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论文

2022-04-29

摘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的中国中医药宝库,在现今市场经济里存在着巨大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现在,我国中医药学不仅面临知识传承的断代,而且还面临着国内外对中医药学知识的“盗掘”行为。在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中医药传统知识并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保护,所以中医药学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度研究的课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论文 篇1:

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广西中医药资源丰富,产业也具有相当的规模,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发挥其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但是,当前广西在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保护和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广西本土中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利于保护中医药资源与产业,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足等。因此,广西需要通过提高本地中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地方性自治条例、大力培养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等措施,改善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广西

1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必要性

1.1要发挥广西中医药的资源优势,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广西位于我国的南部,受季风影响显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且广西地貌多种多样,盆地、丘陵、山地皆有分布,这些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的调查数据显示:广西现知药用植物基源种4064种,占全国药用植物资源三分之一还多,种数为全国第二,仅次于云南。属于广西的传统地道药材有罗汉果,八角,肉桂,滑石,炉甘石等。广西是少数民族集居,地区民族药物资源也特别丰富。其中以壮药最为出名,应用的药用植物资源已超过2000种,瑶族药有1300多种,侗族药有324种,么佬族药262种,苗族药有248种,毛南族药有115种,京族药有30种。北部湾蕴藏着大量海洋药物资源,12.9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栖息着上千种海洋生物这也是中药和海洋制药开发利用的丰富资源。另外,广西还在区内形成了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玉林药市,药市经营的药材品种有1000多种,年成交额达10亿元,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此外,广西还形成了带有地域色彩的地方药市,比如靖西县的端午药市。广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通过知识产权制度对其进行保护,才能对如此丰富的中医药资源进行创新加工,推进中医药的生产和推广,进而促进广西的经济发展。

1.2要发展广西中医药产业,需要知识产权的保护

广西不仅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产业起步也早,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早在1970年,广西就有5家中药工业产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万元。之后飞速发展,1990年达到74家,总产值达到22.9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医药工业总产值的71.8%,全区中医药产值在全国排名第五位。到了2003年,全中药制药企业达到137家,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有八家,生产中成药2254个品种,在全国排行前列。并形成了中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俱全的产业体系。广西的中医药产业起步早的优势,不意味着其发展前景光明,只有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才能进一步提高广西中医药产业的科技水平,创新开发出更多的中医药新品种,提高广西中医药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2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不足,广西在国内更是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上遇到一些问题,尤其在传统知识行业——中医药行业更是严重。

2.1广西中医药产业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广西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受计划经济时代观念的影响,认为只要领取了国家的新药证书,就取得了垄断权,根本没有想要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更不用说到国外申请专利了。反而是西方发达国家把我国传统中医药当作“宝山”大力开发,比如说以色列从《中华本草》中开发了“治疗消化性溃疡和痔疮”的中药组方,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授权。日本从《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开发出了210个组方,并大量生产,使日本“汉方制剂”快速发展起来。

青蒿素是广西有名的中成药,是从青蒿草中提取出来的抗痢疾药,但是因为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不仅没有申请专利,关于青蒿素的研究论文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导致青蒿素被国外一家企业抢先申请了专利,我国因此每年损失2~3亿的出口。

我国正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广西也在积极招商引资,一些传统企业为了获得快速发展,中药炮制技术、生产技术和配方,作为引资的条件,但技术并没有申请任何国内外专利,在合同中和实际生产中没有对其进行保护。导致被外方掌握了专利技术,可以独立生产。从而丧失了自己的在领域内的优势地位,给整个区甚至国内中药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2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不利于中医药的保护

中医药知识是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为了鼓励人们发明而产生的。其从立法宗旨上与传统中医药知识的传承性保护是相悖的,主要表现在专利制度保护的是私权,其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大多是个人和单位,而传统医药知识往往是由国家和民族所有。如果千百年来大家一直在使用的中药被某家公司或个人开发并申请专利后,就变成了公司或个人所有,其他人再使用就要支付专利费用,这将导致很多问题。

