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地位论文

2022-04-18

作者简介:龙凤梅(1984—),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摘要:我国于201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其对我国政府会计体系起到了完善的作用,符合新时期背景下政府会计发展和改革的根本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事业单位会计地位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事业单位会计地位论文 篇1: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之地位

摘 要:文章从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特征、定位三方面对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地位 定位

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建立了单独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分行业的會计制度,这是预算会计法规建设上的一个突破。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原则和目标,也关系到其法规制度的实施,笔者认为有进一步加以明确的必要。

一、事业单位会计的性质

会计是按其适用范围和核算对象分为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的。企业会计是适用于工、交、农、商、金融等企业单位的会计,是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流通领域的企业经营资金活动的。预算会计是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会计,用以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作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事业等单位,不直接提供物质产品,处于上层建筑领域,它们从事各种业务活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在社会再生产中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事业单位进行各种公务活动和公益性、社会性业务活动,其出资者投入资金以后,不要求得到回报,一般也不会终止,个别终止时出资者也不一定都收回资金,它们在业务活动中有的无偿提供服务,有的虽有收费但也并非足额补偿,而是由国家财政提供全部或大部的资金。所以,预算会计要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都要围绕着社会效益而展开。非营利性是预算会计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也是预算会计各个组成部门的共同性。只有充分认识这一性质,才能明确事业单位会计必然归属于预算会计的客观依据。

二、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

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中的会计分支而单独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预算会计改革的一个创举,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之所以要确立事业单位会计的相对独立会计分支地位,是因为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事业单位会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主要有三个:一是事业单位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二是事业单位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三是事业单位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各种事业单位,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素质服务的部门。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执行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会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会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尽管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但其绝大多数还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资金来源为辅,完全不需要国家财政拨款的还是少数;有些单位虽然能做到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同国家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预算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应该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设由同一部门进行,使单位会计与财政总预算会计很好地衔接起来。第二,事业单位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然会使其业务活动走偏方向。把事业单位会计当作预算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来进行法规制度建设,既照顾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又维护了预算会计体系的统一性,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事业单位会计的定位

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科学、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信息服务、卫生、体育等科学文化事业单位;二是气象、水利、地震、环保、计划生育、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单位;三是民间公证、法律服务、咨询服务等社会中介机构。从经济成分来看则有公办、民办、中外合办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逐步由社会性、公益性为主转向营业性、开发性,资金供给的自给率不断提高,经营的目的和单位的性质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近期看有如下的趋向:有些单位,如大多数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基础理论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兴办的文艺团体、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有些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展览馆、应用型和开发型科研院所、民办的文艺团体、体育场馆等,具有较强的营业性、开发性,而且以营利为目的,这些单位按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实行企业会计制度。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性质、非营利性质是始终不会改变的,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依然有广阔的前景。在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建设上,应较多地考虑公办和民办的差别。我国已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都明确其"适用于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非国有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这实际上也考虑了国有和非国有事业单位由于资金来源的不同,其职能、性质具有一定的差别。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在整个会计体系中的地位,笔者认为事业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预算会计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在于维护和完善预算会计的管理体制,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制度建设同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法规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预算会计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小青)

作者:牛丽娟

事业单位会计地位论文 篇2: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龙凤梅(1984— ),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级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摘 要:我国于201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其对我国政府会计体系起到了完善的作用,符合新时期背景下政府会计发展和改革的根本需求。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能够优化并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浅述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对策分析,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问题和对策;研究分析

