重程度)、O(occurrence,失效发生频度)、D(detectability,失效发生被检测出的机会),严重程度、频度和不易检测度采用分级法进行描述,1分表示非常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非常可能发生,分值范围1~10分,RPN分值越高说明安全隐患越大[7]。分析后最终得出RPN值最高的5项失效模式,见表1。

1.2.3 制定改进方案 FMEA小组根据失效模式分析结果,遵照医院急诊护士职业防护标准及职业暴露发生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制定风险防控方案。(1)制定分层级护士标准预防培训计划,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知识、防护用品、操作技能三个部分,所有层级急诊护士培训前两个月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讲座、一次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也包括进修、实习生及新入职人员;第3个月起按照不同层级护士分别培训,N1级及以下层级护士,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N2~N3级护士每两个月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N4及以上护士每季度进行一次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2)根据急诊科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备班人员,采取弹性排班缓解高峰时段人力不足现象。在APN班班次基础上,高峰时段或节假日弹性增加备班,备班人员分早间3 h、夜间3 h,备班期间须在科室休息待命,以备高峰时段需要。(3)编写职业防护及标准预防操作流程使用手册,每名护士发放一本,锐器处理流程、隔离衣穿脱等图片张贴在处置室、抢救室等科室显著位置,起到提醒和警示作用。(4)设置抢救室“单项负责制”,在抢救过程中一个人独立完成一项操作,避免操作中交接动作增加职业暴露风险。(5)每月组织锐器伤、针刺伤等职业暴露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学习一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明确上报流程。(6)每台治疗车增设护目镜、12层以上纱布口罩、N99防护口罩等职业防护器材配备,为护士使用防护用具提供便利条件[8-11]。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采用RPN及职业暴露发生例数对比评价实施FMEA模式前后效果;采用《医疗安全氛围量表》(Chinese hospital safety climate scale,C-HSCS)中文版评估FMEA模式实施前后对医院安全氛围影响。该量表由Gershon等[12]编制,徐娜等[13]经调试后形成中文版,用以评价与职业暴露相关的医院安全氛围。量表包含5个维度,21个条目:管理与支持(6项)、安全工作的阻碍(3项)、反馈和培训(6项)、清洁度和整洁度(3项)、冲突与沟通(3项),采用Linkers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0.87,重测信度0.84,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MEA实施前后RPN值对比 FMEA模式实施后,对失效模式重新计算RPN值,与实施前RPN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5项失效模式RPN值均明显下降,总值由实施前的793分下降到352分,见表2。

2.2 FMEA实施前后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比 FMEA实施前有11名(21.57%)护士发生职业暴露,FMEA实施后有4名(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985,P=0.046)。

2.3 FMEA实施前后医院安全氛围评分对比 FMEA实施前后清洁度和整洁度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个维度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急诊科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引入FMEA管理的必要性 急诊科是医院感染高风险科室,工作量大,抢救任务紧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医疗锐器的环节多,职业暴露发生率高于其他科室[14]。护士在急诊工作环境中面临复杂的抢救环境和繁重的工作量,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中,往往容易忽视自我防护,但急诊接触的患者往往未进行传染病相关检测,增加了护士被传染病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我国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医护人员将面临更大的职业暴露危险,做好职业预防,预防职业暴露刻不容缓[15-17]。FMEA管理作为一种前瞻性分析方法,能够系统评估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开展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防医疗意外的发生。将FMEA应用于急诊科职业暴露和职业防护管理中,从以往的职业暴露失效模式中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有助于护理管理者提高前瞻意识,制定问题防范措施,防患护理风险。

3.2 FMEA用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风险管理可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提高医院安全氛围 本研究结果显示,FMEA实施后急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明显下降,且RPN值明显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急诊科护士中1~5年护龄护士占总数的30%~50%,这类人群工作时间短,急诊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技术欠熟练,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FMEA分析改进方案实施后,加强了这类人群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加强了技能操作训练,提高了其对职业暴露危害的重视程度,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业暴露发生率。也可能与急诊护士自身的工作单位某一时段出现患者就诊高峰,则这一时段护士极易出现职业暴露相关。姜永梅等[18]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在拔针、针具毁型过程中发生的职业暴露占职业暴露的46.12%。改进方案后弹性增加了高峰时段护士人力,减少了护士个体工作量,降低了职业暴露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FMEA改进措施后急诊护士《医院安全氛围》评分明显升高,方萍萍[19]研究结果显示,安全氛围与急诊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呈负相关,医院的安全氛围越好,急诊科医护人员越不易发生职业暴露。本研究中,FMEA实施前后清洁度和整洁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四维度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FMEA失效分析中的潜在失效模式与急诊科环境清洁程度各条目无关,改进措施实施后更多地改善了科室职业暴露和防护管理与支持、安全工作的阻碍、反馈与培训及冲突与沟通几个维度的工作内容。因此,提高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的领导支持与管理,加强职业暴露和防护培训,增加护理管理者与护士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安全氛围,保障急诊护士的职业安全,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20]。

针对医院急诊科发生职业暴露的潜在失效模式应用FMEA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有利于前瞻性发现工作流程中的潜在漏洞,减少职业暴露发生,降低护士职业伤害,提高医院安全氛围,建议将FMEA模式推广应用到医院其他医疗、护理领域有潜在失效风险的科室风险管理中。

参考文献

[1]章玉兰,杜菊媛.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72-1374.