专利作为对知识产权保护最为有力的形式,但是却很难保护中医药。因为药品作为关系人们生命健康的特殊物品,其研发到生产要经历漫长的检验。而专利的保护期有限,并且其起算日期是从专利申请之日起,所以很多药品在上市时就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或者专利保护期即将过期。而对中医药品种的保护更为艰难。

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专门针对中医药的只有国家1993年实行的《中医药品种保护条例》,为中药提供了特殊的行政保护,是保护中药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只对药品的疗效提出了特殊要求,未对新颖性,创造性提出过多要求,只要是上市的满足国家标准的优质中药产品,国家都会予以保护。这也造就了它的局限性—无法与国际接轨。并且依照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以单一药材命名的药品,不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现行知识产权体系对中医药保护的无力性,导致了最近发达国家经常使用中国中药资源,并对一些成果加以利用,甚至申请对中国传统中药资源申请专利,阻碍了中国本土资源的继续使用,对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广西作为中药材大省,自古以来就有“川、广、云、贵地道药材”的说话。因为现有的法律对“地理名称类”标志注册保护,目前存在保护形式交叉,存在注册商标与地理标志两种,保护机关也分为国家商标局和国家质检总局等不同部门,造成地名商标与地理标志的冲突,这必将影响广西道地药材的保护。

2.3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不足

广西目前的中医药院校都没有开设知识产权课程,而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广西高校只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等少数几所高校,但是没有一所高校的知识产权涉及中医药方面。区内的中医院校按西医模式培养学生,导致很多学生毕业从事西医工作。而且我国传统的教育——师徒模式被否决,这就更加造成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特别是高尖端人才的稀缺。广西现在从事中医药相关行业工作的人,对知识产权的知识知道得很少,甚至是一无所知,这些都将影响广西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3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3.1提高广西中医药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许多中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药物配方、制造工艺等商业秘密,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商业秘密的泄漏能力。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条例,使其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划定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防止商业秘密在报刊广告、学术论文中的不经意丢失,妥善处理商业秘密文件,使他人不能从废纸、废物得到这些信息。

在引资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这种技术流失风险,国内企业和行业协会要发挥件集体保护功能的组织,应该对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考虑到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各种商业秘密的保护,逐步提高中医的社会管理水平,保护知识产权,采取专利保护应在国内和出口国积极技术相关的专利,并应保留在产品工艺、最佳效果方面的技术秘密,对于不适应专利保护或不愿采取专利保护的技术秘密应做好保密工作,完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因为在待遇的诱惑下,并不能保证每一个行业都能有国家秘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以及保护中医药行业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加强对中医药技术的保密意识,采取相应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3.2提高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法规政策支持

现行的法律制度无法对中医药形成有效保护的问题,也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国家启动了“中国中药专利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收录了1985年至今公开的全部中国中药发明专利,虽然该数据库是为了中药专利检索提供服务的,收录的内容仅与此有关,不涉及中医文献、中医传统知识与权利人等,但也提供了较大保护。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传统知识保护的探索,比如印度在2002年的专利法修正案中确立了来源披露制度,如果国外第三人利用印度的生物材料申请专利,必须披露该材料的来源;对于未披露或披露错误的,可以依据利害关系人或中央政府的申请,或者依据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反诉,由印度高等法院撤销专利权;菲律宾《本土居民权利法》、《传统可用医疗法》等多项立法均对传统医药保护作出规定,其核心内容为:第三人接触和利用传统医时,必须经过本土居民的事先知情同意,本土居民还可以要求一定的经济回报;巴拿马2000年第20号法及2001年第12号实施细则对包括传统医药在内的传统知识制定了一套体系性的保护制度,包括登记制度和许可使用制度,并从主体、客体、程序等方面作出了十分细致的规定;同时指出传统知识的许可使用不得妨碍本地居民的继续使用及后代的可持续使用。

我们国家对传统知识保护的法律建设工作从这几个国家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广西作为自治区,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制定地方性自治条例。因此广西应该积极制定相关的法律,对本地区的中医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3.3大力培养广西本土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人才