我国自2019年推广和普及《政府会计制度》以来,行政事業单位的会计财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创新,其工作质量也得到了相应提升[1]。不过原有的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太深,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新制度中“双报告”、“双基础”等准则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工作必须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的相关准则要求。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在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改变了原有的会计核算工作模式,对其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和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期间行政事业单位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升级财务系统,创新信息技术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平行记账规定中要求事业单位不但要具备预算会计核算的能力,还用具备财务会计核算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制定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想要顺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原有的财务系统上进行升级。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应用的信息技术与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在制定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很少会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所以其通常会忽视信息化的建设,导致现行的信息化水平落后,提升空间有限。例如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软件需要升级,因为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新增了会计要素,所以还应重新改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保证其具备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在新时代背景下,想要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依靠信息技术。以大数据技术为例,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大数据技术还不够成熟,无法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财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因此需要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力度。

(二)新旧政府会计制度未能有效衔接

当前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具备统一的执行标准,但是因为新旧两种制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有效衔接两种制度的过程中还存在明显不足[2]。在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将收支实现制作为工作基础,而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行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两种不同的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有较大差异,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在进行会计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无法快速转变旧的思想观念,很容易导致会计核算出现问题,无法有效保证会计核算的结果。在旧的政府会计制度中,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资金等使用情况都可以通过会计报表呈现出来,在编制会计报告的过程中内容主要包括附注信息、会计报表等,其显示数据以预算会计信息为主。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行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不但要制定决算报告和编制预算,还需要编制财务报表,并且编制的数据范围也得到了扩大,还需要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经营情况,需要客观、真实地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负债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内容发生了转变,所以在有效衔接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时候难度是非常大的,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账实不符、新账设置标准不一致、结存结转结余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等诸多问题频频出现。

(三)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难度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行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关于资产管理的工作需要更加严谨,因此其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种类繁多、数量众多,涉及范围较广,在整体国有资产中的占比较大,此外,由于过去长时间各项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购轻管理的思想,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难度。一方面,资产核算覆盖的面积增大,导致账务处理的难度增大。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增加了负债预算,所以会计人员在处理账务的时候难度增大了。新增的预计负债以及受托代理资产等内容,严格要求了资产的折旧与摊销的各项流程,从一定程度上讲会计制度内容上的转变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更加合理,可以具体体现出资产的真实情况,但是会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主要以双核算为主,同时将旧制度中的爽分录核算模式作为辅助。在新会计制度和固定资产模式发生转变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核算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在这个新的时期,有关会计核算的任何内容与形式都多少发生了改变,虽然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和传递,不过也给报表编制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四)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单一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实行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问题凸显,结合财务管理现状,我们发现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有关会计科目设置的工作还有一定缺陷,具体体现在不准确、设置模糊等[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业务模式单一,并为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太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较低,也难以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尽管在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且服务内容愈加丰富,但是现行的财务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未能有效体现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进步性意义,甚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升级与发展。所以加快新政府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之间的融合是很有必要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上文中提到的诸多问题。现就针对上文中提到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困境,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力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资产的过程中需要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改革现行的工作模式,以此为目的有效将新旧两种会计制度衔接起来。因此行政单位在管理资产的过程中,可以构建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具体方法如下: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必须转变固有思想,要改革并完善现行的会计核算方式。在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将原来的单体系核算模式更改为双体系核算模式进而实现双基础的核算模式,借助平行记账法完成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在管理固定資产的时候,会计人员工作的开展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统计和合理性分析,以完善价格与成本补偿机制为目的开展会计核算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就财务管理工作构建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管理人员享有了解资产收支出情况的权利,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效率的方式促进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紧密融合。

另一方面,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对资产折旧核算的管理,通过新政府会计制度中有关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准则,开展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核算人员需要结合相关折旧标准,准确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时间,保证功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标准,还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

在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更加精确、更加细致,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其应用的信息技术水平过低,因此需要在这方面对其进行加强[4]。再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始出现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并且因为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行政事业单位重构现行的会计核算模式,所以原有的财务系统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种种原因都迫使行政事业单位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完善旧的信息系统,达到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升级并改造财务系统

