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致最后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从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原则、内容和对策等方面,分析说明了内部会计控制在维护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点滴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从静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建立的保障系统,该系统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从动态上讲,内部控制是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及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3、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淡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的事,有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写出来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有的单位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的随意性较大。

3、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有待加强。财务部门通常只能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业务来龙去脉,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固定资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购置得到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过程仍缺乏相关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债权、债务不像企业那样频繁发生,迫使它经常核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只是在业务发生时将其登记到账簿上,但对后期是否发生坏账、减值等了解很少。

4、对预算控制缺乏刚性。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

5、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目前,内审机构大多与会计部门平行,依附于执行机构,权威性和独立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单位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价涉及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考核挂钩的监督机制,形成了重考核,轻内部控制的现象。

6、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大量资产以账外资产的形式存在,本该属于国家所有的国有资产,却没有登记在册,所有权掌握在单位甚至个人手中。

(2)闲置浪费,效率低下。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是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许多单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堆积在单位仓库或是直接放置于露天,造成国有资产极大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3)配置不均,使用不公。房产、公务车等国有资产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在各地区、各部门十分普遍,有的单位闲置浪费不处置,而有的单位是急需配备却无资金购置,也是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4)管理不善,职责不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国有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上,由于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高价购入,却又不能用在工作上,处理时超低价处置,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滋生了贪污腐败现象。

鉴于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上述诸多的问题,我想无论是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还是保持领导干部的廉洁性,杜绝贪污腐败的发生等诸多方面考慮,都很有必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

三、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作用

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只有有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良好的规范和制度约束,才能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

2、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了合理的申请、审核、审批、执行及事后评估等制度,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功效。

3、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本单位内部的贯彻实施。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其中比较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四、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依据及方法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国家的法律、法规。

1、实施职责分工控制制度。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任务,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在部门和岗位设置时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2、实施授权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划分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工作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实施审核批准控制制度。各部门、各岗位要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或者盖章,做出相关处理的决定。

4、实施预算控制的制度。各单位应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完善财产保护控制制度。各单位应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6、实施会计系统控制的制度。各单位应根据相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信息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

7、实施内部报告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财务变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8、实施财务变动的因素分析控制制度。各单位应定期对本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

9、实施绩效考评控制制度。各单位应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内部业绩考核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的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10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作者:闫萍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 篇2:

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对策

摘 要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以致最后管理失控。本文吸收和借鉴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从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目标、原则、内容和对策等方面,分析说明了内部会计控制在维护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管理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 必要性 对策;

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第2条规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二章第十二条“会计控制方法,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是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保证各部门经济活动协调有效地运转的必要条件。为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事业的投入,各事业单位经费量逐年增加。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近几年出现了利用会议费、材料费等手段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私存私放形成“小金库”、预算编制不实等违法乱纪现象。为了能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发挥经济效益,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加强自身的管理与控制。

一、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发挥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内部会计控制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确保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但能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而且能够促使单位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调动广大职工投身事业的积极性,保证国家财政资金发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会计履行其基本职能的需要。会计有反映核算、监督控制的职能。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真实地反映核算,才能有效地实现监督控制;只有有效地监督控制,才能反映正确的信息。内部会计控制是在处理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进行的。

(三)贯彻执行财经法规的必然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加强单位的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推动事业的健康的发展,财政部已相继颁布和实施了有关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因此,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是贯彻落实各项财经法规的必然要求。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系统原则: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是事前控制,也可以是事中反馈控制;既要有纵向控制,也要有横向控制;既要对总指标进行控制,又要对分指标进行控制。

(二)及时性原则:会计控制及时性指会计控制标准的制定和下达要及时;测量经济活动的执行结果和信息反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纠正偏差要及时。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控制应将事前控制、事中及事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时间上形成一个严密的、连续完整的控制体系,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控制、改造。

(三)归口分级控制原则:会计控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控制原则,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将各部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归口分级、落实到人,把整个单位的业务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会计控制应贯彻经济利益原则,正确理解、应用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对会计控制过程中责任归属的确定,应遵循责权对等的原则,将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会计人员的责任区别开来。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一)明确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为了有效控制、控制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明确责任,防止差错和舞弊,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资料质量,必须明确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第一,经济业务事项、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记账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第二,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要实行职务分离。第三,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应当相互制约。

(二)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针对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大额资金支付等重大经济业务事项活动中存在的盲目决策、程序混乱、管理失误而给国家、单位和社会公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实际情况,《会计法》突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应当明确,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决策和执行的程序中应当体现决策人员与执行人员之间能够相互控制、相互制约,既要防止权限过于集中,也要防止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三)进行财产清查。财产清查,既是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会计核算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全面或部分地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债务进行清查核对的一种制度。

(四)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对会计资料的控制、审查、不仅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也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重要措施。《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以使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经济性质、管理基础不一样的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会计法》只是从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出发,对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而不能理解为仅包括这些内容和要求。从内部控制和控制的基本原理看,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人事任免中的利害关系回避、重要岗位人员的定期轮岗、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与评价、风险分析、系统监测等,都是内部控制和控制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手段。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安全稳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七条要求:“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良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