人才资源是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培养具备中医药知识和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对推进广西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有重大意义。因此,要在中医药类院校中开设知识产权课程,让学生对知识产权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产权意识;针对研发机构,要组织知识产权的相关培训,并经常进行宣传;要在开设有知识产权专业的院校开设一定课时的中医药知识课程,或者与中医药类学校合作培养专门人才,充实我区懂中医药知识的法律人才;还要培养精通中医药理论知识、现代知识产权知识、WTO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为广西中医药产品走向世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

[1]韦波,欧波,庞声航.广西中医药产业创新性发展战略的探讨[J].广西医学,2004,(03):437.

[2]沈兆熊,关于发展广西中药工业的几点思考[J].广西中医药,2001,(06):1.

[3]贾引狮.浅议广西开拓东盟中医药市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30.

[4]王巍.药品行政保护[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04):308.

[5]田晓玲.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2010:3842.

作者:李姣 陈科全 贾引狮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论文 篇2:

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的中国中医药宝库,在现今市场经济里存在着巨大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现在,我国中医药学不仅面临知识传承的断代,而且还面临着国内外对中医药学知识的“盗掘”行为。在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中医药传统知识并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保护,所以中医药学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度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医药;知识产权;专利;商标

一、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现状

(一)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认识不足

提到中医药,大家都会想到《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以及李时珍、孙思邈、华佗、张仲景等古代医家。在我国,传统的中医药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不断与疾病的斗争中总计的经验与智慧。中医药学作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医药体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西医技术的引进,使得传统中医药学被边缘化,许多人对中医药学产生狭隘的看法,对它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和偏见。原本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结晶,却在当下得不到很好的认识和传承。

(二)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专利制度现状

“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这是我国专利法里明确规定的,缺少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获得专利权。但是,由于传统的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存在着较大差异,使得传统中医药技术很难在专利法上获得权力保护。

首先,传统中医药学发明者和创造者不能明确,其权利保护和期限便无法确定。其次,传统中医药学在内容上一般不具有新颖性,很多药方都是流经岁月,由于其传承性的特质,使得很多内容是属于“公共资源”,自然就丧失了新颖性。传统中医药的实用性也难以符合法律规定。因为专利法所说的实用性包含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两层含义,要求该技术具有再现性,即具有在工业上制造和使用的现实可能性。显然,传统中医药“药”的制作很多时候都是简单手工制作,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能进行工业规模化制造。这就使得这种技术不具有实用性。

另外,根据我国专利法第25条规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能成为专利权的客体。从这条规定不难看出,“医术”由于不能用工业的方法制造和使用,所以也不适用专利法保护。很多时候传统中医药学看病是医和药结合使用的,既需要医生的手法,再配上特制的良药才能达到效果。所以说,传统中医药学要想在我国的专利制度中获取专利权就很难实现。

(三)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商标制度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标给企业所带来的附加经济价值和利益越来越受到现代企业的追逐,所以商标权也是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商标权作为一种私权,国家通常不对这种权利的行使或处分予以干涉,但对于人用中成药制品现行商标法仍然规定了强制注册的规定。不过由于中医药行业商标使用者的保护意识淡薄,以及法律本身的不完善、不健全,从而使得商标这种无形资产在市场利用中出现一些法律问题。

1.中医药特有名称被滥用。当下有些企业为了寻求经济效益,将一些中医药特有的名称注册成为商标,为个人垄断使用。我们所熟知的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都被注册成为企业商标。无偿的利用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来赚取自己的并不符实的利益。

2.商标使用者对于商标保护意识淡薄在中医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商标保护意识淡薄,有的老字号商标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注册,而且还在国外遭遇频繁抢注,有的即使申请了商标注册,但是在后续的商标使用过程中商标的续展、转让及许可使用等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有些企业为了图方便,将功能和原料注册成为商标,使得商标和药品通用名称混用,导致中药商标的淡化。后经药典收录,使得该药品商标成为通用名称,注册商标也失去了它的原有价值。例如六神丸、田七、安宫牛黄丸、云南白药等药都已成为通用名称,尽管知名度很高,但是无法申请商标保护。

