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2024-04-27

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共10篇)

篇1: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自此各地方、企业抓住机遇建设品牌文化,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实现结构优化,促进发展。

软实力的概念, 源起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研究,是国家和企业

为了在竞争中取胜, 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提升组织的综合竞争力。20 世纪70年代,美国企业管理学家率先提出企业“软性”竞争的思想, 他们把战略、组织和系统作为企业“硬件”部分,把以共享价值观、管理风格、技能、人员统称为企业的“软件”, 也就是所谓的企业文化。研究证明, 成功的企业应该软硬兼备、刚柔相济。在企业里, 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对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包括硬实力)整合起来, 形成核心能力, 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 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

企业最希望突出的文化分别是: 人才文化、创新文化、品牌文化、绩效文化、安全文化。以点带面, 从具体的业务文化着手, 塑造特色性企业文化, 将是中国企业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

煤矿企业面临的挑战是有目共睹的,是挑战也是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的机遇,在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大背景下,抓住机遇,顺应发展,完善

企业文化软实力。

人才文化,人才是永远的效益,员工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改革创新的推动者,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员工基本理论,巩固政治思想,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在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后,我省出台了煤炭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方案,“十二五”期间,我省将积极扩大各类煤炭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培养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煤炭操作技能人才,变招工为招生,从源头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自2008年以来,我矿相继吸纳各专业大专毕业生90余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人才50余人,积极响应上级重大人才战略部署,完善人才结构,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人才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实现以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

创新文化,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是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的创新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利于企业的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活力激活的过程,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灵敏而准确的反应能力、有力而正确的决策能力、果断而及时的行动能力。譬如霍州煤电丰峪煤业在事故案

例学习中,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方式,用三维动漫的方式表现实际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故来警示规范职工日常行为,并积极加以推广。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力量与载体,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要认识到品牌文化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创设优秀的企业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发展。同时煤炭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还需要建设企业的文化制度,制度是人定的,反过来又能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认同其所在的文化。

绩效文化,绩效文化是企业基于长远发展方向和愿景,通过对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有效的整合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员工逐步确立起企业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逐步形成以追求高绩效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安全文化的地位是煤矿的首要撑天柱。安全文化是列为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之前的第一要素。不仅政府明确提出安全文化建设,而且煤炭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安全文化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实践,充分证明了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的贡献,显示了安全文化的至尊地位。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安全文化首先是解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问题,我矿的安全培训理念为:全员培训,持续培训,终身培训,这一安全理念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只有培养合格

人,把农合工由农民培育成合格工人,才能打造本质型安全人。其次要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真正关心下井人,从制度和亲情两个方面入手,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氛围。由于职工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健康的珍惜,安全文化一定会如春风化雨般受到欢迎,如春雨润物般产生效果。安全文化的作用是以文化境,以文化行。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有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煤矿是以脏乱差著称,脏乱差的环境难免造就脏乱差的人。因此,煤矿要大力改善环境,建设一个温馨的家园,使职工爱矿如家。要以文化行,就是用文化来改变从业人员的行为。要通过班前宣誓,齐唱安全歌、准军事化训练等方式,对职工进行训练。通过训练改变职工自由散漫的行为,形成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环境和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两个重点,缺一不可。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是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企业愿景、精神、使命、作风是安全文化的本质体系。企业形象、环境、行为规范、安全规范是载体。本质体系是目标,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桥和船。我们既不能只抓安全文化的本质而忽视载体,也不能只抓载体而忽视本质。只有一手抓本质一手抓载体,两手都要硬,才能达到安全文化的本质。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文化软实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如今煤炭企业持续低糜的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

视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让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山西煤炭企业走转型跨越发展之路。

篇2: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说过,“国家富强在于经济,经济繁荣在于企业,企业兴旺在于管理,管理优劣在于文化”。企业有了积极向上的优秀文化,它就会重视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赢得客户、打响品牌,终成“百年老店”。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一点精神,要有理想和追求。因为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才能活出精彩,活得有价值。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样需要具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精神。有了这种现代企业精神,才能将企业全体员工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让他们尽最大努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之所以历经300多年而不衰,不可否认的是其拥有“核心技术”,但同样重要的在于历代同仁堂人前赴后续、不懈追求,始终恪守和培育“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心,存心有天知”的文化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和意志,激发其潜力和热情,培育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形成卓越的执行力。