[2]王玲华,傅根莲,江卫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针刺伤风险防范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12,22(22):5074-5075.

[3]季静.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器官插管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7,25(3):252-254.

[4] Mehrdad R,Atkinse E H,Shrifian S A,et al.Psychosocial factors at work and blood-borne exposure among nurses[J].Int J Occup Environ Med,2014,5(1):32-39.

[5]谭春兴,林巧,李红涛,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改造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7-9.

[6]刘杏仙,何洁兰,朱丽辉,等.失效模式与小勇分析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8):1056-1058.

[7]王海燕,李红芳,沙玲.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输液室用药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2):4518-4521.

[8]朱琴,崔秋霞,顾艳荭,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01-103.

[9]何衍仪.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结合因果分析法降低门诊小儿静脉输液风险[J].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26-528.

[10]王海燕,王美兰.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19):107-109.

[11]张道丽,张丽萍,楊越,等.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8):79-80.

[12] Gershon R R,Karkashian C D,Grosch J W,et al.Hospital safety clima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fe work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exposure incidents[J].Am J Infect Control,2000,28(3):211-221.

[13]徐娜,张培莉,王斌全.中文版葛森医院安全氛围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22-25.

[14]王利,费杏珍.急诊科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现状分析与对策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4-15.

[15]贺红英.基层医院护士职业防护意义及影响因素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4):24-26.

[16]吴丽姿,刘晓燕,胡芬.标准预防措施在急诊科护士中的执行现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3):22-23.

[17]钱萍,奚慧琴,潘玲玲,等.护士对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医院安全氛围的认同感调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6):909-912.

[18]姜永梅,许永进,商玲,等.急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714-2716.

[19]方萍萍.急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预防体系的现状调研[D].杭州:浙江大学,2016.

[20]周翠云,周春莲,陈恵清.2010~2014年某医院急诊科职业暴露状况与持续改进[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8):685-687.

(收稿日期:2019-08-09) (本文编辑:程旭然)

①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 广东 中山 528400

通信作者:谢彩凤

作者:谢彩凤

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 篇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要点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组,将2020年3月-2021年1月入院治疗患者纳入参照组(60例),将2021年2月-2021年12月入院治疗患者纳入研究组(58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介入治疗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干预,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可以更快缩短患者介入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快速恢复,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危急、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可诱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1]。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以解除血管栓塞,恢复心肌灌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导管室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场地,而导管室护理质量和效率高低会直接影响手术治疗成功与否。导管室常规护理主要听从医师指示开展配合工作,护士主动性较低,护理配合速度慢,故需对导管室护理进行改进和优化[2]。控制手术风险是冠脉介入手术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的主要重点,针对性护理配合更突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风险的防护,通过护士、医师之间相互配合,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再灌注损伤出现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室颤、胸痛、感染等,实施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更好地控制手术风险,具有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优势[3]。鉴于此,本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要点,并探讨其对患者手术治疗、术后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4]中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心前区持续疼痛>30min,心电图提示病理性ST段抬高、Q波。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具有正常交流能力;意识清晰。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急性脑梗塞、恶性肿瘤;抢救无效;伴急性创伤;既往行心脏瓣膜植入手术。参照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38~72岁,平均年龄(53.98±6.94)岁;入院至手术治疗时间范围25.5~67.3min,平均时间(46.32±9.36)min。研究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范围41~75岁,平均年龄(54.28±6.38)岁;入院至手术治疗时间范围27.6~64.7min,平均时间(45.87±9.22)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导管室护理:术前,由医师和护士长下达指令、要求,导管室护士按照指令和要求,做好手术准备工作。术中,导管室护士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实施各种抢救措施,术后由心内科病房护士平车接送患者回心内科CCU病房,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