(四)中医药传统知识遭遇“不当占有”和“不当使用”

在国际市场上,中医药传统知识资源流失严重,缺乏有效的国内和国际保护,不仅没有丰富的保护经验,制度上也不健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频频遭遇不当使用,处境尴尬。由于发达国家拥有相对先进的技术来支持来开发传统资源,我国的中医药学就成为发达国家的挖掘资源。他们通过技术改造和加工变为该国的技术产品转而占有国际和国内市场获取商业利益,再加上发达国家拥有相对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而对该国所开发的产品进行有效保护,限制我国投资者进入行业。中华民族作为传统中医药学资源的提供者不仅不能很好的享有自己的传统知识,反而面临被他国利用,知识被侵犯的不利局面。

二、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对策

(一)构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法律体系

结合我国中医药学的特质,必须迅速的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建立一种针对性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不仅适应中医药的特点,为中医药传统知识主张权利提供法律依据,还能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这样做出法律意义上对中医药的特有保护,实际是保护了岌岌可危的中医药产业,为实现中医药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提供法律保障。在国家法律上的重视也同时表达了对中医药文化的承认和尊重,实现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价值的体现,有利于扩大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知,使得我国在关于传统知识产权谈判中争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国际话语权。

1.制定统一的中药专利审查标准。现行药品专利制度,对于中药的专利审查仍然是按照西药的审查标准为主,目前的审查标准是现当今社会制定和使用的,但对于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来说,并不适用于中药的专利审查。我国应当自主的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特色的中药专利审查标准,重视中药的标准化建设,从而促进中药领域的知识创新和保护。

2.制定统一的中医药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标准。目前我国中医药专利侵权的案件,主要是判断和认定侵权行为中是否含有相同或相似的中药材。由于中医药是由多种药材合制而成,药材的增减是否属于专利侵权的行为判断很难。唯一的出路,就是根据中药的特点,制定统一的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标准,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3.倡导中医药老字号企业积极在国内外注册商标。我国有很多老字号的中药行业,不仅历史悠久,在社会上也享有良好的商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1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这里的“在先权利”就包括商号权。老字号作为在先使用几百年的商号权即应该到保护。所以,广大的老字号中药行业应通过积极注册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在先权利,已被他人抢注的,应积极通过异议、争议、诉讼等法律手段予以收回。

值得关注的是,被海外抢注达200多起的我国所拥有的知名商标,有四分之一的的知名商标无法在境外申请注册,日本、美国、韩国、荷兰、瑞典等多个国家的企业抢注“同仁堂”商标就是其中典型案例之一。之所以被如此频繁大规模的抢注,除了因为老字号中医药行业的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更重要的是因为商标的使用受到地域限制。所以老字号中医药行业要想保护好自身的品牌信誉、文化价值以及市场地位,国内外市场的品牌保护都应该重视起来。

4.规范和完善中医药驰名商标认定标准。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应汇同工商部门、商标主管部门对驰名商标的申请和认定,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对事实上达到驰名商标的老字号给予认定,通过跨类保护遏制各种侵权行为,对于已经认定的驰名商标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保护。

5.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办法。目前立法及中医药主管部门认识到依靠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不可能对中医药起到合理的保护,已经不是在讨论是否应该制定中医药领域专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了,而是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特有的法律法规,形成在立法和管理的层面对中医药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将法律法规形成这一保护制度的核心所在,用专有法律法规的保护来遏制对中医药的不当占有和滥用。将中医药传统文化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序列,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下,形成完善的综合法律保护体系。

(二)规范行业标准

我国应建立健全统一的中医药传统知识技术规范,食品药品管理部门统一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收集归类等工作。现在,中医药行业和中医药的传承人们都迫切需要主管部门地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以便于国家对中医药形成有效的保护。建立类似于知识产权中心及各地分部的中医药保护部门专门针对中医药的保护形成法律和行政的集合,为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建成一支特有的人才队伍,构筑起长效机制。