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使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强人才对企业的归属感。让职工有家的感觉,让每个职工的心灵有所归属,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保障,公司是职工的家,要让每位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抓得住心,才能留得住人。试想:在如今物欲横行的年代,当职工对公司说“感恩”时,那是一句多么难得的话语,那其中包含了公司对职工多大的吸引力,那中间又能让职工焕发出为企业作贡献多么大的动力。我想,那将是每位老板、企业家听到的舒心最悦耳的话语。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发展人才、留住人才的最好办法。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努力为全体员工搭建发展平台,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努力使全体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企业的软环境,不仅事关企业形象,而且事关人心向背;不仅事关当前,而且事关长远。在复杂多变的后危机时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同时存在。为抢抓这一重要机遇,企业尤其应当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建设,让持续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走跨越发展之路。

篇3: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一、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1. 样本基本情况

这次的调研抽查是在非随机配额抽样方法和高校随机访问方法的配合下进行的。调研的目标包括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等五所大学的学生。一共发放调研问卷5000份, 最终收回4700份。调研中分为四个层次:大专学生、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参与人数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2.8%, 91.2%, 5.5%和0.5%;男性占三成多, 女性占近七成;汉族占一半以上, 维吾尔族占近三成, 哈萨克族、回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各占一成不到;城市学生占近六成, 农村学生占四成左右;在新疆出生的学生占七成以上, 不到三成的学生是其他地区的。

2. 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 近60%的学生对校园文化建设持肯定态度。校园文化是个空洞的定义, 必须使用具象化事物才能被表达;但是校园文化的表达又非常多, 比如谈论专业知识的环境、校园管理的规范、学校风气和教学风格、建筑物的风格和文化氛围, 比例分别是55.9%, 48.3%, 68.7%, 33.7%和49.3%。此外, 大部分学生觉得学习氛围和教学风格是校园文化的内在需求, 而探讨专业知识的学术氛围是外部体现。

学校精神、学生风气和教学风格在漫长的教学进程中逐渐形成, 它能潜在地对师生起到深远作用。对于校园中的风气营造, 人们觉得效果非常理想的占23.6%, 效果稍有欠缺的占35.7%, 效果平平的为31%, 效果不甚理想的为7%, 效果极差的占2.7%。其结果显示, 有近六成的学生对提升校园文化表现出支持和好感。但需要正视的是, 依旧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 他们学校对于校园文化的改善工作普通平常;此外还有接近十分之一的学生反对, 这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2) 校园广播和网络是校园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校园任务要成功地完成, 就必须要求全校师生努力合作, 要求尽早把校园消息传递给师生。对于学生来说, 愿意校方使用宣传栏来传达消息的人数占到四成以上, 使用校园广播的占近六成, 使用校园网络的占近五成, 使用校方出版的读物的占到近三成, 经由班级通知的占到三成以上, 另外还有一成左右的学生愿意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信息。以上数据表明, 传播校园文化的最有效方法是使用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

(3) 校园文化的主要参与者为学生。校园文化就如精神合力, 概念中包括教师、学生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梦想、行为准则等, 可以使人产生强烈共鸣, 相互团结。这种力量来自校园精神, 它是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和达成共识的价值理念, 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精髓。针对“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谁”这一问题, 觉得是学校领导的人有近三成, 觉得是教师的有四成以上, 觉得是赞助商的有两成以上。简单来说, 校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先是学生, 其次是教师, 与学校教学部门的关系不大。

(4) 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助于文化观念和文化环境的营造, 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精神。调查显示, 校园文化以“科学技术、文化交流”来展现的, 有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到学校进行参观、举办学术讲座、开展社区活动、组织大学生交流学习等, 学生认同度的比例分别为39.1%、69.4%、53.2%和40.8%。此外, 18.9%的学生认为除此之外, 还有其他方式。针对“学生在业余时间如何进行安排”这一问题, 26.6%的受访者表示主要用于学习, 32.4%表示参与社会实践和29.5%表示参加娱乐休闲, 11.6%的人参与其他活动。所以说, 新疆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主要参加社会实践和娱乐休闲, 其他文化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展。

二、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

(1) 提高新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高校的校园文化占据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很大部分, 它能直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它是改造和调节活动及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校园文化能够引领和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构建, 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并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知识和实践做人统一合并, 以达到既有能力又有道德人格的大学生。

(2) 增强新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党的教育政策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同时对过去的理论进行了整改。本文通过构建高校校园文化, 制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潜在地引领学生进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作为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利手段。

