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论文

2022-07-03

摘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国家21世纪教育战略规划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岗位技能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1:

浅议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吴菁菁:浅议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最提倡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本文将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如何进行改革进行探究。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工学结合;不足之处;改革探究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通过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课程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关键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相去甚远,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寻求有效的改革。

1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局限,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目前的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为系统管理、总账和报表三个模块,有的学校在此基础上会再加上工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但是对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系统、财务分析系统都只字未提,而且报表的编制也讲的比较简单,通常就是按模板生成一下,这是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的。

(2)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照着练,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以工业企业为例,而实际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面临的企业类型就是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将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知识灵活运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只是输入的机器,他们只会把老师讲的那一套照着模拟一遍,根本不懂得思考,遇到问题,哪怕是很简单的问题都举手请求老师帮助,从来没有尝试自己去思考,去解决。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对财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3)教材编写与实际工作情况有较大差距,不能实现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现在的教材一般就分设账套主管、会计和出纳三个岗位,使得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缺少基本的认知;而且在实际教学中都是一个学生身兼所有职位,完成所有工作,不利于学生树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理念。

(4)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达不到工学结合的要求。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对于课程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高职教师多为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虽然各个学校也极力提倡教师下企业顶岗学习,但并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相关考核和奖惩机制也不完善,使得教师去企业顶岗学习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2工学结合模式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1)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以实用、够用为主,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通用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上。可采用市面上较为通用的用友财务软件或金蝶财务软件为模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全面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认知,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基础。另外,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后期,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模块进行综合运用,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 在分组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5~6人一组,教师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实行组长负责制。由组长统筹安排其组员的分工,这样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实行轮岗制,项目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后,重新轮岗,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全面接触项目中的每项工作。

(2)盯紧就业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就业岗位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不同的工作赋予不同的会计工作内容。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可将电算化会计岗位划分为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工资核算岗、往来核算岗、固定资产核算岗)、系统管理人员。具体如下图:

(3)以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将课程分任务进行情景教学,充分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实现无缝对接。基于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的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可以设计为系统维护与管理、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报表系统管理、财务分析六大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又可分为若干任务。以情境“系统初始化”为例,可做如下划分:

(4)课程教学与考核和认证考试相结合。教学内容要与财政部发布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相衔接,为学生顺利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提供保障。考核上要摒弃传统的单一考核方法,更注重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双证制”的需要,将是否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也纳入考核范畴。根据以上教学特点,我们可采用“3+2+3+2”的全新考核模式,即平时成绩×30%+综合运用成绩×20%+期末成绩×30%+20分的考证。最后20分是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的需要出发,只要是获得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的学生即可获得,反之则不能。

(5)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如:会计职称系列、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对获取证书的教师予以适当奖励。

二是建立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鼓励教师主动参加会计职业界与教育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及时了解会计行业发展的动向和会计理论发展的趋势。

三是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有在校外实际工作部门兼职、顶岗挂职的经历。鼓励教师经常到实践中去。以增加阅历和实践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帮助兼职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并把教师参加实践锻炼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

(6)根据课程改革的思路,采用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分设的方法编写适合的教材。

一是理论教材要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的冗长繁杂。

二是实践教材要结合实践岗位,基本采用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编写的方法进行。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实训教材可以有案例型教材、岗位训练教材、按活动项目编排的教材、企业岗位培训教材等表现形式。

3结论

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专业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会计电算化专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因此,积极开展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探索,解决工学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7(30).

[2]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第16号文件).

[3]白燕,等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探析[J].会计之友,2006(18).

[4]龙伟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6(4).

[5]谷增军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作者:吴菁菁

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2:

高职会计电算化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研究

摘要: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国家21世纪教育战略规划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岗位技能需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的建设,依据课程特色,分模块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培养,实验实训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几个方面就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共同建设和管理实验实训室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从而使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室成为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 培养模式

0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实验实训室的短缺产生矛盾。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微型企业,一方面是国家要求中小微型企业必须设置会计岗位以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使得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财务、会计相关岗位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要求毕业生一毕业就能独立上岗,独当一面。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作为企业不愿意在员工的培养上花费成本,用人单位在录取新员工时,都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有些企业甚至还将是否有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作为是否录用的标准之一。会计属于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管理需要实践的磨砺来积累经验,而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很难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就业市场的严峻,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的瓶颈给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从学校的实践教学到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无缝对接“,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用人单位会计岗位操作技能的需求。解决了毕业生找工作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在培養的过程中,以学校实践教学和企业定岗实训为主要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为主要任务。增强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企业的教育环境,整合教学资源,坚持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定位,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1 工学结合核心课程建设 核心课程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主体。课程设置的优化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综合教程、出纳实务、纳税实务、ERP沙盘模拟综合实训教程六门课程优化为核心课程。这六门核心课程全部参加院级课程改革。除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出纳实务是专业基础课程没有与其他课程整合以外,将国家税收、税务会计、抄报税系统整合为纳税实务课程;由用友财务软件公司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教程(初、中级);由用友财务软件公司与ERP沙盘实训专职教师共同编写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对以上课程的优化和整合有两个目的,一是教学资源的优化分配,配置优秀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基础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学科素质;二是由企业一线专家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发实训教程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亮点,充分地结合了企业专家的职业经历和教师的专业素质,所有的教学都在实训室进行,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不仅仅硬件设备的铺设和实训软件的应用,关键在于实施人员智力的贡献。