(三)参考国外类似形式建立特殊保护模式

我国中医药学的知识产权保虽然是一种特有的知识产权领域,但依然可以通过国外的类似保护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特有的保护制度。印度,就是建立了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来实现对这一领域的整理工作,为保护这一领域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在日本,对其本土的汉方医药也是非常重视,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的经费对汉方医药进行研究开发,并针对汉方药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全面的一整套计划,形成良性循环过程来推动本国企业的汉方药的产业化发展。在泰国,专门制定《传统泰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为传统泰医药处方提供保护,也是值得我们立法借鉴的。

三、结语

中医药学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作为中华民族的知识瑰宝,应当受到重视和有效的保护,然而由于制度的缺陷和法律的空白,致使我国中医药的发展遭遇困境。如何能更加有效的保护好中医药学的知识产权问题,是我们今后还应更加深入探讨的课题。

在目前国内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给予中医药行业特殊保护的前提下,享有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医药行业更应该重视自身的保护力度。应积极组建和加入行业协会,从而建立一个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平台,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传承和保护是依靠共同制定规则来维护。作者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现状的一点浅显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袁红梅.中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反思和构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严永和.论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白瑞.知识产权与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现代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5]杜瑞芳.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6]任状,杨志云.加快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N].中国中医药报,2013-3-11(001).

作者:黄炎娇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探讨论文 篇3:

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对策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增长,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传统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不断向世界各地传播,已经成为最受世界人民欢迎的传统医学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是中西文明对话的窗口”。

据统计,中医药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与西医同样的合法地位,甚至纳入当地医疗保险体系,在162个国家或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上万所中医诊所分布在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传统中医药企业“走出国门”,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并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由于我们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在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让人忧虑的现象:国外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利用资金和技术的优势,把中医药资源和成果略作改动,进行专利申请保护,变为己有,致使我国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一些宝贵资源不断丢失。为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就必须重视其国际保护。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一、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和重要性

我们虽是中药大国,却是中药出口小国。国际中药市场的规模在160亿美元,但作为中药发源地和道地药材原产地,我们仅有不到10亿美元的份额出口,而其中大部分又只是附加值很低的中草药原料出口。国内企业一方面在新药开发上投入不足,一方面也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近千种中药的知识产权被日、韩等国外企业在海外申请专利。青蒿素是我们最具原始创新代表的药,起始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但其知识产权却被跨国企业所拥有,若不是诺贝尔奖颁发给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证明了青蒿素是中国人的首创,恐怕又要与中国和中医“失之交臂”。不仅如此,大量经方、古方、验方在国外屡屡被抢注商标和申请专利,仅《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古籍中记载的方药已经有200余副被海外企业开发并申请多国专利保护。另外,在现有的医疗政策下,民间大量的赤脚中医进不到正常的中医药体系中来,而他们却掌握着大量世代相传的偏方、秘方,抱着金饭碗却不能致富,其中一些便以极低的成本被外国中医药研究机构所猎取。所以在国人海外抢购的清单中,除了化妆品、电子产品,还有一大项就是中医药。

我们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尚未建立有效的中医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机制,对某些方面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存在空白。

二、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大多从事中医药研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把精力放在了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和申报国家新药证书上,即使申请专利也只是在国内,更不要说去国外申请。数据表明,同期医药类专利的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相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而中医药类的更少。相反,日、韩、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从中国古典医藉中开发出组方,在多国甚至来到中国申请专利,并大量生产,如救心九、牛黄清心液等。

(二)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不到位

我国传统中医药虽然历经千年,但仍然可以被视为现代知识产权的一种。从我国现代知识产权立法体系可以看出,在很大程度上,我国并未对传统中医药给予应有的重视,在保护措施和机制上尚存在不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做法。比如,目前的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还是按照西药保护的模式,所保护的是特定的化学成分和其生产工艺等。众多的中药复方虽然临床疗效确切,但长期都是按中医理论和经验用药,对其作用机制的内涵以及与物质基础的关系研究相对滞后。而且中医所用方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有效成分复杂多样且不易提取,只对其一种或几种组分来申请专利,就失去了中药具有复杂有效成分、复杂作用靶点、综合作用效果的特点,而对所有成分申请保护又不切实际。在我国中医药申请专利,就必须把配方、比例、工艺全公开,而一旦被公开,国外中医药研究机构稍加改动或只是改一下名称,采用他们自己的保密措施,就可以剽窃我们的成果申请专利。同时,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大多数不能申请专利,也得不到有效保护。另外,目前申请专利的周期长,成功率低,也是制约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利因素。