与新政府会计制度相关的会计科目、要素以及引入权责发生制,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首先需要升级和改造财务系统,或者通过采购的方式引进新的、先进的财务系统,确保其适应新的会计制度。尤其是在升级财务系统的过程中,要重视财务会计与各会计科目之间的联系,要始终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行的背景下,新的核算方式的落实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处理会计核算工作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在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还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以缓解会计人员工作量、工作压力为目的,可以在使用财务软件的基础上推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在具体工作开展期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缓解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3.应用信息技术强化财务分析决策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强化财务分析和决策。建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系统得到相关财务数据。例如构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对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进行有效分析并作出重要决策,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有效衔接新旧两种会计制度

想要完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从记账模式方面入手,有效衔接新旧两种会计制度。首先要转变现行的记账方法,保证记账方法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针对会计费用与会计核算等内容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中都有新的要求,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需要更加具体、更加规范地处理单位财务。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财务信息构建信息化系统,以提升单位财务工作水平为目的,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符合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领域间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财务隐患的出现,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3+5”会计核算要素为例,可以将其引进到财务软件当中,再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有效结合起来,促进系统中各项共同之间的有效融合,充分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指导下的财务核算工作[3]。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的储存将会更加便利,同时还可以为其后续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是衔接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定期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养

财务工作是一项具有较强专业性与技能型的工作。无论是在哪个领域,财务工作的开展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行的背景下,给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带来了巨大冲击,所以只有当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具备快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才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培养高素养的会计人员为目的开展培训活动。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调整培训的形式,要重视培训活动的质量。为了让会计人员快速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新的准则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与质量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人员对新制度的掌握程度将愈发娴熟。在开展培训活动之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目光,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内容,进而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不断激发会计人员对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不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可以分批次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构建专门针对培训的激励制度,在缓解会计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激发其不断学习的动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积极从专业的财务会计类高校引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对新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入职前培训,为本单位的财务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行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发生生机与动力。为了促进新旧两种会计制度的有效融合,行政事业单位应对新旧两种会计制度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现状,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现代化财务管理水平。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相信随着广大一线财务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与实践,相信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思考[J].财会学习,2021(05):112-113.

[2]辛欣.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会学习,2021(05):126-127.

[3]靳泳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会计核算实务的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9):111-112.

[4]陈爱群.新政府会计制度与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的思考[J].投资与合作,2021(02):34-35.

[5]徐素霞.《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21(02):55-58.

作者:龙凤梅

事业单位会计地位论文 篇3: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在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外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越来越不適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国家对企业会计的改革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而基本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要全力配合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政策,加大推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力度,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路,文章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具体改革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会计改革

文献标识码:A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了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法规体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将迎来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伴随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是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将是会计改革的后续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紧迫性。

一、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体系一直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企业会计体系,一是预算会计体系。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包含在预算会计制度中。1998年,我国进行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四项改革:编制部门预算、实行政府采购、建立国库单一账户、深化收支两条线。伴随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文艺团体、社团组织、协会、商会等不断的涌现,财政部又颁布了《民间非盈利组织套计制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将不会再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财政拨款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小。对于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来说,预算会计制度设定的基础已发生根本变化。其遵循的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也应进行相应改革。

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存在的不足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滞后。我国的财政分配模式已经由过去的供给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公共财政体制在逐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经在我国全面推行,它要求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存储、支付和清算。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改变了原有的资金收支渠道。1998年。我国进行了预算管理制度的四项改革。伴随这些改革措施的出台,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对会计核算规范不断的修修补补,没有统一的准则和制度可依。同时,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就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其会计核算科目和财务报表项目均需要体现这些新业务的信息。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国事业单位一直实行“准则”与“制度”规范模式。其主要原因:

(1)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业在经济活动的业务内容、活动方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剐较大,必须有较高层次的会计准则规范,以确保各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会计准则由于其层次较高。因此,内容不可能具体,为便于实务工作者实际操作,就有必要再根据准则制定制度,制度就比较详细具体.基层单位可以依照其规定具体操作。改革后的事业单住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目前,国有事业单位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问事业单位适用《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同为事业单位,国有和民间事业单位适用不同的会计处理规范,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无法对它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厦管理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2.收付实现制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全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往往会混淆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会导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和数量信息失真,最终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和控制也可能失真。事业单位市场化体制和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收付实现制已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投资主体多元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收付实现制下。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主要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来源、使用及报告日现金余额等信息。其实质是将事业支出总量和事业收入总量相配比,这种配比不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绩效和预算执行情况。

3.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存在问题。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根据资金来源分别列支。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缺陷: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形态的一种转换。而借记“事业支出”,虚增了单位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又虚减了单位结余。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反映业务内涵。

根据现行准则和制度,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一是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的原值与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二是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三是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且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4.资产负债表设计不科学。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组成,资产负债表按照“资产+支出=自债+净资产+收入”设计,从报表的具体结构看,资产负债表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编制基础;从科目内容设置上看。资产账面价格严重不实,并且部分负债未能反映;事业单位还要另行编制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这样设置与收入支出表显然有些重复,也影响了报表设计的合理性。既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效利用。由于事业单位不需要编制现金流量表,使得单位预算和财务报表脱节,不能根据会计核算的结果考核现金预算的执行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与会计报表体系不相适应的矛盾也较为突出。目前一些单位的基本业务会计、基建会计依旧各有各的存款。各有各的账,各有各的报表,各自编制的决算报表无法与年度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三、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1.建立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的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我国目前正在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这对规范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提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的现行情况,建议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制度》与《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合并,制定一套规范所有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基本准则下再制定国有事业单住会计准则和非国有事业单位两个具体会计准则。

2.引入权贵发生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采用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的会计核算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预算管理体制的逐步深化,财政分配格局和单位财务管理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收付实现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适当地引进权责发生制成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理想选择。

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收入和支出,但是收付实现制没有完全体现会计核算的内在精髓: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会出现不相配比的情况,有的年份支出过于偏大,有的年份支出过于编小,是不合理的偏失。由于事业单位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村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就难以对这些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常常并不容易区分。这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计量,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和财政经费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基于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缺乏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以绩效为导向的事业单位管理斑革的需要。因此可引入企业会计的理念。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问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财务成果,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或产品所耗费资源的成本,并能更好地将成本与绩效比较。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因此,循序渐进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以更有利于节约资金和提高运行效率,同时也更接近于《民问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便于实现会计核算的统一与可比。

3.改变固定资产核算模式。为了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结果,事业单住会计改革应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做法。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一修购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在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的余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入中得以补偿。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样处理,既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又不会虚增单位的净资产,保证雏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并适当考虑资产减值情况,以便如实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值和资产可收回金额。并真实、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以及结余情况。

4.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袁体系。随着事业单住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需要,债权人要求事业单位提供能否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部门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適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设计一套适用于所有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和事项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会计科目应包括目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提出的要求,如增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新业务的会计科目。将原来的会计报表改为三张袁: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袁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去除原表中的收支类项目。将事业单位的收支科目改为按月结转至结余类科目。收支科目的发生额只在收入支出表中披露。收入支出表反映事业收支、经营收支等各项收支情况。各张报表项目的设计应和财政部门决算报表项目口径一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能更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另外,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财务报告审计制度。在西方。政府财务报告须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批准方可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也基本实施了财务会计报告年度审计制度。我们也应尽快在事业单位建立有制约力的审计监督制度,将行政事业单住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纳入审计的范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只有彻底的改变原有的旧制度。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单位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对事业单住会计制度信息失真的思考——兼对事业单住取消建设单位会计的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美国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管理观察,2009(24)

3.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的思考.时代经贸(学术版),2006(4)

4.事业单位会计改革问题研究.经济经纬,2006(5)

5.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社科纵横,2006(21)

6.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差异.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

作者:王维维

上一篇:有效管控电力工程论文下一篇:软件项目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