2. 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1) 建设新疆、稳定边疆的需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是新疆现代化建设和稳定边防的要求。就现在而言, 新疆的28所积极构建校园文化的各类高校, 使学生能够树立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认可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是为新疆将来的经济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建设, 提供有效的精神文化保障。

(2) 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高校校园是否和谐健康, 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因此, 要加强文化水平, 坚持完成教育和科学事业, 培养和发扬民族时代精神, 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坚实后盾。只有让整个学校都构成核心价值观, 营造相对应的道德水准和舆论环境, 才能顺利领导和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有助于形成社会主义下的和谐校园。

三、加强新疆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途径

1.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的实效性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 新闻媒体在影响社会、引导舆论、传递正能量、团结民众等作用中起到越来越大的效用。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宣传, 就要坚持认定正确的舆论方向, 增强掌控舆论的能力。坚持宣传团结安定, 积极传递正能量。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内在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创造革新为内在的时代要求, 推动集体观念和社会观念的意识形态,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带动成为当代社会的美好风气。

2. 科学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构建校园文化是一项繁杂而重要的系统任务, 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 它是各种原因相互产生关系并且进行作用的一种具体活动过程, 只有构建出平稳的运作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可以起到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

保证在每一个阶段都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分析, 认知他们的心理想法, 要求实行人性化制度, 确定和实施的系统应根据真实情况进行持续调整, 通过建设管理系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容有计划的, 通过设想和实施到校园文化的工作中。

3.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努力形成开拓创新的学风

学生风气是组成校园精神文明的重点部分, 在构建校园文化中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努力才能营造革新创造的新学习氛围, 才能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的目的和需求中。大致的校园学术氛围主要指的就是学生风气, 这是大学的精神和宗旨, 是校园能够称之为高等学府的关键。学风是一种典雅的气氛, 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 它使人越来越受到共鸣和同感。坚持增强学风建设, 尊重教师和爱好学习应成为学校学生的共同要求和自我约束, 培养自强不息、自律自戒的理念, 提升认识自我的能力, 增强自我监督和控制的能力, 努力强化创新意识, 养成创造思维, 扩展新的理想, 形成好的习惯, 坚持全面健康的发展。

此外, 应该加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比例, 制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 要正确处理好娱乐文化与创新文化的关系, 加强娱乐性文化的同时要着重突出创新的表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要坚持确立培育创造型人才的目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不是娱乐, 而是在娱乐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学习认知意识的建立。积极组织与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等相关的活动, 活动方式和活动要素上积极创新, 使学生从知识的营养中学到知识和思维的形成。

4. 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项目化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

重视校园文化的发展趋势, 有效地参与活动主题, 发现文化活动中的错误观念和心态要马上让学生改正, 有效利用自身优点, 正面主动地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提供词汇和思路。另外, 作为和学生有着紧密联系的教育工作者, 也要作为一个优秀领导组织和监管活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创造性地引导和设计学生活动的主题、方法和程序, 开展某一项活动的愿望和激情, 是校园文化长远发展的要务, 激励和鼓动学生自主制订活动的计划、目标和方案, 引领学生从想法到实施,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制定了良好轨道。当学生遭受到困惑时给他们正面的引导, 保证学生在受到阻碍时不会产生害怕的情绪, 为大学生确定新的方向, 开拓新的思路, 树立新的目标, 把学校文化活动的主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动有趣。

研究新疆高等学府在新的社会状况下, 建设的校园文化软实力, 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 对新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做深入探讨, 找出解决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办法。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二要坚持拥护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三要继承发扬民族和时代精神, 四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行动纲要, 全面渗入到建立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新疆大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祥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10.

篇4: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经济实力企业精神

1 摆正“道”的位置,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道”即企业经营之道,它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既包涵着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向,又涵盖着企业的经营宗旨和经营手段等。摆正“道”的位置,企业就能脱困、发展、振兴,否则,企业便会裹足不前,甚至走向衰败。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把握不好经营方向,违背或扭曲暨定的经营宗旨,更未采取有效的经营手段。事实上,有不少企业就是由于摆不正“道”的位置,迫使企业经济萧条、濒临破产或被其他企业“吞”掉或“蚕食”。也就是说没有正确的经营之道比不懂、不会经营更可怕。关键的问题是一时摆不正莫要紧,怕的是火烧眉毛无觉醒,走到“悬崖”不回头。如能在经营过程中听取正确意见,在醒悟中将经营之“道”摆正,并更新观念,改变策略,便会实现扭亏增盈,摆脱穷困的目标。

