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农村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绩效审计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周期长,收效缓等问题,亟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本文把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内容分为农村环境资金审计,监管审计与政策审计等,从审计的预防和抵御功能分析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威慑反馈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环境治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篇1: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困境及对策建议

摘 要 通过对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有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发现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在治理主体、治理手段、治理成本和治理效果上存在问题,从丰富治理主体、完善治理手段、降低治理成本和提高治理成效四个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苏南地区 农村 环境治理

苏南地区作为经济较发达地区,在创造乡镇企业发展神话的同时也使本地区农村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从2006年开始,苏南地区开始进行农村环境治理,相关治理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给予重视。

一、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现状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得到了江苏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当地农村环境治理进行指导和规范。早在2006年5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中便提出了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实施的具体方案。2008年和2009年,江苏省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推动当地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2010年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对农村环境进行区域治理。

为了使本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取得切实成效,苏南地区严格按照江苏省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要求,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县(市)、乡(镇)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相挂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从而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农村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同时,省政府和苏南各市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撬动社会资金进行农村环境治理。以苏州为例,根据《苏州市审计局关于苏州市2008年度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专项资金设计结果的公布》,苏州市2008年全年实际共筹措农村环境治理资金40693.89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补助1705.50万元,苏州市配套资金1523.10万元,各市、区配套资金14708.53万元,乡镇及其他自筹资金22756.76万元。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了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

经过一系列农村环境治理,苏南部分农村道路硬化率显著提高,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阻塞的河道得到疏浚,公共服务设施逐渐完善,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治理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二、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困境

(一)治理主体单一。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性首先体现在决策方面,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决策主体为各级政府及其相关政府部门,当地企业、环保组织和村民并没有被囊括在决策层之内。其次,在决策的实施、监督、协调以及评估环节,各级政府部门不仅是相关决策的实施主体,还是自身工作的监督主体和成效评估主体。如《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8年度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中规定省环保厅负责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监督与考核,《江苏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项目环境成效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中也规定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以奖促治”项目的自评估。在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监督、评估等环节,未充分发挥其他主体的作用,片面依靠政府部门。

治理主体单一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参与渠道的创新和有力保障,造成政府以外的治理主体参与渠道狭窄,无法主动、有效的参与到当地农村环境治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权力过于集中,被边缘化的其他治理主体只能充当旁观者的角色。

(二)治理手段有限。

农村环境治理必须借助一定的环境政策工具,所谓环境政策工具,是指“人们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或达成一定的环境政策目标的手段”,环境政策工具的实体内容为具体的环境治理行动规则或环境政策安排。我国的环境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命令控制型工具、经济激励型工具及公众参与型工具。命令控制型工具是“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以制定的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环境行为施加影响的政策”,其动力来源于政府的权力,发挥作用的主体是政府。经济激励型工具是“通过市场力量以经济刺激的方式来影响当事人环境行为的政策”,其动力来源于与当事人环境行为密切相关的经济利益,发挥作用的主体是市场。公众参与型工具则是个人、组织等公众受到宣传、公告的引导自觉参与到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中来,发挥作用的主体是公众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手段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重行政控制手段,轻经济激励手段和公众参与手段。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规定了治理的目标、任务、惩罚措施等内容,而关于如何激励各级政府、企业及当地村民参与到环境治理中的规定则较少。目前苏南农村环境治理中主要的激励政策为“以奖促治”政策,但这项政策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奖促治”政策的资金不是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下达的,而是按照資金总额进行分配的,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以奖促治”是一种短期的被动行为,问题解决了,“以奖促治”的周期就结束,不能起到长期治理的作用 。此外,苏南农村环境治理中很少利用市场的激励作用和自发调节作用,这也是囿于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经济手段匮乏。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市场激励手段主要为排污收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可以使污染防治责任与排污者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但是,苏南农村环境监管机构不健全,排污收费制度很难起到应有的市场激励作用。此外,关于公众参与型工具的使用,仅为部分政府文件中提到的鼓励企业、村民投工投劳,将农村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张榜公布,而对于普通村民与企业如何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决策、监督与评估并未做出安排与说明。

(三)治理成本较高。

首先,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难以识别、难以量化的特点,环境问题源头难以认定、环境损害难以量化,环境监测难度大 ,这势必加大环境治理的成本。其次,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内容全面,涉及农村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公共服务设施的兴建等内容,工程难度大、头绪多,资金监管难度大,从而提高了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再次,苏南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权力层级过多,造成信息流通不畅,双向信息流通一定程度上失真。最后,在实践中,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往往采取多部门联动的方式进行,治理目标被分配到政府不同职能部门。如《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8年度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任务的通知》将2008年度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任务下发给财政厅、建设厅等九个政府部门,这样便分散了治理力度,使资金使用无法形成合力,同时加大了协调的难度,无疑会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本。