(三)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专利法》和《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专利法》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法,但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特殊领域不具有针对性,单单依靠行业的、地方的一些规章制度来保护,相对而言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建立国家层面的关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体系,尤其是让中医药知识产权能在国际上受到保护的法律成为当务之急。

(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和商标意识薄弱

任何企业或某一商品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没有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驰名商标的意识是不行的。而我国中医药行业恰恰缺少这种意识,尤其是中药企业只把重心放在了与国内企业的竞争上,申请国外专利的较少,打造国际品牌的意识和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利用商标权法来保护自己的商品与国外企业去竞争。

三、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

第一,从中医药院校教育着手。院校是卫生事业管理、医院、企业等各行各业人才的摇篮,只有从学生时期就开始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第二,加大对整个社会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加大高校、醫药研发机构、企业等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意识,在政策上鼓励申请中医药专利尤其是加大申请国际专利的宣传力度。

第三,建立申请“国际专利”的紧迫性意识。“国际专利”是通俗的说法,准确地讲应该称为“专利的国际申请”,指申请人就一项发明创造在《专利合作条约》(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缔约国获得专利保护时,按照规定的程序向某一缔约国的专利主管部门提出的专利申请。过去要在数国获得专利保护,必须向每个国家逐一办理专利申请,程序和手续都十分繁琐。为解决这一问题,1970年6月19日由美、英、法、德、日等国在美国华盛顿,签订了《专利合作条约》,并于1978年1月生效。我国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加入PCT成员国。我国在加入PCT之前,申请人只能向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的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一进行专利申请,而加入PCT后申请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一次专利的国际申请就可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效。根据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消息,至2017年3月,PCT成员国增加至152个,几乎涵盖了所有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

(二)改进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中医药知识产权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其保护也应该有专门的措施。一是制定国内的中医药专利审查专门的标准和规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缩短周期。二是要加大对申请和保护中医药专利的企业以及个人的扶持和奖励力度。三是要发挥行业协会等的作用,把中医诊断、治疗方法等由个人和企业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医资源,发挥联盟、协同体等的作用,构建群体性主体的知识产权,促进合作专利的发展。四是针对中医药的特点,制定或修改适合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申请制度和机制,比如中药专利申请实行保密审批,不得公开其配方和工艺。

(三)加强相关立法,培养专业人才

在现行的《专利法》《著作权法》《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的基础上,加强和继续完善对中医药知识产权在国内的保护作用,同时还需建立在国际上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建议立法将所有的中医药经典古籍列入保护范围,严禁将秘方、验方、偏方私自输送到国外。同时,中医药院校既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中医药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的主力军。所以中医药院校也要重视培养既熟通中医药知识,又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商标保护

众所周知,世界各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要远远大于一般商标,不仅同类产品,而且是不同类别的产品也不能注册一样的商标。中医药有很多“老字号”产品,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群众接纳度,大多均满足驰名商标的申报要求,但好多企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不够重视,更没有加大力度去培育,这说明我国中医药产业对树立品牌意识的不足,对商标尤其是驰名商标的保护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拥有“老字号”的中医药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国内外注册商标,并积极主动地申请驰名商标的国际注册。

中医药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中医药资源非常丰富,不仅在国内有巨大的群众基础,在全球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市场和经济活力。因此加强对中医药国际化知识产权的保护迫在眉睫。

(作者单位:徐华明 苗玉芳 河南中医药大学; 杨念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作者:徐华明 杨念 苗玉芳

上一篇:新课创新思路下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下的幼儿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