2 发挥“魂”的作用,开发员工创造力

“魂”即企业精神。企业精神犹如人之魂,魂强体健,魂失体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企业的兴旺发达,并要立于全国甚至世界强企之林,必须依靠企业精神作支撑。精神是文化的精髓,也是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

我党90多年来战胜困难险阻,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法宝,就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有那么一股拼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建设和发展企业同样需要一种吃大苦耐大劳、敢于创新和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对企业来说,良好的企业精神,不仅能够凝聚人心,凝合力量,而且,还能够不断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热情,不断激活企业员工的创造潜能,不断开发蕴藏在职工群众中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3 加强“形”的辐射,提升企业影响力

“形”即企业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形”的辐射有多远,企业就能走多远,“形”的影响有多大,企业的信誉就有多大。企业形象和其信誉度都是“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已成为当代对企业的呼唤和要求。

一是要求企业树立起国企新形象,要把“塑形育人”工程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具体讲,就是党员要树立先锋模范形象,员工树立主人翁形象,领导干部树立公仆形象,使企业从上至下,从下至上融为一体。

二是要提高企业的诚信度。诚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民无信不立,官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亦不立。一个企业,无论是言行或是产品都要从立信开始,坚持诚信到底,并积极和自觉抵制、避免失信行为,使之成为信得过的企业。

三是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通过创品牌、创名牌和优质服务,不断扩大企业影响,巩固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

4 坚持“本”的凝合,增强企业凝聚力

“本”即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人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所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改进对人的管理、使用,变“行为控制”为“自主管理”的模式,变“滥用人才”为“因人施用”的手段,并不断强化人文关怀,以人情的关爱,人性的理解,人格的尊重,倡导人文精神,融洽人际关系。同时,在坚持人本管理中,要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企业发展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爱国和主人翁精神,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中,致力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通过有效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员工的智慧、力量聚合起来,不断推动企业经济的向前发展。以企业文化“软实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用无形的资产增值有形的资产。

参考文献:

[1]孙刚.浅议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1(21).

[2]杨海巍,邹莹.试论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建设[J].价值工程,2006(07).

[3]胡恩华.企业文化创新探析[J].价值工程,2001(04).

篇5:打造文化新引擎 提升文化软实力

杨柳荫《 人民日报 》(2010年11月10日07 版)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北京市来说,加快提升文化软实力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由北京原东城、崇文两区合并而成的东城区,具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突出的文化优势。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东城区牢固树立“文化强区”理念,加快推进首都文化中心区建设,努力打造文化新引擎、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打造“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彰显古都文化魅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从永定门到钟鼓楼长达7.8公里的旧城中轴线,是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也是东城区历史遗存最集中、文化特色最鲜明的区域。在坚持旧城整体保护的前提下,东城区以传统中轴线为依托,多途径探索文保区风貌保护、民生改善、人口疏散与产业发展“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模式;以故宫、天坛为核心,推动区域文化资源整合和节点间联动发展,逐步恢复玉河、前门护城河、三里河等水系,在建筑形制、人文景观、商业业态等方面再现古都风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民俗体验、饮食、休闲娱乐等特色产业,努力将该区域建设成古都风貌集中展示区、首都文化示范引领区。

培育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培育文化品牌,是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东城区依托皇城文化、民俗文化等资源,注入时尚元素,着力打造“王府井国际品牌节”、“皇城文化旅游节”、“前门历史文化节”、“国学文化节”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展现首都文化魅力、促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巩固提升王府井、前门大街、南锣鼓巷等历史街区品牌和“老字号”民族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探索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同时,大力集聚国内外顶级品牌企业,推动实现民族文化与国际时尚相互交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瞄准文化产业高端环节,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按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要求,东城区积极把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经济强区转变。近年来,东城区瞄准研发设计、版权服务、要素交易、企业总部等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三个功能区,积极培育中医药、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动文化与商业、旅游、金融、商务、信息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增强了文化对其他产业的渗透能力,推动了文化经济的高端化、差异化发展。

篇6: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发展新优势

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提升 文化立法 文化创新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摘 要: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政府主导和引导,加强媒体宣传,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