(四)治理效果不明。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效果不明主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如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苏南确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但是部分村镇并未完全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而是将收集的生活垃圾倾倒在村郊荒野,治理效果大打折扣。再如,街道两侧虽然配备了垃圾箱,但仍有部分村民随手乱扔垃圾,影响了治理效果的长期保持。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对苏南农村环境治理重视程度不够,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避重就轻。另一方面,监管不力、村民环保意识差也是造成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效果不佳的原因。

三、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治理主体。

参与式治理强调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强调凡是受到某项决策影响的团体和个人都应该参与到决策的制定中来,强调这种参与不仅停留在决策制定的层面,还包括决策的实施、监督和评估,是一种全过程参与 。多元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相互交换意见,改变政府自行决策的方式,从而使决策更加科学、全面。此外,人们普遍认为,按照制度、规则,通过合法渠道的多元主体的参与就是合法的参与,通过合法参与而达成的决策自然具有合法性。这样的决策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便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能够得到公众较好的配合,从而减小实施的阻力。

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不仅包括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包括乡镇企业的治理、农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等方面;不仅要解决现有的农村环境问题,还要完善农村环境的监测和治理成效的评估等环节;既要做好农村环境问题的预防工作,又要做好治理效果的长期保持。因此,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鼓励环保组织、企业、村民和相关科研团队参与到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来,群策群力,共同推动苏南农村环境治理朝着既定的目标推進。

(二)完善治理手段。

完善市场激励手段最根本的就是要向市场放权,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归还给市场。

在苏南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市场力量进入到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具体的项目中来。例如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可以授权给私人企业,政府向私人公司支付报酬。通过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从而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再如,对于主动参与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企业,要在税收、水电费价格、扩建项目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与便利,进一步完善市场激励机制与手段,引导企业自觉参与苏南农村环境治理。

(三)降低治理成本。

首先,省政府应该从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中退出来,主要负责本地区农村环境治理的总体部署,制定清晰、长远、可持续的治理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奖惩机制和考核目标,而将治理的具体实施下放给各市政府,允许苏南各级政府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环境治理,从而降低治理成本。

其次,鉴于苏南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权力层级过多、治理力量分散的现实困境,可以仿效中央进行“大部制”改革,由环保部门对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实施统一调度,部门领导为主要责任人。这就需要对现行环保部门进行广泛授权,调整其相关责任与职权,整合治理力量,简化治理层级,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协调成本和信息流通成本。

(四)提高治理成效。

治理本身并不是目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才是根本目的,治理效果的好坏则是衡量治理优劣的标尺。针对苏南农村环境治理不彻底、长期效果不明显的困境,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首先,要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对苏南农村环境治理的重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农村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其次,要严格考核与检查力度,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同时要保障并创新公众参与渠道,从而使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取得预期的效果。再次,要完善农村环保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和资金供应,落实长效机制。最后,要鼓励村民参与到农村环境治理中来。一方面要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如张贴环保漫画、环保图片等;另一方面要将农村环境治理与村民切身利益相挂钩,如开展村民环境治理评优活动,对达到治理要求的村民进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形成示范效应,从而带动其他村民自觉参与当地环境治理,维护治理成效。

(作者:韩倩倩,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苏南农村环境治理;张艾荣,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环境治理)

注释:

杨洪刚. 中国环境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与优化选择[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83-90.

李书舒,陈锐. 农村环境治理关键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12,(6):186.

张俊哲. 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以社会资本为视角[D]. 吉林: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012.

陈剩勇,赵光勇.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9,(8):76-77.

作者:韩倩倩 张艾荣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篇2:

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作用机制与实施路径探讨

摘 要:农村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绩效审计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周期长,收效缓等问题,亟需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本文把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内容分为农村环境资金审计,监管审计与政策审计等,从审计的预防和抵御功能分析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威慑反馈作用。提出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实施路径,协同审计追责问责,统筹审计资源技术,构建审计评估机制。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作用机制;实施路径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是其重要任务。农村环境治理是关系到美丽中国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的若干意见》等系列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颁布《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导意见》,《关于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的通知》等实施细则。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突出问题,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区可制定符合实际的目标,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基础上精简整合相关考核,实现环境治理的监管与配置功能,农村环境治理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实施绩效审计是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主要内容