2.2 精品课建设是课程体系质量的关键 精品课的建设是课程改革的深度延伸。无论从课程架构、课程内容的丰富以及精炼上、课程资源库的链接等等都要上新台阶。精品课的建设不是有某一个专业教师独立能够完成的,而是由专业群的教师联合企业一线的专家共同进行的,而且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上六门优化的核心课程首先应该建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其中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教程和纳税实务应该申报建设为省级精品课。这是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方向设计的。总体来讲就是要体现“精”和“标准”。

3 根据课程的特色,分模块实验实训室建设

财会类专业的学生大规模的定岗实训很难落实,这和财会岗位工作特点相关。用人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信息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不会对外公开。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用人单位或者会计师事务所不情愿接受财经专业的实习生顶岗实习原因。即使有部分用人单位愿意接受中期实训的学生,但是提供的实训岗位很有限,很难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大规模的实训要求,而且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对口,无法完成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也很难控制,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实习变成企业廉价使用劳动力的一种借口。此外开发能够满足较大规模实训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很多就是“挂挂牌子,装装样子”,并没有具体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工学结合的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理念应该是以学校为主,企业顶岗实训为辅,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实训课程并实施。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大规模的中期实训,同时实训内容也符合企业会计岗位技能需求的特点,这是切实可行的。此外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有针对性,应该根据课程的特色,分模块进行实训室的建设。下面以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为例说明分模块建设实训室的特点。

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基础会计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会计核算流程的理解要准确,对会计专业术语的解读必须到位。这门课程必须选派技术专精且有丰富的从业经历的会计师来担任课程的实训指导,配合主讲教师做好该课程的分岗实训。有些学校让刚毕业的研究生来担任这门课程的教学,这完全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误解。本实训室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作为实际操作标准,将教学标准与企业技术标准相结合,将标杆企业的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来,作为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室的载体。内容从会计基本书写规范的演示及模拟实验到各种会计报表填制的演示及模拟实验,还有凭证之间的传递的演示,以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装订等演示,都突出了两个特点:演示和模拟。突出模拟,从教具和课时量安排上满足学生的模拟训练,做到教会为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4 “双师型”、“专兼结合”教师队伍的培养

建立“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的重要手段。“双师型”教師队伍的培养要立足根本。一是本土化,通过送出去的办法,培养自己的“双师型”的教师,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二是要引进来,将岗位的精英人才引入课堂,与“双师型”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取长补短,分工明确。学校的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补充。由企业的技术能手或专家担任。教学内容由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讨论商定,教学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的市场调研、实训室建设方案等必须有企业专家的参与论证,并将讨论的结果提交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立的教学咨询委员会的批准方可实施。此外实验实训室要配齐相应的管理人员以加强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并配合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讲义和实训指导书由专业教师组织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在教学活动中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授课。

5 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的矛盾突出。很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依然划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个层次。教师只是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理论课时和实践课程也是随意划分,没有具体的实践实训指导书,即便是有也是单元之间的简单复制。没有很好的整合课程资源,教师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学生的知识结构简单,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层面,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这是课程体系不健全所造成的。此外受学科系统性、专业局限性、前导后续课程不符合课程层次的逻辑关系的制约,很难在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导致课程实践教学缺乏连贯性和融合性。所以说,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能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的“零对接”目的,能否为学生营造仿真的职场环境,与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设置的合理、课程内容的精炼、课程教学主体的交流密不可分。

5.1.2 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综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尽管有来自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和有着较丰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活跃在教学一线,但是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师资严重缺乏。每个会计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毕业生的毕业设计的辅导,没有精力科研,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和彼此的借鉴,更别说外出培训学习或者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了。工学结合实训室的建设必须培养一批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让专业教师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改善以及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综合应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高职院校的教师们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开展教学比赛,课件设计比赛,一线的名师的教学示范活动,积累实践教学经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素质。

5.1.3 没有建立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规范标准,通过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价与考核,教学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从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到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设计标准化管理、教学手段应用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教学评价活动,没有与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相配套。评价成为走过场,没有标准,没有制约,实践教学效果到底如何没有完整真实的反馈意见,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5.2 建议 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室建设的定位一定要准确。实验实训室建设着重学生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与企业会计岗位技能需求是相吻合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定位必须准确。与培养目标相关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总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必须为这个目标服务。

6 结语

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实验实训室建设目标就是要培养企业会计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建实验实训室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环节。整合资源、遵循“互惠互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政策优势,吸引企业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等的投入,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多方位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曹志军.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2).