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大国争雄的角力场。当前,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贸易额年年攀升。发达国家强劲的文化产业更是成为文化贸易的主导力量,其文化产业普遍优于其整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平均在10%以上。如英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是全国经济成长率的近2倍,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全国第二大产业。美国当前出口最大的已不再是农作物或是工业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文化——电影、电视节目、书籍、音乐和电脑软件等。文化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达到25%,超过了军火业。美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的份额达到43%,欧盟达到34%,整个亚洲和南太,仅占19%,而其中日本占了10%,韩国占了5%,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在内一共才仅占4%。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制造”更是扬名世界。但在“中国制造”的背后,文化软实力是相对匮乏的。尽管“中国制造”享誉全球,我们有能力制造占全世界20%的冰箱,30%的洗衣机,50%的摩托车,55%的电视,75%的钟表,80%的拖拉机,90%的打火机和纽扣,但不能忘记的是,中国制造出口的每一台显示器都标识着:Intel inside。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很值得中国人深思的话:“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节目和思想观念。”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制造”更多的是硬件,而软件则多是来自国外尽管我们的制造业规模宏大,却只是世界的低端加工厂。西方人抱怨对中国巨大的经济贸易赤字,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西方的巨大的文化贸易赤字。如电影业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中国的电影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即使出口了,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传播。当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已到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从现实来看,国际贸易中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在不断增加。单纯卖物质产品,利润空间变得越来越少。而如果能够在产品中注入文化,则可有效地提高其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将文化的基因移植入“中国制造”之中。

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应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我国自古就重视软实力,知道仅凭硬实力是不够的。如“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提出即反映了朴素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古代中国曾一度强盛无比,未出兵占领周边的国家,但中国文化却对这些国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中华文明及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然而,我们现在不少人的思维方式却停留在“经济强国”的认识层面上,缺乏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视角来增强综合国力的总体战略思考。有人认为抓经济可以“赚钱”,抓文化则是“烧钱”。领导者往往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因其见效快,容易出政绩。事实上,这种看法在理论上是有失偏颇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文化本身并不是反经济的,它同样具有经济的正向效应。今天的文化可能成为明天的经济利益。当一种文化被普遍接受以后,代表这种文化的经济利益其实现的过程也将变得更为容易。那种牺牲文化去发展经济的做法,可能经济在短期内发展了,却会导致其他方面的一些社会风险。对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发展,并不自然而然地能够带来文化的崛起,甚至这一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伴随文化趋向衰落的过程,前苏联即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注脚。文化软实力差的国家,犹如一位没有头脑的泥塑巨人,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之下,将会很容易倒下。因此,应给予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摆在与工业、商业等产业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文化软实力由三个不同层面构成。一是国家层面的文化软实力。外国的舆论和媒体首先多是从领导人形象开始关注一国的变化。因此,领导人要率先垂范,当好领头人。要注重形象,展现出良好的个人魅力。执政者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学会广交好朋友,多交真朋友,真正做到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与其他大国打交道,要不亢不卑,有理有节,着眼长远。二是组织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一个组织,也有其内在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经营性文化企业。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减少“以力压人”和“以利诱人”,而增加“以理服人”和“以礼待人”的做法。文化软实力在组织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价值观念、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的社会形象及其影响能力等等。三是个人层面的文化软实力。个人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组织、国家软实力的水平。提高每个个体的个人素质和精神涵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其根基来源于每个个体的文化崛起,它发乎个人的内心,体现在个人的行动之中。诚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所说的: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仍然屹立不倒,说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对那些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要素应及时总结并发扬光大,要更多地去挖掘中华文化中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部分,并加入“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价值取向,以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认同。让其在不远的未来,彰显出其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价值。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系统研究“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和”。“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的基础。讲求“仁”,主张以仁爱之心待人,反对强权,同情弱者。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多元共存,反对战争和征伐。江泽民同志1991年访问莫斯科时,即引用了墨子“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国的“和”文化。温家宝同志指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就是相互补充,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中华文化历来主张和谐、包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强调天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倡导各民族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的提法,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提炼出来的一个极好的典范。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崛起的有力支撑。我国历来重视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这也是软实力增长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当前,应进一步用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作品感染人。