(三)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在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同时,要重视制度的可操作性。制定部门要对制度的可操作性负责,不能只管制定,而成为脱离实际、无法执行的一纸空文,做到在制定制度时要尽量细化,职责明确具体,从而使各项会计控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执行到位,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既相对稳定又能随业务发展需要而不断自我完善的有机整体。

(四)加强内部审计,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内部审计在防范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单位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更贴近管理,熟悉情况,能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内部审计本身就是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维护单位的利益而存在。此外,还应加强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财政、税收、审计等执法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五)全面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素质。为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按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高素质人才。首先,事业单位应该选用道德素质好,业务素质高的员工来管理;其次,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管理,单位要建立和实施科学的聘用、轮岗、考核、奖惩、晋升、淘汰的人事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具备胜任相应的工作能力,最后,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业务轮训,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作者:姚云敏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论文 篇3:

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能否得到有效开展。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对单位的近期和长远发展不利。为此,文章对现阶段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完善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完善

一、引言

财政部在2001年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并陆续制定了具体实施规范,给各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了依据。但近几年来,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时仍出现不少问题,如私设“小金库”,资产账实不符等,不利于本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形成相应的审核机制就成为事业单位内审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审核的作用和职责

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中,会计控制无疑是连续性和全面性最优的子系统,它能够为本单位资产的完整性、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以及对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贯彻执行提供更多的保障。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职责有三点:

(1)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对任务的执行质量和效率进行审查,确保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执行。

(2)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修正,由于内部审计对本单位各个方面的熟悉程度较高,因此能够更好地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发现,从而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

(3)提供咨询服务。由于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较为熟悉,因此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对相应的部门、组织和人员提供业务咨询,使其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均已完成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但是并非全部单位的控制制度都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作用,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找出存在缺陷的不足之处.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系统性不强。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涉及单位的资金投入、人事变动、建筑和物资设施等多个环节,各管理部门虽然对本部门的工作有着成熟的管理办法,但是在相互协调和配合上则表现出较强的不一致性,使得整个工作在综合运行方面显得非常松散,效率不高。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未能形成全面的监督机制,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失控。例如,内部控制工作的约束对象不全面,尤其表现在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不足;内容不全面则表现在对单位重大投资或项目建设缺乏控制,导致投资失误,造成资产损失。

(3)内部控制工作对于单位管理层的管理力度不足,尤其是缺乏对管理人员的考评机制,没有设立相应的考评指标,同时也缺乏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考评标准。

(4)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情况不乐观。不少事业单位虽然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上较为严格,但是在执行上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随意性,进而导致各项工作的执行严重偏离既定目标,制度也因此成为一个摆设。

四、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1)缺乏标准化、系统化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都是依照《会计法》和内部控制规范制定的,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进行借鉴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闭门造车、断章取义的现象,单位各职能部门的权限和责任界定不清,权力制衡功能不够完善,导致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虚设,难以充分发挥制度的应有功能。

(2)领导的重视程度不足。各级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相当数量的领导都认为此项工作应由单位的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与其他部门没有什么联系。也有些单位在进行制度建设时,缺乏必要的讨论和论证,随意性较强。但是从此项工作的内容和实质上来看,单位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都是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工作的开展和执行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另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也并非财务部门自己的责任,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才能最终完成。

(3)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责权分离。有不少事业单位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权利集中到部门的管理者一人手里,由其负责相关经费的审批,但是由此产生的责任却往往没有由签字人来负责。这样一来,就让部门负责人的行为没有了约束,其行为主要受自身道德品质、政治素养的左右,不仅无法体现出事业单位的集体意志,反而非常容易诱发贪腐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或浪费。

(4)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有些事业单位虽然在内部会计制度的制定上颇费了一番工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却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设立监督人员,或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不足,未能有效完成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审查任务,不利于内部控制效力的有效发挥。

五、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议

通过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规范的建设。事业单位应该依据《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广泛征求单位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需要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在实施中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建立会计处理程序和规范的财务流程,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在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引导下有序、高效的开展。

(2)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内控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工作性质及职能,按照科学、精细、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进~步调整和完善相关规范制度,并从执行方而进行严格监督,以便确保单位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3)确保事业单位所制定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事业单位应建立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制度,对各部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定期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同时,辅以相应的奖惩制度,对制度执行到位的部门予以嘉奖,对制度执行不力的部门进行处罚,确保各项制度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

(4)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审查力度。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查部门应该将制度本身作为审查的重点对象,对其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价,对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或是不符合单位目前发展实际情况的地方进行发现和修正。同时,也应注意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方法,并将其及时反映到单位的控制制度中去,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指导意义。

六、结束语

总的来说,想要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制度本身的评审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事业单位内部评审部门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对本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为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有序、高效、健康进行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左翠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思考U1财经界,2010(23),57-58

[2]王叶英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索[J] 商情,201()(29),88-88,80

[3]赖春涛 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U1金融经济:下半月,201()(5),165-1 66

[4]毛蕾浅谈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U1商情,2010(27),79—79,141

作者:张婕

上一篇:大学生极化现象社会心理学论文下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