以往对环境污染治理倾向于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清洁生产理论强调污染治理转变为全流程模式,构建过程控制一体化污染防治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实施严格生态环保制度,健全过程控制,责任追究的生态环保体系。环境治理中要加强环境监管。以政府为治理主体进行农村环境治理绩效是痕迹,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难题,对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管理水平,在源头防治阶段重点关注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末端治理阶段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环境污染效果进行鉴证评价。

农村环境强外部性特征决定政府是环境治理统筹规划者,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在政策执行中需要进行细化。地方政府形成中央统一性政策执行格局,环境政策制定执行中开展环境政策绩效审计,有利于优化政策设计,评价效果。环境政策绩效审计可以纠偏环境政策,检定政策实施效果与制定政策目标一致性,提高环境治理成效。国家陆续出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政策制定执行全过程绩效,成为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审计重要内容。政策制定阶段审计重点关注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制定内容的合理性,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制定体系结构合理性。政策執行阶段围绕农村环境治理政策落实情况监督评价。

农村环境治理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需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2008年中央财政设立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后,国家财政在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中央财政累计支持约16.3万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其他地区的财政资金单位,运用财政资金真实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资金审计是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的重要内容。资金审计主要审查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效率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审计重点关注管理与支出方面。资金管理方面重点关注专项资金是否专户管理,管理依据是否充分;资金分配方面重点审查是否有相应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延迟拨付等情况。

二、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作用机制

为更好发挥环境绩效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亟需从审计职能方面探究其作用机制。国家审计具有揭示预防功能,能实现国家良治,要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农村环境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要部分,在源头预防农村污染问题发生,在过程控制中揭示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末端抵御问题再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长期以来末端治理理念在环境治理中付出沉重的代价,全流程治理模式强调从源头预防发生污染。从源头遏制农村环境污染体现审计预防功能,审计具有形成内生性威慑作用,具有客观性等特征,可以在政策制定、资金规划等方面在决策阶段及时发现问题,起到预防预警农村环境污染发生作用。审计威慑作用有效由于人们对经济利益追求,与审计出发和审计问责职能密切相关。由于信息不对称等,机会主义行为发生概率高,审计处理机制约束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代理人预判付出成本代价高于预期收益会放弃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审计的威慑效应。农村环境治理中,让审计及早进入预算计划中,充分行使审计处理权,发挥审计威慑作用,能够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落实中的潜在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农村环境治理中,对环境政策制定过程,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运营管理寿命周期进行跟踪审计,实时关注农村环境治理动态。缺乏有效的发现机制,会降低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审计揭示功能可通过对环境政策执行等实施情况进行过程控制掌握真实问题。审计纠偏作用通过审计监督职能实现。依法行使审计部门的独立权,对相关责任主体农村环境治理活动进行客观监督,监督环境资金筹集、管理支出,监督环境工程项目建设过程。有效评鉴相关责任主体环境治理责任履行情况。本着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监督跟进到哪里的工作理念,农村环境治理绩效通过追溯资金使用线路,将审计范围辐射到环境项目审计。全面有效审计监督基础上,敦促审计单位及时落实审计整改,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审计纳入责任追究内容,构建审计查处问题整改长效机制。

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审计,实现对农村环境治理监督控制,通过建议公开职能对农村环境治理成效评估。审计建议是审计机关对环境治理项目效益,环境治理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原因,深入揭示农村环境治理制度缺陷等,敦促被审计单位利用审计建议进行相应整改,有利于本级政府总结环境治理经验,为相关政策措施制定修改提供参考依据。审计公开是审计反馈的方式,将相关主体环境履责情况向社会公开,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治理。为提高村民对政府信任度,审计公开将政府环境治理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信息披露,促进政府透明度的提升。

三、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实施路径

2018年,审计署印发《关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审计监督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总体要求,加强乡村振兴相关审计,着力审查乡村振兴规划制定情况,资金安全情况等,充分发挥审计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权力规范运行等方面重要保障作用。党中央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审计领域重大工作。新形势下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对农村环境治理进行事前谋划,事后谋略,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体制制度,从预防、抵御方面提出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实施路径。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审计机关应具有超前思维,源头预防控制污染问题,聚焦环境政策等绩效,为农村环境治理提出建设性意见。审计实务中暴露出审计处理处罚力度不足等問题,抑制审计威慑作用的发挥。审计机关应有效行使审计处理处罚权,明确处理处罚标准。同时及时追踪被审计单位处理处罚执行情况,对不处理决定部门进行持续追踪,提高审计处罚决定的实际执行率。审查处违法问题应在规定时间内整改,但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难以根治,主要原因是审计问责力度不足。公众对此反映强烈,通过明确责任划分可以提高审计问责效果,要明确领导干部承担不同环境治理责任,界定执行与监管责任边界,准确判断问责主体应承担的责任。