发掘文化软实力,需要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创新是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不竭的动力源泉。优秀的文化应当是兼收并蓄的开放的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对新事物、新理念、新文化有创造性的融合能力。要使中国的文化体系积极参与世界的文化体系的建构,进而产生新的具有普世性的文化体系,就要注重对其他异质文明的学习,避免犯文化保守主义的错误。历史反复证明,文化的交流对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树大,则必须要根深,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如何扎好我们的根,不仅是文化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构建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经济持续多年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使得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对海内外的吸引力在日益增强。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还是初步的、薄弱的和有限的。当前,大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找到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迫切任务。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充分抓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立法。当前,文化的创造性和活力尚未被充分释放和激发出来,相关的抑制因素仍然存在。从根本上讲,旧有的文化体制弊端还没有被彻底根除,新的文化机制还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因此,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途径。经济体制的改革促成了我国经济“硬实力”的提升,要促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化体制的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当前,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大局中的新的侧重点。要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做法、规定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要认识到文化本身也是生产力,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对外贸易能力甚至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定文化发展的产业化战略在当前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我们应抓紧时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里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差距,迅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体系,并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升级换代。中国强势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世界主流文化市场尚属稀缺,其外贸的基础很弱。当前,急需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对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予以扶持。如积极扶植本国的电影、文学、艺术等走向国际社会。运用政府采购,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文化企业。为文化企业的金融环境改善出台帮扶政策,改善对创新型文化企业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扶持中小创新型文化企业发展等。

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利用文化创意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加入国际竞争。创意产业近些年在国外得到了长足发展。如英国曾是世界制造大国,现在则由“世界工厂”而成为“世界创意中心”。2000年时,创意产业占到GDP的7.9%。在1997-2001年间,其出口增长率达15%左右,是其他行业出口增长速度的几倍。在美国,2002年创意产业即创造了近800万个就业岗位,接近其全国就业人口的6%。在纽约,其就业人口甚至超过12%。美国以致于有人发出“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感叹!当前,我们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逐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事实上,在创意产业的重要方面——动漫产业,政府已有实质性的举措,如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打造动漫强国。财政部即表示将于未来五年中用30亿元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也出台配套措施以积极动漫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北京、长沙、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地方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门正在积极地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并对动漫产业发展做出重大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文化部也为优秀的动漫作品提供大型的展示平台,可以说政府部门为创立我国自有的原创动漫品牌和培育一批动漫演出制作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世界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文化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如果能够很好地因势利导,将非常有利于打造文化软实力的优势。当然,文化产业的发展,仅凭政府的实力是有限的,因此,要用更多的激励政策,倡导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来,要更多地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我国历届领导人均重视文化建设。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军队如此,其他领域当然亦是如此。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认为“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胡锦涛同志则进一步提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我们必须要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在实现民族振兴的过程中,单凭经济“一条腿走路”是不够的,仅有物质的发展而没有文明的充盈是难以走远的,因此必须要有文化来大力支撑,要通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而打造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资源大国,但她在目前却不是一个文化强国。如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较之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软实力建设在较长时期内均遭到了某种程度的轻视甚至是忽视,这也直接导致文化软实力还跟不上国家经济硬实力提升的速度,更跟不上西方发达国家的进度。加快文化软实力的崛起,对于中国实现和平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大国身份的获得及其存续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文化软实力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力。世界大国的成就,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就是需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并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大国不能为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先进且成熟的文化形态,具有引导力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不仅难以被世界上其他国家认可,可能其自身的发展也将成问题。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振兴我们的文化,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世界的目光也将越来越多的投向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必将更好地促进中国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振兴,本身也将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打造新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篇7: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摘 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倡导、积累、提炼所形成的,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软硬约束,是提升企业形象,增加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和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改革发展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铁通南平分公司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融合南平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行业属性、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态势,在对公司十年发展精神个性提炼的基础上,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因地制宜探索文化管理,经过反复酝酿,最终凝练、整合成具有南平分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竹?润”文化,结合铁通南平分公司实际,扎实开展文化的落地实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 ;提升;实施

南平地区以竹乡而著称,竹的外形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南平地区依山傍水,地貌系武夷山支脉的低山丘陵,众多水系汇聚闽江,雨量充沛,千百年来滋润了闽北山区两万余平方公里的土地。

近年来,铁通南平分公司努力探索与地域特色精神相契合的建设模式,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秉承“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青竹的活力坚韧和雨润大地的情怀创建了南平分公司特色的“竹?润”企业文化。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韧不拨、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实现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组织流程和梳理企业制度体系,促进了党、政、工、团、在各项工作中围绕企业文化核心精神协调运作,提升了组织的运营效率和效益,同时把文化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文化成为员工的行动指南,促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得到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提升了企业的文化管理能力。

一、企业文化模式

“竹”:长青不败,凌霜傲雨,象征着活力

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坚韧

“润”:润化――雨润万物――《论衡?雷虚》

成长――温润而泽――《礼记?聘义》

“竹?润”:泽加百姓,功润诸侯。――《汉书》,旨在培养员工团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充满活力、顽强拼搏的斗志和作风。