研究组在参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具体如下:(1)医护分工配合:导管室医护人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分为A1班护士和A2班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迅速做好物品准备尽快安置患者入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等处理,A1班护士负责与急诊护士进行交接,了解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和用药情况,准备抢救药品、仪器设备、介入手术相关耗材提供、做好手术患者护理记录、抢救护理记录、时间节点、耗材使用等相关记录,做好患者术后护理、清洁手术器械等,并与心内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送患者离开导管室,A2班护士主要负责术中配合、用药、递送相关耗材、听患者主诉,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和静脉通畅情况,严密关注有创压力曲线与心电图示波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并给予相应处理,同时进行无菌操作监督和管理工作。(2)针对心律失常防护配合:护士长定期组织导管室护士学习心脏病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症状及相关处理,循证医学掌握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预见性观察和识别,以快速、熟悉配合医师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室颤、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年轻患者右冠或旋支闭塞时导丝通过后,容易出现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情况。对此,护士观察患者心电图表现,若出现PR间期延长、PR间期进行性延长或心室率低于40次/分。考虑其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及时告知医师,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给予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等针对性药物治疗。(3)针对室颤防护配合: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且发病小于3h男性患者血管开通瞬间极易发生室颤,男性患者室颤发生风险高于女性。对此,敷料班护士要严密观察男性患者心电示波,心电图出现室颤波形,及时告知医师,并开通除颤仪,设置参数为150-200J,配合实施除颤;若除颤无效,做实施心脏按压操作配合。除颤后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躁动而发生导管脱落或坠床。对此,护士守在患者身旁,并做好床旁防护和肢体制动。患者躁动时,护士给予安抚,大声重复类似“别紧张!别害怕!有我在!没事的!”等话语,使其意识到自身处于安全状态。待患者平静后,护士检查导管是否折返、受压、松脱等情况,若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处理导管不良事件,处理前要做好消毒工作,坚持无菌操作。(4)针对低血压防护配合:采用大量血管扩张剂类药物、造影剂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情况。对此,导管室護士注意观察该类患者血压水平,当患者出现恶心、面色苍白、大量流汗等明显症状,血压降低程度超过入室时的20%,及时给予多巴胺静脉注射,根据医师指示提供一定剂量的多巴胺泵注治疗,根据血压情况调节给药速度。(5)针对胸痛防护配合:由于手术中插入导管和导管丝会引起动脉血管痉挛,使患者术后出现剧烈胸痛情况。因此,导管室护士采用面部疼痛评分量表或数字疼痛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评分≥5分患者,可以给予语言鼓励或转移注意力等方式以缓解患者疼痛;针对评分<5分患者,按照医嘱给予适量的吗啡止痛。(6)针对感染的防护配合: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的基础上,注意观察手术过程中穿刺部位暴露情况;在手术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时,需要做好创面清洁、消毒,采用无菌止血带或敷料进行稳定包扎。

1.3观察指标

(1)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时间、住院时间。

(2)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胸痛、心律失常、低血压、穿刺部位感染等。

(3)比较调查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周的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SF-36量表)评分,该问卷量表设有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功能和躯体疼痛4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百分制计分,若各维度评分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5]。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比(%)、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分别行x2、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介入治疗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介入治疗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心脏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立即开通闭塞冠脉血管,恢复冠脉再通,最大限度缩减心肌梗死面积,但是介入治疗术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护理配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导管室作为介入治疗术的主要配合部门,导管室护士需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缩减患者的手术时间,降低手術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急救成功率[6]。但是常规导管室护士缺乏护理配合的主动性,根据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手术各环节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疏通患者的血管,增加病情加重的风险。对此,针对常规导管室护理配合存在的不足做出改善,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可以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增强护士围术期护理配合意识和护理配合技术,可以更好地缩短急救时间,减少手术差错,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7]。

在此次研究中,实施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干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且短于常规护理患者。这表明针对性护理配合显著提高患者急救效率,并促进其快速恢复。常规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中缺乏急救意识和协作意识,在术前准备中听从医嘱准备手术所需的药品,忽略围术期护理配合,不利于手术急救效率和治疗效果的提升[8]。医护分工配合干预中,A1班护士和A2班护士主动分工配合,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缩短患者手术准备至开台手术时间,同时在介入手术时间配合方面,可以尽量缩短患者的入室时间与手术时间;此外,在术中并发症护理配合干预能及时处理并发症,避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而延长住院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表示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这是因为在针对性护理配合中,护士加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可以预见性识别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血压、心电图观察,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室颤情况,高效配合医师实施相应的治疗和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9]。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提示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后,可促进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这是因为针对性护理配合干预从主要围绕患者生理恢复实施护理干预,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通过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患者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室颤、胸痛等情况,使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提升,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和治疗,有利于促进预后改善,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10]。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中实施导管室护士护理配合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效率和康复效率,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翠红,刘道清,朱俊英,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于多学科协作诊疗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21,28(21):62-66.

[2]冯思利,陈亚琴,张惠,等.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手术配合及护理[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4):134-136.

[3]黄丰平,郑彬,甘念.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21,43(3):143-144.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10):766-783.