农村环境绩效审计揭示功能是对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执行,项目建设等进行全过程监控,反映真实情况,审计揭示功能通过发挥审计纠偏作用实现,监管控制环境政策执行,项目建设等,及时发现偏差进行纠正。审计整改工作面临屡审屡犯等多年痼疾,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要防未病。审计机关要敦促被审计单位及时采纳审计建议,主动追踪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情况,对拒绝整改相关单位进行信息上报,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依据。加大与其他监督主体如媒体的合作,对审计公开日前未完成整改情况进行信息披露,鼓励媒体等进行有效舆论监督,加大审计整改追踪力度,促进审计成果充分运用。

四、结语

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重点关注农村环境政策制度落实情况,监控农村环境治理全流程环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管理运营情况,合理利用审计结果公开,强化审计问责追责,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需要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全流程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框架,推行现代综合审计模式,形成三位一体协同农村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薇.中国政府环境审计研究[D].云南大学,2018.

[2]唐洋.我国水污染治理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3]黄昌兵.次级河水环境治理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

作者:孙波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 篇3:

关于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研究,分析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发展的策略,对于促进农村环境的发展,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存在问题;策略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国家很重视对农村环境的保护问题,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把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农村环境污染形式是很严峻的,其污染源较广,治理难度较大,农村环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危害到农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以促进农村环境健康发展。

一、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很突出,农村的生活垃圾到处都是,生活污水到处排放,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堆积的现象也和严重,农村环境脏乱差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农村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但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环境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治理的功用宣传不够。其实,农村环境治理的功用是显性的,通过环境治理,可以保持农村环境的清洁,可以为农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对于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功效宣传的不够,导致农民对自主配合环境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不强,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的效果不理想,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改善。第二,农村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在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还是很严重的。白色污染很严重,很多垃圾堆积成山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有的地方,垃圾到处堆,没有得到及时规整出来,很多废品收购点没有围挡,垃圾到处飘,还有一些农村,秸秆乱抛、乱堆现象严重,秸秆焚烧情况时有发生,影响到空气的质量。有些地方的荷塘水面堆积物很多,影响到河面的清洁,水塘淤积情况严重。第三,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在农村的有些地方,养殖业发展很快,一个村子里都有很多养殖场,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布局又不是很合理,很多养殖场的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到荷塘里,這种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很多村子里都是臭烘烘的,影响到农民的身体健康。

二、对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思考

(一)广泛宣传环境治理的重要性

相关部门要进行农村环境治理,就需要积极宣传环境治理的功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配合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好坏,除了要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还需要有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电视、媒体等手段向农民宣传环境治理的效果,引导农民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进行环境的连片治理,要通过宣传使农民能够了解环保的科普知识,加强环保法制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使农民都支持并参与环境治理,这是环境治理工作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保障。

(二)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整体规划

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之前,就需要立足新农村建设,能够从环保角度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和环境治理做好整体规划,要深入研究,辖区农业发展情况、村镇配套建设情况、村容村貌的整体情况,做好环境治理的整体规划,规划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能够对农村环境做整体考虑,不留任何死角。要重视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工作不仅仅要停留在道路垃圾的清理、打捞河面的漂浮物方面,要通过综合治理,实现城乡的均等发展。

(三)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其实,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效果一直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尚未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机制建设,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就难以得到持续有效的开展。相关部门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与农民一起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村民一起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措施,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起农村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宣传相结合的制度,通过农村连片治理,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立足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

现在,很多农村为了经济的发展,走的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结果经济发展上去了,而环境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到农村整体发展。新时期,要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就需要立足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要有超前意识,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在农村不能上污染项目,即使在偏远农村也不能上重污染的项目,要坚决杜绝农村的污染源。要积极地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大量推行农业清洁生产,要积极做好工作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立足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

(五)积极引导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发展

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要鼓励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服务方面尽量想周边村镇延伸,实现城乡环境服务资源共享,以促进农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要组织实施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做好村镇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作,要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试点工作,能够点片结合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督工作,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增加农民的环保意识,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的环保热情,共同做好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

总之,在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新形势下,我们要立足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做好农村环境的治理工作,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配合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农村治理部门,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保护农村环境,为农民提供清洁的环境,为农民提供清洁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平.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原因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

[2] 王国印.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关于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04).

[3] 任晓冬,高新才.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及政策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0(03).

作者:王素华

上一篇:农村扶贫研究论文下一篇:报业意义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