发展理念:企业与员工共成长

模式如图: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有效融合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铁通南平分公司以“竹?润”要义为指导,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规划指引和方案施行,使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有效融合。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第一负责人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企业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扎实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公司的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并促使党、政、工、团、工作在各自职责之上的其他各项工作均要融合在企业文化工作中。

1、企业重视度

分公司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把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司的各项要求上来。

2、工作协同度

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以“竹?润”文化理念体系为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用人等各个方面,通过职业发展激励,提高员工队伍忠诚度。

3、员工参与度

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理念讨论,制定宣传计划,精心策划开展活动,广泛开展“竹?润”文化理念体系宣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4、客户满意度

进一步贯彻落实铁通“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服务上努力体现竹的清新、竹的品质与竹的雅致。

5、执行力

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充分发扬竹的拼博奋斗精神、不屈不挠精神、谦逊有礼精神、励志成材精神――虽有竹节,却不止步,百年常青。

6、示范力

有效的个性化激励机制充分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部管理规范;班组建设延伸打造标准化市场部。充分体现竹这玉竹临风、顶天立地、卓而善群的精神。

7、创新力

激发员工实现体制创新、经营创新、维护创新、学习创新,实现企业创新发展。推陈出新,以破竹之势,创造不可阻挡的节节胜利。

8、凝聚力

以文化为引,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相连,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关注和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将企业的发展惠及员工发展,将企业对员工的关心似竹露一般浇灌员工心田。

三、在企业文化落地实施中提升企业软实力

1、建立岗位职责,规范员工行为准则,提高员工执行力。制度是保障企业文化得以执行的关键,更彰显核心价值观。在经营生产中,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沟通,确保流程顺畅,杜绝部门间互相推诿现象发生,为此,铁通南平分公司进一步明确各部职责,全面梳理流程,制定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和响应机制,各部门、经营部及班组均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通过文化传播的提升促进公司制度的建设,通过价值理念的贯彻,给管理注入灵魂,给制度注入情感,给流程注入活力,牵引着公司的制度进一步成长。

2、严格执行部门、基层管理者的“时间目标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每月计划,每周计划必须有完成情况,每天的工作安排及完成情况等,并做好反馈和通报。要求员工认真按照时间目标管理订立工作目标,公司领导与部门进行单向汇报业绩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及下阶段努力方向。对每月例会交办事项建立重要事项督办单反馈制度,并实时进行通报,提高工作执行力。

3、以关爱员工打造企业凝聚力

积极帮助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为家在异地的员工提供住房安排,解决因异地生活带来的经济压力;建立员工帮扶机制,落实“三不让”承诺实施办法,对困难员工,建档帮扶,开展“送温暖工程”,关爱温暖离退休员工。在重要节日时,公司总经理会向全体员工发出祝贺短信,体现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融洽与关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企业的发展惠及每一位员工。

4、以先进典型带动团队建设

铁通南平分公司遵照以人为本、绩效导向和向生产一线倾斜的原则,表彰设置季度服务明星、运维标兵、经营能手和奖励,并将典型先进事迹通过办公OA、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有效激励机制,表彰先进,推广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功成为人人渴望并可及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员工潜能,促进员工队伍发展,推进员工队伍稳定和发展,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目标。

四、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在“竹?润”文化的感召下,南平铁通出色地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经营任务,分公司月度收入总部排名稳步提升。在“竹润”文化的熏陶下,南平铁通员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三年来技术队伍得到大幅度壮大,培养了省级干部地市分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干部18人,占全省干部的35%,员工人均受教育程度达40课时/年,员工发展卓有成效。把文化真正融合到管理中,把企业文化的提升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就能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篇8: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趋势

十七大为我国广大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给蛇户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新思想、新思路中相关提法有以下几大亮点, 同时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新的方法。

一、硬实力与软实力

历史告诉我们, 能在国际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纵横捭阖的国家, 历来是两种实力兼具的国家。而现实经验表明, 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格局下, 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 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国家的“软实力”主要表现为价值理念的吸引力, 以及实现这些价值理念所展现的理论和实际的具体模式与客观程度, 包括运用“硬实力”以达至价值理念的方式和限度等。强大“软实力”的形成, 关键是要形成占据人类文明制高点的能被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系统。

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几点建议

1. 推广企业员工阅读国学经典, 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软实力”。

经典名著从大处说, 既是一个民族最重要思想遗产的载体, 而且是一个民族独特经验的汇集, 是民族独特的认知方式与价值理念的体现, 极富价值。当前中国的企业快速发展中遭遇难以避免的“人和自然”、“人与人”矛盾时, 必然会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包括从文化传统中寻找资源。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社会问题之道。