[5]贾少英.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6):701-704.

[6]肖忠清,魏玲,陈雪梅.基于失效与效应分析理论的干预模式在急诊AMI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58-61.

[7]尹玥,党永霞.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3):213-215.

[8]黄宗敏.导管室护士在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的安全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7):119-120.

[9]章海滨,魏巍.PICC拔管突发体内断管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9,18(10):92-94.

[10]韩静,王秀军,王晓芳,等.PDCA管理模式在介入导管室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35(20):3733-3735.

作者:潘巧林

急诊护士护理情况探讨论文 篇3: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如何减轻急诊护士压力,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急诊护士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心探讨减轻压力的对策。结果急诊工作环境差、工作量大、工作风险性高、护患关系紧张、工作要求高、主要压力源并提出相对措施。结论通过创建良好工作环境、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培训、加强领導的重视与支持、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的认可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对策;护理质量

1急诊护士压力来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1.1急诊工作的性质戴琴[1]的研究表明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急诊病人病情比较急随时都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这样的工作特点及性质就决定了护士在上班时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必须时刻都做好抢救的准备,对任何一次抢救都要精力高度集中,若发生护士差错事故威胁到病人健康或生命,护士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急诊护士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的状态,长期下去工作会消极。另外单独上夜班时要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还担心病人会出现意外,这不仅会消耗体力,而且还加重了精神上的高度紧张。还有“三班倒”工作制,扰乱了护士自身的生物钟规律,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心身疾病。

1.2急诊护士自身的因素年轻的护士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欠缺与病的人的协调沟通能力,这些会对年轻护士产生压力。护士年龄在36到45岁压力最大,26到25岁其次。5到10年护龄护士压力较大,可能因为这阶段的护士面临着晋升的压力,而且大部分已婚还有家庭子女方面的压力。

高学历会增加护士的自尊心,也有利于晋升。但工资待遇和工作内容没多大区别。这也会增加护士压力。

1.3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急诊患者就医时,多由亲属陪伴,病人及亲属由于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一,故对护士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工作中当护士忙于抢救危重病人无暇顾及其它就诊病人,对病人及亲属的要求没有及时满足,又没能马上给予解释时,易引起病人的误解和不满,这些都会给护士产生压力。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更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很容易引起护患纠纷,致使护患关系的恶化。这无形中又给护士增添了心理压力。

1.4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要求随着医疗保险制度和医院改革的不断完善。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的第一线,抢救质量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水平,所以对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心理素质要求更高。护士长期在这种工作环境里会身心疲惫。

2解除压力的相关对策

2.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急诊工作性质不同于病房,病人就诊急,随机性强,工作强度没有一定性,灵活多变,合理安排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医药器械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便于护士在急救工作中使用得心应手,有利于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同时还应该分配好工作内容和时间。

2.2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强化急诊护士的法律意识,加强传染病的隔离及保护措施,完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指南,全面推广标准预防,增设防护的基础设施,改进医疗器具,改变护理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严格执行操作常规,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使预防措施得以落实,尽量减少或避免职业性损伤对护士健康的危害。如在工作中被锐器损伤,应立即做局部3%碘酒消毒。怀疑有乙肝病毒感染时,即应肌注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通过宣传和培训,强化急诊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建议在急诊科附近设置摄像头和治安室并实施全天巡逻制度,保证治安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

2.3提高急诊护士自身素质

2.3.1提高护理操作水平根据急诊护士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必须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所以急诊护士要有计划的学习,提高应急能力,娴熟的急救技术才能使患者信赖感和安全感,从而取得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理支持配合和支持。我们就不难理解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2提高急诊护士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减轻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医院经常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和心理辅导,急诊护士都清楚自己的工作价值以及对患者的重要,这样才更积极更乐观的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压力。护士自身的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多与身边的人交流,努力使自己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多参加一些积极向上的活动等都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只有这样她们才更好的服务于病人,病人也会放心满意。

2.4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随着举证倒置的实施,为了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护士压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不同层次用有声的语言和无声的体态语言与患者交流,把患者看成社会人,重视他们的生理、心理、社会、情感的需求,要以高质量高素质服务于临床,用心用情履神圣的职责。总之,在护患沟通时爱心,耐心,责任心,精心都多一点,以及对病人尊重体贴些,符合了病人的心理,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和安全意识,这样才能护患关系更和谐,同时也减轻了个人工作压力,有助于工作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

通过对急诊护士压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要创建良好工作环境、加强护士安全意识培训、加强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的认可度、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来减轻护士的压力,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4.

[2]刘玉琼.国内护士工作压力源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68.

[3]程然,宋桂荣,张立威.大连市护士压力源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4B):965.

作者:胡慧丽

上一篇: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分析论文下一篇:海洋生态文明经济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