[2]蔡秀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形式-模拟实训[J].会计之友,2007(8).

[3]刘兴增.关于高职高专会计实训教学改革的构想[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

[4]吴玉林.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4).

作者简介:梁华,男,宁夏银川人,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会计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作者:梁华

工学结合会计电算化论文 篇3:

会计电算化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会计电算化“3+1+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只有通过加强教学团队、课程体系、实训基地等教学环节的具体建设,才能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校企合作的培养制度,实现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二、会计电算化“3+1+1+1”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会计电算化社会工作岗位技能为导向,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会计电算化“3+1+1+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会计电算化“3+1+1+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3”是指从会计电算化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会计电算化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验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3个学期;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虚拟实验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在上学期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加以解决,同时进行理论延伸、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顶岗实习,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三、建立健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适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团队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目前有25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4人,其他1人。企、事业专家5人,注册会计师4人,会计师16名。充分利用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有利条件,3年内通过国内进修、出国考察、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2~4名,培养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青年教师10名,增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流程的专家、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使兼职教师的总数达到20名。通过示范性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努力将该专业教学团队打造成一支高职特色鲜明,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备“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能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示范作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1. 专业带头人

从现有专业教师中选拔副高以上职称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名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安排他们到国内(外)著名培训机构或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设立专项资金并配置必要的教科研设备资料,用于支持专业带头人参加学术交流、主持重点课题或参与教学改革。

2. 骨干教师

选拔6名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使骨干教师总数达到12人。推广与金蝶财务软件公司的校企合作模式,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机构或相关企业进行研修,积累实践经验,提升理论及技能水平。鼓励具有CPA、CAT等职业资格的教师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实践活动。

3. 兼职教师

外聘富有实践经验的高层次技术骨干、高层次管理人员以及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的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进行指导。一方面使我校的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带动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

4. 建立核心课程教学梯队

做到每个核心课程都有1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双师”骨干教师或名师负责课程的规划建设和质量保证,指导和带动年轻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工作风气,建成优秀的核心课程教学梯队。

5. 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以科学规范、优质高效、开拓创新为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完善的教学工作制度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对教与学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加强教学检查与质量监控,尤其是加强校外顶岗实习环节的监控管理力度,完善相应监控管理办法,确保教学质量。采取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绩效考核方式,把教师的薪酬与岗位绩效直接挂钩,鼓励专业教师在整个专业团队中多作贡献,激励团队成员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真正做到双向选择,建成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并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

(二)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建设

3年内,我校建设5门院级精品课程,申办2门省级精品课程,加强特色教材和优质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完成4门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

1. 打造“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指导下,构建以优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将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纳税实务、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等5门课程作为优质核心课程,并以体现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个课程体系的革新。根据教学实际将传统的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整合为新的财务管理课程;将国家税收与税务会计相结合,整合成纳税实务综合教程;形成由金蝶公司与ERP沙盘专任教师联合开发,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等。

2. 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依照“以他方为中心”工学交替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相适应的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要求,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即Excel与财务管理)在两年内建成院级精品课程,争取将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电算化(即Excel与财务管理)在3年内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三)建设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

以自主研发的项目为驱动,建设适应新教学模式的校内仿真实验室(中心)和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1. 建设校内实训室

完善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在现有的一个手工账模拟试验室的基础上,再构建3个手工账实习室,并购买必需的实习工具;增建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构建4~6个机房用于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电算化实习、实训,购买安装金蝶、用友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和金蝶财务分析软件;购建两个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室;购建两个企业纳税实务模拟实训室。

2. 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他方为中心”的原则,并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真正成为“实训基地”,而非“实看基地”。具体如下:①改善现有福源集团公司、商电铝业集团、商丘天工制药有限公司、商丘广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增加每期顶岗实习人次。②选择合适的制造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合作单位,共建实训基地。3年内,力争与30家企业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充足的岗位。③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制度建设,确保校外实训基地运行通畅,加强校外实训管理,实现校企双赢。

3. 完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强化技能培训效果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三环节:课程实习—校内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课程实习:一体化教学方式,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模式。

(2)校内集中实训:模块化模拟训练、综合模拟训练,达到仿真效果。

(3)校外顶岗实习:全真工作环境下的一线实际工作。

(4)制定课程实习、校内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习训练标准、实习指导手册及考核标准。

(5)职业资格考试与对应教学课程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使获得证书与获得职业技能同步。

(6)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实现各专业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我们要制定和细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制度,拟定科学合理的实训评定标准,开发研制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税收实务、财务分析、沙盘演练等5门课程的实验、实训指导手册。加强校内实践型教师的培训,跟踪考察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提高实验、实训质量,全面强化实验、实训内涵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2006.

[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 2005.

[3] 杜学森.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 教育与职业,2007(11).

[4] 耿洁. 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构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作者:韩福才

上一篇:反思与评价学生教学论文下一篇:网络英语多媒体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