其次, 阅读经典如《诗经》、《论语》、《周易》、《道德经》, 《资治通鉴》、《孙子兵法》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不朽之作。千百年来, 经典著作影响了无数人, 证明了它对个人人生引导的价值。

2.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它给“和而不同”的文明传统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构建和谐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以为, 一个成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提炼出来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 必须准确表达共同体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第二, 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判断, 一定要上升到普世价值的高度。第三, 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一定伴随着对世界和历史的重新解释, 并且用新的普世价值对世界和历史的解释一定会比原来的叙事有更强的说服力。第四, 成熟的价值系统必须体现在真实运作的制度安排和组织机构中, 成为人们正式交往的权威依据。第五, 成熟的价值系统必须与人们的日常语言融为一体, 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挂钩。第六, 一个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生活中真实地确立, 还必须有一大批人用全部的生命真诚地实践这些核心价值。

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 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 一种潜在的生产力, 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企业文化运作包括: (1) 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如: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者言行激励。 (2) 纪律约束机制。要有明确的规范, 落实上不走样, 将企业理念贯穿到制度、纪律与行为规范中。 (3) 凝聚机制。确立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 确立企业目标, 确立企业人际关系。

3. 持续教育与不断技术创新的作用技术。

篇9: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包括了以科学技术、文化、创新、人才等方面,其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并且是企业的提升实力的软实力。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日趋激烈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中,企业文化的培育认同对于维护整体团结、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的概念而言,主要是指以包括企业内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在内的精神文化和包括企业内部的机器设备、经营的产品在内的物质文化为研究对象。总而言之,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视程度比较低,文化建设注重形式忽略内涵,文化建设与管理相脱节,这些问题具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为了能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笔者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搭载体造氛围,更要注重内涵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管理思想、管理科学、管理艺术。企业的理念、标识、制度、流程都是企业文化的表象和支撑。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搭建载体、营造氛围,有计划的开展一些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效发挥企业文化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寓教于乐的良好功效,丰富员工生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重要的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更要注重本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企业文化要有针对性,有自身特色,不能简单的搞拿来主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领导者为中坚力量,发挥企业全员的主体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当中,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不容忽视。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也可以成为“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文化的培养取决于领导者的价值观和职业素质。因此,作为领头人、企业领导者应该首先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拥有文化优势就会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同时,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对本企业文化建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战略做到长远规划,并要在日常工作中以言传身教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另外,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领导重视还不够,全员认同也很重要。企业文化建设要注意群众性,吸引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通过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让文化理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使员工对本企业的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没有完善的管理,企业的很多生产经营活动就不能有效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企业制度相融合。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的经营策略、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当中,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提升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

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继承中创新

创新是一切文化发展的本质特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企业文化是经过企业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为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对于其中的精华部分,应该毫无异议的继承。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经验,根据特定历史时期和所面临的形势,适时修改、完善本企业的文化。要树立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在保持企业文化本质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其表现形式,增添新的内容。同时,还要将创新植入到企业的价值观,全方位的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推进企业的经营理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五、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建章立制、长期坚持

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外兼修。在内,是以理念为导向,在外,则是以制度为保障。这就要求企业要从自身性质和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出发,统筹规划、系统实施。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制度体系,来约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使企业文化成为其习惯自觉,把企业的价值观、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进而形成长效机制。

结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够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本文之中,主要是就企业文化内涵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企业文化之中的继承与创新以及长期坚持五个方面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软实力的提升的途径。这些方法需要灵活运用从而提升企业的文化建设,最终增强企业的软实力,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明.新形势下加强地勘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矿业,2014,(5):35-37.DOI:10.3969/j.issn.1004-4051.2014.05.010.

[2] 宋杼宸.互联网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和方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20):6-9.

篇10:打造大屯铝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打造大屯铝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走依靠企业文化管理企业之路,大屯铝业公司党政从开始,对企业文化创建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创新,经过近4年的努力,铝业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从统一思想到高度重视、从学习借鉴到实施意见、从理念征集到手册印刷、从视觉文化到理念形成、从复杂文化到准军事化、从20的起步到整合的历程,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已粗具雏形并得到落实,特别是培育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的职工队伍,企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作 者:李新华 作者单位:中煤集团江苏大屯铝业有限公司刊 名:企业文明英文刊名:ENTERPRISE CIVILIZATION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集体舞”比赛作文下一篇:爱劳动班会主题演讲稿